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史稿xc

汉语史稿xc

汉语史稿xc
汉语史稿xc

他的来源由旁称代词演变成人称代词上古汉语“他”是旁指代词,大都指物,“别的”之义。

①六朝时“他”常常用作旁称代词,别人之义。《高僧传》卷一:“年十四,学读书,一日所得,当他一旬。”此例“他”没有先行词,所指对象是无定的,故是旁称代词。②北齐书》:“凤与穆提婆闻告败,握槊(长矛,音硕)不辍,曰:‘他家物,从他去。’”“他”是指一个没有说出来的人,但已经是有定而不是无定的③《百喻经·估客偷金喻》:“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贾,一卖真金,其第二者卖兜罗绵。有他买真金者,烧而试之。”此类的“他”字没有先行词,所指的对象不仅肯定,而且已经在后面说出来了。这种“他”是旁指代词向第三人称代词的过渡④下面的“他”前面已经有了先行词,所指称的对象固定而且非常明显,已经成为第三人称代词,“妇见打比丘,故语夫言:‘何以打他?’。⑤六朝时,第三人代词还只是少数例子,唐代口语里就大大发展起来了,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等。

从战国末开始,系词“是”产生。但汉代用“是”构成的判断句还不多,结构也比较单纯,往往用语气词“也”煞尾。晋以后,口语性作品里“是”字句大大发展起来。《世说新语》这类判断句占一半,《百喻经》占90%以上。唐代变文、宋人语录里更为普遍,且大多不用语气词“也”。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孙、陆抗是君何物?”(世说新语·方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明公定是陶朱公大儿耳。(颜氏家训·风操)南北朝开始,否定判断句用“不是”来表现。我亦不痴,复不是苻坚。(宋书·索虏传)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白居易《山枇杷》)余亦不是仵茄之子,亦不是僻(避)难逃人。(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省略表语或表语提前的“是”字句出现了,如: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世说新语·任诞)舜有亲阿娘在堂,登乐夫人便是。(敦煌变文集·舜子变)佛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邪?(高僧传·译经上)“是”字的应用也有了很大发展,产生了不少新的用法。(1)“是”的作用主要不是联系主语和谓语,而是加强句子的语气。无情最是章台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奴家美貌,实是无双,不合自夸,人间少有。(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朱子语类》卷八十)(2)系词句可以省去主语或根本没有主语,如果表语后面接有别的成分,“是”的系词性也会减弱,最后完全丧失系词的性质而具有“凡是”、“所有的”意思。院院皆行,是事皆有。(敦煌变文集·(山+卢)山远公话)此日是人庆贺,是处欢呼。(同上《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近代汉语“是”字句的发展1“是”重出的判断句。老身是孟相公宅上嬷嬷的便是。(无名氏《举案齐眉》三折)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鲁提辖的便是。(水浒传十七回)你道此人是谁?他乃陷空岛五义士,姓白名玉堂,绰号锦毛鼠的便是。(三侠五义十三回)这种判断句是由“A是B”和“AB便是”两种句式混合而成的,其中的主语大多较长,句末“便是”带有强调的意思。这类句子在元曲、元明小说里都有,大都用于自报姓名,而且出自文化水平较低,性格粗豪的人物之口,颇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2“是”在句末及其虚化中古两种判断句系词“是”处于句末:表语提前到系词前或表语省略。近代汉语同样存在。小子赛卢医的便是。(关汉卿《窦娥冤》二折)洒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青面兽杨志的便是。(水浒传十七回)老者用手向南指道:“这条羊肠路就是了。”(西游记二十一回)女童道:“东房后园大柏树下埋的不是?”(醒世恒言卷十五)近代汉语进一步发展,“是”的前面出现一个内容完整的句子形式,不仅成为全句的重心,而且可以独立存在。“是”置于句末,逐渐失去句子成分的作用,性质上也起了变化。“是”前可以加副词“不”“便”“就”,“是”后可以加语气词“了”。(1)句末为“是”。这罪越添得重了,待走那里去的是?(水浒传六十二回)没个同来的人,一时间不知走那一家的是。(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老孙火眼金睛,白日里常看千里,吉凶晓得是。(西游记四十七回)2)句末为“便是”。我离了他家门便是。(《董西厢》卷三)老人道:“二仙山只离本县四十五里便是。”(水浒传五十三回)(3)句末为“就是”。大郎道:“这个都不知道,叫他出来就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有饭只管添将来就是。(西游记二十回)(4)句末为“便是了”“就是了”。你还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是了。(水浒传二十四回)你别管是谁的,横竖我领情就是了。(红楼梦三十二回)3选择问句中的“是”及其虚化系词“是”用于选择问句始于晚唐五代。朕生一子,与世间人有殊,不委是凡是圣?

(敦煌变文集·山+卢山远公话)阿娘迷闷之间,乃问是男是女。(同上)近代汉语“是”后不限于名词,而是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语。“是”逐渐失去系词的性质,变成了选择连词。小姐是车儿来?是马儿来?(郑德辉《倩女离魂》二折)这会子还是立刻叫他呢,还是等着?(红楼梦七十回)4表语与主语相同的“是”字句。宋代出现。有两种情况:(1)强调区别。自今已后,你是你,我是我,绿豆皮儿请退了。(金瓶梅八十二回)他是他的,我送的是我送的。(红楼梦六十回)说是说,笑是笑,不可多吃了。(同上,四十一回)(2)表示让步。妙是妙,他们岂肯轻放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好是好,只是妹妹要受些屈了。(三侠五义一〇九回)这是一种紧缩的让步句,含有“虽然……但是……”的意思。

