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员工日常行为管理规范》

《员工日常行为管理规范》

《员工日常行为管理规范》
《员工日常行为管理规范》

员工日常行为管理规范

xxx分公司

人事行政部编制

二○一○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职场礼仪 (3)

第二章:办公规范 (6)

第三章:考勤管理 (8)

第四章:加班管理 (11)

第五章:会议纪律 (13)

第六章:休假管理 (16)

第七章:公司对外发言管理 (18)

第八章:附则 (19)

第一章职场礼仪

第一条遵守职场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是维护个人及公司良好形象的基本要求。员工应当保持仪容整洁,谈吐文明,举止得体,行为规范。

第二条仪表礼仪:

(一)男职员仪表要求

1.星期一至星期四,男职员必须着白色长袖衬衣,深色配套西装,深色袜子,黑色皮鞋;不得穿花格或条纹衬衣,不得穿白色袜子,不得穿棕色或白色等其它浅色皮鞋,不得穿西装短裤;每年6月至8月期间可着长袖白色衬衣,深色西裤,深色袜子,黑色皮鞋;

2.星期一至星期四,必须系领带,领带紧贴领口,整体美观大方;

3.星期五可以着商务休闲服装,但不得穿背心、无领衫、休闲短裤或凉鞋、拖鞋上班;

4.西装、衬衣必须平整、清洁,领口、袖口无污迹,西装口袋不放物品;

5.上班时统一佩带公司制作的工作牌及司徽,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6.理短发,刮胡须,剪指甲,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7.皮鞋必须擦抹光亮,无灰尘。

(二)女职员仪表要求

1.星期一至星期四,女职员必须着深色职业套装或套裙,着白色衬衣,并与套装协调的皮鞋;每年6月至8月期间可着与西裤或西裙配套的有领有袖的长袖白色衬衣,不得穿花衬衣、连衣裙,西裙长度不得短于膝盖三寸以上的地方,皮鞋不允许露脚趾;

2.星期五可以着休闲服装,但不得穿背心、吊带装、休闲短裤或拖鞋上班;

3.上班时统一佩带公司制作的工作牌,化淡妆,面带微笑;

4.必须保持头发清洁,发型文雅、庄重、梳理齐整;

5.西装、西裙、衬衣必须平整、清洁;

6.指甲不宜过长,并保持清洁,涂抹指甲油时必须自然色;

7.穿套裙时须配肤色丝袜,无破损;

8.皮鞋必须擦抹光亮,保持清洁。

第三条公务接待礼仪:

1.在办公场所和公务处理过程中,任何员工遇到来访、咨询的客人,有责任给予来访客人必要的指引、介绍或答疑等服务,使之最为迅速、简便地得到满意的服务。不得经任何借口推诿、拒绝或拖延处理时间。

2、外部领导或总公司领导到办公职场视察时,员工应起身相

迎,微笑、鞠躬。

3.在办公职场接待客人来访要主动、热情、细致、耐心,举止得体,注意礼节礼貌。

4.客人登门时,工作人员应起身相迎,面含微笑,主动与对方握手,并请客人就座,问明客人来意。如客人要见领导,要请客人稍候,与领导联系后再引导客人与其会见。

5.接待客人时应认真专注,根据客人来意,妥善安排和处理,尽量不让客人久等。中途自已有急事需暂时离开,或接电话等应向客人说明。正与客人交谈,又有其他客人来访,与早来的客人互不相识,主人应替双方介绍,对客人要一视同仁。

6.一般情况下,辞别应由客方先提出。当客人告辞时,主人应稍加挽留,在客人起身后主人再起身相送,将客人送到门外,并握手道别。

7.拜访上级领导或去业务单位办事,应注意仪表端庄,先敲门,经对方允许方可进入,说话和气,有礼有节,不可占用领导过多时间。

第四条会议礼仪:

1.与会者必须提前5分钟到达会场,并且关闭一切通讯工具;

