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_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_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_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_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第10卷第5期

2011年10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 l.10 No.5Dec. 2011

[收稿日期]2011-09-08

[作者简介]王晓红(1963-),女,北京密云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跨国直接投

资、国际贸易等.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

以中环和ION Orchard 购物中心为例

王晓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38)

[摘 要]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其目的是实现城市土地空间充分利用、工作与生活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香港、新加坡同属于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其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具有交通立体化、功能综合化、土地集约化、节奏高效化、生活便利化等特点,对我们有重要启示。[关键词]城市;立体化;综合化;便利化[中图分类号]T U -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1)05-0052-06

Inspi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 omplexes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ake Central Surrounding and ION Orchard Shopping C enter as Example

WANG Xiao -hong

(M acro eco no mic Resea rch Instit ute o f ND RC,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 he pur pose o f the dev elo pment and construction o f urban co mplex es is to achiev e a full use of ur ban land space,and to realize w o rk -life harm ony,man -environment harm ony.H ong

Kong,Sing apore belong to areas w ith the same land r esource constraints,population density;their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r ban co mplex es have the follow ing features:transpo rtation three -dim ensional,functional integration,intensificatio n of land,efficient pace,living facilities and other character istics,w hich have important im plications to us.Key words:City;Three -dim ensio nal;Integration;Facilitation

一、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基本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餐饮、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交通枢纽等若干

关系密切、性质不同的服务形态在区域范围集聚,

城市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功能间建立一

种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相互交融、有机联系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体现形式(图1)。

(二)主要特征

52

图1 城市综合体的基本功能框架

Fig.1 The basic function framework of urban comple -xes

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的功能分区规划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通常是将不同的使用功能分开布置。比如,单纯的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其最大的弊端是忽视城市是一个联系密切的有

机整体,忽视了人与产业、生活与生产的相互融合,其结果是给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土地利用价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如,一个城市CBD,如果全部是商务写字楼,缺乏配套的高档酒店、餐饮、购物、公寓、政府办事机构等设施,将给工作、商务、生活带来不便,土地价值也很难提升。

城市综合体通常以核心区位和交通枢纽为主要优势,搭载着多样化的服务业态。其功能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也就是在城市规划编制、房地产开发策略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功能设计的人性化问题。交通枢纽是城市最具吸引力的节点,也是人流、物流最集中的地带,当它搭载了各类服务形态时,不仅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而且土地得到了集约利用,土地价值也得到提高(图2)。表1反映了城市综合体的主要特征、搭载的主要服务业态,以及所引进的

主要服务企业和机构。

图2 城市综合体的主要特征

Fig.2 The m ain features of urban complexes

表1 城市综合体的主要特征、主要服务业态和服务机构Tab.1 The main features,service form ats and services of ur -ban complexes

1、以地铁商圈为主要特征

①核心区位优势;

②地铁、轻轨、公交等交通便利优势;③高密度网络布局;

④多功能、综合化、人性化设计;⑤土地利用效率高、增值潜力大;⑥服务业态丰富、多样化。

3、搭载的主要服务业态

(1)商贸服务、(2)会展服务、(3)健康休闲娱

乐、(4)体验服务、(5)文化创意、(6)时尚消费、(7)物流服务、(8)咨询服务、(9)总部经济、(10)商务服务、(11)金融服务、(12)房地产

2、主要服务企业和机构

高档商务写字楼、高档酒店、会议中心、购物中心、高档精品店、连锁超市、餐饮店、咖啡馆、快餐店、美容、保龄球馆、健身会所、影

院、电子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仓储、银行、证券、保险、大企业总部、咨询、设计、动漫网游、广告、体育馆、影剧院、公共服务(学校、医院、政府办公)、置业(高档住宅区)等

二、香港中环模式

(一)香港高密度城市形态与土地高强度综合性利用的特征

中国香港面积约1104km 2,约为北京市的1/15,其中,香港岛面积80.87km 2

,人口709.8万。香港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国际航运航空物流中心和国际科技资讯中心,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香港城市建设沿维多利亚港湾南侧发展,这里是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香港有限的土地资源造就了高密度城市形态的形成,对土地的高强度综合性利用,促使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以多种方式穿插、结合,塑造出流动的城市空间网络。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服务业发达、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稳定的低税收等优势,吸引着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落户香港CBD 内,因此引发了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的大量需求,造成了CBD 内土地的稀缺,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建筑覆盖率接近100%。同时,由于开发商对高容积率的追求,造成了公共空间和人

行道受到大面积压缩,人们的步行变得十分拥挤和不便;此外,随着私人汽车的不断增加以及港岛地理条件的限制,港岛CBD 只能沿海向东西呈带形发

53

展,南面是山,北面是海,这种带形的发展更加剧了东西向交通的紧张。因此,造就了现在港岛的天桥步行系统,以及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

(二)中环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及管理的主要特点

1.中环CBD的基本状况

(1)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香港中环CBD是世界著名的中央商务区,位于香港岛中部的核心区域,北临维多利亚港,地理位置优越,并有高效的交通系统和健全的基础设施。中环CBD的建筑面积现已达到400万平米以上,绝大部分的土地用于商业和综合开发、政府机构及社区用房、公共空间,其中,写字楼占香港写字楼总量的80%左右。中环的核心区,即北至干诺道中,南至皇后大道中,西至毕打街,东至雪厂街的区域。中环CBD可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皇后像广场一带,东起中银大厦、遮打花园、大会堂、立法会大楼至西面的天星码头及邮政总局为一个区域;皇后大道中的置地广场、兰桂芳、行人电梯、苏豪区等大街小巷为一个区域;交易广场、香港站、国际金融中心及港外线码头为一个区域。香港中环CBD是大型交通枢纽,绝大部分主要运输网络均在区内设置总站或中途站,如,机场铁路总站、山顶缆车总站、邮轮客运总站等。由CBD 前往机场只需25分钟。区内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密切衔接,地上地下有机融合,形成了完备、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

(2)以金融为主体的多功能服务业聚集区。中环CBD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与香港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相伴。1970年-1980年,香港产业由以制造业为主逐步转型为以金融、商贸为主的服务经济体。服务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城市的商务服务功能提出迫切要求,促进了CBD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中环不断兴建摩天大厦,包括各类银行总部,金融市场开始兴旺,香港的主要商业活动均在中环进行。截止2001年,设立在香港的9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有一半位于CBD内。

目前,中环CBD已经发展为成熟的城市综合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功能,实现了商务办公、居家生活、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的平衡发展。中环作为香港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政治中心,也是高端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区。中环CBD拥有包括中银大厦、汇丰银行总行大厦、太子大厦、置地广场、交易广场、国际金融中心、长江集团大厦、遮打大厦、怡和大厦等标志性建筑。聚集了众多大企业总部、银行、证券、保险、财务、投资、地产等金融机构,以及律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中介评估、商会、会展等商务服务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前港督府及外国领事馆也位于中环。作为香港最重要的高档商业区,中环聚集了众多高档购物商厦、品牌时装专卖店、各类特色餐饮店,也是游客和当地居民最喜欢逛街的地方。

2.中环商圈开发建设的主要特点

香港中环商圈的成功,是在商圈内利用天桥步行系统,形成一套立体交通体系,将公共交通与商圈内的立体交通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公共交通优势以及所带来的人流,从而增加商圈的吸引力、楼宇的商业价值并使其成为城市的标志之一。

