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回击对语文味的攻击:缺乏学术素养的“学术批评”可以休矣docx

回击对语文味的攻击:缺乏学术素养的“学术批评”可以休矣docx

回击对语文味的攻击:缺乏学术素养的“学术批评”可以休矣docx
回击对语文味的攻击:缺乏学术素养的“学术批评”可以休矣docx

缺乏学术素养的“学术批评”可以休矣

——以王林为例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程少堂

(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1期)

学术史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有重大影响的理论都是有缺陷的理论,都包含着内在矛盾。正是这些缺陷和矛盾的存在,这些理论才有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能性。而具有学术精神的学术批评,是推动这些理论发展、完善的外在动力之一。这是学术史早已证明了的基本规律。从孔子到毛泽东,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思想家的理论概莫能外。

语文味理论当然更不会例外。作为语文味理论的创始人,我深知这一规律,一向诚恳欢迎对语文味的正常的学术批评。我甚至认为,语文味理论有今天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这些学术批评。但我基本不回应这些批评。不回应,并非倨傲。一是因为忙,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二是因为对语文味的批评,许多均是建立在误解甚至曲解之上的。更因为语文味影响大了,有人就借批语文味来谈自己的东西,其中的误解乃至曲解比比皆是。我曾模仿美国著名小说家卡佛的小说标题《当人们谈论爱情他们在谈论什么》,调侃地说过一句“当人们谈论语文味他们在谈论什么”。而我深知又确信,对一个理论的误解与曲解,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也是理论提出者本人没法控制的。所以我的回应没有多大必要。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0期上旬刊有《语文味教学理论批判》一文,作者是上海市闵行区教研员王林。王林这篇文章指名道姓批判我的语文味理论“教学观念陈旧”,论据是“教师的眼中没有学生”,他还认为我的文人语文“将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瞧,语文味之路不光是“胡同”,还是“死胡同”。这帽子够大的。

读了王林这篇口气很大的文章,我觉得我也许有必要打破不回应的惯例。王林的文章,集中地、典型地表现了现在语文界一些学术批评中的不良风气:缺乏学术素养。语文界像王林这样缺少学术训练的批评者真不少见。今年上半年,湖北赤壁就有一位老师发来邮件,提出和王林相仿的观点,我曾写了一封邮件

回复他,这篇邮件就是语文味网上挂出的《“一加一”应该等于四》 (链接:少堂志林(16):“一加一”应该等于四)。但那位老师只是以邮件的形式交流,所以我的回信也有点幽默。王林的文章不同,而且王林还身为上海一个区级教研员,还具有“特级教师”的名头,所以对他的批评,不回应,就太不尊重他了。

王林文章有两个主要观点:(1)“语文味教学理论中,教师的眼中没有学生”。(2)“‘文人语文’将把语文教学引入狭窄的死胡同”。他这两个断语是相关的,意图也很明确:全盘否定有深广影响的语文味理论。

列宁说过,弄清概念是讨论问题的前提。先弄清概念,再展开讨论问题,这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

王林的文章,如果没有点我的名,我就可以不认为他是批评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而是批评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既然王林在文章中反复点我的名并加以批判,那我就要说后面的话:你先搞清程少堂的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的概念,再来和我对话。因为弄清程少堂的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的概念,是讨论问题的前提,也是保证你的断语具有某种合理性的前提。

理论是系统的理性认识。理论框架由概念系统逻辑地构成。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是我的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我在即将出版的60余万字的《语文味教学法》一书开篇中说:《周易〃系辞上》有句名言,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大意是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

老子洞察天道,指出?反者道之动?,认为天道的本性是变动;变动的本质在于相反事物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

可见,中国古代儒道两家都认为,无论自然、人事,都表现此道。

语文味之?道?,也表现在它本身所包含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与转化。具体说,就是由文人语文教学观(理论)之阴与语文味教学法(实践)之阳两个方面构成的对立统一双向发展运动,推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不断向前发展。

……

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就是这样一条从感性走向理性,又由抽象走向具体,从理论化走向现实化的明确路径。

……

语文味——人文语文——语文味教学法,这三个概念,是我们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之路上的三座里程碑。