上古汉语被动句的发展,甲骨文里还没有表示被动关系的特殊句式,周秦以后,汉语被动关系仍然可以用一般句式来表示。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商君书·更法)西周金文开始出现用介词“于”引进施事者的被动句。隹九月既死霸丁丑,乍册矢令尊宜于王姜。(令簋)史官矢令受到王姜的隆重宴飨。矦(侯)乍册麦易金于辟矦。(麦尊)君侯的史官麦被君侯赏赐以铜。从春秋到秦汉,被动句大量出现,有以下11种形式:1“于”字句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经·邶风·柏舟)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荀子·修身)2“为”字式,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引出施事,施事也可以不出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左传·宣公二年)夫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庄子·徐无鬼)3 “见”字句,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代君子而见戮,后人臣无复忠其君者矣。(史记·齐世家)4为……于(於)……产生于战国初。楚少出兵,则晋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为制於秦。(战国策·秦策二)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史记·吴太伯世家)5见……于……战国开始出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史记·李斯列传)6为……所……产生于战国后期。方术不用,为人所疑。(荀子·尧问)楚遂削弱,为秦所轻,于是白起又将兵来伐。(战国策·秦策四)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7“被”字句,出现于战国后期。上古汉语被字句的特点是“被”字句直接附于动词之前。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8为……之……产生于战国初期。晋文公为骊姬之谮,出亡十九年。(尹文子·大道上)南阳之宰,而为越之擒。(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纣)遇周武王,遂为周氏之禽。(管子·七臣七主)9为……之所……产生于战国末期。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管子·枢言)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贾谊《惜誓》)10为……见……这是“为”字式与“见”字式的结合。烈士为天下见善兮矣,未足以活身。(庄子·至乐)今巳酉之家,无过于月岁,子寅起宅,空为见食,此则月岁无罪也。(论衡·(讠+间)时)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欲诣阙,披肝胆,布腹心。(后汉书·邓寇传)11为……所见……这是“为……所……”式与“见”字式的结合使用,产生于东汉。而臣兄弟独以无辜为专权之臣所见批抵,青蝇之人所共构会。(寇荣《上桓帝书》)其后命终,堕饿鬼中,常为饥渴所见逼切。(支谦译《撰集百缘经》)综上所述,汉语被动句开始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后产生了多种被动句式。其中“于(於)”字句应用最广,汉以后“为……所……”式、“被”字句逐渐发展,成为汉语被动句的主要形式。中古汉语被动句的发展中古除了继续沿用上古的某些被动句式以外,“被”字句有了较大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汉以前,被字句中的“被”字必须紧附于动词前,中间不能插入施事,因而它不能代替“为”“见”“于”等被动句。汉末以后,“被”和动词之间可以插入施事。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屈原……被王逼逐,乃赴清冷之水。(拾遗记)卷十。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颜氏家训·归心)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杜甫《戏赠友二首》)2被字句的谓语不再是单纯的动词,往往带有这样那样的补足成分或修饰成分。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世说新语·言语)墓上人皆笑之,被石酒气冲入鼻中,亦各醉卧三月。(搜神记卷十九)泥神被北方天王唱一声。(敦煌变文集·八相变)3主语是受动者,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百

喻经·以梨打破头喻)时(刘)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白居易诗)4主语是受事,动词后面有复指的代词宾语。若被诸物犯之,用便无验。(抱朴子·内篇·金丹)一日,女子忽诣家僮曰:“我本不死,被大树之神窃我。今值其神出朝西岳,故得便奔出。”(《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孙相录》)后来有这样事,管蔡必是被武庚与商之顽民每日将酒去灌啗它,乘醉以语言离间之。(朱子语类卷八十一)5主语是受事者,“被”字置于主语之前,引出某种意外或不如意的事,并不表示被动关系。这种句式产生于唐代。其时被诸大臣道:“大王,太子本是妖精鬼魅,请王须与弃亡。”(敦煌变文集·八相变)二将奏曰:“被汉将诈宣我王有(来+力),赚臣落马受口(来+力)之次,决鞭走过。”(同上《汉将王陵变》)这类句子已经脱离了被动句的轨道,实际上无法改成被动关系。这是中古、近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法形式。6受“为……(之)所……”式的影响,出现了“被……(之)所……”式。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颜氏家训·杂艺)若不志道法之玄,心都被符所损。(敦煌变文集·页净能诗)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百喻经·债半钱喻)如彼灌顶大王不被怨敌之所侵扰。(大宝积经)7与“见”字相结合,产生了“被……见……”式。延之问:“汝何故来?”答曰:“被人见讼。”(《太平广记》引《广异记》)仆是弃背帝乡宾,今被平王见寻讨。(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近代汉语被动句的发展近代汉语被动句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个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相继产生,中古以后,除“被”以外,先后产生了多个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如:喫、吃、乞、教、叫、与、着、把、给,但出现的频率不大,在整个近代汉语的被动句中只是少数,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被字句。2被动句的结构复杂化。被字句的动词前面可以带状语,后面可以带补语或宾语,这是中古就有了的。到了近代,“被”字句的关系语、谓语进一步复杂化了。(1)关系语所谓关系语是指被动句中代表行为施动者的词语。近代被动句的关系语可以带有不同的连带成分,对关系语进行说明,不与整句的谓语部分发生关系。西门庆家小老婆,今被这出走的小厮来旺儿,改名郑旺,通奸拐骗财物,在外居住。(金瓶梅九十回)(2)谓语近代被动句的谓语可以由几个词组乃至复句形式构成,而且有着不同的结构关系。十二三个赌博的,一发齐上,要夺那银子,被李逵指东打西,指南打北。(水浒传三十八回)在先敝寺十分好个去处,田庄又广,僧众极多,只被廊下那几个老和尚吃酒撒泼,将钱养女,长老禁约他们不得,又把长老排告了出去,因此把寺来都废了。(水浒传六回)(3)被动式和处置式结合,被动句的动词后面可以带有不同的宾语,用“把”或“将”把这类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于是形成了被动式和处置式的结合。这庙里只有三个道人,被乔道清等将他累月募化积下的饭来都吃尽了。(水浒传九十七回)老汉王林,被那两个贼汉将我那女孩儿抢将去了。(康进之《李逵负荆》三折)这句话竟被你两个把我问倒了。(儿女英雄传三十三回)3反向被动句的增加和“被”字的虚化(1)反向被动句这类句子的动作发自关系语,指向动词宾语而不是指向主语,它对主语只有间接的影响。曹英赶上,被彦超弃马走入城去,两下鸣金收军。(五代史平话·周史上)金莲不理他,被西门庆绕屋寻遍,从门背后採出越安来要打。(金瓶梅二十六回)(2)不表被动关系的被字句这类句子中古已经产生,近代应用更为广泛。儿呀,则被你愁杀我也。(张国宾《合汗衫》二折)龙王云:“秀才,则被你险些儿热杀我也。”(李好古《张生煮海》四折)以上例句“被”置于单句之首,表示对主语不利的事实,全句仍然是主——动——宾的语序。那一日吃你家妈妈赶逼我不过,只得忍了一口气,走出泥家门。(关汉卿《金钱记》一折)为何不能全胜,却被呼延灼阵里,都是连环马,官军马带马甲,人披铁铠。(水浒传五十五回)朱仝道:“被原告人执定要小人如此招做故放,以此问得重了。”(水浒传五十一回)(3)“被”或“吃”的进一步虚化随着被动句的发展,“被”或“吃”进一步虚化,不再表示对主语或不如意的事实,而仅仅成为表示被动关系的语法标志。第一,出现了一些表示事物的被动主语。主语是无感觉的事物,无所谓幸与不幸。这桶酒吃那客人饶两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水浒传十六回)街上药材,被人抢了许多。(金瓶梅十九回)第二,被动句并非表示对主语不如意的事实。晁、宋二人道:“被你杀了四个猛虎,今日山寨里又添了两个活虎上山,正宜作庆。”

