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

2、法国学派

3、套话

4、渊源学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

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

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2 一、名词解释

5、美国学派

6、主题学

7、主题(theme)

8、阐发研究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

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 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3 一、名词解释

9、媒介学 10、情境 11、意象研究 12、题材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

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3、比较诗学 14、跨学科研究 15、中国学派 16、母题 17、平行研究

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 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8、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 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

《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

2、法国学派

3、套话

4、渊源学

5、美国学派

6、主题学

7、主题(theme)

8、阐发研究

9、媒介学 10、情境 11、意象研究 12、题材 13、比较诗学 14、跨学科研究 15、中国学派 16、母题 17、平行研究

二、比较文学简述题

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

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

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

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

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 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 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

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

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 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8、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

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

三、比较文学论述题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可相应给分,答案仅供参考)

1、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和而不同”与文化多元共处原则在全球化时代

的重要意义。

2、以中国古代“诗画共生”现象为例,谈谈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3、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4、联系具体事例谈谈文学与宗教的基本关系。

5、试简要比较中西小说的主要异同。

6、中西散文、戏剧、诗歌之异同。

7、对比中西文学中的某类形象。

8、结合具体事例,就中西文学中你感兴趣的某一母题加以比较: 9、结合具体实例,就中西文学中的你感兴趣的某种形象加以比较。 10、试比较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意境”与西方艺术理论中的“典型”。

四、比较文学分析题

说明:本题一般给出材料,可能是理论观点,也可能是具体的作品对比,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范例:

1、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这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个国度,人们都歌唱起来,并将他们的歌记录在文字,给留传到後代。在中国,三百篇最古部分--《周颂》和《大雅》,印度的《黎俱吠陀》,《旧约》最早的《希伯来诗篇》,希腊的《伊利亚特》(lliad)和《奥德赛》(Odyssey)--都约略同时产生。……总有那么一天,四个(笔者案:指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四个古国的文明)的个别性渐渐消失,于是文化只有一个世界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路线,谁都不能改变,也不必改变。”

联系具体的文学现象,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2、著名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洛里哀(Frederic Loliee)曾在他那部名著《比较文学史》中说:

“西方之知识上、道德上及实业上的势力业已遍及全世界。东部亚细亚除少数偏僻的区域外,业已无不开放。即使那极端守旧的地方也已渐渐容纳欧洲的风气……从此民族间的差别将渐被铲除,文化将继续它的进程,而地方的特色将归消灭。各种特殊的模型,各样特殊的气质必将随文化的进步而终至绝迹。到处的居民,将不复有特异于其他人类之处;游历家将不复有殊风异俗可以访寻,一切文学上的民族的特质也都将成为历史上的东西了。……总之,各民族将不复维持他们的传统,而从前一切种姓上的差别必将消灭在一个大混合体之内——这就是今后文学的趋势。”

你赞同这段论述吗,联系具体的事例谈谈你的观点。

3、敏泽在《<管锥编>研究文集?序》中评价钱钟书先生治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善于打破空间上的中、外,时间上的古、今,以及人文学科中各种学科之间人为的藩篱,不繁琐为法,不画地为牢,由于他所积甚勤,所蓄甚厚,囊括中外,

纵览古今,发而为文,就使他不仅能够高瞻周览,不以一端之解,而拟万端之变,善于发前人之所未发及已发,启人思智,新人耳目,而且能够纵横交错,左右逢源,有自由而充分地驰骋其想象力的余地,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联系事例谈谈你对这种研究方法的理解。

4、就中外文学的具体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例子略。

5、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阐释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句:

“啊~我多么希望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

(0056)《比较文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法国学派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

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3、套话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它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渊源学

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的来源。

5、美国学派

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6、主题学

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7、主题(theme)

一般来讲,比较文学中的主题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中的主题,在比较文学中往往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尤金H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

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8、阐发研究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

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9、媒介学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10、情境

情境就是作品中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人生境遇,在这种境遇之中蕴含着一定的戏剧性冲突因素和审美规律。如三角恋爱关系、仇家子女相恋等就是典型的情境。

11、意象研究

意象研究是指对不同民族文学中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和文学意味的物象的研究。它常常是一些自然现象或物质客体,如日月星辰、山石云泉等;也可能是一些动植物,如梅兰竹菊、狐狸、狮子等等,还可能是想象性的神话传说中事物,如妖魔鬼怪,神灯宝石等等。

12、题材

一般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题材是指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一定创作意图进行选择和虚构,

从而进入文学作品的一定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现象。主题学中的题材概念与之不同,伊丽莎白?弗伦泽尔认为,题材就是“一个存在于这一作品之前轮廓清晰的故事脉络,一个‘情节’,它是一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一个当代故事中的报导,一个历史的、神话的或者宗教的动作,一部由另外一作家加工了的作品,或者甚至是一件想象的产物,用文学方式进行了处理。”

13、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14、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15、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一批中国学者为代表所形成的一支重要的比较文学队伍。他们提出了“阐发研究”等新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代表第三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倡导文化平等与文化对话,提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多元主义,冲破了欧洲传统的比较文学观念。

16、母题

所谓母题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空、山岳、江湖、光明、黑暗等等。母题经过作品的有机组合,便能提升为一定的主题,一部作品可以分列成多个母题。

17、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指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比较,同时,平行研究还强调文学与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

二、简述题

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比较文学以跨民族、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的研究展现出总体

文学的态势,对其特征可以归纳出很多种,如“比较性”、“宏观性”、“连续性”、“语际性”、“科际性”、“交叉性”、“边缘性”、“跨越性”、“综合性”、“开放性”、“前卫性”等等。如果进一步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集中表现为比较性、跨越性、开放性、综合性几个方面。

