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总结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总结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总结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总结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概论(主要考点剖析)

许宇博同学(本部分共七课时)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

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

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

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

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

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

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进行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

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

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

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

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勤积累,先思考,再做题,必有提升!金榜教育

金榜教育高中语文第一轮复习指导老师:祝建文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臵

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臵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

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臵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臵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

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

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

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

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

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

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

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

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勤积累,先思考,再做题,必有提升!金榜教育

金榜教育高中语文第一轮复习指导老师:祝建文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

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

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

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

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

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

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

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

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

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

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

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

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

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

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

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

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

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

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

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术语使用注意事项: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

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

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

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

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文章的结构:

(一)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

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分析讨论,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

勤积累,先思考,再做题,必有提升!金榜教育

金榜教育高中语文第一轮复习指导老师:祝建文

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

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三)立论型:提出观点——表示赞同——论证观点

驳论型:提出观点——发表异议——驳斥观点——建立观点——论证观点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提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或者现象,接着作者阐述

自己对此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在阐述自己看法的同时,作者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

如果作者持赞成态度,就直接对它加以论证;如果持反对态度的话,则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

给出充分论据证明。

(四)因果型:结果∕现象——原因∕成因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大多以一种现象或

者一种结果开篇,然后进一步探讨导致这种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或成因。

一般通用参考答案:

点:答题要点(写法、内容、结构)

面:与要点有关的文章内容

书:书写

序:答题有条理

做好以上四点,就是满分阅读。不吹牛,我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极少扣分。(我是江苏盐城

09高考语文单科状元)

做文言我有个技巧:一般第一道都是选词解不对的,不用看题直接选意思与平常的一样的准

对。其他就是积累了。白话看一两遍后,尽量用原话往文中所讲的中心回答,如果实在不会就答

上主旨大意,会酌情给分的!

解题技巧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

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

+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

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

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

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

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

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

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勤积累,先思考,再做题,必有提升!金榜教育

金榜教育高中语文第一轮复习指导老师:祝建文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

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

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

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

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

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

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臵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

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

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

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

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

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

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

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

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

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

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

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

勤积累,先思考,再做题,必有提升!金榜教育

金榜教育高中语文第一轮复习指导老师:祝建文

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

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

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

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

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

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

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

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

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

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

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

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

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

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

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教材主干文学常识汇编 一、中国古代部分 朝代作者课文篇目相关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先秦《诗经》《氓》《采薇》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普遍运用 “赋”“比”“兴” 的手法。 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详见必修一“名著导 读”。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 先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著作,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 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先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先秦屈原《离骚》《湘夫人》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是我国浪漫主 义文学的源头。 先秦《荀子》《劝学》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先秦《庄子》《逍遥游》 《庖丁解牛》 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 物。 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汉《古诗十 九首》 《涉江采芙 蓉》 西汉贾谊《过秦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鸿门宴》《项羽之 死》(均节选自《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 鲁 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记》) 东汉班固《苏武传》(节选自 《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 史。 东汉曹操《短歌行》 曹操的诗歌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 质 朴刚健。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 诗, 它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西晋李密《陈情表》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开创 者。

南朝宋范晔《张衡传》(节选自 《后汉书》)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 志》 并称“前四史”。 鲍照的大部分诗作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愤 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 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唐王勃《滕王阁序》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 四杰”。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将进酒》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 序》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雄奇奔 放, 想象丰富,形象巨大,气势奔腾,多用夸 张手法和神话故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被誉为“诗圣”。他写下了许多反映 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登岳阳楼》 社会现实的诗篇。其诗风格多样,以沉 郁 为主,诗歌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 准 《蜀相》《阁夜》确精练。 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他和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唐韩愈《师说》《祭十二郎 文》 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 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 大 家”。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 唐李商隐《锦瑟》《马嵬(其 二)》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 杜”。 唐杜牧《阿房宫赋》 唐韦庄《菩萨蛮(其二)》 南唐李煜《虞美人》 北宋柳永《望海潮》《雨霖铃》 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北宋苏洵《六国论》 《赤壁赋》《念奴 北宋苏轼娇·赤壁怀古》《定 风波》《文与可筼筜 豪放词派的开创 者。 谷偃竹记》

