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芜湖市国土空间规划文本

芜湖市国土空间规划文本

芜湖市国土空间规划文本
芜湖市国土空间规划文本

《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主要内容简介

一、总则

1、规划目的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优化空间组织和结构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探索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管控和高效利用空间资源,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

2、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3、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市区两个层次。

市域:即芜湖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南陵县,总面积约6026.05平方公里。

市区:即芜湖市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及三山区的行政区范围,面积1495平方公里。

二、市域规划

1、市域发展定位

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市域主要城市职能

芜湖市及所辖县的主要职能依据各市县至 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而确定。

芜湖市城市职能: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无为县城市职能:皖江北岸区域次中心城市、沿江产业基地、交通物流中心、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江新城。

繁昌县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镇,沿江客货集散与交通物流的重要廊道;以循环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物流、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基地;具有多元文化和山水特色的宜居城市。

芜湖县城市职能:皖江示范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芜马城市组群东部门户交通枢纽;芜湖市域综合功能完备的宜居城市。

南陵县城市职能: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皖江生态文明建设基地;芜湖市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都市生态休闲后花园。

3、指标体系

(1)主要发展指标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至2030年市域户籍总人口465.10万人,市域常住总人口559.3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49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400亿元,粮食总产量135万吨。

城镇化与空间利用指标:至2030 年,市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78.16%和88.86%;市域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1494.71公顷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1727.60公顷以内,国土开发强度不突破21.89%;市域公路(国省道)与铁路网密度为1.95千米/平方千米,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61261公顷。

生态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指标:至2030 年,市域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10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平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2)空间管控指标

开发强度管控指标:至 2030 年,市区开发强度控制在9.19%,无为县开发强度控制在4.89%,芜湖县开发强度控制在2.94%,繁昌县开发强度控制在2.1%,南陵县开发强度控制在2.78s%。

建设用地规模管控指标:至2030 年,市域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1917.50公顷;其中,芜湖市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5369.10公顷,无为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449.69公顷,芜湖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7700公顷,繁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648.16公顷,南陵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750.55公顷。

非建设用地规模管控指标:至2030 年,市域非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70687.50公顷;其中,芜湖市区非建设用地规模不低于94098.74公顷,无为县非建设用地规模不低于172648.50公顷,芜湖县非建设用地规模不低于48940.30公顷,繁昌县非建设用地规模不低于45797.29公顷,南陵县非建设用地规模不低于109202.67公顷。

4、空间结构

(1)空间发展战略

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坚持“区域联动、组群发展”思路。融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全面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布局,协调沿江城镇生产生活生态关系,打造成为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经济繁荣、城镇密集的沿江发展带。

区域城乡统筹战略:按照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坚持“三个集中”、“两个延伸”、“六个一体化”(,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好乡村。

空间重构发展战略,坚持组团发展与产城融合理念,整体提升江南,加快建设江北是推动未来芜湖城市空间发展的主导战略。

(2)市域空间结构

坚持“轴向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模式,构建“两带两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两带”:分别为南沿江城镇发展带和北沿江城镇发展带。

“两轴”:分别为合芜宣城镇发展主轴和巢黄城镇发展次轴。

(3)城乡居民点体系

城乡等级结构体系规划

一级:芜湖主城,即市区。

二级:无城、湾沚、繁阳和籍山四个副城,为市属四个县城。

三级:高沟、襄安、石涧、荻港、六郎、许镇、弋江七个新市镇,另有牛埠、开城、蜀山、严桥、平铺、陶辛、红杨、三里、何湾九个中心镇。

四级:若干个中心村和自然村。

5、人口与用地规模

(1)市域总人口规模

现状2015年,芜湖市域常住人口368.80万人,城镇化率61.96%,城镇人口209.61万人。

规划2030年芜湖市总人口559.30万人,城镇化水平88.86%,城镇总人口为497万人。

(2)市域建设用地总规模

到2020年芜湖市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174.28平方公里。

到2030年,芜湖市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319.18平方公里。

三、市区规划

1、城市职能

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空间结构

芜湖市区规划城市空间结构:“龙湖为心、两江三城”。

“龙湖为心”:以龙湖生态环境敏感区为自然本底,构筑城市生态绿核,同时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区域;

