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4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4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4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王兆萍李旭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关键词:女性就业;就业数量,就业质量,灵活安全性就业

摘要:市场经济在为女性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和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女性就业出现了新的特点,就业总量较上世纪末略有回落,就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轻型化调整转变,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因此,重新认识新时期女性就业问题,从政策、操作、制度层面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促进女性就业,对推动女性可持续发展和我国两性平等事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The Study on Statu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Women Employm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Wang zhaoping Li xv

(the business schoo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anxi province ,china)

Keywords: Women employment; number of employment; quality of employment;

employment flexibility and stability

Abstract: Women face many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pressur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especially in the new century, women employment of China shows new features, such as women’s total employment declined slightl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employment and the lower employment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ing the questions of women employment again, we should explore effective measures actively from policy, operation and system to promote women’s employment, and then promote wom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cause of gender equality.

女性就业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女性获得经济、社会资源与地位,保持人格独立和尊严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与深化,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臵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既为女性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使她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女性就业出现了新的特点,就业总量较上世纪末略有回落,就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轻型化调整转变,就业质量、就业能力、就业保障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动态、客观地分析我国女性就业发展状况,重新认识新时期女性就业问题,用新的思路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促进女性就业,对推动女性可持续发展和我国两性平等事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就业现状

1、我国女性就业总量整体呈现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尽管在劳动力资源市场配臵过程中,出现了女性下岗失业比例偏大、职业结构下沉等现象,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推进,以及女性的自我调整与发展,女性就业总量除1997年至2003年间略有下降之外,大体呈现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改革初期,女性就业数量一直处于稳步增长态势。1982年到1992年十年间,城镇女性就业人数由4093万人增长至5586万人,增幅达36.5%。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市场在各种资源配臵中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发展迅速,截至1996年,女性就业总人数仍处于增长态势,比1992年提高5.8%。但从1997年开始,随着国企改革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数量逐年下降,到2003年年末,其绝对数量减少1732.3万人。在此后5年中,随着各项就业促进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女性就业人数略有回升,并于2008年达到4579.4万人,比2003年增加423.3万人,增幅10.2%,较1978年的3127万人增长了46.4%。

2、我国女性的就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轻型化调整转变。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与升级,女性就业结构发生明显改善,就业结构的轻型化特征日益明显。1978年第三产业女职工为1103万人,占女性从业总数的比例为35.3%,随后增长迅速,于1999年达到2454万人,所占比例为53.2%,超过了当年第二产业女职工所占比例,至2008年达到2641.7万人,所占比例为57.7%,较1978年提高22.4%。第二产业女职工就业人数与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特征,1978年第二产业女性从业人数为1729万人,所占比例为 55.3%,1995年女性从业人数达到最高,为2955.2万人,占50.6%,随后开始下降,至2008年为1788.8万人,占39.1%,比1978年下降了16.2个百分点。相反,第一产业女职工比例呈持续下降态势,1978为年295万人,所占比例为9.4%;2008年为148.9万人,所占比例为3.3%,比1978年下降了 6.1%。

3、我国女性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提高很快,初中文化水平的女性从业人员接近一半。

女性受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就业能力。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女性从业人员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1982年我国女性就业人员文盲、半文盲率为49.0%,几乎占全部女性劳动力的一半;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员比例为25%;初中仅为18%;高中及中专为8%;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员比例更低,仅为0.7%。随着我国义务九年制教育的实施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女性人口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女性就业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比例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降,而接受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大专以上教育的女性人口则继续逐年增加,女性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90年,我国女性就业人员文盲、半文盲比例已经有了大幅下降,在八年间减少了近17个百分点,降至31.9%。而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女性比例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分别达到33.8%、24.3%、8.8%和1.2%,增长了8.8、6.3、0.8和0.5个百分点。1996年后,该趋势继续得以延续,至2008年,接受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4.1%、10.4%和6.3%,比1996年高出12.2、0.7和4.1个百分点,同时小学比例和文盲、半文盲比例降至31.3%和7.9%,比1996年低6.3和10.7个百分点。总之,30多年来,女性就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的比例正在逐年快速递减,初中及中专、高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比例正在逐年递增,初中文化水平的女性从业人员接近一半。

4、我国女性从业人员的周平均工作时间变化经历了一个先递增后递减的过程;职业层次越低的女性从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则相对较长。

就业人口工作时间是劳动者为取得收入而向市场提供劳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劳动供给的主要来源。据有数字统计的2001年以来,我国女职工周平均工作时间刚开始基本呈持续上升态势,并于2005年达到最高,为46.7小时,较2001年的44.5小时延长了2.2个小时。随后,周平均工作时间开始下降,于2008年降至43.1小时,低于2001年的水平。这在一定程

度上说明了2005年12月1日施行的新《妇女权益保障法》发挥了重大作用,平均工作时间的上升势头得到迅速遏制,女职工休息、休假的劳动权利得到一定维护。不过数据显示,历年来女职工平均日工作时间仍然超过8小时,可见,要想彻底维护和保障女性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同时它作为一个缩影,也预示着女性就业保障问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

从事不同职业的女职工周平均工作时间则呈现出不同特点,以职业层次较低的商业服务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如图1所示,自2001年至2008年,以商业服务人员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为最长,最长时曾达51.5小时;其次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单位负责人处于中间水平,在2008年达到47.1小时。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为42.5小时和42.6小时。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的周平均工作时间表现出与其他各职业不同的特点,2003年之后一直处于迅速下降状态,2008年降至35.3小时,与最多的商业服务人员相差近12个小时,这说明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劳动。

图 1 按职业分的女职工周平均工作时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二、女性就业存在的问题

1、女性就业总量虽有一定提高,但女性就业率水平较低,职业选择范围狭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6%和48.4%,总的来说男女人口比相差不大,但女性就业比例却较男性显著偏低。由于我国缺少1994年之前的关于不同性别的就业统计资料,图2所显示的是1994年-2008年(缺少1998年)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比重的变化走势,2008年这一比重降至15年来最低点,为37.6%。这与女性劳动力资源占劳动力资源总数近一半的比例很不相称。