(水浒传四十七回)那阎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百依百顺,轻怜重惜。(同上,二十一回)现代汉语里,上述被动结构有的发展,有的淘汰,形式上得到统一,汉语语法结构日趋完善了。“把”字句的来源“把”字句在初唐前都是有实义的独立动词。“把”,《说文》:“把,握也。”《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唐李白《子夜吴歌》:“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南北朝以后,“把”经常出现在连动句中。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杜荀鹤《入关因别舍弟》)“把”在这类句子中容易虚化,原因是在这样的连动句中除“把”以外,还要另一个作为句子主要叙述词的动词,“把”只是表示一种无关紧要的辅助动作。语言中的某一成分所表示的意义如果不甚显著的话,那它所表示的意义就容易在人们的印象中逐渐消失掉,这样“把”就由实而虚,新的处置式就这样产生了。试比较:诗句无人识,应须把剑看。(姚合《送杜观罢举东游》)两鬓愁应白,何劳把镜看。(李频《黔中罢职将泛江东》)就意义看,“把卷看”是处置式,“把剑看”和“把镜看”不是。但是,就结构形式看,它们的结构完全一样,可见“把卷看”的“把”在当时还没有完全丧失动词的性质。从这一点看,动词虚化的过程就更加明显了。

浊音的清化,有很强的规律性:在北方话中,①如果这个浊音是塞音或塞擦音,它的演变规律是:古平声字变为送气的同一发音部位的清音,古仄声字变为不送气的同一发音部位的清音,②如果这个浊声母是擦音,一般是变为相应的清音,没有送气、不送气的分别。

古音学:“古音”是指先秦两汉(公元二世纪以前)的语音。“古音”就是对“今音”来说的。这是传统的提法。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古音”应该叫做“上古音”。因此,研究先秦两汉的音韵的学问——古音学,也就应该叫做上古音。“古音学”是根据韵书以前的韵文和形声字等材料去考证上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

今音学:所谓“今音”主要是指隋唐时代(公元六世纪至十世纪)的语音。“今音”应该叫做“中古音”,“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韵书中的反切,研究中古和近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

等韵学:“等韵学”,着重分析汉字字音的结构,即声韵调的配合关系,阐述汉语发音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属于普通语音学范围,近似现代语音学,但它是用传统方法进行研究的。

反切在唐代以前一般叫“反”,有时叫“翻”,唐代以后才叫“切”。传统的汉语音韵学称它为“反切”。

三十六字母对于声母,前人注意得较晚,魏晋后始通双声。早期的韵书,虽用反切上字表示声母,但不像韵目那样有统一的标目。同一个声母可以用好些不同的反切上字来表示。直到唐末,才有人仿照印度梵文的“体文”,创立“字母”来标明声母的类别。最早的材料是唐末和尚守温的“三十字母”。到宋代,有人增为36个,这就是音韵学上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它们是: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晓匣喻、来日。这36个字母,大体上代表了唐宋间汉语语音的声母。这36个字母很重要:第一,可以根据它向上追溯上古的声母系统;第二,可以根据它向下研究现代方言;第三,可以用它说明语音的发展规律。

汉语史研究的依据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甲骨卜辞是研究上古汉语最为可靠的材料。春秋战国,典籍大大丰富。魏晋以后,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逐渐拉大。2现代汉语方言,是古代汉语发展的活化石,方言之间的差别,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史上许多语言事实在现代方言里都可以得到印证。汉语方言是汉语古音重建的重要依据。3古代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等。谐声偏旁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在考察古汉语词义方面,古文字也是十分重要的材料。4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5前人研究成果。①属于词汇词义类研究的,《尔雅》《方言》《释名》等。《尔雅》:我国第一部百科词典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释名》:东汉刘熙著,是我国第一部词的理据词典。《方言》:汉代扬雄著。全名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也

