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解读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解读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解读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解读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

对黄河下游渔业资源影响及对策介子林朱文锦(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450044)

摘要:调查了调水调沙前、后黄河下游河道水域水质、水生生物、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水环境、水生态、渔业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具有叠加性和持续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渔业资源;生态环境

2008年农业部下达了《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对黄河下游渔业资源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项目。在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委员会组织协调下,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了该项目,2008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较全面的对黄河下游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重点调查了“调水调沙”后期黄河“流鱼”情况,较全面的掌握了“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影响,为保护黄河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为修复、维持黄河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可持续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1.调查范围

从黄河小浪底水库坝下至黄河入海口。2008年6月19日至7月3日实施的黄河第八次调水调沙。本次调查的时间选择在调水调沙前14

天至调水调沙后14天。根据生态学理论,不同生境条件决定不同的生态环境状况。为全面反映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状况,以黄河下游水文站位置为本项目监测点,监测点共7个,分别为孟津、花园口、夹河

滩、艾山、洛口、高村、利津。

调查的影响因子包括河道水质、河滩地、黄河口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鱼类、渔业资源等。定点比较调查调水调沙前、后渔业资源变化情况。

2.对渔业资源影响

2.1 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比较分析调水调沙过程前、后河道的水质变化,最主要的特征为:一是在较短时间内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水量,并通过水量一定的波动在下游形成洪峰;二是采取技术措施产生异重流,促使沉积泥沙的泛起和随水转运。调水调沙过程中,一些水质指标如温度、溶解氧、浊度等在短期内剧烈改变;一些指标如总磷、氨氮等在短期内急剧增加。这些剧变直接使水质的等级降低。一般水质指标在一次调水调沙过程结束20天左右才可以恢复平常水平。

2.2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调水调沙前、后浮游生物生物量和优势种变化呈现以下规律:调水调沙前、后,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即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了100倍,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上升了1倍左右。受条件所限,浮游生物的采集在河岸带进行,调水调沙时,一方面,人造洪峰加大了河道上下水层的混合,降低了通常情况下有较高生物量的表层水中浮游动物密度;另一方面,混浊而缺氧的河水也会影响到浮游动物的新陈代谢。因此,表现为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下降。相对而言,浮游植物受水体混浊和低溶解氧的影响较小,浮游动物的减少降低了

对浮游植物的牧食压力,水体溶解盐如氮、磷浓度的提高,为浮游植物种群数量的快速增加创造了条件,因此,表现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上升。

定性观察、分析调水调沙前后浮游生物,调水调沙前,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为硅藻、蓝藻和绿藻,调水调沙后,虽然硅藻仍是优势种群,但其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其他藻的种类增加,藻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的比例增加,大型蚤如桡足类和枝角类的比例下降。

2.3 对鱼类产卵场的影响

调水调沙通过对河床的冲刷,使河道变深变窄。连续八次的调水调沙使黄河河床普遍下降0.8~1m,原来有常年或季节存水且水草丰富特征的黄河鲤鱼等鱼类产卵场面积明显减少。

2.4 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调水调沙前,渔获重量前三位的是鲫鱼、鲤鱼、鲶鱼,分别占40.02%、35.72%和5.80%,渔获数量前三位的是虾类、鲫鱼、麦穗鱼,分别占46.71%、17.96%和8.83%。调水调沙后,渔获重量前三位的是餐条、似鳊、鲫鱼,分别占21.73%、21.54%和9.98%,渔获数量前三位的是虾类、餐条、似鳊,分别占36.21%、29.78%和13.04%。

调水调沙前,平均生物量指数以鲫鱼、鲤鱼较高,平均密度指数以虾类、鲫鱼较高,优势种依次为鲫鱼、虾类、鲤鱼和似鳊;调水调沙后,平均生物量指数以餐条、似鳊较高,平均密度指数以虾类、餐条较高,优势种依次为餐条鱼、虾类、似鳊和油餐。

刺网捕获情况下,调水调沙前资源量下降了32.87%;电捕情况下,资源量分别下降了75.34%。

3.讨论与建议

影响黄河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因素很多,如小浪底水库大坝的建设、鱼类放流、黄河取水、渔民捕捞等,生态系统的改变往往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有时空上的延续性。

调水调沙对黄河鱼类的影响呈现越来越严重的程度。调水调沙使河道水文水力情势、河道形态和地貌、河道水质、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和种类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生态环境破坏,河道功能退化;对河床、河岸的冲刷结果,河道下切、缩窄,河滩地或被泥沙淤积、或因河道水位下降成为永久陆地,湿地的生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为保护黄河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修复、维持黄河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3.1 尽快启动黄河水生生态调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原国家水产总局下达了《黄河渔业资源调查》项目,由大连水产学院牵头,沿黄省区渔业科研部门参加实施,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黄河干流和附属水体渔业资源的家底,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选育出了黄河鲤鱼、黄河鲶鱼、黄河甲鱼等优质水产养殖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三十年来,黄河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筑坝、调水调沙、废污水排放、河床采砂、滩涂养殖、人工放流、外来物种入侵、原著物种消

失、滥捕等人类干预活动,导致黄河水生态系统发生很大变化。尽早启动黄河水生生态调查,了解黄河水环境、水生态状况,有利于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持物种多样性而采取的人工放流等施救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2 建立黄河下游生态系统监测系统

