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期末

财政学期末

财政学期末
财政学期末

1. 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1.逐步解决行政事业经费增长过快的问题行政管理、外交、公检法等部门执行社会管理的必要经费支出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属于公共需要,是财政必须保证的部分。但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与世界各国相比较高,2000年达17.42%,增长速度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针对我国现状,可采取如下改革措施: (1)进一步精减机构,控制行政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1998年以来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了机构人员,但仍然存在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人员费、办公费居高不下,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要严格控制政府机构的公共经费,改革会议制度、公共用车制度和招待制度,减少会议费、车辆购置维护费和接待费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事业单位可分为三类:一是社会公益型,如基础教育、技术推广等;二是准公益型;三是经营型。对这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财政应保证社会公益型经费,对准公益型实行定额或定项补助方式,并适当核减部分经费,把经营型事业单位推向市场。 (3)推行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统管。按照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贯彻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作用、统筹安排的原则,保证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其它收入主要用于弥补正常经费的不足和促进事业的发展,建立一套能全面、系统反映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报表体系。

2.改革财政投资体制财政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是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投资对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起,中央政府针对我国存在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连年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投资,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同时中央政府承担了很大的债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必然的,总体来看,应以企业和家庭部门投资为主,政府投资只能限于公共需要、私人不愿意投资的领域。要把过去财政对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转到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工程上来,并随着财力的丰裕逐步增加投入,通过转变资金投入方式,为市场经济和企业平等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经济建设主体应由政府转向企业,财政只进行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从直接投入生产领域,逐步转移到为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上来,转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项目,转移到共同需要方面来。要改革国家政策性投资体制,财政预算内投资不宜实行有偿使用的方式管理,宜采取无偿投资的方式;由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安排的投资,应采取国家资本金投入的方式。

3.优化社会文教支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政府早已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完成213亿元、科技支出完成373亿元,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2002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251亿元,安排科技支出4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17.84%和9.38%。总的来说,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中,基础

教育基本上属于公共产品,整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具有正外部效应,其经费应全部或绝大部分由财政供给。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更多地带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其费用可由受益者来支付一部分。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理论,高等教育可以由政府来办,也可以由私人来办。对此,国家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应为义务教育提供资金保证,为重点高校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其成果为社会所共享,其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应用型科学研究由于可以市场化,财政不应负担经费或酌情负担一部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科技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政府应提高对科学研究事业的财力投入,并使科学投入的增长快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同时,在科学研究支出总量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基础科研的投入力度,优化科研支出结构。

4.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内在稳定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善,许多应由财政承担的社会保障由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负担。另外,社会保障支出划分不明确,支出比重低的现象仍然存在,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财政必须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现行支出分配结构,尽快使财政资金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同时相应削减行政经费和一般事业经费支出,真正把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加快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失业保险实施范围,使各类城镇企事业职工都参加失业保险;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

5.改革财政补贴制度我国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价格补贴主要是粮、棉、油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目前我国补贴的比重仍然较高,随着市场机制逐步发挥作用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市场价格体系的日益完善,对现行财政补贴制度应进行清理和整顿,减少补贴项目,压缩补贴规模,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益。此外,要注重财政支出结构的制度建设。政策调整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一方面,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科学、透明的支出管理方式,还需要进行支出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如切实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零基预算等。

2.为什么我国采用增量预算

这种预算是指新的预算使用以前期间的预算或者实际业绩作为基础来编制,在此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内容。资源的分配是基于以前期间的资源分配情况。

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具体情况的变化。这种预算关注财务结果,而不是定量的业绩计量,并且和员工的业绩并无联系。

优点:①预算是稳定的,并且变化是循序渐进的;

②经理能够在一个稳定的基础上经营他们的部门;

③系统相对容易操作和理解;

④遇到类似威胁的部门能够避免冲突;

⑤容易实现协调预算。

缺点:①它假设经营活动以及工作方式都以相同的方式继续下去;

②不能拥有启发新观点的动力;

③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

④它鼓励将预算全部用光以便明年可以保持相同的预算;(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是如此)

