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

【知识体系】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列强支持称帝,

加深;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前,

思想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

,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直接原因)

例题:

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北洋军阀用正统思想维护统治

C.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北洋军阀独裁专制导致中国政治日趋腐败

B.尊孔复古思想的到处泛滥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D.十月革命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

2、前期指导思想:

3、主要阵地:

4、主要撰稿人:

5、主要活动基地:

(原因:)

例题:

3.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方针的目的是A.让有各种思想的诸多学者担任北大教授B.听任各种思想的发展C.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D.缓和学术领域里的派系斗争

4.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在思想上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接受了①西方的民主思想②西方的科学思想③西方的改良思想④社会主义革命思想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

⑴口号:和(含义?)

提倡,反对专制

提倡,反对愚昧和迷信

⑵内容:(为什么要提倡?)

提倡,反对旧道德(含义)

提倡,反对旧文学

⑶实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继续

⑷局限性:

2、后期: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⑴内容:

⑵代表人物:

例题:

5.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民主和科学B.马克思主义

C.君主立宪思想D.资产阶级共和思想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放文化

7.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D.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⑴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第

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⑵思想得到了弘扬,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⑶对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⑷后期传播的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例题:

8.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表现在

①继续反封建②向西方学习

③反对尊孔复古④主张民主政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④9.毛泽东说,新文化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彻底性”是指

A.这个运动本身彻底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B.它与帝国主义彻底决裂,势不两立C.这个运动彻底完成了反帝的任务

D.它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势不两立10.新文化运动巨大影响不包括

A.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B.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重点难点】

※有关对新文化运动前期口号的认识

口号:民主和科学。

含义:“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社会科学理论。

评价: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和科学,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具有进步性。但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知识联系】

1、关于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⑴第一次:维新派和封建顽固派的论战

内容:

实质:

影响:

⑵第二次: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内容:

影响:

⑶新文化运动:

内容:

影响:

2、近代前期,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探索?

⑴地主阶级:

代表人物:

抵抗派:

主张:

代表人物:

洋务派:主张:

主要活动:

代表人物:⑵农民阶级

主张:

⑶民族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

维新派

主张:

代表人物:

革命派

主张:

代表人物:

实业派

主张:

代表人物:

激进派

主张:

趋势:由学习西方的,到学习西

方的,再到学习西方的,

说明对西方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课堂练习】

1.导致新文化运动中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

变化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D.“问题”和“主义”之争

2.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

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

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

句话说明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

教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③

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D.①②③

3.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后,提出“北大者,

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

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

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

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

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4.关于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

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

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

“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①反对封

建专制统治②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

展③促进中国的富强④促进中国对社会主

义思潮的研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

B.倡导西方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C.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

D.反对思想领域里的尊孔复古

7.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8.下列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

A.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B.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D.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9.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

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弘扬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

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0.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猛烈抨击传统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B.强调了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

C.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D.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1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A.继续反封建B.向西方学习

C.主张民主共和D.反对尊孔复古12.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3.在新文化运动中,对新文学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多选)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4.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15.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思想潮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16.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做,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络,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提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教、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3)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派观点?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4)材料三较之材料一和材料二其内容进步在哪?

(5)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答案:

(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政府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2)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去抵抗外国侵略的进步思想。

(3)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的根本。“西学为用”指学习西方技术为手段,根本上还是去维护旧的封建制度。

(4)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材料三则提出了能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5)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文化的片面认识。

