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麻醉科术后镇痛及其管理

麻醉科术后镇痛及其管理

麻醉科术后镇痛及其管理
麻醉科术后镇痛及其管理

概述

免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术后疼

痛是伤害性刺激,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肠蠕动减慢、肌肉痉挛、血栓形成、心肺并发症及器官功能恢复延迟等不良后果。应用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给病人以有效的术后镇痛对循环、

呼吸、消化、凝血、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而结合微创手术的开展、早期经口营养、早期活动、使用生长激素等综合

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一、术后镇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术后镇痛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手术的部位和性质,主动预防性地用药防治术后疼痛;

2.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尽量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

3.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差异大,疼痛治疗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做到用药个体化;

4.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明确疼痛原因,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二、术后镇痛的方法

1.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

为宜。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和阿片类镇痛药。.2.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

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起效较快,但该方法有其显

著的不足。给药后血药峰浓度过高易导致呼吸抑制,危及

病人安全;给药后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镇痛浓度则镇痛不

全。常用药物有哌替啶或吗啡。目前还常用的有环氧合酶

-2(COX-2)特异性抑制剂帕瑞昔布钠等。—

3.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常用药物为0.5-1%罗哌

卡因。亦有在关节手术后在关节腔内或周围应用小剂量的

舒芬太尼。

4.神经阻滞镇痛:

(1)肋间神经阻滞:胸、腹部手术后可通过阻滞支配切口

区和切口上下各一根肋间神经,达到术后止痛的目的。

(2)椎旁阻滞:头部以下手术均可用椎旁阻滞解除术后疼痛。穿刺技术要求高,可并发蛛网膜下腔阻滞,目前临床

较少应用。

(3)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可采用单

次或连续法给局麻药,效果可靠。常用药物是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5.病人自控镇痛:PCA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给药装置。病人佩

带输液控制装置,当意识到疼痛时,通过控制器将一次

镇.

是现代疼痛治痛药物注入体内,从而达到止痛目的。PCA

疗的较好方法,是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

开PCA常用术语:负荷量(Loading PCAdose)是指

)是指病人始时首次用药的剂量。单次给药剂量(Bolus 疼痛未消除或疼痛复发时追加的药物剂量。锁定时间

装置两次单次剂量间的间隔时(Lockout time)是指PCA 的安全保护方式之一。持续输注速度间,是PCA

)或背景输注速度(infusionratecontinuous

)的目的是维持相对稳定的rate(Backgroundinfusion Maximal血药浓度,减少指令用药的次数。最大用药量(小时剂量限制的另一安全保护装置。有1dose)是PCA 。limit4-hour)小时剂量限制(limit(1-hour)和4

单次剂量、负荷、背景输注PCA+PCA给药的模式分为单纯

临床分类分为硬PCA背景输注量++单次剂量、连续输注。

膜外病人自控镇痛、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神经丛病人自控

镇痛和皮下病人自控镇痛等。

椎管内镇痛: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用于术后镇痛的作用机理6.可能是药物进入脑脊液与脊髓后角阿片受体结合,通过激

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阿片类药物椎管内应用阿片类

80-药物是最常见的术后镇痛方法之一,占椎管内镇痛的

。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等。90%

硬膜外单次或连续应用局麻药均能达到有效的术后镇痛,硬膜外注射局麻药用于术后镇痛的理想目标是阻滞感觉神

经而不阻滞运动神经,不影响病人的活动。常用药物有布

比卡因和罗哌卡因。椎管内应用氯胺酮的镇痛效果存在争

议。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硬膜外镇痛。α2

7.新方法:经皮贴剂可经皮肤给药,口腔粘模贴剂也科用于

疼痛治疗。平衡镇痛技术将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降低每

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麻醉科术后镇痛的管理制度

一、努力做好术后镇痛宣教工作:

重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病人家属对镇痛治疗的理解

和合作对提高镇痛治疗的质量非常重要,对病人及其家属术前一定要征得签字同意,并说明镇痛的方式和方法,镇痛泵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对镇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要事先对病人及家属有说明,解除

病人及家属的顾虑,提高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对镇痛不全的分析好

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并妥善处理,给病人对术后镇痛以更多的了解,

求得病人的配合。

二、建立专人访视视制度:

我科每天安排有一名当班的人员在上午或下午的时间内对全院

所有的术后镇痛的病人进行访视,负责处理发生的并发症或镇痛不

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每位医生在对患者访视之前都应先做

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然后了解镇痛泵的安置情况,观察和询问镇.痛的情况,填写好访视表的各项内容,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调整镇

痛治疗方案,术后镇痛做到有始有终。

三、术后镇痛访视表:

设计制作术后镇痛的专用随访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相关信息;麻醉方法,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等观察项目。所有术后需要镇痛的病人都建立访视表。访视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随访记录使用。

四、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

对临床科的医生加强镇痛知识的宣传工作,多向他们宣传术后

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以及对疾病的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五、镇痛泵的安置和使用护理:

对硬膜外使用镇痛泵的病人事先要对硬外导管固定稳妥,同时

回到病房对病人及家属都应做好注意事项的交待工作,防止病人因为身体的移动而出现导管的脱落,导致镇痛的失败,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对病房接班护士也要做好对镇痛泵装置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同时对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麻醉科医生,以便能得到及时的处置。

六、建立交接班制度:

每天早会对全院的镇痛治疗病人情况进行交班,对存在的问题

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意见,便以提高镇痛质量。

七、建立资料汇总:

定时对访视资料进行汇总和总结,对出现的闯题及时改进,对

镇痛处方上副作用明显的药物及时进行调整,以使得镇痛处方更加

科学合理。

术后疼痛的效果与评价

直线组成(可记为:由一条VAS)100mm1、视觉模拟评分法(

。线左端(或上端)表示“无痛”,线右端(或下端)表示0~10分)“无法忍受的痛”。患者将自己感受的疼痛强度以“工”标记在直线上,线左端(或上端)至“工”之间的距离为该患者的疼痛强度。

:评分标准

;0分:无痛

;患者能忍受:有轻微的疼痛,分以下3

;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4~6分:

.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7~10分:,疼痛难忍

:是用数字计量评测疼痛的幅度或强)、数字疼痛评分法(NRS2

患10代表“最痛”,~10度。数字范围为O 。0代表“无痛”, 者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他自觉感受的痛。

~41)3、口述分级评分法(VRS:由简单的形容疼痛的字词组成

分。1级,最轻程度疼痛的描述常为口令,每增加5级或1级即增加

此方法简单,适用于临床简单的定量评测疼痛强度以及观察疗效的.

指标。

镇静评分:4、Ramesay

级:烦躁不安;1

级:安静合作;2

级: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3

级:睡眠状态可唤醒;4

级:对呼唤反应迟钝;5

级:深睡式或麻醉状态,呼唤无反应。6级为镇静相对过度。5-6其中

5、Bromage运动阻滞评级:

0级:可伸大腿;

1级:可伸屈膝关节;

2级:可伸屈踝关节;

3级:不能移动下肢。

6、恶心、呕吐评分:

0级:无恶心、呕吐;1级:轻度恶心、呕吐;2级:中度恶心呕吐;

级:重度恶心、呕吐。3.

术后镇痛的并发症与处理

呼吸抑制:

治疗剂量的阿片类药物抑制脑干神经元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呼吸抑制。阿片类药物受体可引起伴心动过缓的呼吸暂停。老年、肥胖、手术前存在心肺疾患的病人,无论何种途径刺激肺部J5μg/(Kg.h)连续静脉输注纳络使用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的危险性增加。呼吸抑制持续时存在时,可按酮拮抗镇痛药的作用。:镇痛不全再询问病人有无按压镇痛泵加药器,按压首先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是否正确,通路有无堵塞、漏液;

镇痛泵的透明扩张囊已经完的力度够不够;亲自为病人按压,同时检查进药情况。如果镇痛药物已经用完(

,病人仍有镇痛要求的,可视情况往镇痛泵里再次加药。)全瘪陷,紧贴塑料柱体

恶心呕吐术后的恶心呕吐原因很多,可因麻醉本身、手术、术后用药、镇痛用药、病人体质及病友的影响

而发生。如果镇痛药物选择了曲马多或阿片类药,比不用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区分恶心呕吐的原因,对因、对症处理。从精神方面安慰、鼓励病人,同时应用止呕药。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等有很强的防止及治疗恶心呕吐作用,可以选用。不应盲目夹闭镇痛泵,病人有要求不痛的权利。嗜睡

如果术后镇痛选用了麻醉性镇痛镇静药,则病人会有轻度的嗜睡,老年及体弱病人嗜睡的程度可

能要重一些。只要不至于影响神志及呼吸,可不必处理,但应多加观察。

尿潴留

局麻药、阿片类药都有可能引起尿潴留,一旦发生,首先鼓励病人按平常习惯姿势试行排尿,不

成功的视其疼痛程度可考虑夹闭镇痛泵或插尿管。皮肤瘙痒

为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程度轻者可不处理,重者可试用抗过敏药。效果不佳的只有夹闭镇痛泵。

下肢麻木

偶见于硬膜外镇痛的病人,不伴肢体乏力。在排除了术中局麻药的残留作用或神经损伤的可能后,

可以不处理。待镇痛药物用完,症状自行消失。.

