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2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2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2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2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1讲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功能分区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3、科学地看待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

预学自测:

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各项活动之间发生,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例如:区,区,区。

1、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位于、两侧和街角路口。

★中心商务区(CBD):位于城市,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A功能:。

B 特点:

2、住宅区:是城市最的土地利用方式。

A普通住宅区:建筑密度,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常分布在,。

B高级住宅区:处在城市盛行风的向,建筑密度,绿化好,背山面水。常分布在,。

3、工业区:集聚成片,一般分布在,。

⑴不断向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思考:为什么?

⑵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思考:为什么?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练习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D区是科学教育园区,图中其他代号代表的功能分区

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1、经济因素:城市不同地段的差别是

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主要的经济因素。

(参看合作探究)

2、历史因素:早期功能分区会对城市地域结构现状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北京的市中心不是CBD

3、社会因素:各种社会集团的、、的不同而形成不同

的活动区。

4、行政因素:政府通过和干预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合作探究: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

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绘制地租曲线图

(3)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4)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Array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

故租金最。

(5)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因这里靠近,

既有利于,又方

便。

(6)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

是::区。原因:

(7)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填字母)。

(8)1999年,北京王府井又扩建、改建、增建商厦多座,试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分析其

中的道理。

四、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

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是由德国地理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率先提出。

1、基本概念

中心地:

服务范围:

门槛:

2、主要理论

(1)、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点()应位于。

(2)、中心地有级别之分,同等级的服务范围是。

(3)、高级中心服务范围,彼此距离,数目。

(4)、高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低级服务范围。

(5)、六边形面积定量关系:高一级服务范围是低一级服务范围的倍。

3、注意

理论是是一种假想模式,不存在完全正六边形分布的服务范围。原因:、、。但六边形的嵌套规律客观存在。

4、应用

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商业网点布局

随堂演练

下表为“北京市2009年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表”。据此回答1~2题。

1.该项供地结构,有利于()

①改善北京市的人居环境Array

②促进北京市的工业发展

③调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

④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在各项用地中,商业服务

用地较少,原因主要有()

①公共事业的发展②北京

已是全国的商业服务中心

③只选择交通通达度高的地方

④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2·青岛模拟)下面的甲图为“四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付租能力示意图”,乙图为“某

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型图(假设在同一均质平面条件下)”。读图回答3~4题。

3.甲图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工业区B.②——商业区C.③——住宅区D.④——农业区

4.如果考虑放射状交通线的影响,则乙模式图可能变化为下图中的()

(2012·山东省潍坊市高三诊断)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读图完成5~6题。

5.铁路穿越该市区

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行政因素

D.历史因素6.图中能正确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 A.社会知名度更高B.环境质量更好C.距行政中心更近D.交通通达度更高8.2010年,c处最可能是()

A.文化区B.商业区C.住宅区D.工业区

(2012·福州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

9~11题。

9.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

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B.二环路

C.三环路D.环城路

10.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

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

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

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11.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B.3级C.4级D.5级

13.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与图中MN一线地阶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15、图中P 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 、土地形状部规整

B 、交通不方便

C 、远离市中心

D 、受铁路影响 (08北京文综)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取,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回答下题。

16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作用

方式分别为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B.零售店、电影院、石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17.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18.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 应分别布局在 ( )

A.①处和⑤处

B.①处和③处

C.②处和⑤处

D.③处和④处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

19-20题。

19.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 .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B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D .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影响比甲模式大 20.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 .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 .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二、综合题

21.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

(2)除考虑风向外,从图中分析该市工业

区布局的合理性有哪些?

(3)F、G所示的两区域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区域。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地。原因是什么?

