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肾虚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记载:“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本草经疏》中也说:“枸杞子,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

豇豆

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和健脾的双重作用。如《本草纲目》记载:“豇豆补肾健胃,生精髓。昔卢廉夫教人补肾气,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盐食之。”现代《四川中药志》也介绍:“豇豆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对肾虚小便频数者亦宜。

何首乌

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明·李时珍说过:“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清代名医黄宫绣亦云:“何首乌,诸书皆言滋水补肾,黑发轻身,备极赞赏。”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海参

性温,味咸,质地虽阴柔,但能补肾之阳气,为肾阴肾阳双补之品。如《本草从新》中说:“海参补肾益精,壮阳疗痿。”《随息居饮食谱》也说它“滋阴,健阳”。故凡肾虚之人,皆宜食之。海参中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号称精氨酸大富翁,精氨酸是构成男性精细胞的主要成份,具有改善脑、性腺神经功能传导作用,减缓性腺衰老,提高勃起能力。

4编辑推荐

《早泄的中药方》编辑推荐:祖国医学的经典名方,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的特点。

5中药方集

1.鸡骨黑豆治早泄

[配方] 鸡骨100克,黑豆30克,五味子6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2次。

[功效]治早泄。

2.泥鳅山楂治早泄

[配方] 泥鳅2条,山楂30克,盐适量。

[制用法] 水煎,喝汤吃泥鳅,每日1~2次。

[功效] 治早泄。

3.猪脊髓五昧子治早泄

[配方] 猪脊髓,五味子各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治早泄。

4.大米莲子治早泄

[配方] 大米500克,淘洗净,莲子50克,温水泡发,去心、去皮,芡实50克,用温水泡发。

[制用法] 大米、莲子、芡实同人铝锅内,搅匀,加适量水,如焖米饭样焖熟,食时将饭搅开。

[功效] 治早泄。

5.黄芪乳鸽治早泄

[配方] 黄芪,枸杞子各30克,乳鸽1只,去毛和内脏。

[制用法] 人葱、姜、盐等调料炖熟。饮汤食肉,每3日炖1次, 3-5次为1疗程。

[功效] 治临房心悸不宁,性交即泄,伴气短乏力,自汗,纳呆便溏,面色蒌黄,舌质淡,脉虚弱。

6.细辛丁香治心理因素型早泄

[配方] 细辛、丁香各20克,95%乙醇100毫升。

[制用法] 将2药浸泡人乙醇内半个月备用,使用时,以此浸出液涤搽阴茎之龟头部位,经2-3分钟后即可行房事。

[功效] 治属于心理因素所致早泄者。

7.细辛丁香治早泄(二)

[配方] 细辛30克,丁香20克。

[制用法] 用75%酒精浸泡1周,房事前涂于阴茎。

[功效] 治早泄。

8.五倍子治早泄

[配方] 五倍子15克。

[制用法] 煎汤外洗阴茎,每日2次。

[功效] 治早泄。

9.石莲子生地治早泄

[配方] 石莲子,远志,知母,黄柏,桑螵蛸,丹皮,川楝子、五味子各12克,生地20克,泽泻、茯苓各15克,山萸肉、山药各10克。

[制用法] 上诸味药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若心火旺者,加龙胆草12克,肾阳虚甚者,加菟丝子、补骨脂、韭菜子各12克;伴阳痿者,加锁阳15克,阳起石 20克,淫羊藿10克。

[功效] 治早泄。

10.茯苓治早泄

[配方] 茯苓,泽泻各15克,猪苓12克,桂枝、细辛各6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治早泄。

11.知母治早泄

[配方] 知母,黄柏,芡实,莲须,酸枣仁 30克,牡蛎30克,珍珠母50克。[制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治早泄,症见舌尖边红,苔薄’ 黄,脉弦或细数,或伴有头晕、耳鸣,心烦者。