图2 1994 -2008年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另外,我国女性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尽管女性与男性在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分布不平衡状况并不严重,但是,两者就业比例的行业分布差异依然存在。如表一所示,从第三产业各行业分布来看,女性就业主要分布在传统的卫生、教育、餐饮等服务部门以及新兴的现代金融保险行业,就业比例增幅较快,就业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而在象征权力和地位及社会福利待遇较好的某些垄断行业和行政事业部门,女性就业比例相对较低,且增长缓慢。如表1所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和金融、保险业中从业的女职工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0%;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中从业的女职工所占比重均超过45%;而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当中,女职工所占比例较少,2008年分别为27.3%和27.7%。从时序变化来看,从1982年到2008年,金融、保险业以及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逐年提高,其中金融、保险业2008年较1982年增长了18.2个百分点,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则增长了11.7个百分点;而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行业,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增长缓慢,甚至在2004年至2006年出现小幅减少;国家机关、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中的女性从业比例虽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仍然过小,2008年两个行业中女职工比例分别为27.3%和27.7%,较1982年仅仅增长了4.4和7.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行业年平均增长率少于 0.2%。

数据来源: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2、国家统计局网站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e7579240.html,/tjsj/ndsj/

3、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目前女性从业人员收入偏低,男女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女性大部分从事第三产业。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大部分女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相对比较低,与男性收入存在差距,且差距有逐渐拉大之趋势。以2008年第三产业分行业的平均工资为例,女性占多数的如卫生、社保和社会福利业,教育以及住宿餐饮业等行业的平均工资比较低,分别只有32714元、30185元和19481元,而男性占多数的科研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平均工资比较高,分别为46033元,32955元,32796元。其它年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就女性和男性收入差距发展态势而言,以女性从业人数最多的卫生社会福利业和男性从业人数最多的科研技术服务业为例,1978年两行业收入差距为96元,1985年为158元,1990年194元,1994年为1036元,1998年为1748元,2002年为4318元,2006年为8011元,2008年为13289元,收入差距快速拉大(见表2)。

不仅如此,从事相同职业的男女两性,其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也非常显著。根据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计算的各职业内男女收入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男性相对集中的机械设备修理还是女性相对集中的批发零售、餐饮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女性收入都明显低于男性。裁剪、缝纫和制衣业女性的收入占男性收入比重在诸行业中最低,只有36.35%,而比重最高的机械设备修理业也仅占男性收入水平的74.21%,在女性最为集中的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中,女性收入明显偏低,仅占男性收入的70.19%和60.39%1。

表2 各年份按行业分职工年平均工资(单位:元)

注:2002年以后的行业分类发生变化。

资料来源:国建统计局网站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https://www.wendangku.net/doc/3e7579240.html,/tjsj/ndsj/

3、女性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女性受教育状况则更为严峻。

虽然我国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有了显著提高,女性的文盲、半文盲率显著下降,但是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劳动者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及增幅明显低于男性。自2000年以

1

张抗私:就业性别歧视与人力资本投资倾向的交互作用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9, (5)

1978 1980 1985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08 交通运输仓储 邮电通信 708 832 1275 2426 5690 9808 1604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4623

32796 批发零售 贸易餐饮 694 692 1007 1818 3537 5865 9398 住宿餐饮业 15206 19481 金融保险业 551 720 1154 2097 6712 10633 19135 金融业 39280 61841 房地产业 548 694 1028 2243 6288 10302 15501 房地产业 22578 30327 社会服务业 392 475

777 2170 5026 8333 13499

租赁和商务

服务业

23648 31735 卫生体育 社会福利业 573 718 1124 2209 5126 8493 14795

卫生社保和

社会福利业 23898 32714 教育文化 艺术广电业 545 700 1166 2117 4923 7474 13290 教育

21134

30185 科研和综合 技术服务业

669

851 1272 2403 6162 10241 19113 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查 31909

46003 国家、政党机关

社会团体

655

800 1127 2113 4962 7773 13975

公共管理和

社会组织

22883

32955

后,男性从业人员的的文盲半文盲率以及小学文化水平比例大幅下降,小学文化水平从2000年的36.6%下降到2008年的24.0%,下降12.6%;而女性下降幅度不明显,从2000年的33.6%下降到2008年的31.3%,仅下降2.3%。受过初中以上教育(高中与中专教育除外)的从业人员比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了较快提高,并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但女性比例较男性低,增幅较男性慢,如受过初中教育、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女性比例2000年分别为36.0%、3.7%,2008年分别为44.1%、6.3%,分别增长了8.1%、2.6%;而受过初中教育、高中与中专教育、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男性2000年分别为40.1%、4.6%,2008年分别为50.9%、7.3%,分别增长了10.8%、4.7%。受过高中与中专教育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自2000年后呈现稳定下降趋势,男性则相反,如受过高中与中专教育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2000年为12.8%,2008年为10.4%,下降了2.4%;而受过高中与中专教育的男性从业人员比例2000年为13.4%,2008年为14.7%,上升了1.3%(见图3,图4)。

图3 各年份女性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图4 各年份男性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

数据来源: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2、中国人口年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国家统计局网站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e7579240.html,/tjsj/ndsj/

从地区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女性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地区内部存在一定差距,西部地区女性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较高学历水平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增长缓慢。90年代以前,各地区从业人员主要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东中西部地区女性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不大(尤其较高学历水平)。如1990年如1990年,东部地区接受小学、初中、高中与中专、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55.38%、31.96%、10.93%、1.72%,中部分别为57.89%、30.71%、10.21%、1.20%,西部分别为63.48%、26.11%、9.24%、1.17%。进入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以后,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女性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东部地区女性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远远高于西部,中部地区居于中间水平。截至2008年,东部地区受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上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为25.7%,中部为16.77,西部仅为13.92%,西部比东部低11.78%;而受教育水平在小学以下程度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东部为30.41%,中部为35.12%,西部则高达45.58%,西部比东部高15.17%;对于受初中教育水平的女性从业人员比例,东部为43.89%,中部为48.11%,西部则为40.50%,三地区比例相差不大,中部略高一些。

