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五 肝中酮体的生成

实验五 肝中酮体的生成

实验五   肝中酮体的生成
实验五   肝中酮体的生成

实验五肝中酮体的生成

一、课堂目标

1.说出酮体在体内生成的必要条件及过程

2.注意观察比较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得出明确的结论

3.深入理解为什么酮体的生成是肝特有的功能

二、原理

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物质的总称。肝脏中含有合成酮体的酶

系,用丁酸作为底物与新鲜的肝匀浆混合后保温,即有酮体生成,酮体与含亚硝基铁

氰化钠的显色粉作用产生紫红色化合物。经同样处理的肌匀浆,因缺乏酮体生成的酶

则不产生酮体,无显色反应。通过本实验能证明酮体生成部位。

三、试剂

1.生理盐水

2.洛克溶液氯化钠0.9克、氯化钾0.042克、氯化钙0.024克、碳酸氢钠0.02 克、葡萄糖0.1克,将以上物质混合溶于水中,溶解后加入蒸馏水至100毫升。

3.0.5摩尔/升丁酸溶液取44.0克丁酸溶于0.1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0.1摩尔/升氢氧化钠稀释至100毫升。

4.0.1摩尔/升磷酸缓冲液(pH7.6) 准确称取磷酸氢二钠7.74克和磷酸二氢

钠0.897克,用蒸馏水稀释至500毫升,精确测定pH值。

5.15%三氯醋酸溶液

6.显色粉亚硝基铁氰化钠

四、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解剖剪刀、搅拌机、恒温水浴箱、台式天平、离心机、小药匙。

五、操作

1,肝匀浆和肌匀浆的制备;取家兔一只,处死后迅速取出肝和大腿肌肉

各约10克,分别放入搅拌机磨成浆,然后各加入生理盐水20毫升混匀,过滤,备用。

2.取试管4支,标号,按下表操作

3.将各管摇匀后,置入37℃水浴中保温40~50分钟。

4.取出各管,各加入15%三氯醋酸10滴,混匀,离心5分钟(3000转/分)。

5.分别取出上述各管上清液,放入显色粉一小匙,观察和记录所产生的颜色反应,并分析结果。

六、实验报告

2.简答

(1) 何谓酮体? 酮体在何处生成? 何处利用? 为什么?

(2) 酮体生成有何生理意义?

实验日期:____月 ____日评分____________ 评改老师___________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脂类代谢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脂肪动员 2.脂酸的β-氧化 3.酮体 4.必需脂肪酸 5.血脂 6.血浆脂蛋白 7.高脂蛋白血症 8.载脂蛋白 受体代谢途径 10.酰基载体蛋白(ACP) 11.脂肪肝 12.脂解激素 13.抗脂解激素 14.磷脂 15.基本脂 16.可变脂 17.脂蛋白脂肪酶 18.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 19.丙酮酸柠檬酸循环 20.胆汁酸 二、填空题 21.血脂的运输形式是,电泳法可将其为、、、四种。 22.空腹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是,其主要作用是。 23.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是,递氢体是,限速酶是,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化为、、。 24.乙酰CoA的去路有、、、。 25.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此酶受多种激素控制,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称,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称。 26.脂肪酰CoA的β-氧化经过、、和四个连续反应步骤,每次β-氧化生成一分子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脱下的氢由和携带,进入呼吸链被氧化生成水。 27.酮体包括、、。酮体主要在以为原料合成,并在被氧化利用。 28.肝脏不能利用酮体,是因为缺乏和酶。 29.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递氢体是,它们都主要来源于。 30.脂肪酸合成酶系主要存在于,内的乙酰CoA需经循环转运至而用 于合成脂肪酸。 31.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其辅助因子是。 32.在磷脂合成过程中,胆碱可由食物提供,亦可由及在体内合成,胆碱及乙醇胺由活化的及提供。 33.脂蛋白CM 、VLDL、 LDL和HDL的主要功能分别是、,和。 34.载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35.人体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由、及所构成。

实验五肝中酮体的生成

实验五肝中酮体的生成 一、课堂目标 1说出酮体在体内生成的必要条件及过程 2?注意观察比较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得出明确的结论 3 ?深入理解为什么酮体的生成是肝特有的功能 二、原理 酮体是乙酰乙酸,3 —羟丁酸和丙酮三种物质的总称。肝脏中含有合成酮体的酶 系,用丁酸作为底物与新鲜的肝匀浆混合后保温,即有酮体生成,酮体与含亚硝基铁氰化钠的显色粉作用产生紫红色化合物。经同样处理的肌匀浆,因缺乏酮体生成的酶则不产生酮体,无显色反应。通过本实验能证明酮体生成部位。 三、试剂 仁生理盐水 2 .洛克溶液氯化钠0. 9克、氯化钾0. 042克、氯化钙0. 024克、碳酸氢钠0. 02 克、葡萄糖0. 1克,将以上物质混合溶于水中,溶解后加入蒸馏水至100毫升。 3. 0. 5摩尔/升丁酸溶液取4 4. 0克丁酸溶于0. 1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 0. 1摩尔/升氢氧化钠稀释至100毫升。 4 . 0. 1摩尔/升磷酸缓冲液(pH7 . 6)准确称取磷酸氢二钠7. 74克和磷酸二氢钠0. 897克,用蒸馏水稀释至500毫升,精确测定pH值。 5 . 15%三氯醋酸溶液 6 .显色粉亚硝基铁氰化钠 四、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解剖剪刀、搅拌机、恒温水浴箱、台式天平、离心机、小药匙。 五、操作 1 ,肝匀浆和肌匀浆的制备;取家兔一只,处死后迅速取出肝和大腿肌肉 各约10克,分别放入搅拌机磨成浆,然后各加入生理盐水20毫升混匀,过滤,备用。 2 .取试管4支,标号,按下表操作