12.蜂白散治早泄

[配方] 露蜂房、白芷各10克。

[制用法] 将2味药烘干发脆,共研细末,醋调成面困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上,外用纱布盖上,橡皮膏固定,每天敷1次,或间天1次,连续3-5次。[功效] 治早泄。

13.生地黄治阴虚阳亢型早泄

[配方] 生地黄10克,山萸肉、山药、知母、黄柏、泽泻、丹皮、金樱子各9克,沙苑蒺藜10克,龙骨、牡蛎各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l剂,分2次服。

[功效] 本方滋阴潜阳,适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早泄。

14.附子治肾气不固型早泄

[配方] 附子、肉桂各6克,熟地、山萸肉各9克,茯苓10克,泽泻、山药各12克,丹皮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本方益肾固精,适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早泄。

15.人参治心脾虚损型早泄

[配方] 人参、白术各9克,黄芪12克,当归10克,茯神9 克,远志、枣仁各6克,龙眼肉12克,木香、甘草各6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本方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虚损所致的早泄。

16.狗肉治早泄

[配方] 狗肉500克。八角、小茴香、桂皮、生姜、大蒜、胡椒面、精盐各适量。[制用法] 将狗肉人清水中净洗几遍,切小块,用开水烫一过,人热油锅中炸至金黄捞出。另取砂锅1只,倒人狗肉及八角、茴香、桂皮、大蒜、生姜。加水浸没,旺火烧沸,转小火烧2小时,调入精盐,胡椒面,稍焖即成。

[功效] 本方温阳祛寒,补虚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气怯食少,胸腹胀满及肾虚下寒、腰膝酸软、阳痿、早泄者。

17.鱼鳔蒸莲须治疗早泄

[配方] 鱼鳔15克,莲须20克。

[制用法] 鱼鳔先下油锅炸泡后,用清水浸发除去火气。莲须洗净装入纱布袋中,同放于大瓷碗中,加清水400毫升,盖好隔水蒸熟,取出药纱袋,下精盐、味精,淋麻油,调匀。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天。

