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章2节课时活页训练

10章2节课时活页训练

10章2节课时活页训练
10章2节课时活页训练

1.cos2α1+sin2α·1+tan α1-tan α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cos2α1+sin2α·1+tan α1-tan α=cos 2α-sin 2

α(sin α+cos α)2·1+tan α

1-tan α

=cos α-sin αsin α+cos α·1+tan α1-tan α=1-tan α1+tan α·1+tan α1-tan α=1. 答案:1

2.已知cos(π4+x )=3

5,则sin2x -2sin 2x 1-tan x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cos(π4+x )=3

5,

∴cos x -sin x =3

52,

∴1-sin2x =1825,sin2x =7

25, ∴sin2x -2sin 2x 1-tan x =2sin x (cos x -sin x )cos x -sin x

cos x

=sin2x =7

25.

答案:7

25

3.已知cos(α+π3)=sin(α-π

3),则tan α=________.

解析:cos(α+π3)=cos αcos π3-sin αsin π

3 =12cos α-32sin α,sin(α-π3)

=sin αcos π3-cos αsin π3=12sin α-3

2cos α,

由已知得:(12+32)sin α=(12+3

2)cos α,tan α=1. 答案:1

4.设α∈(π4,3π4),β∈(0,π4),cos(α-π4)=35,sin(3π4+β)=5

13,则sin(α+β)=________.

解析:α∈(π4,3π4),α-π4∈(0,π

2),

又cos(α-π4)=3

5,

∴sin(α-π4)=4

5.

∵β∈(0,π

4), ∴3π4+β∈(3π

4,π).

∵sin(3π4+β)=513,

∴cos(3π4+β)=-1213,

∴sin(α+β)=-cos[(α-π4)+(3π

4+β)]

=-cos(α-π4)·cos(3π4+β)+sin(α-π4)·sin(3π

4+β)

=-35×(-1213)+45×513=5665,

即sin(α+β)=56

65.

答案:5665

5.已知cos α=13,cos(α+β)=-13,且α,β∈(0,π

2),则cos(α-β)的值等于________.

解析:∵α∈(0,π2),∴2α∈(0,π).∵cos α=1

3,

∴cos2α=2cos 2α-1=-79,∴sin2α=1-cos 2

2α=429,

而α,β∈(0,π

2),

∴α+β∈(0,π),∴sin(α+β)=1-cos 2(α+β)=22

3, ∴cos(α-β)=cos[2α-(α+β)] =cos2αcos(α+β)+sin2αsin(α+β)

=(-79)×(-13)+429×223=2327. 答案:2327

6.已知角α在第一象限,且cos α=3

5,则1+2cos(2α-π

4)

sin(α+π

2)

________.

解析:∵α在第一象限,且cos α=35,∴sin α=4

5,

则1+2cos(2α-π4)sin(α+π2)

=1+2(22cos2α+2

2sin2α)cos α

=2cos 2α+2sin αcos αcos α

=2(sin α+cos α)=2(45+35)=145. 答案:145

7.已知a =(cos2α,sin α),b =(1,2sin α-1),α∈(π

2,π),若a ·b =25,则tan(α+π

4)的值为________.

解析:a ·b =cos2α+2sin 2α-sin α=1-2sin 2α+2sin 2α-sin α

=1-sin α=25,∴sin α=35,又α∈(π

2,π),

∴cos α=-45,tan α=-3

4,

∴tan(α+π4)=tan α+11-tan α=1

7.

答案:17

8.tan10°tan70°

tan70°-tan10°+tan120°

的值为______. 解析:由tan(70°-10°)=tan70°-tan10°

1+tan70°·tan10°

=3,

故tan70°-tan10°=3(1+tan70°tan10°), 代入所求代数式得:

tan70°tan10°3(1+tan70°tan10°)+tan120°=tan70°tan10°

3(1+tan70°tan10°)-3

=tan70°tan10°3tan70°tan10°=33

.

答案:3

3

9.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A (-1,15),则sin(α+π

4)

sin2α+cos2α+1

值等于________.

解析:∵sin α+cos α≠0,cos α=-1

4,

∴sin(α+π

4)

sin2α+cos2α+1=2

4cos α=- 2. 答案:- 2

10.求值:cos20°

sin20°·cos10°+3sin10°tan70°-2cos40°.