病历书写质量管理制度

病历书写质量管理制度 一、病历书写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和反馈制度,提高病历质量。我院对病历质量管理将实行临床治疗组负责制,现就病历质量管理作如下规定:(一)基本要求 临床医师在执业的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其职责围,完成一定数量 的病历书写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1、病历质量要求:各级医师在各自职责围的病历,年总病历质量甲级率>95%。 2、病历管理职责围: (1)住院医师:负责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首页等病历资料的书写及质量,以及对实习生病历书写的检查、指导。 (2)主治医师:除把握全面病历质量外,重点负责医疗制度落实(包括病例讨论、会诊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等)。 (3)主任(副主任)医师:除把握全面病历质量外,重点负责疾病诊断正确性、治疗合理性、医疗知情同意等。 (二)管理基本流程 1、自我登记:住院医师在各自治疗组,对自己书写和负责的出院病历,根据医院病历书写登记本进行完整登记。其他各级医师可以参照住院医师的方式进行登记。 2、自我评估:主治医师在各自治疗组,用医院住院病历检查评分表对治疗组住院医师登记的出院病历进行评分并记录。 3、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每季度将病历书写登记本、评分表交医务科核实备案。 4、医务科每季度对上述病历及其它归档病历进行抽查评估,并记录在案。 5、各级医师在晋升申报时,医院组织病历考核评估小组对其提交的聘任期登记病历资料按要求进行评估。 (三)处罚细则: 凡被查病历属乙级或丙级病历,都将被纳入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考核,同时根据各级医师职责与转正、定级、晋升、聘任及个人奖金挂钩:

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

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和护理,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和认知度、镇痛副作用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未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分为A组,共1575例;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分为B组,共1669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安静和活动时的V AS评分)、患者及外科医护人员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和认知度,两组患者副作用的处理及时性和有效率.结果:;B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B 组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及对术后镇痛的认知度均高于A组(P<0.01).B组患者副作用处理效果明显比A组好(P<0.05).结论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能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和镇痛服务的满意度,能提高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对镇痛的认知度。 关键词: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3-02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在给患者治愈疾病的同

时带来术后疼痛等问题。疼痛不仅造成精神与躯体的双重创伤,同时也引起循环、呼吸、代谢、内分泌等功能失调,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部分患者还因害怕术后疼痛而对手术治疗产生恐惧、焦虑心理,甚至造成病情延误[1]。术后镇痛和护理方法很多,如口服或注射阿片类止痛药、持续静脉镇痛、持续神经阻滞[2]、连续硬膜外镇痛等,但由于术后镇痛的管理还存在某些不足,如: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特别是外科医护人员)对疼痛的认知度差,重视不够,以及对用药相应副作用的过度担心,用药后相应副作用处理不及时等,给术后患者镇痛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研究旨在通过完善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为术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回顾性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未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为A组,共1575例,其中男923例,女652例,平均年龄(40±6.2)岁;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为B 组,共1669例,.其中男955例、女714例,平均年龄(41±5.6)岁。 1.2方法 1.2.1 A组患者主要由麻醉科医生负责制定镇痛计划,并

关于麻醉科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总结

关于麻醉科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总结 本年度科室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前提,在医疗安全和管理方面又迈进了一步,麻醉科是高风险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永远是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疗安全工作事关手术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一年来的医疗工作安全总结如下: 1、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对各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和分工,并不定期检查,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会,对科室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反馈、整改,不断持续改进。 2.制定了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制定了科室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常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术后镇痛的规范、麻醉苏醒评分表,建立了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沟通制度并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在每月一次组织的科务会上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依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了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知晓率达95%。 4、利用科室晨会对当天择期手术患者根据个人业务水平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对在术前访视中出现的疑难病人进行术前讨论,以便制定出最佳麻醉方案,必要时亲自参加手术,保障病人在围手术期的安全,对急危重症病人成立抢救小

组,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保障病人的安全最大化。 5、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今年,我科在术前访视、术后访视,手术安全核查、术前病人评估、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知情同意书的告知、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麻醉文书的书写等,不断提高了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 6、做到“三准确”,加强对病人家属的沟通,特别是对一些危重病人,随时告知家属手术进行的进行情况,让家属感到满意的同时也杜绝一些医疗纠纷,加强对手术科室医生的沟通,对病人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完成手术。 7、保持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完好率为100%,交接班时认真核对,遇到 各科急救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急救插管、手术抢救,并在抢救中做到思维敏捷、操作熟练、灵活。 8、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做到对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心中有数,保证临床手术工作正常运转。 9、每月进行1次“三基”考试和半年进行一次医师的定期考核并达标。 10、根据二级甲等医院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标准,我科XX 年麻醉医疗质量控制如下: 、各种神经阻滞成功率≥98%; 、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8%;

