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加爵事件的“社会学解”

马加爵事件的“社会学解”

马加爵事件的“社会学解”
马加爵事件的“社会学解”

马加爵事件的“社会学解”

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了一宗骇人听闻的命案,23岁的农村大学生马加爵很有计划的把他宿舍内的4个好朋友一一杀掉,把尸体藏好然后潜逃,然而天网恢恢,最终他还是落网然后被处于极刑。但他为什么要杀人?为什么一句话就可以让“天之骄子”抡起罪恶的铁锤砸向朝夕相处的同窗?这里面应该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学原因。

1.环境落差让他自暴自弃。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同步、城市发展和

城乡一体化不同步,逐渐拉大了城市和农村的距离,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人们的心理距离也随之被拉大了。这是造成“环境落差”的根本原因。但是,“环境落差”不能成为自暴自弃的借口。这样的反思是片面的,这里有个不难理解的外因与内因的问题。马加爵事件只是不适应“环境落差”的一个极端表现的特例,我们在反思时决不能把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归咎于环境落差,应该主动融入环境。如果像马加爵那样,因为文化冲突、生活方式的冲突就排斥新环境,把内心封闭起来,就会变得孤僻、与人积怨越来越深,最终走向歧路乃至邪路。不应归咎于“环境落差”,而要着重思考人应该怎样适应“环境落差”。

2.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体温。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人际互动网,人生活

在社会之中,注定不是“独居动物”。尤其现代社会的发展,做任何事更强调协作性和团队性,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正常、良性的交往,但是很多人并不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在人际交往中“不合群”的人,也就是说比较孤独的人,常常容易出事。人是群体活动的,朋友是“救生圈”,心里有苦闷向朋友倾吐出来,朋友给点慰藉,事情就过去了。他缺少倾诉对象,这样的人就很危险,容易走极端。“合群”的人大多居于主流地位;“不合群”的人大多居于边缘地位。居于主流的要主动欢迎、邀请、引导居于边缘的人参与主流的活动,尽量减少边缘的面,还应该适当参与边缘人的活动,从而增强沟通、了解和理解。作为边缘人也应当自觉融入群体,改变自己孤独的处境。“独坐不堪朝与夕”,孤独的滋味不好受,孤独久了性格就易孤僻。马加爵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败下阵来,就开始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人的交往变得更加淡漠,由

于经常浏览血腥、暴力的网站,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性格发生了扭曲。

虚拟世界是没有体温的。我主张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对网络的滥用和沉溺,会使人慢慢回避社会现实,逐渐淡化现实的人际关系,淡化友情甚至亲情,乃至于有的人模仿网络里的不良信息,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抗和攻击。

3.家庭社会学视野下的马加爵事件

家庭关系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行为。融洽的家庭关系是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然而,处在急剧变动中的中国,家庭问题日益增多,家庭冲突激化。家庭中心理障碍变的突出。家庭成员的地位、观念发生差异,需要重新调适。个人在社会中所承受的竞争、压力也需要在家庭中获得排解。最重要的是代际冲突。受新思想熏陶的年轻人,独立意识、个人观念增强,不愿自己的生活再被父母主宰、掌握。所有这些使得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处理。马加爵从农村到大都市,他接受的思想都是最前卫的。他的父母一直生活在农村又没有文化,他们对新思想了解甚少,加上他们和马加爵很少沟通,这样他们之间必然有很深的代沟。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关系的不和睦,这种不和睦在上文提到的例子就有所反映,如和奶奶看电视有冲突就恨她,父母吵架他就想杀父亲。这不仅仅是不和睦,而是处于危机状态。和父母就是这样的糟糕的关系,加上他比较内向的性格,而且他又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这些因素又导致他和同学的关系不融洽。如果他们在发现孩子有孤僻、离群等异常举动时,能给予足够的关爱、沟通和交流,或许马加爵就不会成为今天杀人的马加爵,而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育和社会化的主要方面是儿童的教育和社会化。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对儿童有深远的影响。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知识,学习社会规范,培养性格情操,协调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马加爵父母没有文化,因此对马加爵的教育只能按他们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他们会把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不足移植到马加爵身上,致使马加爵在初始社会化过程中就存在很多问题。马加爵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就是受儿童教育影响的结果。他在中学的日记中记载这一件事,他曾因与奶奶看电视时发生冲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还有一次,他的父亲与母亲在凌晨吵架,15岁的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事件:“我真是

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他平时都是十分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千真万确想一刀了事。但我会坐牢,我不想坐牢如果是10年牢我将是25岁,真不好!要知道,我的前途该是光明无比的,我不能轻身,不能这样做,我唯一的希望就是爸爸死掉!……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马加爵性格上阴影的一面。这和其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马加爵的父母能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并正确地教他接人待物能恪守道德情操,上述的“恨”、“死”之类的词就不会出现在他的日记里,他就能心平气和地与每个家庭成员相处,他的性格或许会开朗很多。

