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2010-11-09]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作者: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

究基地江瑞平教授

[字体:大中小]

中国经济外交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全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是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围绕中国经济外交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的这一系列重要变化,也为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提供了多层面的重要机遇。

机遇之一:全球化受挫增大经济外交需求

一般认为,全球化的首要表现是经济全球化,其时间起点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至少从三方面增大了经济外交需求——越来越需要通过经济外交拓宽国际经济交流渠道、形成国际经济交往规则和化解国际经济摩擦。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向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因而对经济外交的上述需求仍呈强化之势,但进程遇到阻碍,势头受到挫折,从而其速度也显现出减缓甚至停滞之势。其主要表现包括:(1)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最近一段时间每到WTO、APEC、G20等重要全球和地区经济组织举行会议期间,就会遇到绿色和平组织、工会组织等各类团体和民众举行越来越广泛和激烈的抗议示威活动,即是其突出表现。(2)新保护主义影响扩大。目前新保护主义已扩展到贸易、投资、技术转让、资源环保等国际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更加重要的是,实行保护主义的已不再是那些传统的弱小、落后国家,那些强大、先进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成为新保护主义的主要执行者。这方面一个明显的事例是,2007年夏开始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均带有浓重的保护主义色彩。(3)国际经济组织功能缺失。这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各地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几乎无所作为,而改革又停滞不前;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原定于2005年完成,而迄今仍未真正启动等事实中即可得到证明。而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本该扮演重要角色,是经济全球化必需的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和监管者。(4)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贸易迄今仍是全球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最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近期其增长速度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之势,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中更是如此。如据IMF资料,1991—2000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平均达7.1%,而2001—2010年将降到3.5%,下降一半以上。2009年更是出现了11.0%的负增长。(5)国际投资剧烈波动。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近前其发展势头出现的剧烈波动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的重要表现。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I)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速增长后,于2000年达到历史高点(流

入量达到138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7%),之后出现大幅下滑,2001、2002和2003年增长率分别为-41.1%、-12.4%和-11.7%,2003年已萎缩到6326亿美元,不足2000年的二分之一。2004年开始恢复,到2007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8333亿美元,而2008年又大幅减少了14.5%,降至16585亿美元,2009年预计将急剧减少30%~40%。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受挫,又从另一方面增大了对经济外交的新的需求:在全球经济越来越结合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不能离开对外交往的背景下,越来越要求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通过有效的外交努力,应对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抑制新保护主义、改革国际经济组织、优化国际经济规则、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恢复和发展,引导经济全球化步入正确轨道。我们从2009年4月的20国集团伦敦峰会、6月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7月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看到了有关方面为此而进行的外交努力。

机遇之二:多极化演进扩展经济外交空间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呈加速发展之势,其主要表现,是新兴市场大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快速提升,对由少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格局造成巨大冲击。由表1数据可知,近年新兴市场大国的经济增长率要远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2008年更是如此。若按简单平均计算,2008年发达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仅为0.25%,而新兴市场大国却高达6.75%,高出前者6.5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现行的国际经济格局依然是由少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主导的。新兴市场大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必然要对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和规则造成冲击。这意味着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大国必须通过必要的经济外交努力,通过有效的协调和合作,来共同调整和改革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多极化趋势的国际经济体制和规则。

机遇之三:区域化发展拓宽经济外交平台

区域化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显现的另一重要趋向,进入21世纪后这一趋向同样呈提速之势。其主要表现之一,是在欧洲、北美等地经济区域化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开始显现快速发展势头,尤其是10+3框架下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其主要标志之一,是“清迈倡议”及其多边化的启动和提升。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10+3财长会议通过“清迈倡议”,开始在13个成员之间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关系,之后双边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迄2008年已达840亿美元。2003年10月的10+3领导人会议首次提出清迈倡议多边化。2006年5月的10+3财长会议决定成立清迈倡议多边化工作组,开始研究具体方案。2007年5月的10+3财长会议原则同意建立储备库,作为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具体形式。2008年5月的10+3财长会议就储备库规模和借款条件达成共识。2009年2月22日举行10+3财长特别会议,发布《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争取在2009年5月10+3财长会议前就储备库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并将储备库规模扩大为1200亿美元等。2009年5月的10+3财长会议就储备库的规模及份额分配、出资结构、贷款额度、决策机制、经济监测机制等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并宣告年底前正式成立区域外汇储备库。至此,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也标志着10+3框