“两江三城”:以长江、青弋江-漳河为轴线,形成“江南城区、龙湖新城和江北新城”三大主城区,实现两岸共同繁荣。

3、空间管制指标及规模

(1)开发强度管控指标

至2030 年,市区城镇空间总面积81933.60公顷,城镇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60.14%;农业空间总面积48345.42公顷,农业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11.73%;生态空间总面积19188.82公顷,生态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2.20%。

(2)控制线管控指标

至2030 年,市区城镇开发边界线内用地总规模46747.16公顷,生态保护红线内用地总规模377.69公顷,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线总规模33652.71公顷。

(3)人口规模

至2030年,芜湖市区常住人口是351万人。峨桥镇域总人口约为5.0万人,城镇人口为3.9万人,峨桥中心镇区常住人口为2.5万人。

4、空间布局

(1)城镇空间划定

本次规划划定城镇空间面积为819.34平方公里,占芜湖市区国土面积比例为54.82%,其中城镇建设空间规模为492.78平方公里。至2030年城镇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60.14%。

(2)农业空间划定

本次规划划定农业空间面积为483.45平方公里,占芜湖市区国土面积比例为32.35%。至2030年农业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11.73 %。

(3)生态空间划定

本次规划划定生态空间范围为191.89平方公里,占芜湖市区国土面积比例为12.84%。至2030年生态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2.20%。

5、市区用地布局

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84.67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约占24.8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占7.44%,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约占9.30%,工业用地约占26.35%,物流仓储用地约占5.1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约占12.60%,公用设施用地约占1.09%,绿地与广场用地约占13.22%。

6、土地用途规划

(1)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2030年建设用地总指标为55369.10公顷,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规划2030年市区城镇建设用地38467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38044.42公顷,镇建设用地422.58公顷。

村庄建设用地:至2030年市区村庄建设用地7206.92公顷。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规划2030年区域交通设施用地7410.23公顷,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港口码头、管道运输用地。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规划2030年区域公用设施用地1824.32公顷,包括水工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及区域能源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规划2030年特殊用地419.37公顷。

采矿用地:规划2030年采矿用地41.26公顷。

(2)非建设用地

2030年非建设用地面积为94098.74公顷,其中农林用地用地面积为70420.69公顷,其他非建设用地面积为579.81公顷,水域面积为23098.24公顷。

7、控制线划定

(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芜湖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总面积40.87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的2.73%。

(2)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划定

根据国土部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方案,规划至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边界面积为423.50平方公里。规划至2030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边界面积336.53平方公里。

(3)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本次规划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面积约为670平方公里,系数为1.7,约占规划区总面积的44.83%。

