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专题教师版

诗歌专题教师版

诗歌专题教师版
诗歌专题教师版

诗歌鉴赏之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这一考点,为高考必考内容,一般考察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观点态度的评价。

本考点,内容较多,按诗歌的不同题材教学,6课时完成。诗歌题材,大致分为七类:一是咏史怀古,二是山水田园,三是送别贬谪悼亡,四是思乡怀人,五是爱情怨女,六是边塞征战,七是咏物抒怀。

第一课时咏史怀古

一、知识概说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二、答题警示

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以及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的越多越好。具体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做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以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要领悟感情

诗家咏史怀古,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二是把历史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三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所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高度并不一样,他们的高度分别是什

么?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第一问:杜诗诗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王诗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问: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2.这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

成理,你认为哪一首写的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观点一:a.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积极向上。b.杜诗好,作者借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天,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

观点二:c.王诗好。王冷静客观理智地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诗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d.王诗好。杜诗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了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王诗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上高于杜诗。

四.课后练习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伴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解题思路】

a.根据诗的题目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一般都有怀古伤今的情结。

b.通读全诗,疏通诗意。这首诗的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荒凉景色引起的。诗人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抒发了对秦国昔盛今亡的感慨。

c.根据题干中点明的“唐诗”及作者的生平,可知作者伤今的对象是唐朝,伤今的原因是唐王朝国势日衰。

【答题要规范】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课时山水田园·送别贬谪悼亡

一、山水田园

1.知识概说

所谓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农民、隐士、渔夫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的开创者,但到了唐朝成为重要的诗歌流派。唐朝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宋代的杨万里、范成大等都是这里流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2.思想内容

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2)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3)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生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4)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3.课堂练习

(2011.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境内)期间,②槎(chá):这里指拼札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阅读全诗,可以从第一、二、四句概括出可视的画面来,可先根据诗中有关意象概括出描绘溪水的画面。四句诗写到了雪、游客、古槎、山花这四个意象,再辅以诗中动词使其成为短语,即是所描绘的画面。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期间所创,但诗中毫无被贬的悲戚愤慨之情,诗歌描绘的四幅画面表现了幽美安谧的环境特点,这就体现了诗人对此地美景之爱,寄情山水的悠然之情。这种情感也和诗人的个性特点一致。虽然诗歌注释说明了写作背景,但考生不能被注释迷惑而把诗人思想误解为“消极遁世”“归隐”之类。还应根据平时对诗人从容宽厚、率真自然的个性了解从具体诗句中推断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二、送别贬谪悼亡

1.知识概说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古人离别动辄数年,相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文人士大夫们离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这类诗歌,我们统称为别离诗。

贬谪诗,就是抒发遭贬之后情怀的诗。这类内容也是过去文人较多涉及的。

对别离贬谪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通过整体把握这两类诗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悼亡诗,就是抒发对亡者的怀念的诗歌,常以记梦的形式出现。大多哀婉动人,催人泪下。

2.答题警示

(1)把握送别悼亡诗的思想内容

或表达离愁别绪,多述衰,伤感。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或表达深厚情谊,多赞美、留恋。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或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或表达自己的志向。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而悼亡诗的思想内容较为单纯,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以外,还常书以记梦的形式。如苏轼《江城子》中写作者与亡妻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和思念。由于诗中的梦境“尽取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生的法门,读来更觉情深意切,令人难忘。

(2)注意送别诗词中的一些特殊意象

在古代的大量送别诗中,都有一些常见的意象,表示离别之情。比如在唐宋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有长亭、南浦、劳劳亭、杨柳、美酒等,他们或是去古代送别之地,或是用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3)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3. 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薛华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1)有人说“松松多穷路,遑遑独问津”这句写出了作者与有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你怎么理解的?