4.涂尔干的失范理论。

涂尔干提出“失范”是一种社会无规范或规范丧失的状态,在迷乱的社会状态下,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极容易产生。社会的急速转变令人无所适从,人们丧失了就有的社会秩序,产生了迷乱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便会有各种偏差行为发生。而在这里就集中体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学中,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生活具体结构形式和发展形式的整体性变迁。其具体内容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主要是通过发展生产力和确立新的社会经济秩序来完成的。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常被用来指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过渡的时期,是社会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尤其是特指对当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导致学生难以确立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马加爵发现自己许多方面比不上别人,于是就产生了不平衡、不幸福感。他的心理活动较之以前更为复杂,加上大量的新的社会刺激对他的心理健康威胁越来越大,从而导致过度焦虑。而他又不知道如何来调整心态,就只能才取攻击性的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马加爵事件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马加爵事件 一、案例简介 (一) 马加爵简介 籍贯:广西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人。 1997年考上宾阳中学,为广西重点中学。 家境:四个子女,家境贫困。另有一女考上大学。取名:父亲 为儿取名马加爵,意喻“加官进爵” 智力: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二等奖;计划性杀人,化装 乞丐逃追扑等行为表明其智力高。 (二)案件梗概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317房发现四具被害尸体。 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 3月15日罪犯在海南三亚被抓获。 4月22日被判处死刑。 6月17上午9时被枪决。 (三)犯罪起因邵瑞杰:马加爵大学三年半最好的朋友,因为 打牌与马加爵发生口角,批评了马加爵的为人,于是被杀。 马加爵供述:“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 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 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 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唐学李:没有在邵瑞杰 和马加爵的夺命牌局中争吵,也不曾和马加爵有任何过节。在唐学 李女友看来,二人甚至算是不错的朋友,唐平时喊马加爵“马哥”,

从来没有言语不慎得罪马加爵,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 被杀。马加爵亲口承认为什么第一个杀唐:“不是先后的问题,而 是下手的机会来了,他恰好那时在寝室。如果是别人,结果也会一样。” 龚博:和马加爵从来没有冲突,来往不多,同样没有参与马和 邵的牌局,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用此事教训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因而被马加爵怀恨,惨遭杀害。 杨开红: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时, 恰巧来到马加爵的宿舍找人,马加爵担心事情泄露,杀害了杨开红。 二、犯罪心理案例分析 (一)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马加爵犯罪心理的“滋生点” 心 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人的犯罪心理的来 源同样是对客观世界消极因素能动反映的结果。马加爵生活的社会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消极因素,为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从宏观社会环境来讲,尽管整个社会进步在加快,社会更注重 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仍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富差 距加大”现象、“人生存和发展的不平等”现象、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 主义现象、社会交往中的“市侩化”现象。这些宏观社会环境中的消 极因素尽管不可能直接对马加爵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它的影响 会通过与马加爵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社会环境折射出来。马加爵家 庭的贫困无法为他提供大学生活的基本物质需要,让他时常感到经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docx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承担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但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的不断增长,严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的分析,着力考察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社会,教育,犯罪心理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违法犯罪;校园案例;成因分析 1.校园违法犯罪案例 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在2013年10月1日2日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中,李玫瑾教授透露马加爵真正的杀人动机之一是因为寒假期间涉及性的行为 (外出嫖娼) 被室友发现,当年之所以不公布真相是怕给受害者和加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网站。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马加爵把锤子藏在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但后来却被人偷走。他又到同一间商店再买了一把锤,并同样让店主锯断。他还买了日后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又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逃跑时使用。 唐学李的存在成为马加爵杀人的障碍,因此马决定先除掉他。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其头部,杀死唐学李后马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14日晚,邵瑞杰回到宿舍,因隔壁宿舍同学已经回来他只好回到317室。马加爵趁其洗脚时用石工锤把他砸死。15日中午,杨开红到317室找马加爵打牌,马趁机用同一办法将他杀死。当晚马加爵到龚博的宿舍,跟龚博说317室打牌三缺一,将其引到317室后杀死。四人的尸体均被马加爵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后放入衣柜锁住。据马加爵本人事后指称,当时曾有一广西老乡过来找马加爵打牌,马加爵曾打算将其杀死,因其曾为马加爵到饭堂拿饭,加上马加爵觉得他平时对其不错而没有动手。 15日当天,马加爵到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杀死4人后,马加爵在2月17日带着现金和自己之前制作的假身份证乘坐火车离开。在火车站他的假身份证被警察查到,但由于其案情还未被发现,他得以逃脱并乘坐到广州的火车离开。 2004年2月23日中午13时18分,结束寒假刚返校不久的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学生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本室一衣柜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后,随即向学校宿舍报告,保安撬开后发现四名学生尸体都被藏在宿舍内的四个衣柜里,校方随即向昆明市公安局报警。 警方经过侦查后,认定317室即为作案现场;被害人均系钝器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死亡时间约一周左右;作案时间初步认定在2月13日至15日,作案工具即现场遗留的石工锤。同时,警方将嫌疑对象为云南大学本校学生、当时居住于该寝室的马加爵。2004年2月23日晚11时,云南省公安厅向全省公安机关发出A级通缉令;公安部于24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 2004年3月15日下午7时20分许,海南省三亚当地人摩的司机陈贤壮向三亚市河西派出所派出所举报:在三亚的河西路一河堤附近,发现一相貌极似马加爵的男子。警方接报后,迅速赶往发现地抓获该人,