[功效] 适用于遗精,早泄。

18.蚯蚓韭菜饮治疗早泄

[配方] 大蚯蚓(最好是北菜地里的)10条,韭菜250克。

[制用法] 将蚯蚓剖开,洗净捣成茸。韭菜洗净切碎,绞汁,同装于大茶盅中,冲人滚开水,盖焖温浸10分钟。1次温服。

[功效] 壮阳固精,补肾。适用于早泄。

19.核桃韭菜籽汤治疗阳痿

[配方] 核桃仁15克,韭菜籽10克。

[制用法] 核桃仁捣成小颗粒,加水250毫升,与韭菜籽10克同煮熟,去渣滤汁,加黄酒少许冲服。

[功效] 壮阳强腰,固精。适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

20.芡实莲子饭治遗精早泄

[配方] 大米500克,莲子50克,芡实50克。

[制用法] 将大米淘洗净。莲子温水泡发,去心去皮。芡实也用温水泡发。大米、莲子、芡实同人铝锅内,搅匀,加适量水,如焖米饭样焖熟。食时将饭搅开,常食有益。

[功效] 健脾固肾,涩精止遗。用治阳痿不举、遗精、早泄和脾虚所致的泄泻等。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概况 发表时间:2011-12-06T11:38:26.63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周一兰 [导读] 认为此治疗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瘤体。 周一兰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中医院广西崇左532500)作者简介:周一兰,女,主治医师,1996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十多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2000年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进修化疗专业,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中医科进修,擅长肿瘤、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及各种急危重病抢救等中西医结合诊疗。2008年任崇左市宁明县中医院急诊科科主任。【关键词】中医药;肿瘤;研究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R772.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77-03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最主要疾病之一,是医学正在研究攻克的难题。化疗、放疗、手术治疗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合成药物在治疗中易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天然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进展综述如下: 1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1.1生物碱: 喜树碱是从热带植物喜树的根、皮、茎和种子中分得的生物碱,它在体外对HeLa细胞和11210细胞及啮齿类动物显示较强的抗癌活性。苦参碱对S180实体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各单体生物碱的抑瘤率均在35%以上[1]。苦参中所含的主要生物碱均属喹喏里西啶类衍生物。苦参生物碱在抗肿瘤过程中,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癌新药。从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茎中提取的槐果碱可用于治疗子宫颈癌[2]。石蒜科植物水仙中的石蒜碱、三尖杉属植物含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唐松草属植物所含的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百合科秋水仙属植物的生物碱、芸香科花椒属的异喹啉生物碱,从美登木中提取的美登木碱、从长春花中提取的长春新碱以及秋水仙碱、秋水仙胺等都有抗癌活性。 1.2萜类化合物紫杉醇是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结构复杂的二萜类化合物,能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促进微管聚合并抑制其解溶,具有广谱、抗癌活性强的效果,尤其是对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具有特殊疗效。紫杉次碱是从云南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得到含有Taxayintin A.B.C.D4个新紫杉烷类的四环二萜化合物,具有显著抗癌活性[3]。由于紫杉醇、紫杉次碱等抗癌有效成分的发现,从红豆杉属植物寻找新抗癌药成为热点。灯心草科植物中所含的juncusol对人类鼻咽表皮细胞癌NC/90KB有细胞毒活性,ED50=0.3μg/ml[4]。从滇姜花根茎中分离得到两个二萜成分滇姜花素C及滇姜花素A,均具抗肿瘤活性[5]。Halomon是从海洋红藻松香藻中分离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属多卤化单萜[6]。 1.3多糖类:多糖是一类大分子化合物。中药抗癌多糖类成分主要来自3个方面。(1)植物多糖:从刺参中提取的酸性多糖对移植性实验肿瘤有较显著疗效,对MA737乳腺癌的疗效更加显著,对肉瘤S180的治疗作用也很明显[7]。枸杞多糖对S180荷瘤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和相应的抑瘤作用,与环磷酰胺合用有协同抗瘤作用[8]。(2)真菌多糖:从冬虫夏草中提取得到的多糖可增加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从云芝菌丝体提取的多糖是每4个葡聚糖单位含有一个带P-1,6吡喃糖苷支链的β-1,4葡聚糖,其中还有一些肽基。