新文化运动

班级:高二()姓名适用:文、艺撰稿人:杨小娟审核人: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程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前预习】【课堂探究】 一、背景 1.政治黑暗: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发展。 3.阶级基础: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4.思想方面:西方进一步传入中国。 二、代表人物和指导思想 1.兴起标志:1915年,《》的创办。 2.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蔡元培等,他们是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3.指导思想: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此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也可以概括为民主与科学思想) 4.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任校长后,锐意改革,以为办学宗旨,提倡,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 5.主要阵地:《》 三、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1.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专制、迷信与无知。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包括内容和形式) (1)原因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其锋芒必然指向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 (2)代表人物 ①胡适: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革主张,即提倡,反对,提 倡,反对。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不仅主张以 取代,还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 ③鲁迅:《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代表了文学革命的成就。思考: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会爆发新文化运动?(注意自己答题的技巧) 思考: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为什么说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中国? 思考: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1)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2)对旧礼教、旧道德攻击最猛烈的代表人物是谁?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3)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doc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近代史小班讨论课 一、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二、意义 五四运动: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中国新文化运动:1、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二者联系 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是“古典的现代性”道路,与“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革命激进主义的现代性道路是有本质区别的。 联系:1、两个运动经历的时间有重合部分:1919年5月4日后; 2、两个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称帝,随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衰败,列强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3、两个运动的部分核心人物或者参与人相同:如蔡元培,胡适,陈独秀;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领导者和推动者; 4、两个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思想转变;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广大青年民主意识空前提高,为他们后来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发展到1919年的高潮体现: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紧接着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面对五四洪流,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承担起领导责任,密切关注运动的发展,为运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主流杂志刊登的大量相关文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鞭笞帝国主义。由此可见,这一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是前期设计思想启蒙的必然结果和效果体现。 6、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分流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观点趋于相同,矛头一致;五四运动期间,虽然主将们的观点发生分期,但仍然精诚合作;五四运动之后,他们由合作走向分裂。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维新派鼓吹改良,革命派力主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进一步思索中国的前途何在,他们萌发了想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愿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纲常伦理”等很难理解,需要教师主义选材,引导学生完成由看现象到懂含义的过程。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容易与教师、历史人物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共鸣,所以,本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良好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置情境、制造矛盾、设置悬念、明确归纳、自然发掘、紧扣课本、朗读体味、主动探究、联系乡土教材等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组织本课教学活动。通过填写图表、知识探究与拓展完成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策略:通过“现场访谈”、“共同讲述”、“展望与反思”三个环节的设置,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学习新文化运动之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通过“问题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 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 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 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货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中国近代史】邵芳分享《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论文标题】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论文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0期·学术名家218——229共11页 【论文作者】耿云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享者】湖北邵芳 【论文提纲】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再认识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一大枢纽 1文学革命运动造成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利器 2新教育渐臻成熟 3在中西文化沟通中产生民族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和必要的精神条件 4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进一步扩展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负面影响 【摘要概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至关重要。长期以来, 不时出现相关的争论。近年来有人提出,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启蒙运动, 也不是文艺复兴。文章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具启蒙运动的性质, 也带有文艺复兴的意味, 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大枢纽。同时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些负面作用作了切中实际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文化转型 【精彩摘抄】 1.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当时躬与其事的人们, 有过“新思想”、“新思潮”、“新文化”

等不同的提法。后来, 人们渐渐地都习惯于使用“新文化运动”的提法。 2.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是早先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性质或文艺复兴的特点的人, 还是近年来在争论中否认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启蒙的性质或文艺复兴的特点的人, 都是拿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作比较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3.“当十五六世纪时, 欧洲诸民族间发生一种运动, 起源于意大利, 传播于英、法, 而终极于日尔曼。是为中古时代与近世时代之蝉蜕, 历史家名之曰Renaissance, 意者再生也, 东人则译为文艺复兴。”——蒋百里 4.我觉得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性质和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它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是针对旧有的宗教教条及教会统治而起的。把人从神光笼罩中拉回到俗世来, 承认人的需求、人的欲望的合理性, 承认追求幸福、追求自我完善、追求荣誉, 是每个个人的权力。于是个人主义得以确立。总之, 是人取代神成为关注的中心。其次, 重新发现古代的文化典籍的价值,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典籍中, 人们重新发现古代人的鲜活的个性和不受神灵与宗教的束缚的伟大创造精神。那时代的人们把自己的创造性的思想与活动都看做是追模古代先贤的典范。其三, 随着人文精神的发扬, 削弱了对神与宗教的依赖, 人们对外在世界认知的兴趣与能力得到提升, 自然科学随之逐渐发展起来。 5.“说到文艺复兴这个词, 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西方历史上那场预示着现代欧洲诞生的伟大运动。这同样的名词与过去十年来席卷全中国的一场思想与行动的意义深远的变革非常吻合。为了方便起见, 我就用这个名词, 并且会尽力给你们讲述一些它所包含的那场运动的意义。”②这里有两个要点: 第一, 中国的