解:原式=cos20°cos10°sin20°+3sin10°sin70°

cos70°-2cos40° =cos20°cos10°+3sin10°cos20°sin20°-2cos40° =cos20°(cos10°+3sin10°)sin20°-2cos40° =2cos20°(cos10°sin30°+sin10°cos30°)sin20°-2cos40° =2cos20°sin40°-2sin20°cos40°sin20° =2.

11.已知向量m =(2cos x 2,1),n =(sin x

2,1)(x ∈R ),设函数f (x )=m ·n -1.

(1)求函数f (x )的值域;

(2)已知锐角△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 ,B ,C ,若f (A )=5

13,f (B )=3

5,求f (C )的值.

解:(1)f (x )=m ·n -1=(2cos x 2,1)·(sin x

2,1)-1

=2cos x 2sin x

2+1-1=sin x . ∵x ∈R ,

∴函数f (x )的值域为[-1,1].

(2)∵f (A )=513,f (B )=35,∴sin A =513,sin B =3

5. ∵A ,B 都为锐角,

∴cos A =1-sin 2A =1213,cos B =1-sin 2

B =45. ∴f (

C )=sin C =sin[π-(A +B )]=sin(A +B )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513×45+1213×35=5665.

∴f (C )的值为56

65.

12.(2010年南京调研)已知:0<α<π2<β<π,cos(β-π4)=1

3,sin(α+β)=45.

(1)求sin2β的值;

(2)求cos(α+π

4)的值.

解:(1)法一:∵cos(β-π4)=cos π4cos β+sin π

4sin β

=22cos β+22sin β=13,

∴cos β+sin β=2

3,

∴1+sin2β=29,∴sin2β=-7

9.

法二:sin2β=cos(π2-2β)=2cos 2(β-π4)-1=-7

9.

(2)∵0<α<π

2<β<π, ∴π4<β-π4<3π4,π2<α+β<3π2,

∴sin(β-π

4)>0,cos(α+β)<0.

∵cos(β-π4)=13,sin(α+β)=4

5,

∴sin(β-π4)=223,cos(α+β)=-3

5.

∴cos(α+π4)=cos[(α+β)-(β-π

4)]

=cos(α+β)cos(β-π4)+sin(α+β)sin(β-π

4)

=-35×13+45×223=82-315.

3章1节课时活页训练

1.(2009年高考安徽卷)对于四面体ABCD,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相对棱AB与CD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②由顶点A作四面体的高,其垂足是△BCD三条高线的交点; ③若分别作△ABC和△ABD的边AB上的高,则这两条高的垂足重合; ④任何三个面的面积之和都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 ⑤分别作三组相对棱中点的连线,所得的三条线段相交于一点. 解析:②中的四面体如果对棱垂直,则垂足是△BCD的三条高线的交点;③中如果AB与CD垂直,则两条高的垂足重合.答案:①④⑤ 2.下面是关于三棱锥的四个命题: ①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②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③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的面积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④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且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解析:对于①,设四面体为D-ABC,过棱锥顶点D作底面的垂线DE,过E分别作AB,BC,CA边的垂线,其垂足依次为F,G,H,连结DF,DG,DH,则∠DFE,∠DGE,∠DHE分别为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所以∠DFE=∠DGE=∠DHE,于是有FE=EG=EH,DF=DG=DH,故E为△ABC的内心,又因△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F,G,H为各边的中点,所以△AFD≌△BFD≌△BGD≌△CGD≌△AHD,故DA=DB=DC,故棱锥为正三棱锥.所以为真命题.对于②,侧面为等腰三角形,不一定就是侧棱为两腰,所以为假命题.对于③,面积相等,不一定侧棱就相等,只要满足斜高相等即可,所以为假命题.对于④,由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可以得出侧棱相等,又结合①知底面应为正三角形,所以为真命题.综上,①④为真命题. 答案:①④

