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人类学 知识点整理

应用人类学 知识点整理

应用人类学 知识点整理
应用人类学 知识点整理

《应用人类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应用人类学的名称

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hropology)丹尼尔布林顿(美国人类学家)1896

拉德克里夫布朗(英国功能主义)1930 实用人类学(p r a c t i c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马林诺夫斯基1929“科学的人类学应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它的任务不在于阐明这些和那些制度的起源史,而在于指出这些制度在某一社会中的作用。不是为了更确切的描述,而在于教会与这些民族有关的殖民当局和企业主,为了更适当地达成自己的目的,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些民族。”

行动中的人类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y i n a c t i o n) 戈顿 布朗

行动人类学(a c t i o n a n t h r o p o l o g y)索尔塔克斯(美国)、1940末50末“建立为人民使用的人类学家”直接去研究人民在社会文化变迁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呼吁人类学家站在人民的一边。

发展人类学(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霍姆伯格 因为他主要从事社区发展研究 人类工程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o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埃利奥特 查普尔 主要是对社会现状进行改革核对将来社会进行规划。

辩护人类学(a d v o c a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决策人类学(p o l i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过去应用人类学多为社会中没有权利的族群或人们辩护 近年来多从事政策研究有关

2、概念

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进步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改善和改进人类社会不尽满意的地方,以促进人类社会想进步方向发展的学科。同时也从事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石奕龙课本说法)

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也被认为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责认为是人类学的应用研究。应用人类学是一门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认识和知识,应用于改善社会现状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

3、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基础研究、纯理论研究、基本研究、基础理论研究) 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认识各种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阐明其根本原理,沉声新的理论知识的研究。

在广泛意义上认识有关的客观对象。成果以理论形式出现。有较大普遍性。目的是认识本质和发展规律。总而言之,是一种知识的获得。“不带价值观念”“价值中立态度”

(2)应用研究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的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为认识和进一步改造克尔观世界,产生新知识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介于基础研究和开发活动之间的中间环节。

目标在于,当以基本假定、理论构成的政策态度转变为行动时,帮助吧基础研究的成果

具体化和实用化。帮助指定行动方案。确定行动有效性,评价行动对现实的冲击。帮助从应用研究产生出来开的几种策略方案中选择。

研究特定事件发生后,是否有 预期效果 什么后果 后果如何解决。

“价值判断”“价值介入”

(3)两者关系

是科学研究的两个方面,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研究为应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积聚后备力量,创造发展前提,开拓进步的前景。应用研究吧理论研究的成果具体化、实用化,把理论付诸实践。不是纯粹的运用。包含了一部分理论研究在内。在应用中检验理论,在应用中获得知识提升理论,在应用中解决自身问题。应用人类学的研究常就是这种。

4、在应用人类学中的两者

应用人类学包含理论和应用研究,重要部分是应用研究。有理论的原因是1、人类学家不完全受雇于使用机构,因而研究、评价有较浓厚理论性。2、应人的总体希望是社会生活更好,从事有计划的变迁活动,这样就涉及社会文化变迁理论问题。3、应人和理人使用同样的人类学方法,应人只是校对针对现存文化的变迁过程进行探索和解决现实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能帮助修正理论。应人的理论研究范围较窄。

事实上也离不开理论。

5、研究基本态度

(1)整体观显著特征、基本态度

整体观:整体观是人类学理解事物的核心态度之一,它把任何一个文化或亚文化都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文化中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相对固定、密切相关的结构关系。它强调研究一个文化体系中的每一个文化因素时,都必须把它置于整个文化的框架中,探讨它与其他文化因素及各种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建立一种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使我们可以更全面的看问题,减少片面性,或避免产生错误的认识。

(2)文化相对性观念

文化相对性观念:文化相对性观念是人类学研究事物的基本态度之一。是指对于任何一种文化特质来说,都必须首先依据它在某一特定文化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所属文化的价值系统等的关系来加以判断和解释。也就是说,要反对研究者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心主义思想去看待别人,要求尽量以被研究者群体的价值观去判断事物,或尽量采取一种无偏见的态度,尽可能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其他文化以及我们还不了解的事物。

注意:与文化相对论不同(文化相对论认为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在价值上都平等,不能用自己文化的价值标准作为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另一种文化。否认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统一性,否认社会发展存在水平差异。已经衰微)

警惕主观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

(3)泛文化比较研究

泛文化比较研究是人类学观察事物的基本态度之一。是指在不同文化以及同一文化的各亚文化之间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跨越我们自己文化的局限,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泛文化比较研究理解:首先,研究比较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其次,人类社会已经逐渐从封闭、孤立的生存状况中走出来,共同在一个地球村中生活,只能在与其他族群和社会的交往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所以,如何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如何理解、包容和学习另类的生命形态和价值体系就成为现代人的知识和修养的内容;事实上,人类学从异文化研究中获得的收获,不在于帮助异文化的人认清他们自己,而在于真正了解“我们”自己,没有“他们”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自我意识的觉醒。

(4)客观、实事求是、谨慎

以上三个要求实际上都是要求我们坚持各管、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能自以为是,不可言过其实。

6、基本方法和问题

1、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法:是人类学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人类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这种观察方法要求研究者在对某一社区或族群进行调查时,应亲身体验这一社区或族群的生活,从这种积极的生活参与中去获得对该文化的认识。

特点(1)研究者必须通过对该文化生活得直接参与,学习当地语言,按照当地的习俗和规范去生活。(2)通过参与观察,从内部了解一种文化,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表面上奇异的文化现象,从而与建立在偶然的,非介入的短期观察基础上的印象主义理解区分开。(3)反展出整体的认识,发现被忽视的文化现象,加深对人类学花的了解。(4)需要较长时间,可获得精确可靠的客观资料,深入该文化内心世界中。

局限(1)研究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有可能误解观察到的事实,或者将自己的想象加入其中。(2)适用于对小型社会的调查,大型社会难以适应。

2、访谈

访谈是人类学实地调查的另一种主要方法,也是应用人类学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所谓访谈就是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直接面对面的交谈,从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许多人都会使用访谈方法获得资料。可以了解文化的一般资料和特殊情况,了解研究对象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了解有关行为和新雅阁体系的自我解释。合适参与观察获得的资料。

正式访谈指事先准备好访谈提纲,预先选择好调查对象,安排好时间、场合,按照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目的效果有严格规定,对被采访者可以有一定选择。

问题需要在对文化或亚文化一定了解基础上设计,否则会有先入为主的弊病。高估转文化,可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用来探索某一文化现象在该文化或亚文化中的普遍性意义是合适的。(对文化背景比较清楚的社会进行调查效果好)。

不足访谈条件和内容有严格界定与限制,回事被调查者感到拘谨。被采访者回答与实

际的差距难以判断,有时影响可信性。

非正式访谈是由一般性的谈话和问答构成,这种访谈比较自由随意,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而且,谈话内容不受约束,可随双方思路的自然发展进行。有点事自由无拘无束建立和谐关系。自然思想流露。缺点没有针对性,没有标准化问题,难以对各种回答进行比较和评价。提问语气不同回答就可能截然不同。难以判断回答是带代表不同意见,还是对问题的理解不同。费时。

