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异地高考政策

异地高考政策

异地高考政策
异地高考政策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2014年随迁子女可在京高考
来源:千龙网 2012年12月31日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 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北京市委、 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 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 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 和谐的重要举措,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流管办、市财政局、市 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委、市人口计生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教育考试院 等部门密切合作,就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居住、社保和随迁子女就学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 广泛听取了高校、中小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等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网络媒体 和接待上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各方面的社情民意,结合北京实际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提出 了北京市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近期措施,最终形成了市教委、市 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 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并正式 发布。 作为首都的北京市,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 据统计, 2012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非京户籍学生41.9万人,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 40.9%,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学习的比例达到74.7%。市级财政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 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近年来, 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 也提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方案》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把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 加升学考试工作,作为保障和改进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 摆上议事日程。坚持积极稳妥、整体推进,充分考虑北京市作为特大城市的人口、资源、环 境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 整体规划未来北京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逐步构建以常住人口为 对象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尽可能地通过不断增 加教育资源来逐步缓解升学压力, 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北京市 中考高考录取总体比例不受影响。 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 不仅是一项教育改革, 也是一 项涉及就业、住房、社保、公共服务、人口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改革,更是一项复杂的社 会系统工程。北京市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力,在进一步完善 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出台与之相挂钩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 并争取在2013年出台。 由于政策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各有关工作需要准备和细化, 北京市设置了新制

度实施前的过渡期。 为了方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 先行出台一些措施缓解 当前突出矛盾。包括:(一)自2013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 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3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 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参加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其 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和学习涉农专业等符合相关规定的学生享有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 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学生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 可按照有关规定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 录取。(二)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 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 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 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 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学生从高 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可以参加优秀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推荐与考试录取。(三) 自2014年起, 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 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及合法稳定住所, 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选择在京借考 高考。 北京市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 经学生户籍所在省同意后为学生提供高考文化课在京 借考服务, 学生回户籍所在省参加高校招生录取。 (四)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 证明,其随迁子女均可按照有关规定,和户籍学生同等待遇报名参加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高等教育、开放大学的考试录取。 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 是一项涉及全局 的重大公共服务政策,也是社会各方面高度关心的一件大事。为了共同推进这项工作,北京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转发《方案》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为 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服务的要求。同时,这项工作的推进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 和配合。我们的共同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增加资源、完善政策,逐步构建以 常住人口为对象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北京市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的说明 1. 本市制订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本市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是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 等部门 《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 知》(国办发〔2012〕46号,以下简称国务院办公厅《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做好随 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主要原则, 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政策, 国 家要加大对做好随迁子女和流入地学生升学考试工作的统筹力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 升学考试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意见》 要求各地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同时考虑北京、 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地区的工作特殊性,提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 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 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 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 升学考试的方案。” 2、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 《意见》 明确了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应当考虑三个方面的因

素: 一是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状况相适应, 要考虑城市功能定位、 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 承载能力; 二是与学生家长的条件相结合, 要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 合法稳定 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情况; 三是要考虑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 3.北京市制订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提出了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主要原则,即“坚持有利于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 动, 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 能,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该原则,形成了本市工 作的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多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重 要贡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 办学校接收为主”的“两为主”原则, 把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工作统一纳入财政预算投入和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予以保障,目前,在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随迁子女达到41.9万人,占 学生总数的40.9%, 同时74.7%以上的随迁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 北京市把随迁子女接受义务 教育后在北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作为保障改进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的重大 举措摆上议事日程,积极创造条件,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坚持积极稳妥、整体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不是单一的教育改革问题,更 是一项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当充分考虑北京市作为特大城市的人口、 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整体规划北京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协 调推进就业、住房、人口、社保、学籍等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服务 水平。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北京市常住人口中非京籍人口达到700多万,社会管理 体制逐步从户籍人口为主向覆盖常住人口转变,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要统筹兼顾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权益, 尽可能地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来缓解升学压力, 努 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权利和北京市中考高考录取比例不受影响。 4. 本市制订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和调研小组, 组织开展 了来京务工人员就业、社保、居住等情况及其随迁子女就学情况的摸底调研,认真听取了专 家学者、社会人士、校长、教育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 报纸、家长接访等多种途径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在此基础上,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公安局研究制定了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 升学考试工作方案》 。 5、北京市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有哪些难点问题?

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城市,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面临很多难题,集中表现在三 个方面。 一是需要妥善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目前,本市常住人口2000多万,已经远远 超过国务院2003年批复的总体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北京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的调控目标, 北 京的资源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人口过快增长同时带来的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从深层次制约着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需要妥善处理各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 近年来,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持续快速 增长,从2011年开始随迁子女高峰期与本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叠加,到2014年,全市小学 一年级入学人口将由目前10万人左右剧增到18万人左右,增长率高达80%,小学在校生总量 将由目前的68万人左右增加到84万人左右,之后几年仍将呈持续增长趋势。 三是需要统筹考虑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升学考试利益。 国务院办公厅 《意见》 提出“保 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 但由于教育资源 供给能力的客观限制和现行高考招生体制的束缚,同时,增加高校招生计划、提供借考服务 等工作还需要国家主管部委的统筹协调以及人口流出地省市的协调配合, 如何有效平衡京籍 学生和非京籍学生的升学利益,难度很大。