二十一章二节课时活页训练

1.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X ~B (6,13),则P (X =2)等于 ________. 解析:P (X =2)=C 62(13)2(1-13)4=80243. 答案:80243 2.从应届高中生中选出飞行员,已知这批学生体型合格的概率为13,视力合格的概率为16,其他几项标准合格的概率为15,从中任选一学生,则该学生三项均合格的概率为(假设三项标准互不影响)________. 解析:P =13×16×15=190. 答案:190 3.甲、乙两个围棋队各5名队员按事先排好的顺序进行擂台赛,双方1号队员先赛,负者被淘汰,然后负方的2号队员再与对方的获胜队员赛,负者又被淘汰,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有一方队员全部被淘汰时,另一方获胜,若每个队员的实力相当,则甲方有4名队员被淘汰且最后战胜乙方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P =C 94(12)4(12)5=63256. 答案:63256 4.每颗骰子是大小一样的一个小正六面体,其六个面上分别刻上1~6点,分别表示1、2、3、4、5、6,显然每掷一次骰子出现某一个 点的概率均为16,现在同时掷三颗骰子,那么至少有一颗骰子出现1 点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 ?? ??563=91216. 答案:91216 5.甲、乙两位工人加工同一种零件共100个,甲加工了40个,其中35个是合格品;乙加工了60个,其中有50个合格,令A ={从100个产品中任意取一个,取出的是合格品},B ={从100个产品中任

意取一个,取到甲生产的产品},则P (A |B )=________. 解析:P =P (AB )P (B )=3540=78. 答案:78 6.口袋里放有大小相等的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有放回地每次摸 取一个球.定义数列{a n }:a n =? ???? -1, 第n 次摸取红球,1, 第n 次摸取白球,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7=3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由S 7=3知,在7次摸球中有2次摸取红球,5次摸到白 球,而每次摸取红球的概率为23.摸取白球的概率为13,则S 7=3的概率 为C 72(23)2(13)5=28729. 答案:28729 7.有两组问题,其中第一组中有数学题6个,物理题4个;第二组中有数学题4个,物理题6个.甲从第一组中抽取1题,乙从第二组中抽取1题.甲、乙都能抽到物理题的概率是____,甲和乙至少有一人抽到数学题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A =“甲抽到物理题”,B =“乙抽到物理题.” P (A )=C 41C 101=25,P (B )=C 61C 101=35, P (AB )=P (A )P (B )=625; P =1-P (AB )=1925. 答案:625 1925 8.箱子里有5个黑球,4个白球,每次随机取出一个球,若取出黑球,则放回箱中,重新取球,若取出白球,则停止取球,那么在第4次取球之后停止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按分步原理,前三次抽取的是黑球,最后一次抽到白球:P =(59)3(49)=5006561. 答案:5006561 9.某射手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9,他连续射击4次,且每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有下列结论:

必修2 4章1、2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遗传效应”的含义() A.能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 B.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能在蛋白质合成中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 D.能转录一种信使RNA 解析:选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指基因能控制或决定生物外观某种性状,即通过转录形成信使RNA,进而mRNA翻译成一定的蛋白质,体现生物某一方面生命活动(性状)。一个基因并不只是控制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是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直接决定的。 2.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只对应一种密码子 B.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tRNA C.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 D.氨基酸由mRNA密码子决定 解析:选D。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携带,可以对应多个密码子。游离核糖体也能合成蛋白质。 3.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解析:选C。信使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对应的,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因此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一定改变;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即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对应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4.(2010年汕头模拟)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DNA转录和翻译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B.mRNA穿过核孔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 C.复制和转录都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D.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依次参与转录和翻译 解析:选C。DNA复制时,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子链,所得子链与相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形成子代DNA分子。转录过程是合成RNA,所用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过程是合成蛋白质,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5.下列生理过程的组合中,所用原料相同的是(多选)() ①DNA分子的复制②RNA的复制③转录④逆转录 ⑤翻译 A.①③B.②⑤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CD。DNA复制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RNA 复制所需原料为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转录的原料和RNA复制的原料相同,逆转录的原料与DNA复制的原料相同;翻译的原料是20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6.如图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 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合成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 料是氨基酸 B.该过程表明细胞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 蛋白质 C.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②③④是多 肽链 D.信使RNA上相同的密码子决定相同的氨基酸 解析:选A。图中①为mRNA,②③④是多肽链,⑤是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是以mRNA(核糖核酸)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大量蛋白质;密码子具有通用性,不同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7.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和单链 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类型。08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之一豪森发现宫颈 癌致病因子人乳突淋瘤病毒(HPV),要确定该 病毒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高二物理上册:第10章第二节课时活页训练