调水调沙过程中对黄河下游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有的是显见的、短期的,如水文、水质变化;有的则是潜在的、长期的,如河道形态变化、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综合考虑各个生态环境因子变化程度的差异,影响监测可主要由河道生态环境监测、河滩地生态环境监测、河口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中,水文监测包括:水位、流量及流速等水文观测和断面形状测量,这方面数据可以从河务部门获得;水质监测包括水温,pH值,悬浮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等的测定;水生生物监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鱼类及渔业资源监测包括:渔业水质监测,鱼类索饵场、产卵场分布与规模调查,洄游性鱼类种类、数量、上溯河段,重要经济鱼类渔获物组成、比例及渔获量等。通过下游生态系统影响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为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3.3 改变小浪底水库放水方式,降低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根据调查,“流鱼”并不是开始调水调沙时就发生,2007年和2008年的情况只是在调水调沙进行10

天左右,河水含沙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如果能改变现有调沙水调沙的运行方式,可能就可以避免“流鱼”的发生,也可以降低对其他黄河水生生物的危害;每年5~7月份是黄河大部分鱼类、虾类、两栖类等水生生物的繁殖季节,在这期间保持黄河一定的流量,即保持生态水位,同时调节下泻流量形成人造洪峰,有利于产漂流性卵(如鱼类)水生动物和洄游性鱼类的繁殖,对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维护至关重要。

3.4 建立黄河特种鱼类种质资源库

小浪底水库大坝的建立阻隔了黄河鱼类洄游通道、坝下河水温度偏低、自然洪峰的消失、调水调沙等工程活动对黄河鱼类资源产生危害巨大,根据黄河小浪底水库运行规划,这种危害还在继续;黄河干流及附属水体水利工程的建立和渔业秩序的混乱等也造成黄河鱼类资源的破坏;另外,缺乏有效管理,因生产活动、宗教信仰的原因等造成黄河鱼类基因污染的情况也非常严重,如在黄河河南段发现银鱼、褐首鲶、俄罗斯鲟、巴西龟、克氏原螯虾等外来渔业生物。黄河特殊的水文状况,经千万年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独特的水生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被开发利用的一些物种,如黄河鲤鱼,表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尚有更多物种的潜在价值没有被发掘。因此,建立黄河鱼类种质资源库,不仅可以丰富国家种质资源库内容,对于黄河鱼类放流、人工增殖,开发利用黄河鱼类资源,保护黄河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3.5 实施坝下游生态系统恢复

实施黄河下游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够促进陆地、缓冲区域、水生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恢复河滩地和河口区在改善流域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景观等方而的功能。因此,黄河下游生态系统的恢复是系统结构、功能的全面恢复。国内外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欧美国家通过改变大坝的运行方式和人工制造洪峰部分恢复河流的自然流量特性,有效地恢复了部分功能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最近,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供水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仅从渔业角度提出对黄河下游生态恢复的设想。

3.5.1 人工放流

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人工放流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人工放流对黄河下游生态恢复的作用主要包括:

①改善种群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保护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因为生物多样性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对于一个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当环境因素导致个别物种的消减或剧增时,与其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的物种会相应增加或减少以限制这个物种数量的剧变,保持原有的生态结构。小浪底大坝的建设,阻隔了鱼类洄游通道、下游河道自然洪峰消失,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如北方铜鱼、鳡鱼、翘嘴红鲌等因产卵条件不具备而消失或数量减少。人工放流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

②放流重要鱼类,防止资源枯竭。黄河鲤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采取人工放流不仅可以维持自然种群的数量,保证遗传多样性。它特有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对于增加沿黄居民的

经济收入和丰富群众的休闲娱乐活动也有积极意义。

③净化水质,维护水域生态平衡。鲢、鳙、贝类是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滤食动物,而浮游生物以含有氮、磷的营养盐为物质基础的,放流这类生物可以减少河水中的氮、磷,改善黄河水质。

3.5.2 建设人工鱼巢

黄河下游重要经济鱼类如鲤鱼、鲫鱼、鲶鱼等都是产粘性卵的鱼类,产卵于河滩地的水草或植物根部之上。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河道下切后,原来生长有大量水生植物的河滩地成为永久陆地,丧失了鱼类产卵场功能。在其他水文条件适合的黄河干流或支流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产粘性卵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

3.5.3 保持河滩地作为鱼类产卵场等功能的作用

鉴于调水调沙引起河道下切,河滩地功能丧失的不可逆性和持续性,采取自黄河干流提水引入作为黄河鲤鱼等重要经济鱼类产卵场的河滩地,不仅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清澈的水质、茂密的水草、畅游的鱼虾、飞翔的水鸟也是建设健康黄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5.4 加大对支流和附属水体保护力度

黄河下游的支流主要有伊洛河、沁河、金堤河,通河湖泊有东平湖。

支流和附属水体在恢复干流生态系统方面的作用包括:①水温、流速、含沙量等水文状况不同于干流,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成为鱼类等水生动物洄游、栖息、摄食和繁殖的场所;②庇护所作用。

在调水调沙期间,受干流水文影响较小,鱼类等水生动物以规避行为从干流进入支流和附属水体,减少对种群的损害。

对支流和附属水体保护的措施主要包括:①控制废污水排放总量、保持生态水位,创造适于水生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②保证与干流的连通,禁止在支流建设水坝等工程。在东平湖和干流之间建设鱼道等过鱼设施。