2.会议进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做笔记,领会好会议精神,不干扰他人发言,若要发言,则应等待时机,不可随意发表

评论;

3.遵守会场秩序,不得随意离场;

4.主持人或发言者讲完话,与会者应鼓掌回礼;

5.散会后,应将桌椅归位,清理会场垃极,保持会场清洁。

第二章办公规范

第五条职场办公规范:

1.所有员工应准时上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未经相关领导授权允许,不得随意外出;

2.员工需坚守工作岗位,不无故离岗、串岗;如有事需要离开座位5分钟以内,请告知周围同事,如离开时间较长,请向部门领导请示,经允许方可离开;

3.严禁在工作场地吃饭、吃零食,乱丢垃圾;员工应保持办公桌及包括地面在内的周围环境整齐干净,不随地吐痰。

4.为安全起见,每天下班前必须锁好所有的办公桌、文件柜。机密文件应当锁在办公桌或文件柜中。任何形式的有可能泄漏公司机密的弃臵文件应粉碎销毁;

5.工作期间员工应时刻保持“在状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得在办公区域内阅读报纸杂志,除非确有工作需要;

6.工作时间不得登录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不得在办公场所内

玩电游、炒股、在网上聊天、织毛衣或干与工作无关的私事;

7.员工不得在公司职场非吸烟区内吸烟;

8.不得在工作场所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闲聊,嬉戏,吵闹,斗殴,扰乱正常办公秩序;

9.听到电话铃响应及时接听,先说:“您好!合众人寿”,谈话内容要注意礼节,并使用礼貌语言;

10.严禁对同事、客户和来访者有各种骚扰和恐吓行为,决不允许出现利用电子邮件系统传播任何骚扰和恐吓行为。若发现此类现象,应向主管领导或相关部门投诉。公司保证对投诉人的保护,严禁对投诉人进行报复。

11.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协作互助,保持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亲密友好融洽关系,弘扬正气,抵制歪风,不搞无原则的团结,反对拉帮结派,不在公司内外散布不符合实际情况、破坏员工团结、影响公司及员工名誉的言论。

12、每一位员工不得因职谋私,以权谋私,不得从事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为避免利益冲突,禁止有亲属、婚姻等关系的员工在公司任职。

13、保护公司财产。公司员工均有责任保护本公司的各类资产和资源,避免盗窃、粗放管理和浪费等行为。禁止个人在事先未征得主管领导允许的情况下赠送、销售各类财产,禁止利用公

司的任何资源获得个人利益。

14.保证公司各类文件完整准确。公司每位员工对自己负责的记录、文档资料、信息、报告等,要确保其完整和准确。

15、员工必须遵守保密制度,对不易确认是否保密的信息未经有关部门领导同意不得对外泄漏。

16.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视爱护公司财物为己任,妥善保管好自己使用的公司物品,领用办公等工作必须品(如笔、墨、纸张、用具等)应视工作需要而定。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长明灯,长流水,每天下班最后一名离开者,必须认真检查并做好本办公室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切断电源等工作,做好预防火灾等防范工作。

第六条分公司将不定期对各部门、各机构和各员工进行办公礼仪、职场管理检查、评分及违规处罚。对于违纪违规情节严重、屡次违规者,将根据情节轻重,依据相关制度给予行政处分、降职降薪、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章考勤管理

第七条员工通过打卡进行考勤,公司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特殊部门、值班人员等的考勤时间段另行规定)。

第八条工作时间分别为上午8:30-11:30,下午13:30-17:30。

上午在8:30以后打卡、下午在13:30以后打卡为迟到,中午11:30以前打卡、下午在17:30以前打卡为早退。员工工作日内未经有审批权限领导的批准无打卡记录的视为旷工。

第九条员工公出或请假必须事先填写公出(请假)单,报本部门负责人及人事部门批准后(B类干部还需报分公司总经理室审批),方可公出或履假。紧急情况可先电话向相关负责人请假,回来后及时补办请假手续,未经批准的公出或请假按旷工处理。

