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2,4

B. 12,5,6

C. 8,6,4

D. 2,3,6

2.如图是由“O”和“□”组成的轴对称图形,该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

()

A. l1

B. l2

C. l3

D. l4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则这块三角板的另一个角的

度数是()

A. 30°

B. 40°

C. 50°

D. 60°

5.计算(?x2y)3的结果是()

A. ?x6y3

B. x6y3

C. ?x5y3

D. x2y3

6.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有因式(x?2)的是()

A. x2?4

B. x2?4x+4

C. x2+2x+1

D. x2?2x

7.如图,△ABC中,∠A=25°,∠B=65°,CD为∠ACB的平分线,

CE⊥AB于点E,则∠ECD的度数是()

A. 25°

B. 20°

C. 30°

D. 15°

8.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

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证明≌,得ED=AB.

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在这里判定≌的条件是().

A. ASA

B. SAS

C. SSS

D. HL

9.化简ab?b

a2?2a+1

的结果是()

A. a

a+1B. a

a?1

C. b

a+1

D. b

a?1

10.某工厂计划生产210个零件,由于采用新技术,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数量是原计划的1.5倍,因

此提前5天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个,依题意列方程为()

A. 210

x ?210

1.5x

=5 B. 210

x

?210

x?1.5

=5

C. 210

1.5+x ?210

x

=5 D. 210

5

=1.5+210

x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

11.计算:20+2?2=______.

12.十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

13.分解因式:9x2?6x+1=______ .

14.要使分式x

x?2

有意义,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

15.将一副三角尺按图示叠在一起,则图中∠α等于_______.

16.如图,已知△ABD≌△CDB,且∠ABD=40°,∠CBD=20°,则∠A

的度数为______ .

17.如图,已知点P是高为2的等边△ABC的中线AD上的动点,E是

AC边的中点,则PC+PE的最小值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2.0分)

18.先化简,再求值:(x?2y)2?x(x+3y)?4y2,其中x=?4,y=1

2

19.先化简,再求值:a2?4a+4

a2?4÷a?2

a2+2a

?3,其中a=7

2

20.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B=30°,∠DAB=45°.

(1)求∠DAC的度数;

(2)求证:DC=AB.

21.如图,在△ABC中,∠C=90°.

(1)用尺规作图法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2)若BD=AD=2,求BC.

22.已知△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根据图所示,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

(2)并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

(3)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三角形的各顶点坐标.

23.某超市销售甲乙两种商品,3月份该超市同时一次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购进甲种商品用

去300元,购进乙种商品用去1200元.

(1)若购进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相同,求两种商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2)由于商品受到市民欢迎,超市4月份决定再次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但甲乙两种商品

进价在原基础上分别降20%,涨20%,甲种商品售价20元,乙种商品售价35元,若这次全部售出甲乙两种商品后获得的总利润是1160元,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多少件?

2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E=CD,AD、BE相交于P,

BQ⊥AD于Q.

(1)求证:△ABE≌△CAD;

(2)求∠PBQ的度数;

(2)求证:BP=2PQ.

25.如图,已知△ABC中,AB=AC=6cm,∠B=∠C,BC=4cm,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秒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

向点A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

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

△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

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几秒,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相遇在△ABC的哪条边上?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能够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其实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的那条就能够组成三角形.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解.解:A.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B.5+6=11<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C.4+6=10>8,能够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D.2+3=5<6,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解:该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l3,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点P(2,3)满足点在第一象限的条件.

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横坐标与P点的横坐标相同,是2;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3,

则P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2,?3)在第四象限.

故选:D.

应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进而判断所在的象限.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以及关于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4.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解:令三角形木板为△ABC,

∵△ABC中,∠A=100°,∠B=40°,

∴∠C=180°?∠A?∠B=180°?100°?40°=40°.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直接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解:(?x2y)3=?x6y3.

故选:A.

6.答案:C

解析:解:A、原式=(x+2)(x?2),不符合题意;

B、原式=(x?2)2,不符合题意;

C、原式=(x+1)2,符合题意;

D、原式=x(x?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各项分解因式,即可作出判断.