它对试验动物肿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3)动物多糖:从圆背无齿蚌中分得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糖蛋白HB-,MW为17900D,PI值为4.76。含糖 21.17%,对小鼠EAC和S180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8.24%和54.8%[9]。 1.4酸类化合物:冬青属植物秤星树中的化学成分A sprellic acid A,c具有细胞毒的作用,均能抗PPMI-7951细胞系,ED50分别为 0.62μg/ml和5.5μg/ml,还能抗KB细胞,ED50分别为3.75μg/ml和2.86μg/m[10]。Gainer等人证实,藏花酸可减少癌细胞数目,并延迟它们的发病。 2中药复方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中药复方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中日益显示出优越性,临床研究证实,其对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主要体现在直接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方面。张义泽等[11]选择182例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合并中药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呕吐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体重增加、卡氏评分、胃纳减少、疼痛减少、肿瘤复发与转移及死亡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已不适宜做手术及放、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单用中药复方治疗也显示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朱海洪[12]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中晚期肝癌38例,内服固肝化瘀汤(柴胡、白术、茯苓、穿山甲、水红花子、薏苡仁、半枝莲、黄芪等),外敷消胀止痛膏(血竭、冰片、红花、乳香、没药等),治疗结果显示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为优(P<0.01),血清清蛋白(Alb)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组半年及1年生存率也较对照组为优(P<0.01)。齐春会[13]等研究了传统经典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中含的六味地黄多糖,从CA4-3BH和P-3体外对L1210和HL60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反应和克隆形成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HL60细胞的分化形态及NBT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影响,但可使HL60细胞体积明显缩小,因此认为,六味地黄丸对肿瘤细胞生长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金复康口服液[14]是治疗肺癌的中药验方,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有人对金复康口服液治疗试验性肝癌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复康口服液对动物及人体移植性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中药注射液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液对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己得到了初步认可,随着介入疗法的逐步开展,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得到更广泛的应用。(1)细胞毒作用:中药注射液的细胞毒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两方面。前者是指能选择性杀死细胞周期中有限部分细胞或使细胞暂时聚集在细胞周期某处;而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化的自主死亡,是核酸内切酶激活和作用的结果。参麦注射液可使肿瘤细胞出现细胞内明显的细胞器减少,胞质空化,线粒体肿胀、崤消失或伴有线粒体膜破坏,粗面内质网扩张,少数视野肿瘤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现象,提示参麦注射液通过参与细胞胞质内事件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15]。蟾酥注射液[16](CHS)是从蟾酥中提取的水溶性提取物,药理实验研究表明: CHS 24h对淋巴瘤U937细胞增殖出现抑制;CHS处理的U937细胞的光镜和电镜出现核着边、核碎片和凋亡小体;CHS处理的U937细胞DNA电泳出现DNA梯状图谱。与对照组相比,2.25x10-1 ug/ml作用24,48,72h后凋亡指数升高(p<0.05);2.25,2.25x10-1,2.25x10-2ug/ml作用48h的U937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因此认为,蟾酥注射液体外抑制淋巴瘤U93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死亡。诱导凋亡可能是蟾酥注射液抑制淋巴瘤增殖的机制。(2)抑制血管生成、抗转移:目前中药注射液抗肿瘤转移的