(完整版)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

数值分析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实验课题】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实验目标】 (1)加深对插值及数据拟合知识的理解; (2)学会利用拟合实现计算有关数值方法; (3)验证插值拟合所预言的数值现象; (4)改进曲线拟合既有算法; (5)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并会通过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概述与算法描述】 为了确定排沙量与时间,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函数关系,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所以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插值拟合,提高精确度,使图像变得光滑,然后利用多项式进行拟合。当多项式次数越高拟合也越准确,但是数据受到的影响较多,所以这里的数据也不是准确值,因此我们只取三次进行拟合,也方便了后续的计算。 符号说明 t: 时间或时间点 v: 水流量 S: 含沙量 V: 排沙量 【实验问题】 在小浪底水库蓄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多次试验,特别是2004年6月至7月进行的黄河第3次调水调沙试验具有典型意义.这次试验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进行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这次调水调沙试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20 m3/s,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表1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 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表1: 试验观测数据单位:水流为立方米/ 秒,含沙量为公斤/ 立方米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摘要:本文利用插值拟合的方法通过Matlab工具模拟出了排沙量与时间、排沙量与水 流量的函数关系,并且求出了总排沙量为亿吨。整个模型简单且方便计算,其中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函数关系为分段函数。 关键词:调水调沙Matlab 插值拟合

一、问题重述 2004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多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直到7月13日恢复正常供水结束.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亿立方米,在这之前,小浪底共积泥沙达亿吨.这次调水调试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下面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表1: 试验观测数据单位:水流为立方米/ 秒,含沙量为公斤/ 立方米 (1) 给出估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 (2) 确定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变化关系。 二、模型假设 1.假设所给数据客观准确的反应了现实情况 2.假设所给数据遵循一定规律变化,即是连续的 3.假设模型中不需要考虑一些外在因素 4.假设可将时间化为等分的时间点进行计算 三、符号说明 t: 时间或时间点 v: 水流量 S: 含沙量 V: 排沙量

四、问题分析 假设水流量和含沙量都是连续的,那么某一时刻的排沙量V=v(t)S(t),其中v(t)为t 时刻的水流量,而S(t)为t时刻的含沙量。通过观察数据,这些数据是每个12小时采集一次,所以我们可以将时间设为时间点t,依次为1,2,3,……,24,单位时间为12h。为了找到排沙量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要先找到水流量和含沙量与时间的关系,一但找到水流量和含沙量与时间的关系,那么所要求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通过分析,我们假设水流量和含沙量都是连续的,那么我们开始对问题“(1) 给出估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进行求解。 我们通过Matlab工具将所知道的数据显示为直观的图像,如下所示,具体程序见附录的%。 通过观察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其变化并不光滑,而且也没有特定的表现出服从某种分布的趋势。 但是为了得到具体的计算函数,我们就必须对数据进行拟合,所以通过Matlab先利用spline方法对数据进行插值,从而提高精确度,使图像变得光滑,然后利用多项式进行拟合,当多项式次数越高拟合也越准确,但是由于数据受到的影响较多,所以这里的数据也不是准确值,因此我们可以只取三次进行拟合,也方便了后续的计算。 于是我们分别对含沙量和水流量进行插值拟合,便可以得到下面图像和结果,具体程序见附录%和%。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实验,特别是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实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多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直到7月13日结束并恢复正常供水。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亿m3,在这之前,小浪底共积泥沙达亿t。这次调水调沙试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6月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m3/s,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增加。表1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现在,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下面的问题: (1)给出估计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 (2)确定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关系。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的模型

1、观测时间(时刻)的确定 以6月29日0时开始计时,各观测时刻(离开始计时的时间)分别为: 24214123600,,,),( i i t i , 其中,计时单位s 。 2、排沙量的确定 记第),,,(2421 i i 次观测时水流量为i v ,含沙量为i c ,则第i 次观测时的排沙量i i i v c y 。其数据如下表2。 表2 i t 时刻对应的排沙量 排沙量单位:102kg 3、模型建立 在上述已经知道24对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任意时刻的排沙量的函数,可以通过插值或拟合的方法来实现。考虑到实际中的排沙量应该是时间的连续函数,顾采用三次样条函数进行插值。 在求出三次样条函数)(t y y 的基础上,通过积分可以得到总的排沙量为: 24 1 t t dt t y z )(。 4、程序 wv=[1800 19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650 2700 2720 2650 ... 2600 2500 2300 2200 2000 1850 1820 1800 1750 1500 1000 900];

黄河调水调沙工作方案范文

黄河调水调沙工作方案范文 黄河河务局调水调沙调度预案实施调水调沙,是提高河道排洪 能力,实现“河床不抬高”治理目标的重要措施,是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略的重要内容。根据上级有关调水调沙生产运行的要求,结合我市黄河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调水调沙的组织机构及任务为保障调水调沙的顺利进行, 市局成立综合调度、水情和工情三个职能组。各职能组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综合调度组负责调水调沙的日常工作,协调各职能组有 关工作;实时掌握调水调沙期间的水情、沙情、工情、河势变化等全面工作情况;做好文电处理和调水调沙信息的编发与传递;负责编写调水调沙工作总结和技术分析报告;负责组织调水调沙后评估。 (二)工情组负责组织河势观测、河势查勘,掌握河势变化情况;组织工程观测,掌握工程和险情抢护情况;接收、报批防汛抢险专用电报,定时汇总上报抢险用工用料情况;组织滩岸观测,掌握滩岸变化;编写调水调沙工程抢险和河势查勘等技术报告。 (三)水情组掌握调水调沙期间气象、雨情、水情、沙情变化 情况,负责水情、沙情的分析、预报、发布、传递等工作;组织水位站及险工、控导水尺的测报工作;进行河道冲淤分析计算,提出调水调沙效果的基础数据;编写技术总结。河务局、张管理处可按便于工作的原则成立调水调沙职能机构,机构的多少视本单位具体情况而定。在各管理段、闸管所按照班坝责任制要求分别成立河势(含滩岸)观