是世界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的产生标志我国由语文学到语言学的转变。②属于字形字,研究的有《说文》《玉篇》类书。《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字典,是揭示汉字系统性的一部科学巨著。③属于字音研究的,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切韵》:隋朝陆法言著,是今存最早的韵书,原本遗失,我们能看到是唐代的不完全的手抄本。《康熙字典》:为清代圣祖(玄烨)于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命张玉书、陈廷敬等38人编纂的。前后经过6年,这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共收字47035字,是按部首编排的字典。《玉篇》:是我国最早一部楷书字典。

汉语史稿重点

汉语史稿部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如字:相当于破读而言。凡是字用本义,按照本音读出的,叫如字。 2、破读:凡用转化后的意义,按照变化后的声调读出的,叫破读。 3、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或类别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汉语判断句大多用名词作谓语,但判断谓语不限于名词。甲骨文很少判断句,西周开始发展起来,春秋战国更显纷繁复杂。 4、音变构词,就是通过声母、韵母或声调的变化来构成新词。也叫做形态变化法。 5、句法构词,是指通过造句的方式构成新词,就汉语来说,大多数是由两个词素合成的一个新词。 6、《尔雅》(也作《尔疋》)是我国第一部百科辞典,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词典。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尔雅》:尔,近昵;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以“尔雅”为书名,就是接近正言、使近于雅正、纳于规范、向标准语靠拢的意思。《尔雅》一书,解释语词和百科词语,按事类分篇,全书十九篇:一般语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百科名词分为社会生活名词和自然万物名词,即《释亲》《释宫》《释器》等。《尔雅》释义的主要方法是“以雅释古”、“以雅释俗”,即以当时通行的雅言训释典籍中的古语词、方言词和俗语。 7.《方言》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的简称。多数学者认为,该书是西汉末扬雄向聚集在首都参加考试的人们采集方言词汇而成的稿本,约在公元17-18年间成书。这是我国第一部解释古代各地方言语词的训诂专著。《方言》原为15卷,9000字。今本《方言》只有13卷,669条,11900字。其中有一部分为汉魏学者所增补。后代模仿接续《方言》类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训诂专著是章太炎的《新方言》。 8.《释名》东汉刘熙的《释名》是我国第一部探求语源的训诂专著。他的《释名》仿照《尔雅》体例,按所收语词的意义类别分为释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等27篇.《释名》一书的目的在于推寻说明事物命名的由来,因此它收集的多是常用词,其中很多不见于经传,还有一些俗语词,范围比《尔雅》广。《释名》主要采用声训的方法进行推源的研究,即用同音词、音近(双声或叠韵)词来对语词进行解释。 由于《释名》的编排体例近似《尔雅》,明代郎奎金曾把它和《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在一起,称为《五雅》。为使书名都有“雅”字,他将《释名》改名为《逸雅》。 9.《说文解字》徐铉《说文解字》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字典,是揭示汉字系统性的一部科学巨著。本书收集了9353个单字,1163个重文,归入540个部首进行解释。体例是先解释字义,次讲字形与字音。一般只解释一个意义,就是字的本义。本义是一切引申义的出发点,解释了本义,就能使词义引申脉络清楚。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一个字代表一个词,字的本义一般就是词的本义。因此《说文》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清人研究《说文》者,成就以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为最高,被称为“《说文》四大家”。“以形为纲,因形立训”正是《说文》的最大特点。 10、《玉篇》梁顾野王撰,收字22824个,以楷书为字头,分为542部。书的重点在于注音与释义。每自先注反切,然后释义。《玉篇》是我国第一部解释多义词的字书,既释本义,也释引申义,并详细引证文献材料。可惜原书仅存零卷,今存的是宋代陈彭年等人重修的《大宋益会玉篇》,删除了原书的全部引证。 11、《切韵》隋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归入平、上、去、入四类。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被归在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 12、《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 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二、《广韵》34入声韵: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 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 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半齿:日 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月寒 缉侵 叶谈 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 东通农龙 工空仰烘邕 宗从嵩 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 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 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 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邪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宕:阳唐效:萧宵肴豪 曾:蒸登假:麻 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 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王力《汉语史稿》 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一、绪论部分 第一节 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 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3、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 第三节 4、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 5、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 主要缺点是什么?

第四节 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 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 第五节 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 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 8、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六节 9、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 要标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七节 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 第八节 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 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二、语音发展部分 第九节 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 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 第十节 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

4、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 6、《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 给36字母加以分类。 7、《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 它们的读音是怎样的? 8、“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 9、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 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 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 第十一节 12、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 的? 13、先秦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 转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14、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 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6、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秦古音的时候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第十二节 17、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 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18、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 的? 19、先秦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第十三节 20、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 化为哪些韵类? 21、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 为哪些韵类?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一汉语的历史分期 (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 1.(瑞典)高本汉: (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 2.钱玄同: 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 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 1.分期: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影响: 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 (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 (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 (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 (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 (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 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 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 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 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汉语史稿