痹症的中药治疗

痹症的中药治疗 摘要】痹症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痹症,相似于现代医学,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腿关节 病等一系列骨关节病症。目前西医多以抗生素、激素、止痛类药物治疗,且有毒 副作用。笔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八宝回春汤”等古方,随症加减,治疗各种 痹症21例,效果较好,现记录于后。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02-0250-04 例1、袁某某,男,19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7月28日。 患者诉,双膝关节疼痛半月,怕冷,局部无红肿,饮食二便正常,其它无不 适(曾在外地工地地下室磨水泥地坪)。脉滑,舌红,苔薄。症属:寒湿痹阻经络,于“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方:黄芪30g、桂枝20g、川断10g、赤芍10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 10g、干姜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三煎两服日一剂,二剂。 7月30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二剂,双膝疼痛已减轻,仍感双下肢乏力,别 无不适,脉滑,舌红,苔薄。原方加党参10g、白术10g、续服二剂。 8月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双膝疼痛不明显,步行5里以上,仍感疼痛,其他情况正常,脉滑,舌红,苔薄。 原方加狗脊15g、灵仙15g、独活10g、续服三剂,并嘱其注意休息,和禁用 冷水洗澡。 二月后患者告之愈,已返工地打工,观察14年未见复发。 例2、徐某某,女,35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8月2日。 患者诉:周身关节疼痛二年,伴身懒,乏力,阴雨天更甚,饮食二便正常, 脉沉滑,舌胖淡,苔薄白(长期从事捕鱼作业),症属:寒湿客留经络,治宜: 祛湿散寒,通经活络。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方:黄芪30g、桂枝20g、赤芍15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10g、羌独活各10g、苡仁30g、防已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三煎两服,日一剂,三剂,嘱其注意休息,避免潮湿。 99年8月6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周身关节疼痛及双膝痛减轻,尚有颈 项痛较重,已不怕冷,时有胸闷、无汗,口渴,心烦,症属:水湿凌心,寒邪未解,寒极生火之症,治宜:祛湿散寒,滋阴降火。 方:黄芪40g、桂枝20g、白芍15g、芋肉15g、生地15g、玉竹10g、当归 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苡仁30g、防已10g、苍术10g、麻黄6g、 桔梗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菖蒲15g、三煎两服,日一剂,5剂。 99年8月1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汗已出,胸闷,口渴,心烦减,唯身懒 乏力。予补中益气汤,加苍术10g、狗脊15g、灵仙15g、三剂,并嘱其注意休息,禁用冷水洗澡。 一月后,患者告之症状减轻。 例3、许某某,女,66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10月12日。 患者诉:右膝关节疼痛二年,怕冷,劳累和阴雨天加重,目前行走困难,X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6382852.html,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作者:盛丽娜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5期 【关键词】中医院;治疗;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271-01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620万,占总死亡人数12%。预计到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萬人[1]。因此,恶性肿瘤(以下简称肿瘤)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医药治 疗肿瘤是一种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及多靶点的整体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和生命质量提高是其显著特点[2]。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治法、实验研究 和临床应用方面。本文着重从这几方面做一综述。 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法 中医对肿瘤积块的经典论述首见于《灵枢·百病始生》中的论点:“若内伤於忧怒,则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湿气不行,凝血温裹而不散,津液墙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在中医学中,气是指具有营养和推动机体发展变化的、无形的、有很强活力的物质及其功能,天气、地气、人气共同推动人的生命活动,完成各种新陈代谢。气行则血行,气结则血瘀,气利则水畅,气滞则水停痰阻[3],究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而导致血瘀内停,至于湿热、风寒、痰浊均 是促成气滞血瘀的间接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注重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化痰散结、清热解毒[4]。徐振晔[5]等提出。中医药分阶段防治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优化方案:第一阶段为“扶正”;第二阶段为西医“祛邪”为主,结合中医扶正;而第三阶段,即本阶段中医“扶正祛邪并重” 2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量的临床实验阐述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中药的抗癌机制 2.1.1 抗突变作用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癌变的重要途径。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或复方具有抗突变作用。如人参、绞股蓝、绿茶、半枝莲、黄芪、六味地黄丸等均有抗突变作用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的中医治法 痹症症状: “痹”,有闭阻不通之意,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辨证 行痹:风邪偏盛。证见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或在一处作痛,或向远处放射,牵掣麻木,如风行之速,以致患肢曲不敢伸,伸则痛麻难忍。有时兼有寒热,舌苔薄白或淡黄,脉象浮弦。 痛痹:寒邪偏盛。症见肌肉关节疼痛,痛势较剧,痛处有冷感,得热痛减,遇寒则甚,常喜揉按击拍以求缓解,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着痹:湿邪偏盛。症见肢体关节酸重疼痛,肌肤微肿,不红,痛有定处,阴雨寒冷天气每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 热痹:风湿化热。证见四肢关节酸痛,肿大,痛不可近,活动受限,伴有咽痛,发热,多汗而热不退,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而黄。 针灸治疗 毫针疗法 主穴:肩部:肩髃肩髎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外关阳池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环跳居髂髀关 股部:承扶承边风市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丘墟申脉昆仑照海 配穴:行痹:风门膈俞肝俞 痛痹:肾俞关元 着痹: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热痹:大椎曲池 解释:风邪偏盛为行痹,取风门祛风,膈俞、肝俞养血活血,含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寒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盛为着痹,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利湿;化热为热痹,大椎清热散风,曲池清热行气消肿。局部取穴,旨在疏调局部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遂解。 其他疗法 耳针:选穴耳区相应部位,肾上腺、神门。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4天更换1次。 穴位注射:参照刺灸法穴位。选用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_王敏