测组、工情(含涵闸观测、险工控导工程根石探测和坝岸靠水着溜观测)观测组和水位观测组,并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 二、调水调沙的准备工作 (一)各单位按照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完成对水位站、险工水尺、控导工程水尺的高程校测,完成各遥测水位计的维修校对,在各滩岸坍塌河段、重要的大桥及浮桥上下游设定观测标志,并进行基础数字观测。 (二)对通信设施进行全面检测维护,确保通信畅通。 (三)全面检查抢险设备、工具和料物,对不能正常运转、使用的设备、工具进行维修,补充必须的防汛料物,确保适应防汛抢险需要。 (四)对重点坝段、重点涵闸进行检查,根据检查出的问题制定、落实安全措施。 (五)省属第三、第十一专业机动抢险队,市属各专业抢险队完成对全部抢险设备的检修和重点抢险工具料物的补充,全体抢险队员进行集中学习训练后,在原岗位待命。各单位完成乡镇民兵抢险队的组建与训练。 (六)通知沿黄各县(区)堵复滩区低洼串沟;通知在河道内作业的船只及水上设施进入安全地带,或者采取必须的保护措施;各浮桥运营单位做好拆除浮桥准备,各责任单位清除行河道洪障碍。 三、调水调沙的运行调度

黄河调水调沙工作方案

黄河调水调沙工作方案 Scheme of wat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黄河调水调沙工作方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黄河河务局调水调沙调度预案实施调水调沙,是提高河 道排洪能力,实现“河床不抬高”治理目标的重要措施,是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略的重要内容。根据上级有关调水调沙生产运行的要求,结合我市黄河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调水调沙的组织机构及任务为保障调水调沙的顺利进行,市局成立综合调度、水情和工情三个职能组。各职能组的主 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综合调度组负责调水调沙的日常工作,协调各职 能组有关工作;实时掌握调水调沙期间的水情、沙情、工情、河势变化等全面工作情况;做好文电处理和调水调沙信息的编发与传递;负责编写调水调沙工作总结和技术分析报告;负 责组织调水调沙后评估。 (二)工情组负责组织河势观测、河势查勘,掌握河势 变化情况;组织工程观测,掌握工程和险情抢护情况;接收、报批防汛抢险专用电报,定时汇总上报抢险用工用料情况;组

织滩岸观测,掌握滩岸变化;编写调水调沙工程抢险和河势查勘等技术报告。 (三)水情组掌握调水调沙期间气象、雨情、水情、沙情变化情况,负责水情、沙情的分析、预报、发布、传递等工作;组织水位站及险工、控导水尺的测报工作;进行河道冲淤分析计算,提出调水调沙效果的基础数据;编写技术总结。河务局、张管理处可按便于工作的原则成立调水调沙职能机构,机构的'多少视本单位具体情况而定。在各管理段、闸管所按照班坝责任制要求分别成立河势(含滩岸)观测组、工情(含涵闸观测、险工控导工程根石探测和坝岸靠水着溜观测)观测组和水位观测组,并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 二、调水调沙的准备工作 (一)各单位按照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完成对水位站、险工水尺、控导工程水尺的高程校测,完成各遥测水位计的维修校对,在各滩岸坍塌河段、重要的大桥及浮桥上下游设定观测标志,并进行基础数字观测。 (二)对通信设施进行全面检测维护,确保通信畅通。

浅析黄河调水调沙与黄河泥沙的治理(新编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析黄河调水调沙与黄河泥沙 的治理(新编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浅析黄河调水调沙与黄河泥沙的治理(新 编版) 摘要: “水少沙多”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也是黄河治理的难点,本文通过介绍黄河水沙特点并指出治理黄河的各项对策尤其是坚持10年的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使得下游河道长期安全使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具有较大的效益。 关键词:黄河泥沙治理调水调沙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泥沙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平原,又用其乳汁浇灌两岸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但是,黄河又性格乖戾,下游因泥沙淤积而成为“地上悬

河”,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用黄河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流域和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这10年的调水调沙,成效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一、黄河水沙的基本特征 1.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千万年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广阔的黄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场所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分,不仅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也是。黄河泥沙还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家知道黄河滩地种出来的水稻最香。黄河泥沙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是一个有待研究开发的课题。长江流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涛涛黄河给我们带来的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水少沙多,含沙量高 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约35公斤/立方米,输沙量和含沙量是中国各大江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解读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 对黄河下游渔业资源影响及对策介子林朱文锦(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450044) 摘要:调查了调水调沙前、后黄河下游河道水域水质、水生生物、渔业资源的变化情况,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水环境、水生态、渔业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具有叠加性和持续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渔业资源;生态环境 2008年农业部下达了《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对黄河下游渔业资源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项目。在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委员会组织协调下,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了该项目,2008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较全面的对黄河下游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重点调查了“调水调沙”后期黄河“流鱼”情况,较全面的掌握了“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影响,为保护黄河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为修复、维持黄河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可持续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1.调查范围 从黄河小浪底水库坝下至黄河入海口。2008年6月19日至7月3日实施的黄河第八次调水调沙。本次调查的时间选择在调水调沙前14 天至调水调沙后14天。根据生态学理论,不同生境条件决定不同的生态环境状况。为全面反映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状况,以黄河下游水文站位置为本项目监测点,监测点共7个,分别为孟津、花园口、夹河