架下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向前迈出了最实质性的一大步。

原有的经济外交主要是以双边和多边为平台展开的,经济区域化的空前发展,各类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相继成立,又为经济外交提供了新的平台,从而越来越形成双边、多边与区域等多个平台彼此补充、相互推进的完整体系。对于中国而言,由于长期游离于区域一体化进程之外,很难有效利用区域组织作为有效平台来推进经济外交。而最近东亚经济区域化的快速发展,势必从三大层面大大拓宽作为主要成员的中国的经济外交平台:一是可借此来推进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外交;二是可以此为依托来有效推进对多边国际经济组织的经济外交;三是可在此框架下发展与有关国家的双边经济外交。

机遇之四:开放度提高凸显经济外交地位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开放度开始不断扩大和提升。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开放度扩大与提升的进程空前提速。其主要标志,首先是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升。如表2所示,中国按进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计算的外贸依存度在1978年只有9.7%,至2000年仍只有40.1%,而进入新世纪后开始快速提高,目前已达到60%左右。其次是引进外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在1985年仅为19.6亿美元,到2000年增至407.2亿美元,2009年更增至924.0亿美元。1978至2008年累计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8526.2亿美元。第三是中国在重要战略资源领域的对外依赖程度快速提高。预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等重要矿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41%、34%、31%、72%、45%和53%。最后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趋加快。2003至2008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由28.5亿美元增至406.5亿美元,增长了13.3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开放度的如此快速提高,一方面意味着经济稳定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而越来越需要通过有效的经济外交努力营造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对外经济关系在整体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快速提高,经济外交在国家整体外交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从而促使在经济领域不得不投入越来越多的外交资源。

机遇之五:影响力增强提升经济外交能力

改革开放促成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逐步提升。但在直到20世纪末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这一优势并未充分显现出来,从而也未能成为提升经济外交能力的坚实基础和有效手段,此间中国尚不具备“以经济促外交”的足够实力。其具体表现:一是在改革开放初的很长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接受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援助,而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对外援助,以实现必要的政治利益和外交诉求;二是在大规模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却无力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如从1979年到1993年,中国累计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635.9亿美元,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仅有19.4亿美元,仅及外商直接投资的3.1%。三是为加入GATT、IMF等国际经济组织,中国外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难以有效利用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为中国外交服务;四是被长期排斥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和地区经济组织之外,不能在这些国际经济舞台上实现中国的外交诉求和政治利益。

而在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亦随之快速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外交能力,为实现国家利益和外交诉求提供了越来越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其主要表现包括:(1)中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快速提升。如在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排在世界第10位,到2000年仍仅排名第6位,而2008年已升至第3位,且很快就会超过日本,升至第2位。(2)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在1978年仅排世界第29位,2000年已跃至第8位,目前更升至全球第3位。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而且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销售市场。(3)中国不仅早已成为全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且伴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越来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由407.2亿美元增加到924.0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更由5.5亿美元猛增至406.5亿美元,8年间增长了72.9倍。(4)伴随贸易投资持续大规模双顺差,中国不仅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而且超出第二位的日本一倍还多。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增至21316.06亿美元,第二位的日本为10191.75亿美元。

另一方面,在准确把握上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的深广变化,也使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多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挑战之一:全球经济风险逐渐增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相对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其主要表现包括:(1)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长周期扩张期,1991至2000年,全球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1%。(2)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成功(1993)、WTO成立(1995)等因素推动下,国际贸易持续扩大,1991至2000年,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1%。(3)国际投资快速增长,跨国并购空前活跃,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1991至1995年和1996至2000年,全球FDI流入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7.1%和36.5%,2000年达到15000亿美元。(4)金融创新与自由化导致金融市场空前繁荣,全球股市大幅攀升。尤其是美国股市,到2000年初道琼斯和纳斯达克两大指数一度分别升至12000多点和5300多点。(5)资源能源价格长期稳定,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从1990年到2000年,北海布伦特油价始终在每桶25美元以下的低位运行,最低的(1993年)只有13.21美元。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所面临的国际风险开始显现并日趋增大,其主要表现同样包括:(1)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2007年夏开始的新一轮周期衰退,到目前已创下战后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多项最坏纪录。2007年全球实际GDP增长率曾达5.2%,2008年已降至3.2%,整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2009年预计将出现1.3%的负增长,其中发达国家的增长率更将降至-3.8%,均为战后历次衰退中最坏的。(2)国际贸易增速放缓,甚至出现大幅萎缩。如前文所述,1991至2000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平均达7.1%,而2001至2010年将降到3.5%,下降一半以上。2009年更是出现11.0的负增长。其中作为世界主要进口市场的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增长率在2008年已降至0.3%,2009年更将降至-

