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二则)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二则)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二则)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二则)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二则

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乡中心小学谢晓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那种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容器,由教师一味进行灌输的教学目前在课堂上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是,教学中很难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非常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怎样教,然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往往预先设计好层层圈套,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把学生从一个圈里引出来,再引入另一个圈子,学生被弄得晕头转向,仍不知所云。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也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和谐的音符,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难以改变的习惯性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的生硬嫁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阻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真正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呢?下面,就以旧教材中“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在教学中学生两种不同学习方式的比较与反思,谈谈新课程要求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案例一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平等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请同学们一边计算这个平等四边形的面积一边思考上面的几个问题,好吗?

2. 大家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来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揭示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 启发。

要解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我们能不能从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公式中得到一点启发呢?(思考)

请你们先拿出第一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拼一拼,看能拼什么图形?

2. 分组操作交流。

(1)以四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拼出的图形有什么特征?

(2)小组展示、交流。问: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请同学们思考: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回答)

3. 请大家拿出第二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用上面的方法,能摆出几种图形?

(1)分组进行操作,观察我们摆出的图形,看看它们与刚才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摆出来的图形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小组交流、展示。

(3)思考:拼成的图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如果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同学,你们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联系?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总结回答。

(5)教师通过幻灯片旋转、平移演示,让学生感知。

4. 拿出第三组教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用同样方法进行操,交流。从而总结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 通过上面的实践操作,请同学们在组内相互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总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6. 让学生大胆尝试,推导说理。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讨论回答,自由发言。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三、巩固练习:

1. 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2. 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教学案例二

一、创设情境。

1. 课件演示:森林王国正在举行“我健康,我快乐”趣味运动会,拉拉队员小熊、小猴各做了一面三角形的彩旗,它们激烈的争吵比运动会还热闹,出什么事了?小猴说:“我的彩旗大,看这一边比你的长!”小熊说:“不对,我的彩旗大,因为我的比你的高多了!”可是谁也不能说服对方……

看到这里,有的同学已经有参与讨论的欲望了:

生1:“我认为小熊的大一些,因为看上去确实比小猴的大。”

生2:“不对,不对,我看小猴的才大呢!”

生3:“我们光是这样看是没有根据的,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就可以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比较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大小,如果能知道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谁的彩旗大,就可以科学地说服对方了。”

师:“同学们想不想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小猴和小熊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究。

1. 学生猜测。

(1)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你准备怎样验证你的猜测?

(2)启发:我们学习新图形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把新图形与学过的图形联系起来。要探索、解决三角形面积的问题。能不能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中,得到一点启发呢?

板书:新图形←→已知图形

2. 操作探索。

(1)已知图形→新图形

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见教材第137、139页),分别剪成两个三角形。

②小组讨论:比较每个图形剪成的两个三角形,说说有什么发现。

③班内交流,得出:剪成的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提问:想一想,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2)新图形→已知图形

①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讨论选择哪些学具,如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②操作探究:

并填写下表:

②操作探究:

A、展示学生的拼摆情况(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

B、探索、推导公式。

·说说你是怎样操作、转化的?(伴随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发现了什么?

观在你可以自己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猜测!

你认为你的猜怎么样?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老师板书。)

板书: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让学生大胆尝试推导说理。

你觉得自己的这种证明能让别人信服吗?小组的同伴们同意你的证明吗?

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讨论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的汇报中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字母a、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板书:S=ah÷2

(3)拓展深化:

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已知图形的情况。

①剪、拼:②折

拼成的新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运用。

1. 让学生初步应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再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出它们之间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时,不能忘记“÷2”。(教材中练习)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判断: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一定相等。()

4. 下图中的三角形的面积与画阴影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三角形面积大小只与底、高有关系,与形状无关。

四、评价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谈一谈你的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

教学反思

上面两个教学案例,反映出学生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第一种学习方式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第二种学习方式则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主要在于案例二体观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一、新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生活的学习。

案例一中的复习引入可谓经典,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唤醒学生对有关知识及其形成过程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的同时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把它转化为一个已经学过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来推导的,这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接着,教师带领同学们观察胸前的红领巾,并提出问题:“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从而引入今天要学习的“三角形面积”。这样的新课导入可以说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然而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这种铺垫的作用教师是目的明确,条理清楚的,因为教师知道今天这节课要教什么,新旧知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所以在学习新知之前要进行哪些复习准备。然而,教师清楚不等于学生也清楚,教师做好的复习准备不等于学生也做好学习新知的铺垫,因为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要做怎样的准备。这样的准备对于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和乏味的。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已是非常熟悉,这样的复习题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丝毫挑战性的,列不能理解老师为什么要出这么一道没劲的复习题。这样反而给学生对于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泼了一瓢冷水。而老师往往认为这样的铺垫已经很“厚实”了,学习新知识的一切准备材料都已到位,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取新知。这从某种角度讲是教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妨碍了学生自由独立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复习题是远离生活的,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时,材料常常不是现成的,面对新问题必须自觉地进行检索,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过程,而长期习惯于用现成材料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将会阻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这一学习任务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至于“为什么要学习三角形面积”,“学了三角形的面积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等学生也是不清楚的,这是一种一相情愿的教学和唯命是从的学习。