⑤它可能过期,并且不再和经营活动的层次或者执行工作的类型有关。

3.我国适用什么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精心整理

1简述财政投入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发展事业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明显(2)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加速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具备了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简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退税 3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社保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回收和债务收入 4简述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主要表现 一,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现行税收制度 5简述课税对象和税源的关系 课税对象和税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6简述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1)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 (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7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1)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征税对象全额依率计征。 (2)所谓免征额,即税法规定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部分一律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依率征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虽然都属于税收优惠照顾措施,但两者优惠政策的重心不同。其中,前者体现税收的重心照顾政策,后者体现税收的普遍优惠政策。 8简述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 (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间税负的在分配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主动行为 9简述各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1)固定税率优缺点:计算简便,主要适宜于流转额的课税,缺点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率 (2)比例税率优缺点:优点是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利于征管,缺点是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

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1、从财政职能和公共产品的角度认识环境保护支出与政府的关系30 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的财政担负着四个方面的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控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我国环境保护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在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根据公共产品的内涵:环境保护支出属于公共产品的支出,环境保护属于对公共资源的保护,是公共产品。 政府有环境保护的职责,有对公共产品的保护职能,国家财政对环境保护支出属于对政府公共产品的支出。在我国政府已经开始构建环保支出与GDP、财政收入增长的双联动机制,确保环保科目支出额的增幅高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将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环境保护。如2012年环保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243143.8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261.13万元,项目支出214882.7万元。据公共预算收支总表数据显示,环保部2012年部门公共预算支出逾37亿元。但是,就目前情况下,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最终要依靠环境科技的创新和进步,这就需要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重要的依据是06年召开的科技大会,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纲要特别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并将环境列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并规划了方向。以上都说明了,政府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能,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出。同时,也是政府通过对财政职能的履行,加大对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类的政策倾斜,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积极履行对环境保护支出公共产品的财政倾斜。 因此从财政职能和公共产品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支出就是政府履行其财政职能的行为,是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对环境公共产品的保护,积极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履行环保职能,体现我国政府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谋利益主旨,是负责任政府的体现。 2、谈谈你对课税原则的理解20分 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课税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又称税收法定主义、租税法定主义、合法性原则等等,它是税法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它是指一切税收的课征都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纳税人有权拒绝。税收法定是税法的最高法定原则,它是民主和法治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保障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举足轻重。它强调征税权的行使,必须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征税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以法律规定的税法构成要素为依据,任何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均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从而使当代通行的税收法定主义具有了宪法原则的位阶。。 2、课税公平原则。指纳税人的地位在法律上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实质是按纳税人的收入多少来征税。包括两个方面:(1)税收立法公平原则。它是公平原则的起点,它确定了税收分配的法定模式,没有税法之公平,就没有税收之公平;。(2)税收执法公平原则,也称为平等对待原则,即税务机关在运用税法时必须公正合理,对于情况相同的人应给予相同的对待。 3、课税效率原则。指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税收收入,并利用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税收的效率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大方面。税收行政效率是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率之间的比率而衡量,即表现为征税收益与税收成本

财政学期末模拟试卷E

南京财经大学 模拟试题(E卷)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亚当·斯密及其之后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Y ) 2. 在“有效政府”阶段,政府的职能是为市场创造各种基础条件,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市场的运作。(Y ) 3. 为了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国家可以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Y ) 4. 国家的职能及政府的活动范围决定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项目、方向和比例。(Y ) 5. 政府采购与一般采购行为相比更加具有政策性、广泛性、公共性和公开性。(Y ) 6.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扶贫支出等。(N ) 7. 与私人部门相比,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标准的确定更加简单。(N ) 8. 政府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性质相同,完全可以由其取代。(N ) 9. 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与社会保障支出相同。(N ) 10. 保证政府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是确定宏观税负的最高量限。(N ) 11. 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政府占有和控制的数量越多,程度越深,力度越大。(Y ) 12. 国债结构指一国各类债务相搭配以及各类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Y ) 13. 1.特里希的“偏好误识”理论属于西方财政分权理论。(Y ) 14. .向地方政府倾斜原则是西方国家划分政府间职责范围的基本原则。(Y ) 15. “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的作用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促使经济复苏。(Y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安全、公共秩序、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3.社会保险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