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温儒敏《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8日 15 版) 高考改革紧锣密鼓。不久前,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虽然提得比较原则,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巨大,最近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改革框架方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拿北京的框架方案来说,办法是逐步推进,这两年先改填报志愿等规定,到2016年,就有大动作,即:高考只考语文、数学与文综理综,语文180,数学150,文综理综分别为320,英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满分100。预计到2017年,就可能不分文理,只考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各科全改为学业水平考试或社会化等级考试,不再列入高考。 其他省市的方案也大同小异。虽然一些细节仍然未有定夺,但路线图大体出来了,改革的总的思路已非常明确。

现在大家所关注的,主要还是考试科目的变动,以及招生制度的改革,其实非常要紧的,还有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可能因为改革的措施来势汹涌,人们对此还来不及仔细思考。拿语文高考来说,随着总分的增加,考试的内容、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对教学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备考应当朝哪些方面调整?都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最近我认真研究教育部相关的意见,以及一些省市的框架方案,认为未来的高考语文除了增加分值,很可能还将朝几个方面做大的改革。 1、命题将更加注重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 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部门重点研究基础教育语文学科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检测工具、模板、手段的制作,虽然主要是面向学业水平考试的,但其某些原理、方法也可供高考语文参照。以往每年高考结束后也都有人对考试情况进行测量研究,问题是往往不够重视,未能很好地将这些研究用来指导命题。估计未来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将从过多依赖经验,转向适当运用先进的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比如,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定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将会有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设定。 这几年有些省市语文高考试卷的设计水平不一,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可能有的是由于行政干预,或者为了照顾地方特色,其实离科学性仍然较远。举例说,去年有个别语文试卷的题量猛增,特别是阅读题,有15%-20%的考生是做不完的。对此有些争议。其实选拔考试总要拉开距离,一部分考生做不完,这很正常,但估计到底多少考生可能做不完?设计考题时,就应当使用测量理论和技术去预测,要先有合理的设定。 2、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现在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题有很多是依赖题库的,而多年建立的题库覆盖的范围偏窄,都有点陈陈相因,彼此克隆,不足以支持高考语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会致

公共政策案例5:异地高考

公共政策案例5: “异地高考”的阻碍 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难度,因为既得利益的阻碍,不适当地被夸大了。这与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时,对其定位过低,没有具体放到国家层面来做有关。 作者:本刊记者石勇来源:南风窗日期:2012-12-13 浏览:1944 在无数人经历了苦苦等待以后,9月初,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出来了。 这是一个进步。但《意见》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离公众的普遍期待还有不少距离。同时,教育部让各地在今年年底前拿出办法,以及关于异地高考的“三个条件”,也留下了一系列的疑问: 各地会不会设置可能比想象中更高的门槛?异地高考会眷顾到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吗? 即使年底前,京、沪等地关于异地高考的办法出来,那么,随迁子女可以在当地高考、录取的那一天,是在什么时候? 在缺乏教育部统筹改革的情况下,异地高考迈出了象征性的第一步,但能走多远? 这些疑问,与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时,对其定位过低,没有具体地放到国家层面来做有关。但事实上,它也是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容之一,其重要性需进一步认识。 社会结构的重构 2012年中国经济放缓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催生了一个普遍的焦虑:在“崛起”而奔向富强、文明的过程中,中国如何避免被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问题绊倒? 这个问题,构成了对中国的巨大考验。而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正是其中的一个内容。 从表象上看,异地高考是“随迁子女”在读书、高考上遇到了问题,因此要麻烦教育部、各地方政府来关心。但本质上,它是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因为既定的制度设计,人们的社会经济角色和公民权利、国民福利被剥离的后遗症。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确立。这一制度设计隔离了两个处于不同的经济—社会结构的人群。也就是说,户籍制度在理论上,如果可以承诺一个人的公民权利和国民福利,前提是一个社会没有流动性。 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召唤出了巨大的人口流动。这意味着户籍制度在理论上已经跟不上了,因为很多人已不在原籍,而且以他们的社会经济角色也回不去了,它无法再兑现对一个人分配公民权利和国民福利的承诺。 改革开放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一种重构,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运动。一个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某种经济结构,自然地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结构。

云南 异地高考政策

云南异地高考政策 备受社会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已现曙光,近日教育部已披露其“三大准入条件”。6日,教育部邀请了包括北京、上海、云南等9个省、市有关负责人研讨“异地高考”政策。昨日,晚报记者采访了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云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詹显良。他告诉记者,我省将会充分参考并吸纳“三大准入条件”,进行有原则的适度放开,在今年年底之前制定并出台云南的“异地高考”方案,但具体实施方案的时间表还不确定。接下来,我省将在省内开展调研,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和召开听证会。 相关案例 外省学生回乡中考后又来昆借读 “可以在昆明考了吗?”最近几年,只要是春城晚报报道了“异地高考”的相关新闻,李先生就会带着报纸来到报社咨询,哪怕得不到他所期待的答案,甚至每次都失望而回,他还是跑得很勤快。李先生来昆明做小生意已经十多年了,在昆明也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几年前,家中仅有的两位老人已经没有照顾孩子的能力了,他便把儿子从四川老家接到了昆明读初中。从那时起,李先生就开始期待儿子能在昆