马加爵故意杀人一案

马加爵故意杀人一案,于4月22日上午9时在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在一天的庭审中,除了偶尔瞟一眼公诉人,马加爵几乎一直低着头。 被害人、被告人家属到庭 除了被害人龚博的家属外,其他3位被害人唐学李、邵瑞杰和杨开红的家属都到庭。开庭前20分钟,马加爵的父亲马建夫来到法院,被安排到被害人家属休息室旁边的一间玻璃房内等候开庭。神情黯然的马建夫坐着,把头深深埋在双腿之间。 开庭时,考虑到被害人家属的情绪,法院将被告人家属和被害人家属分开安排在旁听席就座。 庭审时,公诉人将有关证据制作成光盘,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法庭上播放。当被害人尸体的惨状出现在屏幕上时,被害人家属的情绪有了波动。被害人唐学李的母亲无力地靠在唐学李弟弟肩上,无声流泪,手被儿子紧紧抓着。被害人邵瑞杰的父亲邵渭清不时用手帕擦泪。 被害人家属提出巨额赔偿 除了被害人龚博的家属,其他3位被害人家属分别向马加爵提出十几万元到30万元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累计高达82万余元。 在接受审判长讯问时,马加爵说自己有一台电脑,没有别的财产,平常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国家的助学贷款。 “我是应该赔偿他们,但是我赔不了那么多钱。我真的很对不起他们,确实应该做出一点赔偿,只是我赔不出来。”马加爵说。 根据法院的调查,马加爵家里经济状况比较差。马加爵的父母也表示过没有经济能力代马加爵进行赔偿。 被害人唐学李家属的诉讼代理人说:“我们知道赔偿的实现机会为零,原告之所以提出这项诉讼请求,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被告人不仅要承担相应的

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再多的赔偿也不能挽回唐学李的生命和原告的精神、经济损失。” 被害人龚博家属的诉讼代理人说:“龚博的父母没有提出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他们希望律师能代表他们伸张正义。” 按照法律的规定,合议庭应当主持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但通过法庭调查及被告当庭表示无财产可供赔偿,原、被告双方不具备当庭调解的基础。法庭没有主持双方进行调解,将依法与刑事部分一并判决。 马加爵自陈犯罪后睡不着觉 在法庭上,在接受讯问时,马加爵说杀害4名同窗好友,是因为吵架之后恨他们,气愤,想不开。 马加爵在法庭上讲述了作案前的准备工作。 马加爵去昆明市张官营旧货市场,花20多元买了一把铁锤,把锤柄锯短,装在口袋里拿回来,放在宿舍旁的公共厕所里,不料铁锤不见了。马加爵又去买了一个,放在自己的衣柜里。 为了逃跑以后去广东打工,马加爵利用从网上查的资料和自己的照片,找人做了一个假身份证。 在杀害邵瑞杰、杨开红、龚博后,马加爵用塑料袋套住他们的头。对此,马加爵在法庭上进行了解释:“我怕他们看我。” 当问到杀人后的心情怎样,马加爵说:“很害怕,躺在床上睡不着。” 当问到为什么还在宿舍里跟唐学李的尸体在一起呆了3天时,马加爵回答:“因为没有地方睡。” 作案后,马加爵将自己所穿的衣服、裤子和鞋放在放在衣柜里,穿着邵瑞杰、唐学李的衣服逃跑。2月15日晚上,马加爵到昆明火车站后买了一套衣服换上,穿去的衣服被丢在店里。

马加爵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

反思:马加爵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 马加爵事件已渐渐拉下帏幕,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他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也毁掉了父辈和整个家庭的期望,并且让他们这一生都背负着儿子给他们带来的耻辱。而且更令人同情的是,几乎毁掉的,还有另外5个家庭,这是何等的令人伤痛。但如果我们仅以为这是很独特的个案,而不反思我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到底哪里出现了偏差,也许除了刘海洋、马加爵外,还会有第二、第三个这样的“好”学生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我想,每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心的人都不愿意这样的事情重演,为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国内知名的两位心理学专家,和我们一起来探讨和反思。 采访专家:赵国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姜乾金: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反思一:和我价值观不一样就是另类 镜头回放:马加爵自白书中说,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专家意见: 姜乾金教授认为,马加爵固然有人格方面的种种缺陷,但整个社会群体只重视和强调一种价值观是有失偏颇的。比如,80年代大家都抢着下海经商,觉得有钱就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这导致人们只愿意接纳和尊重有钱的人,而看不起穷人和乡下人,从而不顾及这群人的内心感受,不接纳对方,视之为异类。正是这样一些不断堆积的不良的心理刺激给马加爵提供了仇恨别人的土壤。同学之间应该尊重差异,学会欣赏独特性。当个体在群体中受到孤立、排挤和歧视时,行为容易冲动。冷漠和敌意让人产生逃避感。社会是多元的,要学会尊重差异。这种观念要从小教育、渗透。如缺乏这样的教育,一旦碰到不如意,反社会性就会增强。 解决途径:用心倾听不同的声音,学会尊重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 我想起一个国外的妈妈这样教育孩子说,无论你将来做什么,在妈妈眼里都没有高低贵贱,即使是洗碗,只要你用心去做,想到你是在服务别人,你的人生就有价值。 反思二:学习好就是好孩子 镜头回放:马加爵从初中就在成绩一般的中班一跃成为全年级8个班的第一名,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在父亲眼里,马加爵也一直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真的不敢相信他会干出这样残忍的事。 专家意见: 赵国秋院长认为,从老师和家长的眼光来看,马加爵确实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但他们却忽略了他在心理上的成长。学习成绩好,只能代表他智商和认知能力没有问题,并不代表他心理上也是成熟和健康的。这是两码事。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包括基本的认知能力、情绪自控和协调能力;其二是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能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其三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