案例二中的新课引入是别开生面的,同学们一下子被动物王国里的热闹场面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关注起小猴与小熊的争论,思考着、进行着不同的猜测……并主动参与这个问题的探究。这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孩子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是数学离孩子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我们的数学课总是由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这些知识往往都是书本上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计算公式及由大人们编写的应用题等,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和难学。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孩子的感兴趣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机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的学习方式是基于探究的学习。

两个教学案例中都有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两种操作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存在本质的区别。案例一中不断地出现:“拿出……”“观察……”“思考……”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动脑思考,都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一个个指令,而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活动以及思考这此问题与今天我们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有什么联系?案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联系?”首先它是不明确的,大部分

学生得到这个指令之后不知道该思考什么,而这样的问题只是为了让教学过程更好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至于学生思考了多少,能否得到结论、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已经并不重要了。这样的启发实质上变式的灌输,学生的思维效率并不高。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等待老师的下一个命令,因此难以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而在案例二的整个探究实践活动中,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是开放的,目标也是明确的、不同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未知的,是学生探究的方向。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的过程中被深化。在课堂教学秩序上来说,案例一整个课堂秩序是井井有条的,学生的发言、回答问题、讨论内容似乎都是既定的;而案例二课堂教学秩序是相对难以控制的,学生能够提出的猜想是难以估计的,学生的思维一发不可收。这样看似混乱实际上是形散而神聚,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为学生有了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加入,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基于探究的学习。

三、新的学习方式是基于体验的学习。

纵观案例一的整个教学过程,复习的旧知直接为新知学习做准备:课题是教师直接提出的;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也是按教师的指令进行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得出之后,不是引导学生验证,而是急于巩固练习。教学紧紧围绕着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公式的推导,以及运用公式去求三角形的面积,整个教学过程仍停留在学生占有数学知识为目的的层次上。与此相反,案例二的教学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知识的过程:先由已知图形到新图形,再从新图形到已知图形。教学过程中,对于想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先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猜想;对于自己的猜想设法进行验证,获得知识结论;对于自己的证明方法进行反思,思考能否让人信服;尽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但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直接去接受前人的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探索实践重新发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被自己的实践所验证。这样的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对于探究过程的体验,已不只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它是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重要途径。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基于体验的学习。

四、新的学习方式是基于对话的学习。

对话,原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现已成为当代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之一。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研究,对话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或已成为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在案例一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是较少的,大多是一对多的,是机械的问与答,是一种浅层的语言活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精神状态的对话。教师问得要么浅显直露,无价值,要么深不可测,无效果,学生探索的空间太小。案例二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式多样,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交往,是一种面对面的、民主的、舒适的学习状态,真正走进“你”“我”的世界,促进彼此心灵深处的沟通与交流,引发双方自由的探究、交往和碰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在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用不同的

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他们的这种独特的见解是急于与人分享的。这时,学生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这时候的进行平等、和谐的对话是事半而功倍的。

五、新的学习方式是基于评价的学习。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较多地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课堂上听到最多的是“你真棒!”“你很聪明!”“回答的完全正确!”……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

理解透彻、学生的解题是否正确以及学生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表观等,更多地具有简单判断的性质,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教师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案例二的教学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加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现在你可以自己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猜测!”“你认为你的猜怎么样?如果有错,主要是什么地方错了?”“你觉得自己的这种证明能让别人信服吗?”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从不断自我评价中不断进步的学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自我评价自己发现的“结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能力、思维品质与策略、态度和行为的反思能力,以及根据反思的结果自觉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除了自我评价之外,学生互评也是不可忽视的评价方式,如在案例二中有“小组的同伴们同意你的证明吗?”这样的对话,实际上在学生眼里同龄人认同与赞扬往往更有促进作用。新的学习方式要求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只满足于教师的评价,更应该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挥最大的评价功能。

总之,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应是基于生活、基于探究、基于体验、基于对话、基于评价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并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对话,发挥多元化评价的功能,以自身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践。