(1)地铁与商业建筑的同步建设。香港地铁与购物中心建设的同步性,使香港的购物中心呈现典型的地铁商圈特点。香港地铁开始建设于1975年,1979年开通。在香港地铁建设时,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和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推进,促进了香港地铁与购物中心的同步建设。目前,香港几乎所有的大型购物中心都在地下与地铁通道直接相连。同时,香港地铁公司还主动进行投资建设地铁沿线的购物中心。现在,香港建在地铁轨道交通线路上的购物中心已经占到香港购物中心总数的70%左右。地铁与购物中心的良好结合,使得购物中心成为地面人流和地铁人流交汇的场所,因此,购物中心就成为了地铁与地面交通工具的换乘点。

(2)天桥步行系统:商业街的步行化和立体化。商业街的步行化和立体化是解决不同商圈交通问题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购物天堂,其中环CBD内的交通立体化将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并在CBD内形成了完整的建筑群布局及完善的交通体系。这种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不仅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环境,而且促进了城市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增强了城市的活力。80年代后期,中环首先建成了香港第一个天桥步行系统。从中环内穿过闹市区直通天星码头。当时是亚洲最长的步行天桥。天桥与支线、自动扶梯等组成立交网络,并与主要建筑物和地铁站口相互联系,使行人交通十分方便。

(3)交通换乘点:人性化的设计。据统计,香港每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客流量占全港客流总量的80%,其中轨道交通占30%,巴士占38%。仅中环地区就有地铁港九线以及30多条公交巴士线路通过,因此,中环商圈的设计体现了香港交通换乘点的主要特点。

第一,高密度与人性化有机结合。中环天桥步

54

行系统的设置具体为:地下一层:设地下道连接地铁车站或停车场;地面层:组织公共交通换乘站及汽车通道,并与地铁出入口毗邻,以实现同层换乘;地上二层:将城市空中步道联系成网络;将屋顶平台 设计成城市花园或步行平台。商业建筑与城市交通的有机结合将人流直接引入建筑内部,大大提高了商业建筑的可达性与疏散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并缓解了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及人车的相互干扰,增强了商业的竞争力。

第二,CBD内提供足够的停车位。设计者没有把停车场只放在负一层,而是将停车场进行多楼层设置,这样不仅在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方创造更多的停车位,也使购物中心人流的进入途径和分布更加合理。

第三,天桥步行系统内部的可识别性。香港天桥步行系统内部的指示牌设计非常人性化,不仅在购物中心的入口处、分叉路口设置相应的指示牌,而且还在人流集中区域设置醒目的集中指示牌。天桥步行系统内的无障碍设计也考虑的非常全面及人性化。

第四,有效实现人车分流。行人沿着天桥步行系统穿越商业、各中转大厅(堂),并与城市主要交通站点相接。这种具有活力的网络系统对于高集聚状态的市中心区功能的高效运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人车分流。

(4)提升了土地商业价值及城市活力。中环商圈由于天桥步行系统的建立增加了商业建筑的临街面,其交通便利性、安全性及良好的购物环境,有利于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来购物和休闲。同时与CBD相成相互融合的整体,在增加了CBD吸引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楼宇的商业价值。从空间层次上看,天桥步行系统与香港丘陵地貌的结合,使高层楼宇呈现层叠状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将干道、空中人行道、天桥、地下隧道、建筑内庭、半山干道等形成的三维网络有机联系在一起,更加彰显了城市的活力。这种空间组合模式,使中环将商务活动、政务办公、商业活动、观光游览、娱乐休闲等不同功能组合,真正融为一体。不仅为CBD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大大提升了土地价值,而且使中环地区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氛围,成为香港岛中心区重要的形象标志。

3.香港购物中心的管理模式

香港中环CBD内的商业建筑运营管理模式是按照 三权分立 原则设立的,成立专门的商业经营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实现所有权、经营权以及管理权的分离,其中开发商成为购物中心的所有者,获取租金收益。这种管理模式也奠定了港岛私营业主对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投资合作基础。同时,还针对空间需求给予开发商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中环广场和香港会展中心连成一个在二层平面上互相穿越的网络,通过将其二层平面全面转为连接三个方向空中步道的结点式室内城市广场,并能够与周边地区保持着开放性的联系。然而,中环广场是私人产业,规划管理部门为了在中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给城市留有更多的公共空间,向开发商提出了在建筑一层留出一定的公共空间,可酌情降低对建筑层高限制的优惠政策。

(三)香港中环CBD的主要高端服务业

1.金融服务

中环CBD是香港金融业最集中的地区。香港金融业现已形成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务市场、金银贸易以及投资管理等服务的金融体系。中环CBD地区共有银行机构、银行驻港代表办事处200家左右,占整个香港银行机构的60%以上。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ING BANK、渣打银行、香港联合交易所、友邦保险等世界著名金融机构都设于此。

表2 中环部分金融机构

Tab.2 Some f 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entral surrounding 银行

中国银行中环永安集团大厦分行、富邦银行中环

总行、中国建设银行中环德辅道中零售分行、盘

谷银行、花旗银行、大生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永

隆银行、星展银行、大众银行总行、恒生银行香港

总行、永亨银行总行、嘉华银行、永亨银行、华人

银行、大众银行中心、集友银行、渣打银行、英国

巴克莱银行、IN GBA NK、上海商业银行证券

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辉立证券、佳明金融、阳光

房地产基金、永亨证劵、恒泰证券、金榜财务有限

公司、益高证券、恒富财务有限公司、翔健证券保险

太平洋人寿保险、国卫中心、先施保险、永亨保

险、中银保险、友邦保险

2.中介服务

香港CBD的中介服务表现最有活力。CBD中有大量的中介服务机构,活跃于数十万工商企业之间,贯穿于香港贸易、金融、运输、房地产、信息服务等各项经济活动,为香港及境外客户提供法律、评估、监理、投资银行、商业顾问、信息咨询、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资信调查、人才服务、留学服务等各类服务。这些公司通常有专业知识和信息渠道,能解决工商用户的具体问题,在业界非常受欢迎。香

55

港有不少法定公营的中介服务机构,如香港贸易发展局、生产力促进局、旅游发展局等,这些部门的办事机构部分坐落在CBD中,在客观上促进了商务区的发展。香港工商中介机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各种商会和行业协会组织。这些机构在工商界、政府和有关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络,发挥了桥梁作用。中环内拥有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钻石总会、香港中药联合商会、香港银行公会、香港律师会、香港建筑业协会、香港鲜果进口联会等组织,以及部分外国商会。

3.会计服务

香港CBD作为香港经济的核心,会计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行业主要提供法定审计、税务股公司上市、公司融资及财政安排、公司清盘和审计调查等服务。这些行业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于审计服务。随着香港经济发展,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咨询、税务顾问、高级经理招聘等与投资和贸易相关的咨询服务。在CBD内,这些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也包括会计出口服务。这些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对象分为跨国公司、在内地投资的香港公司、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中国大陆是香港会计服务的最大出口市场。

4.商业顾问服务

许多世界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纷纷来香港CBD此设立机构。这些公司40%多的营业额来自境外市场,约有80%的管理顾问公司服务于香港以外的地方。