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审判纪实

马加爵敀意杀人案审判纪实: 为了生命的尊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6587379.html, 2004年04月24日17:35 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4月24日电(记者田雨、刘娟)2004年4月24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事审判法庭。 “被告人马加爵犯敀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审判长刀文兵敲响手中的法槌,备受社会关注的马加爵案一审结束。 校园噩梦 “2004年2月13日至15日,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幵把4名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公诉人4月22日庭审时的指控再次把人们带回春城2月那段阴郁的记忆。 春城2月,云南大学新学期的生活刚刚开始,就被一桩惊天血案打断了。2月23日中午,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同学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了宿舍内一个衣柜被一把梅花牌小锁锁着,柜内有液体流出幵带有臭味,于是向学校宿管科值班人员报告。柜锁撬开后,露出一只人脚,校方立即向昆明市公安局110报警。公安机关在这个宿舍4个储物柜内分别发现了4具男尸。 公安机关通过勘验、核实和学校师生反复辨认,初步认定4名死者是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约一周前5名失踪学生中的4人:唐学李、杨开红、邵瑞杰、龚博。在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及调查走访综合研判后,重大犯罪嫌疑人的目标锁定在另外一名失踪的学生

——马加爵身上。 云南省公安厅2月23日违夜向全省发出通缉令;公安部2月24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缉捕昆明“2·23”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按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要求,一张缉捕马加爵的大网在全国撒开。 3月15日晚,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 罪恶一幕 对两个月前的凶残一幕,被告席上的马加爵和公诉人有这么一段对话—— 问:为什么杀害四位同窗好友? 答:因为气愤,想不开。吵架乊后恨他们。 马加爵所说的“吵架”,在公安机关的一份讯问笔彔上,马加爵有较详细的陈述:我有杀人的想法是今年2月份的亊。当时我、杨开红、邵瑞杰、唐学李在我们宿舍打牌,其间,杨开红说我打牌作弊,乊后争吵了起来。邵瑞杰就帮杨开红打击我,幵说到邵瑞杰早就不想和我打牌了,还对我说我脾气怎么怎么怪等。我就不赞同。后面唐学李就转到边上看报纸,邵瑞杰和杨开红仍然打击我,还说龚博过生日都不请我等来举例说我为人差。后来,杨开红就摔牌说不打了。当时我很气愤,我没有想到我在邵瑞杰心目中是这种人!我一直认为邵瑞杰和我是很好的朋友,我越想越气愤,我就想要毁灭他,也想毁灭我自己。杨开红又在边上说我,另外,龚博过生日不请我,肯定也是看不起我,所以我当时就决定杀他们三个人。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一、案例简介 马加爵,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亲戚、朋友以及老师都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却一手捏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惨案。 “马加爵事件”始末:因为马家境贫寒,过度自卑自闭,性格孤僻又暴躁,与其同学时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深深记仇。随着事态的发展,积怨过久,由量变到质变,马加爵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最后因为一次打牌吵架,马加爵下定决心设计加害于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并于事后畏罪潜逃。 二、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 (1)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 马加爵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过着低人一等的艰苦生活,使他有意识地认为别人在歧视他,看不起他,于是这他便形成了他自卑自闭内向的心理缺陷。加上他性格孤僻并且暴躁易怒,所以形成与人交往不利,常与人结怨的情况。造成了他容易冲动,禁不住一些小刺激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贫困的弱势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然而这却让马加爵产生了仇视的心理。马加爵曾经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因此可以看出杀人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而是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2)马加爵犯罪心理特征 1.犯罪人人格的扭曲 从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情况看,他的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2.犯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扭曲的道德观 在马加爵的遗书中,大多数句子以“我”开头,且多次出现“我的天生智商还可以”这一类自我肯定的语句,不难看出其自我中心的这一性格缺陷。也正因为其以自我为中心,爱钻牛角尖,马都是以自我的眼光看待周围,不曾换位思考,以自己的道德观念及正义去规范他人的道德和正义。自然也无法接受同学在打牌中对其进行的侮辱,最终同学的责备引燃导火索,大开杀戒。但犯罪人只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有违于法律,而在道德、正义上是无过错的,他将自己的杀戮正义化。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事件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马加爵,男,汉族,1981年4月生,广西宾阳人 1996年至1997年宾州初中复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省重点中学宾州中学。 1997年至1998年班主任家庭保姆,负责家庭杂务。 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由于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 2000年7月由于高考录取的严重不公平性,他未能如愿以偿考取心中的“三航殿堂”——西北工业大学,又没钱复读,屈就云南大学。 2000年至2001年云南大学大一学生。 2001年至2002年云南大学大二学生。 2002年至2003年云南大学大三学生。 2003年至2004年云南大学大四学生。 2004年3月15日为A级杀人犯。[编辑本段]马加爵事件始末: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