4.女性职业培训严重不足,低技能素质女性劳动力职业流动存在较大障碍。

技工学校培训是各类培训形式中的重要一种。我国技工学校的在校人数自2000年开始大体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至2008年达到3975203人,相比2000年1400993人增长了183.74%。在校女生人数则在基数水平较低情况下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并且总体增长速度超过在校总人数

的增长水平,截至2008年,在校女生的人数为1179373人,相比2000年的312144人增长277.83%。就在校女生占技工学校在校总人数比例来看,2001年在校总人数下降而女生人数反而上升,使得2001年技工学校在校女生比例由22.3%猛然上升到33.0%,增加10.7个百分点。然而在随后几年里,该比例总体上呈不断下降趋势,到2008年降至29.7%。

对于在职培训,女性的机会往往较男性少,这种状况可能是由雇主,也可能是由于女性雇员本身所导致。如果雇主预期到女性雇员的工作周期较短,他们不大愿意对她们提供培训。同理。如果女性雇员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周期较短,她们也不太愿意寻找那些必须达到较高培训水平才能充分实现生产率的工作。加之,女性的晋升机会也比男性少。诸种原因共同起作用必然会削弱女性劳动力对在职培训的投资动机。据上海市妇联2008年的对千余名上海女性进行的有关“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对职业培训信息的敏感度低、利用率低,以及忧患意识不足,造成了职场女性职业培训严重不足。数据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女性在近一年内未参加过任何培训;而有七成在职女性从未获得过任何职业资格证书1。

另据智联招聘对6000余名职场人进行的职业培训与就业力调查显示,无论是否亲身参与过职业培训,都有超过八成的职场人认为职业培训对就业有一定促进作用2。因此,不难预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与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职业培训的女性劳动力因受其就业能力限制,必将会遭遇职业流动障碍,其可转移的就业领域会越来越窄,转移就业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三、新时期促进我国女性就业增长的策略

女性就业增长含就业总量和就业质量增长两方面,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当前就业机会紧缺和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背景下,因市场和制度原因,女性就业压力远大于男性,它不仅影响着女性就业总量的增长,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和侵蚀着女性的就业质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女性劳动者就业机会和空间,让广大女性高质量和体面就业,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政策层面上,确立享有就业权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价值理念,在保持劳动

力市场灵活的

前提下增强劳动者的就业安全性。

就业是人的最基本权利,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发展和价值实现等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生活水平的改善。1992年以后,我国传统就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灵活化目前已成为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一种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劳动力的市场适应力,有助于增加就业。但由于大多数女性劳动力多从事金融、保险、餐饮、商贸等不稳定职业,加之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和社会多重角色,她们的劳动关系相对脆弱且不稳定,因此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则更容易对女性的就业安全性带来严峻挑战,使其不稳定就业和贫困性工作增加。所以,平衡劳动力市场灵活化与安全性之间的冲突,“构建灵活安全性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应该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革的新目标,逐步实现从工作安全性保护向劳动者自身安全性保护、从社会保护向就业能力保护的转变”3,以切实维护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权利。

2、在操作层面上,多渠道扩大女性就业机会和提升女性就业质量。

首先,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组织,尤其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努力促进女性灵活就业,并引导更多女性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其次,积极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和鼓励女性创业。民营经济机制灵活,自主创业和合伙创业机会很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程度高,管理成本低,就业容量大。近年来,我国95%以上新增

1顾一琼:在职女性仅15%敢跳槽,https://www.wendangku.net/doc/3e7579240.html,/chinese/MA TERIAL/1025693.htm,2005-11-10

2佚名:职业培训与就业力关系特别调查,https://www.wendangku.net/doc/3e7579240.html,/jyw/Article/Print.asp?ArticleID=3118,2009-4-3

3张车伟:中国30年经济增长与就业:构建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期

就业机会是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占75%左右。今后应当向中小型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改善发展环境,降低女性就业的门槛,为女性自主创业,合伙创业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和优良的营商条件。

第三,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规范劳动信息发布制度,建立良好信息传播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为女性劳动者、其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减少空岗留臵现象。

第四,保障男女受教育机会均等,切实普及义务九年制教育,逐步实施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增加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女性整体文化素质;建立职业培训长效机制,实行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失业后职业技能培训,提倡终身学习,提高女性就业能力;

第五,建立健全国家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培训,保护女性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严格贯彻和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制度,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制度和工会法律援助机制,拓宽和畅通社会对话渠道;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使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工作,进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满意度。

3、在制度层面上,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男女公平就业。

由于受社会文化模式、劳动力市场歧视等因素影响,我国女性劳动者在就业的过程中常遭遇不公平待遇。对此,在立法、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强调社会性别意识,进一步厘清相关法律内涵,使法律规定更具操作性,真正维护女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立法完善救济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一方面为受害人提供最完善的救济途径,另一方面对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此外,还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职能集中、具有较强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专门性机构,一方面加强对性别歧视行为的监督和制裁,另一方面积极代表劳动者行使权利,以保护和促进两性公平就业。