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是调查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不同方法。通常,非正式访谈是人类学家在参与观察的初期使用的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以后,对目标社区和目标人群有了基本了解以后,就可以准备正式访谈。注意被调查者要有一定数量。反复核对。

3、抽样调查法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人类学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抽样调查法是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它是数量统计学收集资料的方法之一,抽样调查方法是从社会总人口中按一定的方法选出一部分作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当我们在人口较多的社区中进行问卷调查和正式范谈时,就需要用抽样方法来选择样本,以使所收集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抽样调查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样本,要使抽样调查的结果和进行全面调查的结果相差不多。抽样一般分成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

根据概率分布的原则所进行的抽样方法就属于概率抽样方法。通常包括随机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方法和聚类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方法也称为任意选择法。它是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概率抽样方法。根据随机率原则,在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成随机地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并依此推断总体的有关指标。它的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中的每个单位完成独立,彼此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可以采取抽签法和随机号码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总体规模不大的单位。

系统抽样方法也称为机械抽样法、间隔抽样法或等距离抽样法。它是把被调查的总体按照某一标志自然或人为排列起来,有规律、分段地抽取样本单位,然后再进行调查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能使抽中的样本均匀地分布在总体各部分中,因此,其准确度略高于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方法又称为类型抽样法、分组抽样法或分类抽样法。是调查者根据研究需要把调查对象分成若干层次或小组,使每个层次和小组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然后,在每个层次或小组中,按照同一比例或不同比例进行抽样的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力求增加样本的代表性,避免样本过于集中在某些特性或完成没有特性的地方。

聚类抽样方法也称为分群抽样法,成群、成组抽样法或多段、整群抽样法。在某些时候,由于研究总体过于庞大,无法掌握总体名单,就中能把研究对象划为若干聚类,用随机方法抽取聚类。如果被抽中的聚类中包含的单位样本仍然过多,那么,还需要把抽中的聚类再划分为若干次聚类,直到可以直接抽取样本单位为止。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庞大,总体中的每一群都包含有各种不同特性的个体,群与群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小的状况。

(2)非概率抽样方法。

不以概率分布原则进行的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方法不如概率抽样精确,但因它比较方便、省时、省钱。通常包括方便抽样法、判断抽样法、定额抽样法。

方便抽样法也称偶然抽样法或偶遇抽样法。它是随调查者方便而选取样本的方法。一般是遇到谁就调查谁,因而不是概率抽样。一般用这种方法进行抽样时偏差比较大,可信度低,姑一般仅适用于准备性的调查。

判断抽样法也称立意抽样法、定准抽样法、目标抽样法等。它是由调查者判断后挑出那些最适合该研究的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它适于总体构成单位极不相同,而且样本数量很少的情况。人类学调查中,常用这种方法选择主要报道人。特别在从事一些专题研究中尤其如此。因为,当进行某一专题研究时,往往只需要选择一些与题目有关的人进行调查即可。

定额抽样法也称配额抽样法、限额抽样法。它是指先分组确定每组在总体中的比例,然后,每个组分配一定数目的定额样本,再由调查者主观地在定额内抽样的方法。

(4)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发展史

应用人类学的形成,分为实践的产生,思想的产生和名称的产生。

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1、美国人类学家范.威林

可分为5个阶段:1、前学科阶段(?—1860年)2、应用民族学阶段(1860—1930年)3、联邦服务阶段( 1930—1945年)4、角色扩大阶段( 1945—1970年)5、政策研究阶段( 1970年—)

2、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谢剑博士

可分为3个阶段1、前学科阶段(?—1860年)2、应用民族学阶段(1860—1940年)3、职责扩大阶段( 1940年—)

3、本书石奕龙

分为四阶段:形成期、发展初期、扩展时期和决策时代

形成时期(?—1914年)现代意义的应用人类学的产生是与殖民主义的扩张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殖民地的一些问题,才使当时研究他民族的人类学从事一些应用性的研究成为必要。两种倾向:出于加强殖民地统治的目的,需要对殖民地人民的社会和文化进行了解,并解决殖民地中发生的文化冲突,一些人类学家被派去调查这些族群,并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训练殖民地官员,以便更好的获取政治和经济利益。另外,一些人类学家面对殖民地人民的遭遇产生了同情,开始采取一些行动帮助和关心土著居民。1896年就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的人类学家丹尼尔﹒布林顿在发表题为“人类学的目标”的就职演讲中首先使用了“应用人类学”一词,标志着人类学的这一分支学科真正形成。总之,这一时期,应用人类学处于形成过程中,其主要工作是为制定政策及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资料,以支持对土著的统治,为殖民主义政治服务。

发展初期(1914—1938)背景变化:殖民统治从直接统治走向间接统治的时期。很多人类学家对殖民主义的行径不满,他们企图帮助土著。出现了5个变化:

第一,由人类学家对殖民地官员进行培训第二,一些人类学家受雇于殖民地行政当局,在一些有问题的地方从事研究。第三,有些人类学家直接当上政府的顾问,从事一些行政管理工作。第四,对即将发生的文化变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并在这一问题上做些工作。其五,人类学开始研究西方社会内部的问题,特别是诞生和发展出了“工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总之,主要的工作是处理殖民地的行政管理工作。情况是许多受命从事研究,或计划遇困失败时找人类学家研究以期找出症结。另因替当地人辩护得罪政府导致成果不能发表。

扩展时期(1939—1970)1、为美国“战时再安置局”服务。2、在政府各部门担任顾问

工作,帮助训练到国外作战军队及战后驻各国的行政人员。3、为军事、外交人员编写“各国情况指南”,以及从事旨在了解敌国军心土气的“国民性研究”。(美国在此方面做得很好,如我国的运输规律性)战后,发生了一些变化:1)人类学家角色扩大,不只是提供资料,而是积极参与。2)研究范围不断扩大。3)作为一个学科得到越来越多承认。

战后世界政经变化,引起相应变化。1)被视为帮凶,对原始民族研究区域缩小,回到本国研究。社区生活,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民族特性、主流社会于少数民族关系、现代社会具体制度、社会问题等。2)第三世界国家邀请人类学研究,转向应用方面。3)第三世界各国人类学家崛起。

问题 1)人类学家为帝国主义政治和民族国家政治服务两种类型。存在着人道主义良心与帝国主义政治矛盾,出现了改革现状的呼吁。绝大多数都是改良主义者,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2)第三世界国家人类学敬爱的选择。要人类学家说明传统文化哪些方面阻碍进步。与应用人类学主旨矛盾。(不赞成迅速变迁,赞成逐步变革,不赞成护士自身文化传统进行全盘西化)

决策时代(1971—)研究范围仍然在扩大,几乎无所不包。新应用人类学出现。注重学术圈外不同层次、不同场合的政策研究。“成为决策者”