第十条每个部门指定一名考勤协调员,对本部门考勤情况进行协助管理。

部门考勤协管员职责:对本部门员工迟到、早退、请假、外出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并报人事行政部备案。

第十一条下列情况视为违反考勤纪律:

(一)漏打卡;

(二)迟到、早退;

(三)旷工;

(四)用不正当手段骗取、涂改、伪造请假证明;

(五)没有履行正当请假手续;

(七)委托或替代他人打卡;

(六)其他违反考勤纪律的行为。

第十二条违反出勤纪律者,按如下方式处理:

(一)漏打卡:漏打卡者,本人须在24小时内到人事部门说明情况,填写《漏打卡填报单》,经核实情况属实者,予以口头警告;一个月内发生二次(含)以上漏打卡,每次扣款10元;没有按本规定执行者,视为旷工处理。

(二)迟到、早退:

1.迟到或早退每次扣款15元,迟到或早退1小时以上每次按旷工一天处理。

2.一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2次者,将给予警告处分,并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等处分。

一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3次者,将给予严重警告,B类干部将给予降级处分,员工将给予降薪10%处分。

季度内累计迟到、早退达5次以上者,公司将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经分公司总经理室授权的特殊部门不受此款约束。

(三)旷工:

1.每旷工一天,扣发200%的日工资,并给予通报批评;

2.无故连续旷工三天(含)以上或在一年内累计旷工五天(含)以上,公司将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3.没有正常履行书面请假手续,私自口头招呼、不按规定打卡考勤等行为,均按旷工处理,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4、以上追溯期限为12个月。

(四)外出:

1.所有员工必须先到公司考勤报到后,再外出办事。员工外出须先向部门负责人请假,经批准方可外出。

2.特殊岗位因工作需要经常外出的,经总经理室审批同意,可不打考勤外出,但每次外出均须向总经理室报告。

3.B类干部外出1小时以上者,必须打电话向分公司分管总

请假,违反一次视为旷工1天。

4.员工在上班时间需临时外出的,需提前告知直接领导批准,并报告本部门考勤协调员,说明原因。

5.员工需外出1天以上的,必须写请假单(或公出单)并注明工作承接人,经部门负责人、人事行政部负责人和分管总审批同意后,通过邮件告知岗位相关联系人员自己外出时间及岗位工作承接人,并将请假单(或公出单)交至人事行政部考勤员。

(五)代打卡

委托他人或代替他人刷卡者一经发现各扣100元/次,并予以系统内通报批评。

第十三条人事行政部将不定期对人员在岗情况进行抽查。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外出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处罚:

超过一小时不足1天者,按旷工1天处理,并追究其贻误工作的责任,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由该员工直接承担;

超过1天的,公司有权随时召回其处理相关紧急工作,并追究其贻误工作的责任,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由该员工直接承担;

员工因不经批准私自外出,相关工作未及时承办也未移交他人代办,对公司荣誉、形象造成不利影响,或给公司经营、管理造成经济损失的,公司将给予警告及以上等级行政处分,并给予降薪处理,影响特别严重者将依据相关制度加重处罚,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考勤违纪的罚款在工资中直接扣除。

第四章员工加班管理

第十五条公司倡导员工爱司爱岗,提高工作绩效,努力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本职工作。公司不提倡员工加班。加班应获得部门负责人及人事行政部的批准,事先未经批准的加班为无效加班。

第十六条除因特殊情况或上级交办的紧急任务,公司统一安排加班外,部门负责人一般不应安排员工加班。公司或部门因紧急或重要工作确需安排员工加班时,员工应自觉服从,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第十七条公司或部门安排员工加班,可以安排加班员工等时补休,补休时间须符合公司的调配要求。法定节、假日公司安排值班员工按公司值班管理办法处理。

第十八条各部门因特殊情况或紧急任务需安排员工(不含C 类及以上职级员工)加班的,应事先填写《加班申请单》,所有加班须按职务管理权限先申报,经人事行政部审核,确认属于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工作,可以申请加班。加班需注明加班时间并得到批准。