当代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

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 日期:2013-03-05 中国妇女报 图为2010年不同职业的性别构成(%)。 “六普”为研究我国男女两性的就业现状、变化趋势与性别差异提供了丰富资料。研究表明,2010年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3.8个百分点,且20年来我国16岁~59岁女性就业率持续下降,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在职业构成中“白领”女性所占比例低于男性,部分职业与行业性别隔离严重。建议构建公平的就业环境,完善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5岁~64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为4.9亿,与2000年相比净增了6469.3万,比男性多增加663.5万。庞大的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挑战。女性就业不但关系到女性的生存发展,还关系到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本研究利用“六普”数据从就业、失业、行业、职业分布等方面分析我国女性的就业状况。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是反映劳动力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女性的就业与失业状况不仅取决于女性劳动力的供给情况,更取决于市场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情况、以及政府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障情况,直接反映了女性就业意愿的实现程度。 ——就业状况 “六普”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在我国16岁及以上从业人员中,女性占44.7%,女性就业率为61.7%。本研究着重对16岁~59岁女性就业率及其性别差异进行分析。 2010年16岁~59岁女性的就业率为69.9%,表明我国该年龄城乡女性近七成在从事有收入的社会劳动。与2000年相比,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均有所下降,但女性的下降幅度(7.0个百分点)大于男性(4.0个百分点)。此外,近10年女性就业率的下降幅度比1990~2000年的5.8个百分点还要大,而男性近10年的下降幅度则略小于上一个10年(4.1百分点),

浅谈现代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浅谈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摘要:调查显示,目前,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性别结构趋于平衡,在校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比例已分别达到51.4%和49%,女大学生、研究生和男生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同样希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常常难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在目前的各类招聘中,直接而明确的拒接女生的用人单位仍然存在,间接拒绝的更多。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女性发展的谬论与歧视。 关键词:性别歧视现存现象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正文: 目前,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最普遍,女性在就业中存在各种不平等现象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业中的各种不公平待遇愈演愈烈,社会上关于这类话题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归其实质是主要是对性别的歧视。女性就业歧视实际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与男性平等的择业机会及待遇。 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原因,或拒绝接受女性,或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或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重视妇女的升迁机会,或使女性与男性相比同工不能同酬。 前不久,据中国妇女报报道,一公司女员工在怀孕期间被终止劳动合同,不愿离职的她愤然申请劳动仲裁。最终,通过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日前,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一审审核该起劳动争议案,判决某科技公司给付女员工一定赔偿,包括经济赔偿金,半个月产假工资,试用期工资差额,双倍工资共计17340元。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某科技公司在知道其怀孕的情况下通知不续签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理应支付其经济赔偿。 日前,在各大卫视热播剧“咱们结婚吧”,女主人公杨桃因年龄问题,公司考虑其以后的生活婚姻问题,不给予以续签合同,给予辞职,她之后的一系列面试碰壁现象,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就业机会及性别上的歧视。同

妇女就业创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妇女就业创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妇女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镇妇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充分调动妇女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促进了我镇广大妇女素质的提高,努力推动实现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年,镇委、镇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全民创业就业和文化建设上提出了大胆尝试的新举措。值此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妇女的基本状况及需求,促进她们就业创业,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镇妇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认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对今后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做法。 一、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镇农村妇女总人数30471,其中就业妇女人数4675人,主要从事工厂、环卫、绿化、家政、美容等; 创业妇女人数301人,主要投资于服装店、毛织加工厂、文具店、果园、个体户等。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状况呈如下特点: 1、自主就业创业比例偏低。全镇就业妇女4675人,只占妇女总人

数的37.5%,自主创业妇女301人,占就业妇女总人数的2.4%。并且,妇女就业创业面窄、工种少,其中,就业于工厂和环卫的占总就业人数的68%,就业于美容、家政的占17%,经营个体或企业(自主就业创业)的仅占就业人口的7%。 2、失业率与文化水平成反比。全镇下岗失业的妇女人数为3625人,且她们的文化水平大多数集中在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高中学历以上的失业率占5%,高中、初中学历及以下失的业率所占比例高达95%,突显了学历越低失业率就越高的特征。 3、失业率与年龄结构成正比。下岗失业的妇女当中,35岁以下的失业率为15%,36岁—45岁之间的失业率为45%,45岁以上的失业率为40%,呈现出年龄越大失业率就越高的现象。 二、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中存在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妇女就业创业 一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有近55%的妇女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妇女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很浓。二是缺乏主动脱贫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农村妇女外出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三是守旧观念重,思想观念有待转变。“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保守观念及长期封闭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大部分的农村妇女造成了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依附男子生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很重,不愿意走出来创业,走出去就业。 (二)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就业创业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DOC 72页)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DOC 72页)

第一章劳动就业 1.1 概述 1.1.1 劳动就业的概念 P1 劳动就业指具有就业资格的公民获得某种有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其实质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从法律上把握词概念应明确下述要点。 1.就业资格 P1 即国家所确认的公民有权实现就业的资格。它包括两个必备条件: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2.就业界限 即国家确认的公民已经实现就业的界限,也就是国家据以确定就业人口的范围和统计就业人口数量的标准。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P1 ①合法性。 ②限于国民经济领域。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

某个部门的社会劳动,从而获得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并以此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状况。P2 1.1.2 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 在劳动立法中,就业立法占有首要地位,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整个劳动法就是公民实现就业的保障法。P2 纵观各国就业立法,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①宪法中关于公民劳动权的规定。②劳动基本法中关于就业的规定。③关于就业的专项立法。2007年起,为了进一步适应就业新形势,《劳动合同法》(2007)、《就业促进法》(2007)、《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7)相继出台。P2 1.1.3 劳动就业制度的原则 P2~P3 1.平等就业原则 2.市场调节就业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3.城乡统筹就业原则 4.照顾特殊群体就业的原则

2007年最新颁布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5条特别规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利,不得对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 P3 我国《劳动法》第13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P3 1.2 公平就业 1.2.1 美国公平就业机会与法律P3 美国1963年的《民权法案》第7条规定——禁止种族、肤色、宗教、性别、血统方面的歧视美国1963年《公平工资法》——禁止工资发放上的性别歧视 美国1967年《雇佣年龄歧视法》——禁止任意的年龄歧视 1973年《职业恢复法》——照顾残疾人 1974年《帮助越战时期军人退役重新就业法》——雇用和帮助退役军人 1978年《怀孕歧视法》——禁止歧视怀孕或分娩的女职工 1991年《民权法》