6、中国应用人类学的发展史。

1、1928—1949年

分两部分:国统区的边政学的研究,学术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延安,对北方民族进行了研究,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1950—1980年,建国初期的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参与各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但后来民族学人类学作为学科被取消。

3、1981—现在

体现在三个方面:确认现阶段的人类学研究应用理论应用并重;重视引进一些新的应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力图加以扬弃,对其消化、改造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和人类学工作者参与到应用实践中。

第三章:研究范围与角色

1、研究范围

不断扩大的范围 都市发展、国防事务、公共教育、社区发展、城市化与社会研究、健康与医药、资源与环境、人口与人口流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性别研究、流行文化和消费、劳工与就业、政府与公共行政等。

2、职位

(1)、政策研究员(机构顾问和咨询专家)

为决策者提供可靠地信息,帮助决策的研究人员。(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议会、政党、民间社会团体。)可以雇用职业的政策研究员,或聘请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的人类学家担任顾问。

(2)评价员

基本任务是客观地判断、评价某一事物的价值,决定这些事物是否值得施行。

(3)、影响评估员

对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评价。注重对大型规划实施后发生意外后果或才男进行研究。关键一环。

(4)需求评估员

收集公众对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等需求,对需求加以评估。目的是了解需要,避免脱离实际。

(5)计划员

作为一位政策、规划或计划、方案的设计者参加的工作。收集资料、分子研究资料、做出初步设计等。提供方案让决策者选择。(能体现研究成果)

(6)研究分析员

分析为制定政策而做的研究,或分析已经制定出的方案。向决策者解释。

(7)、行政管理者

有些应用人类学家在某些方案和项目中,不仅参与设计、解释和评估,同时也直接负有项目实施时的管理职能,成为行政管理人员。

(8)、公共参与专家

新工作岗位。研究公众对某些政策、计划、方案的反映,组织公众会议、参与公共行政事务,为公众解释上面的政策、计划和方案,向政府反映公众的意见,起着沟通政府与民众的作用。

(9)、变迁代理人(项目经理)

目的是刺激和引导社会文化变迁,它涉及变迁的策略、文化适应等问题。不仅研究变迁,而且还要付诸行动,促成变迁的实际发生,是行动人类学和发展人类学的一部分。他们的角色往往是为欠发达地方设计的援助项目的经理人。

(10)、培训专家

培训专家的工作主要是受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基金会和民间团体的委托,帮助培训有关人员,使他们具有文化相对主义和人文关怀的认识和知识,熟悉这些人要去工作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差异和民族中心主义对工作造成的危害。

(11)、辩护人

复杂的角色。即站在公共政策所关心的对象一边,作为他们的代言人,去评价那些政策,并向制定政策的机构反映他们所代表的群体或阶层的意见,甚至为他们的一些行为辩护,力求使这些公共政策,能在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上,适应人类学家所代表的那些阶层、团体、个人的实际需要。现在少见,开始焦躁。

(12)、防治专家

主要工作是运用人类学知识预防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以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治。它包括与遇到问题的各种人进行沟通,为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和技术咨询,力图使问题和麻烦在未危及社会其他人的时候得以解决。有人把这种各种称为“诊治人类学”。

(13)专业证人

在学术机构中工作的人类学家以部分时间从事的工作。通过分析、研究各类法律文件等来为某一团体的利益工作。

3、应用人类学家的作用

(1)代理人

充当辩护人作用时,常担任某一特定族群的代表或发言人。

(2)促进者

在异文化中帮助一个发展机构从事一项有计划的活动时,所起的作用就可能是促进作用。可能是自上而下的。也可能是来自下面的。也有双向进行的。

(3)提供信息

作为某种传播媒介,把所知的事实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即把所了解的情况传递给有关部门。最传统的作用。有一些不良后果。(可能被误解误用。关键是自觉提高警惕,防止滥用)

(4)分析

70年代后大转变。使人类学家介入政策研究的阶段,较少被人歪曲。可以从政策研究中获得成果。

(5)调解

某种计划委托人与对象发生矛盾时,解决双方的冲突。调解作用:寻求矛盾缓和,双方可接受的折中办法,使双方对行动的进程取得一致意见。(分析基础上的努力,关键在于注意各方面人的利益,公平对待,并寻求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长期的义务)

4、工作模式

(1)行政管理模式

主要是协助政府、私人机构研究及执行变迁计划的时候死,包括了各种计划的管理。主要是为委托人干事,重视为委托人服务。

(2)辩护、行动模式

发现低估和误解政策对那些将发生变迁的人们的影响。人类学家认为有问题的人们才是问题的核心。代表有问题的人们参与解决问题。

(3)新趋势

两这的界限比较模糊。因为工作中难以区别;人类学家自身态度上的区别。近些年逐渐消失。新的工作模式,人类学家与委托人和对象间的多样化关系。

5、职业道德

(1)个人隐私权的问题

田野工作的关键是克服研究者和报道人间的壁垒。“亲密结构”的建立使人类学家进入报道人内心深入。一方面应小心运用人类学家的声望和权力,对报道人产生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保护隐私。对研究民族、族群、社区或个人的生命和声誉负责。

(2)被研究者同意的问题

必须获得被研究者的许可。应使被研究者了解研究的目的,知道资助该研究的机构及其宗旨,知道获得的资料最后会如何处理,资料发表之后对某些个人会有的冲击等。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自愿的。

(3)成果的效用的问题

发表研究成果需要谨慎,避免有为危害性的东西发表出来。

第四章:基础理论—文化变迁的基本模式

1、文化变迁

又称社会变迁、社会文化变迁,是指任何足以影响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的变化。前者是单个文化特质或者文化丛的变化,后者是文化的整体或者大部分文化特质的变化。

文化变迁应包括文化的纵向与横向的突变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渐变,

含义:(1)文化的均衡、稳定是相对的,文化变迁是永恒的;

(2)文化不仅要发生纵向演变即文化进化,还应该注意到文化的横向变化,如文化传播、文化涵化;

(3)文化不仅会发生突变---文化的进化,还始终处在渐变的过程中----文化内容的改变。

2、理论历史回顾

古典进化论

以英国的泰勒、瑞士的巴霍芬、美国的摩尔根为代表。他们都持人类文化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反对退化论和下险假设论。

三个基本的假设:1)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即认为不论什么样的种族都具有同样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特征;2)由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因而在相似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文化的相似性;3)既然在相似的情况下会出现文化的相似性,那么,人类在从简单到复杂,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时,大致也会经历一种相同顺序或相同路线的发展,这就是所谓文化发展的相似性,或叫“平行发展”。

关于文化从低级向高级的动力,他们大多数人都持人类心理不断完善的观点,也就是说。人类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导致了文化从简单向复杂进化。与人类学同时诞生。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摩尔根,泰勒,巴斯蒂安等提出了文化,社会进化的时间序列,着重文化的纵向发展,也成为进化学派的创始人。

泰勒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是进化的。摩尔根在<<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中在研究婚姻家庭进化的基础上,建构家庭的发展历史,初步提出了社会进化的问题。在<<古代社会>>中进一步全面地发展了社会进化思想,论证了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传播学派