12.1%。(3)国际投资与跨国并购波动剧烈。如上文所述,2008年全球FDI大幅减少了14.5%,2009年更将减少30%~40%。(4)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先是网络泡沫破灭导致美国股市于2000年初出现剧烈波动,从而导致全球股市出现深度调整。后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直至引发大型金融机构破产风潮,全球股市也随之出现暴跌。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了48%,日本日经225平均股价下跌了54%,欧元区股价指数下跌了55%,英国FT100下跌了43%,韩国综合指数下跌了43%。(5)能源资源价格大幅波动,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冲击。如国际油价从2003年开始进入新一轮攀升周期,一般认为正在爆发第三次石油危机,且此次油价攀升幅度还明显超过了前两次,到2008年7月11日的历史最高点,WTI油价曾一度达到每桶147.47美元。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期国际经济风险的日趋增大,是摆在中国经济外交面前的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在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世界贸易明显萎缩、国际投资剧烈波动、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能源资源价格大幅攀升的严峻形势下,通过经济外交为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营造必要的外部环境,尽量避免或减轻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造成过大冲击的难度空前增大了。

挑战之二: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

如前所述,伴随中国经济开放度的空前提升,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基本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中最应关注的是:(1)对外贸易总体失衡日趋严重。如表3所示,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外贸顺差由241.1亿美元猛增至2954.6亿美元,8年间增长了11.25倍。顺差额相对于进口额的比重同期也由10.7%提升到26.1%。(2)对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对美贸易严重失衡。按中方统计,2000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280.8亿美元,相当于由美进口的1.07倍,而到200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已猛增至1633.2亿美元,相当于由美进口的2.35倍。而按美方统计,200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2663.6亿美元,相当于对华出口的3.73倍。从2000年起,中国便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逆差来源国,2008年对华贸易逆差占到其逆差总额的33.29%,即目前美国贸易逆差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3)中国虽已成为外贸大国,但远未成为外贸强国,在外贸结构中低质廉价商品占有很大比重,极易造成廉价倾销嫌疑。(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虽已改革,但仍存有明显的不合理因素,结果是每当对外贸易出现摩擦时,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增大。(5)WTO新一轮贸易谈判举步维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在全球经济衰退、贸易萎缩的目前更是如此。

上述问题的存在并日趋严重,所导致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面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空前恶化,中国越来越进入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期。统计表明,中国已连续10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调查案件在1995年为20件,2000年增至44件,2005年再增至55件,2006年达到71件,而仅2008年上半年已达37件。其占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12.7%提高到2008年的43.5%。在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地位从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空前提升的背景下,有效应对来自各类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效化解呈日趋加重之势的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并引导和推动全球贸易走

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越来越成为摆在中国外交面前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以外交促经济”越来越成为关乎整体国家利益的迫切需求。

挑战之三:国际金融失衡日趋严重

国际金融失衡越来越成为威胁全球经济稳定的最大问题。其主要表现包括:(1)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尤其是美国的经常收支失衡日趋严重,更成为近期国际收支失衡的集中体现。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到2006年最严重时曾达到7881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6.0%,之后虽因经济衰退、进口萎缩而有所减少,到2008年仍达6733亿美元。与美国的巨额赤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经常收支盈余急剧扩大,到2008年分别达到4260亿美元、2434亿美元和1574亿美元。(2)为平衡经常收支赤字,大量国外资金回流美国,导致美国的对外债务急剧增加,对外金融稳定受到严重威胁。2007年和2008年美国的对外债务分别达到20.4万亿美元和23.4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9%和14.7%,分别相当于美国当年GDP的1.48倍和1.65倍!(3)与此同时,中国、日本等经常收支盈余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2009年6月,仅中日两国即达31277.9亿美元。而这些外汇储备又以美元储备为主(约占60%~70%),并大量回流美国,其中大部分投资于美国国债。(4)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本就处于极高水平,此次金融危机中为救济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推行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又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从而导致财政赤字状况空前恶化,政府债务急剧增加。预计2009财政年度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将达1.84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9%!同时,为刺激经济回升,美联储还连续降息,2008年12月已降至0.0~0.25的超低水平。(5)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异常波动,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大幅贬值成为目前国际金融严重失衡的主要表现。如美元兑日元汇率从2007年7月到2009年1月的一年半中贬值了26.6%,兑欧元汇率从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的一年中贬值了15.3%。