3 ?将各管摇匀后,置入 37C 水浴中保温40~50分钟。 4 .取出各管,各加入 15%三氯醋酸10滴,混匀,离心5分钟 (3000转/分)。 5 ?分别取出上述各管上清液,放入显色粉一小匙,观察和记录所产生的颜色反应,并分 析结果。 六、实验报告 (1) 何谓酮体?酮体在何处生成?何处利用?为什么? (2) 酮体生成有何生理意义 ? 实验日期: _____ 月 ____ 日 评分 ____________ 评改老师 _______________

生物化学在线测试答案

《生物化学》第02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L-α--氨基酸 B、D-α--氨基酸 C、L-β--氨基酸 D、D-β--氨基酸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A、10种 B、15种 C、20种 D、25种 3、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A、氢键断裂 B、疏水键断裂 C、肽键断裂 D、盐键断裂 4、临床上应用加热或酒精消毒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何种性质的应用: A、两性游离 B、变性 C、沉淀 D、高分子性 5、蛋白质吸收紫外光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含硫氨基酸的含量 B、肽链中的肽键 C、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 D、碱性氨基酸的含量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胰岛素分子A链与B链的交联不是靠 A、氢键 B、二硫键 C、盐键 D、疏水键 2、能使蛋白质沉淀的试剂是 A、氯化钠 B、硫酸胺 C、硫酸钠 D、水 3、下列有关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肽是两个以上氨基酸借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B、组成肽的氨基酸分子都不完整 C、多肽与蛋白质分子之间无明确的分界线 D、氨基酸一旦生成肽,完全失去其原有的理化性质 4、蛋白质分子中不含下列哪种氨基酸: A、半胱氨酸 B、鸟氨酸 C、丝氨酸 D、瓜氨酸 5、蛋白质的等电点是 A、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时溶液的pH C、蛋白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 D、蛋白质分子呈兼性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变性的蛋白质一定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一定是变性的。 正确错误 2、蛋白质有紫外光吸收特性。 正确错误 3、氢键也是蛋白质分子的主键 正确错误 4、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均具有生物活性 正确错误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的特征是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正确错误 《生物化学》第01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磷酸是结合在核苷酸的什么位置而形成多磷酸核甘 A、5/-磷酸基 B、2/-羟基 C、3/-羟基 D、以上都对 2、不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是: A、AMP B、GMP C、CMP D、cAMP 3、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哪个除外 A、dAMP B、dCMP C、dGMP D、dUMP 4、tRNA的二级结构是: A、双螺旋结构 B、片状结构 C、无规卷曲结构 D、三叶草结构 5、DNA变性后对紫外光的吸收应该是 A、增加 B、减少 C、不受影响 D、都有可能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如果一DNA溶液在260nm处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强,不能说明溶液中的DNA发生了 A、复性 B、变性 C、杂交 D、彻底分解 2、关于DNA变性温度下列不正确的叙述是: A、变性温度Tm值主要与DNA分子中的A和T的含量有关 B、A和T 含量高,DNA分子稳定,Tm就越高 C、G和C含量高,DNA分子不稳定,Tm值就低 D、G和C含量高,DNA分子稳定,Tm值就高 3、核酸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原因是 A、嘌呤环中有共轭双键 B、嘧啶环中有共轭双键

【报告】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 篇一:11 实验十一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实验十一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实验目的】 了解酮体的生成部位及掌握测定酮体生成与利用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肝脏线粒体中,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的过量乙酰辅酶A缩合成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化合物。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只有在肝外组织,尤其是心脏和骨骼肌中,酮体可以转变为乙酰辅酶A而被氧化利用。 本实验以丁酸为基质,与肝匀浆一起保温,然后测定肝匀浆液中酮体的生成量。另外,在肝脏和肌肉组织共存的情况下,再测定酮体的生成量。在这两种不同条件下,由酮体含量的差别我们可以理解以上的理论。本实验主要测定的是丙酮的含量。 酮体测定的原理:在碱性溶液中碘可将丙酮氧化成为碘仿。以硫代硫酸钠滴定剩余的碘,可以计算所消耗的碘,由此也就可以计算出酮体(以丙酮为代表)的含量。反应式如下:CH3COCH3十3I2十4NaOH CHI3十CH3COONa十3NaI十3H2O I2十2Na2S2O3Na2S4O6十2NaI 【实验材料】 1. 实验器材 试管;移液管;锥形瓶;滴定管及架。2. 实验试剂 (1) 0.1% 淀粉液。(2) 0.9% NaCl溶液。(3) 15% 三氯乙酸。(4) 10%NaOH溶液。(5) 10%HCl溶液。 (6) 0.5mol/L丁酸溶液:取5ml丁酸溶于100ml 0.5mol/L NaOH中。 (7) 0.1mol/L碘液:I2 12.5g和KI 25g加水溶解,稀释至刻度1L,用0.1mol/L Na2S2O3 标定。 (8) 0.02mol/L Na2S2O3: 24.82g Na2S2O3·5H2O和400mg无水Na2CO3溶于1L刚煮沸的 水中,配成0.1mol/L溶液,用0.1mol/L KIO3标定。临用时将标定Na2S2O3溶液稀释成0.02mol/L。 【实验操作】 1.标本的制备: 将兔致死,取出肝脏,用0.9% NaCl洗去污血,放滤纸上,吸去表面的水分,称取肝组织5g置研钵中,加少许0.9% NaCl至总体积为10ml,制成肝组织匀浆。另外再取后腿肌肉5g,按上述方法和比例,制成肌组织匀浆。 2.保温和沉淀蛋白质: 取试管3只,编号,按下表操作: 摇匀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分别收集在3支试管中,为无蛋白滤液。 3.酮体的测定