网络营销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

网络营销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 一、主要职责 1、负责公司的网络宣传推广工作,有效达成网站平台的访问量等相关推广指标,并不断的探索新的运营思路和推广办法; 2、负责网络广告投放,及第三方网站进行流量、反连接交换,专题活动合作,增加网站的流量; 3、负责网络广告投放,及第三方网站进行流量、反连接交换,专题活动合作,增加网站的流量; 4、负责网络活动营销策划和实施,针对节假日、社会事件活动策划可执行的有效网络营销活动; 5、策划执行软文、在线活动、病毒式营销等传播方案,善于发现炒作点并形成文案; 6、配合平面和媒告,及时更新、转载软文,扩大网站和品牌的影响力; 7、每天查看合作网站,对其适当调整,保持网站权重不被降低; 8、其他方式建立品牌美誉度,辅助完成推广效果; 9、对数据,网站概况、有效资讯数据进行整理评估,上交统计报表;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11、负责网络活动营销策划和实施,针对节假日、社会事件活动策划可执行的有效网络营销活动; 12、策划执行软文、在线活动、病毒式营销等传播方案,善于发现炒作点并形成文案;

13、配合平面和媒体广告,及时更新、转载软文,扩大网站和品牌的影响力; 14、每天查看合作网站,对其适当调整,保持网站权重不被降低;每天上班后公司网站、电商一平台进行后台处理,登陆在线客服、记录在线客服留言并合理分配,做相关处理; 15、其他方式建立品牌美誉度,辅助完成推广效果;对公司品牌体系的运作进行维护,提升品牌形象 1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工作内容 1、部门性质:网络销售,推广 2、服务对象:顾客 3、管理权限:受营销中心委托,行使对公司产品网络销售的管理和实施,承担执 行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工作指令的义务 4、管理职能:负责公司产品网络销售及管理相关事务的管理和实施的专职管理部门,对所承担的工作负责 5、工作流程: (1)负责每天上班后对公司网站、电商平台进行后台处理. 负责公司网站及电商平台日常维护; (2). 负责网络站内站外推广工作;策划微商平台促销活动方案(3). 负责站内流量分析,制定主推款和关键词,分析数据;

女性创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女性创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妇女在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县女性创业就业工作情况,促进我县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近日龙山县妇联走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分乡镇、系统妇委会等单位及女性创业者,以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对我县女性创业状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女性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龙山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至今不通铁路,正在建设高等级公路,是一个典型的八山半水一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共有34个乡镇(街道)462个村(社区)共57.3万人,其中女性人数27.9万,占总人口的48.7%。 近年来,龙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女性创业就业工作,通过多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培训服务力度、加大贷款服务力度、加大创业服务力度,使广大妇女创业激情不断高涨、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创业途径不断拓宽、创业成效明显。据调查统计,我县共有就业人员32.5万人,其中妇女就业人员14.6万人,就业率达45%,主要从事的行业有社区服务业、家政服务、饮食、宾馆、超市、美容休闲、环卫、零售、维修、运输、医疗保健等工作。自主创业女性人数约1.2万人,主要投资于土家织锦、百合加工、服装、美容、餐饮、等行业。三年来,共为1304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4976.8万元,带动3800余名妇女就业。全县女性创业就业状况具

有以下特点: 1、女性就业结构方面。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里耶秦简为品牌的旅游服务业的强力推进,女性就业结构有所改善。第一产业就业女性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女性比例上升幅度较大。从就业层次来看,尽管妇女大多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在第三产业中一些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教育、文化艺术、会计等行业,妇女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2、女性就业途径方面。采取政府引导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就业。据调查,就业女性中通过求职、应聘、录取或考取的比例为21.2%,外出务工的比例为30.3%,自谋职业(农村妇女从事种养殖业)比例为48.2%。 3、女性劳动者素质方面。女性劳动者中,只有小学学历的占18%,初中学历占54%,高中以上学历占28%。城镇女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虽然比农村高,但与岗位要求相比仍然偏低,不适应岗位要求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很多妇女接受的教育有限,因此文化素质偏低就成了多数妇女群体通病。 4、女性自主创业方面。我县自主创业女性比例约占就业总人数的3.8%,比例偏低。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资金的短缺,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较小。 二、我县推进女性创业就业的主要做法 1、开展教育培训,增强女性创业就业本领。大力开展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择业观的概述 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以及职业的发展,改变了职业的构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择业观。然而,择业主体在接受新观念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过去固有的观念的影响。所以,必需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劳动。择业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选择职业。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作出的想象和设计,青年大学生掌握职业的形成规律及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仅有利于自己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而且有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年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都有着美好地憧憬,对未来的职业都寄予厚望,都期望在自己将来在从事的职业岗位上有所建树。但是,古今中外,即使在相同的背景下,有的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有的人却碌碌无为;有的人从事的职业虽然平凡,却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赞扬,有的人虽名躁一时,却最终遭到人们的唾弃。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则在于有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既是历史上一切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人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同样也是新一代大学生应树立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大学生对于择业的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大学生的择业观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集中的深层的反映。择业观是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两个直接的前提条件:需要和自我意识。需要是形成价值观的客观前提,自我意识是价值观形成的主观条件。大学生的择业观就是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择业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大学生的择业观首先来自于社会。它一方面通过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管理等方式,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传播、家庭和社区活动等形式,把社会的职业观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给每个大学生,促使他们择业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如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择业受周围人特别是他所属的青年群体的观点和行为的直接熏染。家庭成员对职业的认识和评价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电视等大众传媒,利用生动的画面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中熏染大学生的择业观。 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在择业观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评价和价值体验一旦为实践所证实,被他人或社会认可,就会在他的头脑中强化,成为一种较为固定的看法和态度,即形成一种新的择业观。 择业观对大学生择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择业观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指导着择业主体对未来职业进行评价和选择,作出择业决策。第二,择业观是择业行为的动力。它支配着择业主题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择业主体的择业行为。