由上述可知,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是我的理论体系中密切相关的三个主概念,它们如三足鼎立,支撑起我的语文味理论“大厦”。任何想要和我讨论或批评我的语文味理论的人,都先要充分了解(至少要有足够的了解)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如果要否定我的语文味理论,先要逻辑地否定这三个概念。在我的理论体系中,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是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三个概念,其中语文味概念,在我的理论体系中又处在相当于阴阳理论中“道”概念的地位,即是元概念。所以要否定我的语文味理论体系,不否定我的语文味这个元概念,你就难以达到目的。

这就是批评的学术素养、学术精神。

王林的文章否定语文味理论的重要观点是:语文味教学理论是眼中没有学生的理论。但王林的文章从头到尾没有引用我的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三个重要概念中的任何一个,特别是没有引用语文味定义(他只引用了我关于语文味定义的一个通俗化说法,即所谓“有趣些,有味些,好玩些”,没有引用关于语文味的学术化定义),更没有直接批评和颠覆我的这些概念,而是靠寻章摘句,靠断章取义,就妄下断语。

王林的文章说:“语文味教学理论中,教师的眼中没有学生”,“其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学生退居为课堂的配角,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下面我学周作人先生,当当资料的“文抄公”,以便让大家来看看,十余年来我关于语文味的主要论著是如何给语文味概念下定义的,从这些定义是否可以得出“语文味教学理论中,教师的眼中没有学生”的结论。

(一)还在语文味理论草创时期的2001年,我在(香港)第四届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2001年12月4日—7日)上发表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我指出:“所谓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还说到,?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感应,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心理环境。课堂教学的氛围美就是这样一种心理环境,它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感情和信息的无障碍交流。这种心理环境主要体现在一种师生关系美。在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都全身心投入,这时课堂上就会出现庄周梦蝶般的现象: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教师,不知道是学生变成了教师,还是教师变成了学生,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环境之间融为一体(而不是五张皮)。此时此刻,如果把教师与学生当成是教学过程中的人的因素,而把教材、教法、教学环境当成是教学过程中‘天’的因素(相对教师而言,也可把学生当成教学过程中的‘天’的因素),那么,弥漫着语文味的语文课,就会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句)的优美意境,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在教学中的最佳体现。在这里,语文教学也就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教学,而且也是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即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当然是美的,这样的课使教师自己课后觉得回味无穷。??语文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因此,语文课教出语文味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换言之,语文课教出语文味是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最终使学生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因此,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儿,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得到了提升?。

这篇万字长文全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十余年前,我曾拿这篇文章向孙绍振先生请教,孙绍振先生指点说,这个定义有些深度,不过还是个外延定义。十余年前的语文味定义及其阐述尽管幼稚,里面有语文味教学要“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的阐述,但从中能看出一丝“语文味教学理论中,教师的眼中没有学生?这样的意味吗?

(二)2003年7月16日,我在《中华读书报》发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的论文。这篇论文对语文味定义增加了内涵的表述:?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

教学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这篇文章,教育部《教育文摘周报》2003年7月16日曾转载。这个语文味的定义及其阐述继续强调了语文味教学要求“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2008年,《语文教学通讯》杂志2008年5B约我做封面人物,我在该刊这一期杂志配发的文章《语文味的成长史》中指出,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到2003年下半年,我们把语文味定义进行完善:?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与意理阐发、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并着重强调:?语文课教学出语文味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准确地说,语文课教出语文味是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最终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本质上是一种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与素养)。?

这篇文章,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刊》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之后,又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刊》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

语文味定义这时已基本成熟,其基本精神却正出一辙:在高度重视学生发展的同时,强调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四)2008年1月,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出版,我在入选的《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对语文味定义进行修订,仍然强调?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五)2009年,我在《语文月刊》2009年第5期发表长篇论文《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兼及对“泛语文批判”的批判》一文,进一步对语文味下了比较成熟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特别强调了语文味?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这篇长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从这个比较成熟的语文味的定义及其阐述中,能得出?语文味教学理论中,教师的眼中没有学生?这样的结论吗?

这篇文章在语文味定义后面,对这一界定还细分要素进行了阐释,这个阐释包含有12个要点(基本内容见下文(七))。“百度”语文味词条的作者,就是根据这篇论文,做了语文味词条。

(六)到了2010年前后,我又吸收学术界一些学者的意见,将语文味定义补充调整定型为: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从语文味定义的发展与调整过程中,王林为何不能看出其中一以贯之的“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这一主线呢?