┃2009.8(下)┃首都医药 CAPITAL MEDICINE 18 摘要:通过分析海军总医院2007年~2009年治疗肿瘤的中草药门诊处方,总结中医运用抗肿瘤中草药的特点及常用抗肿瘤草药的药用机理,表明中草药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且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肿瘤;处方分析;中医药治疗 抗癌药物的开发已成为本世纪新药研究的重大课题。医学界在寻求和使用抗癌药物的同时,发现许多化学抗癌药物[1]在作用于靶细胞时往往累及正常细胞,且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的化学药物大多数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突变遗传毒性,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增加了病人患第二种肿瘤的可能性;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经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中草药的遗传毒性似乎不太明显,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现代药理研究[2]表明中草药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和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等途径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海军总医院中医科与放射肿瘤科专门成立了抗肿瘤专家组,经过10余年的临床潜心研究,已形成具有特色的理论和临床论证肿瘤的方法,研制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可消除或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升薏燮理汤[3]、夏凌养阴颗粒等。 笔者对近三年到本院就医的肿瘤患者处方11801张进行了统计,涉及病种有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鼻癌等,对其中占比例较大的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的处方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1 处方分析 1.1处方 ①肺癌:6874张处方,占58.25%,处方中基本用到了法半夏12克,玄参20克,生薏米30克,浙贝母15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松 针层孔菌10克(或无柄赤芝10克),龙葵10克,鳖甲15克,穿山龙20克(或金荞麦20克),凌霄花10 克,陈皮10克,南沙参20克,北沙参20克,芦根20克等。 ②结肠癌:3431张处方,占29.07%,处方中基本用到了升麻10克,生薏米25克,陈皮10克,生白术2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松针层孔菌10克(或无柄赤芝10克),藤梨根10克,鳖甲1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等。③乳腺癌:1496张处方,占12.68%,处方中基本用到了法半夏12克,玄参20克,生薏米20克,浙贝母10克,炙黄芪30克,当归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松针层孔菌10克,龙葵10克,鳖甲1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 1.2 用药特点 从以上处方分析中可以看出,三种癌症的处方运用了理气活血药(当归、升麻、陈皮、穿山龙),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龙葵、藤梨根、金荞麦),益气养阴药(生白术、南沙参、北沙参、芦根、玄参),化痰散结药(鳖甲、生薏米、凌霄花、法半夏、浙贝母),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黄芪、松针层孔菌、无柄赤芝、熟地、山萸肉),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确定治疗重点,对癌症术后的调理及手术时不能完全清除的癌细胞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2 常用抗肿瘤中草药药用机理 2.1 益气养阴药 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补益药类中草药,如灵芝、冬虫夏草、黄芪、党参、枸杞、熟地、山萸肉、鹿茸、巴戟天、仙茅等[4]。 2.1.1 灵芝 灵芝含有抗癌效能的多糖体和丰富的锗元素,锗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延缓细胞的衰老,能通过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而发挥抗癌作用;目前灵芝有紫芝、云芝、无柄赤芝、平盖灵芝、松针层孔菌等品种。有关实验证明[5],从云芝菌 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均具有极强烈的抑制癌细胞活性。云芝菌丝体多糖是含蛋白质的葡聚糖,而从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则不含蛋白质,该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100%。云芝多糖作为抗肿瘤的临床药物,表现出广谱抗瘤作用,是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的抗癌免疫药物。 2.1.2 冬虫夏草 虫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于虫草多糖类和甾醇类。药理实验证实[6],从培养的冬虫夏草得到的蛋白多糖C909具有抗癌和免疫促进活性。冬虫夏草多糖可通过激活T细胞等,直接或间接释放细胞毒因子,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以冬虫夏草为主要成分的至灵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效果较明显。虫草作为滋补强身的名贵中药,除具有补益肺肾、止血化痰等作用外,还可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单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抑制肿瘤或降低化疗的免疫抑制副作用,并协同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虫草可增强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1.3 黄芪 从黄芪中提取的黄芪多糖,体内试验[7]有抗癌作用,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有关。可改善机体因肿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从而造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平,使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保持稳定,从而防止变异细胞的无节制增殖,起到预防肿瘤继续扩散、转移的作用。 2.2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它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海军总医院(100048)王敏 蔡清宇 钱彦方 张沂