滩、艾山、洛口、高村、利津。 调查的影响因子包括河道水质、河滩地、黄河口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鱼类、渔业资源等。定点比较调查调水调沙前、后渔业资源变化情况。 2.对渔业资源影响 2.1 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比较分析调水调沙过程前、后河道的水质变化,最主要的特征为:一是在较短时间内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水量,并通过水量一定的波动在下游形成洪峰;二是采取技术措施产生异重流,促使沉积泥沙的泛起和随水转运。调水调沙过程中,一些水质指标如温度、溶解氧、浊度等在短期内剧烈改变;一些指标如总磷、氨氮等在短期内急剧增加。这些剧变直接使水质的等级降低。一般水质指标在一次调水调沙过程结束20天左右才可以恢复平常水平。 2.2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调水调沙前、后浮游生物生物量和优势种变化呈现以下规律:调水调沙前、后,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即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了100倍,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上升了1倍左右。受条件所限,浮游生物的采集在河岸带进行,调水调沙时,一方面,人造洪峰加大了河道上下水层的混合,降低了通常情况下有较高生物量的表层水中浮游动物密度;另一方面,混浊而缺氧的河水也会影响到浮游动物的新陈代谢。因此,表现为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下降。相对而言,浮游植物受水体混浊和低溶解氧的影响较小,浮游动物的减少降低了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题目: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 :胡迪 学号: 201014622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2004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首次由小浪底、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多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至到7月13日恢复正常供水结束。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75.5亿m 3,在这之前,小浪底共积泥沙达14.15亿t 。这次调水调沙试验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 ,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表1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表1 试验观测数据 ( 单位:水流为s m /3 ,含沙量为3kg/m ) 现在,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下面的问题: (1)给出估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 (2)确定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变化关系。 关键词:拟合,SAS ,Matlab ,线性回归,调水调沙实验

问题分析: 1、对于问题一,所给数据中水流量x 和含沙量h 的乘积即为该时刻的排沙量y 即:y=hx 。 2、对于问题二,研究排沙量与排水量的关系,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开始排沙量随水量增加而增加,而后随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少,显然变化关系并非线性的关系,为此,把问题分为两部分,从水流量增加到最大值为第一阶段,从水流量最大值到结束为第二阶段,分别来研究水流量与排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模型假设: 1、水流量和排沙量都是连续的,不考虑上游泄洪所带来的含沙量和外界带来的含沙量。 2、时间是连续变化的,所取时间点依次为1,2,3,…,24,单位时间为12h 。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一>对于问题一,因为排沙量与时间的散点图基本符合正态曲线,如图二所示。所以,排 沙量的对数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就应该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因而排沙量取对数后,再与时间t 进行二次回归,排沙量取自然后的数据见表2. 假设排沙量与时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是 两边取对数得 Lny=at^2+bt+c 先由表二做出排沙量的自然对数lny 与时间t 的散点图见图一,并利用SAS 软件进行拟合,得到排沙量的自然对数与时间的回归方程为: Lny=-0.0209t^2+0.4298t+10.6321 由回归拟合参数表可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因为相关系数人R^2=0.9629,误差均方S^2=0.0543,说明回归曲线拟合效果很好。 所以排沙量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e c bt at y ++=2^e t t y 6312 .104289.02^0209.0++-=

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扩散研究

2010年 海洋湖沼通报 Transactions of Oceano log y and Lim no logy 4 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扩散研究* 李 平1,丰爱平1,陈义中2,陈沈良3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2.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233;3.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 要:针对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开始前,黄河入海水沙通量非常少,调水调沙试验开始后,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量增加近10倍的情况。通过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入海泥沙扩散的数值模拟,并结合收集到的黄河口卫星航片解译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调水调沙实验开始后黄河入海水沙量急剧增加,由于地形及射流效应,入海水沙出河口后形成E和SE方向为主扩散的泥沙流,但其扩散范围有限,呈现以河口为中心的扇形分布格局,最大影响距离约20km40km。风作为悬浮泥沙扩散的驱动力,成为泥沙扩散运动方向和大小的重要决定性因子。 关键词:黄河口;调水调沙;入海泥沙;扩散范围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6482(2010)04 072 07 引言 调水调沙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标。2002-2004年期间共进行了3次调水调沙试验工作,第一次2002年7月4日开始,历时11d,利津站入海水量23.2亿m3,沙量0.504亿t;第二次2003年9月6日开始,历时12.4d,入海水量27.68亿m3,沙量1.151亿t;第三次2004年6月19日开始,累计历时26d,入海水量47.3亿m3,沙量0.607亿t。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的启动,标志着调水调沙已经由试验阶段正式转入生产应用阶段。黄河泥沙入海及其运移扩散是调水调沙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有调水调沙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效果分析,对河口区段的影响及其评价,有关黄河入海水沙扩散的研究仅李广雪于1999年进行过相关研究,总体来看有关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扩散的研究相对较少[1 8]。为此,本文作者依据2005年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利津站入海水沙通量数据资料,利用数值模拟和黄河口的卫星航片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水调沙期间主流快速摆动的过程及其泥沙扩散运移范围进行了讨论。 1 概 论 1.1 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概况 2005年黄河第4次调水调沙试验于6月16日正式启动,2005年7月1日05:00,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骤减至570m3/s,转入汛期正常调度,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水库调度阶段结束。小浪底水库首次正式实施调水调沙,标志着黄河调水调沙作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常规措施,正式转入生产运用。此次调水调沙冲刷了下游河道,改善了下游!瓶颈?河段,提高了主槽过洪能力等。与此同时,此次运用不仅将6640万t泥沙输送入海,同时还找到了黄河下游泥沙不再淤积的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司(BJ03 03);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5063)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李 平(1981 ),男,硕士,从事河口泥沙输运、扩散研究。Email:l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6679304.html,. 收稿日期:2009 12 29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摘要 为了确定排沙量与时间、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函数关系,我们可以用SAS软件做线性回归得到排沙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所求函数在区间[0,24]上进行积分得到总排沙量1.93962亿吨。对于排沙量与水流量之间的关系,按时间分为两段进行拟合,最终用MATHLAB软件来画出图像,确定排沙量与排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关键词:调水调沙实验,排沙量,matlab,拟合

