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人凤简介

毛人凤简介

毛人凤简介
毛人凤简介

毛人凤简介

毛人凤(1898—1956),字齐五,浙江江山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因病休学。早年从事军中幕僚工作,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局长。1956年病逝于台湾。

目录

1人物简介

2生平履历

3军统生涯

4极度迷信

5大势渐去

6相关轶事

1人物简介

毛人凤(1898—1956),原名毛善余,后改名毛人凤,字齐五,浙江省江山人,1897年生于浙江省江山县吴村乡水晶山底。毛与戴笠为同乡、同年,又是小学时的同学。曾入上海复旦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因病休学。

毛人凤是军统头子戴笠的继承人,而其之凶狠又远远超过戴笠。

毛人凤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考入江山县文溪高等小学校,时年14岁。其于高小毕业发榜时,改名毛人凤。后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1920年毕业后,在江山县新塘边嘉湖小学任教员。

毛人凤

早年从事军中幕僚工作,1934年,被戴笠聘为助手,成为军统骨干人物。曾于浙江省警官学校、武汉与西安行营第三科、军统局任职。抗战爆发后,主持军统首脑部情报作业,掌握核心机密。抗战胜利后,升任军统局副局长。后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仍任副局长,1947年任局长。1949年去台,保密局改组为“国防部情报局”,续任局长。曾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56年12月11日因心脏病死于台北,时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

毛人凤与戴笠是同乡且是小学同学,先于戴笠投考广州黄埔军校,但因体检未合格落榜,回家后曾向乡间混混戴笠建议也投奔广州黄埔军校,并以自己的钱财资助戴笠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应该说毛人凤是戴笠的贵人,使混混戴笠初识黄埔,劝导和出资赞助戴笠投奔黄埔军校,从而改变了戴笠自己的命运。日后戴笠发迹,的确也没有忘了这位老乡的恩情,对其感恩有加。戴笠死后,毛人凤成为军统特务巨头之一,他是当年暗杀周总理的喀什米尔公主号专机爆炸策划人。1959年10月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新凤霞与老公吴祖光女儿的照片 新凤霞个人资料

新凤霞与老公吴祖光女儿的照片新凤霞个人资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凤霞个人资料 4月12日是新凤霞逝世纪念日,谨以此文章怀念我们心中的大师。 代表作品 《花为媒》、《刘巧儿》、《乾坤带》、《杨三姐告状》、《无双传》、《凤还巢》、《会计姑娘》、《三看御妹》。 主要成就 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1927年1月26日出生苏州,祖籍江苏。小时候家里很穷,不太记事的年龄被人贩卖入天津,后有一家姓杨的收养长大。养父家里的条件也很差,人口多,靠卖糖葫芦为生。

23岁主演《刘巧儿》轰动全国 新凤霞6岁随“姐”杨金香学京剧,13岁习评剧,恩师有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15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 新凤霞与弟子谷文月合影 新凤霞桃李满天下,门下弟子上百人,获梅花奖的有:河北省固安县的谷文月,石家庄市的刘秀荣,长春的贾玉兰、王曼苓,唐山的罗慧琴,黑龙江省的王向阳。 新凤霞与国画大师齐白石是什么关系 先说说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他的弟子很多,其中有两位大家很熟悉,一个是戏剧大师梅兰芳,另一个是老舍夫人胡洁青。新凤霞从小心灵手巧,绣枕头、鞋面、并且自己画花样。一次偶然拜齐白石为师,擅长画菊花、梅花、

桃子、牡丹。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她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老公 新凤霞24岁嫁给吴祖光 吴祖光大新凤霞10岁,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生于北京东城,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主要代表作有话剧《凤凰城》,评剧《花为媒》,京剧《三打陶三春》。导演的电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新凤霞婚后给吴家生育两个孩子,儿子叫吴欢,写文章、绘画、书法样样精通。女儿叫吴霜,头衔很多,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担任北京蓝汽球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吴祖光前妻吕恩,2016年8月15日病逝,享年91岁。 吴祖光21岁时认识了前妻,29岁结婚,婚姻维系4年分手,因由是生活习惯不同。吕恩再婚丈夫叫胡业祥,是胡蝶的堂弟。吕恩小吴祖光3岁,江苏省

新凤霞-新凤霞与老公吴祖光女儿的照片 新凤霞个人资料

新凤霞-新凤霞与老公吴祖光女儿的照片新凤霞个人资料 新凤霞个人资料 4月12日是新凤霞逝世纪念日,谨以此文章怀念我们心中的大师。 代表作品 《花为媒》、《刘巧儿》、《乾坤带》、《杨三姐告状》、《无双传》、《凤还巢》、《会计姑娘》、《三看御妹》。 主要成就 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1927年1月26日出生苏州,祖籍江苏。小时候家里很穷,不太记事的年龄被人贩卖入天津,后有一家姓杨的收养长大。

养父家里的条件也很差,人口多,靠卖糖葫芦为生。 23岁主演《刘巧儿》轰动全国 新凤霞6岁随“姐”杨金香学京剧,13岁习评剧,恩师有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15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 新凤霞与弟子谷文月合影 新凤霞桃李满天下,门下弟子上百人,获梅花奖的有:河北省固安县的谷文月,石家庄市的刘秀荣,长春的贾玉兰、王曼苓,唐山的罗慧琴,黑龙江省的王向阳。 新凤霞与国画大师齐白石是什么关系 先说说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他的弟子很多,其中有两位大家很熟悉,一个是戏剧大师梅兰芳,另一个是老舍夫人胡洁青。新凤霞从小心灵手巧,绣