中医治疗痹症的体会

中医治疗痹症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痹症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痹症 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正清风痛 宁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 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则为77.50%,研 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痹 症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痹症;中医辩证;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效果 痹症属于常见多发性疾病,痹指的是痹阻不通,因湿热风寒等影响,造成 关节、肌肉等发生肿胀、酸痛、麻木及屈伸不便等[1],进而发展为痛风、类风湿 关节炎、风湿热及骨关节炎等。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已有几年前历史,在治疗痹 症上有比较有效的方案。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痹症的方法与效果,我院针对 接诊的80例痹症患者进行了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8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痹症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 5月-2015年5月。入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沉、X线等检查确诊符合 《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于痹症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 配合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53岁,均值40.6±2.9岁;病程1个月-16年,均值3.4±0.9年。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52岁,均值40.9±2.5岁;病程1个月-17年, 均值3.6±0.7年。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74)治疗,60mg/次,2次/d,1个疗程以连续治疗1个 月计。 1.2.2 研究组:本组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具体如下:①中药内服:采取 本院自制桂枝痛风汤(基本方)内服,方药组分包括桂枝、秦艽、防风各9g,赤芍、白芍、当归、丹参、鸡血藤各15g,以及川芎6g。辩证加减则包括湿热阻络型:去基本方中当归与白芍,加入黄柏、薏苡仁、苍术及元胡;风寒袭络型:基 本方中加入独活与羌活,并重用防风与秦艽;寒热错杂型:基本方中加入滑石、 石膏及制川乌;气血两虚型:基本方中加入黄芪、杜仲、鸡血藤及牛膝;上肢痛:基本方中加入桑枝、羌活及灵仙;下肢与腰痛:基本方中加入牛膝、独活、杜仲、巴戟、木瓜;肩背痛:基本方中加入羌活、姜黄;四肢麻木:基本方中加入胆南星、鸡血藤及黄芪;游走性疼痛混杂:基本方中加入乌梢蛇,并重用防风;关节 红肿:基本方中去桂枝,加入生地、丹皮及连翘。内服方药采取水煎煮服用,1 剂/d,分早晚服完,1个疗程以连续治疗1-2个月计。②中药外泡或热敷:方剂 组分为川乌、草乌各20g,透骨草、伸筋草、防风、血竭、牛膝、白芷、五加皮 各15g,以及细辛10g,水煎0.5h,根据不同部位实施外泡或热敷,2次/d,1个 疗程以连续治疗0.5-2个月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最新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 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转载) helloznh 收录于2011-01-04 阅读数:查看 脑胶质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它包括星形胶质、少枝胶质、室管膜等组织的肿瘤。胶质细胞瘤化颅内各种类型肿瘤中发病率为第一位,约占颅内肿瘤的40%。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见于头痛、真头痛、头风、癫痫、眩晕、厥逆等疾病。 【概述】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 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从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肿瘤。 各型胶质瘤的好部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发在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大脑半球。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

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胶质瘤的诊断,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在病史及体征基础上,采用电生理、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学及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定位正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难以彻底切除,术后的二年复发率在85%以上。平均生存期不足6个月,综合治疗生存期不足两年。 【文献回顾】 我国古代中医文献中“胶质瘤”这一病名无明确的记载,但在头风、真头痛、厥逆、癫痫等疾病中有类似症状的论述。如《灵枢?厥病篇》云:“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明确指出了“真头痛”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素问?奇病论》曰:“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海论》还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上虚下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素问?厥论》谓:“厥或令人腹