(4)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划定

本次规划划定的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面积共72.98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廊道13.38平方公里,铁路廊道18.86平方公里,电力廊道38.60平方公里,高压燃气廊道2.14平方公里。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 摘要:国土资源是国家最为宝贵的基础资源之一。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有效,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土资源管理高效化。概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和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为相关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措施;社会资源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及市场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国土空间格局产生了一定改变。基于这一背景,要想确保国土空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积极创新、放眼未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管控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1]。 1 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我国战略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与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社会以及经济等因素相结合,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等进行科学规划。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土空间规划是其他规划、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的主要参考[2]。 国土空间开发可以分为3个时期。①工业化初期时,采用“一规统揽”方式规划城市。②中期时,对规划进行编制,形成“双规协同”。③现阶段,进一步细化国土空间规划决策,规划主体功能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以城乡规划、环境规划、土地规划及国土规划等为支撑依据,形成“多规共管”。 2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滞后 首先,对于土地统筹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土地供需矛盾过大,无法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其次,规划理念和内容不够先进。在过去,国土规划理念对经济增长较为重视,缺乏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出现了规划整体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必须要及时调整。再次,要进一步增强规划的调控作用。上级国土规划缺乏有力调控,地方政府随意增加城市建设规模,同时林业、国土资源及环保等部门没有将空间管理和统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致调控作用发挥不出来[3]。 2.2 国土规划职能分工不明确 就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来讲,由于部门不同,在规划设计方面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各部门之间有互相制约。在初期,国土规划主要是探索自然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划分,但此种区分空间的办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土空间的完整性和综合性,从而导致各类职能划分不够明确[4]。 在我国,划分国土空间主要通过国家和省级两个层次来体现,出现3类分区方式,也就是主体功能区、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此外,由于各部门间主要功能间具有一定的区别,协调性不强,国土空间分区职能分工不明确,无法将国土空间规划的效用发挥出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由上层建筑结构决定,空间性规划内容不足。同时,这些层面的空间规划专业性相对较强,其组织编制工作由专门部门进行,协调合作水平较低。 2.3 上下级土地空间规划存在重复 在国土规划层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实际规划难免会有重复,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约束性较差,职能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就国民经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走向一张图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走向“一张图”2019-05-2807:55来源:光明日报 小到家门口是建绿地还是盖商场,大到城市发展整体的定位走向,对老百姓来说,国土空间规划与自身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将统一融合为一个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5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表示,《若干意见》的发布正是要克服此前我国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规划乱象使发展“受伤” 规划相互打架导致落不了地,规划朝令夕改,或者规划一套另做一套……长期以来,一些规划乱象在我国一些地方存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是,同样一块地,国土规划中是基本农田,林地规划中是林地,而在城建规划中又被划为城市建设用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说,如果要调整地块规划需涉及诸多部门,程序十分复杂。 李晓江以此前已进行“多规合一”改革的海南省为例,改革前调研发现,海南全省各种土地、林地、建设、海洋等规划矛盾、重叠的土地斑块达数十万块,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 究其原因,一直以来,我国各种规划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各部门的事权不同,规划目标不同,规划方法和重点也不同。因此往往容易造成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总工程师张晓玲将此前的这种规划管理体制形容为“九龙治水”,“协调不够,相互不通气,形成的规划自然就容易‘打架’”。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8T10:11:07.823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作者:甘小凤 [导读] 摘要: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高效、绿色、集约、安全及开放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事关城建、水利、生态、交通、农业以及环保等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能和水平在不断提升,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改革政府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1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含义 在综合大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概念。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升级版,其充分运用云计算、GIS等技术和科学化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整合各类国土空间要素信息及数据,开展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对国土空间分布特征、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动态仿真和可视化表达,进行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的统一规划[2]。它倾向于多种手段的组合与集成运用,自下而上公众参与,具有较强的综合环境适应能力,建立在最新科学思想与技术方法基础上,统筹谋划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3]。 2将“大数据”引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大数据”是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集合,经过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后,将数据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因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性等突出特点,正逐步应用于生物工程、电网、交通以及医疗等诸多领域。就国土而言,多从土地流转、城镇土地定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而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相对甚少[4]。国土空间规划是涉及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的规划整合。现行的规划体系中呈现出“纵向”自上而下的部门垂直管理和“横向”多规并行、相互渗透的运行特征,存在内容交叉、管制重叠以及标准不一等复杂问题,给规划实施层面带来了诸多困难。尤其是在市、县各级规划实施工作中,由于规划依据的法规体系、用地分类标准、规划期限、编制审批等不同,各类规划的矛盾集中爆发,出现内容冲突、管制重叠错位、相互牵制、审批复杂等问题,实施主体为协调和符合各类规划消耗大量的行政资源,同时导致了空间资源利用的碎片化和资源管控的混乱局面,降低了规划的执行效果。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将大数据引入国土空间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以转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式,建立和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保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科学性、实用性[5]。 3大数据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3.1数据采集平台的研究 国土空间的数据体系,以全域数字化、人地要素全覆盖为基础,涉及的数据资源多达一两百项。特别是对一些核心数据源来说,如遥感数据等,能够支撑持续摄取是一项很关键的能力。数据采集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稳定性高且扩展能力强。内置实时数据、离线数据以及互联网采集三类采集方案,支持http、udp等多种通信协议,可以采集数据库、文件等多种数据源,数据可落地到hdfs、数据库等。技术上的实现,采用了主流的nifi、kafka、scrapy等开源技术,支持采集规则和采集模板。可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如土地供应、用水/电/气、互联网地图POI、根据数据的特点采用更合适的技术。 3.2数据处理平台的研究 将数据摄取到大数据平台后,平台是否有足够的计算能力?计算耗时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是否支持空间分析?这些问题是数据处理平台必须解决的。具体到国土空间规划,则是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叠加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多级时空网格的处理方式,将多要素的数据基于多级网格进行汇聚。利用基于内存的分布式计算引擎Spark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结合ArcGIS大数据平台和GeoSpark的聚合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能力,实现了多要素在多尺度网格上的汇聚叠加分析,满足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及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分析需要。 图1大数据下的空间分析 3.3数据挖掘平台的研究 数据挖掘平台将指标库和模型库作为平台分析洞察的主要载体,实现国土空间规划辅助决策。具体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模型,实现基于指标的量化分析,辅助开展三线保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绿色发展、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定期评估。指标库和模型库提