问题学生转化的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的案例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践行者。班级管理不仅需要责任心,更需要方法。班级中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班主任最为头疼的问题,本人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小组管理法,用集体的力量约束、感化问题学生,初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案例背景 班上有一名男生叫小李,单亲家庭,母亲在其六岁时离家出走,父亲先天性白内障,视力低下,持有残疾证,家里还有个妹妹,在小学就读。一家三口靠父亲外出打零工为生,家庭困难。由于缺乏母爱,缺乏家庭教育,该生脾气暴躁,经常在教室大喊大叫,满嘴脏话,走路大摇大摆,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经常辱骂同学,作业基本靠抄,而且字迹相当潦草,根本看不清,一身“痞子”相,行为习惯相当差,班上同学经常向我反映他的问题。我也找他谈过几次话,然而根本不起作用,他依然我行我素,尤其当我提到他的父母时,他就一脸不屑,说他们没有资格管教我,我才不听他们的话呢.....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一度束手无策。但静下来心想,学校没有不存在问题学生的班级,问题学生难管是事实,但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就

体现不了我们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于是,我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二、案例过程 (一)家校沟通全面了解情况 该生入学之后,我便发现他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说脏话,不尊重老师,为了对症下药,我决定去做一次家访,全面了解该生情况,找出问题根源。我虽然早有准备,可当我到了小李家中,还是大吃一惊,他和他的爸爸、妹妹三人挤在不足十五平方米的房间内,他的爸爸眼睛视力低下,还要外出打工赚取生活费供两兄妹上学,但小李的表现并不像出身贫寒的家庭的孩子,他的爸爸非常操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但他却毫不在乎,甚至认为他的爸爸没有资格管他。经过和他爸爸沟通,我才明白,他从小缺失母爱,他总认为是因为他爸爸的贫困导致他妈妈离家出走,所以他在心眼里怨恨他的爸爸。家访之后,我明白了问题根源,决定和他做一次交流,并在班上开展了一次“以责任”为主题的班会,重点诠释了家庭责任,提高他的家庭责任感。 (二)合理分组促进习惯养成 经过前一阶段的感化,他有一定的改变,但是行为习惯是长年累月养成的,仅靠自律是不行的,我计划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他,于是我决定给他分到一个合适的小组,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案例基本情况: 丹丹,女,13岁,七年级学生,家距就读学校二三里,生活习惯较好,每天清早自己起床弄早点吃了后按时走路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但学习习惯很差,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用心,有时干脆埋头搞小动作,屡次说教都不起作用,成绩下降明显。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可以说是问题学生了,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过分自卑。丹丹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他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严重伤害,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知道了她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并且听他母亲说丹丹曾经被狗咬过4次,每次都注射了狂犬疫苗,丹丹认为自己不聪明了是疫苗惹的祸,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了,导致她意志消沉,甚至变得自暴自弃了。

2、逆反心理。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丹丹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因此,她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她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模样。 3、意志薄弱。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但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像丹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的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又让惰性占了上风,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1、教育方法的粗暴。她爸爸对丹丹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对她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他对丹丹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丹丹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完整)转化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完整)转化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转化问题学生案例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转化问题学生案例分析的全部内容。

转化“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案例: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往 往缺少的就是自信.对于问题学生来说,由于某些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经常受到各 种批评、指责、更有甚者或是被冷落。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 者的应尽义务,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育人质量,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工作。 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问题学生出现 问题也不是一日、一时。而是长期在不良的环境或是家长面对孩子错误时不当的处 理方式,而出现的不健康或是不正常的行为。所以我们也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 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任何有助于帮助学生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帮助问题 学生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老师说的话,他总听不明白是什么.平日里非常好动, 上课时一不留意,他就离开座位走到别处去.上课精神不集中,愿意跟同学打闹,遇 到事时总是斤斤计较,作业书写错误百出,多次批评教育也不见效.一年级时,连最 基本的数数都数的丢三落四.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由于他母亲是朝鲜族,所以平时说话都是朝族语,而我们 在学校说的都是普通话。这样使得他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上课时听不明白,上起课来就感受很没意思。所以上课时才会那么好动. 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改变了原来一味的批评教育.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列方式。在语言沟通上,我说话时尽量以最简洁、明白的语言与他沟通.说完之后,先问问他听明白了没有,如果没听明白再说一遍,再 不明白就换一种他能接受的方式说。还鼓励他遇到有不会、不懂的地方要跟老师说。每次做作业,我也总是把他叫到我的跟前,让他在我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各种作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出错。有的时候说七、八遍还是不明白.有的时候看到他这样真 的很生气,但更多的着急,怕他这么小就跟不上,以后的学习就更加困难了。在担心 之余,我还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 我首先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让他的家长尽可能的用普通话.这样对他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还指导家长在家时,多指导他写作业。这样家、校联合教育,可以更好的帮助他取得进步. 在做题时看到他的点滴进步都会及时表扬。他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由最开始 的惧怕到我旁边写作业到现在只要一有作业就主动到我这里,有的时候我看他完成 的很好,让他回到座位去写,他也不肯离开。我知道他在进步,他对学习的热情也在 一点点高涨。现在他上课不再到处走动,每次作业也都能比较认真的完成了。他的 点滴进步不仅他自己感受的到,就连以前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的同学也感受到了,他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案例基本情况: 丹丹,女,13岁,七年级学生,家距就读学校二三里,生活习惯较好,每天清早自己起床弄早点吃了后按时走路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但学习习惯很差,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用心,有时干脆埋头搞小动作,屡次说教都不起作用,成绩下降明显。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可以说是问题学生了,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过分自卑。丹丹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他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严重伤害,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知道了她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并且听他母亲说丹丹曾经被狗咬过4次,每次都注射了狂犬疫苗,丹丹认为自己不聪明了是疫苗惹的祸,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了,导致她意志消沉,甚至变得自暴自弃了。 2、逆反心理。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丹丹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