奥鹏答案吉大2021年3月考试《公共财政学》作业考核试题

公共财政学 一论述题 (共2题,总分值30分 ) 1.对受益原则的理解?(15 分) 受益原则是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为税收负担分配的标准。受益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政府之所以能向纳税人课税是因为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获得了利益,因此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只能以他们的受益为依据,受益多者多纳税,受益少者少纳税,受益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收,受益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 确认费用的一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受益原则 费用既与资产的耗费相联系,又与一定的期间相联系,但由于取得的某项资产,其耗费期间跨越一个会计期间以上,也即该项资产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都有助于各期营业收入的实现,这样,势必就会出现所谓的跨期费用的摊配问题。 2. 试述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15 分) 答:①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②信息风险是指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严重的信息污染现象导致的信息不准确性、滞后性和其他一些不良后果的一种相对冒险现象。 ③信息不确定性是指企业已拥有信息与达到特定目标所需信息的差异。 ④它们都有可能导致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逆向选择等不利影响 二名词解释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 3.选择关税(3 分) 答:选择关税是对同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征税时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课征的关税。 4.平均税率(3 分) 答:平均税率是指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课税对象总额的比率。 5.增量预算(基数法)(3 分) 答:指在安排预算年度收支时,以上年度或基期的收支为基数,综合考虑预算年度国家政策变化、财力增加额及支出实际需要量等因素,确定一个增减调整比例,以测算预算年度有关收支指标,并据以编制预算的方法。

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的概念及其理解 概念: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主体、客体、财政分配的目的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弥补市场缺陷。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的理解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再经过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没变坏,那么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过程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公共产品、混合物品 概念、特征、提供方式、包括哪些? 概念: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斥性 提供方式:一般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政府失灵及其原因 1)市场失灵的含义:现存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收入分配领域和经济稳定领域都存在着某些失效的地方,致使其运行结果不尽人意。 表现:公共产品困境,外部效应,分配不公,垄断,经济运行不稳,信息不对称 2)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信息的有限性,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能力有限,官僚主义,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源于哪2方面因素? 1)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是指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能被某一个消费者独享,即一个人享用某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人享用。 2)因素P29:(1)某些公共物品经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斥性,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远远超出排斥后带来的好处,在经济上可不行;(2)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意味着有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 ●财政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导论: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税收征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即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国家财政支出可能(甚至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第一章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偏好不合理 (7)市场不完全 (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意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景。 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性(4)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政府的寻租活动: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增长的职能 4.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 洛伦兹曲线: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曲线越弯,收入水平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G=A/A+B 0

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带答案

厦门大学《财政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2._______________的存在,是市场失效的首要原因,也是人们最初分析的市场失 效状态。 3.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始终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二 是____________。 4.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 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_______相加,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 线的_______相加。 5.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 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6.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支出的绝对额不断增长善,而且还表现在支 出占____________的比重不断提高上。 7.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越是基础性的教育,其___________越强。 8.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________税率、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10.税收制度的三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A.公共产品的存在 B.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C.自然垄断 D.社会分配不公 2.具有明显外部性的产品是______。 A.面包 B.饮用水 C.衣服 D.二恶英化合物 3.公共产品的集体决策需要顾及社会公众的______,但每个人的偏好和愿望可能 不尽相同。 A.全体偏好 B.个人偏好 C.社会福利 D.个人福利 4.影子价格是反映______大小的分析工具。 A.边际成本和效益 B.社会效益 C.社会成本 D.社会成本和效益 5.______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 A.单峰偏好 B.多峰偏好 C.无峰偏好 D.中间投票者 6.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______。 A.国防支出 B.教育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科学文化支出 7.哪个是属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______。 A.选举代表参与 B.公民直接参与 C.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 D.不需要中介和代表 8.下列属于财政消费支出的有______。 A.债务利息支出 B.科学文化支出 C.基础产业建设支出 D.自然垄断行业支出 9.在社会保险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是______。 A.社会养老保险 B.社会失业保险 C.社会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10.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的有______。 A.遗产税 B.消费税 C.筵席税 D.土地税 三、多项选择(每题1.5分,共15分)