最全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一、政策时间轴线 2014.08国家发改委等四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 知”》 2019.05.23《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2019.06.02《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2019.06.04《自然资源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 2019.12.3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资质有关问题的函》 2020.01.17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 行)的通知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若干意见》要求,主动履职尽责,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压茬推进的原则,抓紧启动编制全国、省级、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尽快形成规划成果。部将印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明确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和完成时限。 (一)编制时限要求 2020 目标 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025 目标 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2035 目标 基本形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二)编制要求 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已批准的规划期至2020年后的省级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原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等,要按照新的规划编制要求,将既有规划成果融入新编制的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中。 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图斑,要结合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作一致性处理,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一致性处理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强制性内容,不得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矛盾冲突。今后工作中,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称为“国土空间规划”。 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对省级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并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 三、成果内容要求 本次规划编制统一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作为规划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15T16:19:40.51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8期作者:陈萌 [导读]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山东深科空间规划勘查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本质的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理念、模式、技术及应用实践的创新。相比其他传统行业,海量、高效的大数据带给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不仅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价和管理的方式产生影响,也通过对人的活动、移动和交流方式的改变,改变了国土空间。数据是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分析国土空间发展现状、问题与特征的基本素材,更是解释国土空间发展机制、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增长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 引言 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新时期中国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有机融合,统一为国土空间规划,从落实国家战略定位、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实现编制高质量空间规划的目标。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要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促进国土资源决策科学化。将大数据与自然资源调查、年度更新变更调查和有关专项调查相结合,有助于摸清家底,协调矛盾,科学编制空间规划的底数、底盘和底图。“大数据”蕴含的研究价值自新千年伊始就为西方主流学界关注,起初聚焦于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在人文地理学领域反应最为热烈,为社会科学空间转向下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是一种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合,它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集合的整体,需要统筹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城市区域条件等各种要素,从而对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产业发展重点、城市环境容量和空间发展规模作出预测和控制。传统的规划技术手段停留在小数据的模式上,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样本的画像,大数据改变了这一模式,通过集成各类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对城市空间和居住在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进行时空化的画像和长期跟踪,通过各种标签识别全面了解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并预测发展趋势。 2大数据应用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2.1打通数据获取及分享通道 从来源上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包括空间现状数据集、空间规划数据集、空间管理数据集、社会经济数据集等传统数据及网络新兴数据的。传统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是物质空间规划,基础数据以传统数据为主,而网络新兴数据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正方兴未艾,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而较少应用指导实践行为,导致部分规划空有物质空间的“完美蓝图”,却缺乏能够绘制社会空间“科学蓝图”的城市居民行为、产业情况、公共空间利用等网络新兴数据指导。在规划实践中,数据获取及共享需要强有力的协调组织,能够突破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使数据获取及共享更为顺畅。 2.2规范数据整理模式 首先,传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采用条块式的管理模式,造成现有多门类数据之间标准不统一、相互矛盾,数据交叉、冲突、重复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故需要统一标准、规范,对现有的大数据资源进行清理、整合。国土空间大数据虽然来源复杂、类型繁多,但相互衔接性较强,可通过关联规则,规范数据信息资源采集的内容、方式、频率等,对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库体系,从而为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打好基础。其次,数据整理过程及发布环节必须重视数据保密性。国土空间大数据中的地形图、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经济运行数据、居民活动个人隐私数据等重要信息均涉及国家机密,必须受到严格保护,防止其遭受恶意用户或黑客的攻击。如果这些信息不能被妥善保存和管理,而是被滥用,将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极大的侵害。 2.3拓展应用领域,增强理论向实践成果的转化 从横向来看,在土地利用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效益研究、入地功能流转研究、自然资源利用监测等方面;在总规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人口规模、用地识别、空间结构、总规评价等问题;在控制性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地块业态评价、空间可达性分析等问题;在专项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教育、医疗、商业、休闲、产业等用地布点及使用效果等问题;在交通规划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站点位置、线型选择、换乘设置等问题;在城市设计领域,大数据可用于分析公共空间评价、就业吸引力评价等问题。 从纵向来看,传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在后期监测和评价方面缺乏有效手段,而大数据与新技术的应用,可实现随时随地捕获、测量和传递信息,实现空间各个系统的实时感知,全面、精确、直观地反映国土空间要素的行为模式和动态变化,结合各门类要素的属性特征,对要素的质量、价值或效益开展综合评价,做好国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护、治理监督等政府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支撑。 3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信息的爆发性增长和科学技术的突破,人类文明正从信息(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向数据科技(Data Technology)时代飞速变革。在过去的十年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近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明确了国家大数据战略,运用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促进民生服务普惠化,加快城市创新驱动发展。 在大数据运用中:①要特别注意研发与探索大数据应用的技术问题,如数据的存储,已由传统的集中式数据仓库系统转为分布式处理系统,如海量非结构数据的过滤与抽取,如对传统的数据传输工具流程重新设计等。②要切实统筹好数据标准化建设,各类大数据统筹利