1.关于波动图象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某时刻某一质点的位移 B .表示各个时刻某一质点的位移 C .表示某一时刻质点相对于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D .表示各个时刻各个质点的位移 解析:选C.波的图象反映了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相对于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所以选项C 正确. 2.(2011年遵义高二检测)如图10-2-14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A 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断定此横波( ) 图10-2-14 A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 B 正向上运动 B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 C 正向下运动 C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 D 正向上运动 D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 E 正向下运动 解析:选C.根据质点A 此时正向上运动,可判定波向左传播,A 、B 错误,再根据波向左传播可判定质点D 、E 正向上运动,质点B 、C 正向下运动,C 对,D 错. 3. 图10-2-15 (2011年河北唐山高三调研)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10-2-15所示.已知此时刻质点F 的运动方向向下,则( ) A .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B .质点D 此时向下运动 C .质点B 将比质点C 先回到平衡位置 D .质点 E 的振幅为零 解析:选AB.由题中已知F 点运动方向向下,所以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 正确.相邻的峰(C )谷(G )间的所有质点振动方向相同,已知F 点运动方向向下,所以D 向下,选项B 正确.OC 之间与GI 之间振动方向与CG 之间振动方向相反,振动方向向上,质点B 要先向上运动再回到其平衡位置,将比质点C 延后回到平衡位置,所以选项C 错误.质点E 此时位移为零,但振幅不为零. 4.质点O 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A ,周期为T ,振动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个时刻的波 形图如图10-2-16所示,在该时刻坐标为(a,0)的质点,经过T 4,质点的坐标为( ) 图10-2-16

必修2 2章1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 1.(2008年高考江苏卷)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小鼠的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且数量较少;桃花雌蕊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3个退化,1个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因此均不宜作为实验材料。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 B.在人的肌细胞中没有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 C.在人的精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解析:选A。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确定是同源染色体:第一是来源,必须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第二是形态、大小,除性染色体外,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第三是功能方面,相同位置上携带的是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对于多数生物的体细胞来说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属于特殊的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3.(2010年江苏南通调研)某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A、a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该细胞以后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A.1种B.2种 C.4种D.8种 解析:选C。一个精原细胞正常减数分裂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A、a的部位互换,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有所不同,此时一个精原细胞会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4.(2008年高考广东卷)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高二物理上册:第8章第二节课时活页训练

1.下列对几种物理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击钉时不用橡皮锤,是因为橡皮锤太轻 B .在推车时推不动,是因为推力的冲量为零 C .跳伞运动员着地时做团身动作是为了减小运动员所受的作用力 D .打篮球时,传球和接球有缓冲动作是为了减小篮球的冲量 解析:选C.根据动量定理得:合外力F =ΔI Δt 打击钉子时为了增大作用力,使用了铁锤,这样可以缩短作用时间,增大作用力,如果用橡皮锤,则会使作用时间长,从而使作用力减小,所以选项A 错误.同理D 选项也是减小了作用力,而不是减小篮球的冲量,所以选项D 也是错误的.而推车推不动,是因为摩擦力的原因,选项B 错误.跳伞运动员着地时做团身动作,延长了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减小了运动员与地面间的作用力,所以选项C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2.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物体动量变化量不为零,而其中某时刻的动量可能为零 B .物体所受的冲量不为零,而其中某时刻的动量可能为零 C .某时刻物体动量为零,而动量的变化率可能不为零 D .物体所受的冲量不为零,而其动量变化量可能为零 解析:选D.若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 0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时间t 后回到抛出点.在此过程中,动量变化Δp =m v 0-(-m v 0)=2m v 0≠0,物体所受冲量mgt ≠0,而在最高点,物 体速度为零,动量为零,动量的变化率Δp Δt =mg ≠0,所以选项A 、B 、C 正确,根据动量定理I =Δp ,若冲量I 不为零,其动量变化Δp 也一定不为零,D 选项错. 3.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到向上起跳,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 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 v 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 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 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 v 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 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解析:选B.设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为F ,则由动量定理得:(F -mg )Δt =m v ,故F Δt =m v +mg Δt ;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到身体刚好伸直离开地面,地面对运动员做功为零,这是因为地面对人的作用力沿力的方向没有位移. 4.如图8-2-5所示,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一个质量为m 的木块以速度v 0从右侧沿光滑水平面向左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设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范围内,那么,在整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对木块冲量I 的大小和弹簧对木块做的功W 分别是( ) 图8-2-5 A .I =0,W =m v 20 B .I =m v 0,W =12m v 20 C .I =2m v 0,W =0 D .I =2m v 0,W =12m v 20 解析:选 C.全过程中木块、弹簧组成的系统只有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故最后木块以v 0的速度反向弹回,所受冲量为2m v 0,方向向右;弹簧对木块先做负

