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

例:

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绳”,原意指墨斗线。这里作纠正讲。用法令、法则纠正。《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衫:穿衣。履:

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形,形状。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后,方位词。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论语.先进》:“三子者出,曾晰后。”三个学生走出来,曾晰和孔子落在后面。”

怎样辨别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呢?

(一)从整个成语的意思来考虑。如果按一般情况作名词解释不通,就要考虑它是否用如动词。如“有口皆碑”,若解释为“有口都是碑”显然不通。

(二)要分析它在成语与其他词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那么“不衫不履”中,“衫”和“履”就不能作名词,只能从动词、形容词

方面考虑。用形容词解释不通,只能用作动词。“未雨绸缪”的“雨”、“有口皆碑”的“碑”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辨别。

(三)要分析他在成语中的地位。如“箪食壶浆”,如果“箪”用如名词,那么“箪食”就是主谓结构,但按主谓结构解释不通。只能是动宾结构。

(四)类比分析。如“落井下石”是并列结构,“落井”是动宾关系,那么“下石”也是动宾关系,“下”就和“落”一样用如动词。

二、成语中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的动宾结构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由主语施行的。如“我唱歌”,“唱”这个行为是由主语“我”施行的。但使动用法则不同,动宾结构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由主语施行,而是这个主语使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和物施行这个动作。

成语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情况。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成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

1、沉鱼落雁

2、闭月羞花

3、打草惊蛇

4、以理服人

5、楚楚动人

6、惊心动魄

7、感人肺府

8、生死肉骨10、生死予夺

成语1的意思不是说“把鱼沉下去,把雁打落下来”,而是说美人的容貌“使鱼沉下去,使雁从天上落下来”。“沉”、“落”这两个动作施行者不是“美人的容貌”,而是“鱼”和“雁”本身。“闭月羞花”也是如此,都是用夸X 拟人的手法形容美人容貌的漂亮。

成语3、4、5、6、7中的“惊”、“服”、“动”、“感”都用如使动。“使蛇惊”,“使人服”,“使心惊”,“使人感动”。成语8是由两个动宾结构并列而成的。意思是说使死者复生,使骨头生肉。形容恩情重。

成语10由四个并列的动词组成。这四个动词的宾语都省略了。省略的是什么呢?应该都是“人”或是“人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可以使你生,也可以使你死;可以给予你,也可以剥夺你。什么人有这么大的权力?只有统治者!

成语中用如使动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她以使动用法出现在句中或成语中时,它也能带宾语。如“羞”,

不及物动词。“羞花”,使花也感到害羞。“闭”也可看作不及物动词,如“闭门”,就是是使门关起来;“闭月”,就是使花敛容。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动词是否用如使动。

(二)成语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先看下面的成语:

1.富国强兵

2.坚壁清野

3.自圆其说

4.竭泽而渔

5.治国安民

6.人尽

其才7.粉身碎骨8.汗牛充栋9.丰衣足食

在解释上面成语的时候,我们往往把名词前面的形容词看成是它的修饰成分,“富国强兵”就是“富强的国家,强大的军队”;把名词作为后面形容词的陈述的对象,“人尽其才”就是“人用完了它的才能”等等。其实,正确的的解释应该是:

富国强兵:使国家富强,使军队强大。《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

坚壁清野使壁垒坚固,(把东西埋起来)使田野空虚。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得以圆满的解释。

竭泽而渔使沼泽干涸而把鱼捉掉,犹如杀鸡取卵。舍本求未。

治国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使人民生活XX。

人尽其才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粉身碎骨使身躯粉碎,谓死。有不惜生命之义。

丰衣足食使.......穿得好,吃得饱。

形容词用如使动时,跟名词组成的动宾结构,在意义是不同的。和动词使动用法的动宾结构也不尽相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自圆其说”即“使其说圆”。

(三)成语中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如使动的情况,在成语中比较少见。下面举两个例子。

1、生死肉骨肉骨,使骨头生肉。

2. 汗牛充栋形容书多,用车运,累得使牛满身流汗,装在屋里,整栋楼都占满了。汗,名词用如使动,使.......流汗。

名词用如使动,和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结构。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或者产生这个名词所代表事物。

三. 成语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如:

1.目空一切自以为一切都不在他的眼里。狂妄自大,自以为是,

2.厚今薄古以今为厚,以古为薄。就是重视今天的,轻视古代的。

3.自高自大自以为高大,了不起。

4.自轻自贱自己看不起自己,作贱自己。

5.善善恶恶第一个“善”和“恶”用如动词。以善为善,以恶为恶。就是喜欢美好善良的,憎恶丑恶的。

6.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成语中,“空”、“厚”、“薄”、“高”、“大”、“善”、“恶”、“菲薄”等都是意念性的,客观上不一定这样。