解析: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顺着题目的意思去理解一下“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怎样表现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的,可以抓住两个词:“送送”和“遑遑”。“送送”表明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遑遑”即是“惶惶”因友人要离去了,所以心中惶惶不安,这就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答案:写出作者想象中将友人在沿途问路时一种不安的心情。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难舍之情,突出了两人的深厚友谊。

(2)试对“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这一句做简要的分析。

解析:这里可以作要点式鉴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完成即可。内容可以写出了什么,传达了什么感情来考虑,形式则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

答案:①.对仗工整,后句的“共”照应前句的“同”,既写出两人心情的凄苦,也写出了两人情义之深厚。②.以实写虚。将无形的心情写成了漂泊之物,使人在天涯的沦落之情更加形象,生动。

第三课时思乡怀人·爱情怨女

一.思乡怀人

1. 知识概说

文人或因在外做客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交通、通讯极其不便以及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的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2. 答题警要

思乡怀人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一是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二是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和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

行》等。

三是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四是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绪,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3.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桂州腊夜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1)赊:遥远。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尽”“仍”“赊”的表达效果。

(2)颔联“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在写法上有何独到之处?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3)诗人丰富的感情蕴含在人物活动和景物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尽”,意思是诗人在除夕夜一直坐到三更已尽。“赊”“尽”对此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仍”表现出诗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2)a 以动衬静。上句写没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表现环境的寂静,表现诗人的孤独;下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b 虚实结合,上句实写,下句虚写。c 寓情于景。同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

(3)该诗描写了诗人除夕夜由坐到睡、由睡到梦、由梦到醒的过程,描写了雪落竹林的凄清声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破晓号角的悲凉、昏黄孤灯的余烬,表现了诗人的长夜难眠、悲凉落寞。

3.答题警示

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

在古典诗词中,一些特殊的意象往往可以寄托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比如大雁,柳等,同时一些特殊节日,也常常寄托诗人的一些思乡怀人的情思,比如除岁、除夕(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和此日晚上,这是中国传统的辞旧迎新的节日)、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旧历九月九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以避灾的传统)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人的思乡怀人之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典型的代表作。戎昱的《桂州腊夜》也很知名。

二、爱情怨女

1.知识概说

爱情,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自《诗经》以来,就出现了大量的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优秀诗歌,我们称之为爱情诗。

怨女诗,又可分为宫怨诗和闺怨诗。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生存困境;闺怨诗,则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闺中的孤独等内容的诗歌。

2.答题警示

(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的爱情。如汉乐府民歌,《上邪》等。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的《闺怨》等。

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如秦韬玉的《贫女》。

(2)注意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有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的人性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是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王和臣子的依恋关系,男女之恋通过其不确定性与君臣之恋有相似性,这类诗歌具体分为两类:一时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如李白的《白纻辞》中就有“动君心,翼君赏。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这样的句子,以美人自喻,表达希望被君王赏识重用的思想;再比如李白的《玉壶吟》中有“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样的句子,用比喻来暗示自己已遭到权贵的嫉妒,被排挤出长安的险恶处境,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1)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问: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词中“雁”“蛩”“月”这三个意象,作具体分析。

解析:要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就应先把握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意象,注意联系这些意象的传统意义,如“雁”,信使;“不见西飞雁”则无音信到来。再如“月”,团圆,思念;“月上时”,“柔断肠”则月圆人未园。“蛩声”的凄凉进一步衬托了主人公的凄怨之情。

答案: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由盼望到失望、由失望到凄怨、由凄怨到断肠的变化过程。“雁”这一意象取鸿雁传书之意,主人公长时间登楼远望,却没有盼到远方的音讯“雁”字传递出了主人公的失望之情。“蛩声”如泣如诉,更显庭院寂寂,以而衬托除了主人公寂寞和凄怨的情怀。“月”这一意象,“代表着思念、相会之意,而主人公在月上之时却形影相吊由苦苦思念而产生的悲怨之情更令她柔肠寸断。

第四课时边塞征战·咏物抒怀

一、边塞征战

1.知识概说

以来,边塞征战题材便引起诗人们的注意,盛唐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这类诗多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题材。

2.答题警示

1)把握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

①描写边塞苍茫雄起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如“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他表现的是一种盛唐时期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②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这样的思想内容。这样的思想内容在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尤为多见。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③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故乡、厌倦战争、不少诗中夹杂了几许悲壮、几许悲伤。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④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等。