生物化学(本科)第六章 脂代谢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本科)第六章脂代谢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一节脂类在体内的分布与功能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第四节磷脂的代谢第五节胆固醇代谢第六节血浆脂蛋白代谢 1. (单选题)脂肪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细胞膜结构的骨架 B. 参与细胞间信号转导 C. 储能和氧化供能 D. 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 E. 转变为前列腺素、血栓素及白三烯 参考答案:C 2. (单选题)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A.载脂蛋白 B.清蛋白 C.球蛋白 D.脂蛋白 E.磷脂 参考答案:B 3. (单选题)关于载脂蛋白(Apo)的功能,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脂类结合,在血浆中转运脂类 B.Apo AⅠ能激活LCAT C.Apo B能识别细胞膜上的LDL受体 D.Apo CⅠ能激活脂蛋白脂肪酶 E.Apo CⅡ能激活LPL 参考答案:D 4. (单选题)12个碳以上的长链脂肪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基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脂酰CoA合成酶活性 B.脂酰CoA脱氢酶活性 C.ATP含量 B.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活性 E.β-酮脂酰CoA硫解酶活性 参考答案:B 5. (单选题)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 A.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三酯酶 B.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二酯脂肪酶 C.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 D.组织细胞中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E.脂蛋白脂肪酶 参考答案:D 6. (单选题)以下关于脂酸β-氧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β-氧化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中 B.β-氧化中脱下的氢传递给NADPH+H+ C.β-氧化的原料是脂酰CoA D.β-氧化的产物是乙酰CoA E.β-氧化中脱下的氢可经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参考答案:B 7. (单选题)维生素PP缺乏, 可影响脂酸β-氧化过程中A.β-酮脂酰CoA的硫解 B.L(+)-β-羟脂酰CoA的生成 C.Δ2-反-烯脂酰CoA的生成 D.β-酮脂酰CoA的生成 E.FADH2的生成 参考答案:D 8. (单选题)线粒体内脂酰CoA的β-氧化的反应顺序为A.加氢、加水、再加氢、硫解 B.加氢、脱水、再加氢、硫解 C.脱氢、硫解、再脱氢、脱水 D.脱氢、加水、硫解、再加水 E.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参考答案:E 9. (单选题)合成酮体的乙酰CoA来源于以下哪些代谢途径A.脂酸β-氧化所生成的乙酰CoA

