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完整版

(完整版)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完整版

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前言 (1)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4)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6)

三、课程结构 (8)

四、课程内容 (12)

(一)主题语境/13

(二)语篇类型/15

(三)语言知识/17

(四)文化知识/27

(五)语言技能/30

(六)学习策略/34

五、学业质量 (38)

六、实施建议 (43)

附录

附录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87)

附录2 词汇表 (89)

附录3语法项目一览 (156)

附录4教学案例及课文原文 (160)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

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

3.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人员的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权威部门、专业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4.坚持继承发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3.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4.增强了指导性。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考试评价服务的原则,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课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则上每个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可以预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改革的基础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的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有机衔接初中学段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必修课程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其形成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台。必修课程的内容与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基础性特点。同时,普通高中英

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3.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4.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高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时了解和跟进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确保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语言能力

2.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3.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高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学科*网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发展以

三个水平划分,水平描述参见“附录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本学段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学习能力目标: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船,构建多元的英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遵循高中课程应体现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原则,建构由必像、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满足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其中必修课程是所有高中学生都需修习的课程,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有升学要求的高中学生必需修习的课程,也供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选修;选修课程分两类,一类是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供特色学校和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选用,一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任意选修的课程。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规划职业作准备。

2. 从课程发展现状出发,整课程结构与要求,实现轻负增效

3.构意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方式

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其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基于对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以及对学科前沿理论的梳理,针对英语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现象和为考试而教等突出问题,本课程标准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英语学习活动观。具体而言,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二)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6学分)为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见第47~48页表12),满足高中毕业基本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以必修课程的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命题主要依据。选择性必修课程(8学分)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高考应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二(见第48~49页表13)为命题主要依据。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课程结构见图1。

图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结构示意图

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既包括国家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置的提高类课程,也包括学生三年期间可以任意选修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和第二外国语类等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是满足地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其中,基础类课程主要为英语基础薄弱、但有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意愿的学生开设;实用类和拓展类课程供有不同需求、潜能和兴趣的学生选修;第二外国语类课程为有意愿选修另外一门外国语的学生开设。提高类课程主要为未来有意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或研究的学生开设,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完成提高类课程的6个学分且学业水平合格,可以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三(见第50~51页表14)。选修课程的具体名称建议如表1所示:

表1 选修课程系列的课程名称建议

在三级课程管理框架下,选修课程的权利主体是学校,属学校一级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由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进行开发建设。课程的选择和内容的选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常见方式,学校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利用的当地资源,设置并开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学分与选课

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在高一年级一个半学期(即3/4学年)的时间内完成必修课程6个学分,可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即满足高中毕业的英语学业要求。完成必修课程后,有升学需求的学生通过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完成8个学分,可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二即高考要求。如果学生有兴趣或者需求,还可以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后,继续选择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提高类课程,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三。此外,在高中三年内的任何学期,学生都可以选择修习选修系列中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领域,发展学习兴趣。

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统筹规划高中三年内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课时和学分,适当延长必修的时间,也可以通过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基础类课程补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达到高中毕业要求。在完成必修课程后,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可以在高二和高三年级继续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参加高考作准备。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要灵活设置和安排英语课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和家长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应根据其能力和意愿进行选课,并根据考试规定及时间安排,决定何时参加考试。

四、课程内容

英语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舍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解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语篇类型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对话等连续性文本,以及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为语言学习提供文体素材;语言知识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箱知识和语用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viewing)、写等,学生基于语篇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即是基于这些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和对语篇作出回应的活动;文化知识指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既包含物质文明知识,也包含精神文明知识,是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涵养人文和科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知识源泉;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路、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有效选择和使用策略是帮助理解和表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

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见图2)。具体而言,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圈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

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察。

图2六要素整合的类语课程内容图示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

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要求按照以上六大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描述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及要求。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涵盖

整个高中阶段所涉及的主题内容,不分课程类别进行描述;其他

五项内容要素均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描述具体的内容要求。本课程标准还针对每项内容要素(含子要素)给出具体的教学提示,以帮助教师在实施各项具体内容的教学中解决好常见的问题。

(一)主题语境

【内容要求】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圈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愿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语境中,人与自我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两个主题群下的9项子主题;人与社会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主题群下的16项子主题;人与自然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字宙探索”等四个主趣群下的7项子主题。所有主