三、新加坡ION Orchard购物中心模式

(一)新加坡以规划统领城市的发展

1.强调城市规划先行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人口约459万,面积707km2,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其良好的绿化环境在全球有 花园城市 的美誉。进入本世纪以后,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蓬勃和健全的知识工业全球枢纽,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2001年,新加坡概念规划(The Co ncept Plan2001)绘制了未来40 -50年的蓝图,提出了建设新住屋、休闲多样化,建设全球商业、金融中心等目标。

新加坡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经验是科学处理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真正做到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主导作用。新加坡概念规划每10年编制一次,1971-2001年共编制完成4次,每一次都针对国际国内问题,包括确定人口增长数量和需求,确定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指标,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量等,提出应对策略,确定发展框架,以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概念性发展规划作为总纲,为未来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新加坡的55个分区都制定了开发指导规划,该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制定土地用途、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

2.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

在没有腹地、缺乏天然资源的情况下,新加坡在规划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多种类型用地的需求。如居住、商贸、产业、空港、海港、军事、绿地等。新加坡规划的显著特点就是重视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主要表现在道路、水系、建设、绿化的风格上。

(1)在塑造优质环境方面。新加坡强调环保规划与实施,广泛绿化并建设花园城市,平衡自然保留区、绿化与建设区的发展,确保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新加坡的公园绿化成为塑造优质环境的主要方面,也是城市预留的土地。政府规定,在建设新房时,建筑物只能占计划用地的35%,其余65%都用来绿化。新加坡共建了337个公园,组团之间建有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

(2)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的交通形成了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的无缝结合多元公交系统,具有便利性、高效性、环境和谐性等特点。规划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

(3)在居民住宅建设方面。新加坡约80%的人居住在全岛23个新镇内的政府组屋。这些新镇经过全面性的规划,为居民创造自给自足的居住环境。

(4)打造城市综合体。新加坡十分注重土地利用和交通综合开发。新加坡在每个新镇都建设有交通枢纽。新加坡地铁站周围的建筑和地铁站周边地块普遍采用多功能的组合式开发方式,城市综合体不但实现了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也提供了多种功能的组合开发,集聚了大量人流。

(二)ION Orchard购物中心模式

1.ION Orchard购物中心的基本状况

Orchard T urn位于新加坡乌节路的主要商业

56

区,是商业及豪华住宅区的地标性项目,也成为新加坡和亚洲的新地标性商业建筑,由新鸿基地产(新地)与新加坡嘉德置地合资开发建设,其目标是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顶级购物街之一,将乌节路打造成具有活力的国际都会名街。该项目包括100万平方呎的商场ION Or char d以及豪华住宅项目卓锦豪庭。住宅大厦高达218米、56层,是全国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ION Orchard购物中心成为Orchard Turn的核心要素,以其创新独特的设计及国际商户组合模式,在 亚洲国际房地产投资交易会2009 (MIPIM Asia)中,荣获购物中心大奖。ION Orchard以核心区位和交通枢纽为主要优势,汇集了购物、休闲、娱乐、商品展示、艺术表演、时装展示、文化活动、体验等综合功能,其设计体现了城市综合体的典型特征。

2.ION Or chard购物中心的主要功能

(1)核心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ION Orchard 购物中心位于新加坡乌节路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Or chard Turn处于乌节地铁站上方,主要公共巴士路线都可直达区内,从地下通道能直接前往地铁站,地下人行通道直达毗邻大厦,市民可使用铁路、巴士及私家车往返该区,交通便利快捷。

(2)以国际品牌为主体,汇集购物、休闲、娱乐功能。ION Orchard通过设计建筑风格、租户组合、客户服务等模式的创新,营造了新加坡划时代的购物新风格,开创了零售界潮流。ION Orchard楼高8层,共聚集了330多家零售店、餐饮店和时尚店,汇集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顾客可根据个人偏好、收入状况选购设计新颖的潮流服饰及别具品味的特色商品。

ION Orchard的一大特色是租户组合的比例协调,在引进商户时考虑到不同层次顾客需求。购物中心有60%为国际闻名的旗舰店,其余是独特风格的概念店及新潮流商店。1-4楼云集国际顶级豪华品牌进驻开设的旗舰店、新概念店,如Car tier, Dior,Dolce&Gabbana,Giorgio Ar mani,Louis Vuitton,Prada,Yves Saint Laurent,Salv ator e Ferragamo及Burberr y等。有不少是首次进军新加坡零售市场的新品牌,以ION Orchard作为开拓新市场的首选地。地下四层则汇聚了各类其他知名品牌,以年轻时尚潮流及生活品味的商户为主。ION Orchard的店面出租率超过8成。

同时,购物中心共有27个餐厅、咖啡厅遍布各个楼层,占总楼面积超过20%。包括国际知名餐厅和本地风味美食,从休闲式餐厅到高级精致餐厅,从小吃店、糕饼店到顶级超级市场,应有尽有。商场四楼为最大型的餐饮区,提供高级餐饮服务,地下二楼和地下三楼则是休闲式餐厅,地下四楼是乌节路最大的美食广场(ION Food H all)。顾客可品尝各国佳肴美食,尽情体味购物后的享受。

此外,ION Orchard还开发建设了供游客观光的新加坡最大的有盖公众场所(ION2),占地33000平方呎,可以举办大型活动或聚会。位于Orchard Turn55-56楼的双层瞭望台ION Sky,可以让游客在全城最高处饱览全市美景。

(3)汇集商品展示、艺术表演、时装展示、文化活动、体验等文化创意功能。ION Orchar d由建筑商Benoy设计,其设计风格体现了数字化、个性化、创意化的魅力。

整个商场外墙利用崭新的互动多媒体幕墙设计成大型墙身,展示商场内的各式品牌,可以现场直播场内举办的活动如路演及主题活动,也可以现场直播全球活动。商场内特色设计包括:广阔的铺面、宽敞的走廊及高耸的天花,可以灵活展示品牌风格,甚至设计不同组合如复式概念布局的店铺,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ION Orchard不仅是一个商场,而且具有多项独特设计功能,适合举办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ION2可举办大型活动、聚会和庆典。ION Sky为顾客提供新加坡游览的独特体验。位于商场第四层的ION A rt占地5300平方呎,专门用作艺术及文化活动展览。为本地及国际艺术团体提供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艺术表演等展览和演出的租用场地。购物中心定期举办国际知名品牌时装展示,艺术表演及展览,展出新加坡和国际杰出艺术工作者和设计师的现代作品。

(责任编辑:李道国)