《新文化运动》精品教案2(目标导向型)

《新文化运动》精品教案2(目标导向型) 【课程标准】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魏源主张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的兴起再到戊戌变法,从器物到制度,从近代以后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一系列前仆后继的探索,20世纪初一批年轻人又发起了一场以革新思想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它的概况如何?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1)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 (1)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二)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内容 诠释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从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我了解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进中国革命新阶段的必要条件。从当时那些中国先进分子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的力量中体会深刻。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亲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领导开始。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伦理道德一次沉重的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更迫切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各种各样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的传播敞开了大门。 1919年5月5日,以北大学生为代表,因为不满“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但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只是开了探求“新文化”的序幕,而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突出表现在爱国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解释越来越走样,把“科学”、“民主”、“爱国”当成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在

那时,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并且产生着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至如今,虽然已经过了八十年,还仍然是众说纷纭,评价各不相同,观点相去甚远,需要继续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再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提出了建立中国“新文化”的要求。其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并且确定了每年的五月四号是中国青年节。可见,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意义的重大。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这个名词,现在我们社会里很流行。究竟新文化底内容是些什么,倘然不明白他的内容,会不会有因误解及缺点而发生流弊的危险,这都是我们赞成新文化运动的人应该注意的事呵! 要问“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先要问“新文化”是什么;要问“新文化”是什么,先要问“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对军事、政治(是指实际政治而言,至于政治哲学仍应该归到文化)、产业而言,新文化是对旧文化而言。文化底内容,是包含着科学、宗教、道德、美术、文学、音乐这几样;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的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运动。 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是拿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像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这乃是科学最大的效用。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向来不认识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输人我们东洋的文化;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含在内),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现在新文化运动声中,有两种不祥的声音:一是科学无用了,我们应该注重哲学;一是西洋人现在也倾向东方文化了。各国政治家、资本家固然利用科学做了许多罪恶,但这不是科学本身底罪恶;科学无用,这句话不知从何说起?我们的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哲学虽不是抄集各种科学结果所能成的东西,但是不用科学的方法下手研究、说明的哲学,不知道是什么一种怪物!杜威博士在北京现在演讲底《现代的三个哲学家》:一个是美国詹姆土,一个是法国柏格森,一个是英国罗素,都是代表现代思想的哲学家,前两个是把哲学建设在心理学上面,后一个是把哲学建设在数学上面,没有一个不采用科学方法的。用思想的时候,守科学方法才是思想,不守科学方法便是诗人底想象或愚人底妄想,想象、妄想和思想大不相同。哲学是关于思想的学问,离开科学谈哲学,所以现在有一班青年,把周、秦诸子,儒、佛、耶、回,康德、黑格尔横拉在一起说一阵昏话,便自命为哲学大家,这不是怪物是什么?西洋文化我们固然不能满意,但是东方文化我们更是领教了,他的效果人人都是知道的,我们但有一毫一忽羞恶心,也不至以此自夸。西洋人也许有几位别致的古董先生怀着好奇心要倾向他;也许有些圆通的人拿这话来应酬东方的土政客,以为他们只听得懂这些话;也许有些人故意这样说来迎合一般朽人底心理;但是主张新文化运动底青年,万万不可为此呓语所误。“科学无用了”,“西洋人倾向东方文化了”,这两个妄想倘然合在一处,是新文化运动一个很大的危机。 宗教在旧文化中占很大的一部分,在新文化中也自然不能没有他。人类底行为动作,完全是因为外部的刺激,内部发生反应。有时外部虽有刺激,内部究竟反应不反应,反应取什么方法,知识固然可以居间指导,真正反应进行底司令,最大