上述国际金融失衡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给中国经济外交提出了严峻挑战:(1)中国成为国际收支盈余最多的国家,在平衡全球国际收支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处置不当,既不利于全球金融稳定,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需要中国通过有效的经济外交与世界主要国家一道妥善处理。(2)当前国际金融失衡的核心问题是美国经常收支失衡,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赤字来源国,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盈余来源国,中美贸易失衡成为导致中美两国自身经常收支失衡的重要因素,深受外贸赤字困扰的美国更是通过各种渠道要求中国采取措施增加美国商品进口,平衡美中贸易,这已成为中美双边关系中的核心问题,需要中国通过有效的经济外交途径妥善应对。在历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2009年的首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如何平衡中美双边贸易,始终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2009年上半年,美国贸易赤字总额为2169.6亿美元,而对华贸易赤字则达1030.5亿美元,所占比重高达47.5%。(3)受国际金融失衡的直接影响,人民币承受着巨大的升值压力,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外交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4)如何对待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也是摆在中国经济外交目前的重大课题,这已在2009年的首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得到证明。(5)中国要解决目前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过多且持有风险过大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可选择的战略之一是积极推进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这同样需要中国经济外交在区域合作层面上付出不懈

努力。

挑战之四:能源资源瓶颈再度凸显

从2007年4月到2008年4月的一年中,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76.2%,铁矿石、煤炭、小麦和大米价格分别上涨66.0%、104.7%、121.7%和215.1%。近年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如此急剧的攀升,越来越凸显出能源资源安全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对中国尤其如此。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急剧攀升对中国的战略性影响至少体现在如下几大层面:(1)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在增长,即便假定其能源资源使用效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也必然会导致对能源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长。2001至2008年,中国的实际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0.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6.3个百分点。(2)实际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迟缓和生产方式转变滞后等方面原因,中国目前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有巨大差距,这又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增长导致的能源资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如据国际能源机构测算,目前中国单位GDP能耗要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更分别相当于日本、欧盟和美国的7.9倍、4.4倍和4倍。(3)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人均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结果必然是人均能源资源消费量快速增长。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人均GDP由7858元增至22698元,8年间增长了1.9倍。(4)上述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然是中国能源资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而当国内能源资源生产/供给量的增长赶不上需求/消费量的增长时,必然是能源资源进口量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快速提升。1990年中国的能源供求尚自给有余,到1995年自给率已降至95.4%,到2007年更降至88.6%。与之相应,中国能源的进口依存度亦由1995年的4.6%上升至2007年的11.4%。这只是能源供求变化的总体态势,其中石油供求情况要比此严峻得多。此外,一些重要矿产品的供求也大致呈同一态势。如上文所述,预计到2010年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等重要矿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41%、34%、31%、72%、45%和53%。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由98.5亿美元增至467.4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75倍。而到2008年更增至3627.8亿美元,2000至2008年八年间增长了6.76倍。

中国能源资源供求态势的上述变化,至少从两大方面对中国经济外交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通过必要的外交途径确保中国能源资源稳定供应的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实际上,近年中国企业为开拓海外能源资源生产基地所遇到的非经济障碍,足以说明多么需要有效的外交支持。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2009年中铝收购力拓等案例均可说明中国能源资源外交所遇到的挑战是多么严峻。另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越来越受到“能源威胁论”、“资源威胁论”、“粮食威胁论”等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的损害,从而越来越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国际能源机构(IEA)的一项分析即认为,在2005至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约1/3,煤炭需求增长的约4/5,是因中国和印度两国的需求增长所致,因而未来近期世界经济增长遭遇的能源瓶颈,也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印两国,尤其是中国。