TCA循环的生理意义

TCA循环的生理意义: 【1】以草酰乙酸开始又到它终止,相当于消耗了1分子乙酰基,而草酰乙酸相当于酰基的载体; 【2】乙酰基以2个CO2释放,但实际上TCA第一个循环释放的并不是乙酰基的2个碳,乙酰基的2个碳是在第二轮循环放出; 【3】所有反应均在线粒体内进行; 【4】酶促反应共包括2次脱羧反应和4次脱氢反应; 【5】TCA循环速度受4种酶活性的调控,此4种酶均催化不可逆反应,是TCA 循环的限速酶(柠檬酸合酶)。 TCA循环的特点: 【1】是机体内一切有机物的碳链骨架彻底氧化分解的必经途径。换言之,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2】TCA循环是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 【3】TCA循环产生的各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生物体内某些物质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乙醛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补充TCA循环所消耗的四碳化合物。 【2】提供了脂肪转变为糖的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的特点: 【1】葡萄糖直接脱羧和脱氢; 【2】氢受体为辅酶II; 【3】葡糖-6-磷酸脱氢酶是限速酶; 【4】转酮醇酶转移二碳单位、转醛醇酶转移三碳单位。 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理意义: 【1】生成大量的还原型辅酶II,为许多物质(如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提供还原力; 【2】还原型辅酶II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其使红细胞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再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为机体内唯一产生核糖-5-磷酸的途径,为核苷酸合成提供重要原料;【4】代谢途径的中间代谢产物(3C、4C、7C)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其中间代谢产物也是合成氨基酸的重要前体; 【5】完成三、四、五、六、七碳糖间的相互转化。 葡糖醛酸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 【1】葡糖醛酸具有解毒作用; 【2】UDP-葡糖醛酸为糖胺聚糖合成提供葡糖醛酸基团; 【3】葡糖醛酸可生成木酮糖-5-磷酸,与戊糖磷酸途径相联系; 【4】葡糖醛酸可生成抗坏血酸(灵长类动物除外)。 淀粉合成反应特点: 1. ADPG(或UDPG)作为葡萄糖的活化供体; 2. 引物(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作为葡萄糖受体;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甘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2)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的重要能源。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体内糖供应不足(血糖降低)时,大脑不能氧化脂肪酸,这时酮体是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2试述乙酰CoA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CoA主要来自脂肪酸的β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乙酰CoA在肝中可被转化为酮体向肝外运送,也可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及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 3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⑴从食物中摄取⑵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⑴在肝脏可转换成胆汁酸⑵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化为类固醇激素⑶在欺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⑷用于构成细胞膜⑸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细胞液中⑹经胆汁直接排除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 4什么是血浆脂蛋白?试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来源及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是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球形复合体,是血浆脂蛋白的运输和代谢形式。.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法有两种:1电泳法:可敬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 β-脂蛋白, 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2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类,分别相当于电泳分离的CM、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各种血浆脂蛋白的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如下:①CM由小肠黏膜细胞合成,功能是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②VLDL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③LDL由VLDL在血浆中转化而来,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即将胆固醇由肝转运至肝外组织;④H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逆向转运胆固醇,即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到肝。 1、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 ①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酶的催化效率可比一般的催化剂高10 8~1020倍;②具有高度特异性:即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③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2、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定义、分类、举例)。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种化合物,或一定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作用的特异性或专一性。根据其选择底物严格程度不同,分为三类:①绝对特异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专一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称为绝对特异性.如:脲酶仅能催化尿素水解产生CO2和NH3,对其它底物不起作用;②相对特异性:一种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催化一类化学反应,对底物不太严格的选择性,称为相对特异性。如各种水解酶类属于相对特异性;举例:磷酸酶对一般的磷酸酯键都有水解作用,既可水解甘油与磷酸形成的酯键,也可水解酚与磷酸形成的酯键;③立体异构特异性:对底物的立体构型有要求,是一种严格的特异性。作用于不对称碳原子产生的立体异构体;或只作用于某种旋光异构体(D-型或L-型其中一种),如乳酸脱氢酶仅催化L-型乳酸脱氢,不作用于D-乳酸等。 4、简述Km与Vm的意义。 ⑴Km等于当V=Vm/2时的[S]。⑵Km的意义:①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代表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当[S]相同时,Km小——V大;②Km值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1/Km 大,亲和力大;1/Km小,亲和力小;③可用以判断酶的天然底物:Km最小者为该酶的天然底物。⑶Vm的意义: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5、温度对酶促反应有何影响。 (1)温度升高对V的双重影响:①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温度升高可增加反应分子的碰撞机