22.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拓展延伸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高考题广东卷).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下图为“多核心模式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该城市空间结构尚合理。读图回答下面2~4题。

2.Ⅰ所示的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B.行政区C.商业

区D.工业区

3.影响城市功能区Ⅱ1-Ⅱ2-Ⅱ3分异现象产业的根

本因素是()

A.交通运输B.地域文化

C.环境质量D.经济收入

4.该城市规划中的高新科技产业区宜建在()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行政环境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行政价值文化。 2、行政功能文化。 3、行政运行文化。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六、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并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七、经济环境四要素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1、经济力量。一方面,由于特定社会的经济力量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也决定着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经济力量还包括或者说决定着特定社会的国民财富总量,这也就意味着,它还决定着行政系统可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决定着该系统可能的职能与组织规模。 2、社会经济结构。首先,社会经济结构实质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不同人群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其次,社会经济结构还直接影响着行政职能结构、经济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的选择。最后,社会经济结构还包含有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这一重要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 3、经济体制。一方面,有些国家特定经济体制的确立往往是有意识地选择某种行政体制的结果,或者说是通过特定行政体制予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当今各国无论何种经济体制,都要依赖于一定的行政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是() ①商业用地②交通用地③政府机关用地④绿洲农业⑤住宅用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类功能区之间界线分明 B.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工业区多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D.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高级住宅区存在分化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丙地土地租金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位于市中心 B.处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 C.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4.据图判断,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历史悠久,知名度高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D.处在人口密集区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某商品批发市场从城区迁往郊区前后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20世纪80年代,影响该批发市场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市场 C.劳动力 D.政策 8.2010年后,该批发市场迁出主城区是因为主城区 A.土地利用方式调整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电子商务的发展 D.工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10.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教学文案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 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的差异(43页,表1-1,了解就好)。 4、公共组织的类型 (1 和福利组织、 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 会。 (2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 性管理。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 拒绝裁决。如,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 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 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 务机构。 (3

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 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理性――合法权威。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 的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特点:①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 ②“代理人”政府; ③不可随意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可随意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 ④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

城市生态环境学 期末复习资料1

1、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学P5 城市生态环境: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地质稳定性与地质安全性P39-P40 城市地质稳定性: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构造活动,特别是断裂、地震等活动对城市的影响程度。 城市地质安全性:主要是指现代地质作用对城市的影响。 3、城市植被:城市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着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 4、热岛效应P75和湿岛效应P86 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温差现象。 湿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水汽含量比郊区大的现象。 5、生态城市P300和城市生态化P308 生态城市:指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城市生态化: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优化,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 填空 1.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的影响包括流量增加,流速增大,径流系数增大,洪峰增高, 峰现提前,历时缩短,径流污染负荷增加。 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城市环境质量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两个方面 3.建设生态城市的五个层面: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文化。 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加强环境管理。 5.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①资源的承载能力②区域的生产能力③环境的缓冲能力④社会发 展的稳定能力⑤管理的调节能力 6.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两种。 7.城市土地资源的特性包括区位条件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的集约性、需求扩大的稀缺性。 8.绿地的功能分为环境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 9.城市动物类群分为城市小型兽类动物、城市鸟类、城市有害昆虫、城市户养动物。 10.水资源存在上的特点为循环不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利用上的特点为用途广泛,不可替代、既有利又有害、需求增长快、水的浪费严重、水污染日益加剧。 简答 1、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P128: ⑴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⑵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⑶开源与节流结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⑷建全和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2、城市自然保护的特点P151: ①侧重于对居民价值和利益的考虑;③一般面积不大 ②缺乏多样性、稀缺性、群落的完整性,不一定包含稀有生境和稀有种; 3、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对策P207: 主要原因:①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薄弱; ②不少城市缺少周密的、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③决策、措施不力;④科技水平不高; ⑤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的污染控制能力较弱。 对策: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污染者负担③加强环境管理 4、生态环境管理的目标P211: 通过有效的管理,规范人群的生态行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功能最佳,效率最高,建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人类栖境。 5、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P272: 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长期持续演进为依托,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影响城市世代发展的能力。 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P265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可持续发展现实位向协调位、理想位推进的能力或者说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能力。