(七)如果王林在写批评文章前没有查阅文献的习惯,因而没有读到上述这些文章,那王林写批评“语文味教学理论中,教师的眼中没有学生”的文章前,“百度”总该是可以查一下的。上文说到,有人根据我发表的论著在“百度”做了语文味词条,这个词条到现在有一万七千多人次查阅。“百度”语文味词条除了定义的文字外,其中分条阐述的(1)(5)(7)(8)(9)条内容为:

综合以上内涵与外延,关于语文味的这一界定有以下几点值得强调:

(1)语文味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

(5)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

(7)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因此语文味包含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意味着:如果缺乏这些个性因素,仅仅教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或者说语文味不一定浓;

(8)语文味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9)在语文味理念指导下的语文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学生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参考浙江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汪潮《对?语文味?的深度思考》一文中的观点)

这些论述都是“不发展学生”的思想吗?

(八)王林的批评,矛头针对我的《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一文。但就是在《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这篇文章中,仍然有我对语文味的详细成熟定义。不仅如此,我还进一步阐释道:?可以说,语文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出语文味是目的。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语言美、文章美、文学美、文化美以及蕴含其中的情感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总之一句话,让语文充盈人生,让语文提升人生,让语文成就人生,这就是语文味教学的终极目的。?

这篇文章原文16000字,很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2期转载删节了部分文字,但这个语文味的定义及其阐述并没有删节,王林为何对此视而不见?

(九)在《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2期,我发表了《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的重要论文,文章中我把语文味教学法概念初步界定为:?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制约和关于语文味与文人语文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理念指导下,在相对固定的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与突破固定模式的、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前提下,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以渗透生命体验为核心,反映教学认识、表达教学理念、传达教学信息、表现教学思想与情感、彰显教学气质与风格,通过运用语文味教学艺术手段,创作出洋溢着浓郁语文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作品,使语文教学过程产生教学审美意象,最终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创造美的过程,从而让语文教学过程在实现语文味的教学宗旨的同时,成为语文教师展现文化眼光、释放人生情感、体验职业美感与挥洒生命创造性的文化场所的一种‘有温度’的语文教学方法。?

请问王林同志,这个语文味教学法定义中的?让语文教学过程在实现语文味的教学宗旨的同时,成为语文教师展现文化眼光、释放人生情感、体验职业美感与挥洒生命创造性的文化场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语文味教学宗旨是什么?根据语文味的定义可知,语文味?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2期用接近杂志三分之一的篇幅,主办“程少堂之教改探索”专题,这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收录其中。从这个语文味教学法的定义中,能找到语文味是“不发展学生”的信息吗?

我们的语文味理论,只是在大家都一窝蜂提“学生为本”、提倡教师的“蜡烛精神”的时代,提出发展学生的同时要发展教师。这有什么不妥吗?

另外,语文味定义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表明,语文味教学特别重视师生共享教学过程。是共享,不是任何一方独享。

毫无疑问,任何合理的教育当然都要发展学生,但同时发展老师有何不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中的“人”,难道不包括老师?老师不是人?

师生共享教学过程,是一种既古老又很现代的教学观念。

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教师,正是我们语文味教学思想的贡献之一。退一步说,即使算不得贡献,也绝不是应该否定的思想。

最近我和肇庆一个老师交流这个问题,她的看法是:“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发展教师,才能成就学生。发展教师应该是解决了根的问题。”我很同意她的看法。

我认为,不发展教师的教育,终究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厌恶教育教学过程的老师,长此下去,必将发展成厌恶学生。

我还认为,教师不能或很少从教育教学过程享受到乐趣,是中国教育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不厌其烦地抄录自己这些过去的论文片段和“百度”词条,是想说明:从我们的十余年来这些关于语文味、语文教学法的定义阐释以及有关的词条中,你找不到任何关于语文味教学思想是只发展教师而不发展学生的思想之蛛丝马迹。

如果王林肯稍微动一动脑筋,他就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到21世纪初叶,不可能会有人愚蠢地提出只发展教师不发展学生这样的所谓教育教学思想。就是提出了,也不可能得到广泛认可。

批评甚至想要否定一个学者的理论,把被批评者的智力想象得如此不堪,是不是实在太不学术了?