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因此,她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她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模样。 3、意志薄弱。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但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像丹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的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又让惰性占了上风,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1、教育方法的粗暴。她爸爸对丹丹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对她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他对丹丹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丹丹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2、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丹丹爸爸整天忙于工作,妈妈外出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 合理,只要孩子开口,祖辈总是有求必应。这无形之中给孩子形成了一种固执的性格。 采取的措施

初中班主任后进生转化案例迟来转变

初中班主任后进生转化案例迟来转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九五班的张雨薇是近来感觉转变较大的一个学生,甚至觉得是自己付出近一年来最大的收获。记得过去自己刚做班主任时一个曾经帮助过我的有经验的老教师曾说过,一个班主任只要能获得班级一多半学生的支持,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以上。我深信,也曾把这句话作为我班级管理的座右铭。 从过去到现在,从最初的事必躬亲到渐渐放手,从出力不讨好到渐渐走进学生,信任学生。过程的转变的背后是思想的转变,过去自以为失败的教训总是提醒我,不可太相信学生,学生是不懂得感恩的,所以时时处处也总想着要和学生斗智斗勇,只有把学生斗败了,自己的管理才会更顺利。而后的导师制告诉我,班级的事情学生做,学生能做

的教师不做,自己要做的只是学生做不了的服务。我也曾试想,要做学生心目中的精神导师,做学生前面的引路人,而非直接的管家婆。 后来读了《道德经》,《论语》,《孟子》,突然明白了许多,做学生心目中的精神导师未尝不可,以身作则,以诚相待,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以真诚之心帮助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发展学生,解放学生。我曾经在家长会上告诉家长,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目中的宝,纵使孩子缺点百出,家长总是孩子最后的依靠,也许我做不到这点,但我会尽力而为。对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作为园丁,我们要做的是修修剪剪,帮助孩子成才,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而非那个毁灭学生希望的刽子手。 种种思想的转变带来的是管理思路的转变和管理方法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宽容、信任,有时在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板桥镇水平小学傅积山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爱优秀生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而给学困生爱却是优秀的教师才能做到的。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减少学困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用爱心,用耐心,用真心,心换心地去面对他们。愿教学活动中没有学困生,愿我们的学习理念中没有学困生! 我们班的周文同学,今年10岁,父母都在外地务打工,由一个80多岁奶奶监护。平时上课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有的老师上的课愿意听,有的不听。作业一般不做,除非万不得已,更谈不上上课作笔记。考试全凭抄袭;学习没有动力;上课盼下课,上学盼放假。夜晚爱上网玩的是游戏。学习成绩肯定是不行了。但这个学生也有优点:和同学关系处得好,人讲义气、豪爽;不与科任老师发生直接冲突;对公益活动,特别是公益劳动特别积极。 针对他我是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他。 1、在同学们面前有意适度放大该生的优点,让他在同龄人中树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一个不单以考试论成败的氛围。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信心就增强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信心自然就产生了兴趣。 2、倾情投入,情感共鸣。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觉得他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课余