19世纪末,在批判古典进化论的浪潮中产生了传播学派。最早出现的是“文化圈学派”(或称德奥传播学派)。他们认为世界上的各民族中没有几个具有独立发明创造的能力,所以,两个文化中的相似性都是传播的结果。全世界只有几个地方曾有独立发明,从而形成主要的文化传播中心,各种文化特质便由这些中心不断地向外传播,终于使不同来源的文化体质在某地相遇,彼此采借融合,形成了各民族的文化。

理论要点:认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变迁过程就是传播过程。认为文化采借多于发明。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因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关联的机会愈多。强调实证方法。

自泰勒《原始文化》于1871年发表以来,更多人类学家以传播的理论来解释文化,认为所有文化开始于一个或多个特殊区域,然后向全世界传播。先驱人物有拉策尔(F.Rutel)。

拉策尔德国人。根据(P.W.A.Bastian)巴斯蒂安的地理环境概念,发展成地理环境

学说,也称人类地理学派。他认为,自然对个人以及通过个人对整个民族特质和精神的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文化要素是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文化要素的相似性证明文化间存在历史上的同根关系和某种联系。主要著作:《人类地理学》,《土地和生活》。

弗罗贝纽斯(Leo.Frobenius)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圈”概念,并考察各文化间相同元素的数量,即量的表军,以确定是否来自同源,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他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他将传播理论引向一个极端。主要著作《非洲文化的起源》。

威廉.里弗斯(W.H.R.Rivers)美国人。他认为各族的联系及其文化的融合是发动各种导致人类进步的力量的主要推动力。在强调传播论同时,采用进化观点是他的进步。主要有〈〈美拉尼西亚社会史〉〉。

历史学派

美国历史学派(historical school) 历史学派形成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其创始人为人类学家F.博厄斯,这一学派主要盛行于1890年至1930年,但其观点和方法一直影响到当代美国民族学界。19世纪末,正值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针锋相对之际。博厄斯对两派学说均持批评态度,但其批评的重点是摩尔根和进化学派。

这一学派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基础、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认为这是“历史的方法”,而坚决反对摩尔根所作的理论概括,认为他的理论体系是“思辩的方法”,完全不可取。

历史学派也批评传播学派、尤其反对“埃及中心说’。然而,他们同样把文比看作是超社会的,否认文化发展的普遍规津、所提出的概念“文化区”、“文化丛”与传播学派的“文化圈”、“文化层”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去不远。他们认为可将文比分解到最小单位、即“文化持质”,若干文化特质结合构成一个文化丛、与之相适应的地域即“文化区”。

认为民族学家研究文化应该从文化特质人手。标淮文化特质多的地方为文化区中心,属于独创;文化特质少的地方为外围,属于传播。博厄斯及其许多追随者具有鲜明的反种族主义立场、并从科学上论证了种族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曾为反对欧美中心主义和种族压迫进行了坚决斗争。

功能学派:

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体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马林若夫斯基:认为一切事情都是互相关联、具有动态的、功能的。倡导实地观察文化变迁的方法论。文化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文化实体自成一格。对文化必须有功能的分析才能探讨进化和传播。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揭示人类学要研究文化功能,文化的意义就在文化要素的关系中。文化的真正要素是社会制度。需要产生文化迫力,使人们靠有组织的合作及经济的、道德的观念,满足生理的需要,之后,又从中产生新的需要,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人类有机体的需要、种族绵续的需要、靠传统风俗为工具使文化得以延续。提出人类靠七种基本的需要才能生存。

四大类生理需要:1、相应的文化措施;2、社会控制;3、教育;4、社会组织。文化由人工制品和传统体系组合而成。文化通过风俗、仪式、类别性称呼、宗教信仰、巫术的功能

(思想、道德、艺术、娱乐、游戏的功能)而发生作用。文化历程及文化要素间的关系,是遵守着功能关系的定律。制订《文化表格》提出文化三因子和八方面。法律和风俗是有组织的联合着,指出社会内部秩序的相关性和对社会整体的稳定性功能。

马凌诺夫斯基既反对进化论关于人类物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学说,也反对历史学派关于重新构理文化史的见解。他认为文化的功能是满足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或满足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包含着许多层次的制度需要。研究人类学的目的在于教会殖民当局和企业主如何更适当的对待殖民地民族、将直接统治转变转变为间接统治。

英国人类学家 A.R.拉德克利夫—布朗构建的人类学理论体系被视为功能学派,但许多人也将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tionlism)。他不把文化视作可以直接考察的具体实体。他认为可考察的是实际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也就是“结构”。社会结构是个有机整体,社会行为的各个方面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保持某个社会的结构,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集团成员个人的历史终结、并不中断社会结构的连续性,这是因为,由个人活动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生活过程维持着这种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集团的社会生活就使社会结构功能化了,即:集团成员个人对社会整体运行的员献,其作用是维持、延续社会结构的平衡性。因此,可以说社会与生物体极为接近。拉德克利夫—布朗也就把社会(文化)人类学称作“社会的自然科学”。

布朗对进化论的态度比较缓和,进化论学者们过于匆忙地做出了结论,文化单线发展的假设已为事实所驳斥。他们的错误在于以这种或那种文化现象的起源问题,取代了发展规律的研究,而起源的理论是无法检验的。他主张只有在揭示进化的一般规律之后,才能确定进化方向,而要揭示规律就首先要弄清文化的结构、功能与意义。因此,他声明,功能学派否认不以史实记录为根据而来虚拟‘制度起源’的一切尝试。

对传播论的许多观点布朗也不赞同,他认为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民族从他相邻民族接受一些文化元素,但也拒斥另一些元素。接受和拒斥都是由这一文化本身体系的性质所决定的。从相邻民族那里采用或“借”来的元素,一般说来要在适应现存体系的过程中经过重新加工和改良。许多社会的习俗及信仰上的相似性,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模仿其他民族的风习”或“传播”所致。

结构功能论:功能就是一部分活动对整个活动所做的贡献。某种特殊社会惯例的功能,也就是它对于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体系所做的贡献。他也同马凌诺斯基一样认为,在一个社区内,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密切地相互关联,而结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在研究任何一个方面时,必须研究它与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每一种社会活动都有它的功能;而只有发现它的功能时,才能了解它的意义。在研究任何“风俗”或“信仰”的功能时,必须把社区看作一个统一的体系,然后再确定它们在这个体系中所据的位置。与马凌诺斯基不同的是,布朗在强调功能研究的同时,还强调社会结构的研究,因此别人把他的理论称作结构功能论。社会结构表示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网。认为一个社区的社会生活基础,便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也就是将个人联结成为集体的一套社会关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必须依赖结构的延续。社会结构与社会功能二者合并起来,就是社会体系。这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外界的适应,另一方面是内部的完整,社会体系靠着个人利益的和谐、联合与协调而将人类连在一起,社会结构就是这种内部完整的产物,任何社会活动的功能,就是它对于适应和完整的贡献。 方法论:实验的方法就是调查和推理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一般理论就可以通过对事实的细心观察而得到系统检验。实验方法是获得归纳性通则的一种惟一科学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就是采用诸如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实验逻辑方法去发现和证实一般规律。社会人类学的特殊领域,就是原始社会的实验研究。