2)注意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它以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还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3)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望(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单挽粟(粮)”的省说。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评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王。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①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比较,突出战争即将来临的肃杀景象。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二、咏物抒怀

1. 知识概说

所谓咏物诗,是指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所谓抒怀诗,是指通过某事而引发诗人某种感概的诗歌其主要特点是“即事抒怀”。

2. 答题警示

(1)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感情

①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

②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如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江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③通过某种事物或事物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通过登楼所见进而提出“登高才能望远”这一生活哲理。

(2)把握特殊物象,体会象征意义

如在一些花草树木的古典诗词中,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用桃花象征美人,用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用芳草抒发怀念朋友或故国之情、抒写离别乡思等。

再比如一些写飞禽走兽的古典诗词中,常用它们来指一些美好的形象或宜人的事物。如:以精卫来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志士,以莺鸟、凤凰比喻忠诚的贤士,以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以杜鹃比喻忠贞或表达归家之念,以鸳鸯比喻相亲相爱的夫妻等。当然,也有不少飞禽走兽常被用来指平庸、邪念的形象或用来表现荒凉、悲惨、绝望的氛围。如:将鸢比作争名逐利的小人;以乌鸦描写荒凉的景色,表现凄惨的氛围;以虎、猿描写阴森、悲凉的环境;以鹧鸪劝人不要远行,并以此表达思乡之情。

3.课堂练习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参考答案:(1)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洁自然、清亮自首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

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

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第五课时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一、看背景

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林,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它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阿)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二、看体裁

把握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词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再看下面的这首诗: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以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谜。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请看下面的这首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说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三、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例如: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采用的手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花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的百姓家。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这首诗中,诗人很可能就在感叹唐王朝的衰败。

四、看关键语言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等)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请看: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标题中的“秋思”和诗句中的“家书”,即可得知该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五、考题设问方式和答题模式

(一)评价思想内容型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3)xx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模式

1)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二)评价观点态度型

1.提问方式

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

2)有人认为本诗是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哪种看法?

3)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4)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2.答题模式

1)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2)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句子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

方,阐述理由。

综合练习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简析:此题是以比较鉴赏型设置的。此类试题的设置一般是要探寻两首诗歌在内容、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审题时要看清是“求同”还是“求异”。

这个命题考查了两个问题: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的。命题人用心总是良苦的,怕考生有疏漏,所以在问题中问道:“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提示考生两者少一不可,这是同中求异,

参考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这支曲令以重九游赏为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作者在曲中却安排了三句富贵生活的描写,如何理解其用意?

答:借为官的富贵生活反衬了人老而不堪回首的痛苦失落之情,流露出官场险恶而无力去角逐却又无法解脱的内心伤感。

2、“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句,有人认为这是抒写作者乡思之情,有人认为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恰当?为什么?

答:后一种理解恰当些。作者明写乡思,实则抒写了自己对仕途与归隐之间的矛盾,将为官做吏看做是客寓,而将归隐当做正当的归宿。

三句富贵生活场景的描写,与前后语句的眼前情景相配合,犹如天外飘来的叠印形象,与眼前互成一体,通贯成一个整体、出色地展示细腻的内心世界。而“归雁”、“倦客”、“思家”等词,表面上是游子思归,但置于“对青山强整乌纱”的背景下,显然是诗人的故意委婉与含蓄,“强”字一出而内蕴全出。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解答。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①晚,君向潇湘②我向秦。

注:①离亭:古人在驿亭送别,因有“离亭”之称。②潇湘:潇水、湘水两江合流,称为潇湘,在湖南境内。秦:指陕西。

请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写段鉴赏的文字,100字左右。

答:这首诗用感伤的笔调抒发了离别友人时的难分难舍之情。开头两句写扬子江边的渡口,杨柳青青,花絮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即将渡江的人愁容满面。后两句写暮色渐浓,远处传来哀怨凄婉的笛声,两人不愿走出驿亭,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分别。

(析:本诗借景写离情别绪,感伤哀怨。“景”有杨柳花絮、悠悠江水、凄婉笛声、苍茫暮色,“情”是天涯漂泊者的离情别绪。“景”与“情”有机融合,构思巧妙。)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答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以上两首七言绝句均以秋天为背景,以思念为内容,试比较两诗不同之处。