时间的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轻轻地抚肩、抚头动作,更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3、加强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取得联系。用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劳动、思想等情况报告给家长。让老师和家长都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宽容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学困生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导致基础差,能力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只有正视他们的失误,才能利于他们的成长。况且尖子生不也犯错误,不也有失误吗?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有长短”。正确处理短和长的关系,短有短的优点,长有长的缺点。对待学困生要少看缺点,多找优点;多一份宽容,多一分理解。 5、配好同桌,使他在互助中进步。同龄人在一起,关系是平等的,一个行动,一句体己话让他们更有亲切感。两个信得过的同伴在一起,学习上取长补短,劳动上、生活上互相帮助,性格、思想上互相影响……慢慢地,他们就走上自主学习的正轨。 6、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在课堂上同尖子生一样有发言权,有成就感。平时辅导也注重层次,精心编写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困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任务。特别是实验教学,让学困生在动手中、小制作中取得成功。 二0一0年十月二十日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及分析1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从教十余年,教育过不少呛学生,问题学生。回想起班主任的工作,能给我成就感的还是下面这个案例,它的成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并从中得到启示。 学生:王某 把脉:①知识基础不低,却先后被两所高中勒令转学,后转入我校。 ②思维敏捷,思想成熟,个性张扬无拘,静不下心学习。 ③逃课、抽烟、谈恋爱、时有赌博,并自有一套以上行为均属正常的理论。 刚接任该班班主任不久,便发现王某这个特殊学生。几乎每周一次思想教育,他总是当面答“好”,后面继续“恶劣”。教育是重复性的,我不记得对他教育过几次,现摘选其中自认为效果较好的三段记录,分析其转化心得。 (一) 地点:教师办公室 老师:“昨晚你夜不归宿?” 王某: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老师:政教处让我通知你,按规定,你的住校资格被开除了,今天内你搬出学校宿舍。 王某:…… 事实:早在昨晚科任教师通知我该生未到教室上课,我便已经试着联系他,其手机关机,我又联系家长询问情况,并告知:今晚他若再不归校,就会被政教处开出住校资格了。家长恳请我同意家长代请假,给他个机会,不然放到校外该生更容易惹事,更难管教。本着教育人的大原则权衡,我答应了家长要求,也找个借口和政教处商量好说法,三方“合谋”一场双簧。 王某:陈老师,可不可以给我点时间,忽然通知,我去哪租房?怎么搬? 老师:凭你智商,你昨晚决定夜不归宿前,肯定知道这个结局是意料中的吧。 王某:…… 王某:老师,你知道哪有房子租吗?

老师:(语气和善)学校后的车团就有呀。(陈旧的土墙危房,有民工租住)不过我估计,你妈妈再恨你不争气也不忍心你住那样的地方出意外。团山也有幢回族房要租,你问问你妈妈意见(房租很高) 学生出去打电话,我大概也知道他妈妈会说什么—— “你不想读干脆回来好了,我供你读书还要租房养你大少爷?……算了算了,你回来吧,敢什么都行,我不逼你读书了。”(一定是心力交瘁的语气) 王某:老师,我知道错了,也知道求你你很为难,可是,可不可以帮我找政教处的老师说说,我以后真的再不会危房住校规定了(此前和善语气正是为此铺垫)。 老师:…… 沉默许久后,勉为其难地说:王某,除非我说假话说你请过假,帮你请假的学生等我尽早的课给我假条,否则,我帮不了。 王某:老师,拜托了,给我次机会。 下午,我通知该生:“你可以继续住校了,记住,你欠我,这个机会我是说假话换来的,而你知道,我从来很讨厌虚假。” 从此,该生再未违反住校规定。我又通知家长,规定其生活费,并将钱放我处,当天生活费当天给,杜绝其赌博恶习。 二 某段时间,王某上课不专心,常趴在桌上,“神游四方”,私下了解情况,知道他正和某班一女生“热恋”中。 