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1认识环境管理

5.1认识环境管理

5.1认识环境管理

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2.了解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3.了解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合作探究】

探究一:(AB)阅读课本P74案例1,回答下列问题:

(1)继续计算,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探究二:(AB)什么是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三:(AB)阅读案例2,回答下列问题:

(1)加强环境管理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2)环境管理在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探究四:(AB)加强每个人的环境法制观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什么意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水体的自净过程: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 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 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 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 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和执行主体。 2.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3.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2.环境管理的概念 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主体:国家和政府。 (2)作用: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1.环境管理的手段 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2.对公民的要求 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自身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利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 3.公民违反环境法律的原因 (1)经济利益的驱动。 (2)不懂法律。 1.单靠技术手段不能解决任何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3.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B ) A.制定法规B.环境管理 C.公众参与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4.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A ) A.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 C.教育手段、新闻媒介手段 D.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5.世界环境日当天环保部门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D )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读教材P76图5.1,探究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内容。 (2)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为:________,合理布局,综合利用,________,依靠群众,大家动手,________,造福人民。 (3)说出我国环境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和两控区。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 P.19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 1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5.1认识环境管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 境法知识。 【学习重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及环境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手段 【学习难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 【学习过程】: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学生活动】(分组探讨)案例1探究活动: 1、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 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探究结果】 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三个农民的收益都会减少。 2、3、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造成滥用资 源的倾向。而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 最终会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 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行;必要的时候可 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环境管理 3.环境管理 概念(补充):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 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目的: 核心: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通过阅读表5、1,了解不同管理对象的环境管理内容。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图5.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通过读图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 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学生活动】阅读“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行动”,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十五”期间重点实施 的10项工程。

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一)教材第74页案例 案例分析:案例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大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弃物,这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此外,从案例中给出的具体计算数值可以看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说明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以上两点共同说明了环境管理对环境保护、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材第77页思考 思考提示:1.可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方面来回答。 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

法难、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侧重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相关的资源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草原法》《煤炭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农业法》《渔业法》。 (三)教材第79页思考 思考提示: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存在侥幸心理。 (1)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使人们产生攫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费用和承担责任的错觉。 (2)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体,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凡此种种属于“控告者空缺”。 因此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环境管理的含义 ●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 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 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 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 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 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 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 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 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 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 态过程。 第五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1. 环境规划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须加以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 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7. 什么是目标管理?如何具体实施目标管理? 8. 什么是反馈控制?什么是前馈控制?试分析两种控制方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9. 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10. 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 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2. 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 3. 有一组三因子数据:x1=(1, 3, 4, 5),x2=(0.2, 0.3, 0.4),x3=(32, 35, 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4. 某建筑材料预制厂生产a、b两种绿色环保产品,现有两种原料,第一种有72立方米,第二种56立方米,假设 5. 某城镇为防止附近河流富营养化,需消减其排放到河流中污水的含磷量。按环境标准,该城镇每年排磷总量 6. 已知下面一组数据,试用进行参数估计,并求中值误差。 第五章 1. 简述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总结

第一章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理解其涵?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理解其涵?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面?其后哈罗协?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 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6. 简述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7. 什么是目标管理?如具体实施目标管理? 8. 什么是反馈控制?什么是前馈控制?试分析两种控制式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9. 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 10. 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涵。 11. 试解释下列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庇克税、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 第四章 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习心得——安全102班 阎柯宇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习心得 历经9个周的学习,在修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结束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这门专业选修课,现在要谈谈我的学习体会。说起来也汗颜,虽然修老师上课讲的很认真,我上课也尽量保持认真听讲、做笔记,但我对这门课的学习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体悟不够深入,理解也不够透彻,所以我只好在这里粗浅的谈一点我这几周来的学习心得与感悟。 我所学的专业是安全工程,从课程的名称来看,环境规划与管理,似乎与我们专业毫无关系,而是针对学习环境工程的同学所开设的专业。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学习这门课程呢?其实以上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的。安全工程,英文缩写为EHS,全称为Environment,health and safety.开头的首字母E表示的含义即为环境。也就是说,我所学专业所要面对的首要对象就是环境。何谓环境,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周围身处的空间以及它所包围的事物。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不知从何时起,或许是西方产业革命开始,人与环境的关系就逐渐的开始恶化。人和环境,小时候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玩伴,长大了,互相之间发生矛盾,友情出现了裂缝,从前的亲密关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欺辱与征服,破环与报复。在人类成为人类之前,他们是大自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等到成为人类之后,酒桶自然闹起独立性来,把自己放在自然的对立面上。尤有甚者,特别是在西方,自从产业革命以后,通过所谓的发明创造,从大自然中得到了些甜头,于是遂诛求无厌,最终提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人类的衣食住行的所有资料都必须取自大自然。如今的文明世界,每时每刻都在重复着上演着人与环境之间的悲剧。举凡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淡水短缺,生态失衡,物种灭绝,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环境污染,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显而易见的是,大自然也不是好欺负的,当人类沉浸在征服大自然的满足里时,大自然展开了迅速有猛烈的报复。例子我就不举了,比比皆是。恩格斯曾经说过: 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在一百多年前,大自然的报复还不十分明显,恩格斯竟能说出这样准确无误又含义深远的话,真不愧是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奠基人之一!有幸的是,还是有一部分有志之士在大部分人之前认识到了我们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增长的极限》一书的作者们,以非凡的才能结合牢固的理论知识,甚至“预测”到了我们将来世界的种种环境,经济与人类的关系。这其中,人起到了决定性因素,我们的未来,是好是坏,人类世界是能持续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版尚金城第一章总结