国土空间规划类术语及相关知识

空间规划类术语 “三区三线” “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三区”(三类空间) 城镇空间: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生态空间: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三线”(三条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包括城镇现状建成区、优化发展区,以及因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空间规划类的术语 “双评价” “双评价”是个简称,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以及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 1、“双评价”要评什么呢?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判断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要素,对这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建设规模的支撑能力。 概括地说,就是判断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基线)、灾害(风险)四类要素,定量测度国土空间发展的综合潜力,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以及为人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分析与展望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分析与展望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多规合一”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在对空间进行规划时,不仅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发展,也利用了多学科和其他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不仅完善了城乡规划和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也为乡镇振兴和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 1、前言 我国在城乡规划和立法方面,得到了飞跃性发展,在城乡规划方面,已经面向了全域的范围,所以人们更加广泛地关注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问题。近年来,随着不同部门之间的规划,使得对空间的管控力度不断增强,全国在实行多规合一,消除空间管控冲突,有效提升审批效率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内涵分析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多年的整合,有效地呈现了国民经济发展成果,使得土地的利用和规划更加合理,也使得社会发展规划更加科学。然而,由于法律依据、指标体系、规划范围及期限,实施管理主体的不同,会存在规划冲突及规划盲点,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空间治理的效率,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目前

“多规合一”可以有效地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规划有效地融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破除了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体系方面的障碍。当前在技术体系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数据基础,使得用地标准和分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空间管控方面的差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多规合一”;2016年2月,国务院提出了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目标,再到今天的机构改革,这整个过程就是多个目标的规划和协调,而且每次规划都是多规模的升级。所以多规合一不是单独的新编规划,也不是比较简单的空间规划,重点是协调和有效消除空间冲突,是有效实现蓝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融入空间整体规划,以及全过程常态化的工具。这个过程有效地驱动了城市发展进程。 3.对多规合一的发展阶段分析 3.1初级阶段分析 初级阶段主要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两千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土地规划,主要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明确建设用地的标准,对基本农田进行规划。环保部门在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时,也要依据法律法规及土地承载能力、污染物现状等,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物防治等目标及措施,给各类开发和建设活动提供一个控制底线。而