必修2 2章2、3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C.细胞中的染色体与DNA分子一一对应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解析:选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中,在复制后的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有两个DNA 分子。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一致。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由组合的。 2.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多数雌雄异体的动物没有性染色体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腺细胞中 C.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 D.昆虫的性染色体类型都是XY型 解析:选C。在有性别的生物中,我们把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体细胞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而来的,因此其染色体组成与受精卵一样,含性染色体。 3.下列人的每个细胞中,含性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B.白细胞 C.红细胞D.卵细胞 解析:选B。白细胞为正常体细胞,含两条性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和卵细胞只含一条;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染色体。 4.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近似于1∶1,原因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精子=1∶1

必修2 5章3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 1.(原创题)据2009年11月12日的《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范科尼贫血相关的机制,该病是一种由基因变异引发的遗传性贫血,它会导致骨髓障碍和癌症,许多患者在早年会发生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 B.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该病的发病率 C.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该病的遗传方式 D.只要做到不近亲结婚,就能完全预防该病的发生 解析:选D。根据题意该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低频性,所以只做到不近亲结婚也不一定能完全杜绝该病的发生。 2.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①由多对基因控制②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③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④发病率极低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B。多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3.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B.苯丙酮尿症 C.猫叫综合征D.多指症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A、B、D三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多指症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而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4.下列4个家系中,黑色是遗传病患者,白色为正常或携带者。肯定不是白化病遗传家系以及可能是红绿色盲病遗传家系的分别是()

A .甲、乙 B .丁、乙 C .丁、丙 D .甲、丁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根据遗传系谱判断遗传病的方法。白化病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 隐性遗传病。甲:父母正常,其女儿有病,肯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父母正常,儿子有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 隐性遗传病;丙:母亲有病,儿女正常,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 显性遗传病;丁:有中生无为显性,所以既不可能是白化病,也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症。 5.右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 系谱图,对于该病而言,有关该家 系成员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Ⅰ1是纯合体 B .Ⅰ2是杂合体 C .Ⅱ3是杂合体 D .Ⅱ4是杂合体的概率是1/3 解析:选B 。从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Ⅰ1、Ⅰ2不患病,但其女儿患病,说明其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所以B 正确。Ⅱ3是隐性遗传病患者,必定是隐性纯合子。Ⅱ4是杂合体的概率为2/3。 6.某课题小组在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家系遗传状况时,发现某 地区人群中双亲都患病的几百个家庭中,女儿全部患病,儿子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1∶2。下列对此调查结果较准确的解释是( ) A .先天性肾炎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B .先天性肾炎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C .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2/3 D .被调查的家庭数过少难下结论 解析:选C 。根据调查结果:双亲均患病,后代中有患者,也有 表现型正常个体,且女儿均患病,可以判断这是由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儿子的X 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所以,儿子中23的为患者,13的为正常,可以判断,母亲产生显性基因的概率为23,隐