TCA循环的生理意义

TCA 循环的生理意义:【1】以草酰乙酸开始又到它终止,相当于消耗了1 分子乙酰基,而草酰乙酸相当于酰基的载体; 【2】乙酰基以2个CO释放,但实际上TCA第一个循环释放的并不是乙酰基的 2 个碳,乙酰基的2个碳是在第二轮循环放出; 【3】所有反应均在线粒体内进行; 【4】酶促反应共包括 2 次脱羧反应和 4 次脱氢反应; 【5】TCA循环速度受4种酶活性的调控,此4种酶均催化不可逆反应,是TCA 循环的限速酶(柠檬酸合酶)。 TCA循环的特点:【1】是机体内一切有机物的碳链骨架彻底氧化分解的必经途径。换言之,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2】TCA循环是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 【3】TCA循环产生的各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生物体内某些物质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乙醛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补充TCA循环所消耗的四碳化合物。【2】提供了脂肪转变为糖的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的特点: 【 1 】葡萄糖直接脱羧和脱氢; 【2】氢受体为辅酶II ; 【3】葡糖-6- 磷酸脱氢酶是限速酶; 【4】转酮醇酶转移二碳单位、转醛醇酶转移三碳单位。 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理意义: 【1】生成大量的还原型辅酶II ,为许多物质(如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提供还原力; 【2】还原型辅酶II 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其使红细胞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再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为机体内唯一产生核糖-5- 磷酸的途径,为核苷酸合成提供重要原料;【4】代谢途径的中间代谢产物(3C、4C 7C)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其中间代谢产物也是合成氨基酸的重要前体; 【5】完成三、四、五、六、七碳糖间的相互转化。葡糖醛酸代谢途径的生理意 义: 【1】葡糖醛酸具有解毒作用; 【2】UDP葡糖醛酸为糖胺聚糖合成提供葡糖醛酸基团; 【3】葡糖醛酸可生成木酮糖-5- 磷酸,与戊糖磷酸途径相联系;【4】葡糖醛酸可生成抗坏血酸(灵长类动物除外)。 淀粉合成反应特点: 1. ADPG (或UDPG作为葡萄糖的活化供体; 2. 引物(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作为葡萄糖受体; 3. 合成方向:还原端?非还原端; 4. 相关酶类:ADPG/UDP转葡糖苷酶一一a-1,4-糖苷键形成;Q酶一一a-1,6- 糖苷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物化学》试题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画“√”,错的画“×”,填入答题框。每题1分,共20分) 1、DNA是遗传物质,而RNA则不是。 2、天然氨基酸都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 3、蛋白质降解的泛肽途径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而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不需要ATP。 4、酶的最适温度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 5、糖异生途径是由相同的一批酶催化的糖酵解途径的逆转。 6、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ATP。 7、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反应都需要引物。 8、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也发生改变。 9、tRNA的二级结构是倒L型。 10、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 11、原核细胞新生肽链N端第一个残基为fMet,真核细胞新生肽链N端为Met。 12、DNA复制与转录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双链DNA为模板,以半保留方式进行,最后形成链状产物。 13、对于可逆反应而言,酶既可以改变正反应速度,也可以改变逆反应速度。 14、对于任一双链DNA分子来说,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愈高,其熔点(Tm)值愈大。 15、DNA损伤重组修复可将损伤部位彻底修复。 16、蛋白质在小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向阳极移动,而在大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将向阴极移动。 17、酮体是在肝内合成,肝外利用。 18、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其病因是由于血红蛋白的代谢发生障碍。 19、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20、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NADPH+H+作为还原反应的供氢体。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框内。每题1分,共30分) 1、NAD+在酶促反应中转移() A、氨基 B、氧原子 C、羧基 D、氢原子 2、参与转录的酶是()。 A、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B、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C、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D、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3、米氏常数Km是一个可以用来度量()。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酶被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酶的稳定性的常数 4、某双链DNA纯样品含15%的A,该样品中G的含量为()。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实验目的】 了解酮体的生成部位及掌握测定酮体生成与利用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肝脏线粒体中,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的过量乙酰辅酶A缩合成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化合物。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只有在肝外组织,尤其是心脏和骨骼肌中,酮体可以转变为乙酰辅酶A而被氧化利用。 本实验以丁酸为基质,与肝匀浆一起保温,然后测定肝匀浆液中酮体的生成量。另外,在肝脏和肌肉组织共存的情况下,再测定酮体的生成量。在这两种不同条件下,由酮体含量的差别我们可以理解以上的理论。本实验主要测定的是丙酮的含量。 酮体测定的原理:在碱性溶液中碘可将丙酮氧化成为碘仿。以硫代硫酸钠滴定剩余的碘,可以计算所消耗的碘,由此也就可以计算出酮体(以丙酮为代表)的含量。反应式如下: CH3COCH3十3I2十4NaOH CHI3十CH3COONa十3NaI十3H2O I2十2Na2S2O3Na2S4O6十2NaI 【实验材料】 1. 实验器材 试管;移液管;锥形瓶;滴定管及架。 2. 实验试剂 (1)0.1%淀粉液。 (2)0.9% NaCl溶液。 (3)15%三氯乙酸。 (4)10%NaOH溶液。 (5)10%HCl溶液。 (6)0.5mol/L丁酸溶液:取5ml丁酸溶于100ml 0.5mol/L NaOH中。 (7)0.1mol/L碘液:I2 12.5g和KI 25g加水溶解,稀释至刻度1L,用0.1mol/L Na2S2O3 标定。 (8)0.02mol/L Na2S2O3: 24.82g Na2S2O3·5H2O和400mg无水Na2CO3溶于1L刚煮沸的 水中,配成0.1mol/L溶液,用0.1mol/L KIO3标定。临用时将标定Na2S2O3溶液 稀释成0.02mol/L。 【实验操作】 1.标本的制备: 将兔致死,取出肝脏,用0.9% NaCl洗去污血,放滤纸上,吸去表面的水分,称取肝组织5g置研钵中,加少许0.9% NaCl至总体积为10ml,制成肝组织匀浆。另外再取后腿肌肉5g,按上述方法和比例,制成肌组织匀浆。 2.保温和沉淀蛋白质: 取试管3只,编号,按下表操作:

生化思考题

1. 根据生物样品的含氮量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2. 20种编码氨基酸的中文名、英文三字符、酸性和碱性氨基酸。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核酸的关系。 4.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 5.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次级键。 6. 模体、结构域。 7.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8. 蛋白质变性及其实质。 9.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 10. 分离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第二章 1. 核酸的一级结构、DNA变性、核酸分子杂交。 2. 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3.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4. 真核生物内DNA的高级结构形式:核小体。 5. 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6. hnRNA与mRNA的关系。 7. 相对富含稀有碱基的核酸:tRNA。 8. DNA的Tm值与其所含的G+C比例的关系。