57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提要]战后,東亚经济的腾飞让世界为之侧目,全世界都在探究背后的原因。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東亚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两者的发展道路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存在一定的共同经验和共同特征,比较研究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香港;新加坡;模式;发展道路 一、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归纳。二战过后,发展中国家在取得了政治独立之后的新目标就是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开始开足马力发展经济,并且进行了各种尝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東南亚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关键在于他们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所谓的東亚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化,各国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使是東亚模式中的不同分支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此选择香港和新加坡进行讨论。 二、战后香港、新加坡经济发展道路 (一)香港经济发展道路。香港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早期~1966年),从“转口型”经济转向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加工型”经济。香港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的第一次转型。大陆政局的变动,使得上海和华南地区的大量资本、机器设备、熟练工人流向香港,为香港制造业的腾飞创造了条件。1952~1960年年均名义经济增长速度为8.9%,1961~1966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9%。1961年制造业、批发零售进出口餐饮服务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地产商业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3.6∶21.9∶9.6∶15.3,制造业规模最大,而且相对规模继续增大。该时期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1966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低位收入水平,在亚洲紧随日本之后,位于第二位。该阶段香港制造业发展迅速,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主要角色,香港经济实现了“转口型”经济向“出口加工型”经济的转变。 第二阶段(1967~1975年),香港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从“加工型”为主转向以“制造型”为主。1975年四大行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6.9∶20.7∶7.2∶17.0。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加,其他行业变化不大。前五年和后五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5.4%和6.4%;1975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和地区收入的中位水平。制造业就业规模增长速度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林锡星 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以“亚洲小龙”和“亚洲双城”著称。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和新加坡的年均GD P分别增长了813%和7165%。在80年代,新加坡的边际资本产出率是香港的两倍。这意味着新加坡为了增加单位产出所需要付出的额外资本数量之大。不断增加投资无非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但新加坡是世界上资本报酬率最低的国家之一。60年代初,它的资本报酬率是40%,但到了80年代末却下降到11~12%。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每个工人产出的增长有56%来自总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但同期新加坡的总要素生产力却下降6%。简言之,香港的富裕和发展是靠提高使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效率,而新加坡则主要靠增加资本投入、征税和强制储蓄。 香港的经济发展比新加坡稍胜一筹,主要归因于三个因素:一是香港居民主要是解放前后来自上海的移民,其中有不少名流精英和实业家。他们精明能干,受过良好教育,素质高和具有国际性。直到80年代,香港对新加坡仍占有这方面的优势。二是香港政府执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甚至对投资、基础事业都不加干涉。新加坡却与此截然相反,干预甚多。三是新加坡在整个工业发展过程采取了资本密集与劳力密集相结合、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新加坡制造业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当高,尤其是电子、石化、机械、造船之类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香港制造业则偏重于轻工业,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及电子业。这些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不高,规模偏小。香港虽然有若干亿万富翁和大财团,但大多集中于房地产、金融、贸易和运输等第三产业,属于制造业的屈指可数。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香港和新加坡长期以来是对手,亚洲经济危机加剧了这两个亚洲城市历来就存在的竞争。但今非昔比,香港已丧失了对新加坡的绝对优势。两者只能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争取成为21世纪的双赢家。 香港和新加坡都由于当地居民的勤劳和智慧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而不是依靠富饶的自然资源而致富。两地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两地都适于讲英语的人居住,并吸引了不少移居国外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从目前情况看,新加坡人讲英语的水平要比香港人稍胜一筹。 两者都在金融市场上占有自己特殊的位置。新加坡在外汇交易方面超过香港,每天的成交额逾1000亿美元。但香港在投 42

美国、香港、新加坡上市指南

美国、香港、新加坡上市指南 一.海外上市的概述 二.(一)美国市场概况 (二)上市标准 (三).上市流程 (四)美国上市的优势 (五)美国上市的劣势 (六)适合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三.(一)香港市场概况 (二)上市标准 (三)上市流程 1.香港主板上市流程 2.香港创业板上市流程 (四)香港上市的优势 (五)香港上市的局限 (六)适合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四. (一)新加坡市场概况 (二)上市标准 1.新加坡主板上市标准 2.新加坡创业板上市标准 (三)上市流程 1.新加坡主板上市流程 2.新加坡创业板上市流程 (四)新加坡的优势 (五)新加坡的劣势 (六)适合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 五.结语 一.海外上市的概述 海外上市是每个国家企业寻求融资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中国的企业也是不例外的。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融资渠道的进一步减少。自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来,很多过热行业得到了抑制,作为国内主要融资方式的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大幅缩减。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度进一步上升。由于国内上市的审批与时间上的难度并没有丝毫的降低,加上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很多企业由此走上海外上市之路。 而且海外上市还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1)公司股票有一个流通的市场,股东可以收回创业投资,风险资本有一个退出渠道。(2)公司的价值可通过市场确定,增加公司市值和财富。私人公司一般是由税务部门或贷款商来估值,通常是利得(Earnings) 的1-2倍。上市后,投资大众对公司的估值通常在利得的5-30倍。(3)吸引和激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员工,主要是通过股票选择权计划(Stock Options Plan) 来进行,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对其职员更有吸引力。(4)一般来讲, 上市公司的信用比较好, 比较容易在市场上获取信贷。(5)中国企业通过收购空壳公司以及反向合并可变成一个外国公司。(6)上市公司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第二次,第三次上市融资,因为,如果你的股票有一个现 成的市场并且在积极的交易, 投资者就对你的股票比较有信心。(7)收购空壳公司而获得的股票, 其中的15%到26%可以自由交易, 这部分股票必须由非附属公司持有,并且可以同股

内地、香港、美国与新加坡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比较

项目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年主要业务和 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 更。 必须显示公司有两年 的“活跃业务记录”。 盈利要求盈利测试:过去三年纯利总额达5,000万港元,其中 最近年度须超过2,000万港元,另外前两年的纯利合 计须达3,000万港元;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20亿 港元;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 亿港元;新申请人前3个会计年度年现金流入合计 至少1亿港元; 市值/收益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40亿港元;经审 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亿港元。 不设置盈利要求 最低公众持股量一般占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25%。 股票于上市时至少必 须达到3000万港元且 须占已发行股本的 20%-25%。 最低市值预期公开发行部分的市值不低于5000万港元。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得少于4600万港元。 证券市场监管其机制相对成熟,监管制度和监管力度较强,政府 的监管手段结合市场的力量对上市公司构成极大的 约束,监管层和公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规范问 题则反应比较突出。 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 险自担。

项目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 年主要业务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 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采 用美国会计准则或新加坡准则。 有三年或以上连续、活跃的经营纪 录,所持业务在新加坡的公司,须有 两名独立董事;业务不在新加坡的 控股公司,有两名常住新加坡的独 立董事,一位全职在新加坡的执行 董事,并且每季开一次会议。 盈利要求过去三年税前利润达750万新元,每 年至少100万新元,或最近两年累计 税前盈利1000万元新元(1新元约等 于5元人民币)。 并不要求一定有盈利,但会计师报 告不能有重大保留意见,有效期为6 个月。 最低公众持股量25%的股票至少有一千名股东持有, 大于3亿新币则比例减至10% 公众持股至少为50万股或发行缴足 股本的15%(以高者为准),至少 500个公众股东。 最低市值8000万新币无具体要求 证券市场监管监管很严格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险自担