形势和政策-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信现在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有一个不愿相信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大学生就业现状非常严峻。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残酷。大学生人数多,但是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水平,所以几年来中国大学生数量激增,失业率也上升。其次,虽然企业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很多公司不招收应届大学生,因为我们的经验少,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与企业要求的不对口。这些使我们就业更加困难。 就业困难,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对本专业没有兴趣或者不擅长半专业的学生,这是一次跨专业的绝佳机遇。因为毕业之后一旦涉足某一行业并工作几年,之后的就业方向就很难在发生改变,原因有两点:第一,没有人愿意让几年的学习、精力的付出和资本的投入付之东流,都希望自己获得的经验能是以后晋升的资本和筹码,隔行如隔山,一旦再跨专业,就要从头学起;第二,年龄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希望稳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日安定下来,跨行就要顶着巨大的心里压力,那时的我们早就磨掉了刚毕业时的激情与冲劲,跨行艰难无比。所以说严峻的就业现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挑战更不必说,如何在新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一步一步迈向理想的职业发展道路,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要想让自己在职场上有竞争力,关键还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知识等等。首先,作为学生,至少要有自我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具备的,大学的学习生活相对开放,没有升学压力的束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那么我们有必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例如:在大一上半年我们可以设定阅读两本计算机的相关书籍、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一些书籍,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以我个人为例我在读大一时才刚刚开始接触电脑,那时梦想就是能买一台自己的电脑,可是作为农村的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是不能承受的,没办法就是整天泡在图书馆看一些自己迫切需要的书籍,这样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台电脑我们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当然不要被网络游戏所吸引。其实只要是需要的,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寻找机会而得到。其次是交流能力,这种能力其实我们都知道,但如何能锻炼?要提高这种能力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做促销员、参加社团等集体活动,往往我们参加社团那些内向的、能力不足的学生就成为部分社团干部们锻炼的看客了。如果你的能力交流能力很差的话,先试着表达自己,将自己的意思能够很清楚简洁的表达给别人。在大学校园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个现象:就是中午到食堂吃饭时,总会发现有一些同学打完饭后端着盘子找桌子,他们的标准会是,有自己不认识的同学不做、有异性同学的不做、有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位置不做,找那些空的作为或者是有自己认识的人的作为,为什么?因为从内心来讲我们害怕交流,如果哪天吃饭时对面坐下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亚洲的崛起》)。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训。目前我们对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研究不应当停留在解体的原因等一般性研究。我们应十分注意苏联解体前苏共党内利益集团的构成、他们对苏联解体的作用以及苏联解体后他们蜕变为俄罗斯新贵集团的过程。分析这个集团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目前面临的腐败现象同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存在相关。铲除这种利益集团产生的土壤和基础,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崛起才能成为全国人民的信心所在。 中国崛起需要软力量的建构 软力量是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根据“软力量”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硬力量和软力量相互作用并相互加强。中国崛起的硬力量部分比软力量部分较早较快提升,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软力量的滞后可能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被疏忽的重要内容。在软力量中,制度因素又比文化因素更易于引起注意。因此,在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中,应当形成硬力量和软力量、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平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中国文化应当成为中国崛起的软力量的重要构成。这种软力量的作用在于对全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它对全世界文化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改善和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确实可以在国际关系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如“中庸”、“仁政”、“王道”等等。道家的哲学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亚洲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天然崇拜正在发生深刻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点使中国崛起具有某种亲和力。 由于中国崛起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奋斗,中国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无须讳言,年轻一代(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的一代)在传统文化承