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0-04-07T14:31:48.6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于晓聘[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也有了进步。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菏泽 274600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也有了进步。现阶段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日趋成熟,各类规划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规划得到全面开展,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也得以肯定。然而,各个部门空间规划在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均有矛盾,直接影响了空间发展效率,影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以理顺国土空间各个规划之间的关系,整理规划内容,精简规划数量,建立健全统一的规划管理衔接体系,系统性解决各个空间规划之间的矛盾,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质量和编制效率,改革规划体制与机制,全面发挥空间规划的引领与管控作用,降低规划领域的制度性损耗成本。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引言 关于市域国土规划技术实施,各地区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社区的自主组织作用,坚持市民的主体地位,结合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全面展开市域国土规划,推行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不同的制度,灵活把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优化城市整体布局,统筹市区空间,合理安排市域国土资源,全面开展经济活动、环境治理、生态维护、城市建设、农业生产、文化传播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科学指导国土资源的使用,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创建幸福家园。 1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的功能定位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我国很多领域的发展而言,既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尤其是现阶段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要想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要意识到自然保护地规划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规划等,在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要素,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如何在最基本的角度出发,实现对现有资源合理的利用,在保证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的基础上,可以尽可能避免出现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自然资源的整个承载力可以实现有效利用,这样可以实现对开发利用的整个强度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分析。这种逻辑的提出以及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通常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多符合实际要求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其自身可以体现出的自然保护价值也非常高。所以,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比较看重的就是开发和保护的这两个过程。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主体功能区域范围内的规划要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对其中的开发区划定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2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措施 2.1土地规划利用与其他行业规划利用衔接问题 土地规划利用比较复杂,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具体实施中极易和其他行业规划利用发生冲突,引发系列问题。如,宗地容积率发生改变的问题,传统做法是由住建部门负责审核超容积率面积,国土部门负责审核超占用地面积,缴清住建部门主管的超容积率罚款和国土部门主管的超占用地面积的罚款后,由国土部门办理土地相关手续。用地方如果只办理土地证,不办理房产证,国土部门就不知用地方是否超容积率,很容易疏漏而造成补缴出让金程序进行得不够及时。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7年,国家将土地证、房产证等不动产证,实行“多证合一”的不动产证办理程序,相对比以前的宗地利用监管政策优化,但不清楚是程序法仍未真正的破旧立新,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干扰,行政大厅内,房产仍是办理房产业务,地产仍是办理地产业务。究其原因,各部门规划的利用有各部门规划利用要守护的领地。 2.2引进GIS技术,提高市域整体规划水平 在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中,工作人员可以引进GIS技术,重点关注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探究城市建设发展问题。工作人员要将GIS技术作为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与分析的核心技术,利用GIS技术对城市中心空间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探索城市中心空间的分布特征,通过数据分析、等值线分析、空间波动分析、核密度分析、空间高度拟合分析,等手段对城市中心空间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城市国土空间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探索出市域国土空间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调整用地情况,优化规划。 2.3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 强化全域管控,健全用途管制,现代空间规划起源于空间用途管制,目的是纠正市场机制失灵,解决空间开发负外部性问题,空间的过度开发和多项规划的重复使用,导致空间均衡性失调,空间使用重复累赘,规划之间相互打架,亟需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的秩序,使空间利用规范有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由初期的理想蓝图转变为成熟期的国家资源资产管理阶段,空间规划亟需转型以适应发展需求。推进“多规合一”,统一空间规划,深化细化用途管制,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提高国家国土空间治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效能的同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空间开发利用的社会整体利益。 2.4通过大数据规范数据信息整理 在传统的数据和空间规划中,都是采用的条块式的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标准不一样,甚至出现矛盾,数据使用时出现冲突、重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分类。国土规划分析的数据虽然来源多,种类繁杂都是之间可以相互关联,通过制动相关规则,对数据呈现的来源、用处、内容、形式等进行整理,建立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为日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数据在整理和发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密情况,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到的地形图、经济调查、人们生活状态等都是国家的保密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保密,防止泄露或者遭到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信息如果不严密保存,一旦泄露出去会对整个国家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5通过大数据打通信息分享通道 大数据的使用,将规划工作带领到全新的阶段。从大数据的来源上看,规划工作所需要的数据有空间目前状态的信息、规划后的信息、空间的管理信息、社会经济调查信息等传统的现代化的信息集合。在传统的国土空间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物质空间规划,采用传统数据进行工作,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并且已经渗透到国土空间规划的领域内,但还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很少能进行实际的规划,信息科技下,会创建出很多出色的蓝图,但是无法精确规划出人们的日常出行、产业的情况等具体行为。在大数据规划工作中,数据收集的过程需要强大的机构进行协调组织,从而突破现状,让数据的收集和利用变得更为通畅。