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好友。 2月26日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 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当地公安部门正对其进行审讯。 公元2004年6月17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不是因为贫穷——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不是因为贫穷——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txt35温馨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温馨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 不是因为贫穷——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蔡平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前不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之后做出上万字的《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李玫瑾教授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 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近日,记者对李玫瑾教授(以下简称李)进行了采访。 “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 记者:马加爵案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你为什么最近才去云南进行调查? 李:上次一家媒体采访时我还在抱怨,这样的案子我们学者接触不上,因为我也只能看到媒体的有关报道。心理分析研究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接触完整的东西,就不可能做到客观真实。公安部有关业务局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 最初我对马加爵的犯罪动机也有错误的判断,也把他归到穷人的自卑上,即由自卑的敏感引发的。但是当我知道他杀害的四个同学当中有三个是和他一样的贫困生后,我就觉得用贫困为理由解释不通。如果他杀害的不是贫困生,可能他平时就有对富人的这样一个情结,但是他显然没有。 记者:你在云南见到马加爵了吗? 李:我遗憾的是没有见到他,问卷是别的同志帮我问的。马加爵现在情绪反应非常强烈,带马加爵到学校指认现场,他浑身颤抖,不敢看。指认现场回来不吃不喝,他现在是但求速死来解脱。 记者: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生命? 李:我认为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开始有情感反应,知道恐惧了。但是杀人的时候他却连杀三天,第三天还杀了两个人,而且一直睡在那个房间。那个时候他对生命没有一点

马加爵事件大讨论概要

马加爵事件大讨论 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教育界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注。3月28日晚7:00在研究生会办公室召开“解析马加爵”座谈会,教科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理学院、法学院等近二十位学生代表到会,教科院的郭娅玲老师作为特约嘉宾出席会议。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对马加爵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就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德育)、自我教育及现行高校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谈及政府角色的扮演、大众传媒的良心、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期“视点”就这次座谈选择要点进行专门报道。 时间:2004年3月28日晚 地点:研究生报会议室 主持人:陈卓 嘉宾:郭娅玲(副教授) 教育体制问题 主持人: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全国震惊。报纸上关于这个案件的报道铺天盖地,各方面的讨论也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对于他的杀人动机和原因,一个较普遍的说法是:打牌时邵瑞杰指责马加爵作弊,而后两人在争吵中又吵出其它的事情,刺激了马加爵萌生了杀人的念头。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郑同学(教科院):我看到南方周末这样一则报道——《还原马加爵》。文章提到,媒体对马加爵一案的报导非常多,有不少评论认为他长相凶恶、性格怪僻,是变态杀人狂,并且刊登了一张马加爵刚洗完澡的照片,看上去一脸杀气。但是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个人认为马加爵产生杀人动机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家庭贫困,有自卑心理,不善交际,缺少知心朋友,不能很快融入集体。打牌时马加爵被指责作弊,邵瑞杰与龚博的行为使他产生心理抵触,引发了杀机。内因: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偏差,不能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学生管理问题值得重视。个人认为,除了在知识、行为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情感、心理方面的引导。情感、心理管理并不是虚空的,可以通过外在的信息交流进行管理。如辅导员应经常和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在情感、心理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而目前的情况是: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的机会很少,少有的谈话却多数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后才进行的,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成效。据调查,高校贫困生70%以上对处境不满意,这种情感的失衡急需找到宣泄的空间,除了向同学倾吐外,老师的引导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持人:马加爵曾在高中时有过一段失踪的经历,后来他解释说是去贵港看海,当时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但因为他出走后一改从前的懒散模样,发奋读书,并考上了云南大学,所以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在追究这件事情。 郑同学:这正是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分数高能代表优秀,而真正的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问题都被分数掩盖起来,被人忽视。马加爵的这种突然转变究竟出于何因,与他后来的行为是不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我们不得而知。 邹同学(文学院):我国先行的教育体制,几十年来一直只关注学生成绩、

马加爵犯罪的真实动机

.马加爵犯罪的真实动机 作者:李玫瑾 本文作者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及测试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三级警监。 大家知道,现在社会上犯罪现象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因为许多案件的发生多是机遇型的,对于被害人来说,他们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被害。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犯罪的被害者!所以,我们大家都会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我就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马加爵案为例进行犯罪心理研究的介绍吧。 首先,我们知道马加爵来自一个广西贫穷的农村,他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有朴实善良勤劳的父母,有通情达理爱他的姐姐!他本人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应该说他在家里是一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一个好学生,他这之前的成长很顺利,他是以高出录取分数200分左右的成绩考入云南大学的。所以,在他整个的成长过程中比较顺利。马加爵的家庭决定他应该是一个人格比较健全的孩子。我是持这样的观点。当然有些学者在点评时曾说他有反社会人格,我完全否定这种说法,反社会人格不是随便乱用的,反社会人格是指道德白痴,根本不懂得道德!马加爵不是!马加爵很聪明,也挺懂事!那么,有些人认为他情商有问题,我说错了,马加爵的情商一点问题都没有。他这个人有情有义,他正是因为有情有义,他才有这么大的恨!他将邵瑞杰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因为邵是他的老乡。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有人说他是同性恋,我说这也是胡说。同性恋不可能恋四个人,是“恋”就是排他的!他不可能为此杀四个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接着刚才的讲,一方面他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非常朴实、正统,他整个接受的教育都是正面的教育,这方面会形成他的什么心理状况呢?会形成他一个朴实、善良和传统的观念!心理学上讲的“观念”属于个性倾向性的内容,这种心理倾向性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的观念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它对人的影响有时也是下意识的反应。另外一方面,马加爵他在大三的时候买了一台二手电脑,我为什么说他不是因为贫穷杀人呢?他在这些同学当中是惟一花了一千五百块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的人,其他同学连这个能力都没有,马上要毕业了,马上要拿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他们提前一个星期回来,就是为补计算机课。邵瑞杰和唐学李、杨开红都是这种情况。 马加爵买了计算机以后呢,就因为对这个计算机非常心爱,所以到了寒假的时候他决定不回家团聚了!用他的原话讲,“我回家了也就跟家里人说说话,聊聊天,没什么事干,也没什么好玩的,我在这儿还有一台电脑”。这期间他干什么呢?他几乎天天在上网,谈到这儿,大家基本上就可以猜测出来,他上网能干