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问题,教育面临的两个机遇,也是两个挑战; 第二个问题,创新教育; 第三个问题,文化复兴; 第四个问题,如何把握两个机遇,迎接两个挑战。 一、教育面临的两个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机遇,就是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在科技创新这样一个明确有力的口号提出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科教兴国”四个字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不妨回想一下在十几年前提“科教兴国”的时候社会舆论是什么情况。当时谈科教兴国,科研经费不足;西部地区的普九困难重重。就是在大中城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也相对地、相当地不平衡和不足。在一些人心里似乎科教兴国就只是一个空的口号。现在是什么感觉?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教育部门的同志比十几年前更清晰地感觉到,科教兴国的步伐是实实在在的,十几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国家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更高了,而我们教育界自身更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战略,而且在落实,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正是我们施展才华、实现一个教育工作者抱负的时候,这是机遇。而挑战呢?就是挑战我们主观的条件。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因为创新人才的大批出现,需要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环境的支撑,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一个环境条件。单单要求教育工作者做到这一点,不可能。反过来说,社会环境又需要教育系统尤其是学校系统去影响、去打造,这本身是一而二,二而一,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还缺少一个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环境呢?要知道,中央的号召需要社会的呼应。举一个相当普遍的例子。家长看孩子看什么?看他们每次考试的成绩。家长已经有个潜在的目标:孩子上完好的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要上好的高中,而重点高中是不考创新的,只考课内的东西,很现实。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去鼓捣一点新的东西时,家长就要干预:你为什么不先把作业做了?作业做了,学生去玩去鼓捣一些新的东西,也要干预:做完作业就完了?你不会把书再温一温吗?为什么美国学生毕业后有的在商业上成功,有的在办公司上成功,有的成为高新技术能手,有的发明专利销往全世界,有的拿诺贝尔奖?那就是因为他们在小的时候不做与别人同样的事情,而是追求新、追求奇。在孩子们追求新、追求奇的时候当然会有很多荒唐的事情,但是思维、习惯就这么养成了。我们不具备这个环境。为什么?不是中华民族从骨子里就不是创新的民族,而是这三百多年,封建帝制把我们的思想禁锢了。 我们的先辈们,意识到要想国富民强,就要把西方的东西拿来。从洋务运动一直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引进中国。国家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可以团结起来好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了。而与此同时,我们的思想禁锢并没有解除,有时甚至又加强了,加强到最顶尖就是文化大革命。小平同志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就是一次最大的思想解放。在经济上,我们解放了,尽管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毕竟谁也不再争论姓“社”姓“资”这类问题了。但是,在学术上、在教育上,我们仍然受到禁锢:一是自己传统的禁锢,二是美国教育的禁锢。科教兴国、创新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个机遇,但是挑战大于机遇。如果我们不能培养成千上万、上十万、上百万的创新人才,我们国家就不能真正强大,我们的发展也不可能持久。需要创新的不只是产品,而是各项工作的创新。应该形成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创新习惯与创新规矩。 第二个机遇与挑战:文化复兴。其实,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创新环境不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科学技术问题,而是文化问题。给人创新灵感的,不是数学,不是化学,是文化。从大的方面讲,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对于突发奇想,或者说不同凡响的思维给以容忍,给以支持,就是一种文化。从小处讲,一个学生,看到一个东西,能够勾起他过去所遇到的别的东西,把二者联起来,然后想像,所想像的是世界上没有的,这也是文化问题。国家的文化复兴,不仅仅是构成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素。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最主要的任务。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这是一个人受教育最系统、最完备、最全面的场合。除了学校还有社会,但社会给人的教育是无序的,家庭教育也不成系统。唯有学校是最系统、最有计划、最全面的培养场所,因此也是民族文化保存、延续和创造的主体。学校主要靠什么?当然靠教师,所以每一科的教师,包括音体美的教师,都承担着复兴中华文化的重任,但是广大教师目前都没有精力顾及。这既有外部的多种原因,同时,教师在自己业务水平上也没有做好准备。 二、教育的创新 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超常的思维。例如,孩子堆积木,本来应底下宽上面窄,有的孩子却要挑战底下窄上面宽,这就是创新,至于他能不能搭起来,倒不倒掉,那是另外一回事。创新不一定成功,科学允许失败。创新是一种超常,但不一定都是新的,有的时候重复就是创新。何谓重复就是创新?就是.把前人已经有结论的东西再经过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解决发现的新问题,就出现新的东西。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就应该从体制创新到机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规划,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以及相关国 家的高度關注。一带一路涉及我国的许多地区,本文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甘肃经济发展。 關键词:一带一路甘肃机遇挑战 引言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其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国家、众多产业,需要对各种生产元素进行调配,从宏观角度加强规划与管理。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的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发生了改变。甘肃省处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范围内,新战略的提出,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甘肃省必须要加强对各种机遇的把握,并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提高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转变的标志,这个构想的提出,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水平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满足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经济特区、新区的建设,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有了很大提升,但纵观当前我国的经济格局,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导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阻,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一带一路战略正好满足此要求。其次,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水平较低,必须要大量的资本、技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资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可以实现要素输出。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好顺应了我国生产要素流动的趋势。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一带一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一带一路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沿线的省市,将面临更大的机遇。 以甘肃省为例,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省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经济平台、经贸平台和文化平台。兰州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定位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和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正在逐步得以确立。与过去相比,这个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之处,问题,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教学校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呢? 一、机遇 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的制定,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的重视。 2 、国家经济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长。教育不仅肩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有力支持,相信我国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 3 、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并践之以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需要经济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支撑,国力强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就相应增大。民众日益富裕,步入小康后,人民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日趋增长,占家庭消费支出非常大的份额。据2011年度《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教育消费支出迅速增长反映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二、面临挑战:1、城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及教师待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区,给城乡教育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城区在未做好教育规划与布局之际,进城上学的学生急剧增加,出现师资紧缺,校舍紧张,大班额等现象,于是,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从乡村学校选调优秀骨干教师,也不得不把本应用于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经费侧重于投入到城区学校的改建和扩建上。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生源大量减少,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加剧学生的流失。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先的经费投入,优越的城市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攀比心理和“要求上好学”的优秀生源的输入,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越均越不平衡了。 2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师资配备不到位,体美音等艺术专业教师紧缺。“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这一现象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青春的事业,可由那些并不青春的教师来勉强维持,对学生的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当前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挑战与机遇并存摘要: 经济发展与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扩大社会就业岗位的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大学生就业更是就业问题的焦点。所以我们要学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字: 经济形势挑战机遇大学生就业 正文: 近几周来,我每天都会上网进行在线学习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并听了形势与政策的相关讲座,使我了解了当前中国以及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使我在繁重课业及压力下变得日益淡薄的爱国意识重新被激发起来,本不关心时事的我都由此培养了对政治的浓厚兴趣。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我对当前的形势也有了些微了解,其中最令我关心的要数当前国际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了。因为再过不了多久,我也将走进社会,加入上班族的行列中去,而当前国内就业困难带来的压力不容忽视。寻找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 近两年,大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5亿年龄在12至24岁的青年,其中的13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比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么多年轻人,既意味着将会拥有人数更多、技术水平更高的劳动力大军,也意味着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有更多的人找不到好工作。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9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发布的2008年和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2008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应该用“就业冬天”来描述2009及10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2011到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仍然有极大影响,但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30余万人,比2009年增加19万人。 