(二)成语中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用如意动,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下面举例说明:

1.席天幕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胸襟旷达。唐韩渥《玉山焦人香奁集.惆帐歌》:“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2.草木皆兵以为草木都是军队,比喻紧X恐惧,疑神疑鬼。

3.名缰利锁名利象缰绳一样束缚。

4.草菅人命喻轻易杀人。菅,茅草。以人命为草。

5.是古非今肯定古代的,否定当今的。以古为是,以今为非。

四. 成语中名词做状语的情况

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表示处所或者时间的名词、介词结构充当。但在成语里,一般名词也能放在动词、形容词

前边,起修饰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作状语的名词,在意义上有三种情况:

(一)表示比喻。例如:

1.风驰电挚形容迅速。象疾风雷电那样迅速。

2.川流不息象河水那样不停地流。比喻事情或行人来往继续不停。

3.星罗棋布形容罗列分布,象天上的星星,棋盘上的棋子。

4.蚕食鲸吞象蚕和鲸一样侵吞。

5.条分缕析比喻分析得清清楚楚。

6.狼吞虎咽象狼虎那样吃东西.形容吃得很急的样子.

7.抱头鼠窜象老鼠那样逃窜,形容急忙逃走的样子.

8.蝇营狗苟象苍蝇一样钻营,象狗那样苟且偷安.比喻贪利,不讲节义的人.

9.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宽阔,象长天一样空旷.形容广大或说活大而无当.

名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要注意把这种偏正结构与一般的主谓结构区分开来.如"风驰"并不是"风奔驰".

(二) 表示处所

1.风餐露宿在冷风寒露中吃住, 比喻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

2.道听途说从路上打听来的消息,比喻靠不住的话.

3.XX学步有人以XX人走路姿势为美,遂学XX人走路.学不成,自己原来的走法也不会了。比喻仿效别人不成,反丧失原有的本领.

4.管见所及从管中见到的东西.喻所见太小.

(三) 表示工具

例如:

1.车载斗量用车装,用斗量形容很多.

2.管窥蠡测用管去看天,用瓢去量海。喻所见太小。

3.一言蔽之用一句话概括。

4.钟鸣鼎食鸣钟列鼎而食。形容大户人家的气派。

(四)表示情况逐渐发展

例如:

日积月累江河日下日新月异心劳日拙

“日”、“月”等时间名词作状语,它所表示的意义和平时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这里它表示行动变化的频数或经常,有“日日”(每

日)、“月月”(每月)的意思。“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用作状语的名词和主谓结构中的名词一样,其位置都在动词、形容词前面,是两种不同的结构。怎样辨别呢?主要看它和后面的动词

形容词在意义上的关系。如“XX学步”如果是主谓结构的话,可以说是“XX人学走路”。但这个成语是说燕国一个青年XX看赵国人走路,他认为很美,就跟着学。结果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这个成语的主语不是“XX”,而是燕国人。在古代汉语里,有的状语前面可以加介词“在”、“用”、“从”等,后面可以加助词“地”。这样也可以辨别出来。

(五)成语中动词作状语

1.坐吃山空坐观成败

2.望而生畏坐以待毙

3.侧目而视知难而进

1组动词直接修饰动词,2组用“而”、“以”与动词连接,3组,动词与名词组成动宾词组,作后面动词的宾语。作状语的动词和后面的动词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而前面的动词起修饰作用,作状语。