第二章 行政环境 练习题

第二章行政环境 | 一、填空题 1、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称为公共行政环境。 2、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3、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同时,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 4、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 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6、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7、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1961年里格斯发表的《公共行政生态学》,它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8、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9、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规范、工作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源泉。 10、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D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这间的差异性上。 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 』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A、高斯 B、里格斯 C、德鲁克 D、古立克 3、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D 』,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C、《政府生态学》 D、《公共行政生态学》

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城市区位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明确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学习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课时计划】1课时 【基础知识】 一、城市与乡村差别 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 2、乡村: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城市与乡村差别:城市具有密集、生产效益和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二、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与城市区位 (1)区位是指与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地理区位 ①地形与城市区位:大多数城市主要分布在以为主的地区。 ②气候与城市区位: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适中的地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河流与城市区位 A、城市用水——是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B、水运运输——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C、——河流作为防御的屏障对早期城市的选址所起的作用非凡。 (2)经济地理区位 丰富的资源,便利的和上的优惠往往是形成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 4、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2)沿河、、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交汇处,或大河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枢纽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地、大规模的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问题探究】

(完整word)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概念: 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概念: 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人为源(指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的物质。气溶胶体:是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的悬浮体,它的粒径在1微米以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TSP):D(粒径)在100μm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μ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μ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指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是一种带刺激性的淡蓝色烟雾。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2016期末考试答案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期末考试(20)姓名:xxx班级:2班成绩:92.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现代城市生态设计原理不包括()。(1.0分) 0.0分 ?A、 遵循合理的生态位 ? ?B、 生态审计设计原理 ? ?C、 经济与自然相容原理 ? ?D、 民众广泛参与 ? 我的答案:D 2 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基本参数为()。(1.0分)

1.0分 ?A、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 ?B、 出生率、死亡率、低龄率、老龄率 ? ?C、 流动率、固定率、迁入率、迁出率 ? ?D、 流动率、固定率、低龄率、老龄率 ? 我的答案:A 3 游憩空间定额法提出,城市绿底的人均规划指标不低于没人()平方米。(1.0分)1.0分 ?A、 3 ? ?B、 6 ?

?C、 9 ? ?D、 12 ? 我的答案:C 4 当特定区域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达到(),该区域已进入了老龄社会。 (1.0分) 1.0分 ?A、 5% ? ?B、 7% ? ?C、 10% ? ?D、 13% ? 我的答案:C

5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的总称。(1.0分)0.0分 ?A、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 ?B、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 ?C、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 ?D、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 我的答案:A 6 在一个生态系统里面,功能的大小决定于最弱的系统,这个体现了()。(1.0分)1.0分 ?A、 生态位的原理 ? ?B、

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原理 ? ?C、 食物链的原理 ? ?D、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的原理 ? 我的答案:D 7 居住小区绿化的原则中,()强调重视小区环境的文化内涵。(1.0分)0.0分 ?A、 实用性 ? ?B、 独特性 ? ?C、 经济性 ? ?D、 艺术观赏性 ?

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教学设计(精品).doc

“城市与环境” 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河南省高中地理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有了不同程度的更新。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转变为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是现阶段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迫切任务。在新理念、新思想指导下,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认真践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收获了一些浅显的认识,这里谈一下我对《城市与环境》一章教学的认识与做法。 一、本章教学的整体内容 本章主要探讨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三个不同的侧面进行阐述分析。需要指出的是,城市集中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和第二、三产业活动,是人与地理环境关系影响深刻的地域。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协调处理好人地关系,城市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每节内容的具体分析 1、“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是从城市区位、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4个单元讨论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 研究城市区位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这里阐述了区位的一般概念、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在区位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镇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水陆运输、历史文化、经济贸易等因素关系密切。城市布局要尽量避开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选择地基较好的地方,要求工程量不太大,有足够的水资源可供利用。居住区应布置在工业区的上风向和河流的上游。城市周围应拥有良好的植被和较大的水面。 城市土地利用反映出城市的布局形态和功能分区。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重点