遇紧急情况或其他特殊原因未能事先申请的,应在正式上班后2个工作日内补办相关手续,否则,该加班申请无效。

第十九条员工加班后,原则上可申请同等时间的补休或冲抵

病事假。补休须在加班之日起三个月内休完,否则,视为自动放弃。员工申请补休应提前三天告知部门负责人,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报人事行政部审批方可补休。员工连续补休不得超过5天。

第二十条员工申请补休时,由员工领取《员工加班补休单》,详细填写拟补休时间和工作承接人,到人事行政部查实《加班记录单》,确认可补休时间(天数),经人事行政部签署意见后,递交本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可补休时间(包括可补休天数及具体日期)后,方可进行补休。员工加班后,可凭审核后的《员工加班补休单》和《员工加班记录单》,申请冲抵病事假。

第二十一条下列情况不计算为加班:

(一)未按管理权限办理加班审批手续的;

(二)非法定工作时间内,参加各类别、各层级培训、会议、考察、咨询服务、激励方案兑现活动的;

(三)公司安排的晚值或节假日巡视性值班的;

(四)其它国家法律规定不属于加班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分公司各部门、各机构如出现未经审批而存在的加班情形,或出现因部门或机构对员工加班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相关争议时,由部门或机构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对部门或机构负责人予以处罚。

第五章会议纪律

第二十三条日常会议管理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参会人员必须准时参会,遇特殊情况需提前1天向会议组织者请假;无故迟到每次扣款50元;无故缺席会议者,按旷工1天处理。

(二)参会人员须认真参会,严格遵守会场纪律。

第二十四条培训、活动类会议管理(包括内外勤培训、大型活动等需要公司统一安排食宿的会议)除应该遵守日常会议纪律外,同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遇特殊情况需办理请假的,需提前3天报部门或机构负责人以及会务组同意,重要会议须向分公司总经理请假;部门或机构有责任安排其他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二)未经会务组同意,不得擅自变更参会人员,不得冒名顶替参加会议。一经发现,冒名顶替的参会人员予以退回,原参会人员及相关负责人在分公司系统内给予通报批评处分,情况严重者,将给予警告处分。

(三)各部门、各机构必须严格遵从会务组食宿安排及车辆安排,不得随意调换房间、餐桌和乘坐车辆。对随意调换房间、餐桌和乘坐车辆的人员在分公司系统内给予通报批评处分,情况严重者,将给予警告处分,且由机构或部门承担因不执行公司统一安排而导致会议产生的额外开支。

(四)参加有着装要求的会议,各部门、各机构必须根据会务组要求统一着装;对非规范着装的,会务组有权要求及时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提出批评;经提醒仍未改正的,将在分公司系统内给予通报批评处分,情况严重者,将给予警告处分。

(五)参会人员必须自觉爱护会场和住宿酒店设备,因参会人员个人原因造成损失的,由参会人员个人自行承担经济损失。

(六)部门、机构在公司职场外举行的培训、会议时,承办会议、培训的场地、酒店必须为公司签订的协议酒店和场地。未在规定场地进行的培训、会议,财务部将不予报销,由此产生的费用由相关责任人自行承担。

第二十五条早会管理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所有员工均应参加公司早会。各部门应组织员工提前2-3分钟到场,不允许迟到、早退;如果员工临时有事不能参会的,必须跟部门负责人说明事由后方可请假,部门负责人在考勤点到时必须向早会主持人说明缺席原因;迟到、早退、无故缺席者每次罚款50元。

(二)必须严格遵守早会会场纪律、保持会场安静,手机必须关机或调为振动,不允许随意接听;会场内不允许打瞌睡、交头接耳、大声喧哗、随便走动、吃东西、乱扔垃圾。违者每次每次罚款50元。