第2课新文化运动

第2课新文化运动 情景问题切入 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原址,原是北京大学学生的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红楼是北京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地点之一。这里曾经是李大钊、毛泽东同志工作过的地方。那么红楼是怎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并成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的呢? 学习目标引领 整体结构感知 本课第一目“《新青年》与新觉醒”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背景及兴起的概况。 本课第二目“高扬科学民主大旗”讲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宣传民主和科学、道德革命、文学革命。 本课第三目“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讲述了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既有积极方面还涉及消极方面。 三目呈因果关系,图示如下: 自主预习梳理

【答案】①民族资产阶级②民主共和③尊孔复古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⑤文化⑥反封建⑦陈独秀⑧青年杂志⑨李大钊⑩鲁迅○11民主○12科学○13北京大学○14民○15君○16历史进化○17帝制复活的先声○18提倡科学○19三纲五常○20奴隶之道德○21狂人日记○22封建礼教吃人○23文学革命○24文学改良刍议○25白话文○26文学革命论○27平易○28陈腐○29思想解放○30封建专制思想○31马克思主义○32民众○33国家政治事务○34文化转型○35片面○36绝对否定○37绝对肯定○38形式主义○39消极 重难疑点探究 1.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及其评价 含义: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既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也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无神论等内容。 评价: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 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2课 新文化运动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

二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1)政治领域: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__________的逆流。 (2)阶级基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3)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__________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李大钊、______、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__________的思想。 (4)中心:1917年,________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____________,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__________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科学主要指西方自然科学;民主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内容。 (2)鲁迅发表短篇小说《____________》,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____________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则发表了《____________》,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运动。 2.积极影响 (1)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与科学,为______________的传播奠

第2课新文化运动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情景问题切入 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原址,原是北京大学学生的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红楼是北京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地点之一。这里曾经是李大钊、毛泽东同志工作过的地方。那么红楼是怎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并成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的呢? 二、学习目标引领 三、整体结构感知 本课第一目“《新青年》与新觉醒”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背景及兴起的概况。 本课第二目“高扬科学民主大旗”讲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宣传民主和科学、道德革命、文学革命。 本课第三目“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讲述了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既有积极方面还涉及消极方面。 三目呈因果关系,图示如下: 四、自主预习梳理 【答案】 ①民族资产阶级 ②民主共和 ③尊孔复古 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⑤文化 ⑥反封建 ⑦陈独秀 ⑧青年杂志 ⑨李大钊 ⑩鲁迅 11民主 12科学 13北京大学14民 15君 16历史进化 17帝制复活的先声 18提倡科学 19三纲五常 20奴隶之道德 21狂人日记 22封建礼教吃人 23文学革命 24 文学改良刍议 25白话文26文学革命论 27平易 28陈腐 29思想解放 30封建专制思想 31马克思主义 32民众 33国家政治事务 34文化转型 35片面 36绝对否定 37绝对肯定 38形式主义 39消极 五、重难疑点探究 1.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及其评价 含义: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既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也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无神论等内容。 评价: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2.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

新文化运动

认识和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二十世纪一十年代中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明民主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等人。 这一运动的兴起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政治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反帝反封要求迫切;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更重要的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救中国。 此思想革命,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此国民性乃见诸于思想。是以,民主、科学便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即所的谓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即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从宏观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分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 前期(1915—1919)主要内容为:三提倡三反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在五四运动前的中国是切中时弊的,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具有向中国千年偶像,传统权威,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进行大胆挑战的创新精神。其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1919—1923)主要内容为: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赋予了民主、科学以新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新文化运动也不例外。 新文化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1.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的大运动。2、它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的开展培养了精神领袖,起到了宣传动员的作用。4、有利于后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易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是国民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救亡的新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5、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促进了民主和科学的发展。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在于:1、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他们宣称打倒孔家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是为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同时,运动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同广大的人民却中相结合,是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2、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忽视对封建思想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3、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仍使用资产阶级的方法。4、他们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5、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中中去。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既是一次独特的思想文化革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趣闻