性别社会心理的影响和女性就业问题

性别社会心理的影响和女性就业问题 ——《社会心理学》读书报告 中心摘要: 本文从性别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角度,解释了女性在就业过程中的歧视以及就业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两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 关键词:性别社会心理学,性别社会化,女性就业歧视,就业竞争力 正文: 《社会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第三版,近日我有幸粗略的通读了一遍,对其中的性别社会心理尤为感兴趣。正好家中堂妹研究生毕业正值找工作应聘之时,她所遇到的面试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以及就业竞争力较男性弱现象也印证了书中关于性别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 我读过一篇有关男女地位平等的报道,报道中说到,其实中国是紧跟在美国其后的,世界上女性权力保护的较好的国家之一。应该说中国的女性还是相当解放的,在法律上也是非常平等的。但是我们见诸媒体的个案、大量的社会机构调查,都在揭示同一个事实:“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普遍受到性别歧视”。随着女性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得到社会重视,女性就业遭遇的性别歧视问题尤其成为关注的焦点单位企

业,在招聘职员时,都明确的打出了“不招女职员”。很多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性别社会心理学在关注社会的性别结构、传统性别的分工规范、市场经济导向、国家政策短缺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外,更重视探讨造成女性就业难的性别心理因素——作为女性这一性别群体,她们如何和为何(被)认为更适宜或更应该从事某种事业、在某地就业等而导致就业竞争力减弱,以及这一性别心理如何和为何存在和发生作用。 在现代社会,女性虽然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利,妇女大规模地参加社会劳动,女性经济独立和自主意识增强的现实,逐渐弱化了男女社会分工与家庭分工,男性也日益增多地分担着家务劳动。但是,文化所具有的继承性往往使其滞后于社会发展,植根于传统性别文化基础上的社会性别观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社会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机制取代计划体制的过程中,市场失灵的推力和保障妇女权益行政性力量削弱的拉力又从不同的方向激活了中国社会的性别歧视观念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智慧树网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网《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分) ()是指劳动法律规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A. 劳动法律关系 B. 劳动合同关系 C. 劳动行政关系 D. 劳动雇佣关系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1分)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A. 用人单位 B. 事业单位 C. 企业 D. 团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3 【单选题】(1分) 关于劳动关系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A. 劳动关系的主题一方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为劳动力的所有者和提供者 B. 劳动关系的容为与劳动过程紧密相连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 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关系 D.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具有独立性,并不具有从属性关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4 【单选题】(1分) 下列人员中,适用劳动法的是()。 A. 公务员 B. 现役军人 C. 家庭保姆 D. 企业中的正式职工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5 【单选题】(1分) 下列哪一选项不是劳动关系的特征? A. 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 B. 兼有人身和财产关系 C. 基于劳动合同确立,通过劳动过程实现 D. 只有隶属关系,没有平等关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第二章1 【单选题】(1分) 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书面合同 B. 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合同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D.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2 【单选题】(1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的工时制? A. 标准工时制 B. 特别工时制 C. 不定时工时制 D. 综合计算工时制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3 【单选题】(1分)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派遣劳动关系、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借用劳动关系等,这些用工形式都属于()。 A. 标准劳动关系 B. 劳务关系 C. 非标准劳动关系 D. 民事法律关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4 【单选题】(1分) 从2014年4月1日起,的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元。 A. 1280

大学生就业观有哪些变化

大学生求职动机”调查各项按重要性排列如下(前面的数字为排名、后面的百分数为选择此项的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所占的比例):1个人成长与发展99,2公司的工作氛围是否向上,3工作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3公司中重视知识的氛围,5公司的发展前景,5公司的规范化程度,7薪酬增长的速度,7同事关系、友爱程度,9公司经营管理的灵活性,10工作可能获得的成就感,11福利,12晋升的机会,13工作的安全性,14工资报酬的高低,15工作能否与个性相配,16工作能否帮助自己实现理想,17工作的挑战性,18工作是否与爱好相配,19企业文化是否与个人价值相配,20公司的地位、声誉,21工作中自我决策权限的大小,22工作的保障性、稳定性,23职业的声望,24工作环境的舒适,25工作时间的均衡性,26公司产品广告的影响,27工作中能否运用大学中所学,28工作时间的自由,29招聘广告的吸引力,30招聘会的规模和声势53。本次调查表明,在各个高校的毕业生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东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毕业生最看重个人发展在所收到的问卷中,“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一项有99的毕业生选择了“很重要”、“比较重要”或“重要”三个答案,是选中率最高的一项。排在它后面的是公司的工作氛围是否向上、工作能否发挥自己的专长等。前几年比较被看中的薪酬、福利等求职动机分别排在第7位和第11位。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工作能否帮助自我实现人生理想”一项在“很重要”选中率排序中占第六位。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陈健洲说,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他们仍旧注重社会理想,但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这有利于他们选择工作,实现人生目标,也有利于企业去选择人才,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毕业生想借就业改变专业 在所调查因素的“不重要”答案项的选中率排序中,“工作能否运用自己在大学中所学”一项排在第3位。这说明,毕业生已不愿被大学中所学的专业束缚在某个领域里。对那些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或是冷门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毕业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工作与自己的兴趣、个性和价值观的匹配。所调查的中山大学毕业生集中在一些热门专业,像政法、计算机等,所调查的毕业生中有选择了“很重要”、“比较重要”和“重要”三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有的毕业生选择了这三项。而天津商学院的毕业生选择这三项的比例就比较低。据方正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张梅介绍,在日本和美国,大学教育一般已作为就业前的素质教育,大学中所学的知识可能会与毕业后所选择的工作相差很多。公司里有一套培