马氏布氏观点之异同:相同处:1、都反对进化论观点,但布氏不绝对排斥;2、都反历史主义,但布氏主张适当地使用历史文献资料;3、都有重视习俗制度和行为的功能和意义

的研究,而不研究它们的起源和发展;4、都强调文化或社会的整体概念,各种制度是它的组成部分,功能是指一个系统的整体之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考察各种制度要把它们置于整体之中,了解它们对于维护整体的存在有什么作用;5、在方法上都重视实地调查,推崇比较法。

相异之处:研究的侧重点、角度不同,理论解释的深度不同。1、马林诺夫斯基讲功能强调文化的生物基础,个人的基本需要即生存、传种,以及为满足基本需要而引起的各种制度的需要和精神需要;拉德克利夫一布朗把社会而不是个人当作起点,强调研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人组成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把功能主义的性质讲得更清楚。2、马林诺夫斯基以文化为中心,侧重对文化的功能分析;拉德克利夫一布朗以社会为中心,除功能分析外还主张对社会进行结构分析,强调社会功能与社会结构相关联,社会结构研究是科学的最基础部分。3、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在比较广泛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提出功能方法,包括实地试验的比较法,也就是一种间接的实验法,主张尽量精密地考察和比较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和文化;而马林诺夫斯基的经验和材料几乎局限在大洋洲特罗布里恩岛这一小区范围,据此所建立的理论就缺乏普遍性。4、马林诺夫斯基仅注意共时研究,忽视历时研究;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则要求兼顾二者,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功能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值得注意的有如下三1、关于功能和结构的理论。2、强调实地调查。3、倡导应用人类学。

利奇:改造功能主义,认为新的方法应包括历史幅度,号召接受法国结构主义方法。提出“社会转变理论”,构想出转变的三种动力:一是物质环境或生态学上动力,二是政治环境或政治历史的动力,三是英雄人物的动力。

弗思:强调将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结构结合起来研究,主张将经济理论应用于人类学。

吴文藻:认为社会组织等介于物质因子与精神因子之间,是文化的骨干,在文化变迁时社会制度的惰性更高;社会制度的一切部分共同运行着,使之达到适当程度的内部的一致和谐的状态,而不致产生不能排解或加以制裁的种种持久的冲突。推崇功能学派:1、最先进,提供高度动态的功能观点;2、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适合研究中国国情)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描述中国农民生活、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此同时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在西方列强压力下中国农村的文化变迁。

新进化学派(new evolutionary school)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一些复兴进化论学说的入物,主要代表有L.a.怀特、J.H.斯图尔德、M.萨林斯等,他们坚持进化论思想、同时又指出一些与进化论不同的观点,故被称为“新进化学派”。他们借鉴现代科学的一些理论方法,从技术、经济、生态等方面入手,重新确立文化进化的思想。60年代以来,人类学中出现新的倾向,各种理论与研究方法纷起。较有影响的如法国列维-斯特劳斯倡导的结构主义,试图通过对文化深层结构的分析而探寻人类本性中的共同因素;由新进化论而引发的生态人类学,则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考察人类文化;认知人类学利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方法略图把握种种文化的本质内容。此外,还有社会生物学、象征人类学等诸种理论观点。

新进比学派在对待社会进化的原因和方式问题上不仅与进化论有所区别,而且学派内部的观点也有所不同。怀特认为某—文化的发展与该文化所消耗的总能量有关、因而可以根据文化所产生的总能量来划分文化阶段。他的观点引起了争论。不少人类学家认为过去时代利用的能量难以测量,因而不可能用此法则分过去的文化阶段。也有人认为这种方法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社会演进到高度复杂状态,另外—些社会终于消亡的问题。

斯图尔德把进化论称为“单—线进论”,把怀待进化论称为“普遍进化论”,称自己的理论为“多线进化论”。

他认为这两种进化论都太一般化和太广义,只能解释单一文化现象的进化,而不能解释具体的历史发展顺序,不能解释广泛分布在各个地理区域、顺序上平行发展文化结构的差异和类似。因此,他提出多线进化论,试图通过对全世界各地历史顺序来分析,论证类似的历程产生类似的结构。人类的各个文化都有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它们各自接着自己的路线发展,并没有一个人类社会统一的发展路线,多线进化沦的任务是说明种种不同社会结构之不同发展路线的因果关系。由于他特别强调文化和环境之间适应关系的重要性,因此被公认为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是《文化变迁论》(1955)。

萨林斯系怀特的学生,他把怀特的“普通进化论”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作为一个进化论的两个方面同时并存于自己的理论主张里。

3、文化变迁的类型

1)自然变迁:也称为无意识变迁。它是变迁的主体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其主要的表现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从而整个变迁表现出一种无计划的状态。人类文化的变迁多属于这类无意识的变迁。

2)有意识的变迁:也称为自愿变迁。它是由变迁主体中的个人或某一社会阶层发达的、有意识的针对个别文化特质或局部制度乃至文化结构进行改革或发展的一种变迁形式。它大致可包括三种类型:主动变迁、指导性变迁和强制变迁。

主动变迁:有时也称为有计划变迁。它是由变迁主体自觉、自愿、主动发起的。

指导性变迁:是指某一文化的某些人有计划地促使或帮助另一文化的人们发生变迁。

强制变迁:主要指用强迫手段迫使他文化发生的变迁。

文化变迁的基本模式:变迁一般是由社会文化环境或自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环境的改变有助于产生新的需要,迫使人类通过创新来满足新的需要,或通过接受外来传播的文化来达到目的,从而,导致文化发生变化。

4、文化变迁的基本模式寻找原因

环境的变化(社会、人文、自然环境)——产生新的需要——创新和传播——累积、进化(纵向变化)和涵化(横向变化)。变迁一般是由社会文化环境或自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环境的改变有助于产生新的需要,迫使人类通过创新来满足新的需要,或通过接受外来传播的文化来达到目的,从而,导致文化发生变化。

(社会文化的) 纵向变迁(积累、进化)

环境的变化

(自然的) 横向变迁(涵化)

第五章:基础理论—文化变迁的机制与结果

1、文化创新

创新:创新是文化变迁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在质的方面出现不同于现存形式的任何新思想、新行为、新事物的总称。一般指各类新事物的发明和发现。

(1)发现:是使某些已经存在于世界但过去不为人所了解或认识的事物变为人们所知的行为。

(2)发明:一般指人类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遵循自然规律改造环境从而创造出新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现象。发明又可分为无意识的发明和有意识的发明两种类型。

无意识的发明指事先缺乏预见的发明;有意识的发明指人类为自己确定一种目标,然后

设法达到这个目标的创造过程。基本发明和改良发明。

(3)发明和发现的关系。区别并不重要。发现也可以是发明。发现是首次发明,发明是二次发明。发明和发现能迅速引起生产力变化,引起文化变迁,并刺激其他发现和发明的出现。发明也可以倒是新的发现产生。

(4)创新的条件

文化基础,之创造某种事物的社会文化基础,即文化成熟程度。

社会需要。人类需要新环境或新情况时,旧的方式不适用会有创造新的事物的需要。即社会需要新事物,新事物才会伴随需要的催迫二产生成为社会共享的事物。

个人作用。一项创新尝试某个人完成的。

最后创新是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习惯势力会阻碍。

2、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可以分解为传出、采借和整合三个过程。

1)传播的定义:文化传播是指单一文化因素乃至文化结构由一个社会向另一个社会或许多其他社会的转移和扩散,并且融合到他文化之中的过程。这后一部分,有时也称为“采借”(b o r r o w i n g).