公共财政学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6分) 1. “看不见的手” 答: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的《国富论》中说明竞争和利润动机将导致个人在追逐个人利益时能满足公共利益的要求,市场机制像“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以最可行的方式进行生产。 2. 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 答: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这些支出通常可以获得相应的商品与劳务。 3. 税收的归宿 答: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4. 帕累托改进 答:如果资源配置改变后和改变前相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第二,没有人处境变坏。那么,我们称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5. 阿罗不可能定理 答:阿罗不可能定理证明满足—切民主制度的要求而又能避免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不存在。 6.公债 答:公债是政府以信用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种手段。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效率指的是什么? 答:效率通常指的是帕累托效率。如果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那么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有效或帕累托最优。 2.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收可以分为几大类? 答: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这三大类。 4.政府如何设计税制? 答:由于各税收原则目标的多重性产生于财政职能的多重性,因而税制设计往往依各国政府的职能偏好所在而不同。重要的是,在选定首要原则之后,如何使其他原则在此约束条件下更好地加以满足。 5.政府现在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答:政府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涵盖所有经济交易的法律框架,除此之外,政府活动包括:生产产品和服务;管制和补贴私人生产;购买产品和服务;收入再分配。 6.什么是税收的受益原则? 答:受益原则要求每个纳税者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获得利益的水平来相应纳税,即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政府服务中获得的收益相等。

最新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选择: 1.财政产生的直接条件: 财政产生的根本条件(经济条件):、 2.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财政学鼻祖——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 3.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或哲学基础是 4.推动市场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是。 5.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是。 6.价格机制的力量源泉是 7.公共物品在根本特征是,在此基础上,具有和的特征 8.根据产生原因不同对公共物品的分类::不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由国家直接规定的公共物品。如:;:同时具有公共物品的所有特性,任何社会都要免费提供的物品。如:国防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社会公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的四个构成要素:⑴⑵⑶⑷ 其中与公共物品有关的组合方式是:, 10.广义公平有三个含义:、和。是公平的狭义概念。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⑴--。⑵--洛伦茨曲线中描述的收入分配状况的集中反映。警戒线:。 其中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是 1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点主要有两个:,,该职能的作用效果(目的)主要体现在。 12.是我国财政改革和完善的终极目标。 13.是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关系的主体(基础)。 14.行政单位为履行正常职能所需的正常经费必须由国家财政。 15.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有三种:⑴,事业产品属比如义务教育,基础性科学研究等。⑵,事业产品属,比如高等教育等。⑶,事业产品属,比如一般性图书、报刊等。 16.个人收入财政地位的未来走向主要受如下五个因素影响:⑴⑵⑶⑷⑸ 17.财政支出的原则:财政支出的:包括、、三原则;财政支出的:包括、、 18. 实行政府采购,变博弈为博弈。 19.政府采购的原则:、、、。 20.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相比较,存在的的特殊性:第一、 第二、;第三。 21. :适用于军事、政治、教育、文化、卫生等。其效益。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财政学期末作业:期末试卷

财政学试卷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1012040112 钟锦榕新闻10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B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公共权力组织 C、市场 D、企业 答案:第3页三、财政的概念和特征(一)财政的概念第二段第一句 2、( A )政府履行的基础职能是 A、政治管理 B、社会管理 C、经济管理 D、成员管理 答案:第54页二、政府行为与政府体系第一段第二句 3、( B )把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按()分类 A、课税对象的性质 B、税负能否转嫁 C、价税关系 D、计税标准 答案:第127页(二)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 4、( C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公平 5、( A )较为典型的纯公共商品有 A、国防 B、高等教育 C、收费高速公路 D、医院 答案:第19页表1—2 6、( B )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答案:第124页(二)课税对象第一段第三行 7、( C )允许将当期固定资产折旧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予以扣除的增值税称为 A、生产型增值税 B、流通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答案:第153页(一)增值税的概念和类型第四段 8、( A )购买性支出主要体现的财政职能是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经济增长 答案:第71页(二)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五段 9、( A )在财政收入中,凭借公共政治权利取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专项收入 答案:第113页(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10、( B )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是 A、税收曲线 B、洛仑兹曲线 C、收益曲线 D、拉弗曲线 答案:第62页第二段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 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 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 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 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 A、扣除法 B、免税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 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 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 A、财政性 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 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案修订稿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 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专财会《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含答案) (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25分) 1.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P3) 2.国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P26) 3.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P27) 4.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是指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表现出物价与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的现象。(P112) 5.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P187) 二、单选(1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B P32 )。 A.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保值公债 D.特种国债 2.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居首位的是( A P52 )。 A.建设性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3.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A P70 )。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B.权责利结合 C.与政治经济形式的发展相适应 4.政府预算决算的最高审批机构是( C P68 )。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5.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P88 )。 A.财政部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央银行 6.( B P109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增加导致需求过剩产生的,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的结果。 A.成本推动型 B.需求拉上型 C.结构型 D.供求混合型 7.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是( A P131 )。 A.长城卡 B.金穗卡 C.中银卡 D.牡丹卡 8.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大量闲置的情况下,宜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形式是( B P198 )。 A.“双紧”政策 B.“双松”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9.在我国投资基金的单位面值较低,每份基金单位的面值为人民币( C P163 )元。 A.5 B.2 C.1 D.4