从性别视角浅谈女性就业难问题

浅谈女性就业问题及相关对策 女性参加社会劳动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需要,女性就业是女性获得生存资料和生活资源、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就业对于社会和女性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女性就业不容乐观,面临着许多问题。相关材料表明,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普遍遭遇过明显的性别歧视,表示就业压力比较大。 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的原因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女性自身的因素、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因素等。 社会文化因素 (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从来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各方面都不如男性。男女的传统角色定位历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的定位是家里的“顶梁柱”,肩负着挣钱养家的重任,同时也掌握着家里的话事权。而女性的职责就是照顾好家庭、做好家务,当好一个“贤内助”,处于服从地位。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意思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恩格斯说过“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1]在现代,很多人的观念中仍然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的封建思想。认为女性不论是智力水平还是处理事情的能力上都远远不如男性。这种现象隐含了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不信任,我想这也就是构成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存在的思想前提

(二)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 由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角色和行为有着不同的期待和规范,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了各自的性别特征和差异,构成社会性别。所谓社会性别,就是人们基于男性与女性的自然性别上的差距,在思,想观念上形成的对于男性与女性的主观判断。I社会性别是一种压迫妇女的体制化、系统化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男性控制女性的权力结构,“性别关系带有主宰、控制妇女的意义。”[2] 正如《诗经》中所记载的,“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裼,载弄之瓦。”[3]可以看出男女从降生之时便有了床(贵)与地(贱)之分,璋与瓦之别。男尊女卑思想从男女降生之时便有了。男孩一降生,其角色就被定义于养家糊口、拥有决定权、处于支配地位。女孩则被定义为关怀和照顾老人、孩子,以家庭为重心,处于辅佐和服从地位的角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狐狸满山跑”这句熟语很形象的体现了女性的服从地位。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女性却只是维系家庭和谐、以家庭为重心的贤内助。 女性自身的因素 (一)女性特殊的生理状况 女性由于自身的身体机能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在体力方面不如男性。女性一般无法从事一些重体力的工作,在重工业领域也几乎没有女性的参与。比如,采矿、冶铁、高空作业等。 (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促使女性对自身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女性整体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

经济学-“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影响研究论文

“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影响研究 【摘要】女性同时作为人口再生产主体和社会经济发展参与者,“二孩”政策的开放,改变了女性的就业环境。本文基于政策对女性就业影响的社会调查数据和发展现状,分别从宏观、微观视角看“二孩”政策下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传统观念、支持力度、福利水平、就业歧视、家庭分工和个人素质等对女性就业产生的影响。经研究发现“二孩”政策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企业性质的女性就业影响存在差异;“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表现在求职面试、薪酬待遇、职业晋升、人生发展等各阶段的不同影响。为了顺利达到实施“二孩”政策的预想目标、帮助女性在生育与就业之间找到平衡点,针对“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带来的各种影响,应从社会各方考虑给予有效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二孩”政策;女性就业;影响因素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wo-child" policy on female employment [Abstract] As the main body of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and the participa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pening of the two-child policy has changed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for women. Based on the social survey data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policy's impact on women's employment,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omen's employment under the two-child policy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support, welfare level,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family division of labor and personal quality on women's employ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child" policy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employment of women of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enterprises. The "two-child" policy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process of women,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job interview, salary, career promotion, life development and other stages. In order to smoothly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of implementing the "two-child" policy and help women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fertility and employment, effective policy Suggestion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should be given from all sides of the society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impacts of the "two-child" policy on women's employment. [Keywords] "Two-child" policy Women in employ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网络营销部门岗位职责及要求

网络部人员招聘要求与岗位职责 一、网销主管 岗位职责: 1、三年以上网络营销工作经验 2、精通各种网络营销推广技巧与方法,熟悉网络营销手段与策略 3、擅长数据分析,分析各类推广得效果并及时调整推广策略 4、熟悉HTML、CSS、JS、PHP等 5、思路清晰,有较强得文案策划、撰写能力,够独立策划并撰写活动全案; 6、具备团队管理经验,有成功案例者优先 任职要求: 1、建立、管理网络营销团队,分配团队工作,对工作效果进行考核; 2、负责网络营销团队得日常管理工作 3、掌握市场动态,策划并制定有效得网络营销策略; 4、优化整合现有网络营销渠道,开拓新得营销渠道 5、组织参与团队内部培训,提升团队整体水平 6、分析竞争对手营销手段,寻求可借鉴方式加以创新 二、SEO 岗位职责: 1、分析网站,制定合理SEO优化方案 2、不断挖掘关键词,获取精准长尾流量 3、执行SEO方案,提升关键词排名 4、负责网站流量数据监控与数据统计,对网站进行持续分析与改进 5、完成领导安排得其她工作 任职要求: 1、一年以上网站优化工作经验 2、精通各大搜索引擎得搜索排名技术与优化原则,精通站内外优化 3、熟悉基本得HTML、JS、CSS代码 4、了解网站建设得其她策略与推广战略,并熟悉博客、微营销、SNS等推广方式

5、有成功案例者优先 6、有一定互联网推广资源,熟悉BBS、WEB站长等相关渠道者优先 三、SEM(索引擎营销就就是基于搜索引擎平台得网络营销,利用人们对搜索引擎得依赖与使用习惯,在人们检索信息得时候尽可能将营销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 岗位职责: 1、负责竞价账户日常操作 2、执行SEM推广计划,负责SEM数据监控、投放产出分析以及效率得优化 3、定期提供数据分析报告,并找出相应得改进方法,保证SEM推广正常有效推进 4、监控与研究竞争对手及其她网站搜索营销策略,提出调整方案,不断优化账户提高RO I 任职要求: 1、1年以上SEM实操经验 2、精通目前主要搜索引擎SEM得原理与优化策略 3、熟练使用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推广后台 4、数据分析能力强,能够进行SEM投放分析并制作统计报告,为调整投放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5、具备较强得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四、网站美工 岗位职责: 1、负责网站页面及广告得设计与制作 2、设计各种宣传图片 3、优化网页布局及样式,提升转化率 4、完成主管交代得其她任务 任职要求: 1、1年以上网站美工工作经验,可以独立设计网站 2、熟练使用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等设计软件 3、精通HTML、CSS代码,熟练使用DIV+CSS布局;熟悉html5+css3优先 五、网站开发程序员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网站建设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全解