中医针灸治疗痹症.doc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 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 泛,包括肢体痹和内脏痹。 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常见于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 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病。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及人体正气不 足有关。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导致气血痹阻不 通,产生本病。正如《素问·痹论》所说: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感受热邪,留注关节,或素体阳 盛、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可见关节红肿热痛兼发热,为热痹。【临床表现】本病以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等为主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常 有发热及游走性、不对称性关节红、肿、疼痛,特别是膝、肘、腕及踝关节,一 般 1~4 周内症状消失,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加快、 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手足小关节,以关节肿痛、 活动受限、“晨僵”为特点。大多数呈对称性、游走性多关节炎,伴关节腔内 渗液,近端指关节常呈棱形肿胀,最终导致关节僵硬、畸形,症状缓解 与反复呈多次交替发作,本病可破坏骨质。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阳性占 80%。骨性关节炎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为特点。 X 线检查可见关节边缘尖锐,有唇样骨刺或骨桥形成,关节间隙不匀称、狭窄等。 1.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 2.痛痹(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 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学肿瘤理论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 1.扶正培本 《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积聚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张景岳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这些记载都说明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个抗癌系统:一是抗癌细胞系统,包括NK细胞群、K细胞群、T细胞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二是抗癌细胞素系统:干扰素、白介-2、白介-6、肿瘤坏死因子等;三是抗癌基因系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现已证明Rb、P53基因等均有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这些抗癌系统的功能表现都是指中医学的正气,这些功能低下就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另外中药的单体研究也证明中药扶正药物有抗癌作用。如人参,现已证明所含人参皂甙Rg3 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多种高转移恶性肿瘤的浸润生长的直接抑制率达90%以上;常用补气代表药物黄芪能提高人体白细胞数量,促进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根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在传统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单体药理研究和人体正气的研究把扶正培本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一原则。 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发病的又一主要病机。在《古今医统》对食管写道“凡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清代医学家王清伍说“肚腹结块,必有有形之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形成系数、循环滞留时间均明显高于正常。晚期肿瘤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分子的表达与释放增加,处于广泛激活状态,这些都证实恶性肿瘤跟瘀血有关。中药单体研究如莪术中的榄香烯、喜树中提取的喜树碱,水蛭中的水蛭素等都有刺激免疫和抗凝促进抗癌物质进入癌组织的作用。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和我们自己的临床实践都认为血瘀对肿瘤的发生起很大的作用,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二大原则。

胡希恕讲痹症经方治疗

胡希恕讲痹症经方治疗 胡希恕讲痹症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

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个去桂不对的,应该去芍药,跟这个是一样的。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②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主之。那么这个,尤其这个风湿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概述 (1)概念 “痹”字的含义:闭也,闭塞不通之义。指阻闭,突出本病主要是因经络阻闭,气血不行所致特点。 痹病的含义(广义):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降出入而为痹病。 (2)分类 五体痹——皮、肉、筋、骨、脉痹(是中医解剖学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皮肤、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五因痹——风、寒、湿、热、瘀 五型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 五脏痹——肺、脾、肝、肾、心痹 (3)西医疾病范畴 以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为主,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1.1外因 ①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凑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以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②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1.2内因 ①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②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 此外,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键,湿热痰浊内生;或跌扑外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筋脉痹阻,亦与痹证发生有关。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析研究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析研究 介绍近几年来国内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方向及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外治、穴位注射等角度进行论述。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可靠,目前临床诊疗手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标签: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疗法;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很多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可侵犯多关节,常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以肿、僵、关节变形为主。病理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丧失,病变非局限于关节组织,其他系统损害也较常见,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称为“痹”。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是其发病内因,久痹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病及脏腑,内舍其合,肝肾亏虚,痰瘀互结,病位在筋骨,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疼痛为主要表现。《金匮要战略》中有“风湿相搏,骨节烦痛,挚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早在《内经痹论篇》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内舍于其合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风寒湿只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诸病源侯论风湿痹侯》中亦有“由气血虚,则受风寒湿而成此病。久不差,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变全身体手足不随。” 2 辨证治疗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众多,包括中药疗法、针灸并用以及各种外治法等,临床观察到均有一定的疗效。 2.1中药疗法 2.1.1分型治疗李俊巧等[1]根据临床体会,将类风湿关节炎分成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毒热痹型、痰瘀型、肝肾亏虚五型。分别施以温阳祛寒,止痛除湿,除痹,方用乌头汤合四妙汤加减;清热祛湿,祛风通络,方用白虎汤和桂枝汤加减;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活血通络,化瘀祛痰,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止痛,方用五味子合桑寄生肾气汤加减。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