限于篇幅,关于“文人语文”,我只说一句:从王林文章的引用看,王林没有阅读我专门研究“文人语文”的论文。他大约的确以为我的“文人语文”观就是在他批评的《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一文中提出的。他不知道我在这篇文章中只是概论了关于“文人语文”的一些主要观点。他也并不真懂得“文人语文”是个什么意思。

企图否定一个影响深广的理论,不引用、不攻击它的核心概念范畴,只是凭感觉,形而上学地寻章摘句,就鲁莽挥起板斧大加砍杀,大加“批判”,只能暴露出批评者学养的不足。

我的语文味理论,经过15年研究探索,其影响不能说不深广。影响深广,并不是我程少堂想要有这样的影响就有这样的影响。像任何理论一样,我的语文味教学理论只是一家之言,其中肯定、绝对有许许多多不足,需要长期地不断地修正、深化与发展,而且可以断言,语文味永远只是一家之言,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过语文味理论毕竟是经过十多年反复思考研究出来的东西,要参与讨论语文味,建议批评者先仔细阅读一下我的有关的主要著作,做些研究,同时读一点逻辑学、教育学的书。研究和批评都要避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避免走极端,要有辩证观和整体观。特别是想要完全否定像语文味这样一个有重要影响的理论的时候,先要冷静想一想:你否定的对象,真是你认为的那个样子吗?你把握了否定对象的本质了吗?这个理论的主要论著你阅读研究过吗?你具备否定这个理论的认识能力吗?没有研究过,没有这个能力,你最好先放弃批评,先做点准备工作再说。

目前,语文味的影响日益扩大,语文味早已不是我程少堂一个人的事了。已有学者根据知网等数据库统计,近十年来,全国各地报刊发表研究语文味的文章有上千篇。十余年来从北京、上海到全国各地,许多媒体都曾开设专栏讨论语文味。2007年,语文味专著《程少堂讲语文》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代表入选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2009年,程少堂由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广泛影响入选教育部《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杂志社评出的“建国六十周年专题活动——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2011年,程少堂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从“冷美学”到“热美学”——以“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的讲座,语文味走上北大讲坛。四川师大开设“中国当代十大名师教学艺术研究”课程,程少堂由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广泛影响入选。全国多所高校将程少堂和语文味作为硕士论文选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东北师大硕士生张岩近30万字的专著《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正式出版,该书为国内学者独著的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第一部学术专著。2014年,程少堂入选全国中语会评选出的中国语文界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语文味确已从十

年前的星星之火演变成燎原之势。语文味研究现在可称为21世纪初叶中国语文界“显学”之一。这么多人研究与肯定语文味,语文味会是你王林说的那样是“不发展学生”、“观念陈旧”、“将语文教育带入死胡同”的理论吗?天下昏昏,就你王林一人昭昭?写到此,我忽然想问一下王林同志:你听过我几堂课?你读过我几篇关于语文味的文章?你是真懂语文味理论吗?我不算太笨,但积十五年之功都还从不敢说自己搞清楚了语文味,语文味研究还有你说的那么多“问题”,多到甚至被你一口全盘否定,你花一个小时几个小时浏览了我一两篇文章,你就能真搞清了语文味了吗?你对语文味理论的“批判”和全盘否定,真能撼动语文味的根基吗?

动辄想要否定、推翻一个有广泛影响理论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可以听笑话了:就算一个学者在一篇论文中愚蠢地说?一加一等于三?,你也不要冲动地只是抓住这一篇文章就马上写文章批评,更不要只是看过别人一篇文章就动了要全盘否定这个理论的心思。因为很可能,他在已发表的下一篇文章里就说过:?抱歉,我上一篇文章说‘一加一等于三’是错的。‘一加一’应该等于四。?所以你得看看别人后续的或其他的文章再发议论。哈!

最后想说一句正经的: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一个理论的核心概念和范畴体系,进而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一个学者的理论思想之科学内涵,是开展科学的学术批评的前提,也是学术批评者应具有的基本学术精神和基本学术素养。否则我们的批评就会一地鸡毛。

—————————————————————————————————————————————

简讯:上海王林撰文全盘否定语文味,程少堂亲自出手迎

语文味网2014年11月25日报道: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2014年第10期再次讨论语文味。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是最早同时也是一贯支持语文味研究的刊物之一。11年前,

程少堂老师研究语文味的第一篇重要的万字长篇论文《语文味理论构想》,即发表在该刊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正是这篇文章将萌芽期的语文味研究首次推向全国。在以后的十余年间,《语文教学与