纪念五四:文白之争中的趣闻 (2009-05-06 02:29:05) 转载▼ 标签: 五四 文白之争 博闻天下 刘继兴 玉昆 文化 分类:品文化,读历史 刘继兴:五四“文白之争”的高手过招 胡适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围绕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论争,形成了两大阵营。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要废除在中国传承千年、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主干的文言文,却并未激起

多大反响,只有几位新文化闯将在自说自 话。 为了改变这种处境,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钱玄同和刘半农自导自演了一个奇特的戏,那就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双簧信”。这个主意是刘半农出的,他曾在上海时进过剧团做过编剧。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杂志第四卷三号上,忽然发表了一篇写给《新青年》杂志编辑 部的公开信。署名“王敬轩”。信是文言文写的,4000多字,不用新式标点,以一个封建思 想和封建文化卫道者的形象,列数《新青年》和新运动的所有罪状,极尽谩骂之能事。而就在同—期上,发表了另一篇以本社记者半农之名写的观点与之针锋相对的文章《复王敬轩书》,洋洋万余言,对王敬轩的观点逐一批驳。

刘半农 这一双簧戏旗帜鲜明,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不仅真的引来了“王敬轩”那样的卫道士如林琴南等人的发难,更多的却引起了青年学子和进步人士的喝彩,在论辩中新文学的声势也逐步壮大。这一正一反两篇文章同时出现,结果“旧式文人的丑算是出尽,新派则获得压倒性的辉煌胜利。”“双簧信”也引起了《新青年》内部胡适的不满。他认为“太轻薄”,“有失士大夫身份”。不过他也认为,钱玄同的冲锋陷阵,“实在使我们声势一振”。鲁迅则对刘半农的进步高兴,称赞他“跳出鸳蝴派,骂倒王敬轩”,为一个“文学革命”阵营中的战斗者。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本课将要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时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思想观念,重铸国魂。于是,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方面: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屈膝卖国。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2)思想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 (1)时间、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 (4)活动阵地:北京大学 (原因:①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实质是让新文化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②新文化运动干将汇集到了北大。) (5)旗帜(指导思想):宣扬西方启蒙思想。 3.主要内容 (1)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 (科学:近代的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民主思想) ①李大钊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②陈独秀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大家应对民主制在 中国的实现充满信心。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批判的重点对象。 ①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民主共和不相容。 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者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①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chu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4.将矛头对准孔家思想的原因 ①儒学的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②袁世凯为了复辟bi帝制,变本加厉地尊孔复古。 5.怎样看待“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①与尊孔复古的逆流是针锋相对的,对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性的意义。 ②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空前解放。 6.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积极意义 ①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做了思想准备,对五四爱国运动起到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④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供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学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2)局限性 ①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②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也没有发动政治革命,仅仅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具有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新文化运动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拼凑起所谓的“公民请愿团”,要求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此后,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仇视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民主和自由的进步知识分子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发动了一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研究新文化运动,绕不开“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其为分水岭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其突出特点就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主要斗争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肇始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随后,《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分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活动基地。从它产生的背景来看,袁世凯的尊孔逆流是导火索;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只改变经济政治而不改变人们思想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思想领域的运动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以期推动经济政治改革;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则在于它所处的时代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上升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他们对于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呼声越来越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此外的其他背景不再一一赘述)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主张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作为世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判不仅是极其勇敢的,也是充满理性的,

他们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也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反对孔学定于一尊而主张思想自由,他们所要打倒的并不是孔学,而是对孔学的教条主义和狂热迷信;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改造思想,而它也的确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就其局限性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是有破无立:新文化运动破除了人们对于封建主义的迷信,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并未能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现代化道路。二是手段有限:新文化运动紧紧改造思想,并没有经济政治的配套措施;开展范围紧紧是在知识分子和上层社会进行,并没有广泛地依赖和发动群众,这一方面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妥协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拔除。三是方法不妥,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问题,当时的许多领导人物并未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以至于犯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颜色上带有红色的印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布尔什维克”,从此,中国新文化倡导者便分成了两种不同的阵营,一部分人继承了新文化运动当代科学与民主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了下去。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依旧主张民主与科学,只不过这时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这时的斗争也不单单是在思想领域,这时的倡导者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