第二章 1.大气的结构组成?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一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来源: 天然污染物:1.火山喷发2.森林火灾3.自然尘4.森林植物释放5.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物: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3.交通运输过程排放4.农业活动排放 3.什么是大气污染物,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2.硫氧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4.碳的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有机化合物7.卤素化合物8.其它放射性物质和臭氧。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反应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5.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1.烟尘控制技术 2.二氧化硫净化技术 3.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水循环,其成因是什么?水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形成径流。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就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包括阶段:蒸发,输送,凝结,降落,渗流,径流。 2.请用文字和公式的形式表达水量平衡的概念? 通过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渗流,及径流,地球上的水不断循环往复在全球范围内蒸发与降水总量是平衡的。 +△w= 收入-支出 3.天然水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哪几类?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有哪些?什么叫溶解氧?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1.溶解气体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 2.主要离子:Cl-、SO42-、HCO3-、CO32-、Ca2+、Mg2+、Na+、K+。 3.生物生成物质生源物质在水中以离子或胶体的形式存在,NH4+、NO3-、NO2- 、PO43-、HPO42-、H2PO4-。 4.胶体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植物或动物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5.微量元素 6.固体悬浮物质。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 4.试分析影响河水,湖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 河水:1.受河流集水面积内被侵蚀的岩石性质影响,2.受河流的流动过程中补给水源成分影响。3.受流域面积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影响。4.受生物活动影响。 5.什么叫水体污染?什么叫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其自净化机制是什么? 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广义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定义是指水体中的氧化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净化机制:物理净化(物理过程)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和混合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浓度降低的过程。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环境 是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即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 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 (1)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8大公害中有几个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有害影响?)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如水体污染导致农作物死亡)的现象。 (2)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量下降。 (3)环境干扰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处于原有状态时,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基本化学组成和能量分布状况 环境容量 是指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已被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能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污染源 污染源:凡是产生物理的(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霉菌、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为污染源。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 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1)是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 2)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 隐蔽性 危害性 移动性 加速性 可变性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性、区域集中性、全球集中分布、国家内部集中分布、生态环境集中分布、工业污染问题的集中分布、多灾区与国家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及环境学_李建龙满分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绪论(一)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是什么。 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绪论(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 B、1917 C、1925 D、1929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 B、经济、人口、环境 C、地理、人口、文化 D、经济、人口、文化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相较于乡村环境,城市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交通拥挤 B、人口众多 C、污染严重 D、自然环境丰富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城市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以人为中心 B、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北京 C、以政治为基础 D、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A、城市规模的扩大 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太阳 B、资源 C、人口 D、经济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高度人工化 B、以人为主体 C、功能不完整 D、自我维持能力强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复杂程度较低。()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规划中属于生态城市规划框架下的专项规划的是()。 A、功能区分规划 B、生态建设战略 C、经济布局规划 D、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练习题-普通用卷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练习题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及城市功能结构分布图”,回答下列题。 1.图例A、B、C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甲区域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A. 交通干线经过 B. 工业发达 C. 土壤肥沃 D. 地势平坦 读图“某城市规划简图”,完成下题。 3.图例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 甲——住宅区乙——文教区丙——工业区丁——商业区 B. 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文教区丁——商业区 C. 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丁——文教区 D. 甲——商业区乙——文教区丙——工业区丁——住宅区 4.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5.北京市二环路呈“凸”字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地价 C. 气候 D. 历史 城市人口集聚度是指城市人口集中程度,其集聚优势区位的变化受交通、低价、环境因素等影响。下图是我国城市人口集聚优势区位转移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6. 处于第二阶段的城市可能出现 A. 郊区城市化现象 B. 逆城市化现象 C. 城市中心空洞化现象 D. 再城市化现象 7. 下列城市可能处于第三阶段的是 A. 海口 B. 大理 C. 北京 D. 郑州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列题。 8. 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 )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 减少 9. 建设植被浅沟对城市的影响是( ) A. 增加地表水资源 B. 缓解城市内涝 C. 造成地面沉降 D. 加重热岛效应 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表1为我国某城市1992年和2010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 均高度表( 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距市中心距离 时间 0~l km 1~3 km 3~5 km 5~12 km 1992年 29.6 20.3 8.7 不列入统计范围 2010年 38.4 22.5 29.7 10.1 A. 处于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 B. 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减小 11. 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10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 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A. 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B. 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C. 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D. 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要求将雄安新区打造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尔雅考试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李建龙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令狐采学 1一般来说,与植物区系无关的是()。1.0 分 A、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B、历史成分 C、城市化程度 D、城市资源总量 我的答案:D 2某一环境状态或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变化有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被称为()。1.0 分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生态位 C、环境循环链 D、环境消解度