枕头、鞋面、并且自己画花样。一次偶然拜齐白石为师,擅长画菊花、梅花、桃子、牡丹。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她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老公 新凤霞24岁嫁给吴祖光 吴祖光大新凤霞10岁,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生于北京东城,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主要代表作有话剧《凤凰城》,评剧《花为媒》,京剧《三打陶三春》。导演的电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新凤霞婚后给吴家生育两个孩子,儿子叫吴欢,写文章、绘画、书法样样精通。女儿叫吴霜,头衔很多,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担任北京蓝汽球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吴祖光前妻吕恩,2016年8月15日病逝,享年91岁。 吴祖光21岁时认识了前妻,29岁结婚,婚姻维系4年分手,因由是生活

新凤霞的资料

新凤霞,评剧青衣、花旦,籍贯江苏,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生于苏州。由人贩卖到天津。童年时期随“姐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1955 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刘巧儿》公演及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 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 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

新凤霞与河间光明戏院

新凤霞与河间光明戏院 新凤霞是倍受赞誉的评剧艺术家~以刘巧儿、张五可等艺术形象为代表~创立了新派评剧~其唱腔、气质至今令广大评剧迷津津乐道。光明戏院是河间市有名的老建筑~经历近八十年历史苍桑~仍屹立于河间市区~气势恢宏~保存完好。新凤霞与光明戏院有什么渊源呢,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一个“戏”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我国新旧艺术交相辉映之时。一方面~电影等新式艺术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古老的戏曲演出仍然倍受群众青睐。上海、天津等地~各种新式戏院如雨后春笋~纷纷兴建。这股风气也传到河间~1934年~由五家富户投资~仿照天津大舞台戏院兴建光明戏院~甫一开业~即倍受欢迎。戏院正面为造石结构~匾额“光明”二字为天津书法家华世奎所书。戏院内部前为舞台~后为宿舍~东西两厢有两排朱红明柱~楼上有包厢~戏楼栏杆绘有各色花鸟~共有千余座位~是一座富丽堂皇、古朴典雅的戏曲演出场所。此戏院在整个河北省的县城可称一流~连周边县乡的百姓也来这里听戏。 那时的民间戏团~号称“闯荡江湖”~唱起戏来是走南闯北、 轮流演出~因此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知名剧团都在光明戏院演出过~一些著名的戏曲、曲艺演员如银达子、宝珠钻、刘宝瑞、郭全宝等~都曾在此登台献艺。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是新凤霞。据新凤霞后来回忆~光明戏院虽然不大~但在当时是个高级剧场~楼上有包厢~楼下有池座~两廊是便座~进门弹压席,戏园子维持治安的地方,~门旁小卖部~茶房~应有尽有。后台楼上~是主演,即戏曲中的“名角儿”,的化妆间兼休息室~还有一张八仙桌~是专门供捧“角儿”的有钱人打牌、喝酒、摆席的,后台楼下~是给小演员和一般演员扮戏的~条件相对简陋。可见当时~戏班子内部也是等级森严、待遇分明的。新凤霞在河间演出时~只有十二、三岁~在她的记忆中~有光明戏院照明用的煤油挂灯和汽灯~有河间县城

人音版 音乐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黄梅戏 评剧 新凤霞

黄梅戏评剧新凤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两种戏曲剧种:黄梅戏、豫剧。 能力:培养学生对黄梅戏、豫剧等戏曲唱腔的感受和剧种风格的分辨能力;了解各种戏曲的音乐形式及相关音乐知识。 情感:感受我国多种戏曲的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戏曲艺术,热爱民族文化。 2学情分析 学生对黄梅戏及豫剧的唱腔特点已经基本掌握,能很好的分辨黄梅戏和豫剧这两种剧种。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歌曲《黄梅戏》 1、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黄梅戏) 2、这首歌曲中有那种戏曲元素出现?(黄梅戏) 3、中国除了国粹京剧外还有哪些地方戏曲?(中国共有300多种地方戏曲,比较大的地方戏曲有黄梅戏、豫剧、越剧、评剧,这四种地方戏曲和京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黄梅戏 1、提问:(1)你们知道黄梅戏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天仙配、牛郎织女等) (2)《天仙配》的剧情是怎样的?(戏曲传统经典剧目。故事讲述,董永家贫,父亡,卖身傅员外为奴三年,得资葬父。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最小的七仙女钟情于董永,只身下风,与其结为夫妻。为将董永三年长工改为百日;七仙女邀众姐相助,一夜之间织成绵绢十匹,夫妻双双回转家门。此时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无奈,忍痛泣别,留下千古憾事。) 2、欣赏《天仙配》选段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3、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1)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哪?(安徽) (2)黄梅戏的唱腔特点是怎样的?(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

课文

5 伯牙绝①弦 伯牙善鼓②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③,钟子期曰:“善哉(zāi)④,峨峨⑤兮(xī)⑥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⑦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绝:断绝。②鼓:弹。③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④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⑤ 峨峨:高。⑥兮:语气词,相当于“啊”。⑦洋洋:广大。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6 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①,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月光曲》:即《月光奏鸣曲》或《月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