吉大19年5月《公共财政学》作业考核试题

(单选题)1: 詹姆斯.布坎南提出的理论是() A: 政府行为扩张 B: 经济发展阶段论 C: 公共选择理论 D: 非均衡增长理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赋税论》的作者是() A: T.霍布斯 B: W.配第 C: 凯恩斯 D: J.博丹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关于基尼系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吉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 B: 它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C: 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不均 D: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是()的著作。 A: 斯密 B: 李嘉图 C: 博丹 D: 穆勒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预算不能通过()来实现它的调节功能。 A: 赤字预算 B: 盈余预算 C: 平衡预算 D: 政治预算 正确答案: (多选题)6: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有()A: 市场力量薄弱 B: 政府独揽权力的传统根深蒂固 C: 我国财政曾被定位为“建设财政”、“经营性财政” D: 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是靠市场直接推动的 正确答案: (多选题)7: 市场失灵通领域常表现在()方面。 A: 公共产品领域

B: 市场内部性的存在 C: 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 D: 经济稳定领域的失灵 正确答案: (多选题)8: 公债的发行价格有() A: 平价发行 B: 折价发行 C: 溢价发行 D: 政府发行 正确答案: (多选题)9: 关于亚当.斯密,说法正确的有() A: 确立市场优先的基本原则 B: 平时反对公债,战时允许发行公债 C: 政府应承担三项义务:不受侵扰、严正的司法机关、公共设施 D: 著作有《国富论》 正确答案: (多选题)10: 关于J.尤斯蒂1766年出版的《财政学》,说法正确的有() A: 他主张国家是为了共同福利的目的而存在的 B: 他提出国王的支出原则是:为了国家得到应有的供应而作出仅仅是属于必要的那些支出C: 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国有地、王室的领地和一些特权收入,以及处于私产的税收 D: 税收筹款要优于公债筹款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财政支出的特点是() A: 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 B: 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 C: 用于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将大幅度增加 D: 用于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将大幅度减少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公共财政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责有() A: 规范秩序与参与决策 B: 调节市场供需总量的平衡 C: 实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D: 调节社会分配不公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原则有() A: 正确处理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 B: 正确处理好东、中、西区域间的关系 C: 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支出和行政支出等结构关系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 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654576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 B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 D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A、扣除法 B、免税法:C、抵免法 D、税收饶让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A、财政性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C、1996年1月1日 D、1996年3月1日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 ABCD ) A、税收 B、债务收入 C、国有企业收入 D、各种制度性收费2、以下财政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BC )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C、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D、债务利息3、以下属于财政支出的原则的是( ABC )A、量入为出的原则B、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C、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D、量出为入的原则4、以下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的是(ABCD)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5、影响财政集中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B、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C、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D、分配政策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有(BCD)A、低税率6% B、基本税率为17%C、低税率为13% D、出口适用零税率7、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有(ABD)A、在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B、有来源于我国所得的外国企业C、有来源于外国所得的外国在华其他经济组织D、有来源于我国所得的外国在华其他经济组织8、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有(ABC)A、扣除法 B、免税法:C、抵免法 D、税收饶让9、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有(ABC)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强制摊派法10、分税制的内容包括(ABCD) A、分税 B、分权 C、分征 D、分管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购买性支出和政府转移性支出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对)2、财政转移性支出不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错)3、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对)4、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关系到国民收入中财政收入所占比重的重要因素,它制约着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错) 5、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主要看税款是否能转稼。(对)6、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并支配使用的税种(错)7、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并有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但有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对)8、经济性重复征税是指由于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的不同纳税人分别征税所造成的重复征税。(对)9、长期国债的付息方式一般是分次支付,而短期国债付息方式则是到期一次支付。(对)10、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害的。(错)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框架应正确认识哪些问题答:1、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正确认识财政的性质2、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的职能范围3、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级财政的权责和收支范围2、什么转移性支出其有何特点答: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政府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3、传统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