明参加中考和高考,将来再考昆明的大学。 去年,李先生的儿子面临中考,由于户口在四川,无奈之下,只好将儿子送回老家参加升学考试,期间往返了好几次,也花了不少钱。中考结束后,李先生又在昆明联系学校,又把儿子弄回昆明,在一所民办高中借读,过程很是折腾。“不放心让儿子一个人回老家读高中,只能又回到昆明借读,如果能在昆明参加高考就好了。” 对照教育部提出的“异地高考”三大准入条件,刚有点惊喜的李先生顿时很是失落。“孩子现在昆明读高中是借读,没有学籍,这一点我们不符合。还有第三点标准,说是“城市发展所需要这个行业和群体”,这个标准怎么界定呢?什么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行业和群体?李先生认为,只要是在这个城市工作的,就说明他们是这个城市所需要的群体,这不能作为衡量其子女能否参加“异地高考”的标准。 我省现状 云南外省户籍学生达42万人 詹显良告诉晚报记者,截至目前,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父母因工作调动随迁子女一共达42万余名,包括小学34万人、初中8.4万余人,其中有一半学生分布在昆明市。在云南省内借读高中的外省随迁子女的数量尚未统计,但每年还是有部分学生因为户籍原因需回到原籍参加中、高考,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参加异地

高考招生与教育公平—基于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

论文题目高考招生与教育公平—基于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09 级 学号200924022222 学生姓名麦倩莹 指导教师林珣 完成时间2013年 4 月 肇庆学院教务处制

申请答辩者的承诺 我郑重承诺,本人提交政法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审查并申请答辩的以下论文:高考招生与教育公平——基于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为本人独立撰写,并未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全部或部分地剽窃或抄袭他人著述(包括但不限于纸质或电子版著作、论文、调查报告、图表等),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如有任何违背前述承诺之事实,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致之任何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修改、部分或全部重写、丧失答辩资格以及其他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应当承担之责任。 申请人(签字): 年月日

高考招生与教育公平—基于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 麦倩莹指导老师:林珣 摘要:高考作为一种较为公平的竞争机制,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当前的高考在加分政策、配额制度、高考自主招生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因其涉及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侵害一直备受关注。罗尔斯正义原则是关于如何从制度上解决公平问题的原则,因此从罗尔斯正义原则分析我国高考中的公平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实现。 关键词:高考招生;正义原则;加分政策;配额制度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高考及其录取方式的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在保持统一招生原则的基础上发生了多次改革,力求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从全国范围选拔出更多有能力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通过这些改革,高考的总体录取率不断上升,考试方式也日渐显得灵活多样,考生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高考制度改革过程中方向越加不明确,加上法制框架不清晰以及合法化、可行性评价标准的混乱,致使本来很正常的高考招生制度不但渐失活力,更沦为教育寻租的工具或沦为浪费教育资源的荒谬的实验,从而背离了高考改革的初衷,甚至侵害了考生的受教育权。[1]本文意在根据对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对目前高考招生的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了解并试图解决目前高考招生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不公平问题。 一、高考招生中的“不公平”现象 (一)加分政策对教育公平的不合理解释 加分政策作为调节高考制度中公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身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性,它的具体措施涉及到教育公平的实现,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综合全国各地的加分政策来看,高考加分政策按其导向性可分为照顾性加分、鼓励性加分和政策性加分三大类。[2]照顾性加分,体现为国家对特定人群如少数民族考生、华侨子女、烈士子女等在高考中的加分;鼓励性加分,主张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发掘内在潜能,在获得某些方面的成就并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加分条件后可以加分;政策性加分,则是指国家或一些地方为推行某种特定政策,而把分数作为奖励的一种手段。 高考加分政策最初出台的初衷是为了克服因高考“唯分数论”所导致的偏才学生与怪才学生流失的缺憾,鼓励广大学生注重自身全方位的发展。不可否认,加分政策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元评价

2020年北京异地高考政策

2020年北京异地高考政策 今年,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仍需要“五证”齐全,北京市教委将针对“五证”出台指导意见,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 本区实际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程序。25日,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本市将进一步完善“五证”审核的程序,北京市教委将出台统 筹政策。此外,本市还将出台“双培计划”给学生以更多的接受高 等教育的机会,准备先从北京籍学生入手开展试验。 “五证”审核进一步完善 “五证”是指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证明证件材料。从去年来看,“五证”包括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 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 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五证”是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条件,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完善“五证”的审核程序和出台相 关的细则。线联平指出,各区随迁子女的分布不同,教育资源总量 的供给也不一样,因此各区随迁子女就读的具体方案根据各区的实 际情况自己制定。同时,市教委将在政策上进行统筹,出台指导意见,目前具体方案正在研究。 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线联平介绍说,“双培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北京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给在北京学习的学生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今年准备把部分市属院校和部分中央在京院校组成培养人才的联合体,通过联合培养使教育水平得到提高。线联平表示,“双培计划”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计划,要促进不同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这是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学生的学籍仍在招生的学校,学校之 间资源共享进行合作培养,今年主要在北京籍学生中进行试验,尚 属摸索阶段,也会惠及远郊区县的学生。