高中阶段语文知识积累与答题技巧举例

高考语文知识积累与答题技巧 一、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排比: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什么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等。 2、文中:承上启下;承上或者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等。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等。 三、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和上面的第二点相连系):(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等。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一语道破等。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展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四、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暗示社会环境; 6、深化作品主题等。 五、社会环境描写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六、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怀,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七、小说中重要情节的作用 1、表现主题(点题或突出主题); 2、塑造人物形象(发展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人物性格); 3、故事情节构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八、小说情节设计的技巧:注重节奏、巧合、突转、悬念等。 九、分析小说主题的方法 1、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的主题; 2、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3、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十、小说 1、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2、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3、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4、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5、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6、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7、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十一、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采 十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十三、阅读题技巧(根据题目要求分点作答) 1、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 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 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 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2、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3、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 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 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 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5、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7、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1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本年度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语文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语文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杂志进行语文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语文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语文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语文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是做到“不耻下问” 语文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语文教学知识。 我第一年带高三毕业班,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高三语文语文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语文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我比前两年的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一学期的工夫没有白费,这两个班语文成绩都比较优异。 四、学校各项活动情况: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除婚假七天外从未请假一天,也未耽误一节课。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较好的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继续坚持。本学年即将过去,新的学期年又要来到。我又要踏上新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2012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一 1、《雨巷》选自《戴望舒诗全编》。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再别康桥》选自《徐志摩诗全集》。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是著名的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遵循“三美”的诗歌创作原则。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3、《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艾青诗选》。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逐之武退秦师》选自《左转·僖公三十年》。《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6、《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小狗包弟》是选自巴金《随想录》。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尧堂,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家。他主要的作品有:激流三步曲《家》《春》《秋》,爱情三步曲《雾》《雨》《电》,还有,《憩园》、《寒夜》、《忆》,还有晚年的一部最重要的作品《随想录》。 8、《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主要作品:《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作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9、《包身工》选自《夏衍选集》。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他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改编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最新总结

高考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最新总结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 这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做好这些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二、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 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 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篇)精选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篇: 本学期, 我承担的是高二(x、x)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 教学资料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欣赏》和《现代诗歌和散文欣赏》, 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 对于我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一、情景分析 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 本人这学期担任高二级(x)班和(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少, 语文基础积累少, 理解本事较差, 口头表达本事低, 作文本事更低, 有个别学生甚至有一点厌学情绪, 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 有好几个心理压力很大, 这更给教学带来困难。 二、教学设想 1、强化语文的日常交际功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强化语文的应用性。是素质的载体, 就要学会运用语文提高自我的人文素养, 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就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情感的熏陶和濡染。让学生开阔视野, 提高认知世界的本事, 丰富自我的情感。 2、反应语文是个人的平时素养体现。为此在正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并开始读书心得讨论会。同时, 学生字写得难看, 本学期

将布置练字任务和作业, 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本事。 3、加强教学趣味化, 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项重要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 既要在课堂教学中扩大知识容量, 注意教学方法, 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爱上上语文课, 喜欢上语文课, 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4、针对学生的特点, 教法上不能陈旧, 教学过程不能单一, 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应当研究:量要少, 目标单一, 强化练习, 练习多样, 必须有自我的个性。此刻, 两个班的学生都已经熟悉了我的特点, 就如我熟悉他一样。当然, 教师不能一层不变, 防止学生失去兴趣。要不断提高, 不断创新, 教书就和发明创造一样, 是可能无限的。 5、可运用的教法:讲读法、问题导入法、练习法。 三、具体措施 1、课堂教学注重夯实基础知识, 让学生能掌握运用更多的字词; 2、注重朗读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灵活运用教材, 搜集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炉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料; 4、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5、开展各种活动, 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 调动他学习进取性; 6、注重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培养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相互适应, 相互学习, 共同成功。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精华)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精华) 综合 2014-03-04 21:13 :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回忆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我担任了高一年级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这学期的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必修1和必修2的两个模块的内容。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高一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对将来的高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将学习中遇到的已在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然后联系所学到的新的内容,做到温故知新。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学期初,学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这是教学工作的纲,应该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了切实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我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等都严格认真地去按要求和标准去做,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雨巷》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排演了一个小话剧,营造出一种氛围,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就好多了。许多课文的学习,我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的活动,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我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听好课外,还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并帮助学生养成课前听写、背诵古诗词、讲述小故事等习惯,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认真搞好培优辅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现在的在校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而,做好培优辅差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对优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训练。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 巧总结文言文阅读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试大纲》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知识点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浅易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命题者选材的原则。指文言材料不出现艰涩、古奥的字词,不选择冷僻的题材。考生利用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基本能读懂文段。 据高考实情,我们将《考试大纲》规定的上述7个考点编列为9个专题: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即《考试大纲》具体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意义”,即特定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唯一含义;“用法”,主要指其词性及所表示的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关系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不同的用法”,特指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筛选文中的信息。 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从文中选取与试题具体指向吻合的信息,排除似是而非和错误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要点”,涉及阅读材料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如人物的言行举止、功德事迹,事件的发展过程,文章的论点论据等;“归纳”,就是对具体的、零散的、琐碎的材料分门别类。“中心意思”,可以指整体的思想内容,更多是指局部的思想内容;“概括”,就是把能体现中心意思的方方面面的特殊性排除,而将其共同性提取出来。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观点态度”,指作者在文中显示的(记叙类文本)或者揭示的(论述类文本)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分析”,就是把整体分成一些“零部件”来考