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目的 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 3.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4.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 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 5.宏观环境管理的定义 所谓宏观环境管理是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手,新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透战略,政策、对兼租增施的行为总体,主要包店而强国家环境法制建设,加快环保机构改革,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定国的环楚保护方针、政策,制定国家的环保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和技术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6.微观环境管理的定义 所谓微观开境管理是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玉要包括区城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区域境综合治理、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和加强指导与服务等内容。 简答题 1.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答:(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 2.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组织并管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限值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最终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3.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间也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六第5章-第1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含答案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2.理解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难点) 3.掌握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阅读教材P74~P75,完成下列问题。 1.资源与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2.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单靠技术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3.环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正误判断: (1)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2)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3)环境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悖。() (4)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 【提示】(1)√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4)×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源,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 教材整理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阅读教材P75,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的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2)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正误判断: (1)国家和政府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故政府不是环境管理的对象。 () (2)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3)我国政府没有制定完整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制度和行动方案。() (4)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 【提示】(1)×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次。 (3)×我国政府有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保证。 (4)×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环境规划与管理浅认识

环境规划与管理浅认识 关键词:环境规划;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环境预测 环境规划与管理类课程是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规定的环境工程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一般包括环境管理学、环境评价学、环境规划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监测、清洁生产等。这些课程对于培养“理、工、文、社、管”多位一体复合型环保应用人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涉及学科广泛、教学内容较多和学科本身具有的边缘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的理工科环境科学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该课程教学的需要。近年来案例教学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这几年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等成为当今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案例教学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教学中。因此,开展案例教学成为当前系统地、规范地加强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又不超过环境允许极限的一切措施的总称。核心问题是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质是影响人的行为,以求维护环境质量。 环境管理按管理范围可以分为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按管理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环境管理的手段有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群众性和自适应性。[1] 系统论与环境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能达到某些目的的有机整体。 信息论与环境管理有一定相关性。信息可识别,可转换,可传递,可贮存,可共享。环境信息是能反映环境系统的状态、结构和特征,并能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真实水平信息。环境信息具有客观性、时空性、连续性和可延续性。环境信息是环境决策、规划的基础;是实施管理的依据和手段。[2] 控制论与环境管理的相关性:控制指按照给定的条件和预订目标,对一个过程或者一系列事件施加影响的一种行为。控制所需条件:必须确立标准,它要反映目标;必须能够得到表示实际结果与标准间的偏差,使成效与预期相符。 环境预测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环境预测是指以人口预测为中心,以社会经济、科技预测为基础,对未来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描绘,并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环境预测的目的就是为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未来信息。环境预测的内容包括;1、人类活动的预测——包括经济社会预测,人口预测和科技预测。2、预测供求矛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资源、能源等。3、预测排污量的变化。 4、预测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 5、预测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及对环境的影响。 6、预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7、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投资的环保效益分析。 环境管理中有一主要内容名为环境决策。环境决策就是人们在预订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活动中,为了达到某种目标,从若干可能的方案中选取效果最好的方案这一过程。决策包括确定性决策与风险性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执行者对每个可行方案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状态及其结果,有确定的把握,这时可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执行它,必然取得预期效果。如决策问题存在多种自然状态,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历史资料的统计或经验判断可得到一个概率值,则该决策为风险性决策。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环境规划不是理想化的产物,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支持能力。环境规划的可操作性体现在:1、目标可行;2、方案具体而有弹性;3、措施落实;4、易分解执行;5、与现行管理制度和方法相结合;6、充分估计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效益;7、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活动做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和部署。 环境规划是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进可行性方案而环境保护与建设方案则是其中的核心内容环境管理: 1.2 1.3 环境规划的作用简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是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2 环境规划的类型 3.2.1按规划期划分 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 中期环境规划: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入。)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 长远规划:制定长远环境目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 年度环境规划:具体,不全面 3.2.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 (1) 经济制约型(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 (2)协调型 -----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而进行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 (3)环境制约型 -----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日本。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3.2.4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国家、省、市、县、乡环境规划等。 上一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一层次的依据和综合,下一层次规划是上一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因而下一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一层次规划完成的基础。 3.2.5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从生态保护出发,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土地利用规划。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教案含解析