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编制特点与关键技术环节初探

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编制特点与关键技术环节初探 小编:国土空间规划中,专项规划如何编制?今日推荐文章《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编制特点与关键技术环节初探》,来自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查冬冬。 前言 国土空间规划按层级内容分为“五级三类”,专项规划是其中关键一类。对于专项规划包含哪些具体分项、如何组织编制、如何处理好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关系,仍需结合实践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文从技术实践的角度,就专项规划呈现的新的特征,以及今后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技术要点展开初步探索。 从专项规划呈现的类型看,过去几大空间规划是相互分隔的:城乡规划比较复杂,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个专题专项,把规划研究和规划编制报批混为一谈,大动干戈却常常事倍功半;国土规划比较简要,强化指标的分解、管控、落实,但刚性管控有余而战略引领不足(杨保军,2019)。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该是“合一”的,“五级三类”编制体系中,各级各类规划都有明确的职能分工。 “三类”规划中,唯有专项规划编制主体不局限于自然资源部门。如何根据空间规划体系的新特点,更好的组织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其融入到新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成为下一步空间规划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专项规划呈现什么样的新特点? 01、编制目的:从横向拓展到纵向延伸

以往规划体系中,各部门根据自身行业的需要,分头开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一个部门一本规划”的局面。专项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失与泛化并存,空间系统性缺失与冲突并存(何子张,2019)。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划虽然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拓展了规划的覆盖面,但也带来管理深度不一致、空间关系冲突的矛盾。 新的体系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覆盖城乡、分级管理的规划管制结构,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管控。专业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规划缺位”转变为“规划深度不足”,要在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框架下,纵向深化和细化本部门的管理内容。以教育部门为例,以往控规未覆盖地区、乡村地区教育设施布局都需要通过专项规划进行弥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后,教育用地基本稳定,专项规划应更多关注受教育人口与教育用地的匹配、内部的空间分配、教育用地的达标等问题。 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承担“两统一”职责。其中,第二个统一包含“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个关键环节。这三个环节都会衍生大量专题性工作,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纵向传导规划管制目标,并直接指导专项工作内容的实施。围绕用途管制核心任务,衍生年度实施计划、基本农田储备区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和计划等专项规划;围绕生态修复,衍生不同层级生态修复规划、针对专门修复类型的专项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为实现纵向传导、细化内容、指导实施等目标,形成新的专项规划编制需求。 02、编制内容:体现部门管理事权一致的特征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如何做好国土空间引起广大同行深入的思考。 如何有效提升国土空间的利用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是国土空间有效保护 利用需要要探索的重要一题。目前,各地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市县镇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编制过程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受传统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约束,就需要跳出传统城 市规划的各类思维定式,深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同时关注于创新,实现编 制体系和指标控制体系的改变,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 指导国土空间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发展 1我国传统土地空间规划思维定式研究 要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满足国土空间体系的保护发展,就需要突 破传统空间规划领域的一些思维定式,跳出传统理念的束缚: (1)敢于大胆探索与创新,突破统计学和图形学的机械思维定式,如在传统空 间规划中常出现的“一核五圈四带”等思维定式,以及以土地开发为目的的规划编 制体系。新的空间规划体系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双评估、双评价的新的体系下重 新定义,着眼资源能源生态保护,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应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经 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多元要素的介入使得原有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需要做深入调整。(2)改变传统单一性思维。过去几十年的城乡规划一直在思维形式上表现单一,无法将空间与各类资源要素做整体考虑,因此难以满足可持续社会的发展诉求。 因此,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将土地、生态要素、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起来通 盘考虑,创新规划编制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取得经济、生态、社会的多重效益。 (3)敢于摒弃计划经济的理念: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应深入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 特性,注重城镇、生态空间的协调性、开放性和产业迭代升级需求,同时突破以 增量为依赖的外延化思维定式,国土资源的空间规划纳入存量思想,挖掘现存可 利用土地资源更多的价值,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应用。 2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需求 随着文明冲突的日益显化,地缘政治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国土安全和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规划不仅要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要满足国土安全要求。 新冠疫情的发生,折射出我国现有城乡体系在规划体系上还需不断更新完善。首先,城市应急空间考虑不到位,城市发展备用地储备不足,导致医疗应急救治 医疗体系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运转。其次,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在重大疫情发生时 无法及时转换为应急救治空间,极大地延缓了救治效率。因此,新的国土空间规 划体系,需要在平战结合上做深入考虑,在用地类型、空间转换上给予足够重视。 前一段时间,安徽、湖北、江西等省份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导致部分河湖水 系水位高涨,甚至达到或超出历史最高水位。部分市县城镇被洪水淹没,数万亩 农田被淹,严重影响了民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从国土空间规 划角度考虑,如何从规划角度避免和降低洪水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否该反思城 市规划过程中,如何将防灾减灾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规划是否存在考虑不周、 调研不深入等问题。因此,新的规划体系,应深入考虑自然灾害对城市建设造成 的影响,应在深入调研、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最大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行动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行动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规划调控和引导作用,更好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1.行动目标: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7〕3号)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统一部署,编制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与我省“三线一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相衔接,统筹谋划国土保护、利用、开发和整治,优化开发格局,提升开发质量,规范开发秩序,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2.行动实施: (1)开展前期研究。按照突出重点、增强实效、问题导向、积极创新、部门协作的原则,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开发引导、保障能力建设和配套政策创新等问题研究。全面梳理现有各类国土空间调查数据,提出统一基础数据的思路与机制。根据需要,确定重要问题,对一些特殊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夯实规划工作基础。 (2)制定实施方案。围绕确定的重大研究专题,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参与部门和合作单位,保障专项经费,完善保障措施,明确时间进度安排。 (3)开展专题研究。按照实施方案,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开发保护总体战略研究、新旧动能转换与空间组织研究、城镇化发展与空间优化研究、国土生态安全与陆海统筹研究、国土综合整治与资源开发研究、齐鲁文化传承与发展空间优化研究、国土规划信息系统设计研究等八个专题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4)编制规划文本。在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和重大问题需求分析基础上,同步开展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形成征求意见稿。 (5)组织成果报批。经充分征求意见、协调论证后,报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审核,按照审核意见修改完善后,经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复。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厅、林业厅、环保厅、统计局,各市人民政府。 时间期限: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预计2020年底编制完成。 二、编制实施村庄规划 1.行动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条件的或有需求的地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2.行动实施: (1)出台指导意见。研究出台我省《关于规范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编制标准要求。从优化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细化土地管制规则。从土地综合整治方面引导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紧凑,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2)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市)要做好村庄规划的指导督查工作;各县(市)要制定具体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各乡(镇)作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具体组织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时间安排,完善保障机制。 (3)规划成果审批。规划成果应由规划文本、图件、表格和管制规则等组成。规划成果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作为修 - 1 - / 3

