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全书汇总

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全书汇总

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全书汇总二轮复习是在对教材主干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建立知识间横向联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提炼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与热门考点,能够甄别有效的时事材料。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对教材准确把握,驾轻就熟、提纲挈领,提高自己的信心与解题能力。二轮进行的专题复习是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拓展,复习时更应突出重点、解决一轮复习暴露的弱点,使知识横向拓展,更加关注高考及社会热点。

系统优化,重组知识,宏观把握、从容面对高考

高考试题是考查基础知识的迁移、转化、重组、归纳。灵活运用知识,建立运用知识的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桥梁,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方法,也是应对高考的重要法宝。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6题,要求考生全面、准确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将湖泊生物生长条件、影响卤虫产业(水产养殖业)的区位因素、水产养殖业的区位条件分析等与所学的区位知识进行有机整合、重组,在题目给定的特殊情境下加以运用。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认真审题,理解命题意图和设问要求,在特定的时间里迅速调用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进行组织加工,得出合理的答案。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三板块知识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在知识重组方面不尽相同。

1.自然地理知识重组:将地理事实情境和地理原理、规律进行渗透,做到“地”与“理”的有机结合

自然地理应理清地理概念,学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运用。如在复习等温线的水平分布规律时,有一个“高高低低”法则,因其有较大的“适用性”,很受学生推崇,这一“法则”本身没错,但它只是反映了水平等温线的分布特点,而无法揭示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其实质还在于:在不考虑下垫面状况时,同一纬度处因所获得太阳辐射相同,气温也应相同;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时,同一纬度处,吸收和放出同

样的热量,陆地增温和降温都比海洋快,因此,冬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夏季相反。若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掌握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

2.人文地理知识体系迁移:将地理案例和教材知识进行分析迁移

人文地理知识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因此在复习时,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学习过鲁尔区后,不难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科技水平高、技术精良的新兴产业;防治污染,美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交通,完善交通网等。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的形成条件进行重组。如: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农业基础—生产发展—人口密集—工业原料丰富—加工工业发展—城市形成—交通发展)。

3.区域地理空间知识定位:将地理事物和位置进行一一对应

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一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这样,不仅能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能对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使思路更为开阔。

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形成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不仅体现在自然地理中,也体现在人文地理中。因此,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思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各要素与人文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

贴近高考、落实考点、微观分析,让高考有效得分

1.教材重点:教材重点就是学科主干知识,是高考试题的核心。高考能力的考查,是建立在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基础上的,这是确立专题复习的重中之重。高考试卷的特色之一,就是用题组形式呈现考试要点。在考查知识面上,试卷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和章节知识点的高覆盖率,而是呈现考查重点,并且常考常新,甚至有些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复现率很高,这说明地理主干知识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2.考生弱点:一轮复习后,学生会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制订专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在专题中体现出来,保证专题复习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3.知识融点:高考的综合能力测试重在体现学科知识联系,在关注地理事物相互联系和影响、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地理中的地缘关系的同时,要以时事地理为线索,设置热点专题,落实知识渗透点。

4.高考热点:也就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常考点,包括主干知识热点和时政热点。时政热点既关注当前热点,也要注意长效热点,并注意热点内容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关高考热点做背景材料的题目在2015年高考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3题,实际上是以我国城市内涝为背景的考查,北京卷第11题是对人口迁移和网购这一商业活动有机结合的热点好题,北京卷第36题以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为背景材料的考查,天津卷12题则是以京津冀协调发展这一热点为背景对京津冀地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查,等等。由此可知,高考中变的是设题的内容,不变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包含: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

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对于这些主干知识,我们以地理试题考查的主题和与主干内容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为主要线索,可将地理学科知识的复习体系整合为9个大专题(5个规律和4个区位);在此基础上再细化一些小的专题的形式各个击破。

细研真题、构建模型、规范解答,让解题模板化

以典型高考真题和典型区域为案例并有机结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原理和方法进行区域综合分析,重建地理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建构综合题的答题模型。

通过对高考题和案例的分析,建立不同类型问题的思维模型和答题模板,如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包括:海拔、地势与地表起伏、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殊地貌及其分布等。分析和描述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方法: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特殊天气等)、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等)、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城市化特征(水平、进程、问题及解决途径等)、区域发展特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开放程度、发展状态与发展方向等)。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应从资源、能源、水源、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在分析鲁尔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时,都应从这几点去考虑;而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则应从科技、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问题情境建构系列型问题答题模板。如2015年四川卷第14题,题目材料信息包括:①文字材料。指出猕猴桃原产地及新西兰引种情况;猕猴桃的分布、生长习性;围绕猕猴桃的种植、加工、销售等。②图像信息。猕猴桃(奇异果)外观展示;新西兰北岛地形、河流、湖泊、周边洋流等地理要素分布等。第(1)题,要求学生采用“分析”的思维方式思考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自然区位条件中有利的条件。正确解答该题学生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结合题目所给材料(奇异果生长习性和分布,图像信息),将有关

农业区位因素这一基础知识与题目涉及具体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该题实质是对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考查。学生看到此题,第一反应应是将所学工业区位(主导)因素知识迅速回忆出来,结合题目所给工业生产对象(奇异果)和生产活动(奇异果加工),说出区位选择的依据。第(3)题,首先读懂设问,明确设问要求(准确理解条件“与新西兰相比”,思维模式要求为“评价”,思维核心关键词为“市场优势”);能否完美答题,关键就要看学生对“市场”和“优势”两词语理解的深刻程度。