老师:“谈恋爱了?”眼神严肃、犀利而坦然。 王某:……嗯! 老师:王某,你长得很不错,个子好,人聪明,按你的思想,不谈恋爱估计又是什么浪费青春的论调吧? 学生无语。 “可是我想问问你,你想娶她吗?” 学生笑:老师,我才高中,哪可能。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高一六班张鹏 我曾经教过一位同学,名叫陈某。住校生,个子较高,长得很结实,五大三粗。该生来自农村,由于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家里人都比较宠他,因而自幼就形成许多不良习惯。 进入高中不久,接二连三地,他便被学校处罚多次:寝室内,在别人休息期间唱歌、打架;周末与伙伴一起泡网吧;上课睡觉玩手机,嗑瓜子;随意旷课不到校……每次批评教育甚至处罚之后,都没见什么效果。甚至直接跟老师说:“老师,你就当我是个废材,不用管我。”后来,她母亲来了,只是流泪,半是怨恨半是无奈:“老师,我也没办法,他不大爱跟我们说话”。可是,我常常偷偷观察,发现他在老师面前很少言语,但是在朋友圈里很得人拥护,而且从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也看出他并不孤僻。老师们这些皮毛性的接触和教育,根本没有触及他的心灵,反而在这一来二去的交锋中滋长了他的胆量。可以后又怎么办呢? 其实,我发现他在班里跟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处还是很好的,有不少同学有了什么事情都找他帮忙。甚至有别的班的同学有了什么事情,也来找他寻求帮助。后来,我又向其他班主任了解了那几个同学的情况,我从那几个同学那里了解到一个很重要的情况:他很耿直,讲信用,敢做敢当!我在心里窃喜:总算找到了突破口!在心里筹划了一下,我便请他到我办公室。 “坐吧。”我很亲切很平静地说。他坐下了。“根据我最近的观察,发现你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汉子,现在老师也有点小麻烦,想让你帮忙,可以么?”他抬眼看了我一眼,好像要发现我有什么诡计一样,然后又低下眼皮,很平静很稳重。“说说看。”“最近班里卫生情况不是太好,值日生打扫不认真,卫生委员因为个人问题要辞职,我想让你来帮我想想,该怎么样把卫生搞上去。”我跟他说。他又看了我一眼,低声说道:“不是有班长么?为什么找我?”我说:“我们班将近60位同学,每一位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而且,我认为你应该是能够给我合理建议和有力支持的最理想的一位人选。因为,班里,你是除了班长之外,威望最高的同学,甚至有些方面,你比班长做的都好,所以,我感觉,这个问题找你谈,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甚至有些大材小用的感觉。”我小小的给他戴了顶高帽子。他看上去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了一句:“老师,我回去想想好么?” 事后的几天,班里的卫生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转,我找班里几位班委了解了一下情况,得知,他在从我办公室离开后的当天晚上,就找我们班那几个平时不注意卫生和打扫卫生不认真的同学都谈了话,而那几位同学平时跟他都是很要好的朋友,效果当然要比班委或班主任往下压任务要好的多。 第二周的班会前,我又找他来我的办公室。我首先向他表示了感谢。我又问他,要不要做我的班委,主管卫生跟纪律。他有点觉得不可思议:“老师,不是吧,我自己都管不好自己,让我管卫生还可以,纪律我可管不了。”他态度很强硬。意思是卫生可以管,要管纪律是坚决不干。我笑了笑,说:“咱这样吧,上一次你帮咱班级管卫生,效果很好,校领导跟任课老师都一致反映我们班的卫生情况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你为班级争了光。卫生委员非你莫属。希望你能帮班级做更多的贡献。关于纪律方面,这也是老师很头疼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能者多劳,你也帮老师费费心,纪律委员的职位可以不宣布,可是你尽你自己一份心,帮班委分担一点可以么?”他有点犹豫了,没说话。随后我又把班里几个平时纪律比较不好,但是同时又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叫到了办公室。我说:“首先,我也要感谢你们这几天来对你们的好朋友的支持,班里卫生情况有了很大提高。所以,我准备让他来担任我们班的班委主管卫生,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他的工作。”那几位同学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很高兴的神情。我接着说:“其实,我们班里的问题不仅仅是卫生,纪律情况也不是太理想,我有心让你们