汉语史复习资料整理(终结版) 一、汉语史 1、对象 语音、词汇、语法, 2、根据 (1)现代方言口语如南昌方言保留你了入声字白、铁等 (2)亲属语言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如《尔雅》《说文》等著作。 (4)甲骨文、金文,如出土的郭店楚简以及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字 (5)汉字的结构 分为表意字和形声字, (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如陈澧的《切韵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如上古语音以《诗经》的用韵为参照。 (8)姓氏、地名.如铅lian)县\六(lu)安瓜片 保存古音。阿房宫 古人的名和字的联系中看出古代的词义。例如:屈平,字原宰予,字子我 (9)古代的借词 古代借词保留汉字古音,可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如印度与天竺 ①外语中的汉语借词 隋唐时期,日本、朝鲜等国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仍不同程度保留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饥ki 鸡kai 说明隋唐时期两字韵母不同,声母和现代不同。 ②汉语中的外语借词 用当时的汉音去对译梵音,可以从拼写中知道汉字的古代读音,把这些读音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可以找到音变的线索。佛 bud 古无轻唇音天竺印度古无舌上音 (10)散文,特别是接近口语的作品,考察某一时代的语法语义。 二、语音 1、古音为周秦两汉的语音,即上古语音;今音为魏晋隋唐宋的语音,即中古语音。 2、音韵学四大部分:古音学;以《诗经》的用韵为代表;今音学:以《切韵》为代表;北韵学: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等韵学。其中,等韵学研究汉语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并制成韵图以表示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3、重唇音:双唇塞音、双唇鼻音。帮【p】、滂【p‘】、并【b】、明【m】四母,现代普通话念“b”【p】、“p”【p‘】、“m”【m】,如“巴”、“泊”、“傍”、“蒙”。 轻唇音:唇齿擦音、唇齿鼻音。非【f】、敷【f‘】、奉【v】、微【】四母,现代普通话里非、敷、奉念“f”【f】,如“飞”、“肥”、“犯”;微母念半元音【w】,如“微”、“文”“王”。 4、舌上音:舌面前塞音、舌面前鼻音。知【】、彻【】、澄【】、娘【】四母,现代普通话分别念卷舌声母“zh”【】、“ch”【】和舌尖鼻音“n”【n】。 5、全浊声母:并【b】、奉【v】、定【d】、澄【】、群【g】、从【】、床【】、邪【z】、禅【】、匣【】。 6、等韵学分等依据:韵母中主要元音的舌位和开口度、看有没有韵头,有韵头介音【i】是三等或四等。 主要元音的开口度由洪到细分为四个等类,即“四等”,元音的舌位逐渐前移。 根据介音【i】的有无,分为洪音,即一等【o】【u】、二等,无介音;细音,即三等【ǐ】、四【i】【e】等,有介音。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节绪论(填空、简答) 一、研究汉语史的原则(填) 1.注意语言发展的时代特点 2.区分通例和特例 3.重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联系 二、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分为韵文(音韵)和散文(词汇和语法)两部分) 2.前人的研究成果 属于词汇词义研究的,有《尔雅》类,《方言》类,《释名》类等 属于字形字义研究,有《说文》《玉篇》等书 属于字音研究的,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韵书 3.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外语借词包括外语里借汉语的词和汉语里借外语的词两种情况 4.现代汉语方言 三、研究汉语史的方法 1.归纳 2.比较 3.统一 4.证实 5.探源 6.转换 7.推演 8.系联

世纪,即商周秦汉时期,其中商为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声调分平、入两大类,两类之中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类,没有去声。(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b)中古期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二世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其中唐为中古中期,宋为中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产生;舌上音产生;庄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古入字变为阴声。(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量增加;由于对外文化交流和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汉语词汇中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外语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谈谈学习古文字地方法 裘锡圭 我想根据自己地经验,简单谈谈学习古文字地方法,供对古文字感兴趣地青年同志参考.为了行文地方便,提到当代地学者时,即使是作者地师友,也不加先生、同志等称呼,先在这里声明一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古文字”这个名称所指地范围可大可小.本文所说地古文字,主要指见于考古资料上地早于小篆地文字. 李学勤《谈自学古文字》一文引用了已故古文字学家唐兰地一句名言——“古文字学地功夫不在古文字”(《文史知识》年期页).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地很多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按照我地体会,在必须掌握地那些知识里,最重要地是古汉语方面地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地.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熟悉古汉语地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我们地条件跟封建时代地读书人不一样,不可能像他们那样花非常多地时间去读古书,但是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间精渎一部篇幅适中地比较重要地古书.对学古文字地人来说,最适合精读地古书也许可以说是《左传》.《左传》地注本有好几种,我主张读《十三经注疏》里地《春秋左传注疏》(杜预注,孔颖达疏).不仅是《左传》地本文,就是注和疏基本上也要一个个字地读.这不但是为了帮助读懂本文,同时也是为了掌握古代注疏地体例.读完了这部注疏,以后使用其他各种注疏就比较方便了.读《左传注疏》时可以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当作参考书.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地有血有肉地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习、研究古文字是非常有用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左传》之外地古书当然也要读,但是由于时间条件地限制,读法恐怕就只能以粗读为主了.李学勤在《谈自学古文字》里说:“在学古文字时读古书,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与同时代地文献对照阅读.例如学西周金文,同时读《尚书》、《逸周书》及《诗经》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页)这是很有道理地.如果对战国文字感兴趣,就应该读读《战国策》、《史记》和诸子等书.不过现在所能看到地战国文字资料,多数是语言带有仿古意味地(如某些金石铭刻)和文字特别简单地(如玺印、货币).因此对学习、研究战国文字地人来说,《战国策》、《史记》等书地史料价值超过作为语言资料地价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与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地语法和词汇地著作,使自己地古汉语知识有条理.初学者可以看王力主编地《古代汉语》中地通论和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地有关部分.训诂学方面地著作最好也读一本.初学者可以看洪诚地《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年出版).熟悉古汉语,主要靠踏踏实实读古书.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地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地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些研究古文字地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地文义讲通,不惜杜撰在古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地字义或曲解古人地训诂,还不顾古汉语中词语搭配地通例和语法规律,对文句作穿凿附会地解释,使得用古文字记录地古汉语变成了一种跟古书上地古汉语很不相同地特殊语言.我们如果熟悉了古汉语,就不至于上这类错误说法地当了.以后自己进行研究地时候,也可以避免犯同类地错误,除非是由于缺乏实事求是地态度而明知故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地知识,对学习、研究古文字地人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 在古文字资料里,通用字(也有人称通假字)是很常见地.如果同一个词可以用不同地字来表示,这些不同地字彼此就互为通用字.除去少数很特殊地情况,两个通用字地原来读音一定是完全相同或非常接近地.有些人认为两个字只要声母或韵母相同或接近,就可以通用,这种说