研究》发表过多篇程少堂老师关于语文味的重要论文(其中包括2013年发表的程少堂老师一万六千字的长篇论文《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同时还发表过多篇研究语文味和程少堂的文章。

一个理论在长达15年的时间内不断被反复讨论争鸣,这绝对是理论家求之不得的好事,也是理论家的无尚荣光。在语文界,目前这一光荣除了语文味还有谁可与之争锋?以往程少堂老师原则上不回应关于语文味的争鸣。11月16日上午,程老师看到编辑部赠送的《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0期,上面刊有上海闵行区教研员王林《语文味教学理论批判》一文,王文全盘否定语文味理论。看完王文,程少堂老师犹豫半天之后,当天下午决定破例回应,并模仿周作人先生的随笔写法作一次“文抄公”,用了一下午加一晚上,抄了自己过去多篇文章片段近万字(真的是抄文献),形成《缺乏学术素养的“学术批评”可以休矣——以王林为例》一文。程少堂老师以王林的文章为例,抨击中国语文界目前流行的一种不良风气——少数一线教师缺乏学术训练学术素养却打着学术批评的幌子招摇过市。

程老师当晚将该文发给《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晓苏老师很快回复安排在新年第一期发表。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领风骚数十年。十余年来,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关于语文味的讨论争鸣持续不断,此伏彼起,逐渐形成为21世纪初叶中国语文教育学术史上难得的一片学术胜景。对学术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难有这种判断:对语文味持续不断的讨论与争鸣,原因并不像个别人私底下酸溜溜所说的“语文味理论是有许多缺陷的”(说这话的人,好像他或她真见过什么没有缺陷的理论似的,或者他或她真有自己的什么理论,而且他或她的什么理论是像《圣经》一样“没有缺陷”似的),而是雄辩又深刻地说明了: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的确深广,生命力的确旺盛,价值的确重大。事实上,在讨论与争鸣中,肯定的意见也是占绝大多数的。这也正如西方一句谚语所云:“人们不会去踢一只死狗”。

学术批评

学术批评,净化教育环境——专家学者大家谈 2010-11-24光明日报点击: 92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导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兼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 副主任等学术职务。

黄安年学术交流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7011369.html,)创办人。从事美国史、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研究。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美国《美国历史杂志》中国特约编辑。 董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现任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应用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要学术专长是汉语文学、辞典编纂及 研究,现从事古代汉语研究。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王宁 学术交流网创办人、主持人黄安年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董琨 本报记者丰捷 学术批评是什么?每一位真诚而严肃的学问人都深知“批评”之于学术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令人愈加忧心和遗憾的是,多年来,中国教育界的学术生态园已经难见“批评”这株带刺的“玫瑰”,变异的“批评”却大行其道。

让学术批评回归健康、理性的轨道,让学术生态重现生机、活力,才能为中国教育奠基;理性的教育学术活动,才能造就中国教育界的健康风气。 没有批评学术何以繁荣 记者:编辑部时常会收到一些书评。但延续多年的一个现象很耐人寻味,那就是书评无论怎么评,基本都是只赞扬,不批评。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但凡批评之声泛起,不少学者在回应时也不是基于学术范畴的反驳争鸣,而是试图采取非学术手段压制、抗议,甚至演变成更为激烈的人身攻击。 我们的学界似乎忘记了批评的本义和价值,也失去了接纳批评的胸襟。 王宁:学术批评是学者应当具有的自觉的批判意识和自省意识在学术活动中的体现。学术发展的规律证明,学者要想做出学术贡献,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揭露已经作出的观察中的错误与瑕疵,更精确地观察同样或类似的事实,研究不同种类的材料以便进行比较,更充分地诠释事实,改进研究方法。学术批评愈有力,学术纪律也愈严格,学界风气也将愈端正。 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只有通过学术批评,才能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发现真理,杜绝腐败。正当的学术批评是学术进步的助推器,是学术健康发展的清道夫,是学术之树常青的啄木鸟。 难批评、乱批评学术和教育环境被污染 记者:应该看到,这几年学术批评有了很大进步,很多网站和刊物为开展学术批评开辟了空间、营造了气氛。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健康、理性的学术批评还是少之又少,而一些非正当的,甚至是扰乱视听的声音却此起彼伏,严重污染了学术和教育环境。 王宁:的确,现在出现了很多广告式的伪书评,过火的吹捧和攻击的言辞也不断发现,甚至还增加了一些炒作似的对于某些问题的哄抬和反对,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有些非专业的人士专门挑战一些专业常识,而这个常识是多少年不证自明、不能推翻的东西,他们专门挑战这些东西,对学术界