最新一个调皮学生的转变(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 一个调皮学生的转变 2008.15.18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是人人皆知。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更是普遍受到重视。因为良好的健康心理是发展健康个性的重要方面。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已成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也就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任务,作为教师责任尤为重大。因此,多年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它需要老师付出一定的爱心、耐心和艰辛。下面通过一个实例向大家介绍一种如何转变一个调皮好动学生的方法。 一、案例简介 刚接三年级这个新班时,我发现我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留守孩子---林守阳同学,是个独生子。他个子不大,人也挺聪明,一双薄嘴唇,能说会道,但生性懒惰,活泼、好动,也可算是班级的有名的小调皮。上课时,他的一双手脚简直没地方放,

不是搞小动作,就是转到后面拿别人的文具玩,搅得别的同学也上不好课。他的作业不是没有完成,就是马虎应付,写作文常找不到草稿本。除此之外,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齐全。学校、班级的黑名单上常常少不了他。班干部一见他就头疼:告他的状,他事后报复,没好果子给你吃;不告他的状,他又变本加厉,以为大家拿他没办法,更加胆大妄为。老师对他的教育他是口服心不服。表面上认错态度蛮好,过后照旧我行我素,反反复复,像耍猴似的,跟你搞马拉松赛跑,弄得你哭笑不得,筋疲力尽。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那一类型的人。且手脚有点儿不干净,喜欢随随便便到同学的文具盒或书包里拿自己喜欢的东西,为此,同学们对他的意见很大。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二、初步诊断 林守阳虽然调皮好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意志不够坚强,具有双重性格。好表扬,自尊心特别强,死要面子,犯了错误,若当同学的面批评他,结果肯定糟糕透了。但如果让他做他喜欢的事,他却能完成得很出色。其实他也想做好事,只是毛手毛脚,老做不好。另外,他特别喜欢表演,且有一定的表演天赋。通过对以上种种心理问题的分析,我认为林守阳本质并不坏,只是属于具有调皮好动行为的人,如果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一定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决定先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细致的调查,再对症下药,予以纠正。 三、咨询与治疗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12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一): 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 C,个性倔强,不管什么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爱认个死理。她小时就听邻居说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她是领养的。自己就有感觉父母不是很疼爱她。直到之后母亲又生了弟弟,她在家里的失落感就更强了。平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太多时间管她,要么就很粗暴地对待犯了错误的她。久而久之,这就构成了小A此刻的性格特点:内向,很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进入职高以来,也不愿和同学多交往,渐渐同学也疏远她。她思想就越来越偏激,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疏导在她眼里却都扭曲成了对她的压制,以致与学校、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上课似听非听,作业爱做不做,时常迟到。对班主任直呼姓名,态度蛮横很不尊敬老师。 作为年段长看到班主任的无奈,我想就应想办法帮忙转化C。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她常常沟通,并与任课老师交流要个性关注她,有什么不懂的及时给她解答,还给她谈许多人生的道理。与此同时,我还时常和她家长联系,赞扬在学校的变化,委婉地向他们说出想法,期望家长能够改变对待她的态度。接下来她开始信任我,遇到问题还会找我帮忙解决。直到有一次她又和老师冲突,自己不告而辞擅自离开学校,我和班主任情急之下把她家长叫到学校,告知状况以期望家长配合解决问题。C明白家长被叫到学校后,十分生气指责老师不就应叫家长,不尊重她的感受,让她丢面子了。之后她对我的态度也改变了。她觉得我和班主任是站在一齐和她作对。凡事都不配合了,态度也越来越差 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与其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和老师就应给予更多的爱心与宽容心。因为老师的爱心和宽容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如果我对她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爱心,我想就应先和她沟通,征求她意见之后再和家长联系。而不是先思考推卸自己的职责,把问题转到家长一方,加剧了师生之间的误解。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二):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自然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真正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向是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提出了不歧视,反复抓,严管理,用爱心来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的人本化教育策略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用心应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小旭-男-13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是在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的学生。换句话说,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一定是“问题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一定是“问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不一定是“问题学生”。但是一般“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不好的,或者波动比较明显的,而且成绩不好一般不是他们问题的起始原因。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些“问题学生”,虽然数量不多,却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科学、有效地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已经成为班集体建设中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问题学生”生活在班级集体中,他们的生成、发展和变化都与班级集体有着千丝万缕且十分微妙的关系。因此,借助集体的力量转化“问题学生”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更为有效,比教师简单表扬和宣传更具影响力和渗透力。下面我结合我转变薛明同学的例子来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案例介绍: 当班主任之初,班上有个叫薛明的同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教育属溺爱型。这个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问题”学生,其外部表现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自制能力极差,行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经常惹事生非。他身体健壮,力气大,好斗,经常打架。衣着打扮、仪容仪表也不符合中学生的标准。课堂上经常违反纪律,随便离开座位,大声讲话,乱扔东西;各科成绩都很差,不做作业是家常便饭。 二、案例分析 我认为,该学生的表现,肯定存在许多家庭的因素。为此,我找到他的妈妈做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从交谈中我了解到,因为父母离异,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祖父母的溺爱使他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得听他的,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没有组织纪律观念。又因为他缺少小伙伴,不懂游戏规则,大家不愿和他玩,而他又极渴望被人关注,被人重视,因此,他常常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手段去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转化措施 对于这样的一个学生,我认为培养他的自信,培养他对班集体的热爱,对别人的信任以及协调好他与同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给予该生更多一些的关爱。 我相信: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对于这样一名学生,作为老师,不应该歧视他、漠视他,相反地,更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更多的爱、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关注。这种爱是一名教师对于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真诚的爱。这需要老师付出的百倍耐心和细心,用爱的方式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严格的要求,对此我多次找他谈心、沟通。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如对家庭的看法、学校班级的看法。让他从心底意识到:学校、老师是关爱、关心他的。 2、可利用其“闪光点”树立其信心。

学生成功教育及转化案例

学生成功教育及转化案例 张红梅 案例一:赏识教育 我们班主任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班级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王颖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零食,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零食。这时王惠同学走了过来,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王颖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王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案例二:宽容为怀 作为一名教师,要把宽容作为一种美德, ,对于学生不经意犯下的错更要懂得宽容他们。我班有名学生张路,经常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公安不管,法院难判”的类型.当做课间操时,他的名字被记录在学生会的记录薄中,班级被扣分,课堂上左顾右盼,课下作业,经常不完成。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也曾大动肝火,严厉的批评,后来我发现这个孩子已经被训斥惯了,他对老师的批评置若罔闻。 一次在连续几次不写作业,我决定把他的家长找来,向家长说明情况,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我和家长一起对其晓以利害,推心置腹的说明了不守纪、不认真学习的危害,而不是简单的训斥便罢,从心理上打动了他,并表示对以往的问题并不追究,在以后的几天里,他的作业完成情况大有改善,质量明显提高,以此为契机,我把他大大的表扬了一番,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在几次之后,我发现他变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东张西望的时间少了,虽然也会犯一点小错误,但他的上进心明显增强了。并在接下来的月考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 这件事让我明白训斥是恨铁不成钢,而鼓励是望铁早成钢,是启迪自信心的一把金钥匙。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宽容的力量,这力量是巨大的,是批评不可比拟的. 前苏联有一句谚语:好看的爱,有伤疤的更爱。教师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更要偏爱一点,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教师只有用真挚的爱心,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绽开笑脸。