病历质量管理规定

病历质量管理规定 一、病历质量监管制度 1.各级医师在接诊每一位就诊患者时,必须按相关规定的要求,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完整地书写病历。 2.住院医生,进修医生,实习生必须经科主任、带教老师考核后方可书写完整住院病历,上级医生必须对每一份病历进行审查、修改并签名,合格后方可归档。进修、实习医生书写的病历必须署名上级医生的名字,其质量上级医生负连带责任。 3.住院病历质控实行三级质控二级考核制度。 (1)一级质控由科室诊疗小组完成;科主任在进行每周一次的查房过程中,将病历质量作为查房内容;每月科内通报质控情况;每月进行至少一次出院病历讨论;科主任、病室主任、质控员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历质量负责,加强本科室病历质量管理。 (2)二级质控由病案室完成,病案室负责对归档病历的检查,督促归档病历的上交、统计、归档。 (3)三级质控科病案质量管理小组完成,病案质量管理小组组长为负责人。负责对全院各科室门急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历等病历质量进行评价,重点检查手术病历、死亡病历、疑难危重病历,特别是重视对病历内涵质量的审查。 4.每月将质控结果在医疗例会和病历质量管理联络员会议通报,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科室质量考评内容,进行量化管理。 5.病历归档管理 6.病历结果管理

二、病历质量监控管理相关规定 病历书写基本要求1)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2)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3)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4)病历应当按照规定内容书写,并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名;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院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进修医务人员由本院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5)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三、病历质量控制管理流程 1、严格执行三级质量控制: (1)一级质控:为科级质控,本级质控旨在提高病历书写者及所在科室的自控意识,加大自控力度。要求做到:住院病历须按要求进行书写、质控。各级医师要结合查房、病例讨论,对下级医师所书写的病历和各类记录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足后要及时修改。修改时,修改人员应注明修改日期并签全名,并应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辩。各级医师签字必须履行职责,不流于形式。各科室科主任或科室医疗(病历)质量质控小组成员必须对本科当月出院的全部病历进行质控,甲级病历率必须达到90%以上,无丙级病历。并抽查本科当月出院病历总量的10%,要求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记录在 科室病历书写质量考核登记本中。 (2)二级质控:为院级质控,主要由质控科组织落实执行,包括:1)由质控科每月对各科室上月出院的归档病历进行质控。随机抽查各科室归档病历,其中输血病例、死亡病例、疑难危重讨论病例为必查。每月将考评、分析意见和整改意见汇总后反馈给各科室。2)专项检查:由质控科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对各科室运行病历进行质控,重点为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录、三级医师查房记录、危重病人病情记录、手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住作用。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是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对镇痛泵的应用采取规范化管理。 手术后的疼痛管理要求,实施以、麻醉师为主体为督导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 建立病区镇痛泵管理档案;建立病区镇痛泵使用登记本。制定术后镇痛的专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等观察项目。所有术后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二、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 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首先与麻醉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师联系。护士严格按流程操作。 三、建立资料汇总分析: 建立交接班制度,定时对登记资料进行汇总和总结,分析病人的疼痛感受,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使得镇痛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四、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①严格查对制度。强化护医人员责任感,操作中严格“三查七对”。②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

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病人术毕回病房,责任护士要与麻醉师当面交接,并进行班班床旁交接,确保镇痛泵输注系统通畅。检查每例病人镇痛泵是否正常输注、药液的剩余剂量,输注部位有无红、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在登记表上准确记录。定时查看导管接头是否固定牢固,有无脱落,导管有无扭曲或移动而损伤皮肤。③严密监测病人,警惕镇痛泵治疗期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使用前详细向病人说明方法、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告知病人勿随意调节镇痛泵上的按钮,出现疼痛时遵医嘱进行调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检查镇痛泵各项参数及输注程序。

麻醉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麻醉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1、各种麻醉技术均为有创,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失误或失败的可能性; 2、麻醉用药主要经静脉或椎管内给药,一旦用药不当,难以补救,且常用麻醉药和麻醉方法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 3、麻醉期间患者失去自我保护能力或处于无意识状态,一旦麻醉机、监护仪出现机械或电路故障未及时发现,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龄、肥胖及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手术患者的比例升高,增加了麻醉的技术难度和危险因素; 5、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手术禁区不断被突破,从而也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麻醉科手术室系被动科室,随机性强,突发意外情况较多; 7、麻醉科手术室是与多科合作,为了保证各科手术完成,经常需连续工作,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麻痹或失误。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拟以下几方面持续改进麻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一、加强麻醉质量管理与核心制度建设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标准,每月对医疗管理工作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全员参与质量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 2、建立麻醉医师资质管理及评价制度,按照评价方法及程序对麻醉医师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3、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麻醉科的规章制度,