1. 酶的定义及化学本质。 2. 结合酶的分子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 3. B族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功能。 4. 酶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 5. 同工酶的概念、举例及临床意义。 6. 酶促反应的特点。 7. ES复合物、诱导契合假说。 8.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9. 米-曼氏方程式、Km与Vmax的意义。 10. 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最适pH。 11. 酶的竞争性抑制:概念、特点、动力学参数、药理学应用。 12. 酶的调节方式(酶活性调节、酶含量调节)。 13. 酶活性调节的种类(变构调节、共价修饰、酶原的激活)。 14. 酶与疾病的关系。 第四章 糖酵解与糖酵解途径的区别。 糖酵解的概念和亚细胞定位。 糖酵解的反应过程、脱氢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限速酶。 净生成A TP的数量、能量利用效率。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糖有氧氧化的概念、亚细胞定位和生理意义。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正常中间代谢产物,它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三种有机物质。其中β-羟丁酸含量较多,丙酮含量极微。 (1)酮体的生成 以乙酰CoA为原料,在肝线粒体经酶催化先缩合,后再裂解而生成酮体,除肝之外,肾也含有生成酮体的酮体系。酮体的合成过程可分三步进行。 ①首先由两分子乙酰CoA在硫解酶的作用下缩合生成乙酰乙酰CoA,同时释放 出一分子CoA-SH。【反应式1】 ②然后,乙酰乙酰CoA再与一分子乙酰CoA结合生成6个碳的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并释放出CoA-SH,此反应是由HMGCoA合成酶催化的,该酶在肝线粒体含量极高。【反应式2】 ③乙酰乙酸被还原生成β-羟丁酸,该还原反应是由紧密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的β-羟丁酸脱氢酶(此酶在肝中活性极高)催化,还原反应所需的氢由NADH提供。该反应速度取决于NADH/NAD+之比值。部分乙酰乙酸还可缓慢地自发脱羧,亦可经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 【肝内酮体的生成】 肝含有合成酮体的酶体系,故能生成酮体,但肝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因此不能氧化酮体,肝产生的酮体需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进一步氧化分解。 (2)酮体的利用

酮体被氧化的关键是乙酰乙酸被激活为乙酰乙酸辅酶A,激活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在肝外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β-羟丁酸经β-羟丁酸脱氢酶作用,被氧化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与琥珀酰CoA在β-酮脂酰CoA转移酶(β-ketoacyl CoA transferase)(3-氧酰CoA转移酶),即琥珀酰CoA;乙酰乙酸辅酶A转移酶催化下,生成乙酰乙酰CoA,同时放出琥珀酸。另一途径是在有HSCoA和ATP存在时,由乙酰乙酸硫激酶催化,使乙酰乙酸形成乙酰乙酰辅酶A,后者再经硫解生成两分子乙酰CoA。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 丙酮不能按上述方式氧化,它可随尿排出。丙酮易挥发,如血中浓度过高时,丙酮还可经肺直接呼出。 肝是生成酮体的器官,但缺乏氧化酮体的酶,故肝中酮体不能氧化;肝外组织缺乏HMG CoA裂解酶,不产生酮体,却可氧化利用酮体。 【酮体的性质】 (3)酮症 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含量很少,每1OOml血中酮体含量低于3mg(0.3mmol/L)。但在饥饿、高脂低糖膳食及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氧化增多,酮体生成过多,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引起血中酮体升高,当高过肾回收能力时,则尿中出现酮体,即为酮症(ketosis)。因酮体中乙酰乙酸及β-羟丁酸都是相对强的有机酸,如在体内堆积过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饥饿、高脂低糖膳食及糖尿病均造成体内糖氧化利用的减低,呈现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比值升高,,则大量脂酰CoA转移入线粒体进行氧化,产生大量乙酰CoA。另外还使脂解作用增强,则长链脂酰CoA增多而堆积起来。在线粒体内,此时由于脂酰CoA特别是长链脂酰CoA增多,通过别构抑制柠檬酸合成酶,致使乙酰CoA难于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在肝内堆积的乙酰CoA缩合生成酮体。过多的酮体将随血液循环运至肝外组织氧化利用,肝外组织氧化酮体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酮体过高,如超过肝外组织氧化能力时,则血中酮体将堆积,尿中出现大量酮体,呈现酮症。 【糖代谢紊乱与酮症的关系】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7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7 一、A型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竞争性抑制作用 B.可逆性抑制作用 C.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D.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答案:E [解答] 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或活性部位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或凝胶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活力恢复者称为不可逆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剂叫做不可逆抑制剂。不可逆抑制作用可以分为非专一性的与专一性的两类。所以答案为E。 2.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包括 A.pH B.温度 C.酶浓度 D.底物浓度 E.以上因素全部都是 答案:E [解答]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包括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等。所以答案为E。

3. 糖异生途径的主要场所 A.肌肉 B.大脑 C.肾 D.肝 E.线粒体 答案:D [解答] 本题要点糖异生。糖异生主要在肝中进行,肾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糖异生作用。所以答案为D。 4. 三羧酸循环发生的部位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胞浆 D.内质网 E.微粒体 答案:B [解答] 本题要点糖代谢的部位。糖的无氧酵解、糖原的分解与合成、磷酸戊糖途径均在胞液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所以答案为B。 5. 糖酵解发生的部位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胞浆 D.微粒体 E.内质网