2014年高考最新政策全面解读及分析

2014年高考最新政策解读及分析 高考政策的变化是为适应教育不断改革,各省的教育变革都与考生息息相关,考生及家长应随时注意这些变化,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为考试做好充足准备。 高考政策的变化是为适应教育不断改革,各省的教育变革都与考生息息相关,考生及家长应随时注意这些变化,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为考试做好充足准备。 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加分政策情况 [各省导航] [最新政策变化] 新疆2014年高考借考考生报名条件公布 2014年新疆高考网上报名规定出台,《规定》对在新疆借考的考生分两类做了明确要求: 一、户口在新疆并符合报名条件,但其父母因公长期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借读的考生或因公长期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的考生,原则上回户口所在地、州、市报名参加考试。 二、户口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而要求在新疆借考的考生,其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必须与我区相同,并持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同意其借考的书面证明,经自治区招生办公室批准,各地、州、市招生办公室可接受其在当地考试。 【北京】 最新:2016年起北京中高考分值语文升英语降 政策变化一: 明年北京高考报名调至11月中旬

变化: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时间由往年的12月初调至11月中旬。 解读:北京高考网上报名时间安排在2012年12月1至5日进行,而12月中旬就要进行全市的艺术特长生统测、美术类统测等一系列考试,“时间比较紧而且考试的环节比较多。”另外此次调整也是借鉴了其他省市的做法,全国大部分省市的高考报名时间都安排在11月份进行。 提醒:北京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要注意报名时间变化,以免错过报名。 相关阅读: 北京明年高考报名时间提前半个月 北京市高考报名提前至11月中旬 明年北京高考报名时间提前半月调至11月中旬 政策变化二: 北京2014年高考加分项目将实施 变化:加分项目减少,部分项目分值降低。 解读: 1.加分人数将减少三四百人。 2.7000余人照顾项目分值减半。 3.降低了祼考生竞争的难度。 相关阅读: 北京2014年高考加分项目变动一览表 北京2014年高考新加分政策权威解析 北京2014年高考报名11月中旬加分政策有改动 政策变化三:北京随迁子女明年起可在京考高职 概述: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已经正式出台。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在2013年10月11日至14日以提交网上申请的方式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相关阅读: 北京2014年异地考生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问答 2014北京异地高考:通过审核考生只需考3门 北京随迁子女考高职11日起网上申请 北京随迁子女明年起可在京考高职 北京异地高考政策出新符合条件考生能享加分 北京发布“异地高考”后续方案 北京10所民办高校新增或调整学费收费标准 政策变化四:

关于高考改革的研究综述

关于高考改革的研究综述 【摘要】高考制度恢复三十余年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发挥过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发展,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创造性遭到压制,压抑学生个性,无法全面发展,埋头故纸堆不问世事等,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虽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也一直没有间断过,但是进入二十一时间的第二个十年,高考改革尤为急迫。在对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文献研究中,本文从高考改革的难处所在、高中生学习内容、高中生成绩素质的评价模式、大学招生模式四个方面将有关学者的观点和文献材料进行整 理和归纳。 【关键词】高考改革;评价模式;自主招生;双轨制高考 一、高考改革困难重重原因之所在 自高制度恢复的这三十余年来,高考制度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改来改去却总是没有一个认可度较高的方案。胡纵宇和毛建平在《教育发展研究》中发文指出:“首先是改革整体思路不清晰;其次是改革之后新模式稳定期不够,改革引起的系列变动还未消化,新的震动又来了;另外,另

外就是尚未触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成功的评价标准仍然较为单一。”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胡纵宇和毛建平接着在文中指出:“高考改革牵动着教育改革全局,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长远与当前、宏观与局部、根本与细节、稳定与调试,使之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推动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上的一片杨东平和诸平的题为《高考改革为什么这么难》的文章认为改革之所以进行不下去,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一个是我们的改革缺乏动力,老百姓的动力是有的,社会舆论压力也是有的,但是对于教育主管部门,不改才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做法,缺乏动力。”第二是“如果我们把改革的设计、改革的推动都放到政府部门身上,这个想法本身是有问题的。”并且,“必须有一个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制定、关注教育制度改革发展的长远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在《中国教育报》上刊文认为“中国的高考改革,所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考试本身的技术与方法问题,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出现的教育问题,与中国的文化历史、民俗传统、制度建设、社会变迁、民众需求、教育发展、改革探索、法制建设、各方权益、市场渗透、专业标准、舆论导向,以及考试技术与模式等,均有千丝万缕的紧密关联,是政策性、系统性、参与性、关联性均较强的复杂社会实践。若不能将这些问题与联系梳理清晰,仅在局部进行探索,其改革尝试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上海高考政策,上海异地高考最新政策.doc