媒介批评学术论文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博中媒体人需要的几点反思 ———以媒体对“李刚门”事件的报道为例 摘要:互联网通过让强大的传统媒体更难控制公众事件的解释的方式,现有的传播体系提出了挑战。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博中,许多媒体人迷失了方向,导致非理性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在误导公众。怎样让理性回归受众。本文对媒体和媒体人提出了几点建议:1、对信息的解读。2、对真相的追求。3、对媒体公信力的重视。4、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李刚门”媒介批评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态度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最初将事件公布是在10月20日,在天涯杂谈上。网友“河大义工”的一篇帖子,该帖子将事件描述为一起校园车祸。而一时间“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到帖子发出的当天傍晚,相关评论帖子超过36万条,该帖子点击超过47万。随着微博帖子的不断更新“李刚门”不断升级,首先通过强大的互联网络进行人肉搜索,李刚的职业、家庭背景、家庭收入、房产等信息不断刷新,同时也不断挑动着公众愤怒的神经。但要求在新闻报道中做到真实、公正、客观、全面、准确的媒体工作者却选择了沉默,或者是附和着公众的愤怒(详细报道情况见表一),其原因大多是不敢引起所谓之“公愤”,这一点在央视对李刚进行采访后观众的负面评价就得到了充分证明。“10月21日下午,河北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李启铭(又名李一帆)的父亲李刚接受中央电视台独家采访,向受害人及其家属白哦是诚恳道歉,并且深深鞠躬,采访中李刚多次哽咽,不能自己。”而针对这一采访报道,公众所谓反映多为愤慨,甚至有人说“央视收黑钱了”、“央视太丢人,对不起全国人民”等等言论。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公众非理性情绪的爆发。 表一传统媒体对“李刚门”的报道情况表 一、影响 由于传统媒体在公众事件中的沉默导致报道失衡,进而使舆论一边倒的局面,进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一,对于受众来说,互联网络的信息来源多而杂,他们无法了解事实真相,只能人云亦云,这样也极易导致公众理性的迷失产生的情绪激化。第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作为社会公器,他们有责任从公众利益出发,客观而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1】此次事件中多媒体的失聪和部分偏颇的报道都会使其本身在受众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损。第三,对于社会来说,当公民的知情权得不到满足,群众非理性情绪不断被激化,会导致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从而引发社会危机。 二、建议 在传媒责任理论中,社会责任从来都是与自由报道同时存在。从社会责任角度看来,新闻报道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然权利”,而是以承担相应义务为基础的“道德权利”,要求传媒在对社会负责的前提下开展活动。【2】据此,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博中,对传统媒体及媒体

学术规范测试

学术规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正确作答得2分,错选不得分。 1. 师生合作的论文署名()。 A.视所起主要作用决定署名先后 B.老师应该排在第一个 C.视需要而决定 2. 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隐瞒重要信息,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3.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记录或报告无中生有的数据或结果的行为属于()。 A.伪造 B.篡改 C.剽窃 4.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判断错误,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5. 中文报纸引用需按顺序标注()。 A.篇名/作者/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 B.作者/报纸名称/篇名/出版年月日 C.作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 6. 科技工作者在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任务中完成的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或名义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被批准后,专利权归()。 A.所属法人单位 B.国家有关单位 C.研究者本人

7. 把注释集中于全文、全书或书中某一章的末尾。这种注释的形式属于()。 A.夹注 B.脚注 C.尾注 8. 直接引用超过一定篇幅,可采用()等办法来更为清晰地加以区分。 A.加引号的方式 B.改变排版方式 C.改变字体颜色

9. 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属于()行为。 A.学术失范 B.学术不端 C.学术腐败 10. 某教授的一篇论文已在期刊A上发表,因内容新颖,期刊B要求再次发表。该教授同意,但要求期刊B在发表时注明转载自期刊A,期刊B也做到了。请问,这位教授的做法你认为是否属于学术失范行为?()。 A.是 B.否 C.说不准