结合高考原题,对类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重视地理原理、规律的推导和阐释,真正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考试时就不会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其中概念的内涵要抓关键词,重要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应在独立推导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语言简要阐释,要注重知识要点的逻辑关系和文字表述。只有这样,问题回答才能做到“要点齐全、简单科学”。

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系统归纳。如:地球运动—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季节变化—大气运动—洋流运动—不同气候类型的季节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弊)。

结合人地协调发展理论,系统整理各类人地关系案例的答题思路。如:人类与土地资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毁草开荒—土地荒漠化一退牧还草,围湖造田—湖面淤积—退耕还湖,滥垦湿地—土地退化—保护湿地);人类与水资源、人类与矿产资源、人类与生物资源、人类与大气资源等。

结合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对国土整治与国土开发中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缘政治敏感区、民族矛盾尖锐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高新科技开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自然灾害多发区、人口集中分布区等,中国地理中的水土流失区、荒漠化地区、大型水利工程与河流综合治理、山区开发问题、农业低产区、商品农业区(优势农业)、交通建设问题、海岛

和海域开发、城市发展与城市新区问题等。

总之,地理综合题的解答是考生普遍头疼的问题,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答题要点遗漏是大多数考生的通病,所以,构建答题模板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1部分/专题一高考四大能力要求

专题一高考四大能力要求

对应学生用书P002

------------【知识体系】----------

-----------【命题分析】-----------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要求最基本的层次,无论哪一级别的考试,无论题目难易,解题的第一步都需要从题目题干材料、图像图表材料、设问选项中获取最基本的地理信息。有效地理信息的获得和正确解读是成功解题的基础。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这一层级能力要求是成功解题的第二步。被调动的基本知识来自平时复习过程的储备;基本技能则来自于平时、多次的严格训练。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与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对接、整合的过程。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地理事物的特征、原理和规律的考查是各级考试中最核心的考核项目。这种描述和阐释能力必须经过在平时复习过程中多次、严格、规范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术语运用、语言表达、逻辑要求方面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这种问题可以是理论性的地理问题,也可能是实践性的地理问题。这一能力要求是试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对创新思维能力、组织论据论证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都很高,一般来说,这种问题最贴近实践生活。

对应学生用书P002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方法技能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没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项能力。

考题示例解题流程

途径1.从文字背景材料(题干及辅助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解说: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解题有效信息多是由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来承载。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理解,才能提取有效信息。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视背景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的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途径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解说: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

途径3.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解说:地理图形语言是指气压、气温、降水等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不同类

型的图像承载的地理信息不同,读图像要求找出关键的显性信息,并

调动出隐性信息。题干文字背景材料、设问和图像信息与大脑储备的信息有机整合对接,才能正确解题。

途径4.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解说: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表格中展示的各项地理要素均是紧密相关的,表格中的数据资料均是客观、真实的。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题的图表化的表现。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

途径5.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解说: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前一题解答会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一定的信息,产生连锁反应。

能力体验

近年来,一到夏季,不少大城市都可能因为一场大雨而交通瘫痪。于是,“看海”一词流行起来,表达了人们对城市内涝的无奈心情,但在我国赣州古城区,暴雨再大也不会出现城市“看海景观”。下图是该城古老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水窗是福寿沟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窗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保持沟内通风透气性良好

B.降低河流洪水期水位

C.在枯水期城市积水通过水窗流入河流

D.可人工调节水窗的开启关闭

(2)缓解城市内涝,除了完善地下排水系统,还需要()

①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②合理控制城市发展的规模③适当增加绿地面积④推广使用渗水砖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提示

1.获取和解读信息

①题干材料信息。显性信息:许多大城市夏季出现“内涝”,瘫痪交通;赣州古城不会出现“内涝”。隐性信息:各自的原因。

②图像信息。显性信息:赣州排水系统的结构、组成。隐性信息:“福寿沟”各组成部分作用原理;河流、水塘与“福寿沟”排水系统的关系。

③设问、选项信息。小题(1),考查水窗功能的认识。指出水窗与排水有关。小题(2),缓解城市内涝的方法(完善地下排水系统之外)的考查,需要调动城市内涝成因、防治措施的知识。

2.解答:(1)水窗是城市排水系统组成部分,沟内通风透气不是其功能,A项错误。洪水期河流与排水沟成为一体,水窗功能在于为城市排水,而不是降低洪水期水位,B项错误。水窗开启关闭是实现水窗功能的手段,而不是功能本身,D项错误。枯水期阴雨天气,城市地表径流会通过排水沟、水窗进入河流,不至于造成城市严重积水。故C为正确选项。

(2)此类排序题适宜采用排除法。缓解城市内涝,将市中心地表水调往郊区,不切实际,困难大,不具有可操作性,①错误。可排除A、B、C三项,D为正确选项。城市规模控制可以减少地面径流形成,减小排放难度;增加绿地、使用渗水砖可增加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表积水,缓解城市内涝。

自主解答(1)C(2)D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方法

考题示例解题流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