目录 摘要 (1) 问题的提出 (3) 问题分析 (3) 模型假设 (3)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 结论以及分析检验 (10) 讨论与推广 (10) 参考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多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直到7月13日恢复正常供水结束.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75.5亿立方米,在这之前,小浪底共积泥沙达14.15亿吨.这次调水调试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下面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表1: 试验观测数据单位:水流为立方米 / 秒,含沙量为公斤 / 立方米 (1) 给出估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 (2) 确定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变化关系。 二.问题分析 1、对于问题一,所给数据中水流量x和含沙量h的乘积即为该时刻的排沙量y 即:y=hx。 2、对于问题二,研究排沙量与排水量的关系,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开始排沙量随水量增加而增加,而后随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少,显然变化关系并非线性的关系,为此,把问题分为两部分,从水流量增加到最大值为第一阶段,从水流量最大值到结束为第二阶段,分别来研究水流量与排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模型假设 1、水流量和排沙量都是连续的,不考虑上游泄洪所带来的含沙量和外界带来的含沙量。 2、时间是连续变化的,所取时间点依次为1,2,3,…,24,单位时间为12h. 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内容摘要:为了确定排沙量与时间、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函数关系,我们可以用SAS软件做 线性回归得到排沙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所求函数在区间[0,24]上进行积分得到总排沙量1.93962亿吨。对于排沙量与水流量之间的关系,按时间分为两段进行拟合,最终用MATHLAB软件来画出图像,确定排沙量与排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关键词:调水调沙实验,sas,排沙量,排水量,matlab,拟合,线性回归 问题的提出:在小浪底水库蓄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多次试验,特别是2004年 6月到7月进行的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具有典型的意义。这次试验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进行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水调沙试验成功。这次试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的库区的沉积泥沙。在小浪底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20m^3/s,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的增加。表一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问题分析:1、对于问题一,所给数据中水流量x 和含沙量h 的乘积即为该时刻的排沙量 y 即:y=hx 。 2、对于问题二,研究排沙量与排水量的关系,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开始排沙量随水量增加而增加,而后随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少,显然变化关系并非线性的关系,为此,把问题分为两部分,从水流量增加到最大值为第一阶段,从水流量最大值到结束为第二阶段,分别来研究水流量与排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模型假设:1、水流量和排沙量都是连续的,不考虑上游泄洪所带来的含沙量和外界带来 的含沙量。 2、时间是连续变化的,所取时间点依次为1,2,3,…,24,单位时间为12h.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一>对于问题一,因为排沙量与时间的散点图基本符合正态曲 线,如图二所示。所以,排沙量的对数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就应该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因而排沙量取对数后,再与时间t 进行二次回归,排沙量取自然后的数据见表2. 假设排沙量与时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是 两边取对数得 Lny=at^2+bt+c 先由表二做出排沙量的自然对数lny 与时间t 的散点图见图一,并利用SAS 软件进行拟合,得到排沙量的自然对数与时间的回归方程为: Lny=-0.0209t^2+0.4298t+10.6321 由回归拟合参数表可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因为相关系数人R^2=0.9629,误差均方S^2=0.0543,说明回归曲线拟合效果很好。 所以排沙量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e c bt at y ++= 2^e t t y 6312 .104289.02^0209.0++-=

黄河专题试题解析

黄河专题试题解析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_平原。 2.黄河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简述下游含沙量大且易沉积的原因。 【答案】 1.宁夏河套 2.水量大峡谷广布,落差大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含沙量大。流经平原地区,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易沉积。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1.A、B为黄河沿岸的两地灌溉农业区;结合位置判断为A表示宁夏平原;B表示河套平原。 2.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流量和河流落差两方面分析。 3.黄河下游的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的泥沙淤积主要从流速减慢(地势平坦)则泥沙淤积。 4.案例探究:黄河流域的开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7月3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调整为1500立方米每秒,这标志着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正式结束。 材料二新华网西宁2008年10月9日电“十一五”期间国家及青海省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首台机组将于明年上半年并网发电。 材料三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3一20 1.在黄河的源头地区,不存在的环境问题为 A.长时间断流B.草场退化、沙化严重C.众多的湖泊萎缩D.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在图中标出黄河调水调沙关键工程一一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位置。 3.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很多,试分析黄河上游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对下游的有利影响。