08年调研报告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向国际一流环卫管理水平看齐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圳历届党政班子的带领下,深圳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 路”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在城市环卫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如今深圳正处于以新的起点、更高的视角,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深圳发展前途寄予厚望,指出“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深圳要敢于叫板国际一流城市”。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大胆的探索。具体于我市环卫管理工作之中,就是要克服狭隘视野,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环卫机构,加大环卫投入,满足现代都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实际需要 (一)香港、新加坡、深圳环境卫生投入现状 1、香港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食物环境卫生署(以下简称食环署)公务员加各类雇员约有1.2万人,其中负责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的约有8000人,食环署每年各项开支合计达40多亿港币,其中环境卫生方面的投入约占50%,达到近20亿港币。香港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及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也很大,在全港设置了20000多个废屑箱、1000多个狗粪收集箱和777个一套3个的分类废物回收箱;香港共设置了160个永久离街垃圾收集站、746个乡村式垃圾站、2000多个垃圾桶置放处及8个大型垃圾转运站用于转运垃圾;全港共有256辆现代化垃圾车用于收集垃圾,其他特种车辆包括机械化扫街车7辆、洗街车92辆、吸渠车7辆以及清粪车、自动卸斗货车、抓斗货车等;垃圾处理方面,有3座大型垃圾填埋场及2座特殊垃圾处理设施;全港共有429间公厕。 2、新加坡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具体部门是国家环境局下属的环境公共卫生署,该署下设小贩处、环境卫生处、环境卫生研究所,现有

香港 - 城市规划条例 (中文)

章:131 《城市規劃條例》憲報編號版本日期 詳題 30/06/1997 本條例旨在為有系統地擬備和核准香港各地區的布局設計及適宜在該等地區內建立的建築物類型的圖則,以及為擬備和核准某些在內發展須有許可的地區的圖則而訂定條文,以促進社區的衞 生、安全、便利及一般福利。 (由1991年第4號第2條修訂) [1939年6月23日] (本為1939年第20號(第131章,1950年版)) 條: 1 簡稱 30/06/1997 本條例可引稱為《城市規劃條例》。 條:1A 釋義L.N. 50 of 2005 10/06/2005 在本條例中,除文意另有所指外─ “土地或建築物用途的實質改變”(material change in the use of land or buildings) 包括在任何土地上放置物料,而不論該土地的全部或部分是否已經用作放置物料,只要放置物在面積、高度或數量上 有所增加; “土地擁有人”(land owner) 的涵義與《建築物條例》(第123章)第2(1)條中“擁有人”的涵義相同; “上訴委員會”(Appeal Board) 指根據第17A條組成的上訴委員會; (由1991年第101號第2條增補) “中期發展審批地區”(interim development permission area) 指在根據第26條擬備的圖則中指定為中期發展審批地區的地區; “佔用人”(occupier) 包括任何土地擁有人的租客(不論該租客有否繳付租金)、居於任何建築物內的人,以及於任何建築物內作持續全時間佔用的人; “訂明費用”(prescribed fee) 就任何事宜而言,指根據第14(2)條訂立的規例就該事宜而訂明的費用; (由2004年第25號第2條增補) “建築物”(building) 包括任何構築物或構築物的部分; “財產”(property) 包括載於任何車輛或貨櫃內的任何東西,但不包括不動產; (由1994年第22號第2條增補) “現有用途”(existing use) 就某發展審批地區而言,指緊接該發展審批地區的草圖的公告在憲報刊登前已存在的建築物用途或土地用途; “貨櫃”(container) 包括改作居停地方或貯物之用或改作任何其他用途的貨櫃; (由1994年第22號第2條增補) “發展”(development) 指在任何土地之內、其上、其上空或其下進行建築、工程、採礦或其他作業,或作出土地或建築物用途的實質改變; “發展審批地區”(development permission area) 指在根據第3(1)(b)及20條擬備的圖則中指定為發展審批地區的地區,但不包括中期發展審批地區的圖則中所包括的土地; “違例發展”(unauthorized development)─ (a) 就發展審批地區的圖則中所包括的土地或第20(7)條所描述的土地而言,指違反本條例 的發展;及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亚农任厮一,?比较研究?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王倩薛波★ I内窖摘要】本文以金融中m的功能定叉为基准,Ⅸ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d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 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 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 京一样有着强太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赴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 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o的趋势和方向。 K关键词J国际全融中m金融发展金融系统功能国际银行服务 E中图分类号jF831《文献标识码月A《文章编号】1000—6052(2007)06--0102-04 许多学者对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和网络布局进行r卓有成效的研究。太多数研究认为,东京属于“Big--3”的层级,香港与新加坡在20世纪中后期先后发展成为颇具影响的亚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台北、上海、马尼拉、曼谷、汉城等属于第三层次(胡坚,1997)。poon(2003)指出,国际金融体系从空间角度看是由众多层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到1998年间,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迅速崛起。这一点也是与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投资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事实相符台的。他运用股票市场的1998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处于第一层级的是纽约、伦敦,其次是法兰克福、东京,香港、新加坡与汉城位于第四层级。 本文将基于一个基本假设: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分层为:东京第一层次;香港、新加坡第二层次;上海第三层次,并在构建一个创新分析框架基础上.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本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一)金融中口的功能定艾 根据Kinderbcrg(1974)关于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众多学者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方面具有以下六大功能(曾康霖,2003): 第一,融资功能,主要表现为有能力参与国际性的同业拆借和外汇买卖。第二,筹资功能,主要表现 ’王倩:上海财经太学金融学院博士研览生 ‘薛波: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墟?AlIA-iDAcnlic|COMOMIC|RYlRW为有条件发行债券和股票。第三,投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该地区金融机构融人与融出资金进行投资。第四,交易功能,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活跃。第五。创新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不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第六,综合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基础漫施完善和服务质量上乘。这六大功能最终表现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金融发展理论 1969年,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出版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他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所谓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涉及到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结构优化主要是指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的综合井形成不同程度的金融发展。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金融结构优化改善了经济的运行,为资本的快建有效转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此之后.金融发展理论又不断发展深化,主要代表是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Hellman等(1996)提出的金融约束论等。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角度。经济金融学家开始把内生经济增长和内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纳人金融发展模型中,解释金融中介体和市场是如何内生形成以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谈儒勇,2000,P.40)。 但金融发展理论并未对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引起足够重视i只有Shaw(1973)提到了一些金融业空间分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亚太地区各大企业设立平台的布局、规模、功能设置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需求。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多以香港、新加坡作为“走出去”的起始点。香港、新加坡都是国际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海运中心,各大国际性企业纷纷在当地设立总部、分公司、子公司、办公室,联络方便,融资便利;而且,两地法制健全,对于商务活动都持鼓励态度,在税收等政策上提供很大优惠。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开展国际商务过程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如语言障碍、空间距离远、时间差异大、法律制度不熟悉、融资困难、汇兑限制多等,在这两地都能得到很大的缓解。在设立公司时所需考虑的各个方面上,新加坡与香港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对境外平台定位不同,则相应注册资本、运转方式不同,也影响到注册地的选择。 从招股、融资的角度看,香港的金融实力略微领先于新加坡。2013年,香港首次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综合竞争力前3位的国际金融中心。2013年9月发布的“2013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了上述信息。该指数还显示,综合竞争力排在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分别是:纽约、伦敦、香港、东京、新加坡、上海、巴黎、法兰克福、芝加哥和悉尼。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是对全世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现状、趋势及发展能力的全面测度和客观评价,既关注现状,更关注成长的潜力、发展的趋势、未来的方向。2013年的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从金融市场建设、成长发展能力、产业支撑力度、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国家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金融中心城市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客观测度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球4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排名。该指数推出4年来,已日益被全球政界、商界、学界所认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另外,香港公司允许无业务的空壳公司存在,对不在本地发生的业务不征税。有很多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合同签订地、业务发生地全不在香港,因此可以进行零报税。 而对于做实物贸易的、计划在当地开展实际运营的公司来说,新加坡的政策也许更胜一筹。新加坡政府为了将国际贸易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于2001年6月退出了全球贸易商计划(Global Trader Programme,简称GTP),利用优惠税率吸引和鼓励国际贸易商前来设立全球或区域营运中心。优惠税率理论上可以低至5%。开展实质性交易活动、从事矿业相关贸易的公司属于该计划的对象范畴。 GTP计划准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在五年的奖励期中可以享受10%的所得税税率,奖励期过后可以再次申请。而且,2003年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宣布,准备将新加坡作为区域基地的增长迅速的中型国际贸易公司可以在设立最初的三年享受优惠税率。在此期间新公司可以建立和发展他们的区域和国际贸易网络,从而在初始优惠期满后可以申请五年奖励期的贸易商资格。可以获得税务优惠的收入包括:通过实货贸易所取得的利润;从事实际商品经济活动所取得的佣金;从事期货贸易取得的利润。