我的答案:A 3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以()为主。1.0 分 A、城市社会学 B、人类生态学 C、城市生态学 D、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的答案:C 4我国绿化学科研究的阶段中,回落期是指()。1.0 分 A、19851988 B、19891990 C、19911994 D、19941999 我的答案:B 5 园林之所以不同于绿地,是因为其有()个要素,绿地仅仅是

其中要素之一。0.0 分 A、6 B、5 C、4 D、3 我的答案:A 6,发达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0.0 分 A、10.7% B、21.2% C、8.5% D、11.7% 我的答案:C 7通过设立水质观测站,并结合往年的资料来观测水体的质量是采用了()的研究方法。1.0 分 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 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我的答案:B 8城市生态位是由()决定的。1.0 分 A、经济地位 B、政治地位 C、政府 D、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C 9关于城市水环境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A、 淡水资源的无限性 B、

城市水环境的独立性 C、 地表水的循环性 D、 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的有限性 我的答案:D 10 城市生态系统建模时,下列不属于抽象模型的是()。 1.0 分 A、 概念模型 B、 数学模型 C、 仿真模型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练习题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城市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的地理位置 B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的海陆位置 C .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相对较稳定 D .我国深圳、珠海等城市是在其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下列地区中城市最为密集的是 A .雨林地区的平原 B .中纬度地区的高原 C .干旱地区的绿洲 D .河口三角洲 3.石家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的开采 B .有利的地形 C .铁路的修建 D .政治因素 4.下列区位因素与日本筑波城的兴起有关的是 A .河流 B .资源 C .政治 D .科技 5.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兴起的一组是 A .拉萨 攀枝花 华盛顿 B .耶路撒冷 阿伯丁 十堰 C .伊斯兰堡 大庆 巴西利亚 D .麦加 宝鸡 堪培拉 6.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一个城市的几何中心 B .地价最高,是房地产开发最重要区域目标 C .功能多而集中,内部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D .是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流动性最大,城市最繁荣的地方 7.右图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下列有关城市的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A .城市选址应尽量避开地震频繁并且危害严重的地区 B .河流沿岸的城市,应把码头建在凸岸处 C .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不应建在石质地基上 D .城市建设应选择丘陵地区,工程量较小 9.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A .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B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C .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功能区 D .商业区的区位需求只是要有便捷的交通 10.城市用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行政区 11.城市各功能区中,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的是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文教区 12.关于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历史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铁 路 河 流 湖泊 ① ② ③ ④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及环境的组成?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认识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进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 2.什么是环境要素及其特征。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为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同城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发展过程:1、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从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3)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它始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2、三个阶段的核心问题:①.“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人口的大量增加;原始植被的大量破坏②.“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五十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事件、米糠油事件)近年来六大公害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厂二恶英扩散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泄漏事件、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市农药厂化学品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瑞士巴塞士桑多斯化学公司火灾)③.“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转移;全球环境问题 4、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抓住人类与环境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其间的对立统一规律,掌握其发展规律,以便能动地改造环境并积极调节其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促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化。 具体化的研究任务: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规律;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5、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网查资料总结三次会议召开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发表的宣言或形成文件。 6、简述我国召开的环境会议。 第二章: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SO2、NO、CO和颗粒物等。 可吸入粒子(IP): 总悬浮颗粒物(TSP):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样皿(流量在1.1~1.7立方米/每分钟)在虑膜上所收集到的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 第一章引论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 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 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 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 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 动物、植物、微生物、 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 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 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 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