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4、有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有督查记录及处理措施。 5、有完备的麻醉设备操作规程,全员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6、有麻醉方案确定过程和实施流程,有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麻醉医师权限。 7、重要制度健全:具有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麻醉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要求科内员工了解并得到落实 8、术前麻醉访视:麻醉医师应按要求进行术前访视,充分进行术前评估,确定适宜麻醉方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准备麻醉器械。

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制度

病历书写规范及管理制度 病历书写规范(按照2010版要求书写) 病历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四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开展工作。 四级病历质量监控体系: 1、一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病案委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科护士长组成。负责本科室或本病区病历质量检查。 2、二级质控部门由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案等,每月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 人员综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量化管理。 3、三级质控部门由医院病案室专职质量管理医师组成,负责对归档病历的检查。 4、四级质控组织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及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的医、护、技人员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特别是重视对病历内涵质量的审查。 二、贯彻执行卫生部及我省《病历书写规范》的各项要求,注重对新分配、新调入医师及进修医师的有关病历书写知识及技能培训。

三、加强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案的管理及质量监控。 1、病历中的首次病程记录、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产后)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等重要记录内容,应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手术记录应由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 2、平诊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在8小时内查看患者、询问病史、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处理医嘱。急诊患者应在5分钟内查看并处理患者,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原则上应在2小时内完成,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完成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3、新入院患者,48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一般患者每周应有至少2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并加以注明。 4、重危患者的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 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5、各种化验单、报告单、配血单应及时粘贴,严禁丢失。外院的医疗文件,如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应将相关内容记入病程纪录,同时将治疗文件附于本院病历中。外院的影像资料或病理资料,如需作为诊断或治疗依据时,应请本院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写出书面会诊意见,存于本院住院病历中。 精选文档 四、出院病历一般应在3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如死亡病历、典型教学病历)

2020年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课件)

2020年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 与程序(课件)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 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住作用。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是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院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及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对镇痛泵的应用采取规范化管理,对护士参与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施以护士为主体、麻醉师为督导的人性化管理。?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 指定病区 1 名主管护师负责建立病区镇痛泵管理档案;建立病区镇痛泵使用登记本。制定术后镇痛的专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等观察项目.所有术后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二、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感谢聆听 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首先与麻醉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

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师联系.护士严格按流程操作. 三、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感谢聆听 科内护士学习人文关怀及疼痛的控制理论;麻醉师讲解镇痛药、镇痛泵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措施;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观点、新方法等。四、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 协调麻醉科工作取得医生的支持与共同参与,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及对疾病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五、做好宣教工作:......感谢聆听 术前护士宣教质量与镇痛效果密切相关,应选择多个时间点对病人进行宣教强化。术前可让病人了解使用PCA 泵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镇痛药的副反应、镇痛效果等,并带其访视正在使用PCA 泵的病人,术毕回到病房待病人

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为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按照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完成各项医疗指标的控制、分析工作,诊疗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整改工作。 组长:王世平 副组长:刘运彬 成员:鲁雪梅陈利吴炉霜王冰梅 由鲁雪梅同志兼任质控员。 二、医疗质量控制内容 科室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一)医疗指标 1.麻醉人数≥医院对科室的医疗指标的要求; 2.麻醉死亡率≤0.02%; 3.临床及药物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

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3.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5.甲级病案率≥90%; 6.药品比例≤28%; 7.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8.完成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9.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 10.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11.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0.04%; 12.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13.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 14.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15.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 16.“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7.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18.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9.硬膜穿破发生率<0.6%; 20.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21.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22.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 23.麻醉效果评级100%。

医院病历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XX医院病历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为使我院病历书写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强化科级病历质量控制,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XX医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XX医院病历质量控制制度》、《XX医院病案管理制度》及《XX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特制定我院病历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一、全院的病历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医务科负责具体工作。成立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病历质控工作,设立病历质控员,制定切实可行质控方案。把好病历质量关,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出科。出院病历由主管医生负责及时完成,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做到谁签字,谁负责。科主任、病案质控员负责对每份病历的质量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有质量问题病历流出科室。 三、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比的同时,要加强对病历质量内涵建设的检查力度,