香港城市设计导则

1.引言 城市设计 2.背景 3.地理设计环境 4.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5.应用范围 6.城市设计指引 6.1一般的城市设计考虑因素核对表 6.2特定的主要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 ( 1 )市区边缘地区和乡郊地区的结集程度和密度 ( 2 )发展建筑高度轮廓 ( 3 )海旁用地 ( 4 )公共空间 ( 5 )街景 ( 6 )文化遗产 ( 7 )观景廊 ( 8 )建筑物的外露支柱 7.特定的主要土地用途的指引 8.实施 空气流通 9.背景 10. 整体目标、应用范围 11. 空气流通意向指引 11.1主要原则 11.2地区层面 ( 1 )地盘布局 ( 2 )通风廊/风道 ( 3 )街道布局的定向、模式及扩阔街道 ( 4 )海旁用地 ( 5 )高度轮廓 ( 6 )休憩用地及行人区的绿化和分布 11.3地盘层面 ( 1 )平台建筑 ( 2 )建筑物的排列 ( 3 )建筑物的透风度 ( 4 )建筑物的高度和外形 ( 5 )园景美化设施 ( 6 )外伸的障碍物 ( 7 )冷质物料 12. 空气流通评估 13. 结论 二零零六年七月版本 1.引言

1.1为了提升香港作为世界级城市的形象,以及改善我们建设环境的 质素,规划署先在二零零三年完成了「香港城市设计指引」研究 ( 下称「城市设 计研究」 ) ,再在二零零五年完成了「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可行性研究」。 1.2本章所载的城市设计指引,是根据上述两项研究的结果和建议制 订的。内容涵盖主要的城市设计及空气流通课题,旨在从宏观及微观层面上缔 造美感和功能兼备的环境。 城市设计 2.背景 2.1简单来说,城市设计犹如艺术创作,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亦 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对于香港这类人烟稠密的动感之都,城市设计 尤为重要。它关乎建筑群整体的视觉影响、人与环境之间的连系、活动空间的建 立、 容和公共空间,以及改变整体城市景观的过程。城市设计就实体和空间的 配置,以及建筑形式的组合及其与四周空间和环境的立体关系,制定一个大纲, 以达致环境美化和高质素的社会文化。 2.2要为香港建立一个高质素、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优质建设环 境,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2.3规划署于二零零三年完成「城市设计研究」。目的是拟备一套城市 设计指引,推动市民认识城市设计上的考虑因素,并作为评核城市设计的大体 纲领。下文各节详载根据「城市设计研究」的结果和建议而制订的参考性城市设 计指引。 3.地理设计环境 3.1香港山峦环抱,海滨蜿蜒伸展,并有天然海港横贯其间。这地理环 境对城市形貌有以下重要的影响: (a)围绕维多利亚港和背靠鲜明山脉的发展,树立了我们城市的面貌; (b)香港的陡峭地形促使各区的城市发展集中在平地和填海土地上,绵延 的山脉则构成城市的天然背景;以及 (c)山脉将香港分割成数个各具特色的景色区。虽然这些景色区的发展 形式或密度各不相同,但不一定影响毗邻的景色区。 4.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4.1城市设计应着重表现香港优美特色的基本设计要素。改善香港建 设环境中未如人意的部分,并保存和巩固香港的特色,是整体城市设计的方向 和概念。 4.2 香港的城市设计要素包括: 宏观层面:都市形象 ?天然环境 ?海港 ?山脊线 ?基础设施 ?环境保育 ?地区特色和市容?轴线规划 ?都市模式和外形?门廊 ?功能分区 ?土地用途和活动 中观层面:建筑物和空间 ?建筑物的组合?结集程度和高度

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比较——论文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制度比较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年级:09(级) 姓名:刘盼 学号: 00930016 任课教师:李慧勇 作业成绩:

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制度比较 摘要:新加坡政府的政治廉洁度已成为亚洲国家的范例,其政府围绕廉政和反腐而进行的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建设为其廉政建设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近年来,我国香港地区反腐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3年,透明国际公布全球政府清廉指数排行榜,中国香港位列14,居亚洲第二,新加坡则居第一。作为亚洲乃至世界“廉政”典范,香港与新加坡在执政上对我国内陆地区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新加坡香港“廉政”建设借鉴 一、新加坡与香港“廉政”建设的相同点 作为世界“廉政”的楷模,新加坡政府的政治廉洁度已成为亚洲国家的范例,其政府围绕廉政和反腐而进行的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建设为其廉政建设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香港,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承多让。二者在这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建立了独立的廉政机构,并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公务员制度新加坡和香港的廉政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反腐机制。这一机制既包括严格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及晋升机制又包括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这些机制在廉政建设中各自起到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在公务员选拔上,以薪养廉——使人不必贪,给予公职人员适当足够的工薪报酬,使之依靠正常收入而不必通过贪污腐败便能维持自己及家人基本或体面的生活,从而达到使人不必贪的目的,从源头上确保了录用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廉洁度。其次,针对政府官员、国家公务员及国家各机构可能的腐败行为,建立了内外结合、上下协调的权力相互监督与制约机制。新加坡和香港先后成立了反贪调查局和廉政公署,从而使得各个部分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同时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牵制,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严密的监督网。 (二)发达的经济为各自的“廉政”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透明国际历年清廉指数排行榜上可以看出,公务员表现比较清廉的国家,全是经济发达地区。这个事实证明,反腐败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社会工程,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建立起相应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建设较高素质的执法队

香港科技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硕士双学位项目详解

香港科技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硕士双学位项目详解 CEMS(The Global Allianc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即全球管理教育联盟,由欧洲管理学院和国际企业联盟演化而来,是一个由全球32所知名商学院和近70家国际企业、7个非营利组织组成的管理教育联盟,它的原则是在每个国家或地区只选择一所顶尖管理学院成为会员学院,其中包括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巴黎高商(HEC Paris)、等。其项目全称为Maste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MIM),即管理学硕士,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决策能力的管理人才,同时也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具备社会责任感。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多个国家/地区学习,获得两个硕士学位”。 1、就业情况 根据2017年的毕业生情况,总体来说,96%的学生已经就业或者选择继续深造,36%的学生于国外工作,75%的学生任职于跨国企业。从就业领域来看,28%的学生从事咨询行业,18%的学生从事技术行业,13%的学生投身快消品行业,11%的学生从事金融服务业,4%的学生做的跟医疗健康相关。 2、项目概况 MIM项目有三个学期,其中包括两个学期和一个实习期。有的学校只需要到其中一个成员学校交换,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和悉尼大学,有的学校提供两个成员学校交换的机会,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咱们以亚洲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所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介绍Maste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项目的亮点。 一、香港科技大学 1、项目亮点 项目时长1年,开学时间是秋季。 2、两种学习模式: 第一种:第一学期在科大,第二个学习在CEMS成员学校,第二年暑假实习; 第二种:第一学期在CEMS成员学校,第二学期在科大,第二年暑假实习。 3、所获的的学位: (1)科大所授予的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CEMS所授予的学位:CEMS Master’s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4、申请要求 (1)商科或相关专业背景; (2)需要提供总分6.5、小分不低于6.0的雅思成绩;