汉语史稿

第1章绪论 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 汉语史的对象 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是怎样形成的,古代汉语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渐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汉语。 汉语发展的历史 上古中古近代现代 先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语言各构成部分----语音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 语汇语义的发展 汉语史的任务 通过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汉语的特殊的内部发展规律。 特殊规律: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由具体语言的构成特点制约。汉语史的性质 汉语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任务是发现规律,汉语史的性质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与汉语史密切联系的学科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方言普通语言学(一般规律)中国史 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发现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了解现在,更彻底地了解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规范寻找历史的根据。 把握发展方向,促进现代汉语有规律地健康发展 汉语史的根据 1.现代方言 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表现

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上的差别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粤方言保留中古入声韵尾,赣方言合并,北方话入声消失,可以考察入声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 2.亲属语言 用历史比较法考察亲属语言的差异,可以证明古汉语在语音语法语汇各方面的情况。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 4.甲骨文、金文 借助这些文物,方能接触三千多年前的汉语。 5.汉字的结构。 表意字,分析字形探求本义,从本义分析引申义。形声字,造字之初,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相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考察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差异,或者同声符的字的读音差异,考察语音演变。假借字和本字,音同音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语音演变的结果。 6.韵书、韵图 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 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 8.姓氏、地名 保存古音。逢丑父阿房宫费县古无轻唇音 名和字的联系中看出古代的词义。例如:屈平,字原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曾皙,字点晏殊,字叔同 9.古代的借词 古代借词保留汉字古音,可和今天的读音进行比较。 外语中的汉语借词 隋唐时期,日本、朝鲜等国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仍不同程度保留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饥ki 鸡kai 说明隋唐时期两字韵母不同,声母和现代不同。 汉语中的外语借词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一览

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 线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难度,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就业,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学费,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辅导,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六、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35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专业复试均采用面试方式进行。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各专业将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五、北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 《汉语语音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史论集》,郭锡良著,商务印书馆 《简明汉语史》,向熹著,商务印书馆 《训诂学概论》,方一新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耿振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史稿读书报告

《汉语史稿》读书报告 词汇部分 一、内容概要 《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期间所写的教材,也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大致分为五部分:绪论,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词汇的发展以及第五部分结论。由古至今全面的讲述了汉语的各个方面,是学习汉语的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本文重点就《汉语史稿》一书的词汇部分加以详述。 二、词汇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汉语基本词汇的形成及其发展 1.基本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里的一部分词和代词、数词、连结词等。它们的出现顺序也 大致是按此顺序排列的。 书中主要讨论了名词里的基本词汇,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自然现象的名称。几千年沿用下来的有“风”、“雷”、“水”、“山”、“天”等。 2)肢体的名称。沿用下来的只有“心”、“手”等很少的词。 3)方位和时令的名称。方位和时令概念的形成应该是人类文化相当发达以后的事。关于方位, 甲骨文中“南”、“北”、“上”、“下”俱全;关于时令,甲骨文中只有“年”、“月”、“日”和“春”、“秋”。 4)亲属的名称。 5)关于生产(渔猎、畜牧、农业)的词汇。有的一直是基本词汇,如“猪”、“稻”、“麦”等; 有的词义范围缩小,如“谷”、“禾”;有的变成了僻字或不常用的字,如“畋”、“稻”等。 6)关于物质文化(宫室、衣服、家居)的词汇。 2.结论 1)汉语的基本词汇是富于稳定性的;多数基本词汇有了几千年(或者是数百年)的寿命。在 复音词逐渐发展以后,有些基本词转变为词素,如“月亮”的“月”。 2)基本词汇虽然稳定,变化还是可能的。首先是跟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古代需要区别的东 西(如“豝”、“縱”),后代不再需要区别了。古代存在的东西(如“冠”),后代不再存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常识试题200道

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哪三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2、语言包括哪两种表现形式? 书面语、口头语 3、王力的《汉语史稿》把汉语的发展分为哪四个时期? 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4、现代汉语从什么时候开始? 1919年五四运动 5、汉语口语的共同语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使用的名称是什么? “雅言” 6、什么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白话文运动”7、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什么?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的定义是什么?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9、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分为哪几大类? 七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0、湖南人一般说哪几种方言? 湘方言、客家方言、北方方言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2001年1月1日 12、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说这种语 1 / 15

言的人占全国人口的多少? 汉语,占95% 13、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哪几种? 汉语、英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14、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什么? 15、汉语构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词根复合 16、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词序和虚词 17、关于汉字起源的问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说法是哪种? 仓颉造字说 18、世界上的汉字基本上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表音文字、表意文字19、汉字的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0、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古代文字叫做什么? 金文 21、篆书一般分为哪两种? 大篆、小篆 22、大篆的代表作是什么? 石鼓文 23、汉字发展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字体是什么? 小篆 24、什么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汉字形体从此进入今文阶段? 隶变 25、什么的出现,汉字作为方块字就定型了? 楷书 2 / 15