答:从描写的对象来看,前者写的是游子,表达了他在外思家怀乡之情,后者写的是思妇,表达了她对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牵挂之情。

从写法上看,前者以叙说为主,寄情于事,通过一个寄发家书的场景,表现了游子复杂心态,后者以描写为主,借景抒情,摹声绘色,写出思妇的情浓意重。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问:诗歌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步骤一)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步骤二)诗人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感受到唐朝的萧条衰败,(步骤三)因唐王朝的衰败而生出一片伤心之情。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问:这首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叹?

答:表达了人格高洁却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玉盘”即是白牡丹,它的“承露冷”“无人看”与人人“争赏”的“街西紫牡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诗题中特别点出是“裴给事宅”的“白牡丹”,这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裴给事人格高洁而无人赏识的人生感叹。

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兵败十年未能还家,甚至连还家的梦都未曾有过,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自己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用典、比喻。语出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①通过用典和比喻暗示奸邪为非作歹,暗示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②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长安不见”忧贤者不得任用,报国无门,表达了一腔忧国忧君忧民之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小孤山地势险恶,能够遮挡狂澜,诗人托山以言志,表达了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题: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现了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信心。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问题: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教师法

高中语文系列之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抒情手法 一、分类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 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③用典抒情 ④即事感怀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分) 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二、间接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典抒情//即事感怀。 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乡思情” “松风山月”“隐逸情” “寒林残月”“诗人的忧愁” “中秋圆月”“相思情苦” “长亭折柳”“惜别情” “空城落花”“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闺怨情”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诗人的羁旅之苦”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1、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

简短的教师节朗诵诗歌

简短的教师节朗诵诗歌 导读:“你不说我也知道,老师你的疲劳写在眼角,为了批改我们幼稚的作业,灯光下肯定又熬了一个通宵。老师啊敬爱的老师,该如何回报你的辛劳,你不说我也知道。 《老师,您好》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 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 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 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 老师期望我们成为新世纪的太阳。 老师的话儿像春雨滋润我的心。 老师用知识的雨露浇灌我们成长。 温柔的春雨,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抚爱。 老师的言传身教,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老师甘当绿叶,把我们当红花托起。 老师是一片绿叶,乐于默默奉献。 绿叶的绿色象征着老师青春常在。 当我们像鲜花盛开时,永远忘不了绿叶的恩情。 老师像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默默地为社会造福。 老师是大树,为世界带来一片春色。

老师播撒希望的种子,把我们培育成一片树林。 小树长成栋梁材,不忘园丁培育恩。 是啊,老师的热情像太阳,老师的教诲像春雨, 老师的风格像绿叶,老师的事业像大树,我们的老师就是好。《教师礼赞》 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 就象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 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 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 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宫。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老师,辛苦了》

2014高考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版)

鉴赏诗歌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诗歌语言的用词之妙 2、学会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一、命题方式: 1、鉴赏诗词的用词之妙,即炼字与诗眼。 诗歌需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所以古人特别注重炼字,力图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包含很深的意蕴。正因如此,揣摩诗歌的用词之妙,把握重要词语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把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或句称为“诗眼”。鉴赏诗歌的用词之妙,很大成分上是鉴赏诗眼中的关键词。 品味关键词句考查角度:①词语含义(色彩、情味); ②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③意境、情感、结构上作用或妙处; 2、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1、常考的角度:①有突出妙处的词性(包括词类活用) ②包括典型修辞、表现手法的字词 ③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字词(比如,提挈全篇,过渡,画龙点睛) ④能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景特征的字词 ⑤能准确传达感情的字词 2、答题步骤:①解释字义; ②代入句中描绘画面(有典型手法点出来); ③描绘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 3、高考试题精练 例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2013湖南)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答: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