重点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1、对科室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制度落实的时限性;病历形式的规范性;病历内容的完整性。2、对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落实情况。3、突出对应用适宜性临床诊疗技术和合理用药的检查。4、加强对病历中反映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以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合理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 四、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病历(包括运行病历、终末病历)进行质量评定,评分≥90 分为甲级病历,评分在75~90分为乙级病历,评分<75分为丙级病历。 五、医务科每月组织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名单及组别见附件)检查终末病历,全院每名病历书写医生至少抽查1份。由参加病历质量检查的专家组根据病历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检查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根据分值情况评定病历质量,进行奖惩,并通报全院。 六、医务科每月组织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根据抽签随机抽查3个科室运行病历,抽检科室每名病历书写医生至少抽查1份。由参加病历质量检查的专家组根据病历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检查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根据分值情况评定病历质量,进行奖惩,并通报全院。 七、医务科负责监督病历质量检查工作,如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检查病历质量不认真,敷衍了事,医务科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各科室、办: 为进一步促进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经2017年8月31日医疗质量与病案管理委员会讨论,2017年11月10日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决定下发此文件,请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一、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 二、非计划再次手术由医务科管理,负责再次手术病例的监控和组织再次手术调查、评估、干预等工作。手术室、导管室、各手术科室均需实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登记管理。 三、各手术科室必须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应做好患者病情、手术指征及手术风险的全面评估。 四、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时,科室必须及时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报告表》并主动上报医务科,择期手术需在术前1天上报,急诊手术需在术前口头上报,并在术后24小时内书面上报。上报内容包括病情摘要、第一次手术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医师等),再次手术的原因和目的、再次手术准备情况(包括术前准备采取的措施,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处置预案等),报告表原则上由首次手术的术者填写,由其上一级医师(高级职称人员)或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非工作时间(包括节假日)的急诊手术须经科室负责人审核同意后,由手术医师术前口头报告行政值班,行政值班接到报告后,做好相应记录并报告医务科,由总值班组织协调手术事宜,必要时报告带班院长。手术科室须将《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表》于次日(逢周末或节假日后的首个工作日)报送医务科。 医务科在接到报告表后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调查、评估,科室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总结表》,并反馈医务科。医务科负责定期落实、督导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五、各手术科室设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台账,记录内容包括下列项目:患者姓名、病案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首次手术情况、首次术后情况、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和手术方案、再次手术后情况。 六、手术科室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因沟通不及时或不充分而出现的纠纷。 七、医院将把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与控制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列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与绩效管理挂钩,并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评估作为手术医师资格评价、授权的重要依据。 八、手术科室在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后,应本着客观的态度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对其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预防起到积极地作用。术后镇痛主要是在病区实施,为了对镇痛泵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拟采取以“护士为主体、麻醉医师为督导”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为打造无痛病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后镇痛应在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时,由麻醉医师向患者详细介绍镇痛方式、预期可达到的镇痛效果、费用及注意事项,由患者或家属决定是否实施,如实施,则《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建立完善的访视制度: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麻醉医师要做向病区护士详细交代注意事项,术后按时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或镇痛不足。要求每位麻醉医师在访视患者时,先说明来意,然后查看镇痛泵的工作状态、了解自控装置的使用情况,观察和询问镇痛的效果(包括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等),并做好记录,以便总结经验,使术后镇痛做到有始有终,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满足患者及家属明确及隐含的需求。 三、镇痛泵的安置及护理; 在患者出手术室之前,麻醉医师要检查镇痛泵及自控装置的工作状态、药液注入通路是否通畅、导管固定是否牢固;

回到病房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镇痛泵及自控装置的使用方法、自控给药间隔时间及注意事项,防止患者因为使用不当或其他人为原因,导致镇痛的失败,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同时,要提示病区护士随时检查镇痛泵及自控装置的工作情况、留置针及导管的固定是否稳妥、询问患者的自身感受,并将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麻醉医师,以便能得到及时的处置。 四、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组织科内及病区护士学习人文关怀及疼痛治疗理论、麻醉师讲解镇痛药药理、镇痛泵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发生的前兆和应对措施;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观点、新方法等。 五、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 对骨科医生加强镇痛知识的宣传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建立病房护士参与制,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六、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 术前护士宣教质量与镇痛效果密切相关;患者与家属对镇痛治疗的理解与合作,是提高镇痛治疗效果非常重要的环节,应选择多个时间点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术前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镇痛的方式、镇痛泵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及

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职责评价标准

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职责评价标准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一、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职能 1. 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整改。 2. 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质量管理目标、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 3. 检查本科室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包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案质量管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责任落实到人。 4. 依据检查情况提出缺陷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将质量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比的依据。 5. 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内容写入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内容包括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7. 按时参加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诊疗小组质量管理职能 1.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本诊疗小组医疗质