华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办学形式:业余 年级:2014级2班 班别:校内 姓名:钟敏贤 学号:32号 论文题目: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现 状与思考

评语: 评分: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一、我国女性就业现状及表现分析 (5)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5) (二)职业选择范围狭窄 (5) (三)职业待遇不平等 (5) 二、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6) (一)我国经济利益关系影响 (6) (二)传统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 (6) (三)女性自身的因素 (7) (四)国家法律的薄弱 (8) 三、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应对策 (8)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政府干预力度 (8) (二)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机构 (9)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9) (四)合理设置适合女性专业,增强女性就业砝码 (9) (五)提升素质,加强女性就业竞争的基础条件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女性从业是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的保障,而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是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基础。做好女性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体现在性别差异上便是女性“就业难”问题相当突出。现实生活中,受性别歧视影响,妇女就业的平等权利难以保障,就业机会及福利待遇不公是女性面临的最大经济困扰。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对于女性劳动者来说,身体因素、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甚至是性别,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要解决中国女性就业的难题,不能仅从某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例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制定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将从女性就业现状、就业歧视原因、消除就业歧视等多方面讨论女性就业歧视中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分析知识交流

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 分析

大学生就业观念变迁分析 作者姓名李某 专业某某某 指导教师姓名某某某 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目录

摘要 (1) 一、大学生就业观 (1) (一)就业观的发展 (1) (二)当前就业观 (2) 二、引发就业观念变迁的原因 (3) (一)就业形势严峻引发就业观念变迁 (3)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的问题导致就业难的一个关键因素 (4) 三、科学就业观 (5) (一)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必要性 (5) (二)树立科学就业观 (6) 致谢 (9)

摘要 就业是人民安居的基础,是国家安定的根本。大学生作为参与就业的一大主体,其就业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应然状况与实然现状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愈显突出。这也直接导致了“就业难”这一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能否转变对其能否顺利及时地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就业难大学生就业观科学就业观 一、大学生就业观 (一)就业观的发展 上海大学傅新华,将就业观的发展归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1. 服从分配 新中国诞生以后,我国高校毕业生“统包统配”制度的形成,前后经历了十多年时间。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形式上是“统包统配”,但实际上是“从什么地方来,回到什么地方去”从而将毕业生就业制度推向了一个极端。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也恢复了文革前“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从改革开放到1985年,我国高等教育继续实行高度集中的招生计划和“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精英式的教育制度与高度集权的分配制度的相辅相成,成了该阶段的主要特点。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被动和单一,最主要的是服从分配。具体表现为:择业倾向上比较被动、择业评价上偏向政治化、择业意向上偏重政治和社会地位高的行业与岗位。 2. 双向选择

从传统文化角度浅析女性就业遭歧视问题

从传统文化角度浅析女性就业遭歧视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女性就业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但当前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主要从传统文化方面对我国就业市场上女性就业遭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女性就业歧视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联合国妇女署有关数据显示:1990年,中国城市中女性的收入是男性收入的77%,农村女性的收入是男性收入的79%,但是到2012年,在城市当中,女性收入只占男性收入的67.3%,农村地区女性收入只占男性收入的56%。国际劳工组织列出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大约120家国有企业当中,只有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是女性。201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有45%的妇女依然没有工作,男性的失业率只有19%1。这意味着,中国女性还没有真正打破她们就业发展的局限,商界依然是男人的天下。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以上资料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一)“传统性别文化”对女性就业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时至今日,女孩的出生对不少中国家庭认为还是一个遗憾;在本人执教的学校班级中发现,父母对男孩的教育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女性常被归为优柔怯弱等性格弱点的集合体,在与男性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强女不如弱男”的观念使女性失去了很多就业和发展的机会;“一个女 1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国家项目经理汤竹丽2012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演讲

“全面二胎”政策下女性就业权的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e7579240.html, “全面二胎”政策下女性就业权的保护 作者:殷晓琳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04期 摘要“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对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也带来一些负面问题,该政策下女性就业权的保障就是一个突出问题,使得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全面二胎” 女性就业权实施效果 作者简介:殷晓琳,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法学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wendangku.net/doc/3e7579240.html,ki.1009-0592.2018.02.075 2016年1月1日起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对于现阶段我们国家老龄化现象严重,以及优化人口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实施以来,很多家庭并不愿意生育二胎,使得二胎政策的实施违背了立法者的初衷,并同时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加重和女性就业权保护的缺失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一、“全面二胎”政策下女性就业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女性就业权保护的现状 虽然在我国一直将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很多法律中对男女平等加以规定,不仅如此,有些法律中对女性的权益还进行了特别的保护,尽管如此,实践中对于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始终存在,由于现代女性不仅担负着繁衍生育的重任,同时和男性一样也面临工作和就业的各种压力,所以实践中用人单位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对女性就业设定各种限制性条件,使得女性在就业时受到歧视,特别是隐性就业歧视,表面上对男性女性设定相同的条件,却在内部操作中淘汰女性求职者,使得女性在就业时的机会远低于男性。 在此情形下,“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使得对女性的就业歧视进一步加剧,由于女性生育期间不仅不能给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反而用人单位要给女性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工资及其他费用,所以用人单位在招聘女性员工时,无论是对已育一胎还是未育女性,都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用人单位更愿意将入职、晋升、培训等机会留给男性。而就业歧视现象的进一步加剧,与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权保护的不够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二)女性就业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女性就业歧视保护法律缺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