汉语史稿复习题

一、近代汉语时期的文献语料主要包括哪些?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一部?为什么?(共计20分) 二、谈谈你对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的认识。(共计25分) 三、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演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共计10分) 四、试谈谈《尔雅》《说文解字》《释名》《方言》等著作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共计40分) 五、新词产生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请谈谈你对“古汉语词汇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系统”的理解。(共计30分) 1、举列说明汉语单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 2、举例说明汉语复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 3、上古、中古、近古的成语各举三例,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4、从数量、语音、结构和表义几个方面,阐述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一、近代汉语时期的文献语料: A、唐五代 1、敦煌文书:指藏于敦煌莫高窟的一大批经卷,文书。1900年,由当时的一名道士意外发现,后遭到外国的劫掠。其中,英人斯坦因劫走9000卷,法人伯希和劫走5000卷,劫余8000卷藏于北京图书馆,总计二万六千多卷,是研究唐五代时期重要的文献资料。《近代汉语研究概况》P19 国内从事敦煌文献研究的高校主要有四川大学和浙江大学,有一大批的学者,一大批著作。 2、禅宗语录:《六祖坛经》(六祖为慧能);《神会语录》;《祖堂集》 3、唐诗、五代词、小说、笔记、杜甫、白居易、寒山拾得诗 唐传奇:《李娃传》 4、笔记,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等,日僧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B、宋代 1、禅宗语录:《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 2、朱儒语录:《朱子语类》 3、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 4、小说集:《太平广记》 5、史籍白话资料:《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6、宋诗与宋词中的口语资料:黄庭坚、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作品 7、诸宫调二种:《马致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 C、元代 1、元杂剧:臧懋循《元曲选》、《元刊杂剧三十种》 2、元散曲:隋树森《全元散曲》;《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玉》、《乐府新声》 3、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错立身、小孙屠)、《古本戏曲丛刊》收南戏15种 4、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平话》 《元典章》和元代话本碑文 D、明代 1、史料:《元朝秘史》、《皇明诏令》 2、会话书:《老乞大》、《朴通事》 3、小说:《三遂平妖传》、《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两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总结与提升(新版)语文版

单元总结与提升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 1.易错字音 热忱(ch?n)鄙(bǐ)薄晋察冀(jì) 圩(w?i)堤(dī) 逻辑(jí) 缆(lǎn) 契(qì)约监督(dū) 摞(lu?) 亲躬(gōng) 诞(dàn)生大抵(dǐ) 2.易错字形 派遣.纯粹.时髦.斟酌 ..阀.门捷.径 3.多音字 (1)承担(dān)重担(dàn) (2)奔(bēn)跑投奔(ban) (3)朝鲜(xiǎn)新鲜(xiān) (4)得(d?)到得(děi)亏 (5)塞(sāi)车边塞(sài)阻塞(sa) (6)称(chan)职称(chēng)号 4.形近字 (1)纯粹.鞠躬尽瘁. (2)殉.职徇.私枉法 (3)冻僵.边疆. (4)卸.车抵御. (5)契.约锲.而不舍 (6)训诫.机械. (7)包揽.橄榄. (8)小溪.蹊.跷 (9)一摞.书螺.旋

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 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头头是道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一劳永逸不以为然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心安理得死而后已悲天悯人 小心翼翼循规蹈矩筋疲力尽 1.设问: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2.排比: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3.引用: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梁启超 具有经典意义的关于人生的格言: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生活的意义在于美好,在于向往目标的力量。应当使征途的每一瞬间都具有崇高的目的。 ——高尔基 1.《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2.《谈语言》,作者王力,字了一,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

北大中文系考研参考书目

汉语言文字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任选一门 623汉语言文字学 85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 618包括“现代汉语”和“汉语史及古文字学”两个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 839包括大综合50分(一级学科命题,考试内容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语言学基础100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基本参考书目(现代汉语类方向)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沈阳、郭锐《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 朱德熙《语法答问》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与资料,供众考生参考。专业名称、代码: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专业所属门类、代码:文学(05)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中国语言文学(0501) 所属院系: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53 法语或 254 德语 ③625 汉语言文字学 ④836 语言学基础 研究方向: 01.现代汉语 02.汉语方言 03.汉语史 04.古文字学 05.中文信息处理 06.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言文字学考研参考书目: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常识试题200道(2)复习进程

汉语言文学试题200道 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哪三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2、语言包括哪两种表现形式? 书面语、口头语 3、王力的《汉语史稿》把汉语的发展分为哪四个时期? 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 4、现代汉语从什么时候开始? 1919年五四运动 5、汉语口语的共同语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使用的名称是什么? “雅言” 6、什么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白话文运动” 7、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什么? 民族共同语 8、普通话的定义是什么?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9、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分为哪几大类? 七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0、湖南人一般说哪几种方言? 湘方言、客家方言、北方方言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2001年1月1日 12、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说这种语言的人占全国人口的多少? 汉语,占95% 13、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哪几种? 汉语、英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 14、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什么? HSK 15、汉语构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词根复合 16、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词序和虚词 17、关于汉字起源的问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说法是哪种? 仓颉造字说 18、世界上的汉字基本上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表音文字、表意文字 19、汉字的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0、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古代文字叫做什么? 金文 21、篆书一般分为哪两种? 大篆、小篆