答案:C [解答] 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糖酵解发生的部位在胞浆中。所以答案为C。 6. 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磷酸甘油脱氢酶 答案:C [解答] 葡萄糖无氧酵解的关键酶有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所以答案为C。 7. 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A.细胞核 B.线粒体 C.胞浆 D.微粒体 E.内质网 答案:C [解答] 磷酸戊糖途径的亚细胞定位是胞浆。所以答案为C。 8. 下列化合物糖异生成葡萄糖时净消耗ATP最多的是 A.2分子甘油 B.2分子乳酸 C.2分子草酰乙酸

实验十二 肝中酮体生成作用

实验十二肝中酮体生成作用 【目的】 1.了解肝中酮体生成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 验证酮体生成是肝脏特有的功能。 【原理】 用丁酸作为底物,将丁酸溶液分别与肝匀浆和肌匀浆保温。肝细胞中含有酮体生成酶系,故能生成酮体,酮体中的乙酰乙酸与丙酮可与显色粉中的亚硝基铁氰化钠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肌肉中没有生成酮体的酶系,同样处理的肌匀浆则不产生酮体,因此不能与显色粉产生颜色反应。 【器材】 小白鼠、匀浆机或研钵、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剪刀、白瓷反应板、试管、滴管、试管架。 【试剂】 1.0.9%氯化钠溶液。 2.洛克溶液 取氯化钠0.9g、氯化钾0.042g、氯化钙0.024g、碳酸氢钠0.02g、葡萄糖0.1g放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加水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3. 0.5mol/L丁酸溶液 取44.0g丁酸溶于0.1mol/LNaOH溶液中,加0.1mol/LNaOH溶液至1 000ml。 4.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6) 准确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2H2O)7.74g和磷酸二氢钠(NaH2PO4·H2O)0.897g,用蒸馏水稀释至500ml,准确测定pH值。 5.15%三氯醋酸溶液。 6.显色粉 亚硝基铁氰化钠1g,无水碳酸钠30g,硫酸铵50g,混合后研碎。 7.家兔(或小鼠) 【操作】 1.肝匀浆和肌匀浆的制备取小鼠一只,断头处死,迅速剖腹,取出肝和肌组织,剪碎,分别放入匀浆器或研钵中,加入生理盐水(重量:体积为1:3),研磨成匀浆。 2.取4支试管,编号后按下表操作:

表3-14 酮体生成试验操作步骤 加入物(滴) 1 2 3 4 洛克溶液15 15 15 15 0.5mol/L丁酸溶液30 -30 30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15 15 15 15 肝匀浆20 20 -- 肌匀浆---20 蒸馏水-30 20 - 1.将上列4支试管摇匀后放37℃恒温水浴中保温30分钟。 2.取出各管,每管加入15%三氯醋酸20滴,摇匀,离心5分钟(3000转/min)。 3.分别于各管取离心液滴于有凹白瓷反应板中,每凹放入显色粉一小匙(约0.1g),观察并记录每凹所产生的颜色反应。 【结果及分析】 观察各管颜色变化,并分析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什么是酮体?酮体的生成与利用有何特点? 2.酮体代谢有何生理意义,严重糖尿病患者为何导致酮血症和酸中毒? 3.本实验中,第1及第4管离心液,与显色粉各产生何颜色反应?说明原因?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习题答案

脂类代谢 一、问答题 1、为什么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答:因为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物丙酮酸,摄入糖量过多则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也多,进而导致合成脂肪酸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也多,原料多合成的脂肪酸自然就多了,所以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2、比较脂肪酸β—氧化和脂肪酸的合成有哪些不同点? 答:①细胞中发生部位不同:合成发生在细胞质,氧化发生在线粒体; ②酰基载体不同:合成所需载体为ACP—SH,氧化所需载体为乙酰CoA;③二碳片段的加入与裂解方式:合成是以丙二酰ACP加入二碳片段,氧化的裂解方式是乙酰CoA;④电子供体或受体:合成的供体是NADPH,氧化的受体是FAD、FAD+;⑤酶系不同:合成需7种酶,氧化需4种酶;⑥原料转运方式:合成是柠檬酸转运系统,氧化是肉碱穿梭系统;⑦能量变化:合成耗能,氧化产能。 3、试计算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净生成多少molATP。答:甘油氧化产生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经过4次脱氢反应生成3molNADH+H+、1molFADH2、以及2molCO2,并发生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molGTP。依据生物氧化时每1molNADH+H+和1molFADH2 分别生成2.5mol、1.5mol的ATP,因

此,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2和H2O生成ATP摩尔数为6×2.5+1×1.5+3-1=18.5。 4、1mol硬脂酸(即18碳饱和脂肪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时净生成的ATP的摩尔数。 答:1mol硬脂酸彻底氧化需经8次循环,产生9个乙酰CoA,每摩尔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10molATP,这样共产生90molATP。8molFADH2进入电子传递链产生12molATP,8mol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共产生20molATP。脂肪酸的活化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这样彻底氧化1mol硬脂酸净得120molATP。 5、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重要物质?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和关键酶各是什么? 答:转变成胆汁酸、甾类激素、维生素D; 基本原料: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DPP)、异戊烯醇焦磷酸酯 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 6、为什么在长期饥饿或糖尿病状态下,血液中酮体浓度会升高?答:由于糖供应不足或利用率降低,机体需动员大量的脂肪酸供能,同时生成大量的乙酰CoA。此时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途径,又得不到及时的回补而浓度降低,因此不能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积累的乙酰CoA衍生为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