诗歌鉴赏(三)教师版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专题微语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考点突破·明法悟道 题型一修辞手法 题型解读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典例剖析 [典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注],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①题目要求先点明修辞手法,然后再指出这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②“诗歌的颔联”界定了范围,粗读诗歌,初步了解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题指导】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可遵循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分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方法归纳 对于修辞方法的鉴赏,就是要准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方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了解重要修辞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对比、比喻、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对此要全面了解。 2.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在分析时注意三部曲:点明概念——分析运用——说明效果。在上述题目答案设计中,先要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根据诗句具体分析,然后指出表达效果——“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庆祝教师节诗歌朗诵6篇

幼儿园庆祝教师节诗歌朗诵6篇 《老师,老师我想对你说》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时常展现在我的眼前;你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你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至今铭记在我的心中;你和我们一起时的一切,都如同昨 日历历在目。 老师,我想对你说:是你给了我学习的自信;是你给了我生活的 勇气,是你给了我发奋发图强的动力,是你给了我奔向好前程的希望。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是我开启智慧的敲门砖;你是我打开幸福 之门的金钥匙;你是我生活航程中的引路人;你是我奏响人生乐章的 指挥者。 老师,我想对你说:如果没有你,或许我就会自暴自弃;如果没 有你,或许我就会那么沉迷下去;如果没有你,或许就没有我生活的 前景;如果没有你,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我。 老师,我想对你说:感谢你风雨之中为我的遮挡;感谢你冰天雪 地之时给予我温暖;感谢你对我的培育之恩;感谢你对我的知遇之情。 我们的教师 您是蜡烛, 闪耀微弱的烛光; 您是园丁, 流下辛勤的汗珠滴滴闪亮; 啊!

老师-- 您把我培养成人, 让我为祖国发光; 啊! 老师-- 您教会我怎样做人, 老师,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私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师! 《献给老师》 平凡的人,平凡的手, 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 走过冬的严寒, 走过夏的酷暑 培养出莘莘学子 一只粉笔 指点知识王国的迷津 一块黑板, 记下比海还深的真情 一个讲台, 映照着园丁浇灌鲜花的艰辛 三尺教鞭 挥向通往理想境界的途径 我们是繁星 您是月亮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东城二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①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下列诗句 没有 ..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3分) 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 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辛弃疾借赵简子之典寄寓希望自己被重视,得以施展抱负的理想;曾皙借“浴乎 ②《千年调》词人以月起笔,开篇写道“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月是古诗文中常见 的意象,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去来江口守空船,”;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 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

诗歌鉴赏——客观题 (教师版)讲课讲稿

诗词鉴赏专题——客观题 一、高考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和情况分析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文阅读”考点提出的考查重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型的变化: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由之前的两道主观题,变成选择题加主观题。 考查侧重点的变化: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 二、回顾2017年高考真题,探究命题角度 1.【新课标I卷】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礼部贡院进士就试(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提示:请同学们在每个选项后面的写出该选项的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小结】命题范围: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 命题角度:①内容理解②情感态度③表现手法④语言赏析(炼字、炼句) 三、常见命题角度归纳与应对策略 (一)内容理解方面: 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错误选项分析】【类型】词语解释有误。B,(“少邻并”是指周围没有邻居,地方偏僻。)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风(其十)(唐·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错误选项分析】【类型】句意的理解有误。【答案】B (“后世仰末照”是指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 【应对策略】读懂诗歌的字词、句子的意思,把握字面意思、深层意义。①字词落实,逐句翻译②把握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抒情性、形象性、凝练性(省略、倒装) (二)情感态度方面: 4.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教师版)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教师版) 新课标1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翻译: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14.BE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 【答案】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新课标2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 “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技巧(结构安排):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总分总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构思技巧举例】 1.抑扬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扬”是目的,“抑”是手段。为否定和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抑”目的,“扬”是手段。“抑”与“扬”是对立统一的。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2.层层铺垫 如宋朝苏辙的《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照应一般有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4.以小见大 就是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主题,即通过“小景”、“小事”、“小物”来反映大的主题。它可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廷的特权,讽刺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大主题。 5.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以景结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如宋朝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诗人在末句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眼前开阔的横塘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柳、画船上,颇具神韵。 6.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诗歌鉴赏——意象(教师)