文化传播是指单一文化因素乃至文化结构由一个社会向另一个社会或许多其他社会的转移和扩散,并且融合到他文化之中的过程。而互动(i n t e r r a c t i o n)则包括全盘接受、部分接受、或重新解释,或刺激产生某种新事物来替代,或拒绝等结果。也就是说,一般我们讲文化传播是包括传递、转移及采借、吸收或拒绝等方面内容在内。

2)传播的类型:

有意识传播:有意的文化传播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或有步骤地输出文化或文化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个国家、民族为了发展自己的文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模仿、引进、吸收其他文化。

无意识传播主要指人类在相互交往和贸易中,随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不知不觉产生的单向和相互的影响与变化。也就是自然传播的过程。

根据文化才传播的形式,又可以分为直接传播、媒介传播、刺激传播三种类型。

直接传播 以中文换元素通过与该文化周边有直接接触的文化,一站一站或一石激起千层浪似的以同心圆的方式逐层扩散出去。一种是通过和气临近文化的接触一站一站地传向远方。二是通过移民和人口迁徙的方法。把文化元素直接传播到另一种文化中。

媒介传播 两种文化之间不是直接交往,而是通过第三者为媒介得以交流。

刺激传播 即观念传播 由于一种文化之中的某文化特质的知识或观念的刺激,而导致他文化产中某一对等相似物的过程。独特之处在于那文化内部发展和外来影响结合起来。包含了广义的发明也涵盖了一种特殊传播。

(3)传播的基本条件 文化接触

文化接触的优先或者局部,形成文化丛和文化特质的单向或双向传播。

全面性或长期交融则在互动中发生一系列变迁。。有的人类学家是把文化接触看作因长期、连续互动而引起的变迁过程,这意思已同涵化的概念一致。

(4)采借的选择

相同传播不同结果的原因是采借的选择性。

原因是 并非所有外来文化因素均能接受。二是有的文化因素是难以被其他社会准确理

解的。三是一种文化特质时候被接受,往往由于其外在形式所隐含的象征意义所决定的。

选择要经历四个阶段 认识 理解 评价 最后抉择

标准取决与 优越性 适应性 复杂性 可行性 鉴别性

(5)文化传播的整合过程

所谓整合,指一个文化处于一种整体或完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整体的各部分间在功能上洋着相互的联系,它们互相依赖而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整合的过程就是指新的外来因素怎么变成这个整体一部分的过程。换言之,也即把外来的文因素与原有的文化模式协调起来的过程。

取代一种文化特质为另一种新的外来的文化特质取代

添加在原有的文化体系中增加新的因素

创造在某些外来因素刺激下,产生新的与刺激物相类似的文化因素。

重新解释调试过程原有意识赋予外来因素上,或用新的价值原来文化因素意义的过程。

6、文化涵化

1)涵化的定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持续地接触一段时间以后,因互相传播、采借、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异,这种现象,人类学上称之为涵化。横向文化变迁的过程。

2)文化涵化的条件:文化接触是涵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文化传播是涵化的另一个先决条件,涵化是文化传播导致的结果。

3)影响涵化过程和结果的因素

(1)从事文化接触的个体、阶层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接触的程度如何,都可能影响涵化的过程。

(2)交往中的文化本身在相互联系中的特征,尤其是它们的互相的限制和内部结构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程度如何,也会影响涵化到过程。社会内部的界限越小,它的内部

结构就越具灵活性,从而对文化涵化的变迁更具开放性。

(3)两个民族相对的政治、军事力量的大小也可能影响到涵化的过程和结果。

(4)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程度如何,也可能影响到涵化的过程和结果。一般而言,水平较高的文化能更多的影响到水平较低的文化。

(5)接触的双方是对等的、友好的,还是统治与被统治或敌对的,也可能影响到涵化的过程和结果。

(6)接触的时间和深度,也可能影响到涵化的过程和结果。

(7)文化的复杂程度如何也可能影响到涵化的过程和结果。

总之,影响涵化过程和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如文化内部的选择,也有客观因素,。

4)涵化过程和结果

(1)接受:指通过接触、选择、采借,接受了某些文化成分,包括取代、添加、创造等。并且由于这种接受有的是被迫的,有的是自愿的,从而接受可以分为“逆涵化”和“顺涵化”。前者是指强制下形成的接受,后者是在接触中自愿或自发的接受。根据涵化的程度或范围的不同,涵化也可以分为“边际涵化”和“广面涵化”两类,边际涵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在各自区域的边缘地带所发生的涵化现象。不过,在几个文化长期接触后,涵化可能从边缘地带地带向中心地带扩展,这时就可能出现所谓的广面涵

化现象,即在一个比较广泛的区域中发生的涵化现象。

另外,还有一种类型的接受称作“对抗性涵化”,是指一个文化通过发明或从其他文化中采借一种文化因素,用来同另一方类似文化因素相抗衡。对抗性涵化是抵制他文化入侵的有效方法。

(2)适应:文化涵化中的适应指把接受过来的各种文化成分同自己传统文化体系的相当部分或全部协调起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旧文化特质或外来文化特质与原有的相互协调,或重新解释后混合形成新的系统。由于调适的方向不同,其结果就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文化同化:是一种单方面的调适,即一个文化受他文化的影响,逐渐丧失其本文化的特点,而成为他文化的一部分的过程,或者产生两者基本趋同的过程。这一问题反映在民族问题上,就是所谓的民族同化。文化同化有强制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情况。

文化融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在长期的接触、交往过程中,发生双向的调适,产生出与各自原有的文化特征均不同的新的特征、形式、内容或结构,达到难以区分的程度,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单一的文化的现象。

文化萎缩情况 由于接受新事物而导致旧事物的解体、萎缩、丧失

(3)抗拒:指在涵化的过程中,由于政治上处支配单位的文化压力太大,变迁发生得过猛,即对接受一方的破坏和压迫过于迅猛,以致许多人不能接受这种变迁,从而导致出排斥、拒绝、抵制或反抗的现象。