裘锡圭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裘锡圭: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 裘锡圭 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简单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供对古文字感兴趣的青年同志参考。为了行文的方便,提到当代的学者时,即使是作者的师友,也不加先生、同志等称呼,先在这里声明一下。 “古文字”这个名称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本文所说的古文字,主要指见于考古资料上的早于小篆的文字。 李学勤《谈自学古文字》一文引用了已故古文字学家唐兰的一句名言——“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文史知识》1981年6期5页)。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 按照我的体会,在必须掌握的那些知识里,最重要的是古汉语方面的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的。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 熟悉古汉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我们的条件跟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不一样,不可能像他们那样花非常多的时间去读古书,但是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间精渎一部篇幅适中的比较重要的古书。对学古文字的人来说,最适合精读的古书也许可以说是《左传》。《左传》的注本有好几种,我主张读《十三经注疏》里的《春秋左传注疏》(杜预注,孔颖达疏)。不仅是《左传》的本文,就是注和疏基本上也要一个个字地读。这不但是为了帮助读懂本文,同时也是为了掌握古代注疏的体例。读完了这部注疏,以后使用其他各种注疏就比较方便了。读《左传注疏》时可以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当作参考书。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的有血有肉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习、研究古文字是非常有用的。 《左传》之外的古书当然也要读,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读法恐怕就只能以粗读为主了。李学勤在《谈自学古文字》里说:“在学古文字时读古书,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与同时代的文献对照阅读。例如学西周金文,同时读《尚书》、《逸周书》及《诗经》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6页)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对战国文字感兴趣,就应该读读《战国策》、《史记》和诸子等书。不过现在所能看到的战国文字资料,多数是语言带有仿古意味的(如某些金石铭刻)和文字特别简单的(如玺印、货币)。因此对学习、研究战国文字的人来说,《战国策》、《史记》等书的史料价值超过作为语言资料的价值。 与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的著作,使自己的古汉语知识有条理。初学者可以看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通论和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的有关部分。训诂学方面的著作最好也读一本。初学者可以看洪诚的《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熟悉古汉语,主要靠踏踏实实读古书。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的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的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的文义讲通,不惜杜撰在古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字义或曲解古人的训诂,还不顾古汉语中词语搭配的通例和语法规律,对文句作穿凿附会的解释,使得用古文字记录的古汉语变成了一种跟古书上的古汉语很不相同的特殊语言。我们如果熟悉了古汉语,就不至于上这类错误说法的当了。以后自己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避免犯同类的错误,除非是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明知故犯。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的知识,对学习、研究古文字的人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 在古文字资料里,通用字(也有人称通假字)是很常见的。如果同一个词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些不同的字彼此就互为通用字。除去少数很特殊的情况,两个通用字的原来读音一定是完全相同或非常接近的。有些人认为两个字只要声母或韵母相同或接近,就可以通用,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声母相同而韵母明显不同的字,或是韵母相同而声母明显不同的字,读起来显然有别,古人怎么会把它们当作通用字来用呢?从古到今,语音在不断变化。现在同音的两个字,在上古的读音有可能差别很大。现在的读音差别很大的两个字,在上古的读音有可能很相近甚至完全相同。我们如果不知道上古音,就无法判断古文字资料里的某一个字是不是古书里某一个字的通用字。有些古文字资料是韵文,释读这种资料,没有古音学知识也是不行的。形声字往往因为使用不同的声旁而造成异体。要确定分别见于古文字资料和古书的两个声旁不同的形声字究竟是不是一字的异体,也需要古音学知识。此外,在考释古文字的时候,还会碰到其他需要用古音学知识的情况。我们即使自己不进行研究工作,为了判断别人在古文字研究中作出的跟古音有关的结论是否正确,也必须学古音学。一说到古音学,青年同志往往谈虎色变。的确,要想精通古音学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研究古文宇,并不需要很高深的古音学知识。我的古音学知识就很肤浅。初学者如果能认真读一下王力的《汉语音韵》(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

怎样学习古文字

“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 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 必须掌握的那些知识里,最重要的是古汉语方面的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的,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熟悉古汉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 我们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间,精读一部篇幅适中的比较重要的古书。 学古文字的人,最合适的古书,就是《左传》。 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在通读的过程中,培养古汉语的语感。 语感这个东西,很重要。 古代风俗,社会形态这些个东西,因为离我们太远了,想明白怎么回事儿,根本就得从头来。古代官制,宗法制度,兵制,人情礼节,衣食住行,这些都得懂。 其它的书,像诗,书,易,礼,都不如这个左传全面。左传就是个活画卷。 读左传,主要用两种版本,一是《十三经注疏》里的《春秋左传注疏》。 二是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主要用这两种版本。 古人注疏是有一定的体例的,这个要熟悉。 另外,粗读的,《尚书》《逸周书》及《诗经》,《战国策》《史记》和诸子 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的著作,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通论部分。就是那些一个个小论文,那些就是通论部分。 里面主要讲中国古代文化,讲音韵,讲训诂...... 还有就是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的有关部分。 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的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 这像什么呢,比如你学英语,语法学得再好,也没用。 你到英国去,天天听人讲英语,和人对话,学得会很快。 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的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所以,王力先生的书,是一定要当圣经看的(至于将来你水平高了,他也并非不可批评)。他讲的方法,方向,是对的。 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的文义讲通, 他杜撰啊。他搞出来古书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字义,或曲解古人的训诂, 他也不管古汉语的语法,他就瞎想,瞎猜,这个万万不行。 什么叫训诂,就是故训,就是过去对这个字的讲法。 没有故训做基础,搞玄幻文字学,那是不行的。 大家可以看看说文解字吧,甲骨文吧,还有乐老师常去的论语吧, 里面好多的人,都是玄幻文字学。都是误入歧途的人, 你说他,他还不听,自以为是。那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的知识,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 通假字,不是六书里的假借。通假是用字的方法,假借是造字的方法,这个不要混。 通假,假借,这个怎么来的, 就需要古音了。 你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语音来讲这个通借,通用,通假,同源, 你得用古音,而且是上古音。 我们如果不知道上古音,就无法判断古文字资料里的某一个字是不是古书里某一个字的通用字。 形声字往往因为使用不同的声旁而造成异体。比如,蹄,蹢, 你知道古音,这个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