马加爵事件 警示录

罄美绿 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4月24日13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剩,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马加爵,今年22岁,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今年2月上旬,马加爵在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等人为琐事争执,认为邵瑞杰、杨开红等人说自己为人差、性格古怪等,并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名声受到诋毁,原因都是邵瑞杰、杨开红、龚博等人所致,感到很绝望,予是决意杀害邵瑞杰、杨开红、龚博,因担心同宿舍的唐学李妨碍其作案,决定将4人一起杀害。被告人马加爵购买了铁锤,并制作了假身份证,到昆明火车站购买了火车票,以便作案后逃跑。今年2月13日至1513.,被告人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荚部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被害人尸体藏匿子宿舍衣柜内。马加爵作案后于2月15日晚乘坐昆明至广州的火车逃离昆明。经公安部通缉,被告人马加爵3月1513.晚被海南省三亚市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法院认为,被告人马加爵为报复杀人雨进行了一系列周密面细致的准备,积极实施犯罪,最终致4人死亡。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告人马加爵为泄私愤图报复而连续、残忍地杀害多人,犯罪后果特别严重,应予严惩。依据刑法第232条、第57条第1款、第64条的规定,法院做出一审判决。 另外,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的附带民事诉讼请求中合理的部分,法院予以支持,具体赔偿事项将另行做出判决。 (据新华社电) 囝然‘‘马加爵事件"警示录 整理与访录:陈全忠 j匕旦笛 嘲。三二三骖 童垫墨垄叠 今年3月15日,被公安部通缉15天之后的云南大学命 案嫌疑人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一起震惊全国的高校恶性 事件,似乎有了司法结局。然而,对于马加爵,对于这起恶性案 件.人们还是有很多问号:马加爵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在 临近大学毕业之际残忍杀害4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室? 马加爵1981年5月4曰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 宾州镇-------B--村,马加爵的家境不好,父母除了种地,主要帮助 附近的成衣店老板烫衣服,多的时候一个月收入500元,~般 也就200多块钱。为了送马加爵上大学,带到昆明的6000多 块钱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还向亲戚借了点。马加爵的父亲 这样评价儿子:从小就不乱花家里的钱.从小学到高中,学习 成绩都很好,惟一的爱好是打篮球。 马加爵高中就读于广西的重点高中之一宾阳中学。这个 阶段,马加爵显得更加内向,虽然与同学的关系还算融洽,但 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不善言辞使他在高中时与女同学几乎没 什么交谈。当时的班主任卢利铭说。他平时给人的印象很老 实,一直遵守纪律,从不旷课,只是偶然迟到。由于他成绩出 色.学校对他的一些小毛病也没有深究.老师从没有到他家里 家访过。也就是这样一个父母老师眼中听话的孩子,在临近高 我认为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激烈的竞争,只有努力才能让你抓住机遇,只有预先为竞争作好准备才能与人竞争时战胜对方,脱颖而出出。 644007四川宜宾学院中文系02级7班唐亮 万方数据

马加爵案件

马加爵案件 简介:2004年寒假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网站。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马加爵把锤子藏在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但后来却被人偷走。他又到同一间商店再买了一把锤,并同样让店主锯断。他还买了日后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又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逃跑时使用。 唐学李的存在成为马加爵杀人的障碍,因此马决定先除掉他。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其头部,杀死唐学李后马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14日晚,邵瑞杰回到宿舍,因隔壁宿舍同学已经回来他只好回到317室。马加爵趁其洗脚时用石工锤把他砸死。15日中午,杨开红到317室找马加爵打牌,马趁机用同一办法将他杀死。当晚马加爵到龚博的宿舍,跟龚博说317室打牌三缺一,将其引到317室后杀死。四人的尸体均被马加爵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后放入衣柜锁住。据马加爵本人事后指称,当时曾有一广西老乡过来找马加爵打牌,马加爵曾打算将其杀死,因其曾为马加爵到饭堂拿饭,加上马加爵觉得他平时对其不错而没有动手。 15日当天,马加爵到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杀死4人后,马加爵在2月17日带着现金和自己之前制作的假身份证乘坐火车离开。在火车站他的假身份证被警察查到,但由于其案情还未被发现,他得以逃脱并乘坐到广州的火车离开。 2004年2月23日中午13时18分,结束寒假刚返校不久的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学生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本室一衣柜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后,随即向学校宿舍报告,保安撬开后发现四名学生尸体都被藏在宿舍内的四个衣柜里,校方随即向昆明市公安局报警。