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的度数,再根据CD平分∠ACB可得出∠ACD的度数,因为CE⊥AB于D所以∠AEC=90°,故可得出∠ACE的度数,根据∠ECD=∠ACE?∠ACD即可得出结论.

解:∵△ABC中,∠A=25°,∠B=65°,∴∠ACB=180°?25°?65°=90°,

∵CD平分∠ACB,

∴∠ACD=1

2∠ACB=1

2

×90°=45°;

∵CE⊥AB于E,

∴∠ADC=90°,

∴∠ACE=90°?∠A=90°?25°=65°,

∴∠ECD=∠ACE?∠ACD=65°?45°=20°.

故选B.

8.答案:A

解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注意看题目中提供了哪些证明全等的要素,要根据已知选择判断方法.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HL,做题时注意选择.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解:因为证明在△ABC≌△EDC用到的条件是:CD=BC,∠ABC=∠EDC,∠ACB=∠ECD,

所以用到的是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即ASA这一方法.

故选A.

9.答案:D

解析:解:ab?b

a2?2a+1=b(a?1)

(a?1)2

=b

a?1

故选D.

先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进行因式分解,然后约分即可.

此题考查了约分,解题的关键是对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公因式,分式的约分是分式运算的基础,应重点掌握.

10.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

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个,则实际每天生产零件为1.5x个,根据提前5天完成任务,列方程即可.解:设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x个,则实际每天生产零件为1.5x个,

由题意得,210

x ?210

1.5x

=5.

故选:A.

11.答案:5

4

解析:解:原式=1+1

4=5

4

故答案为5

4

根据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幂的负指数运算,先把底数化成其倒数,然后将负整指数幂当成正的进行计算,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比较简单.

12.答案:360

解析:解:十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故答案为:360.

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

13.答案:(3x?1)2

解析:解:原式=(3x?1)2,

故答案为:(3x?1)2

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14.答案:x≠2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当分母不为0时,分式有意义.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解答即可.

有意义,

解:要使分式x

x?2

则x?2≠0,

∴x≠2,

故答案为x≠2.

15.答案:15°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外角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根据性质计算求得结果.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个内角和.

解:依题可知∠α=∠EFA=45°?30°=15°.

故答案为:15°.

16.答案:120°

解析: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BD=2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 180°?40°?20°=120°.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解答】解:∵△ABD≌△CDB,

∴∠ADB=∠CBD=20°,

∵∠ABD=40°,

∴∠A=180°?40°?20°=120°,

故答案为:120°.

17.答案:2

解析:解:如图所示,连接BP,

∵AD是等边△ABC的中线,

∴AD垂直平分BC,高AD=2,

∴BP=CP,

∴PC+PE=BP+PE,

当B,P,E三点共线时,BE的长即为PC+PE的最小值,

∵E是AC边的中点,

∴BE是等边三角形的中线,

∴BE=AD=2,

即PC+PE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为:2.

连接BP,根据AD垂直平分BC,即可得出BP=CP,当B,P,E三点共线时,BE的长即为PC+PE 的最小值,依据BE是等边三角形的中线,即可得到PC+PE的最小值为2.

本题主要考查了最短线路问题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

18.答案:14

解析:

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解:原式=x2?4xy+4y2?x2?3xy?4y2=?7xy

当x=?4,y=1

2

原式=?7×(?4)×1

2

=14

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整式混合运算的化简.

19.答案:解:a2?4a+4

a2?4÷a?2

a2+2a

?3

=

(a?2)2

(a+2)(a?2)

?

a(a+2)

a?2

?3

=a?3,

当a=7

2时,原式=7

2

?3=1

2

解析:根据分式的除法和减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a的值代入即可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式化简求值的方法.

20.答案:⑴解:∵AB=AC

∴∠B=∠C=30°

∵∠C+∠BAC+∠B=180°

∴∠BAC=180°?30°?30°=120°

∵∠DAB=45°,

∴∠DAC=∠BAC?∠DAB=120°?45°=75°;

⑴证明:∵∠DAB=45°

∴∠ADC=∠B+∠DAB=75°

∴∠DAC=∠ADC

∴DC=AC

∴DC=AB

解析:见答案.