总之,涵化的过程和结果是多样化的。在涵化的过程,并不是只要一种方向,而是有多种可能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研究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具有交互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媒体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压缩技术、软硬件平台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基本特征:数字性、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和实时性。其中交互性是关键特征。 多媒体计算机特征部件:光驱、音箱、显卡 声卡、视频采集卡、刻录机、摄像头、触摸屏、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投影仪……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教育培训、电子出版、影音娱乐、网络。 多媒体【例题】 1、多媒体技术不包含以下哪种技术(C) A、数据压缩技术 B、人机交互技术 C、机械技术 D、通信与网络技术 2、以下哪一项不是常用的多媒体设备(B) A、摄像头 B、U盘 C、数据照相机 D、数字投影仪 3、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 A、教育培训 B、电子出版 C、网络 D、数字投影仪 4、计算机可以处理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这种技术属于(D) A、智能化技术 B、自动控制技术 C、网络技术 D、多媒体技术 5、在多媒体计算机中,用来播放、录制声音的硬件设备是(B) A、网卡 B、声卡 C、视频卡 D、显卡 6. 下列关于多媒体技术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D) ①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信息媒体必须要数字化 ②多媒体技术要求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进行集成 ③多媒体技术涉及到信息的多样化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 ④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 下面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 多媒体技术只能处理声音和文字 B. 多媒体技术不能处理动画 C.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息的技术 D. 多媒体技术就是制作视频 8、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B) (1)远程教育(2)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 (3)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4)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 A、(1)(2) B、(1)(2)(3) C、(2)(3)(4) D、全部 9、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能够根据用户答题情况给予正确和错误的回复,突出显示了多媒体技术的(D)。 A、多样性B、非线性 C、集成性D、交互性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二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完整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 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也可问成: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1)根本原因: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2)居民的收入,它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收入可以从以下三个情况来考虑: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 (3)物价总体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能力会降低; 物价下降,人们的购买能力会升高。 (4)其他因素:例如商品的质量、性能、服务、品牌等。 (提示:这四个都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观因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2.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具体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越高,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越大,人们收入

的差距越小,人们的消费需求会越大,消费水平也会越高。 3.消费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分为几大类型? (1)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贷款消费的显著特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2)根据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4.什么是消费结构?影响它的因素是哪两个?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变化的原因: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3)恩格尔系数减小有什么意义?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完整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1、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4、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5、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可集成性、交互型、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6、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7、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超文本域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 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9、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10、多媒体计算机(MPC)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组成。 ①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有:光盘驱动器、声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②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三大部分: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 11、多媒体相关软件 (1)几种专用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神笔、COOL 3D等 (2)几种典型的图像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 (3)几种典型的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 (4)几种典型的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等 (5)几种典型的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 (6)几种典型的集成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 第二章图形、图像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 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 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 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 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 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 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 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 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 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 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 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 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 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 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 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第四章预期效应理论与心理实验 ?确定性效应:在现实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 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性的收益更多权重。 ?阿莱悖论:由确定性效应产生的,一种与标准理论偏离的悖论。 ?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表明,受益范围内的风险厌恶伴随着损失范围内的风险寻求。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1、影响消费的因素 A、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B、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

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投资心理与行为金融学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题型:(相关概念的)简述题、(理论思想的)论述题、(经典文献)综合题 本科教务办 请大家注意考试时间地点并相互转告。 简述题(解释如下概念): 1.预期效用理论、理性经济人及其预期效用理论的四个公理; 2.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风险和赢者诅咒风险; 3.交易者的类型与股票波动性的关系(流动性冲击、信息冲击、噪声冲击); 4、平均值回归现象和逆向投资策略关系、“赌徒谬误”何在? 5、贝叶斯推断、直觉推断; 6、过度自信、过度乐观、控制力幻觉和信息幻觉与专家幻觉; 7、金融市场有哪些异象? 8、“神投手”、小数定律、正反馈策略; 9、联合假说问题和套利有限性检验; 10、你认为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何刻画?厌恶损失、厌恶风险、厌恶模糊; 11、遗憾理论、原赋效应、维持现状偏好; 12、心理会计、享乐编辑(对好坏大小事件); 13、“IPO热市”、投资者的情绪指标、“机会窗口”; 14、封闭式基金折扣之谜; 论述题: 1.套利的成本、风险(基本面风险、市场风险、模型风险、杂音交易风险)2、展望理论、效用理论;二者在投资决策中的关系和区别! 3.“埃尔斯伯格悖论”和“埃莱斯悖论”。违犯了哪个公理?如何违犯的?

4.股票溢价之谜及其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5.股市回报的过度波动性及其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综合题: 1.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有哪些表现?通过什么途径实证检验“交易的过度性”; 2.“卖出股票的处理效应”和“买入股票的注意力效应”。 3、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在解释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中的“均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市场时机假说”、“市场迎合假说”?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选修部分) 第一章走进多媒体 1、媒体:能够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称作媒体 2、多媒体:把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方式组成的媒体称做多媒体 3、多媒体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集成的计算机技术,称作多媒体技术 4、媒体元素:文本、图形和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5、身边的多媒体、网上的多媒体P3-5 6、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集成性、数字化、交互性、多样性、实事性、超媒体结构P11-12 7、多媒体的应用:教育与培训、桌面出版物与办公自动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通信、多媒体光艺术品的创作 8、多媒体技术未来研究的几个方面:数据压缩、多媒体信息特征与建模、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与交互、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处理、多媒体的软硬件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 第二章计算机中的图世界 1、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的操作过程:1)连接计算机和扫描仪,放好照片,并打开扫描仪电源开关;2)开机后启动Photoshop,选择菜单命令“文件/输入/从扫描仪输入”,出现扫描参数设置和预览窗口界面;3)以150dpi的分辨率和百万色彩的图像类型扫描照片;4)选择菜单命令“文件/另存为”,出现“存储为”对话框,以适当的格式和文件名将图像保存到硬盘上。 2、抓取屏幕画面的方法:1)使要抓取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按Print Screen(或Alt+Print Screen)键,将全屏(或活动窗口)的画面复制到剪贴板上;2)打开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Photoshop等),将剪贴板上的图像粘贴到编辑窗口中;3)以JPG格式保存图像 3、采集图片的途径: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抓取屏幕画面、

央财金融考研 公司财务你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央财金融考研|公司财务你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温馨提示:到了考研后期,凯程希望考生能够根据中财金融硕士推出的文章,将431科目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梳理、反复梳理,以强化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就是我们知识框架的骨架!对于这些最基本知识,大家千万不要以是否考过作为是否重点学习的判断标准,不管是否考过,都要认真对待! 小题目计算知识点: 1.先付/后付年金现值/终值计算 2.永续年金现值、永续增长年金现值、增长年金的计算 3.一年内多次付息的债券价值计算 4.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转换 5.债券久期的计算 6.PVGO计算 7.股利增长率g的估算 8.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9.净现值、IRR、MIRR的计算,资本限量决策中利用PI做项目选择 10.初始现金流、营业现金流、终结现金流的计算 11.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注意是否考虑发行费用) 12.IPO折价成本的计算 13.租金的确定