高二物理上册:第10章第八节课时活页训练

1.下面有关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向你驶来的汽车发出的汽笛声特别刺耳,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D.不仅机械波有多普勒效应,其他波也有此效应 解析:选A.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性,故D对.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没有变化,只是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A错B对;运动汽车发出的汽笛声的变化,是多普勒效应的典型应用.故本题不正确的选项为A. 2.静止在站台上的火车鸣笛,站在远处的人听到了汽笛声,后来他又听到这列火车行驶时的汽笛声.他根据听到的汽笛声音判断火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当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时,则火车离他远去 B.当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时,则火车向着他驶来 C.当听到的声音音调变高时,则火车离他远去 D.当听到的声音音调变高时,则火车向着他驶来 解析:选AD.由多普勒效应可知,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如果两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如果两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所以A、D选项正确. 3.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v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v<V),ν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v增大,则() A.ν增大,V增大B.ν增大,V不变 C.ν不变,V增大D.ν减小,V不变 解析:选 B.当声源与观察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观察到的频率改变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当声源的速度变大时,声源与接收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故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声波的速度由介质决定,其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4.有经验的渔民可根据海鸥的习性来判断是否有台风和海啸,其原因是() A.海鸥能知道近一周内天气变化的规律 B.海鸥能看到远方的海浪 C.海鸥能利用人类未知的功能来接收台风和海啸的信息 D.海鸥能听到海浪发出的次声波 解析:选D.人耳无法感知次声波,但有些动物可以感知次声波,如海鸥.地震之前有些动物的反常行为也是它们感觉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而引起的,故正确答案为D. 5.对于波长为100 m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介质中,比波长20 m的波传播的快 B.不能被人们听到 C.波长太长,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 D.不能产生反射 解析:选 B.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本身的特性决定,而与声波的频率、波长均无关系,故A选项不正确;可闻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 Hz~20000 Hz之间,在空气中的波长由v=λf,可知波长在0.017 m~17 m之间.可见,波长为100 m的声波属次声波,不在可闻声波的范围之内,故不能被人听到,即B选项正确;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故C选项不正确;凡是波(不论其性质和波长的长短)都能发生干涉、衍射、反射、折射等现象,故D选项不正确. 6.医院有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彩超,向病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精确掌握的超声波,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专用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知道血液的流速.这一技术主要体现了哪一种物理现象() A.多普勒效应B.波的衍射 C.波的干涉D.共振

必修2 3章1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 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中,实验设计思路最关键的是()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 C.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D.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设计思路都是使DNA 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各自的作用。 2.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在R型细菌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培养基中() A.既有R型细菌,也有S型细菌 B.只有R型细菌 C.只有S型细菌 D.既无R型细菌,也没有S型细菌 解析:选A。S型细菌的DNA能够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2008年高考江苏卷)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实验过程及原理的掌握情

况。①中DNA酶已经将DNA分解,因此,不会有S型细菌生成。②中已经具有了S型细菌。③中在高温下,DNA酶失活,R型细菌被杀死,故再加入S型细菌的DNA,也不能转化生成S型细菌。④中也不会有S型细菌的生成。没有S型细菌生成,小鼠就可以存活。 4.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选A。①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①,含有P的是②。 5.(2010年潍坊统考)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菌的DNA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 是()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选C。题干所述实验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的得出是基于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6.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可能是() A.S;培养时间过长B.P;培养时间过长 C.P;搅拌不够充分D.S;搅拌不够充分 解析:选B。上清液中含有的是蛋白质外壳,即不含有P,则标记的元素是P;若结果上清液出现了放射性,则说明可能是由于培养时间过长,释放了部分子代噬菌体。 7.(2010年济宁期末)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必修2 5章2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几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型 B.染色体变异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C.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的碱基序列的改变,而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变异 解析:选C。基因突变由一个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即产生新的基因,由此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所以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传递给后代。 2.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中间的“-”代表着丝粒,下表表示了由该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 A.a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 B.b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 C.c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改变引起的 D.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 解析:选C。染色体结构变异有4种: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重复——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段;倒位——染色体上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了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按照以上原理,对照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可知:a为倒位,b为缺失,c为倒位,d为重复。 3.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解析:选B。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减Ⅰ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B选项属于染色体变异。D选项属于基因突变。 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答案:A 5.(原创题)青岛海产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 究,于近期成功培育了一种产量高、口味美、 营养丰富的多倍体扇贝,为我国方兴未艾的海 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主要培育 过程是:先通过低温手段使正常二倍体的扇贝 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成不含染色体的极体和 含染色体的卵细胞,然后再让这样的卵细胞与正常的二倍体扇贝的精子融合为受精卵,最后将这样的受精卵培育成成熟的扇贝。这样的扇贝虽然产量高、口味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其不具有繁殖能力。其原因很可能是() A.无法进行减数分裂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结构变化 D.减数分裂时细胞内缺少中心体和星射线 解析:选B。由于这种新型扇贝培育的第一步是用低温手段使正常二倍体扇贝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为一个不含染色体的极体和一个含染色体的卵,故可知该卵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又因为培育的第二步是让这样的卵与正常二倍体扇贝的精子融合为受精卵,故可知这样的受精卵及由其发育成的扇贝均为三倍体。既然这种新型扇贝为三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那么,它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必然紊乱,难以形成有生殖能力的配子,进而使三倍体扇贝不育。 6.自然界中多倍体植株的形成过程一般是() ①细胞中染色体加倍②形成加倍合子③减数分裂受阻 ④形成加倍配子⑤有丝分裂受阻⑥细胞染色体减半