题语境都应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畴。

表2按照学生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中应学习的三大主题语境描述内容要求,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者参考。虽然主题语境的内容要求未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进行描述,但在实施过程中其广度和深度应该呈现递进状态,体现出这三类课程不同的语言要

求、内容广度和内涵深度。

【教学提示】

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洒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同时,通过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阔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二)语篇类型

【内容要求】

语篇类型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必修课程所学习的语篇类型要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类型可以进一步丰富并更多关注语篇的内涵意义。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类型建议如表3所示:

表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篇型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语篇类型内容要求

必修 1.对话、访谈;

2

记叙文,如:个人故章、人物介绍、短篇小说、童话、剧本等;

3.说明文,如:地点、事物、产品介绍等;

4应用文,如:日记、私人信件、简历、宣传册、问卷等;

5.新闻报道,如:简讯、专题报道等;

6.新媒体语篇,如:一般网络信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7.其他语篇类型,如:目录或指南,表格与图示,日程表,告示

牌,地图和图例,莱单和烹饪食谱,规则,操作指令,天气预

报,歌曲和诗歌等。

选择性必修 1.专题讨论、讲整、”报告等;

2.记叙文,如:小说、科幻故事、熟城故事等;

3.议论文,如:论说文、评论等;

4.说明文,如:现象说明、事例阐释等;

5.应文,如:正式书信等;

6.新媒体语篇,如:博客、知识类成科普类等网页:

7.其他语篇类型,如:散文、戏剧、寓言、影视、笑话、广告等。

选修

(提高类)1.专题讲座、演讲、辩论等;

2.记叙文,如: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

3.议论文,如:报刊社论、专栏文章、书评、影评或学术论文摘要等;

4.说明文,如:机构介绍、科技成果介绍、操作指南、使用手册等;

5.应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议事日程等;

6.其他语篇类型,如:专题类文章、科研和学术报告等。

【教学提示】

不同的语篇类型为学生接触真实社会生活中丰富的语篇形式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组织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素材。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在选择语篇时,应注意长短适中,由易到难,尽量洒盖实际生活中各种类型的语篇,包括多模态语篇。此外,还应注意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语篇的合理比例,在确保选择一定比例的文学性语篇的同时,注意为学生提供体验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提高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语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该语篇在促进学生思维、体现文化差异、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接触到真实、多样的语篇材料和语篇形式,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内容,使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和多模态语篇的意义和美感,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除了课堂和教材所包括的语篇外,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听读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练习听力和开展阅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更丰宫的语篇文体,如:对话、小说、传记、新闻报道和报刊文章、网络媒体的代表性文章等语篇类型,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人文、科学知识,通过阅读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对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要特别注意语境的创设,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要特别关注语言知识的表意功能。以下针对语言知识所包含的各要素列出高中阶段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1.语音知识

【内容要求】

语音和语义密不可分,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英语的语音包悟重音、语调、节奏、停领、连读、爆破、同化等。说话者通过语音的变化表达意义观点。反映其态度、煮图、情感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获得了初步的语音意识,学习了一些语音知识,高中阶段的语音知识学习应侧重在有煮义的语境中,通过学习和运用语言,感知语音的表意功能,逐步学会恰当地运用语音知识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音知识内容要求如表4所示:

【教学提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音知识,了解了英语发音与拼写的关系,也学习了一定的音标知识。高中阶段的语音知识学习应在巩固义务教育所获得的语音知识的基础上,侧重通过实践增痰学生的语感,体会语音知识的表意功能,帮助学生楚构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语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感知、模仿英语的发音,注意停顿、连读、爆破、节奏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发音和一定的语感,并通过学习相关的语音知识,形成一定的语音意识。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大量的语音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逐步借助语音知识有效地理解说话人的态度、意图和情感,同时表达自己所希望传递的意义、意图、观点和态度。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语音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在语境中进行,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语音实践活动。在高一阶段必修课的学习中,教师应重视通过听力练习、口头模仿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提高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英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影视配音等活动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2.词汇知识

【内容要求】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词组的总和。词是语言的建构材料,也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中的任何词语都是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起一定联系的,并在语境中传递信息。学习词汇不只是记忆词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或观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掌握了1500~1600个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