马加爵案件中的情与理

从依据刑法定罪量刑的角度看,该案在适用法律上并不存在困难,是一件普通的故意杀人罪案件。马加爵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贫困生,为完成学业,他申请了助学贷款,寒暑假留校打工,自力更生,形象十分正面。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同学,也存在激情犯罪的成分。但他没有养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而是自卑、内向、孤僻的性格。他的同学们面对马加爵这类情况,不是主动去帮助他,提醒和引导他参与心理咨询,而是不时地嘲笑他,这从某种意义上加剧了“马加爵案件”发生的可能。“马加爵案件”的发生,也暴露了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漏洞,在今后需予以改进、弥补。 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的犯罪属于因仇恨引发的犯罪行为。不同于一般的侵财犯罪和性犯罪,这起案件不是为了获取享受而犯罪,而是为了表达、为了发泄某种情绪而犯罪。将“贫穷”归结为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问题是他强烈但压抑的情绪特点、扭曲的人生观及“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马加爵杀的是同学: 从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角度来看,是一起复杂的案件。大学生是一个拥有知识和未来的群体,从犯罪人的社会分层来讲,属于低犯罪率群体。犯罪原因的分析是设计犯罪预防制度的前提。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造成的文化差异如果不能被认同,就会导致具有潜在风险的心理,甚至出现越轨行为或犯罪行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会进行文化适应,面对陌生的同学、老师、知识、校园生活、城市,如果不能消除这些陌生感,就会产生文化不适应性,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 马加爵出身贫寒 城乡之间的出具是客观存在的,现代传媒以及人口高频率流动,将这种反差活生生地展示给贫困的乡村和农民。心理不平衡会很容易转变为惹事作恶。要努力缩小城市差距。贫困会导致他面临更多挫折,并不能导致他必然犯罪。 收获 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和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人要参与社会生活,首先要知道如何按社会的客观要求去做,如何顾及他人和群体的利益,并懂得如何与他人协调,从中获得个人的满足。人与人之间应该和平相处,每个人都要用真心去与人交往要懂得去理解,体谅他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待,如果马加爵能敞开心扉接纳别人,相信也会得到真诚的友谊,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是否适用死刑缓刑执行 死缓适用标准应当以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为前提和依据,从犯罪的后果、手段、动机、再犯可能性等方面加以规范。

读马加爵事件有感

读马加爵事件有感 外面正下雨,小小的,密密的,看着在房间外轻摇的叶子,忍不住想起马 加爵,记得他事件刚发布时,还没有太大的反应,可现在却不自觉的痛心他, 看了好几遍他的遗书,脑海是他让我感觉字字含血带泪的话语:他不想杀人, 他不是坏人,他受尽了欺凌,是残酷的现实让他这样,周围的人都太无情太冷漠,给他的只有白眼和屈辱,而被关心的滋味他也许未曾领略过。他有朋友吗?他以为有,然而,最后他却发现那人是如此的虚伪与可恶,他也和别人一样歧 视着自己……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人格尊严是彻底的一文不值,因为被世界 抛弃被冷落加上自尊心被极度践踏,他选择了很极端的做法:杀害了几名同学·很多人都叫他杀人狂魔,可是要知道杀人那一刻他需要多大的胆量、他该 是何等的愤怒…… 从昨晚开始到现在一直和朋友讨论着马加爵,几乎都说他该死、心理变态、神经病、脑不好、死了是好事……我无法理解他们的看法,只能拼命的说马加 爵不坏,他们说我傻说我懂什么说我还小看不到事情本质,我不认同,对于马 加爵我感到的是痛心,看着他的遗书,鼻子会酸,看着他的照片他的没钱买鞋 子的情况我很震撼…… 马加爵穿过的最好的衣服是囚服; 马加爵是个孝子,不忍父母伤心; 马加爵偷偷做苦工却欺瞒父母说过得很好; 马加爵在大冷天只能洗冷水澡; 马加爵一天只能吃两个馒头 马加爵受屈辱、歧视了; 最后,马加爵杀人了,他受到社会无限的的谴责…… 可是要是在杀人前他能听到一句窝心的话、得到一点温暖,他还会那样做么?我想不会。 我知道被杀害的同学的家长会悲痛欲绝,我也因那几条生命的逝去感到无奈,祈祷他们在下面过得好。 希望大家可以从马加爵得到得到一点点启示:不要瞧不起人、要对自己的 话负责任。 在我们受到排斥、侮辱时,不要太难过太在意他人的说法,善待自己与他人。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报告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报告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报告:他不是因为穷而杀人相关专题: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加爵落网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前不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之后做出上万字的《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李玫瑾教授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近日,记者对李玫瑾教授(以下简称李)进行了采访。“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 记者:马加爵案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你为什么最近才去云南进行调查?李:上次一家媒体采访时我还在抱怨,这样的案子我们学者接触不上,因为我也只能看到媒体的有关报道。心理分析研究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接触完整的东西,就不可能做到客观真实。公安部有关业务局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最初我对马加爵的犯罪动机也有错误的判断,也把他归到穷人的自卑上,即由自卑的敏感引发的。但是当我知道他杀害的四个同学当中有三个是和他一样的贫困生后,我就觉得用贫困为理由解释不通。如果他杀害的不是贫困生,可能他平时就有对富人的这样一个情结,但是他显然没有。记者:你在云南见到马加爵了吗? 李:我遗憾的是没有见到他,问卷是别的同志帮我问的。马加爵现在情绪反应非常强烈,带马加爵到学校指认现场,他浑身颤抖,不敢看。指认现场回来不吃不喝,他现在是但求速死来解脱。记者: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生命?李:我认为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开始有情感反应,知道恐惧了。但是杀人的时候他却连杀三天,第三天还杀了两个人,而且一直睡在那个房间。那个时候他对生命没有一点感觉。我在问卷中问他,你对你的杀人行为后悔吗?他说,被抓之后尽量不去想后悔,尽量不去想作案的事。他在逃避。我问,逃亡一生和杀害四个人,二者你认为选择哪个更值得?他回答,我以前没有想过,逃亡的时候想过,觉得自己傻,可以选择吵架就算了,没有必要杀人。从这点看,他在逃亡期间已经觉得自己错了。只不过他这个认识来得太晚,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记者:你认为马加爵能否代表一个弱势群体?李:应该说马加爵是有贫困背景的。马加爵能够代表那些家里没背景,完全靠自己和只能靠自己的那批人。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因为他们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记者:他的贫困背景,和他杀人有多少必然联系?如果马加爵不是那么贫困,他会那么敏感吗?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李:我认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贫困会导致他们面临更多挫折,并不能导致他们必然犯罪。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有犯罪的,犯罪的类型各种各样,杀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和贫困没有必然联系。马加爵杀了四个人,其中三个同学都跟他一样,是贫困生,如果因为贫困而杀,他就不应该杀贫困生。马加爵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他们在外面宣传我的生活习惯,那么古怪。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现在,因“言语不慎”而招来杀身之祸的四名被害者,已无法申辩他们的理由,更何况有两人并不在言语不慎的范围内,第一个被杀的唐学李,根本没有去打牌,更谈不上言语不慎,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最后一名受害人龚博更是无辜,他只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别人又用此事教育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因而被杀。所以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马加爵自己也讲了,是他做人的失败。记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马加爵说自己做人失败这段话,他最后还说是因为穷,标题几乎都是马加爵的杀人动机,或马加爵的杀人原因。李:这个归因是错误的,这是马加爵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认识不等于是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实际上他做人失败是指他与人交往的失败,而不是贫困导致的失败,但是媒体更多的关注他