错误! 1.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和执行主体。 2.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3.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2.环境管理的概念 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主体:国家和政府。 (2)作用: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1.环境管理的手段 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2.对公民的要求 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自身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利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 3.公民违反环境法律的原因 (1)经济利益的驱动。 (2)不懂法律。 1.单靠技术手段不能解决任何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3.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B ) A.制定法规B.环境管理 C.公众参与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4.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A ) A.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 C.教育手段、新闻媒介手段 D.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5.世界环境日当天环保部门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D )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知识点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及主要手段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江西理工大学) 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 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 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污染集中控制 限期治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 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 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 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环境规划与管理 期末备考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环境: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管理: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入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三种生产:三种生产是指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和产生资源。 环境监测:指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标准:有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的总称。 环境统计: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 环境预测:依据调查或监测所得到的历史资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给出未来的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行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容量:指某一区域,根据其自净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自净:环境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渐降解、转化使其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温室效应:CO2如温室的玻璃一样,它允许来自太阳的可见光射到地面,也能阻止地面重新辐射出来的红外光返回外空间。因此,CO2起着单向过滤器的作用,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在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以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为由,通过立法和制订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对他国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措施。 排污权交易:以环境有偿使用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水土流失:指在风力、水力、重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 生态多样性: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总量控制:是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习题集

习题集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2、简述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环境规划的类型有哪些? 4、环境规划文本类型有哪些? 5、国际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 第二章 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 3、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4、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 5、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与指导作用? 第三章 1、环境调查的任务是什么? 2、污染源调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环境管理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6、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什么是环境功能区划? 8、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简述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类型? 10、什么是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 11、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12、简述环境规划指标的主要类型? 1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有哪些? 14、什么是环境规划方案的类型有哪些? 15、简述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 16、简述环境规划管理的八项制度? 17、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有哪些? 第四章 1、根据预测的要点如何考虑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效果? 2、根据某城市有关资料,讨论怎样选择、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预测,并进行预测结、果的分析。 3、以一河流问题为例,概述建立河流水质预测系统的一般过程及要点。

4、结合生态等问题,讨论如何对难以量化问题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5、从方法学上试讨论费用效益分析、数学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三类技术方法处理环境规划决策问题上的差异与内在联系。 6、结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技术方法,讨论如何处理环境规划中经济、社会、环境等目标的协调分析问题。 第五章 1、试述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可以考虑采取的技术措施。 2、如何评估水环境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3、概括说明水环境承载力及其表述方法。 第六章 1、大气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2、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3、能源构成大气污染与之间的关系? 4、大气综合防治措施有那些?怎样综合应用各种措施进行防治? 5、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措施? 6、什么是大气总量控制?大气环境规划中实行总量控制必要性? 7、浓度控制法、P值法和总量控制法的区别? 8、总量负荷的分配原则?分配时如何体现公平性? 第七章 1、什么是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2、试用系统论的方法剖析某城市的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3、简述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 4、某城市1998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为230公斤/人,人均产生垃圾量的年增长率a为0.02,假设2000年和2005年的人口分别为80万人和100万人,试用理论预测模型法计算这两年的垃圾产生量? 第八章 1、论述总量负荷分配的原则及管理手段? 2、你认为大气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应如何进行? 3、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4、区域大气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编制的程序与基本模型有哪些》 5、以你熟悉的小城镇为例,总结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6、简述小城镇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 不同类型小城镇规划的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