二、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己经形成了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加之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越来越高。 1、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作为“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首要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应届毕业生需要经过一个熟练和培训过程,才能熟悉新的岗位,才能发挥其潜能和作用。所以,从短期来看,聘用无经验的新手不如聘用有经验的员工更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工作经验最为缺乏。尽管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高校学习期间,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地球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也都连在了一起。那种独立关门搞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既面临很多机遇,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赶超发达国家、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一个性的机遇。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动荡。该文结合当前实际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机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基本上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有高端的技术与雄厚的资金,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与人才,经济利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当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直处于弱势,并且还会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所谓的“制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同时也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可以说是赢家之一。我国的经济持续保持中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对于对外开放的中国明显得益,但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更加尖锐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利用这些条件,就能加快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逐步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面貌。 (2)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世界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各国优势在全球密切交往中实现互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有利于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利于中国克服国内资源和市场的约束,有效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3)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将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有关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中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引进人才的力度和数量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优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校长,你将如何应对? 我校是农村小学,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国家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现代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都慢慢走向农村学校。国家也对农村教师实行各种免费培训。如非学历远程培训、国培、新课程培训等。为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创建了不少平台。为教师更好地优质服务于学生创造了不少条件。 但当前小学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少挑战: (一)农村小学教师业务素质较低,急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县城学校的扩大,农村小学大部分较优秀的教师被县城小学挖走,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则大部分为年纪较大,业务素质一般的教师,明显缺乏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 (2)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和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教学长期处于简单机械的重复状态。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3)近几年虽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来到农村小学任教,他们虽然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和正规的引导,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学业绩平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校长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鼓励县城小学的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支教。或每年派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师到县城小学跟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2)积极创造机会让农村的教师到城市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3)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4)举行多样化的业务和政治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 (二)确实推行中心小学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要想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然而,目前在农村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被认为是杂科,往往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而有的语文或数学老师则把这些“杂科”课占用来上语文或数学,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也只好草草应付一下,更不要说上好这些学科了,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其实,在我们农村中心小学音体美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就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其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根据每位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和发展基础,坚持扬己所长,扬己所能的原则来安排课程,促进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确保农村小学教师任教学校的相对稳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农村小学任教,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教师在全镇范围内频繁调动,没有相对的稳定性,导致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堂教学没有延续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年段知识没有过好关,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使老师教的叫苦,家长不满意。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相对稳定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让教师们安心教学,努力提高自己所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xx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xx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xx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文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待遇等。同时,根据对等原则,我国在引进外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可以走出去,向海外发展。因此,“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和竞争的压力,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一、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从现状看,我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国有商业银行;②其他商业银行;③城市商业银行;④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无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分析我国银行业,关键是分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利能力差。我国银行业的人均利润只有0.13万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是我国的41倍,德国是我国的45倍,英国是我国的40倍,而日本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点就不与其相提并论。 2、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尽管四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总资产都相当可观,但人均资本只有2.28万美元,不足美国的12%,英国的15%,仅相当于德国的0.9%,日本的2.2%。所有者权益与贷款的比值,1997年末只有4.2%,在发行了特别国债补充了资本金后也不足6.9%。 3、资产质量差。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达25%,而这仅是保守的估计。而国外银行这一指标一般不足8%。因此,尽管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在持续增长,但由于大量的不良资产,利润水平在逐步降低。 4、体制性弊病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四大商业银行的平均员工人数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国的9.5倍,英国的4.8倍。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5、从近些年的情况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尤为严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各种矛盾较容易掩盖,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其会计、报告、统计等制度就会向国际透明化,四大商业银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管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我国银行业的全线崩溃。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机遇与挑战 易秋霖(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本文将刊载于《金融博览》2014年第3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从现在开始往后约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前三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未来十年,改革仍然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红利,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战略机遇。具体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迎来以下重要战略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过程也是创造新的经济需求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为51%(城镇户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后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0%,则城镇人口将比现在增加约1.3亿人。如果一半新增城镇人口进入现有城镇,一半进入新建城镇,每个新城镇人口平均10万人,则将增加650个新城镇。相应地,已有城镇扩大规模及建设新城镇均需要新增厂房、住房、道路、学校、医院、生活设施等,将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资需求。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将扩大和升级。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非公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非公有经济创造了中国绝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70%以上,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额近70%,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非公有经济在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城镇就业、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10年,非公有经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逐步推进,非公有经济将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获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种隐性