浅谈成语的活用

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活用成语 【内容摘要】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逐渐固定于一种民族语言中。成语是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的主要工具,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成语。要想正确、灵活使用成语,必须认识、了解它。从成语的内容看,它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佛教经典和历代文献民言警句。这些成语有的说明一个道理,有的是描绘一个景物,有的是记录一个事物,有的是描摹一种神态。从形式看,它基本上是“四字格”,这种形式最具汉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 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成语其实也是在不断变革的。根据需要,赋予成语新的词义内容或者改变成语结构和组成,即为成语活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成语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活用。 【关键词】成语活用结构意义修辞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逐渐固定于一种民族语言中。成语是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的主要工具,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成语。要想正确、灵活使用成语,必须认识、了解它。从成语的内容看,它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佛教经典和历代文献民言警句。这些成语有的说明一个道理,有的是描绘一个景物,有的是记录一个事物,有的是描摹一种神态。从形式看,它基本上是“四字格”,这种形式最具汉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 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成语其实也是在不断变革的。根据需要,赋予成语新的词义内容或者改变成语结构和组成,即为成语活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成语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活用。 一、探源活用 许多成语来源于有关的典故。如果从典故活用方面考虑, 成语还有一种特殊的活用方式, 好象过去还未注意到。比如“黔驴之技”、“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项庄舞剑”、“以著代筹”、“结草衔环”、“画龙点睛”、“滥竿充数”、“胸有成竹”等等, 分别来自传说、寓言或历史故事。由于典故可以居用, 所以这种有出典的成语也可以从典故方面加以活用,例如收入《汉语成语词典》和《汉语常用成语手册》中的“一枕黄粱”、“蚂蚁缘槐” , 就是对成语“黄梁美梦”“南柯一梦”的活用,但这不是对原语义或结构形式的活用, 而是从引典方面的活用。因为从成语原来的意义或结构形式方面是怎么也活用不出“蚂蚁缘槐”这种格式的。只有从原成语的来源着手, 才能从槐树下的蚂蚁窝概括出“蚂蚁缘槐”的形式。 二、如何从结构上活用 大家都知道,成语具有结构上的凝固性这一特点,但有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也可以对成语进行灵活运用。如将成语拆开运用,增减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至六年级课本中的成语与四字词语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至六年级课本中的成语与四字词语 一年级下册 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古往今来漫山遍野春暖花开春风拂面万里无云五颜六色百花盛开欢歌笑语 二年级上册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不约而同人如海歌如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叽叽喳喳指手画脚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兴致勃勃引人注目科学技术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小巧玲珑大模大样各种各样金光闪闪秀丽神奇四海为家无影无踪川流不息迫不及待叫苦连天自言自语 二年级下册: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芬芳扑鼻黑白相间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牛羊成群太阳高照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湖水碧绿点点灯光隐隐约约蒙蒙细雨风光秀丽中外游客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笑容满面 令人难忘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从天而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银光闪闪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多姿多彩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栩栩如生风和日丽目不转睛专心致志自言自语筋疲力尽恍然大悟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ABAC:一模一样自言自语自由自在一心一意 ABCC:白发苍苍金光闪闪风尘仆仆小心翼翼凉风习习 AABC:历历在目头头是道恋恋不舍闪闪发光 带反义词:小题大做异口同声里应外合凶多吉少左邻右舍左顾右盼前仆后继南辕北辙南征北战 寓言:揠苗助长亡羊补牢自相矛盾 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牛郎织女后羿射日 成语:画龙点睛坐井观天惊弓之鸟画蛇添足 三年级上册: 引人注目白发苍苍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千里迢迢风尘仆仆盘古开天地回首遥望双龙戏珠名扬中外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成群结队千奇百怪祖祖辈辈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应俱全物美价廉大饱口福夜幕降临奔流不息高楼大厦五洲四海合二为一庞然大物刻舟求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假思索沉默不语恋恋不舍彬彬有礼,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含有反义词: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左顾右盼里应外合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上) 一、名词用作动词 (1)动用规律: ①名词+名词(非主谓、偏正关系) ②所+名词 ③副词+名词 ④名词+代词 ⑤能愿动词+名词 ⑥名词+介词结构] ⑦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或名词+而+动词(动词短语) ⑧处在谓语的位置上 (2)例词分析 1、百年树.人名词+名词(下同)培育 2、春花.秋实.开花、结果实 3、名缰.利锁.像缰绳、像枷锁 4、声东 ..击西.在东面、在西面 5、师心自用把……当成老师 6、天罗地网.像罗、像网 7、幕.天席.地把……当作幕,把……当作席 8、宵衣.旰食.穿衣、吃饭 9、腰.金衣.紫腰挂(金印)、佩系(紫绶带) 10、草菅 ..人命草、菅:草。把……当作草 11、汗.牛充栋使出汗 12、不胫.而走副词+名词(下同)长小腿 13、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14、不毛.之地长草木 15、不期.而遇约定日期 16、不情.之请合乎情理 17、不衫.不履.穿衫履 18、不翼.而飞长翅膀 19、莫名.其妙说明白 20、大书.特书.写 21、涅.而不缁.用涅(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染、缁(黑色),变成黑色 22、人心不古.像古人 23、未风.先雨.刮风、下雨 24、未雨.绸缪下雨 25、华.而不实.名词+而+动词短语(下同)开花、结果实 26、秀而不实.结果实