2018上海高考政策,上海异地高考最新政策2018上海高考政策,上海异地高考最新政策 上海高考政策,上海异地高考最新政策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上海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4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表明,从起,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等要求,以“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为基本条件,上海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权责对等、梯度赋权的随迁子女公共教育服务制度。 在最受人关注的高中阶段招生和秋季统一高考方面,《实施意见》规定,来沪人员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其子女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来沪人员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且已连续持有《上海市居住证》3年及以上,其子女为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的,可在上海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上海市教委在解读《实施意见》时指出,在学前教育阶段,由各区县教育部门根据辖区内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本区县适龄随迁幼儿入园具体规定。对于公办幼儿园,区县教育部门在妥善安排上海市户籍适龄幼儿入园的基础上,根据公办幼儿园的学额情况,依据持《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持《上海市居住证》年限等条件设定先后顺序,统筹

安排随迁幼儿进入公办幼儿园。来沪人员也可选择让其随迁幼儿进入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在义务教育阶段,持《上海市居住证》人员,或连续3年(逐步过渡到3年,要求办妥1次、要求连续两年办妥、及以后要求连续3年办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且持有《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逐步过渡到3年,要求满两年,及以后要求满3年)人员,其随迁子女在上海市接受义务教育,可向《上海市居住证》或《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登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部门申请。各区县教育部门根据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统筹安排随迁子女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

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研究

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研究 教学参考 1117 1456 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研究 作为一个公共政策,高考加分的每一个细微变动,都会牵动千万公众的心。而各式各样的加分现象的层出不穷,更是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使人们对高考的公平性、教育的公平性提出质疑。 一、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沿革 1、优先录取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从建国到1976年。1950年,高校招生文件中出现“从宽录取”的概念,主要针对对象为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和华侨学生。1952年,工龄3年以上的产业青年也享受从宽录取的政策。1954年,教育部颁布高校招生文件中,首次提出“优先录取”。1956年,高校优先录取学生增加“烈士子女”和“香港澳门学生”两类。这一阶段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对工农成分的学生采取优先录取,加大工农成分进入大学的比例。 2、降分录取阶段 这一阶段自1977看至2000年。此阶段主要对特殊专业和特殊人群给予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1981年规定对报考师范,农林,煤炭,地质,石油等专业的学生可适当放宽录取分数。1985年,1986年,主要是对体育特长生,运动员降分提供档案。1987年又增加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政治思想品德突出人员,科技发明或竞赛优胜者,1991年,对于获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称号的青年,可降分录取。 3、加分录取阶段 自2001年开始,高校招生规定明确了高考加分录取的对象,对省级优秀学生,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突出者,以及科技发明创造者,奥林匹克等奖以上获得者,重大国际或国内体育比赛前六名,国家二运动跋山涉水称号的考生,加分录取。 二、现行高考加分政策概况 目前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照顾性加分,这种加分政策主要是照顾特殊人群考生,如海外华八百,台湾考生,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因分牺牲或到四级残疾军人子女等。第二种是鼓励性加分,这种加分制度针对的考生如省级三好学生,优

异地高考政策分析与解决办法

药到病除还是画饼充饥?——异地高考政策试运行浅析一、异地高考政策出台的背景 异地高考指的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行为。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农民工在大城市生活时间的推移,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异地高考的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约有47万,上海超过50万,而广东则超过330万。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追其根源乃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由于政策、地理、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不一样,尤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发展得最为迅速,其经济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些发达城市以在此谋求更大的财富和寻找更精彩的生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由于外来务工农民工都是以夫妇一起到同一城市务工的形式出现的,若把几岁的子女留在家让自己父母代为照顾,那么前段时间甚至现在都还一直让我们关注担忧的留守儿童问题还会继续加剧;若把子女带到自己务工所长城市,那么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上学考试问题又将受到各种限制。当然也有些人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受到更良好的教育而把子女转到教育资源十分好的城市上学,以让他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拥有更强的实力并提升他们的气质。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因素会导致父母要把自己的儿女转到其他城市上学,比如北京的分数线划得相对较低,哪个城市的历年考题都十分简单等。如此多随迁子女聚集在流入城市,异地高考问题该如何解决,国家教育局及各地有关部门又该何去何从? 正所谓异地高考一日未能解决,外来务工者及随迁子女将一日不能安心。很多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生活、成长,他们早已对流入地拥有无比深厚的感情。他们在这里玩过每时每刻,经历过一幕幕场景。这里拥有他们最好的朋友、老师,最亲的亲人,自己的户籍地反而成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那里一切都要自己独立去面对。但在异地高考这一堵高高的门槛面前,他们只能忍痛离开自己从小生活的城市,离开自己的父母、朋友、老师……而当他们回到自己户籍地上学时,才会发现原来由于两个城市拥有不同的高考试题模式,自己当初在流入地所学内容在户籍地学校并无大用,便又得从基础打起,要花费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很多随迁子女都受不了两地生活的落差。一般而言,流入地在生活水平,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大大高于随迁子女户籍地,他们从小过惯了高素质的生活,一旦来到满地垃圾,交通错乱,人口脏话的户籍地生活,很多子女都因忍受不了而放纵生活。其三,由于儿女从小生活在自己的周围,现在突然要让其孤独一人远离