11章2节课时活页训练

1.有一长为1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高不变,将倾斜角改为10°,则斜坡长为________. 答案:2cos10° 2.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________. 解析:根据仰角与俯角的定义易知α=β. 答案:α=β 3.(2010年徐州调研)已知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都等于a km ,灯塔A 在观察站C 的北偏东20°,灯塔B 在观察站C 的南偏东40°,则灯塔A 与B 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3a km 4.在一个塔底的水平面上某点测得该塔顶的仰角为θ,由此点向塔底沿直线行走了30 m ,测得塔顶的仰角为2θ,再向塔底前进10 3 m ,又测得塔顶的仰角为4θ,则塔的高度为__________. 解析:如图,依题意有PB =BA = 30,PC =BC =10 3.在△BPC 中,由 余弦定理可得 cos2θ=(103)2+302-(103)2 2×103×30 =32,所以2θ=30°,4θ=60°.在△PCD 中, 可得PD =PC ·sin4θ=103·32=15 (m). 答案:15 m 5.如图,测量河对岸的旗杆AB 的高时, 选与旗杆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 D .测得∠BCD =75°,∠BDC =60°,CD =a , 并在点C 测得旗杆顶A 的仰角为60°,则旗杆 高AB 为________. 解析: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a sin45°

=BC sin60°?BC =62a ,在Rt △ABC 中,AB =BC tan60°=62a ×3=322a . 答案:322a 6.据新华社报道,强台风“珍珠”在广东饶平登陆.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以上,大风降雨给灾区带来严重的灾害,不少大树被大风折断.某路边一树干被台风吹断后,折成与地面成45°角,树干也倾斜为与地面成75°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20米,则折断点与树干底部的距离是________米. 解析:如图,设树干底部为O ,树 尖着地处为B ,折断点为A ,则∠ABO =45°,∠AOB =75°,∴∠OAB =60°. 由正弦定理知,AO sin45°=20sin60°, ∴AO =2063(米). 答案:2063 7.一船以每小时15 km 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 处看到一个灯塔M 在北偏东60°方向,行驶4 h 后,船到达B 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方向,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________km. 解析:如图,依题意有AB =15×4= 60,∠MAB =30°,∠AMB =45°,在三角形AMB 中,由正弦定理得60sin45°=BM sin30°, 解得BM =302(km). 答案:30 2 8.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 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 ,结果离出发点恰好 3 km ,那么x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23或 3 9.有一广告气球,直径为6 m , 如图所示,放在公司大楼的上空,当 行人仰望气球的中心的仰角∠BAC = 30°时,测得气球的视角θ=2°,若θ 的弧度数很小时,可取sin θ=θ,由此 可估计该气球的高BC 约为 ________.