转化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转化“问题学生”案例分析案例: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少的就是自信。对于问题学生来说,由于某些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经常受到各种批评、指责、更有甚者或是被冷落。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义务,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育人质量,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工作。 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问题学生出现问题也不是一日、一时。而是长期在不良的环境或是家长面对孩子错误时不当的处理方式,而出现的不健康或是不正常的行为。所以我们也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任何有助于帮助学生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帮助问题学生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老师说的话,他总听不明白是什么。平日里非常好动,上课时一不留意,他就离开座位走到别处去。上课精神不集中,愿意跟同学打闹,遇到事时总是斤斤计较,作业书写错误百出,多次批评教育也不见效。一年级时,连最基本的数数都数的丢三落四。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由于他母亲是朝鲜族,所以平时说话都是朝族语,而我们在学校说的都是普通话。这样使得他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上课时听不明白,上起课来就感受很没意思。所以上课时才会那么好动。 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改变了原来一味的批评教育。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列方式。在语言沟通上,我说话时尽量以最简洁、明白的语言与他沟通。说完之后,先问问他听明白了没有,如果没听明白再说一遍,再不明白就换一种他能接受的方式说。还鼓励他遇到有不会、不懂的地方要跟老师说。每次做作业,我也总是把他叫到我的跟前,让他在我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各种作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出错。有的时候说七、八遍还是不明白。有的时候看到他这样真的很生气,但更多的着急,怕他这么小就跟不上,以后的学习就更加困难了。在担心之余,我还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 我首先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让他的家长尽可能的用普通话。这样对他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还指导家长在家时,多指导他写作业。这样家、校联合教育,可以更好的帮助他取得进步。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 案例背景: 近年来,学习困难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据调查,父母亲长期不在家的儿童,他们身上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尤为严重。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学校70%的学生是渔民的子女,学困生尤为突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这些父母文化不高又忙于做点小生意的农民工子女中的学困生也等待我们老师用爱去感化、去帮助。 学困生基本情况: 学生情况: 班级:七(5) 姓名:李# 性别:女 年龄: 13 学困的成因:该生为转学生,家庭条件差,靠父亲打临工维持一家人生计,家中还有一弟弟,妈妈爱打麻将,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她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但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摸摸的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由于父母和自己都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集中其注意力,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指定她的同桌为帮助她的“小老师”。 4、老师和她进行牵手活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 5、以礼相送,“六、一”送上一些书籍,平时给她一些作业本,钢笔、零食。 6、优先让她参加运动会项目,培养其自信。 转化效果: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而且从不做完,一,二单元的测验成绩分别只有18分和22分,在测试卷上,出现大量放弃做题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感化,,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课堂练习居然能对一半了,第五单元测验还得了68分,也能自己主动做练习了,在复习阶段还能给同学答疑解惑了。 转化中出现的反复及对策: “后进生”有动荡的心理特征,任何一个后进生,都会在反复中前进,在前进中反复,这也是“后进生”的转化规律。一旦出现反复,就下了“屡教不改”、“无可救药”的诊断,显然是急于求成。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有反复地进行教育,才无愧于教育,无愧于社会。反复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对于“后进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他们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当遭遇挫折时,不要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要具有教育者的胸襟和怀抱。要更多的给予他们温暖的感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人与人之间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 转化反思:

转变一个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

转变一个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 无论什么样的班级,都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钟越男 10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基本不关注,不教育。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利用闪光点改正不足 这样的学生不是你一次简单的说教就能改正的,即使一次说服了,也会固态复萌。这样的学生需要你冷静、有耐心,你要跟踪了解、研究他的心理,再制定因人而异具体有效的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老师,及时肯定表扬学困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为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成功的信念,达到学习上的成功。这就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成功教学。钟越从小喜欢看课外书,他的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因为不懂得科学分配时间,做事拖拉,以至迟交缺交作业现象非常严重,学习成绩也一直停滞不前。在平时的聊天中,我会肯定钟越热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并经常和他就看书中遇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讨论。但我也会提醒钟越,如果他能更好地分配时间,处理好学习与课外拓展的关系,他会更加受益。我还跟他有约定:如果他能在一定时期内按照要求做了,家长和老师都有奖励。一开始,钟越坚持了一个星期,只在自由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档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 自然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真正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提出了不歧视,反复抓,严管理,用爱心来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的人本化教育策略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 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小旭男13 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 、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 、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 ,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教育策略 1 、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 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 、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进步,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作业不交的情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