4.此次调水调沙首次实施了生态调度,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人海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D 2.图略(注意与三门峡的区分) 3.有利条件: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影响:减轻了旱涝灾害威胁;增加了枯水期的水量,改善了枯水期的水质。 4.(l)增加了入海口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提高了地下水位;(2)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补水,湿地水面面积增加;(3)有利于入海口地区鱼类的洄游和产卵;(4)带来了大量泥沙,加快了三角洲造陆过程。(答对两条即可) 【解析】本题以黄河流域为背景,综合考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区域生态环境以及治理保护措施。第l题,黄河源头地区由于气候变暖、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湖泊、冰川姜缩,河流断流,土地严重退化。第2题水利枢纽大的落差,小浪底水利枢纽为图中黄河干流最下游的第3题,水能的开发需要有丰富的水量和较,水利枢纽能够调节河流的径流量。第4题,黄河调水调沙为入海口地区带来了淡水和泥沙,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5.读“黄河水系简图”,回答:(18 (1) 邻海:⑨_________ 支流名称:11_________ 12_________; (2) 黄河入海水量的70%以上来自兰州以上的河段,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两个灌溉农业区要预防的主要土壤生态问题是_______, (3) 黄河下游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 黄河中游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 ,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黄河上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黄河中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黄河下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 【答案】 (1)渤海渭河汾河 (2)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同时沿途农业大量灌溉用水导致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 (3)地上河;含沙量大在下游聚集使河床抬高,从而形成地上河。 (4)水土流失;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暴雨使地表冲刷严重。 (5)水能;煤炭;石油。 【解析】略 6.材料一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材料二黄河入海口海岸变迁示意图

小度写范文黄河调水调沙_调水调沙:给黄河大换血模板

黄河调水调沙_调水调沙:给黄河大换血 作为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转变的标志性技术,调水调沙应运而生。这不仅是河流的福音,也是水库的福音。古老的河床上,流淌着一条新黄河。有人说,这哪里是调水调沙,这是为黄河人工换血。黄河流经的西北、华北和中东部平原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年均降雨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人畜吃水的需要。天上降雨不够,就要占用河流的水量。根据历史资料和多年观测,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这在全国河川径流总量中的比例是多少呢?2%。而黄河流域的人口是1.2亿,差不多占全国总人口的12%,耕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5%,有50多座大中城市、3个特大型能源基地坐落在黄河两岸。按照水利专家的说法,这是一个资源性缺水流域。令人感动而又令人忧虑的是,黄河的供水范围甚至远远超越了黄河流域。即使在多年不遇的苦旱之年,这位不堪重负的母亲仍然承担着向天津、青岛、河北等地远程输水的使命。缺水和开发是矛盾的,也是互动的。越缺水越要修水库,建引黄闸,上提灌站,扬黄脱贫,引黄致富;而水库、引黄闸、提灌站越多,河道里的水也就越少。如果在黄河继续讲“开发利用”,那黄河的断流可能就更厉害了。1972年4月23日,黄河在山东段首次断流,这一天差点成为母亲河的祭日。泥沙淤积与断流阴影黄河断流,使黄河下游河道进一步恶性发展,行洪能力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主槽内大量淤积的泥沙得不到冲刷,为决口改道埋下了隐患;黄河断流,导致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地下水环境持续恶化。在华北平原和黄河入海口,地下淡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形成地质漏斗和海水倒灌、黄河口咸水入侵、湿地生态系统萎缩、海岸线后退;黄河断流,使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三角洲湿地水沙环境失衡,海洋和陆地生物链严重断裂,湿地保护区生物种群和海洋生物陷入灭顶之灾。黄河断流,还使黄淮海平原的生态屏障出现了一个巨大裂缝。在海河断流已成定局、淮河污染治理无效的背景下,黄河成了中国腹地最后的“生态长城”。黄河断流,警示着人类对河流生命的索取已突破极限。2000年,黄河流域大旱。6月22日,地处大河尾闾的山东利津断面,只剩下2个流量。黄委先后派出上百个工作组奔赴大河上下,对主要引水口实行24小时监控。黄河在大旱之年恢复全线过流。2001年,素有“山河表里”美誉的潼关河段汛期告急,滔滔大河仅剩下不到一个流量!由于采取紧急措施,万家寨水库加大放流,小北干流全段闭口下泄,大河化险为夷。2002年,黄河来水继续偏枯,全流域大旱。水调部门实施全河大跨度接力式调度运作,沿黄各地以大局为重,黄河再次以完整的生命形态安然入海。继2002年黄河全流域大旱以后,2003年上半年,黄河来水遇到了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少的紧急状态,上游唐乃亥断面、中游头道拐断面、潼关断面流量纷纷吃紧,各大水库蓄水位均已达最低点,龙羊峡水利枢纽逼近发电死水位。干流可供水量仅117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达到50亿立方米。来水持续减少,用水却节节攀高。黄河会不会再次断流?这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这年3月12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在分组讨论会上大声疾呼:河流是有生命的。现在黄河水量相对减少,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用水要求却日益迫切,黄河下游断流或长期超警戒水量运行,导致主河槽恶性淤积、河道急剧萎缩、河口生态体系几近崩溃。触目惊心的现状表明了一个我们并不情愿承认的事实:中华儿女似乎早已喝干了母亲河的乳汁,现在还要喝干她的血!21世纪以来,温家宝总理对黄河一共做过4次批示,每次都针对不同的情况,但有一句话却始终不变,那就是“确保黄河不断流”。危机和挑战,催生了黄河水量调度的一场技术革命。然而,主要依赖行政手段的黄河不断流仍然是脆弱的。由于人类中心主义依然盛行,而河流生命的观念尚未成为社会共识和立法基础,黄河要完全摆脱断流阴影还要走过一个漫长的历程。激活黄河生命的最佳途径在哪里?自古至今,自从人们发现了源源不断的泥沙对下游河道的致命影响以后,关于泥沙的去留,就产生了不同的治河思想和治河体系。潘季驯,明代著名治河专家,在他主持黄河河政期间,提出“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束水攻沙”的方略主要是通过缩窄河道横断面,增大流速,