量进行常规检查和落实具体改进措施。 2.对本诊疗小组诊疗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开展监督检查,负责对各项诊疗、操作常规、病案质量、医疗核心制度、医院规章制度等的落实进行检查,并监督具体整改措施的落实。 3.定期召开诊疗小组质量控制会议,讨论本组存在的问题、落实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提出的各项改进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科室质控小组提出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建议。 三、每位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能各级医师严格按照相关岗位职责要求、遵循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及措施的正确实施。

病历环节质量管理方案

临床科室病历环节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特别是加强病历环节质量,强化临床诊疗规范,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根据《四川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成立医院病历环节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科长 质控部主任 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1、管理小组负责对全院临床科室运行病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做出整改和奖惩决定,管理小组办公室设在质控部,办公室主任由某某担任。 2、各临床科室成立相应病历环节质量管理小组,组长为科室主任,成员应包括医疗组长、质控员、护士长。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负责人,科主任、质控员负责对本科室运行病历进行日常监控,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四川省住院病历质量评分标准》对运行病历进行逐项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质控部、医务科、护理部负责院级层面的病历书写培训,科室病历环节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做好科室内病历书写二级培训。 二、总体要求: 1、为便于管理,目前我院仅限于本院医师有权进入电子病历系统,进修医师、研究生、规培生、实习生经培训后可在上级医师授权下进行开立医嘱、书写病历等工作,上级医师必须对相关医疗文书要进行审核签字。 2、要求每位医师要高度重视病历书写,严格审核,避免拷贝、粘贴错误,确保病历质量。 3、全院病历模板格式不得私自创建或更改,保证全院病历格式的统一。 4、各科室应建立本专业常见病的标准电子病历模版,以规范医师书写。 5、打印纸张一律采用A4规格。 6、鉴于国家目前对电子病历的法律保护性未明确,我院要求凡涉及签名的项目,医师必须手写签名。 7、凡手写内容一律要求使用蓝黑墨水笔书写(包括住院证签名)。 三、医嘱单、体温单打印及签字要求: 1、电子医嘱格式必须符合医嘱书写规范,医嘱单在患者出院后统一打印,体温单满页后及时打印。 2、打印出的医嘱应由开具医嘱的医生、执行医嘱的护士及时手写签名。 四、病历书写、打印要求 1、入院记录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并及时打印,打印字迹必须清晰。入院记录完成后为保证病史采集的真实性,防止日后出现医患争议,需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及时签字予以确认, 2、一般项目必须填写完整。 3、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传染病史等符合书写规范。 4、女性患者的月经史书写按照医院模板统一格式书写 5、体格检查、专科检查符合书写规范,不漏项。 6、辅助检查要求书写检查日期、检查医院、检查结果。 7、如入院后诊断与初步诊断不一致,应在初步诊断下方书写修正诊断或补充诊断,并及时

术后镇痛评估规范

术后镇痛评估规范 、术后疼痛评估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 ),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疼痛强度评分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 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 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 ~ 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痛重度疼痛 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 ng Scale, VRS )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 4、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 ng Scale )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0 2 4 6 8 10 无痛有点痛轻微疼痛疼痛明显疼痛严重剧烈痛

二、镇痛目标 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①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②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三、镇痛药物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选择性NSAID和选择性COX W制剂,原则上所有NSAID药物均可用于口服患者术后轻一一中段疼痛的镇痛。主要口服药是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氯诺西康、塞来昔布,注射药物有氯若西康、酮洛酸、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环氯化酶抑制剂均有“封顶”效应,不应超量给药。 用于术后镇痛的主要指征是: ①中小手术后的镇痛 ②大手术与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联合。 二、布托啡诺、地佐辛 为中枢镇痛药,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与NSAID合用有效应协同作用。 三、阿片类镇痛药