第二讲鉴赏 ——诗歌之意象 一、考点诠释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中。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1、意象: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载体 2、我们常见的哪些事物成了诗人笔下的常用意象?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大家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如: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二、观看视频《岁寒三友》 三、视频中相关作品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南轩松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这首诗借物抒怀,诗人赞颂“凌云霄”的孤松,也表现了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宋. 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

【教师节】关于教师节诗歌

关于教师节诗歌您,是黑夜的启明星。 您,是白昼的晴空。 您,是骄阳下的清风。 您,是雨中的屋檐。 您,是大海; 您,是山川。 是您塑造了我的灵魂。 您,是载送卫星的火箭。 您,是海上的罗盘针。 您,是投入, 您,是付出。 您就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 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

就象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 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 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 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宫。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您没有雄健的体魄 却给我们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 您没有建筑师的双手 却给我们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您没有艺术家的眼光 却给我们建起了一座座雄伟的大厦 您那渊博的知识

让我们感受文明与希望 您那高远的胸怀 让我们懂得宽容与忍让 您那高尚的人格 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心灵 感谢您老师 我们真诚的感谢您 您就像那一支默默的蜡烛 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有您的光明的指引 我们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时常展现在我的眼前;你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你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至今铭记在我的心中;你和我们一起时的一切,都如同昨日历历在目。 老师,我想对你说:是你给了我学习的自信;是你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是你给了我发奋发图强的动力,是你给了我奔向好前程的希望。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是我开启智慧的敲门砖;你是我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你是我生活航程中的引路人;你是我奏响人生乐章的指挥者。

诗歌鉴赏复习资料(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 (宋)范仲淹 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 龚黄政事聊牵强①,元白邻封且唱酬②。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 (注)①龚黄:汉代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亦泛指循吏。②元白: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为生死不渝之交。邻封:本指相邻的封地,泛指邻县、邻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感慨极深,是历尽沧桑、劫后余生之语,故对旧日好友倍加珍惜。 B.颈联以龚黄自喻,“聊牵强”有自谦之意,下句则寄托了对友人的期望。 C.颔联分述昔日、如今之事,“共”“相”二字又将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D.次句紧承上句,宽慰友人不要感叹年老;“两鬓秋”照应下文“晚年”。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以龚黄自喻”不对,“自喻”是将自己比喻为某个对象,诗中却是将自己和友人一起比作龚遂、黄霸。故选B。 2.①珍重友谊。人到晚年,朋旧凋零,诗人对健在的友人感情更深,他劝慰老友不要感叹年迈,要趁着身体还健朗,置办田园早日归隐,共享朋友相聚之乐。②恬静淡泊。诗人少时刻苦攻读,依靠科举成名,终生为官,但不热衷名利,晚年更是恬淡,希望早日退隐。③仁爱谦虚。诗人回首平生,觉得政绩不堪与汉代龚、黄相比,其实他在各个方面都已超出前贤,这是他的自谦之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结合“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与君乘健早归休”等分析,诗人珍重友谊。人到晚年,旧交变少,他劝慰老友不要感叹年迈,要趁早置办田园,归隐自然,共享相聚之乐。结合“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分析,诗人少时刻苦攻读,但不热衷名利,晚年追求恬静淡泊。结合“龚黄政事聊

最新诗歌鉴赏——客观题-(教师版)

精品文档 诗词鉴赏专题——客观题 一、高考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和情况分析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文阅读”考点提出的考查重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型的变化: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由之前的两道主观题,变成选择题加主观题。 考查侧重点的变化: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 二、回顾2017年高考真题,探究命题角度 1.【新课标I卷】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礼部贡院进士就试(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提示:请同学们在每个选项后面的写出该选项的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小结】命题范围: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 命题角度:①内容理解②情感态度③表现手法④语言赏析(炼字、炼句) 三、常见命题角度归纳与应对策略 (一)内容理解方面: 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 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错误选项分析】【类型】词语解释有误。B,(“少邻并”是指周围没有邻居,地方偏僻。)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风(其十)(唐?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 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 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错误选项分析】【类型】句意的理解有误。【答案】 B (“后世仰末照”是指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 照耀后人,使之景仰。) 【应对策略】读懂诗歌的字词、句子的意思,把握字面意思、深层意义。①字词落实,逐句翻译②把握古代_________________ 诗歌语言的特点:抒情性、形象性、凝练性(省略、倒装) (二)情感态度方面: 4?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语言及风格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考查方向: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即炼字; 2、对诗句中某个字眼艺术效果的赏析,即赏析诗眼; 3.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5、对特殊词的赏析。(考查不多) 专题讲解 一、炼字型 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 (一)炼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二)炼形容词。 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2: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师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角度。 学习重点:学习答题思路,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一)、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真题再现: (2015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闻说”表明不是亲眼所见,又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也间接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把作者忠君报国之志与思乡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点染 和升华的作用。 小结:答题思路 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 诗歌比较鉴赏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