高二物理上册:第11章第四节课时活页训练

1.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反映了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的标志 C.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D.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达到热平衡时,两物体温度相等 解析:选CD.温度是对大量微观粒子热运动的集体描述,对一个分子来说没有意义,故A选项错误.平均动能相同的不同分子因质量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平均速率不相同,所以B 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温度相同就是两物体达到热平衡的特性,故D选项正确.2.关于分子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B.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的分子平均速率相同 C.温度相同时,只有同种物质的分子平均动能才相同 D.温度升高时,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都一定增大 解析:选A.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平均动能相同,温度升高,平均动能增大,而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图11-4-3 3.如图11-4-3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 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从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从a到c分子力一直做正功 D.乙分子从a到c过程中,在b点速度最大,c点速度为零 答案:BC 4.10 g 0 ℃的水和10 g 0 ℃的冰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平均动能与分子的总动能都相同 B.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总动能不同 C.10 g 0 ℃的水的内能大于10 g 0℃的冰的内能 D.内能相同 解析:选A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水和冰温度相同,故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且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组成,质量相同,故10 g水和10 g冰分子数一样,它们分子的总动能相同,A对,B错.0 ℃的冰化成0 ℃的水需吸收热量,由此可见10 g 0 ℃的水的内能大于10 g 0 ℃冰的内能,C对,D错. 5.关于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 B.温度高的物体其热量必定多,内能必定大 C.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其内能将减少,内能少的物体其内能将增大,直到两物体内能相等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 解析:选D.物体的内能由温度、体积及物质的量等因素共同决定,不只由温度决定,故选项A、B都不对;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内能大的物体不一定温度高,在热传递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内能大的物体内能继续增加,内能小的物体内能继续减少,故选项C是错误的;关于热量的论述D是正确的.

11章1节课时活页训练

1.(2010年福州市高中质量检查)在△ABC 中,a ,b ,c 是角A , B , C 的对边,若a ,b ,c 成等比数列,A =60°,则b sin B c =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b 2 =ac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b sin A a 代入得b sin B c =b 2sin A ac ,又由(*)式可知结果是b sin B c =sin A =sin60°=3 2. 答案:3 2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3b -c )·cos A =a cos C ,则cos A 的值等于________. 解析:(3b -c )·cos A =a ·cos C ,由正弦定理得3sin B cos A = sin C cos A +cos C sin A ?3sin B cos A =sin(C +A )=sin B ,即cos A =3 3. 答案:3 3 3.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若c cos B =b cos C ,且cos A =2 3,则sin B 等于________. 解析:由c cos B =b cos C 可得b c =cos B cos C ,联系到正弦定理,即得sinB sin C =cos B cos C ,化简得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即sin(B -C )=0,可见B =C ,所以sin B =sin π-A 2=cos A 2=1+cos A 2=30 6. 答案:30 6 4.已知锐角△ABC 的面积为33,BC =4,CA =3,则角C 的大小为________. 解析:由S △ABC =12BC ·CA ·sin ∠ACB =33,得sin ∠ACB =3 2, 而△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ACB =π 3. 答案:π3

高二物理上册:第11章第三节课时活页训练

1.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实验,正确的是() A.因为空气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用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要用力才能将空气压缩 B.两块铅压紧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一般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用手捏面包,很容易把面包捏得很小,说明分子间没有斥力 解析:选BC.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力非常微弱忽略不计,另外,若达到分子力的作用范围也应当表现为引力,给车胎打气时感觉到费力是因为克服气体的压强产生的压力,所以A错;而两块铅的断面平整、光滑,压紧后能达到分子力的作用距离,所以时间长了可以结合成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都有空隙,但却不易被压缩,所以C正确.面包容易捏小,是因为面包里的空隙很大,非常松软,可以想像,当你把面包捏得很紧后,想再把它捏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故D错.2.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瓶子里装满沙子,当抖动瓶子时,沙的表面会下降 B.气体很容易被压缩 C.水很容易渗入泥土中 D.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原体积之和 解析:选BD.A项是由于沙子颗粒之间有空隙,而不是微观的分子间的空隙;同理C 项也是由于泥土颗粒之间有空隙,故选B、D. 3.下列各种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A.两块铅压紧后能合在一起,说明了铅块中铅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力 C.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拉力,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答案:C 4.(2011年大同高二检测)两个分子相距为r1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相距为r2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则分子() A.相距为r1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相距为r2时的引力 B.相距为r1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相距为r2时的斥力 C.相距为r2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相距为r1时的引力 D.相距为r1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相距为r2时的斥力 解析:选C.由于分子相距r1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相距r2时为斥力,可知r2

必修2 1章1节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解析:选C。根据教材中对假说—演绎法的讲解可知,C正确。 2.孟德尔通过植物杂交实验,探索遗传规律,他采用了严格的科学方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B.“测交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寻找规律 C.“分离定律的本质”——发现问题,提出假说 D.“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答案:D 3.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解析:选A。A正确,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性状分离,则亲代有耳垂的个体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肯定是显性性状。B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C错误,亲代和子代都是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也可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纯合子)。 4.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