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4章血液

第4章血液

第4章血液
第4章血液

第4章血液

[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抽取血液抗凝后离心沉淀,血液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为

A.血清,白细胞,红细胞

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

C.血浆,白细胞,红细胞

D.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E.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2.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石蜡切片、HE染色

B.冰冻切片、HE染色

C.涂片、H-E染色

D.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3.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

..的是

A. 外周血红细胞均无细胞器

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4.我国正常成年女性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为

~150g/L血液

~150g/L血浆

~110g/L血液

~140g/L血液

~100g/L血液

5.血液涂片以煌焦油蓝作活体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

A.残留的核糖体

B.残留的高尔基复合体

C.残留的线粒体

D.残留的溶酶体

E.残留的核染色质

6.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7.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

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8.区别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有无特殊颗粒

E.有无吞噬功能

9.区别三种有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颗粒的数量

E.颗粒的染色特点

10.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

..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D.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11.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胞核呈圆形

D.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

1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来自多核巨细胞

D.细胞核常分4~5叶

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13.有关单核细胞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

..的

A.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B.胞质内无颗粒

C.胞质染色呈灰蓝色

D.核多呈肾形

E.核染色质颗粒松散

14.关于血小板描述错误

..的是

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小片

B.在血涂片上呈不规则形

C.胞质中有紫红色的血小板颗粒

D.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5.外周血液内血小板数低于多少为血小板减少症

×109/L(50万/ul)

×109/L(1万/ul)

×109/L(10万/ul)

×109/L(20万/ul)

×109/L(30万/ ul)

16.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

A.胎儿羊膜血管

B.胚胎卵黄囊血岛

C.胎儿肝血窦

D.胎儿脾红髓

E.胚胎尿囊

17.构成造血组织的支架是

A.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

B.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

C.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

D.血窦或淋巴窦

E.网状纤维和巨噬细胞

18.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

..的是

A.形态可识别时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

B.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C.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

D.细胞核由大变小

E.红细胞核消失

19.下列对骨髓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

..的:

A.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

B.大约从5岁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现脂肪组织,成为黄骨髓

C.黄骨髓内尚保留少量幼稚血细胞,故仍有造血潜能

D.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

、B淋巴细胞均来自骨髓

(二) 判断题

1.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而网织红细胞仍有一些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

2.F一般地说,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越多表明细胞功能越强,外周血液中杆状核和2叶核的细胞比例增高(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发生障碍。

3.外周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均较少,但两者的重要意义是均与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

4.F骨髓是唯一的终身性造血器官,而且可生成各种功能成熟的血细胞。5.人体骨髓内含有较多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故可作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某些血液病患者。

6.正常血浆内无有形成分,但在凝血时则出现丝状有的形成分并参与组成凝血块。

(三) 填空题

1.采集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色的为血浆;下层猩红色色的为血细胞;中间薄层色的为灰白色的血小板和白细胞。

2.血液涂片通常采用的是_Wright____或_瑞氏_____染色法。

3.红细胞数量少于__31012/L ____或血红蛋白量低于__100g/L____,则为贫血。

4.正常成人外周血液的白细胞总数是_(4-10)109/L _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_50-75_____,嗜酸性粒细胞占,嗜碱性粒细胞占__0-1____,淋巴细胞占__25-30____,单核细胞占__3-8____。

5.血细胞中的__shisuanlixibao____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它们均可分泌__zuan____、__baisanxi____和_gansu_____。

6.红细胞直径约,形态呈suanaoyuanpan 状,中央较周边较。成熟红细胞无,也无。细胞质的主要的成分是。

7.红细胞寿命约为______,衰老的红细胞大多在______和______等器官内被______吞噬。

8.网织红细胞是骨髓进入血流成熟的红细胞。用作活体染色,可见该细胞内有蓝色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进入外周血天后,细胞器全部消失。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新生儿可达。

9.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之为______,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为______。10.光镜观察血涂片,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又依其的嗜色性分为、和三种。无粒细胞又分为和两种。11.嗜酸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含、

和。该细胞能灭活从而

过敏反应。

12.当机体内发生细菌性炎症时,总数增加,细胞比例增高。当有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细胞数增多。13.淋巴细胞根据发生部位、形态结构、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特点可分为t 、 B 和NK 三大类。

14.血小板是由骨髓内的_____的胞质脱落而形成,它在____中起重要作用。15.红细胞和粒细胞等的发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16.人胚胎时期的、、和均能造血,出生后是终生造血器官。

17.红骨髓主要由和构成。前者又主要由和组成。

18.造血干细胞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有、

和。

(四)名词解释

1.血像

2.reticulocyte

3.neutrophil

4.巨核细胞

5.hemopoietic stem cell

6.造血祖细胞

(五)简答题

1.试述血液的组成成份及各组成成份的正常值。

(六)论述题

1.试比较三种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试述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本章参考题解]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A

4 .D

5 .A

6 .D

7 .D 8 .D 9 .E

(二)判断题

正确: 1,3,5,6

错误:

2.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越少表明细胞功能越强,外周血液中杆状核和2叶核的

细胞比例增高(核左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甚佳。

4.骨髓是唯一的终身性造血器官,可生成多种功能成熟的血细胞,但T淋巴

细胞不是在骨髓中生成。

(三)填空题

1.淡黄色,血浆,猩红色,红细胞,灰白色,白细胞与血小板

2.Wright, Giemsa(瑞氏,姬姆萨)

3.31012/L(300万/ul),100g/L(10g/100ml)

4.(4-10)109/L(4000-10000个/ul),50%-70%,%-3%,0%-1%,25%-30 %,3%-8%

5.嗜酸性粒细胞,组胺,白三烯,肝素

6.μm,双面凹圆盘状,薄,厚,细胞核,细胞器,血红蛋白

7.120天,脾,肝,巨噬细胞

8.未完全,煌焦油蓝,核糖体,1~3,%~1%,3%~6%

9.溶血,血影

10.特殊颗粒,特殊颗粒,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11.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组胺,减轻

12.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3.T细胞,B细胞,NK细胞

14.巨核细胞,止血和凝血

15.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

16.卵黄囊,肝,脾,骨髓,红骨髓

17.造血组织,血窦,网状组织,造血细胞

18.很强的增殖潜能,多向分化能力,自我复制能力

(四)名词解释

1.血像:血液中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患病时,血像常有显著变化,对诊断疾病有重要价值。

2.Reticulocyte:网织红细胞,是指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网织

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3天后,残留细胞器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成

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数的%~%,新生儿可达3%~

6%。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判断骨髓造血功能,对血液病诊断、判断疗效

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3.Neutrophil: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核常呈分叶核,或为杆状。胞质内含有两种

颗粒:特殊颗粒较小,占80%,中性,染为淡红色,内含溶菌酶、吞

噬素等;嗜天青颗粒是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

酸性水解酶类等,较大,占20%,染为淡紫色。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

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和杀灭细菌。

4.巨核细胞:位于骨髓,是形成血小板的细胞。始于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经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其形态

呈不规则形,直径50~100μm。核巨大呈分叶状,胞质中有许多血小板

颗粒,细胞膜内陷形成分隔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胞质小区,每个小

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巨核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到血窦腔,小

片胞质脱落形成血小板。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000个血小板。

5.hemopoietic stem cell: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最早起源于人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

分布在红骨髓,其次在脾、肝、淋巴结和外周血中也有少量分布。一般

认为造血干细胞的形态类似小淋巴细胞,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

胞质富含核糖体。其特性是:①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②有多向分化能

力,能分化形成不同的祖细胞。③有自我复制能力,故造血干细胞可

终身保持恒定的数量。

6.造血祖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分化方向确定的干细胞,因此也称定向干细胞。造血祖细胞无自我复制能力,其数量依赖于造血

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来补充。造血祖细胞保持高度的增殖能力,在不同的

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分别分化为形态可辨认的各种血细胞。

(五)简答题

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根据

白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类。粒细胞又依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正常数值是:红细胞男性为×1012~

×1012/L;女性为×1012~×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150g/L;女性:110~140g/L。白细胞总数为4×109~1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嗜酸性粒细胞占~3%;嗜碱性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0~30%;

单核细胞占3~8%。血小板为100×109~300×109/L。血浆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主要成分是水(占90%),并含有血浆蛋白、多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无机盐等。

(六)论述题

1 、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种。①

中性粒细胞直径约10~12μm。细胞核呈分叶状,可分2~5叶不等,多见2~3叶;此外也可见杆状核。核内的染色质颗粒粗大,凝聚成块状,核仁不明显。胞质颗粒可分为两种:特殊颗粒染为淡红色,较小,约占80%,颗粒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染为淡紫色,较大,约占20%,颗粒内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中性粒细胞能作变形运动,由血液进入结缔组织中,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其数量增多。②嗜酸性粒细胞直径10~15μm。细胞核多分为两叶,染色质颗粒粗大。细胞质内含有粗大的、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为橘红色;电镜下,可见颗粒有膜包被,内含结晶状小体,以及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可灭活组胺以减弱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当患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③嗜碱性粒细胞直径为10~12μm。细胞核亦分叶,但常不规则或呈S形,轮廓不清楚。细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染为深紫蓝色;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常遮盖细胞核;颗粒内含有肝素和组胺等,白三烯存在于细胞基质中。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应。

2、血细胞发生是一连续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其形态变化规律可归纳为:①胞体:由大变小,但巨核细胞胞体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最终消失,粒细胞核由圆形变为杆状,最终形成分叶核,但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染色质由细疏变粗密,染色由浅变深;核仁由多变少,渐至消失。③胞质:由少变多,嗜碱性逐渐变弱,变为嗜酸性,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仍保持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物质逐渐增多,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粒细胞中的特殊颗粒等。④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但淋巴细胞仍有潜在的分裂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