香港的城市规划发展史

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发展史 摘要:香港作为一个完全殖民资本促动型城市规划发展的典型城市,从一个边陲渔村迅速崛起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它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港城市风貌。国际流变中的香港,经历了特殊的城市演变,以世界瞩目的速度实现了城市的繁荣,展示出充满特色的发展轨迹,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典范。本文就以时间为脉络,对香港开埠以来城市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城市规划进行了一个梳理,分析了香港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和主要特点。 关键词:香港城市规划发展制度转型 一、香港城市概况 香港自1842年开埠后,从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商港。1997年回归后,香港特区继续其亚太金融中心的地位,截至2011年底,全港本地生产总值达到1.89万亿港元。香港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人多地少一直是香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香港特区总土地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仅有265平方公里,占比约24%。剩余土地以林地、草地、灌丛为主,且有41.9%的土地属于郊野公园及其他受法定保护的土地,大量自然用地得到很好的生态保育。截止2011年,全港人口为710.81万人,主要集聚在都会区和新市镇,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如何使香港更好地适应全球竞争格局的同时,满足本地居民的发展需求,是香港的城市规划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香港城市发展综述 香港全境的土地约有80%的地域属于丘陵山地,唯一较广阔的平地位于新界西北部,主要建成区位于维多利亚港狭长的南北面。据估计,香港人口的大多数居住于港九市区及新市镇,仅有约5%居住在新界乡郊地区,其增长以大规模移民为主,从开埠之初的5000余人猛增至1997年的650余万人。二次大战后的人口激增,加上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香港的城市发展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40~50年代的香港移民聚居在港岛和九龙市区,且大部分居住在自己搭建的简陋寮屋,没有完备的市政设施,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在60年代末,香港政府采取措施,大量清拆寮屋,并通过公屋政策,把人口迁移到市区外围地带,使香港城市发展向郊区延伸。至70年代,香港各主要市区渐趋饱和,城市发展只有向新界扩展,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新市镇计划。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成功地把35%的居民分散到8个新市镇。这项计划增加了香港的城市建成区,人口密

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香港与新加坡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两个城市属东南亚地区,相距2660km,飞机航行时间仅3小时40分。香港处于东经113.52—114.30度,新加坡处于103度,同属一个时区。香港处于北纬22.9—22.37度,而新加坡处于北纬1度,由此新加坡属热带,香港属亚热带。香港的气候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平均雨量2214.3mm,2003每日平均气温23.9摄氏度,新加坡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134mm,每日平均气温为24.7—31.3摄氏度。香港人口密度为6250人,新加坡5900人/km2.。两地自然资源都很贫乏。两地都属华人社会,香港华人占95%,新加坡华人占76.9%。回归或独立前两地都是由英国人管治,两地有相似的历史和文化。两地之间明显的差异是:香港面积为1100km2,新加坡为659.1km2,约为香港的60%。香港人口672.5万人,新加坡为389万人,也只是香港的58% 。另一较重要的差异是: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经济方面,香港与新加坡都是WTO 组织成员之一,新加坡是与中国或美国等大国一样具有同等谈判地位与权益的独立关税区。两地之间的经济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与合作。港、新两地的商人在对方土地上有大量的投资,两地的金融业互动与合作频繁。两地之间的空中与海上交通也很频密。据报道,约有2万香港家庭居住在新加坡。然而,新加坡与香港从来都是一对互不相让的竞争对手。早在英属殖民地时期,英国就有将两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早有人引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作为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关系的借喻。后来,两地发展成为该地区最自由、最发达城市,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机构在东南亚设立分支机构的首选之地。西方国家不少机构每年或定期对若干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各类评比都将香港和新加坡纳入其中,有些机构还专门对这两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以向有关的商业机构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服务。在这一传统与氛围之下,香港与新加坡两地一直处于心照不宣的竞争态势。在过往的竞逐中,香港明显居于上风。 近年来,香港与新加坡共同遭遇到亚洲金融危机、美国9·11事件以及“非典”病毒的挑战,但各自受到的影响有所不同,回归后的香港面临的困难更多,如对新的政治环境的适应性困难、经济转型时期的阵痛、内部司法改革的纷争等等。而新加坡似乎显示在逆境中获得良机奋而崛起的态势。近期国际上有名的国家或地区间各种名目的评比反映了香港与新加坡之间优势与地位一些微妙的变化。新加坡的商业环境的竞争力颇有提升,而香港在经济自由度方面优势不减。在1998年的14项国际综合评比中,香港只有在全球经济自由度、亚洲传媒素质和社会发展指数三项的排名超过新加坡,而在全球竞争力评估、世界银行全球富裕榜、全球竞争力龙虎榜、最廉洁国家或地区、1998-2000年竞争力排名、全球10大科技城市、生活指数最高城市、全球楼价和租金最贵城市、亚洲最佳商业城市、亚洲社会安定国家与地区、亚洲本年度最少流行病国家与地区等11项排名中落后于新加坡。在2000-2001年度以及2001-2002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共同制作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的位次分别为第二和第四。在2002-2003年度“经济学家”杂志社信息部对60个经济体的商业环境评比中,新加坡位列第一。2001年卡尼公司及海外政策杂志的全球化指数评比中,新加坡居第三。而从最近一次著名的国际评比——2003年6月26日加拿大弗雷学院联合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与香港的异同

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與香港的異同 李永權 御風而行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英國倫敦金融城市政府在2007年3月開始委託Z/YenGroup每半年進行一次調查,評核全球75個金融中心的進展情況作出排名,然後公開發表「國際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 簡稱GFCI)。過去七次的評分結果,倫敦和紐約每次都穩居一、二位得775分。香港以739比733分排在新加坡之上,居第三,新加坡第四。香港與新加坡都在努力爭取成為亞洲區最前列的國際金融中心。 亞洲區金融中心誰屬在過去一百年有不少改變,在上世紀初,亞洲區最大的金融中心是上海;50年代是香港和新加坡;80年代末期是東京金融市場。但在GFCI 的評核標準下,東京只被評為「過渡期國際金融中心」,得692分排在第5位。所以,要長時間保住亞洲區金融中心一哥地位,不是一件易事。 香港及新加坡同處亞洲區內的同一時區,兩地相距不遠,都曾為英國殖民地,居民以華人為主,中西文化會集,地小人多,缺乏自然資源。所以,兩地主力發展金融業是合理不過的。香港人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比較熟悉,但對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知多少呢?