(1)由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得到∠B=∠C=3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

计算出∠BAC=120°,而∠DAB=45°,则∠DAC=∠BAC?∠DAB=120°?45°;

(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ADC=∠B+∠DAB=75°,而由(1)得到∠DAC=75°,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DC=AC,这样即可得到结论.

21.答案:解:(1)射线BD如图所示.

(2)∵DA=DB=2,

∴∠A=∠ABD,

∵BD平分∠ABC,

∴∠ABD=∠DBC,

∵∠C=90°,

∴∠A=∠ABD=∠DBC=30°,

∴BC=BD?cos30°=√3.

解析:(1)利用尺规作出∠ABC的平分线即可;

(1)只要证明∠A=∠ABD=∠DBC=30°,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五种基本作图,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答案:解:(1)A(?3,2)、B(?4,?3)、C(?1,?1);

(2)如图所示,△A1B1C1即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

(3)△ABC关于x轴对称的三角形的各顶点坐标为(?3,?2)、(?4,3)、(?1,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以及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正确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画出图形.

(1)根据图形可直接写出各点坐标;

(2)分别找出A 、B 、C 三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

(3)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相反数可得答案.

23.答案:解:(1)设购进甲种商品x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x)件,

根据题意得:300x =1200100?x ,

解得:x =20,

经检验:x =20是方程300x =1200100?x 的解, ∴100?x =100?20=80.

答: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20件,购进乙种商品80件.

(2)设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y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y)件,

根据题意得:[20?

30020×(1?20%)]y +[35?30020×(1+20%)](100?y)=1160,

解得:y =60.

答: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60件.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

(1)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2)根据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数量列出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

(1)设购进甲种商品x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x)件,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结合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相同即可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2)设该超市购进甲种商品y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y)件,根据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数量即可得出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24.答案:(1)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CA ,∠BAE =∠C =60°,

∴在△AEB 与△CDA 中,{AB =CA ∠BAE =∠C AE =CD

∴△AEB≌△CDA(SAS);

(2)解:由(1)知,△AEB≌△CDA ,

∴∠ABE =∠CAD ,

∴∠BAD +∠ABE =∠BAD +∠CAD =∠BAC =60°,

∴∠BPQ =∠BAD +∠ABE =60°,

∵BQ ⊥AD ,

∴∠PBQ =90°?∠BPQ =30°.

(3)证明:由(2)知,∠PBQ =30°,

∴在Rt △BPQ 中,PQ =12BP ,

∴BP =2PQ .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此题是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需记住这种题型的解决方法.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证得结论;

(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PBQ =30°;

(3)利用(2)的结果∠PBQ =30°,由“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2PQ =BP .

25.答案:解:(1)①△BPD ≌△CQP ,理由如下:

∵t =1s ,∴BP =CQ =1×1=1cm ,

∵AB =6cm ,点D 为AB 的中点,

∴BD =3cm ,

又∵PC =BC ?BP ,BC =4cm ,

∴PC =4?1=3cm ,

∴PC =BD ,

又∵AB =AC ,

∴∠B =∠C ,

在△BPD 和△CQP 中,

{PC =BD

∠B =∠C BP =CQ

∴△BPD≌△CQP(SAS).

②假设△BPD≌△CQP,

∵v P≠v Q,

∴BP≠CQ,

又∵△BPD≌△CQP,∠B=∠C,

则BP=CP=2,BD=CQ=3,

∴点P,点Q运动的时间t=BP

1

=2秒,

∴v Q=CQ

t =3

2

=1.5cm/s;

(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x=x+2×6,

解得x=24,

∴点P共运动了24s×1cm/s=24cm.

∵24×1.5=36,

∴点P、点Q在AC边上相遇,

∴经过24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C上相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关知识.

(1)①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的边的长,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

(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由于点Q的速度快,且在点P的前边,所以要想第一次相遇,则应该比点P多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