在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在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在当今的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变得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线教育就是网络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一个典型实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在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地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线教育也不只是局限于学校的教育,也适用于各个行业对员工的培养.根据调查,在线教育这种方式的使用逐年增长,人们感受到了在线教育带来的方便。 在线教育有着它独特的优势,这也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机遇.在线教育这种以网络为传输媒体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中距离的限制,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吸引的。 对于学生来说,在线教育可以让他们呆在家里就能享受高等的教育,通过网络的方式,老师也可以讲授学生所需的知识,而且由于是通过网络的原因,老师所掌握的资源更加丰富,对信息的变化也能时刻注意到,给学生的知识更具实时性。在线教育的方式也简化了教育方式,通过网络课件就可以传达知识。同时学生可以省去去学校所花的时间,用节省的时间做更多有价值的事。 现在的各行各业对于自己员工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为了使企业得到发展,对于员工的深入培养教育也是不可避免的。就企业来讲,做事效率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员工的教育培养,大部分的企业也会用更加有效地方式进行,而在线教育正符合这点.在线教育不需要员工专门跑到公司,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接受教育,并且可以很好的交流,为企业,为员工剩下了宝贵的时间。在线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可以多人同时在线,对于人数的多少,几乎没有限制。 虽然在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它面前还是有不少的挑战。即使在线教育很方便,但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对于这种基于网络的新的教育方式,很多人并不习惯,相对于新的方式,人们更习惯传统的方式。而且,网络虽然在我国每年都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但对于人口众多的我们来说,网络还不是很普及,这样就对在线教育的发展及推广带来了不便。 其次,大部分的教师对于在线教育并不是十分有信心.在线教育离不开教师,无论哪种教育方式,教师都是主要因素。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在线教师的人数也在增加.教师们对在线教育都给与一定的认同,但对于它在教育中的地位仍然没有信心。 对于学生来说,在线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人监督,所以,这就要求在线教育的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只有自觉的学生,才能完整的发挥出在线教育优势。大部分的学生并不能自觉的完成在线教育,所以人们对这种教育方式也有担心的理由。 在线教育的建立是应该由学校还是由第三方这也是一个问题。如果由学校建立的话会更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

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