馬來西亞在1957年脫離英國殖民地的統治宣布獨立,新加坡原本附屬於馬來西亞,在1965年宣布脫離馬來西亞獨立。獨立後的新加坡貨幣制度有以下四個選擇:(一)繼續採用貨幣發行局制度;(二)與馬來西亞成立聯合中央銀行;(三)成立自主的中央銀行,與馬來西亞採用同一司法制度;(四)發行自己的貨幣,完全獨立於馬來西亞之外。由於新加坡領導人很早便想把星加坡定位為金融中心,所以,新加坡政府決定採用貨幣發行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原理一如香港目前用採用的制度。在運作上貨幣發行局制度必須符合以下兩大標準: (一)本地貨幣與選定的外匯儲備貨幣掛鈎,並必須在已定立的匯價上自由兌換。 (二)本地貨幣數量必須有同等價值的儲備貨幣或黃金及其他國際貨幣支持。 新加坡在1973年跟隨國際脫離金本位制度後,新加坡貨幣(坡元)匯價可在市場浮動,因此而偏離貨幣發行局制度第一個標準。不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不讓坡元任意浮動;在1981年,參考貿易夥伴的貨幣,將坡元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設立匯率上下限,稱之為「名義有效匯率(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簡稱S$NEER),每年定期在4月及10月檢討,但 S$NEER不向外公布。自從在去年4月S$NEER調低後,在去年10月及今年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中心比较研究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中心比较研究 本文以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为基准,以金融中心发展理论为依据,以金融中心发展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为支撑,分析了香港新加坡两大亚洲金融中心未来的发展走向,优劣势对比及启示。认为不论香港与新加坡哪一方引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都将是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的情形,因为我们期待更多金融中心在亚洲的诞生,并期待着它们,可以带领亚洲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标签:新加坡;香港;金融中心;人民币离岸中心;比较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往往会大大刺激金融中心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经济金融、贸易的快速发展,更为资本流动及投资融资提供充裕的市场与空间,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动力与推力,因而许多城市都努力想把自己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整体而言,金融中心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城市已经相对稳定:第一梯队的四个城市近三年的综合得分始终占据排行榜前四位,且远高于其他城市,可见这四个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得到公认;而排名5-8位的第二梯队四个城市间的竞争则日渐激烈,新加坡与上海的位次逐渐上升,巴黎的位次逐年下降,显示出各城市间的发展能力逐步接近,金融资源分配也趋于平衡。 从地域分布上看,调查对象中,欧洲城市最多,有21个,亚太和非洲地区共14个,美洲的1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数据显示,虽然欧美城市在数量上占优,但在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下,加上新兴经济体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全球金融中心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与去年相比,今年位次下降较多的金融中心城市主要集中在欧洲,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意大利首都罗马以及挪威首都奥斯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债危机对传统金融中心发展带来的深层影响。 因此,对于亚洲来说,这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新加坡、香港,面对新一轮的排位和竞争,又将在世界金融舞台上展现扮演怎样的角色,它们各自未来的走向如何?哪一方又能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研究的议题。 一、国际金融中心概述 国际金融中心鉴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近期关于人民币离岸中心竞争的话题开始多了起来。新加坡、伦敦表达出要参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意愿。简单地说,离岸金融业务是指为非居民提供的以非本币为交易货币的金融服务。经验表明,离岸中心对于推动主权货币国际化的作用不可小觑。 因此,新加坡如果成为清算中心,东南亚很多银行为了清算方便,会在新加坡清算银行开立人民币户头,而这有助于提升新加坡作为区域中心的地位。新加

新加坡是仅次于香港的贸易自由港

新加坡是仅次于香港的贸易自由港 新加坡于1969年通过自由贸易区法案,作为实施自由贸易区的法源。目前新加坡有8个自由贸易区。新加坡是仅次于香港的自由港,也是世界金融及贸易中心。 不仅仅在亚洲,即使放在全球背景下,新加坡的商业竞争力也名列前茅。新加坡是全球最易开展业务的地方。 作为一个基本没有关税的国家,新加坡自由贸易的程度在全球排名前列。这个位于东南亚中心的岛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通道。1969年,新加坡在裕廊工业区的裕廊码头内划设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如今新加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贸易自由港。 免税区和税收优惠 除了酒类、烟类、石油产品和机动车辆这四类产品,新加坡并不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其中有出于现实的考虑。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表示,在独立之后,新加坡决定进行工业化,但他们同时意识到征收关税并不能保护新加坡国内的企业。“我们的国内市场太小,关税发挥作用的一个条件是国内有足够大的市场,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的人口只有两百多万,即使征收关税也没有办法保护国内的企业能够有效地成长起来。” 因此,新加坡在发展工业化时便决定主要发展那些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能够实现出口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也加快了发展对外贸易的步伐。陆续设立了8个自由贸易区。 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并非依靠税务优惠来吸引外资进行加工制造的生产基地,而主要是提供一个免税区。根据新加坡的资料,新加坡自贸区政策规定,当货物首次进口到新加坡自贸区内时可以暂时免缴消费税(GST)。只有在产品进入海关区域,在新加坡国内市场销售时才会被征收消费税。这一缓缴规定对进口商尤其有利,因为所有进口到新加坡的货物原本都需缴纳消费税。 鉴于新加坡国内需求并不多,超过80%进口到新加坡的货物最终都要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作为转口贸

新加坡主板上市条件与香港主板上市条件比较

新加坡主板上市条件与香港主板上市条件比较 问:我们是一家广东的民营制造业企业,2003年的税前利润达2000万元人民币,目前急需短期内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大生产。由于我公司不能达到中国证监会要求的股权结构最近三年无重大变化,在国内上市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可能错过了公司发展的最佳时机,所以公司最终决定在新加坡主板或香港主板IPO上市。我们想请教新加坡主板上市条件与香港主板有何不同?我公司适合在香港还是新加坡上市? 答:新加坡主板上市条件与香港主板上市条件有以下几点主要区别: 第一,香港主板和新加坡主板都有三个标准满足不同类型发行人的上市要求,但要在香港主板上市,除特定行业外,无论适用哪个标准都必须满足三年营业纪录,管理层最近三年维持不变,拥有权和控制权最近一年不变;而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三个标准中只有一个要求有三年营业纪录,管理层服务期限的要求也比较灵活。 第二,新加坡主板采用的盈利标准低于香港主板。香港主板的税前盈利标准要求:最近三个会计期间内,前两年税前盈利总额不少于3000万港元,第三年不少于2000万港元。新加坡主板的税前盈利标准要求:过去三年税前盈利累计超过750万新元(约3600万元人民币),每年均需超过100万新元(约480万元人民币),管理层三年不变;或者,过去一年或两年累计1000万新元(约4800万人民币),管理层一年或两年不变,不要求三年营业记录。 第三,新加坡主板采用的市值标准也低于香港主板。香港主板市值标准要求:上市时之市值不少于20亿港元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益不少于5亿港元,同时前三个会计年度现金流转合计不少于1亿港元或上市时股东不少于1000名。新加坡主板市值标准要求:上市时之市值不少于8000万新元(约3.9亿人民币),且无需三年营业记录。 第四,香港主板上市无论适用三个标准中的哪一个,都要求上市时最低市值2亿港元;但申请新加坡上市的发行人只要满足盈利标准就不设最低市值要求。 公司选择新加坡主板还是香港主板上市,建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