14.营业/财务/复合杠杆 15.期权的内在价值计算 16.期权的基本损益状态图像 17.从期权的角度分析股东权益和负债 18.认股权证的稀释效应 19.可转债的转股比率&转股价值 20.现金周转期的计算 21.商业信用成本的计算 大题目计算知识点: 1.内插法的应用 2.债券估值 3.普通股估值(现金流贴现模型、PVGO模型、增长率g的估算) 4.项目选择决策、设备更新决策、项目比较决策(增长现金流法、等价年金法)(注意所得税、折旧、机会成本、分摊管理/销售成本) 5.期望值决策 6.资本市场线+β系数+CAPM计算 7.WACC的计算 8.WACC法(自由现金流贴现法)、APV法 9.创业融资-初次融资&二次融资资产负债表编制 10.配股权价值计算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一、知识回顾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XX年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级单位。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达95家,其中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70家。XX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讧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三:XX年以来,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生产热潮,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 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二、自主学习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是 。 2.主要因素是 、 。 (1)居民收入是消费的 。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 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2)物价总体水平 一般来说,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 (二)消费的类型 .按照交易方式分为 、 、 。 2.按照消费对象分为 、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 、 、 。其中 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 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和 ,这时 资料和 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三)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含义

自考27108多媒体专业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自考27108多媒体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第一章导论 1.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媒体:指人们日常所接触信息的表示或传播的载体。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技术:指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由微处理器控制的终端设备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其实质是通过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加以表现的一体化处理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4.集成性:一方面是指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的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的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另一方面,集成性还充分表现在多媒体系统硬件和软件实体的集成上。 5多样性:信息媒体的多样化,输入与输出的信息多样化和输入与输出信息的转换、处理。 6.交互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灵活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也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7.如何理解多媒体应用“1+1>2”的系统特性:多媒体系统集成性是系统级的飞跃。它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地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通过多媒体的集成性构造出支持广泛信息应用的信息系统,使得1+1>2的特性在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8.多媒体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处理;②多媒体应用数据的集成技术与创作工具;③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9.多媒体计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①音频、图像、视频等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②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③多媒体存储和检索技术;④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⑤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⑥多媒体网络及传输技术; 数据压缩的技术指标:压缩比、恢复效果、标准化。 压缩比:指压缩过程中输入数据量与输出数据量之比。 10.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多感知性,临场感,交互性,自主性。 11.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所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此环境,实现用户与这一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投入是虚拟现实的本质。 12.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目前可分为3种:投入式、非投入式、混合式。 投入式:看到计算机图像,看不到真实世界。 非投入式:看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混合式:虚拟世界图像叠加在真实世界的景象上,增强现实功能。 13.虚拟现实目前发展的方向是X3D景物、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3D交互。 1.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主机板、光盘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通信设备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多媒体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多媒体创作工具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组成。 2.MPC主机构成:主机板、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6913830.html,B接口特点:①独立串行总线式接口;②运行速度快;③直接为设备提供+5V电源;④适合于移动办公设备。 4.音频卡:也称为声卡,是MPC录制、处理和输出声音的专用功能卡。 5.音频卡的功能:a.录制声音; b.音频信号的编辑与合成处理; c.语音合成与语音识别; d.控制电子乐器; e.播放音频文件与CD光盘; 6.音频卡的性能指标:a.数据转换位数:8-16-32,建议采用16位以上声卡。

西南财大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简答及一些知识点(自己总结的-仅供参考)

西南财大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简答及一些知识点(自己总结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 1.什么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金融市场是资金由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转移的市场。金融市场履行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从那些由于支出少于收入而积蓄了盈余资金的人那里把资金引导到那些由于支出超过收入而资金短缺的人那里。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述 1.金融市场的种类划分 (1) 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按契约的性质) (2)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按在发行和交易中的地位) (3) 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按交易的地点和场所) (4)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按所交易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 2.主要的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有哪些? 货币市场工具:(1)美国国库券(贴现发行)(2)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3)商业票据(4)回购

协议(5)联邦基金 资本市场工具:(1)股票(2)抵押贷款(3)公司债券(4)美国政府债券(5)美国政府机构债券(6)州和地方政府债券 3.金融中介机构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金融中介机构是通过发行负债工具筹集资金,并且通过运用这些资金购买证券或者发放贷款来形成资产的金融机构。 (1)存款机构(商业银行,储贷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 (2)契约型储蓄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金,退休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资银行) 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1)在直接融资中,借款人通过将证券卖给贷款人,直接从贷款人那里取得资金;在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居于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帮助实现资金在二者之间的转移。 (2)直接融资的优点:短缺单位可以节约一定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新人教 版 影响消费的因素 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其中主要的是: 居民的收入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特别是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品价格

首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因为此,使得稳定物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其次,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人们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导致对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的减少,那么,会使消费支出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也就是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蔬菜等价格变化的原因。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消费的类型 按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a.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但有些比较复

投资学知识点整理446

投资学知识点整理 主编:陈尊厚 副主编:李建英 第一章导论 1.投资定义:广义的投资是指以获利为目的的资本使用,既包括运用资金建造厂房、 购置设备和原材料等从事扩大再生产的经济行为,也包含了“金融学”领域有价证券的交易,即基于收益角度的股票、债券及衍生品的交易;狭义的投资仅限于有价证券投资,包括个人及公司团体以其拥有的资本从事证券买卖而获利的投资行为,其投资的主要对象有政府公债、公司股票、公司股票、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 2.投资的特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风险性。 3投资的分类: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居民个人投资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 国内投资和国际投资 4.投资的作用: ①投资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投资促进吧国经民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③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④投资影响着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⑤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5.实物投资的概念:从定义的角度分析,实物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或技术设备等投放于本企业或合资合作等关联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从投资对象的角度看,实物投资的直接结果是形成实体资产,包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形成新的、改造现有的固定资产、生产经营能力,为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必要条件,或者购买有增值潜力的实物,如黄金、艺术品等。

6.实物投资的特点: ①实物投资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实物投资的变现速度较慢,资本流动性差,投资回收期长 ③实物投资依次经历货币资产、生产资产和商品资本三种不同的资本形态,三者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共存性 ④实物投资具有投资范围广和投资过程复杂的特点 ⑤实物投资的收益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⑥实物投资具有资本投入的持续性和均衡性的特点 7.金融投资的概念:金融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在承担一定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将资金投入在货币、证券和信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金融市场中的经济行为。 8.金融投资的特点: ①金融投资是在金融市场上,以金融资产为直接投资对象进行交易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 ②金融投资的运行要求具有偿还期限 ③金融投资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④金融投资具有风险性和收益性 9.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促进效果通过三种运行机制实现: ①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需求效应 ②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供给效应 ③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均衡效应 第二章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投资布局 1、投资规模的概念: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为形成资产而投入的资金总量,即某一时刻内投资活动的总量,所以投资规模又称为投资总量。 2、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的区别: 按投资时间或项目开工与否投资规模分为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 年度投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年度内所有在建项目当年完成的投资额,流量在建投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年度内所有在建项目建成投产所需要的投资,存量 ①统计口径不同 ②反应的供求关系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