关于教师节的现代诗歌4首

关于教师节的现代诗歌4首《红烛赞》 三尺讲台, 是您施展才华的天地; 教学新法, 发挥点石成金的魔力。 挥洒汗水耕耘, 为了今天的幼苗早日成材; 倾注心血浇灌, 为了祖国的花朵更加绚丽。 深夜,您批改作业, 陪伴您的是爱人的鼾声; 拂晓,您撰写教学导案, 安慰您的是孩子的梦呓。 您是一片映红东方的朝霞, 托起希望,捧起旭日; 您是一支熠熠生辉的红烛, 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教师,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是您!教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是谁—— 把淘气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教师! 您的关心就好似温暖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教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安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教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教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教师! 《教师礼赞》 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实, 就象那冬梅吟唱着初春的歌声。 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 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 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 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宫。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感谢师恩》 你是蜡烛, 闪耀微弱的烛光; 你是园丁, 流下辛勤的汗珠滴滴闪亮; 啊! 教师—— 你把我培养成人,

诗歌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诗歌鉴赏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以“风飘絮”喻,以“雨打萍”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分) ②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①国事衰微或山河破碎(1分);坎坷的身世或身世浮沉(1分) ②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 2.《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②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答案】①(1分)物是人非;②(3分)C 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②幢幢:摇曳。 ①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②“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①(2分)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

13首赞美老师的诗歌

13首赞美老师的诗歌,献上对老师的敬仰和祝福! 1.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 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 是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易说放弃. 从此我们的生命中, 随时充满了欢喜. 少了许多烦恼, 增添了一份坚毅. 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 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 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滋润着祖国的桃李. 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 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 您是辛勤的园丁, 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 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友爱,健美,求实,进取! 2.老师的眼睛 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 我们是一颗颗星星, 在老师的微笑里, 闪烁闪烁。

老师的眼睛,像一望无际的海洋。 我们是一条条小鱼, 在老师的怀抱里, 快乐的游来游去。 老师的眼睛,像蓝色的天空。 我们是一朵一朵白云。 在她的注视下, 自由的飘来飘去, 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 能照亮我们的心灵。 3. 老师像园丁,桃李满天下; 老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 老师像蜜蜂,勤劳又勇敢; 老师像妈妈,美丽而善良; 老师像一本书,交给我们很多知识。 祝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4. 终于还是要说再见了,在这个苍茫的夏天。 天很高,很蓝,栀子花的香气在风中飘散。 我们在黄昏的小路上最后一次的相携走过, 听到斜阳里有人在唱着我们曾经唱过的歌。 我们相视而笑。 这样的歌声让我们想起了那不再回来的从前, 想起了从前的日子里, 曾经看到的无数次别离。 我们也曾经在那些别离之外唱歌, 但今天轮到了我们。 我们在夏天的风里握别,说一声珍重,再见。 为了这次道别,我们用了整个的青春做为铺垫。 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 这一生将再也不会有如此豪华而隆重的道别, 但泪水还是从我们的心底奔涌而出, 就象那些逝去了就再也不肯回来的年轻岁月。 你对我说,不要再流泪了, 过去的一切我们将永不忘怀,我们相信这世上还有永远。但是为什么呢,抬起头的时候,我看见你的眼里也有泪光。那就让我们痛痛快快的哭一次吧。 在这个夏天的风中,握着你的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