病历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新晃县人民医院病历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一、病历质量书写要求: 1、病历包括门诊和住院病历,每位病人就诊时必须按《湖南省病历书写规范》 要求书写门诊或住院病历,统一用蓝黑墨水书写,字迹清楚,不得涂改。门诊病历当时完成,住院病历24小时内完成,急诊病历书写应具体到分钟。门诊病历由病人本人保管,住院病历科室在病人住院期间必须妥善保管。出院病历在病人出院后一周内送病案室保管。住院病历未经医务科批准一律不得出借、复印。病人出院后需复印病历,必须由本人或委托直系亲属,由病案室专人将病历进行复 印,并进行登记。不得直接将出院病历交病人去复印。 2、低年资住院医生必须书写完整住院病历,每年需完成60份住院病历(详见台 一医《住院医师病历书写制度具体规定》)。进修实习生必须经科主任、带教老师考核后方可书写完整住院病历,上级医生必须对每一份病历进行审查、修改并签名,合格后方可归档。进修、实习医生书写的病历质量上级医生负连带责任。 主治医生首次病程录必须在病人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科主任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历质量负责,加强本科室病历质量管理。 3、病程录必须是对病人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记录,必须及时记录病人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药物反应、各项检查结果和意义、上级医生(三级查房)查房意见;记录与病人或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医生分析意见、会诊意见及更改医嘱理由。抢救病人必须记录时间(到时、分)。首次病程录是由经治医生或值班医生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病人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病程录原则上一般病人 (二级护理以下)每三天记一次,重病人每天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不得涂改,错字应用红笔双线划在错字上,原字迹应可辨认,不得刮、粘、涂等方法去除原字迹。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97093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 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住作用。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是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院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及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对镇痛泵的应用采取规范化管理,对护士参与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施以护士为主体、麻醉师为督导的人性化管理。 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 指定病区1 名主管护师负责建立病区镇痛泵管理档案;建立病区镇痛泵使用登记本。制定术后镇痛的专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等观察项目。所有术后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二、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 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首先与麻醉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师联系。护士严格按流程操作。 三、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科内护士学习人文关怀及疼痛的控制理论;麻醉师讲解镇痛药、镇痛泵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措施;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观点、新方法等。 四、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 协调麻醉科工作取得医生的支持与共同参与,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及对疾病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五、做好宣教工作: 术前护士宣教质量与镇痛效果密切相关,应选择多个时间点对病人进行宣教强化。术前

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职责、评价标准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一、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职能 1. 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整改。 2. 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质量管理目标、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等并组织实施。 3. 检查本科室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包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案质量管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责任落实到人。 4. 依据检查情况提出缺陷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将质量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比的依据。 5. 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内容写入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内容包括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7. 按时参加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诊疗小组质量管理职能 1.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本诊疗小组医疗质量进

行常规检查和落实具体改进措施。 2.对本诊疗小组诊疗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开展监督检查,负责对各项诊疗、操作常规、病案质量、医疗核心制度、医院规章制度等的落实进行检查,并监督具体整改措施的落实。 3.定期召开诊疗小组质量控制会议,讨论本组存在的问题、落实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提出的各项改进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科室质控小组提出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建议。 三、每位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能各级医师严格按照相关岗位职责要求、遵循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及措施的正确实施。

2017年病历书写质控管理目标

病历书写质控管理目标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确保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医疗活动运行的安全、稳定、有效。从源头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特制订病历书写质控管理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严格执行病历质控标准,对运行病历文书及应归档的病历文书的甲级率达90%以上,乙级率控制在10%以内,丙级病历控制在零,对9种单项否决为丙级的病历控制为零,乙级病历控制在10%以下。 二、分项目标 (一)病历书写的时限性 1、各项病历记录完成时限、书写责任人(经治医师) ○1首次病程记录在8小时内完成。 ○2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48小时内完成。 ○3抢救记录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齐。 ○4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在术后即刻书写完成。 ○5死亡讨论记录于患者死亡后一周内完成。 ○6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于24小时内完成。 ○7手术记录由术者于术后24小时内完成。 2、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间隔时间 ○1对危重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一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 ○3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 ○4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 ○5新病人入院48小时,术前、术后至少记录一次上级医师

查房记录; ○6主治医师日常查房间隔时间视病情和治疗情况而定; ○7高级职称医师以上医师的查房记录每周至少一次。 (二)病历书写的完整性 1、病历中各种记录单或辅助检查报告单的完整; 2、各类医师的签字齐全; 3、病人各种同意书的签字; 4、各种检查、治疗在病历中都应进行记载;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1、拒绝出现不合法的修改记录 2、严禁医师代签字 山东良庄矿业有限公司医院 2017年1月

术后管理制度及流程

术后患者管理制度与处理工作流程 一、术后患者管理制度 1、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2、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3、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 次查房记录。 4、手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 5、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标检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6、在术后适当时间,依照患者术后病情再评估结果,拟定术后康复、或再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案。 7、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术后患者处理工作流程 巡回护士术毕提前 15 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受病人 麻醉医师向经治医生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并共同将患者 破坏性较大手术及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 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 送监护病房 医嘱应由主刀医生开具或 麻醉师与病房护士应床头交接病人 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护士执行术后医嘱手术记录应由主刀医生按《病历书写规范》须及时、真实、客观、详细填写 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主动为患者镇痛,不能坐等病人叫唤。三、四类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主刀医师及主任要亲自查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