27、础润而雨.下雨 28、出将.入相.在谓语的位置上作将、作相 29、飘飘欲仙.能愿动词+名词成仙 二、名词作状语 (1)规律: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而不是主谓关系 (2)类型: ①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②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 ③表示动作的工具 ④表示动作的方向 ⑤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 ⑥表示动作的特征(表比喻) (3)例词分析: 1、冰.消瓦.解表示特征(下同)像冰一样,像瓦片一样 2、蚕.食鲸.吞像蚕一样、像鲸鱼一样 3、鹅.行鸭.步像鸭、鹅一样 4、抱头鼠.窜像老鼠一样 5、风.驰电.掣像风、电一样迅速 6、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 7、蜂.目豺.声像蜂一样、像豺狼一样 8、蜂.拥而上像蜂一样 9、蜂.拥而至像蜂一样 10、凫.趋雀.跃像鸭子一样、像麻雀一样 11、瓜.分豆.剖像瓜、豆一样(分裂开) 12、哭狼.嚎像鬼、狼一样 13、龙.争虎.斗像龙虎一样 14、虎.踞龙.盘像虎一样、像龙一样 15、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 16、欢呼雀.跃像麻雀一样 17、涣然冰.释像冰块一样消融 18、火.烧火.燎像火一样 19、鸡.争鹅.斗像鸡、鹅 20、狼.奔豕.突像狼、猪 21、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 22、龙.腾虎.跃像龙、虎一样 23、龙.骧虎.步像龙、虎一样 24、人声鼎.沸像锅里的开水 25、三足鼎.立像鼎一样 26、神.出鬼.没像神鬼一样 27、声名鹊.起像喜鹊一样 28、石.沉大海像石头一样 29、鼠.窃狗.偷像老鼠、狗一样 30、土.崩瓦.解像土块、瓦片一样 31、瓦.合之卒像瓦片一样 32、席.卷天下像席子一样

浅谈成语的活用及其规范

浅谈成语的活用及其规范 摘要:成语是人们长期沿用的,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意义完整的定型短语。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成语是可以活用的。在结构方面分为节缩、扩展、换字、易序;在意义方面可分为别指、色彩的改变、双关。除此之外,成语的活用也可能是上述几种情况的综合。 关键词:成语;活用;规范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的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它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两大特点。其意义一般不是构成成语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成语。一般成语,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成分,也不能像惯用语那样可以拆散开来插进一些成分。这是语法界早已有的定论。但是从语言运用、发展的规律来看,成语是可以灵活运用的。灵活运用并非要改变成语的固定内容和形式,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运用而已。一旦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成语仍然要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从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古往今来,成语活用的情况并不罕见,鲁迅、毛泽东的文章更是司空见惯,且均为社会所认可。 成语的活用是指为了收到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把原来惯用的成语变换一下构成成分而套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的现象。成语的活用现象既不能视为窜改成语,也不必说成成语换字,它只是一时的灵活运用,原来的成语并不会因此而退出被运用的场合。成语的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上的种种需要所采用的一种临时性修辞手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活用成语更加切合说话时的情况,能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因此,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成语活用的现象将会变得越来越活跃。成语的活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语结构的改变,可分为节缩、扩展、换字、易序四种形式,另一个是意义的改变,分为别指、色彩的改变、双关三种形式。 一、结构上的活用 (一)节缩 成语节缩一般是缩减成语的字数,使之更加精练含蓄,读者一看就知道它是由某个成语变化而来的。成语“节缩”在特定的语境中,不但可以取代原成语,具有与原成语相同或相近的表意功能,而且表意比原成语更为凝练、含蓄,具有特殊的修辞效果。如: (1)这一弄反成蛇足。(画蛇添足) (2)梅竹之情总难忘却。(青梅竹马)

关于书的成语_好词(精华版)

《关于书的成语》 关于书的成语(一): 1、洪乔捎书:指言而无信的人。 2、磬竹难书: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 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3、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4、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我的学识渊博。 5、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6、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7、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8、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9、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10、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 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11、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 十分多。 12、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13、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14、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15、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16、衡石量书: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 国政。 17、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18、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9、以书为御: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20、学书学剑:学文练武。 21、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22、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重。 2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 正领会。 24、充栋盈车: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25、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26、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27、曝书见竹:指睹物思人。 28、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9、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30、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31、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32、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3、积案盈箱:案:桌;盈:满。堆满书桌,塞满书箱。形容书籍文稿卷宗等十分多。 34、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35、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 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36、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37、飞书走檄:迅速地书写文件。 38、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39、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40、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41、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42、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43、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44、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聂廷生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之外,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名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词类活用。今将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作一归纳整理,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按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表示处所或方位,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 草行露宿(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风餐露宿 穴居野处(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旭日东升(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2、表示工具或依据,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例如: 口诛笔伐管窥蠡测不可言宣(指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只能意会。)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神气。) 车载斗量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指赋税苛刻繁重。) 3、表示状态或方式,可译为“像……一样”。例如: 蝇营狗苟蚕食鲸吞凫起雀跃狼奔豕突狼吞虎咽虎踞龙盘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兔起鹘落鼠窃狗盗抱头鼠窜不甘雌伏鬼哭狼嚎风流云散风驰电掣雷厉风行波诡云谲土崩瓦解鳞次栉比声誉鹊起川流不息烟消云散星罗棋布冰清玉洁珠圆玉润 4、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仍,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例如: 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日消月朘岁朘月耗江河日下蒸蒸日上 日深月久日理万机 二、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如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或者受副词的修饰。翻译时要注意,