如何做好学术的几点思考

作为在读研究生,如何做好学术研究,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了这样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更好的规范期间我们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在谈论我对于如何做好学术研究的认识之前,想先分享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偶然在一篇博客上发现的,之所以于此分享,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中影射着我认为做好学术研究的几个关键因素。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Pontiac)部门收到一封客户抱怨信,上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们,我不会怪你们为什么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我们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激凌作为我们的饭后甜点。由于冰激凌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会在饭后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等大家决定后我就会开车去买。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后,在我去买冰激凌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你知道吗?每当我买的冰激凌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他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我要让你知道,我对这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猪头。为什么这部庞帝雅克当我买了香草冰激凌它就秀逗,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其他口味的冰激凌,它就没有问题?为什么?为什么?” 事实上庞帝雅克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找到这位仁兄时,很惊讶地发现这封信是出自于一位成功、乐观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手。工程师与这位

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之后,两人于是一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激凌店开去。那个晚上的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冰激凌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了。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第一晚,巧克力冰激凌,车子没事。第二晚,草莓冰激凌,车子也没事。第三晚,香草冰激凌,车子秀逗了。 到目前为止,这位严谨而富有逻辑的工程师还是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过敏。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工程师开始记录下从开始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往返行驶时间、停放时间、车子使用的燃油种类……根据资料,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激凌所花的时间比其他口味要少。 为什么呢?原因出在这家冰激凌店的内部设置上。因为香草冰激凌是所有冰激凌口味中最畅销的口味,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取到,就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里,并将冰柜放置在店堂的最前端,至于其它口味则放置在距离收银台较远的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解决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就会秀逗?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激凌的关系。工程师很快想到,答案应该是“蒸汽锁”。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它口味的冰激凌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汽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问题迎刃而解,厂家也发现了“蒸汽锁”设计不合理这个漏洞。 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三个认识:

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

1. 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保证学术共同体科学、高效、公正运行的条件。 A 学风 B 学术评价 C 学术规范 D 学术成果 正确 2. 以下说法符合“学术失范”定义的是。 A 技术层面违背规范的行为,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违背行为准则的做法。 B 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 C 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 D 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风气。 正确 3. 以下关于“不良学风”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不良学风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 B 不良学风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 C 不良学风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 D 不良学风不会在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的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 正确 4.

学术不端行为也称不正当的研究行为,指学术共同体成员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学术不端。 A 抄袭剿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C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 B 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D 论文缺乏创新。 正确 5.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 在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非有意的错误。 C 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 B 因研究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错误和失误。 D 与科研活动无关的错误等行为。 正确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B 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 C 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D 把领导署为第一作者。 正确 7. 项目申请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资助申请书中伪造推荐人或合作者的签名,可以为自己或他人提供职称、简历、获奖证明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的虚假信息。 B 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项目(或课题)申报或者接受委托时,必须对项目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学术道德评语

学术道德评语 1.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该生文明礼貌,尊敬老师,能刻苦学习,肯苦干。性格温和、思想活跃,喜欢思考。与同学相处和睦融洽,对工作认真负责,比较踏实,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活动。 该同学道德修养比较高,能尊敬老师,平时学习认真,搞科研认真,能刻苦钻研,能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性格比较稳重,是一位不错的学生。 该生学习认真,理论扎实,肯干,尊敬老师,能按时完成老师吩咐的任务,肯花时间放在学习,科研上。乐于助人,乐意帮学弟解决学术上的问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 2.对考生业务水平,外国语水平,科研能力的介绍 该生想法很多,也能实干,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数值模拟工作做了不少,有限元法处理问题有一定基础。 1 英语方面,能够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英文文章写作能力 该生具有一定科研知识基础,科研能力较强,做了一些比较有创新性的工作,也发过一些不错的文章,具备读博士的基础。 该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硕士阶段工作做得很出色,理论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多,相关软件运用比较熟练。 基本具备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能过写作英文文章。 该生在光子晶体光纤方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硕士期间学术做得不错,具备继续深造的基础