高考的公平性_成长故事

高考的公平性 任何一个选拔的方法,总是会有自己的缺陷。所谓公平,就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选择一个相对其他方法缺陷最小的。高考就是这样,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环境下,用高考分数来进行选拔,是最能够防止人为因素的。 很多人总是要向国外看齐,总是拿出美国的例子说,你看,美国的常春藤名校有很大的自主性来挑选学生,除了GPA、SAT,更加看重学生的课余活动表现,还有提交的论文质量。但是不要忘记,那些拿来比较的大学都是私营的,中国的大学都是公立的,根本性的区别,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办的公立大学,必须广纳民众,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改善自己经济条件的同时,创造一个知识型社会。 二十年前,当我在上海读大学的时候,身边大部分的同学来自外省,很多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学生相比,这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同学,有点土,但是城市学生也很明白,他们很聪明,特别是很刻苦,他们

大部分的高考成绩比城市生要高。如果说,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城市生和这些农村学生之间存在差距,四年之后,城市学生的优势已经消失,而如果现在再进行比较,事业有成的,往往是这些农村同学。一位朋友,讲起小时候在湖南读书的日子,每天来回要走四个小时的山路,支撑他的,就是要离开这个地方,要到北京上大学。最后,他进了清华,然后拿到奖学金去了哈佛,之后去了华尔街。我不知道,如果是现在,他是否还能够实现他的理想,走出山区,到北京念大学,甚至包括我自己,因为首先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昂贵的学费,家里面是否承担得起。另外就是高考,不敢确定是否能够像二十年前取得高分,因为如果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对于一个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脑的高考生来说,面对那样的时政作文题,在信息量,还有思路方面,首先就处于下风。 二十年前,只要用功,愿意看书,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别最多就是所谓土和不土的问题,但是现在,差别已经在于知识结构,精英化教育下的学生占据了绝对优势。要进入名牌大学,更是从小学开始,起点已

河南异地高考政策方案,河南异地高考申请条件最新政策.doc

2019年河南异地高考政策方案,河南异地高 考申请条件最新政策 河南异地高考政策方案,河南异地高考申请条件最新政策 2019年异地高考政策方案,异地高考申请条件最新政策尚未公布,以下是往年异地高考政策公布情况,供广大考生及家长参考! 河南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报名条件 河南2018年高考对于异地高考生尚未明确发布报名相关事宜和政策,下文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历年来河南异地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及规定,供大家参考! 以下5类考生不得报名参加河南省普通高考,即使已完成报名信息采集,报名仍然无效: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报考少年班的考生除外);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各地还有部分漏报考生。省招办规定,对符合报考条件的漏报考生,各地须在2月20日前完成信息采集,省招办将于2月底前验收报名数据。 外省籍考生需提供父母一方就业证明等 河南省规定,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报名,均须提供考生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 在户籍地就读的考生,在户籍所在的县(市、区)招办报名。在非户籍地就读、确需在就读地报考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经就读地的县(市、区)招办核准其学业水平考试考籍,并由负责学籍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具中学学籍证明,可在学籍所在地报名。 外省籍考生除上述手续外,还需提供父母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及父母一方在当地就业的证明。

广东2020异地高考政策

广东2020异地高考政策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广东2018异地高考政策,更多高考 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广东2018异地高考政策 根据最新公布的广东省2018年异地高考通报,2018年的政策与 去年维持不变,计算截止时间则由去年的2017年相应更新为2018年。 此外,在社保证明办理一项,今年更加便利,考生可直接提供联网打印的其父母的《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交有关部门审核、认定。 通报内容 外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需符合三个“3”和两个稳定的基本条件,即其父亲或母亲连续三年持有广东省 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三年以上,随迁子 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具有高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且其父亲或母 亲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 2018年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的报名资格认定按 照下列要求执行: 一是关于社会保险、居住证和完整学籍年限截止时间的计算问题。其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持有广东省居 住证有效期以及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年限的计算截止时间统 一为2018年8月31日。随迁子女考生提供联网打印的其父母的 《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交有关部门审核、认定。 二是关于办理居住证的问题。其父亲或母亲在2015年9月1日 前已办理居住证,且持有的居住证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属于有 效状态的予以认定。

三是关于合法稳定住所的问题。其父亲或母亲住所为农村自建房或单位宿舍的,提供房屋产权证或土地使用权证、房屋租赁合同或 相关证明材料,按《广东省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的要求到当地 派出所或乡镇、街道负责租赁房屋服务管理的机构办理了居住手续 的予以认定。 四是关于3年完整学籍的问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但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所在地与父亲或母亲工作所在地为广东省内 不同地市的予以认定。 不符合在广东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条件的随迁子女,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建议不符合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条件的学生及早回户 籍所在地参加当地的高考报名,以免错过户籍所在地高考报名时间。 2018年报考程序 符合报考条件并提出申请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应当在高考报名前向就学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提出申请,并提 交相应证明材料,由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汇总,并分送各 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审核、认定工作。 由于随迁子女报名证明材料较多,各地市的情况有所不同,各地市招生办将根据当地随迁子女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并向 社会公布,考生可到所在地市招生办咨询办理流程,并按有关流程 办理报名手续。