某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工作方案

某某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及预算 某某县自然资源局 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二、国土空间规划简述 三、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意义 四、规划原则 五、规划的范围及期限 六、数据标准 七、编制组织 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 九、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流程 十、某某县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十一、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十二、信息化平台及一张图建设十三、资料收集及成果形式 十四、规划实施保障 十五、某某县工作思路 十六、国土空间规划预算

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工作方案及预算某某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工作方案及预算一、项目背景 年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县(市) 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年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 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要求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深化。 年月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 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 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 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 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年月日自然资源 部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 〔〕号)、 年月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国土 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 〔〕号)文 件,对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国土现状评估 工作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国 土空间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发〔〕 号)、《关

于全面开展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和一张图建设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办发〔〕号),要求各市、县要全力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统一形成一张底图,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 作,确保年前完成规划期至年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

04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梳理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梳理 通过梳理国内部分地区“多规合一”的试点成果及当前浙江、广西、广州、武汉、厦门等省市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编制的情况,结合国内学者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研究探索,以及各大设计机构已经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应该说在具体的研究和编制内容上,有以下几个基本共识: 第一,即对当前执行的规划情况进行统一的实施评价,全面掌握现行规划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二,全面开展“双评价”工作,即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个方面。 第三,进一步划定“三线”工作,明确空间管控重点与机制。即在前者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第四,关于规划编制的序列问题。即纵向传导与横向传导同步推进。 1关于规划实施评价 开展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现行规划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其评估的对象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其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以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为主的城市发展战略评估; 二是对以空间管制、公共服务体系、市政基础、生态、交通体系、历史文化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为主的用地空间布局评估; 三是对规划决策机制体制的评估; 四是对以规划体系构建及管理体系为主的规划编制体系评估。 2关于开展“双评价”工作 开展“双评价”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掌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的潜力,进一步核定城市发展的底线极限。

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条件的综合评价,反映国土空间对承载开发、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的承载等级等。 承载能力越高,意味着越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未来建设用地布局的首选区域;其承载能力越低,则意味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越弱,应作为生态保障,优先发挥保障作用。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资源、生态资源等构成的建设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