该生科研能力较强,课题背景掌握比较全面,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光子晶体光纤双折射,损耗,色散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FEM法有一定的基础,文章写得不错。 3.从硕士学习阶段和考生从事的科研工作情况看,该生有无继续培养的前途,对考试报考博士阶段的意见 2 该生硕士阶段在光子晶体光纤这一块做了不少模拟工作,也取得了些不错的成绩,完全具备继续培养的前途。希望该生今后不仅能够数值模拟,最好能将设计的光子晶体光纤拉制并进行测试,这样就非常好了。 该生硕士三年做了不少工作,尤其在理论数值模拟这一块,工作也比较出色。完全具备读博的条件。望今后多多锻炼自己做学术报告的能力,还有多做一些实验,充实自己的科研水平 该生硕士阶段主要做理论数值模拟,工作也相当出色,完全具备读博的条件。 篇二:弘扬科学道德规范学术评价 弘扬科学道德规范学术评价 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汉文 (2010年12月8日) 今天,学术委员会召开了关于申报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 3 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的推选会。借此机会,我就科学道德和学术评价问题讲几点看法。 一、关于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学术是兴校之本,学术也是学者立身之本。根据《章程》的规定,校学术委员会的宗旨就在于倡导科学精神,推动学术进步。河北大学经过89年办学实践积淀

学术规范-学术不端

学术规范 一、学术引文规范 (一)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二)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二、学术成果规范 (一)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应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避免片面追求数量的倾向。 (三)应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资料和学术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方案,讲究科学方法。力求论证缜密,表达准确。 (四)学术成果文本应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五)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 (六)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 (七)凡接受合法资助的研究项目,其最终成果应与资助申请和立项通知相一致;若需修改,应事先与资助方协商,并征得其同意。 (八)研究成果发表时,应以适当方式向提供过指导、建议、帮助或资助的个人或机构致谢。 三、学术评价规范 (一)学术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学术评价应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三)学术评价机构应坚持程序公正、标准合理,采用同行专家评审制,实行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建立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评审意见应措辞严谨、准确,慎用“原创”、“首创”、“首次”、“国内领先”、“世界水平”、“填补重大空白”、“重大突破”等词语。评价机构和评审专家应对其评价意见负责,并对评议过程保密,对不当评价、虚假评价、泄密、披露不实信息或恶意中伤等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四)被评价者不得干扰评价过程。否则,应对其不正当行为引发的一切后果负责。 四、学术批评规范

学术道德评语

学术道德评语 篇一:专家推荐书评语 1.对考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方面的介绍: 该生文明礼貌,尊敬老师,能刻苦学习,肯苦干。性格温和、思想活跃,喜欢思考。与同学相处和睦融洽,对工作认真负责,比较踏实,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活动。 该同学道德修养比较高,能尊敬老师,平时学习认真,搞科研认真,能刻苦钻研,能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性格比较稳重,是一位不错的学生。 该生学习认真,理论扎实,肯干,尊敬老师,能按时完成老师吩咐的任务,肯花时间放在学习,科研上。乐于助人,乐意帮学弟解决学术上的问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 2.对考生业务水平,外国语水平,科研能力的介绍 该生想法很多,也能实干,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数值模拟工作做了不少,有限元法处理问题有一定基础。 英语方面,能够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英文文章写作能力该生具有一定科研知识基础,科研能力较强,做了一些比较有创新性的工作,也发过一些不错的文章,具备读博士的基础。 该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硕士阶段工作做得很出色,理论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多,相关软件运用比较熟练。

基本具备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能过写作英文文章。 该生在光子晶体光纤方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硕士期间学术做得不错,具备继续深造的基础 该生科研能力较强,课题背景掌握比较全面,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光子晶体光纤双折射,损耗,色散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FEm法有一定的基础,文章写得不错。 3.从硕士学习阶段和考生从事的科研工作情况看,该生有无继续培养的前途,对考试报考博士阶段的意见 该生硕士阶段在光子晶体光纤这一块做了不少模拟工作,也取得了些不错的成绩,完全具备继续培养的前途。希望该生今后不仅能够数值模拟,最好能将设计的光子晶体光纤拉制并进行测试,这样就非常好了。 该生硕士三年做了不少工作,尤其在理论数值模拟这一块,工作也比较出色。完全具备读博的条件。望今后多多锻炼自己做学术报告的能力,还有多做一些实验,充实自己的科研水平 该生硕士阶段主要做理论数值模拟,工作也相当出色,完全具备读博的条件。 篇二:弘扬科学道德规范学术评价 弘扬科学道德规范学术评价 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汉文 (20XX年12月8日) 今天,学术委员会召开了关于申报教育部20XX年度“新世纪优秀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