脂肪酸的β一氧化作用—酮体的生成及测定

脂肪酸的β一氧化作用—酮体的生成及测定 徐云剑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脂肪酸的β一氧化作用 2 . 过测定和计算反应液内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 3. 掌握测定β一氧化作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肝脏内脂肪酸经 β一氧化的作用生成乙酰辅酶A ,两分子的乙酰辅酶A 可缩合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可脱羧生成丙酮,也可还原生成 β一羟丁酸。 乙酰乙酸,β一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必须经血液运至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和肾脏,再转变为乙酰辅酶A 而被氧化利用。酮体作为有机体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正常的情况下,其产量甚微,患糖尿病或食用高脂肪膳食时,血中酮体含量增高,尿中也能出现酮体。其反应历程如下: CH 3 | CH 2 | CH 2 | COOH (丁酸) CH 3 | CH ‖ CH | COOH (丁烯酸) CH 3 | CHOH | CH 2 | COOH (β-羟基酸) CH 3 | C=O —→ | CH 2 | COOH (乙酰乙酸) 脱羧 2乙酰辅酶A CH 3COCH 3 (丙酮) 本实验用新鲜肝糜与丁酸保温,生成的丙酮可用碘仿反应滴定。在碱性条件下,丙酮与碘生成碘仿。反应式如下: 2HaOH+I 2===NaOI+NaI+H 2O CH 3COCH 3+3NaOI===CHI 3+CH 3COONa+2NaOH 剩余的碘可用标准Na2S2O3滴定 NaOI+NaI+2HCl===I 2+2NaCl+H 2O I 2+2Na 2S 2O 3===Na 2S 4O 6+2NaI 根据滴定样品与滴定对照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之差,可以计算由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 22H H -+???→←???2H -???→HOH ???→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甘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2)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的重要能源。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体内糖供应不足(血糖降低)时,大脑不能氧化脂肪酸,这时酮体是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2试述乙酰CoA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CoA主要来自脂肪酸的β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乙酰CoA在肝中可被转化为酮体向肝外运送,也可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及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 3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从食物中摄取?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在肝脏可转换成胆汁酸?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化为类固醇激素?在欺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用于构成细胞膜?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细胞液中?经胆汁直接排除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 4什么是血浆脂蛋白?试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来源及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是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球形复合体,是血浆脂蛋白的运输和代谢形式。.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法有两种:1电泳法:可敬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 β-脂蛋白, 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2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类,分别相当于电泳分离的CM、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各种血浆脂蛋白的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如下:?CM由小肠黏膜细胞合成,功能是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VLDL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LDL由VLDL在血浆中转化而来,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即将胆固醇由肝转运至肝外组织;?H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逆向转运胆固醇,即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到肝。 1、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 ?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酶的催化效率可比一般的催化剂高10 8~1020倍;?具有高度特异性:即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2、距离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定义、分类、举例)。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习题答案

脂类代 一、问答题 1、为什么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答:因为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物丙酮酸,摄入糖量过多则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也多,进而导致合成脂肪酸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也多,原料多合成的脂肪酸自然就多了,所以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2、比较脂肪酸β—氧化和脂肪酸的合成有哪些不同点? 答:①细胞中发生部位不同:合成发生在细胞质,氧化发生在线粒体; ②酰基载体不同:合成所需载体为ACP—SH,氧化所需载体为乙酰CoA;③二碳片段的加入与裂解方式:合成是以丙二酰ACP加入二碳片段,氧化的裂解方式是乙酰CoA;④电子供体或受体:合成的供体是NADPH,氧化的受体是FAD、FAD+;⑤酶系不同:合成需7种酶,氧化需4种酶;⑥原料转运方式:合成是柠檬酸转运系统,氧化是肉碱穿梭系统;⑦能量变化:合成耗能,氧化产能。 3、试计算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净生成多少molATP。答:甘油氧化产生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经过4次脱氢反应生成3molNADH+H+、1molFADH2、以及2molCO2,并发生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molGTP。依据生物氧化时每 . .

1molNADH+H+和1molFADH2 分别生成2.5mol、1.5mol的ATP,因此,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2和H2O生成ATP摩尔数为6×2.5+1×1.5+3-1=18.5。 4、1mol硬脂酸(即18碳饱和脂肪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时净生成的ATP的摩尔数。 答:1mol硬脂酸彻底氧化需经8次循环,产生9个乙酰CoA,每摩尔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10molATP,这样共产生90molATP。8molFADH2进入电子传递链产生12molATP,8mol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共产生20molATP。脂肪酸的活化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这样彻底氧化1mol硬脂酸净得120molATP。 5、胆固醇在体可转变成哪些重要物质?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和关键酶各是什么? 答:转变成胆汁酸、甾类激素、维生素D; 基本原料: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DPP)、异戊烯醇焦磷酸酯 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 6、为什么在长期饥饿或糖尿病状态下,血液中酮体浓度会升高?答:由于糖供应不足或利用率降低,机体需动员大量的脂肪酸供能,同时生成大量的乙酰CoA。此时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途径,又得不到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