论高考的公平性

论高考的公平性 任何一个选拔的方法,总是会有自己的缺陷,所谓公平,就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选择一个喜爱相对其他方法缺陷最小的。高考就是这样,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环境下,用高考分数来进行选拔,是最能够防止人为因素的。 网上阅卷,保证公平性。 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的越喊越响亮,人才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一年一次的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方式,理所当然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公平性正在接受考验。 高考,一直被视作最为公平公正的考生,寄托了无数学子鲤鱼跃龙门的梦想,尤其是对于“穷二代”,或说农村生源的学子而言,高考更是被视为改变命运的最主要的渠道。当社会阶层上升通道变得愈加狭窄,高考的重要性依旧。近年来,虽然“读书无用论”一度甚嚣尘上,但是恐怕没人能否认读书的重要性,而且,通过高考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念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能拥有更好的起点与平台,也就为改变个体命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尽管高考也无法保证绝对的公平,但至少,它却是最公平的。 (问卷方式)下面是xx月xx日11:30的调查结果: ①你对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满意吗? (目前有xxx人参与了投票) 满意程度票数所占百分比 很满意 满意 还行 不满意 很不满意 ②你觉得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需要改革吗?

(目前有xxx人参与了投票) 需要程度票数所占百分比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完全不需要 难说 由投票可知,目前人们对高考改革大的呼声很高的。 (不公平的现象)只是,当励志标语喊出“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之时,我们不禁要问,除了高考,我们还有哪些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和平台?相关制度,又在多大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高考的公平性也因此显得稀缺。 比如国家单位变身家族单位,比如高考之后,或许很多人可以考公务员、考事业编,但事业单位招聘中频频曝光的腐败黑幕,比如萝卜招聘,暗箱操作,看家庭背景等丑闻层出不穷,也让事业单位招考公平性备受拷问,而这也仅仅是众多“拼爹”现象中的一种而已。再比如高考之前,各地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资源也相差巨大,受限于地域、户籍、择校费之下家庭经济状况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等,也是一种普通的存在。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高 考,也就显得那么刺眼夺目,一句“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才显得那么惊心。高考加分政策真的公平吗?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高考的不公平性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解决的根本办法还是缩小东西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当全国各省的教育水平都想当时就不会有高考招生不平衡、“高考移民”等现象产生了。 (这句可以放在结尾)当然,高考即便再公平再重要,只是通过高考,恐怕也是无法“拼过富二代的”,其实,是否拼得过富二代也并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通过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每个人的机会和权利,让每个人都能对公平报以信心,对美好的前景报以信心。

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

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温儒敏《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8日 15 版)高考改革紧锣密鼓。不久前,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虽然提得比较原则,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巨大,最近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改革框架方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拿北京的框架方案来说,办法是逐步推进,这两年先改填报志愿等规定,到2016年,就有大动作,即:高考只考语文、数学与文综理综,语文180,数学150,文综理综分别为320,英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满分100。预计到2017年,就可能不分文理,只考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各科全改为学业水平考试或社会化等级考试,不再列入高考。其他省市的方案也大同小异。虽然一些细节仍然未有定夺,但路线图大体出来了,改革的总的思路已非常明确。现在大家所关注的,主要还是考试科目的变动,以及招生制度的改革,其实非常要紧的,还有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可能因为改革的措施来势汹涌,人们对此还来不及仔细思考。拿语文高考来说,随着总分的增加,考试的内容、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对教学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备考应当朝哪些方面调整?都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最近我认真研究教育部相关的意见,以及一些省市的框架方案,认为未来的高考语文除了增加分值,很可能还将朝几个方面做大的改革。1、命题将更加注重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教育部正在组织相关部门重点研究基础教育语文学科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检测工具、模板、手段的制作,虽然主要是面向学业水平考试的,但其某些原理、方法也可供高考语文参照。以往每年高考结束后也都有人对考试情况进行测量研究,问题是往往不够重视,未能很好地将这些研究用来指导命题。估计未来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将从过多依赖经验,转向适当运用先进的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比如,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定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将会有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的设定。这几年有些省市语文高考试卷的设计水平不一,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可能有的是由于行政干预,或者为了照顾地方特色,其实离科学性仍然较远。举例说,去年有个别语文试卷的题量猛增,特别是阅读题,有15%-20%的考生是做不完的。对此有些争议。其实

时事政治:2020广东异地高考仍实行“三步走”政策

时事政治:2020广东异地高考仍实行“三步走” 政策 好消息踏着冬日暖阳来了——广东异地高考实施细则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新方案仍执行去年“三步走”政策,明确随迁子女2016年 起可报名高考,明确了“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的标准。其中,在广东省合法租赁住房的,也属于有“合法稳定住所”,这意味着,细则正式实施后租房者若其他条件符合政策要求,其子 女可在粤报名高考。 昨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开始向社 会征求意见。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目前这一方案还在征求意见中。和以前相比,《办法》并没有放宽门槛。而此次征求意见,是落实去年省政府关于异地高考的文件具体操作的问题,明确如学 生去报名应带什么材料之类的具体操作方法。下一步省教育考试院 会公布具体文件。 异地高考仍按“三步走” 《办法》称,所称随迁子女是指跟随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生活、就学的非广东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广东省户籍就业人员子女。 去年12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通知,确定广东省从 2013年开始分步实施随迁子女就地升学考试,相关工作分三步实施。 三步走 2013年起