文学常识大全(二)

文学常识(二)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参加工作这几年了,我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思想汇报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学校工作中,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够积极参加教职工大会和组内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席。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团结同志,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作风上朴实、正直、大器;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创新;在业务上求真、求善、求美;在风格上谦虚、谨慎、平和。 二、教学工作 1、备好课,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工作: ①认真钻研教材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 2、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最注重的当然还是任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广泛大量的阅读是基础,我常感到学生的作文不能令人满意,即便是优秀作文,也给人有炫技之感,其精神内涵和情感包容,相对说来总觉得要平淡一些。这当然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有关。但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吸取前人的生活经验、心路历程、精神成果等来弥补,而阅读正是获得这种滋养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文学名著,当然是青少年最适宜的读物。 现在,语文教育界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其底蕴,已经比较注意。所谓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是对人文社科知识的了解,文化素养的提高,力求塑造一个完整的“人”。面对浩翰的宇宙,无尽的时空,熙熙攘攘的人生,人存在的理由的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这当然不是一门语文课所能解决的。但在对人类精神作品的大量阅读之后,在激情的撞击下,在理智的思考中,青春心灵必将有一种内在飞跃,生命也会达到一种圆融自在的境界。这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疑将会有巨大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丰富学生情感和精神层面上。 3、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中生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因此既要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又要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读,写是中心环节。 首先是读的教学,读是重点,就语文性质而言,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阅读。读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不多读则无以广识,而要多读就是要学会速读,寻求一个有效的速读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很重要,而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就是这种快速摄取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把训练速读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审清每一道题得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得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得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得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就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得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诗歌鉴赏题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得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瞧:瞧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得题目,有得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得主要内容,或者给您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瞧作者,回忆作者所处得朝代与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得影响(如南宋得爱国思想); (2)下瞧:瞧注解提示,了解诗歌得背景,寻找诗歌内容与情感得线索。 (3)中瞧:瞧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得表现情感得形容词与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就是诗得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得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得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得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得什么 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得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得作用。(内容方面得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得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得三个要点得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就是回答得 重点;且三个要点得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得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得不同,选择不同得答题方法。 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得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得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得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得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就是人非得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得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 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得意境氛围?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学常识

[基础知识]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1. 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 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高中语文古文答题技巧

语文答题有技巧 语文答题有技巧的。当初高考语文一百三多,每次模考一百二以上,从未失手。现在给高中的学子传授答题经验~这些是只会念答案老师不会讲的,想听的进。保证语文成绩有提高。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 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综述: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更富有感染力。答题完毕第一部翻译: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第二部好在哪: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语文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个字扯如果多加一个字那就是蛋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这是从写景上出题。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再接第二部第三步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比方两个诗歌的对比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和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主题思乡对比那就只答第一部和第三步呗,先说说全诗写了什么,再说写的东西表达了什么这正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与第三步表达技巧: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真比喻想象夸张,衬托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好在哪?第一部:诗人描写了飘摇的旆和意志高昂的鸿雁,写描(翻译)写了作者内心的飘摇与友人赴官的意满第三步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惆怅与对友人赴官的真挚祝贺与向往。 上边两个大家都会了吧。第二部:诗人通过将心情与飘摇的旆和高鸿作比喻,自己的失意与友人的得意做对比,虚实相生我们来看这道题,第二部得分点是比和对比,有了它不丢分喻我们再练个想象的“风彻红旗冻不翻”好在哪?下面我不说想象比喻什么的了,你们自己来说。我出题了“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好在哪?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好在哪?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好在哪?当时更有军中死,自始君王不动心好在哪?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好在哪?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好在哪?垂死病重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好在哪?第一部和第三步是不变的,找准第二部你要回答的内容套进去。最基本的那两句最先学的有形化什么的别忘可是唐诗总用到这样的表达技巧。唐诗是以景生情的,表达方法有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对比、顶真、等做复习题时遇上了我这没有的自己往上加。快点记笔记这句话:以乐景衬哀情而哀者更见其哀这就是烘托,这就是反衬。阅读题碰到烘托反衬字样的,或者明显看出来是烘托反衬作用的都答这一句上边有一道“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题,答对比是对的,答答上反衬也是对的。以乐景衬哀情而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