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对马加爵案件的分析 刘格非2012111219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段。在这个绽放青春的过程中,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有的人却走向歧途,最终和大家越走越远。 马加爵不得不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现在对此案件的主流观点都是认为马加爵案件的发生都是基于他过度的自尊和社交手段的匮乏,还有自身的贫穷。在此,我也不能妄自推出似是而非的答案,只是想从这个案件的发生来表达一些对当事人犯罪心理的个人观点。 一、 要分析犯罪当事人的犯罪心理,先要从当事人的幼年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入手。我认为,家庭环境及幼年期的学习教育环境其实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非常重要的阶段。在马加爵的成长环境里,每个人都安分守己,父亲沉默寡言,母亲贤惠持家但重心却过多的放在了家务上,马加爵与兄弟姐妹们话也不多,在初中时只专注于学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其实已经初步造成了马加爵的不擅言谈,为以后惨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但其实一直到高中之前的马加爵都是一个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他体谅父母,热爱学习,逆来顺受,坚持不懈,可以说就是一个成功人士在童年时期的缩影。 其实在家庭物质条件方面对他成长及内心的影响,我比较赞成李玫瑾老师的观点。我曾有幸听过李老师的一次讲座。她认为,那种将“贫穷”归结为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 但是为何最终又踉出了这样一出惨剧呢?不得不说转折发生在他人生的第二阶段。二、 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宾中之后,马加爵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马加爵是有着坚定的理想的人,但是他的理想过于狭隘:马加爵认为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学习,他把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压力、所有的隐忍都归结到“只要考入重点大学就能解决”。他就像是赌徒一般,把全部的命运都押在“学业”上,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马加爵骨子里的高傲和巨大的心理落差(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他内心充满失望,导致他有意无意地远离群体(例如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只因为同学笑话他“土”和寒酸)。这就使得他在同学眼中变成了孤僻、怪异的代名词。 对于马加爵来说,最大的打击无非是理想的破灭。学业的不顺利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不顺使得马加爵精神恍惚,“无法毕业”更是压垮马加爵的最后一根稻草。理想破灭之后,马加爵自暴自弃,并且选择了“电脑游戏”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长久的沉迷只是马加爵离现实世界以及他的理想越来越远。 马加爵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着理想的背后让人看到马加爵最关心的两件事:尊严和亲情。源自于马加爵的性格,他骨子里就认为只有比别人强、只有受到别人的尊重才叫有尊严;同时,马认为自己有义务让家人过上好生活,有义务“不让父母失望”。这就是马加爵的底线。然而大学的经历毫不留情地打响了这两处软肋:学业上的不顺利以及人际关系的灾难让马加爵体会到了强烈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所以,最后惨剧发生了。但这并不仅仅因为马加爵自身的贫穷,而是由许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堆积而成的。总之,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和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人要参与社会生活,首先要知道如何按社会的客观要求去做,如何顾及他人和群体的利益,并懂得如何与他人协调,从中获得个人的满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