论文:浅谈成语的活用

浅谈成语的活用 【内容摘要】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结构匀整稳固,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关键词】成语特点运用语法结构 【正文】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结构匀整稳固,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一、探索成语的来源 成语有一定得渊源,也有一些演变的情况,很多成语如果不知道它的来源,不了解它的演变情况,就难以理解,也难以正确运用,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来自古代文献:这是最主要的方面,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其惘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后人概括成?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来自历史事件:闻鸡起舞:《晋书〃祖狄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共被同寝,中夜间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说的是祖狄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勉,

夜里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后来概括为?闻鸡起舞?,比喻乘着某个好时机及时奋起行动。 来自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改写。例如:水落石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出类拔萃——?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有不少成语是群众口头相沿习用的,这类成语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口语色彩,一般是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之后才见于书面的,比较通俗生动。例如:欢天喜地、七嘴八舌、水到渠成、得过且过。 也有来自宗教经典或外国寓言的,这类成语数量不多,其中大部分是佛经里的。例如:五体投地——来自《楞严经》《圆觉经》。 种豆得豆——来自汉代安世高泽《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火中取粟——来自法国寓言是人拉〃封登的《猴子与猫》。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成语,例如:力争上游、忆苦思甜、分秒必争、百花齐放等。 二、成语的特点 语言中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词,另外还包括一些固定的词的组合,这就是熟语。汉语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成语,它的特点是: 结构的稳固性,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上凝固成型,构成成语的语素,一般不能随意颠倒、更换,也不能任意增加或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四字成语及各类词语练习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四字成语及各类词 语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四字成语及各类词语练习 【课本成语】 春风拂面梳妆打扮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绚丽多彩五颜六色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令人难忘引人注目兴致勃勃匆匆绿绿恋恋不舍蹦蹦跳跳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华夏儿女神州大地民族团结奋发图强炎黄子孙巍巍中华世界大同繁荣昌盛大街小巷牛郎织女四面八方昏头昏脑摇摇晃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结结实实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和颜悦色终生难忘视而不见赏心悦目连蹦带跳眉开眼笑破涕为笑哈哈大笑捧腹大笑一动不动宇宙飞船生机勃勃笨手笨脚与世隔绝五彩斑斓九牛二虎尽心竭力一望无边苍苍茫茫反反复复花草树木勃勃生机【课外词语】 1、奔跑(两个字是近义词) 贫穷寻找伙伴张望巨大钱财 2、愤怒(形容生气的) 怒气冲冲怒发冲冠火冒三丈 3、伤心欲绝(形容难过) 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心如刀割 4、捧腹大笑(表现笑) 哈哈大笑破涕为笑眉开眼笑 5、黑沉沉(ABB) 金灿灿亮晶晶绿油油 6、四四方方(AABB) 明明白白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反反复复 7、勃勃生机(AABC) 哈哈大笑恋恋不舍闪闪发光头头是道 8、白发苍苍(ABCC) 生机勃勃怒气冲冲得意洋洋可怜巴巴

9、一心一意(ABAC) 十全十美尽心尽力人来人往一年一度 10、画蛇添足(动物) 九牛二虎虎头蛇尾亡羊补牢鸡犬不宁 11、鸟语花香(春天) 春色满园春风拂面春回大地春暖花开 【补充词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绚丽多彩)的鲜花(五颜六色)的鲜花(精心)地挑选 (小心)地移入(满意)的笑容(蒙蒙)的细雨 (泥泞)的小路 (清清)的河水(柔软)的绿毯 (细长)的枝条(弯弯曲曲)的树枝(葱郁)的森林 (和颜悦色)地说(高兴)地说(忠实)的向导 (轻盈)的翅膀(色彩斑斓)的花纹(弯弯)的镰刀(细细)的眉毛 (弯弯)的眉毛(浓绿)的树荫(生机勃勃)的大地 (晴朗)的天空(碧绿)的田野(可爱)的小鹿(温暖)的阳光(柔软)的枝条(晶莹)的露珠(迷路)的孩子(年迈)的大娘 (茂密)的树林(焦急)的等待(清新)的空气(仔细)的端详 (美丽)的公主(欢快)的脚步(先进)的科技(静静)地听着(渐渐)地消失(惊奇)地发现(耐心)地等待(仔细)地观察(整齐)的队伍(温暖)的春风(奇怪)的问题(珍贵)的礼物(吞吞吐吐)地说(彩色)的梦(凶狠)的魔王(风平浪静)的大海(蓝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坪(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温暖)的太阳(香甜)的梦境 填动词 (贴)窗花(筑)城墙(挖)地道(放)鞭炮 (看)花灯(逮)蝈蝈(逗)松鼠(戴)帽子 (赏)明月(驾驶)飞机(攻打)魔窟(编织)童话