最新-2019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精品

2019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篇一: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2019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多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直到7月13日恢复正常供水结束.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755亿立方米,在这之前,小浪底共积泥沙达1415亿吨.这次调水调试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下面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表1试验观测数据单位:水流为立方米秒,含沙量为公斤立方米(1)给出估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2)确定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变化关系。 篇二: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数学实验实验报告《数学实验》实验报告题目: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姓名:胡迪学号:201914622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2019年6月至7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 整个试验期为20多天,小浪底从6月19日开始预泄放水,至到7月13日恢复正常供水结束。 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755亿3,在这之前,小浪底共积泥沙达1415亿。 这次调水调沙试验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月27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月3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 表1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下游扰沙过程及效果分析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下游扰沙过程及效果分析 苏运启①②林秀芝郑艳爽尚红霞 (①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②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 内容提要: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期间,利用水流富余能量,采用人工扰沙措施,将下游瓶颈河段(平滩流量小,河道过流能力低)的河床泥沙扰动起来,使主槽加深,改善局部河段河道形态,提高水流输沙能力和河道行洪条件,并兼有补沙作用,使水流尽可能多的挟沙向下游输移。文章概述了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下游泥沙扰动调度实施过程及扰沙效果。通过适时的辅以人工扰动,使扰沙河段断面向窄深方向发展,平滩流量增大,使过流面积、平滩流量最小的“瓶颈”河段河道边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达到了扰沙效果,共扰动泥沙164.13万m3,调水调沙和扰沙使扰沙河段平滩流量约增加了440~550 m3/s。 关键词:调水调沙试验;扰沙过程;效果分析;黄河; 1 前言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总的指导思想[1]是根据水库蓄水情况,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通过精确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在小浪底库区塑造人工异重流,辅以人工扰动措施,调整其淤积形态,加大小浪底水库排沙量;由于小浪底水库处于拦沙初期,出库泥沙为异重流排沙或浑水水库排沙,一般出库含沙量较低、泥沙颗粒较细,水流具有较强的富余能量,利用进入下游河道水流富余的挟沙能力,在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及主槽淤积最为严重的河段实施河床泥沙扰动,扩大主槽过洪能力。在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小浪底库区和下游河道减淤等多重目标。通过多方调研和多次专家论证,并进行了必要的现场试验,下游扰沙方案设计主要采用射流扰沙和扰动抽沙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根据投入设备的数量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设备布置。同时,依据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的水沙过程,扰动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6月22日12时至6月30日8时;第二阶段为7月7日7时至7月13日6时,两个阶段总计331小时。 2黄河下游泥沙扰动过程 2.1扰动设备及其布置[2] (1) 河南河段扰沙设备 河南河段扰沙作业平台共计11个,包括80吨自动驳2艘,布设水文局射流设备,每个设备配20个高压喷头;200吨双体自动驳1艘,浮桥双体压力舟5条,每艘布置LGS250-35-1两相流潜水渣浆泵4台;120型挖泥船2艘;民船1艘,配射流枪12个。 (2) 山东河段扰沙设备 山东河段扰沙作业平台共计15个,包括2艘自航驳船舟,其中1艘为双体船,安装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

2004 年6 月至7 月黄河进行了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特别是首次由小浪底、三门峡和万家寨三大水库联合调度,采用接力式防洪预泄放水,形成人造洪峰进行调沙试验获得成功。整个试验期为20 多天,小浪底从6 月19 日开始预泄放水,直到7 月13 日恢复正常供水结束。小浪底水利工程按设计拦沙量为75.5 亿m3,在这之前,小浪底共积泥沙达14.15 亿t。这次调水调沙试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由小浪底上游的三门峡和万家寨水库泄洪,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冲刷小浪底库区沉积的泥沙,在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以后,从6 月27 日开始三门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陆续开闸放水,人造洪峰于29日先后到达小浪底,7 月3 日达到最大流量2700m3/s,使小浪底水库的排沙量也不断地增加。下表是由小浪底观测站从6 月29 日到7 月10 检测到的试验数据。 现在,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下面的问题: (1)给出估计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及总排沙量的方法; (2)确定排沙量与水流量的关系。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已知给定的观测时刻是等间距的,以 6 月29 日零时刻开始计时,则各次观测时刻(离开始时刻6 月29 日零时刻的时间)分别为 t = 3600(12i ?4) ,i =1,2, (24) 其中计时单位为秒。第1 次观测的时刻t1=28800 最后一次观测的时刻t24= 1022400 记第i 次观测时水流量为v i,含沙量为c i,则第i 次观测时的排 沙量为y i= c i v i。数据见表 表 对于问题(1),根据所给问题的试验数据,要计算任意时刻的排沙量,就要确定出排沙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插值来实现。考虑到的排沙量时间的连续函数,为了提高模型的精度,采用三次样条函数进行插值:Matlab实现: t=[28800 72000 115200 158400 201600 244800 288000 331200 374400 417600 460800 504000 547200 590400 633600 676800 720000 763200 806400 849600 892800 936000 979200 1022400];%时刻 y=[56700 114000 157500 187000 207000 235200 250000 265200 286200 302400 312800 307400 306800 300000 271400 231000 160000 111000 91000 54000 45500 30000 8000 4500];%排沙量 pp=csape(t,y);%三次样条插值,返回pp结构 t1=t(1);t2=t(end); TL=quadl(@(tt)ppval(pp,tt),t1,t2) %t1到t2时刻进行数值积分,得到总流量 Y=ppval(pp,X) %该函数可以计算X点的预测值,‘pp’是样条插值返回的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