(三)早会主持人应按照规定流程主持早会。

(四)歌唱司歌、诵读司训过程中,参会人员必须态度端正,

声音洪亮,严禁滥竽充数甚至不开腔。

(五)如遇早会中有培训或其他特殊环节需要签到时,主持人提前到场组织人员进行签到,并在早会结束后及时将签到表送至人事行政部;未签到员工一律按无故缺席处理。

(六)主持人宣布早会结束后,参会员工应安静有序离场,不得高声喧哗。如遇公司重要领导参加早会时,应遵守职场礼仪,礼让领导。

第二十六条违反会议纪律的罚款直接在工资中扣除。

第六章休假管理

第二十七条员工因公外出,不能按时打卡,需事先填写公出审批单,报有关领导审批。

第二十八条员工请假,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填写《员工请假单》;

(二)由人事行政部核实休假资格、休假天数;

(三)按请假审批程序报批;

(四)所有请假必须报人事行政部备案,无备案不出勤情况按旷工处理。

第二十九条请假审批权限

(一)分公司班子成员(除分公司负责人外)请假3天以内,

由分公司一把手审批;请假3天以上,需事前报总公司审批,经本系列分管总、人力资源分管总审批同意后方可履假。

(二)部门负责人请假由分管领导及总经理审批;

(三)员工请假三天以内由所在部门、人事行政部及分管总审批;三天及以上由所在部门、人事行政部、分管总、总经理审批。

(四)所有请假手续必须报分公司人事行政部备案,无备案记录的按旷工处理。

第三十条女员工生育、流产,除填写《员工请假单》外,还应附准生证复印件、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人事行政部门根据休假制度核定休假天数。

第三十一条申请看护假的男员工要出具生育证明并填写《员工请假单》。

第三十二条员工因病请假,应填写《员工请假单》,病假一天及以上的,应附就诊证明,如挂号条、电子诊断单等。病假3天及以上的,应附就诊证明及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建议休假证明,并按请假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三条员工休婚假,应填写《员工请假单》,并提交结婚证明书原件核验。自结婚(按结婚证显示日期为准)之日起,一年内有效,过期公司将不予准假。

第三十四条女员工子女未满周岁前,可享受每天一小时的哺乳假,由本人与所在部门领导协商,原则上确定一固定时间,报人事行政部备案。

第三十五员工实际工龄1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年

休假在1个年度内集中安排,休假10天以上的也可以分2次安排,原则上不跨年度安排。

第三十六条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按国家政策规定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

(一)员工本人提出了书面申请并获准休假而未休的;

(二)员工本人提出了书面申请,公司因工作需要另行安排休假时间而未休的;

(三)员工本人未提出书面申请,公司根据统筹安排原则已安排休假而未休的;

(四)员工离职时,因员工个人原因未使用的年休假。

第三十七条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及以上的;

(二)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及以上的;

(三)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员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及以上的;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不享受年休假的。

第三十八条员工休假完毕,须及时到人事行政部销假。对未销假或超假者,按旷工处理。

第七章公司对外发言管理

第三十九条分公司人事行政部负责分公司日常媒体接待及

采访安排等品牌宣传工作,并经分公司总经理室授权后由人事行政部统一对外发言。

第四十条凡分公司任何部门、机构或员工接到外来媒体采访需求时,需在第一时间报分公司人事行政部,并经分公司总经理室评估后决定是否接受采访。

第四十一条任何部门、机构或员工均不得在未获得分公司总经理室授权的情况下向媒体发布任何信息或接受采访。公司秘书岗、客服、总机、前台等特殊岗位及其他岗位,对外来媒体电话应遵循以下口径:“对不起,我没有得到授权发布该信息”,“对不起,请您找公司负责宣传的部门领导”。

第四十二条对违反本规定的责任人,未经授权擅自接受外来采访,披露公司信息或发布不实信息的,一经查实,将解除劳动合同;情节特别严重,涉及公司重大商业机密泄露或侵害公司知识产权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上述规定适应分公司系统内全体内勤员工。

第四十四条上述规定由分公司人事行政部负责解释、修订,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已有制度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