关于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关于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成语中同样保留,如: 能文能武门可罗雀人皆可夫 2.名词用作状语 这里所讨论的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 虎居龙潭狼吞虎咽烟消云散风驰电掣狼心狗肺 龙争虎斗花容月貌土崩瓦解等等 此类成语中的名词可翻译为“像……一样”。 (2)表示处所或工具,如: 东张西望道听途说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拳打脚踢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上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如:深根固蒂,“深”和“固”均用作使动。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如: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很多,成语中也较多,如: 飞沙走石惊天动地打草惊蛇破釜沉舟沉鱼落雁兴风作浪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使动,即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 富国强兵厚古薄今精兵简政 2.形容词用作意动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 自高自大重男轻女不远万里目空一切兵贵神速 安贫乐道重理轻文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汉语成语,源远流长。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 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 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 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五、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 在汉语成语中,有的形容词已不仅仅表示某一性质状态,也表示使人或事物有这一性质状态的动作行为,或者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羽毛未丰”中的“丰”,已不仅是表示“丰满”,而是表示“长得丰满”。又如“追本穷源”、“明火执仗”、“爱毛反裘”、“循循善诱”、“安贫乐道”等成语中的加点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动词。 六、形容词用如名词 在一些成语中,有的形容词用如名词,不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如“从善如流”中的“善”就是表示“好的,正确的意见”。另外,象“投机取巧”、“除恶务尽”、“去伪存真”、“驾轻就熟”、“弃暗投明”等成语中的加点的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名词,表示有此性质状态的人

成语活用

成语活用 一、填空题。 1.今年是虎年,你会用带虎的成语吗? 虎年的祝福语中,常用(),(),运动会中,同学们一个个(),老师常常批评我做事(),妈妈做的饭菜太可口了,小明吃的(),爸爸个子高大,真是长得(),小弟弟胖乎乎的,真是长得(), 2.明年是兔年,我会说兔的成语()()() () 3.现在正是美丽的秋天,真是(),()走到田野,我会说()(),走在林荫道上,我会说(),() 二、写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图穷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广告中成语活用现象

广告中成语活用现象 现代与古典结缘孕育的成语广告把广告语言园地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姿。成语广告“既活泼又深沉,既新鲜又熟悉,既有时新气息,又有古典情趣,所以往往能迎合顾客的心理,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又透露出一种高层次的追求”。①成语广告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接选用某个褒扬性的成语来集中凸显该商品的特殊品质,旧瓶装新酒,充分利用该成语的原来语义进行“自我表彰”,由于这些成语大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所以它的效果不但言简意赅,而且事半功倍,深得众多厂商的宠爱。上海南山箱包有限公司生产的密码箱的广告词是“万无一失”,一语双关、巧妙突出。由于密码箱的性能、特点与“万无一失”意义相通,两者搭配在一起,名实相符,恰如其分。 在成语广告中,有一种现象引人注意,即为了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利用一定语境撇开原成语的整体义(比喻义)而回归于成语的表面义或把原成语中的某一字更换,使仿拟后的成语贴近商品信息,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成语活用”。例如:春风满面(微风吊扇),高枕无忧(药枕),随心所“浴”(水仙牌燃气热水器),有“杯”无患(哈磁杯),默默无“蚊”的奉献(洁士电热蚊香)。 恰当地活用成语,能起到积极宣传商品的效果,这主要依赖于特定语境的限制与烘托。例如“默默无‘蚊’的奉献”这一广告用语,配上万籁俱静的夜晚一家人酣睡的场景,一只小小电热蚊香器默默地点着,它的缕缕香气使肆虐的蚊子一一被歼。广告用语借助抒情的画面,温馨的气氛,把电热蚊香拟人化了。“默默无闻”与“默默无‘蚊’”,品格与功效,相互默契,巧妙配合。广告创意者充分利用语境的烘托,用细致的观察,独特的感受来牵动和诱发顾客的遐想,激发顾客购买电热蚊香的愿望。由此足见成语活用与语境结合的重要。 为什么成语能够同现代经济生活水乳交融而产生大批较为成功的广告用语呢?成语以其结构的凝固性、意义的完整性、声律的和谐性,被公认为是民族语言的珍品。成语言简意赅,透过简短的形式,领悟丰富的内涵,常是其他语言形式难以比拟的;成语本身常由修辞方式凝结而成,富有语言魅力;加上成语用字典雅古朴,字字取精用宏,韵味独具,气势不凡。所有这一切都是广告用语语言审美需要的,因此,让成语与当代商品信息结缘,是不难理解的。还要指出的是,成语以四字格为主要格式,突出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长期以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对广告用语有着很深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美、均衡美,认为成双成对的东西象征着和谐、吉祥。这种审美观念在建筑、绘画、民俗上都有体现,反映在语言结构上,就是钟爱四字格。广告用语重吉祥和谐,忌冗长拖沓,它选择整齐匀称、带浓郁民族语言风格、体现民族审美观念的四字格,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为什么成语还要活用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改换成语中的个别字词,偏离成语的常规,要么语意理解偏离,要么语言符号(读音用字)偏离,目的是创造出一种“不平常的东西”来,用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形式或解释,产生一种陌生美、顿悟美,去“打动”人心,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把这种不寻常的感受引向预测中的最佳境界。 不过,广告中活用成语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 有材料介绍,有的小学生把“一毛不拔”解释为“很结实”、“很牢固”或“好棒”等,究其原因是受广告用语“一毛不拔”(梁新记牙刷)的影响。众所周知,成语是一种凝固性很强的结构,其意义大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加合,是非表面性的,具有特定意义。成语这些特点,要求运用时特别要防止任意更换字词,切忌望文生义。广告活用成语撞击的恰恰是这些“禁区”,那么,为什么还有不少广告用语受人称道呢?除了有明确的修辞目的及特定语言环境之外,活用成语都要有先决条件,那就是人们完全掌握所活用成语的原来结构、整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 例: 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绳”,原意指墨斗线。这里作纠正讲。用法令、法则纠正。《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衫:穿衣。履:

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形,形状。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后,方位词。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论语.先进》:“三子者出,曾晰后。”三个学生走出来,曾晰和孔子落在后面。” 怎样辨别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呢? (一)从整个成语的意思来考虑。如果按一般情况作名词解释不通,就要考虑它是否用如动词。如“有口皆碑”,若解释为“有口都是碑”显然不通。 (二)要分析它在成语与其他词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那么“不衫不履”中,“衫”和“履”就不能作名词,只能从动词、形容词

浅析汉语成语词类活用现象

浅析汉语成语词类活用现象 发表时间:2017-12-26T10:00:14.18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0月作者:李雪梅[导读] 本文选择从汉语成语的语法特点方面作为突破口,来浅析成语的特点。 中共红星区委党校黑龙江伊春 153035 摘要: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IJ'。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来源渠道宽广,独具风格。本文选择从汉语成语的语法特点方面作为突破口,来浅析成语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成语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汉语成语;语法;特点 成语是一种人们相沿习用而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汉语成语最明显的特点是四个音节构成的占大多数,占成语的 95%以上。有人对《中国成语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 )作过统计,结果是:它共 “收条目 17934 个。其中由四音节构成的有 17140个。约占总数的 95.57%” 其次,成语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的结果.它具有结构的定型性和意义的完整性的特点.其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一般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会造成结构和意义上的混乱。再者。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成语就突出地表现了汉语的这一特点.其音律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匀称整齐、节奏鲜明;平仄相间,音调高低起伏,具有旋律美。掌握成语上述的音义形方面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从音义形的高度去了解成语呈现出来的更多特点。 词类活用在成语中的表现 “词有定类,类有定词”是汉语语法学的共识。汉语中的词和句法成分虽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哪类词主要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基本上是一定的。例如,名词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定语、宾语.不作述语;形容词在句中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不能带宾语。但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充当另一类词来使用,这种语法现象被称作词类活用。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在一定语言结构中可以临时用作动词。充作由一般动词充当的述语.这种现象也体现在成语中。例如“衣锦还乡”、“唇枪舌剑 ”、“不衫不履”。“衣锦还乡”中的“衣”、“锦”本都是名词,其中“锦”的意思是锦缎、锦绣,“衣”活用为动词(意为“穿着 ”)与“锦”构成动宾关系。“衣锦 ”表示 “穿着锦绣的衣服”;“唇枪舌剑”四字都是名词,“唇枪”、“舌剑”分别构成了主谓关系,其中“枪 ”、“剑”都用作动词解释说明前面的“唇”、“舌”.这条成语的意思是:嘴唇像枪 (快),舌头似剑 (利)。“不衫不履”中的名词 “衫 ”、“履 ”分别受副词“不”的修饰而活用作动词,释为“穿衫”、“着履”。这三条成语分别体现了在成语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三种情况:一是.两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同位关系.而是构成了动宾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衣锦还乡”;二是。两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同位关系,而是构成了主谓关系,即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口蜜腹剑 ”;三是,否定副词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如 “不衫不履”,再如“不蔓不枝、不毛之地、不胫而走”等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成语中.形容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动化后的意义。是在此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等意义上增加行动变化的意义。