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省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 与广东省入户地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2014年起 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 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 具有广东省中职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等职 业学院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即:“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 考试和高职学校对口自主招生考试),并可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2016年起 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 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 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 籍的,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新办法 而最新《办法》与“三步走”内容一致,实施时间、所设条件相比都没有变化。 在最新《办法》“第三步”的条件阐述中,仍然规定:符合参加高考升学考试准入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要求办理报名 手续在广东省参加高考的,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不过,《办法》对“随迁子女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 3年完整学籍”的表述略作修改,加上“或”字,改为“随迁子女 在父亲或母亲就业所在地市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而《办法》在其他相关条文中,相关称谓也表述为“父亲或母亲”, 使条件阐述更为清晰。 异地高考怎样报名

最新全国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细则.doc

2019年最新全国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细则最新全国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细则 全国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细则北上广门槛高 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将在今年“破冰”。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 截至目前已公布省份:北京、上海、广东、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山东、新疆、河北、陕西、河南、云南、湖北、甘肃、贵州、四川;未公布省份:西藏、海南、内蒙古、山西、青海和宁夏。北京、广东方案则采用过渡和渐近的方式。 省区市实施时间条件北京2013年(过渡方案)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学生2013年开始可以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4年开始可以参加考试录取。大学本科部分的录取则尚未公布放开的时间表。天津家长要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依法纳税、上缴社保,且随迁子女就学达一定年限。河北2013年要求考生在流入地具有两年高中学籍,家长也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按河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方案,随迁子女在河北省参加中考,享受与当地常住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山西2013年暂不实施异地高考政策高考报名仍限定为常住户籍在本省。外省籍考生因工作或学习需要申请借考,须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同意后,方可在

本省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内蒙古充分考虑“三大准入条件”:有工作、住房、保险;另一个标准是“城市发展需要这个行业和群体”。辽宁2013年在辽宁省高中阶段有三年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父母在辽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吉林2013年考生在吉林省普通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其父母在该省有合法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参加社会保险3年以上。黑龙江2013年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三年、有稳定住所三个条件的考生可就近报考。上海2014年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的来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可在当地报考。江苏2013年从2013起,凡在江苏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普通高中学习经历,其监护人在江苏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随迁子女,均可在江苏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和本科、层次录取。浙江2013年考生取得在该省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符合该省高考报名的其它条件。安徽2013年唯一要求“高中阶段完整学籍”。福建2014年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江西2014年在江西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系已知条件门槛最低方案。山东2014年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河南2013年凡在河南省就业的非就业地户籍人员子女,父母一方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在学籍所在地参加升学考试,并与当地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初中应届毕业生参加中考,须具有流入地正式学籍;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须具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

谨防“自定条件”将异地高考政策架空.doc

应当承认,囿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完全让一些大城市和一些地方“无条件”实现高考“自由流转”并不现实,所以,政策性规定中提到的诸如家长在当地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以及缴纳了各种保险等,是必要的,也是一个身为纳税市民最基本的条件。然而,对于后续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学生参加当地高考条件”,笔者无法看好。多年来,在部分社会领域屡屡发生“令行不禁止”的情况下,一个有“操作余地”的异地高考政策被“架空”的可能性更大。 日前,媒体披露在郑州市某区,农民工子女要想接受义务教育,除了要办齐各种手续,还要进行智商测验,开具医院相关证明。这是河南南阳邓州农民工魏双恒的8岁儿子航航在郑州市建设路三小求学时遭遇的难题。记者调查发现,魏双恒孩子上学遭遇的难题并非孤例。在河南郑州,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选择在城市就读,孩子入学时都要经过学校老师的“面试”。(9月6日工人日报)这正是“好政策”在地方执行中被异化的标志。公众的担忧在于,一旦国家教育部将政策执行“放宽”给各地地方政府,会不会在未来的异地高考上设置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障碍和“条件”来?绝非没有可能。因为,上级部门留给地方自我操作的空间太大了。仅就一个“父母是城市常住人口”的规定,各地设置标准不一,有“一年的”、有“三年五年的”,在缴纳保险上相关纳税标准上各城市执行同样可以不一,“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随便定,学生就读“一年、两年或三年”更是随便定,最终这一良好的“异地高考”政策,有可能变成看着好吃却执行不好的“一张馅饼”。

在异地高考的良好政策执行上,绝不应高估一些地方的觉悟。一些城市长期以来有着歧视外来人口的政策性习惯,很难想象一个对“流浪人员”采取“驱除”政策的城市,会有多大的善意来执行一个对外地人有益、却对本市子女“不利”的异地高考。因此,笔者以为,上述“政策”有必要打打补丁,设置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也就是说,那些“标准”是必须具备的,那些“标准”是不允许地方设置的,都应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规范。即使是中央有关部门对执行细节进行放权,地方性“自行制定的条件”也应以上级审核备案的形式予以监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