例如“鸟语花香”.此成语中的“香” 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 “香 ”这一性质意义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动作意义.表示散发香味。 二、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是指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促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与谓语名词有关的行为动作.表示的是“使某某怎么样”的意思。例如,“汗牛充栋”中的“汗”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作使动词, “汗牛 ”就是使宾语 “牛 ”出汗的意思。再如 “生死肉骨 ”。名词 “生 ”和 “肉”活用作使动词.对各自所带的宾语 “死”和 “骨”发出“生还 ”、“长肉”的行为动作,此条成语意为“使死人生还.使骨头长肉”。同类的还有还有 “兵不血刃、汗马功劳”等等。 三、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是指主语把宾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看成谓语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幕天席地”中的名词“幕”、“席”活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主语把宾语“天”当作“帐幕”.将“地”当作“毡席”。此条成语的意思是“以天当幕.以地为席 ” 同类的还有“鱼肉百姓、枕石漱流”。再如“草菅人命 ”名词 “草营”活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主语把宾语 “人命”当作“草营”.成语意为把人命视作野草,指统治者滥施淫威,随意残害人命。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形容词的意动与使动用法不同.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指使宾语所指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状态.动宾结构隐含着动态的变化.即宾语发生了由原来的不具有某种性质状态到具有了某种性质状态的变化意动用法则是指主语所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指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客观事实不一定如此,动宾结构也不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例如“登山小鲁”,形容词“小 ”活用为意动词,表示主语(原指孑L子)登上东山后,主观认为宾语 “鲁(鲁国)”变小了。显然这只是主语的主观看法.而不是客观事实.鲁国并没有因为孔子登上东山而变小。再如 “轻财重义 ”形容词“轻”、“重”活用为意动词,表示主语主观上轻视钱财看重义气。事实上,“财”并没有变轻,而“义”也没有变重.只是主语的主观看法。同类的还有“不远千里、羞与为伍、甘之如怡”等等。参考文献: [1]成语的界定与成语的层次性[J]. 刘中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2]汉语新成语的范围与辞书收条问题之管见[J]. 张琳. 宿州学院学报. 2015(02) [3]21世纪以来汉语成语研究[J]. 刘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3)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五六年级课本中的成语与四字词语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五、六年级课本中的成语与四字词语 四年级语文(上册)人山人海风号浪吼滔滔江水若隐若现毫不可惜枉费心机鲜花盛开冰雪覆盖左顾右盼大模大样慢条斯理颤颤巍巍一动不动昂首东望咫尺为邻千姿百态齐头并进随遇而安浩如烟海绿树成阴枯枝败叶厉声叫嚣毫不相让引人注目如怨如诉三眼一板群龙无首马到成功气魄雄伟身材魁梧南征北战龙飞凤舞老马识途神清气爽昂首挺胸所向披靡如虎添翼牛刀小试闪闪发光神态各异跃跃欲试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胆小如鼠规模宏大享誉世界惟妙惟肖鲜果飘香勤勤恳恳引吭大叫一丝不苟自由自在趁其不备北风呼啸蹦蹦跳跳局促不安从容不迫偷偷摸摸屏息凝视狂风大作可怜巴巴步调从容空空如也从从容容扬长而去一日三餐供养不周变化多端耀武扬威不胜其烦引人注意枝折花落大吃一惊架子十足无忧无虑生气勃勃不慌不忙雪花飞舞瑟瑟发抖草翠花开闷雷滚动不容置疑神来之笔水天相接弯弯曲曲人声鼎沸郁郁苍苍人迹罕至不容置疑引人注意风平浪静云遮雾涌不可计数一争高下坐卧不安消磨时光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浩浩荡荡神秘莫测应接不暇山崩地裂涓涓细流一模一样漫天卷地帘帘飞瀑恍恍惚惚望子成龙来龙去脉天马行空崇山峻岭举世无双神态自若绝无仅有山洪暴发目不转睛灯红酒绿汗马功劳蜿蜒盘旋类型众多久经沙场栩栩如生协调有序恍然大悟热闹非凡笨鸟先飞呆若木鸡隐隐约约若有所思目光炯炯姿态不一金碧辉煌殊死拼搏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耀武扬威人影绰绰谈何容易得意扬扬骨肉同胞平安无事风和日丽血脉亲情突如其来莫名其妙屏息凝神号啕大哭密密麻麻春风拂面模模糊糊年少气盛出乎意料腾云驾雾用武之地头昏脑胀直指云霄清澈见底烟熏火燎杏林春满意义非凡患难与共五彩斑斓呼风唤雨百依百顺无可奈何凌空展翅纤尘不染翻来覆去振兴中华受益匪浅毫不相干山重水复默默无闻连绵不断气势磅礴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