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传统的研究范围,主要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比较文学研究,以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为代表,包括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两种类型。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又称为“本科研究”或“内在关系研究”;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又称为“非本科研究”、“科际研究”、“超文学学科研究”、“外在研究”、“科际整合”等等。

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其研究范围在当代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又扩大到诸如形象学、译介学、跨文化研究、阐发研究等范围。

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

首先,比较文学的“比较”一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作为方法,“比较”并非文学的专利,而是一切学术领域都普遍存在的,由来以久。

其次,比较文学的“比较”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跨国别、跨文化的比较;二是跨学科的比较。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国家、文化、语言、学科界限的文学现

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

再次,不是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最后,必须强调“比较”是就文学而言的,如果其落脚点与归宿不是指向文学本身,再优秀的比较我们也不能称为比较文学,它只能是别的什么比较,所以,文学性是作为比较文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性特征,不可抛弃。

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

我们可以简单地给比较文学学科性质作如下界定: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

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

无论是提倡在对话和商谈的过程中,实现不同文化与文学之间的互识、互证和互补,或是在科学与人文的对立中维护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根本目的,并沟通文学与其他人类思维方式等方面,比较文学都会为21世纪的人文精神作出自己的新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开辟自己的新领域,获得新的发展。

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针对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文化对话、文化误解与文化碰撞,比较文学日渐成为改善国际文化生态环境,促进“新人文主义”的广泛播散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面对全球化中的西化,美国化倾向,如何打破长期以来顽固不

化的“欧洲中心主义”,实现不同文化,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之间和平、理解、平等、对话的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景观,成为当代学者思考的新的课题,这也促进了比较文学的新的发展。

6、流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可以从作家的影响、作品的影响、文学样式的影响三个角度来说明流传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

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的来源。

渊源学按照其表现形态又可分为多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孤立的源流、集体的源流等等。

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根据媒介的具体方式不同,媒介学将媒介分为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学媒介三种。

个人媒介又可分为:“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放送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者和第三国中的个人媒介者。

环境媒介又可分为:“朋友集团”或朋友的聚会,“文学会社”,“文学沙龙”,宫廷与开放都市等。

文字材料媒介是诸如文学评论、报章杂志、文学翻译之类的书籍和文字,这也是作家作品传播到外国去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翻译。

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

首先,从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包括国别文学的比较和跨学科比较两部分,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不等于文学比较。

其次,从研究对象上看,美国学派认为不能只限于寻找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某种“事实联系”的影响,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身价值的探讨与比较,必须对相互之间并不一定产生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规律进行比较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行研究”。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是不可靠的。

其三,从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界定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总体文学没有规定出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术语模糊不清,最好在研究时不要使用。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总体文学“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家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有双重的长处”,可研究的文学事实很多。

总之,美国学派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美好规律的比较,并不强调事实的联系,同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比较,无疑扩大了法国学派的领域,同时也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狭隘的地方主义偏见,是对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

影响研究较之平行研究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影响研究注重“事实联系”,而不是文学现象之间的非事实的审美性的类同关系;第二,由于受“事实联系”的束缚,影响研究强调时空、质量与强度的限制,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没有事实联系就不可进行比较。第三,影响研究那样只注重渊源、影响、联系、媒介等文学的外围和边缘问题。因此、与平行研究不同,影响研究主要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平行研究更多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将文学批评重新引入文学史的研究之中。第四,

影响研究的范围里没有平行研究提出的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的科际比较与跨学科研究。

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

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

文类学(Genology)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种文类的特征和它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尤金H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一般来讲,母题是很有限的,但这有限的母题却可以组合成无限的主题,每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能都表现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但世界上无数的作品可能也只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有限的母题如爱与恨、情于仇、生与死、聚与散等等。

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如中国现代文化中称西方人为“二毛子”,称日本人为“鬼子”,都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有关。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因而,它也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套话特征。套话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它是这种文化标志的缩影(如陈词滥调,福楼拜尔常说的“被普遍接受的思想”等。) 套话是一种被简化了的文化表述,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恒定性和高度的多语境性,在某一民族和国家内的任何时刻都可使用,如我们自抗日战争以来长期称日本人为“鬼子”。套话还以隐含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恒定的等级制度,一种对世界和对一切文化的真正的两分法。“套话是对精神和推理的惊人省略,是一种恒定的预期理由:它显示出(并证明了)的是它原本应该证明的。它不仅是一个凝固文化的标志,还揭示出了一个重言、重复的文化,一切批评尝试后都被排除在这个文化之外,以有利于对某些本质化和歧视类型的确定。”

套话的产生往往是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混合,以他者的自然属性来解释他们的文化,他的存在解释了他的行为(低级的)和作为叙述者的我的行为(高级的)。如犹太人的鹰勾鼻。同时,套话有时以一些概括的富有特征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这些词汇往往传达了一个民族对他者的总体想象与恒定看法,当然这些词汇作为对他者形象的界定也会随一定的历史而发生变化。

概括起来,套话的特征可以说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特殊代一般,即将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二是以现象代本质,从而制造了一种对立的等级;三是以自然代文化,即将自然属性与文化本质相混淆。

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

研究形象的主要目的是透过形象去把握形象描述者的基本态度以及形象的象征模式。巴柔认为,基本态度和象征模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狂热”。即描述者将异国现实看作绝对优于注视者文化、优于本土化的东西。其结果是作家或团体把本土文化看成是低级的,对异国形象的抬高,同时就意味着对本土文化的贬损与批判。巴柔认为这种对异国的“狂热”更多是“印象”而非形象。如启蒙时期法国作家对英国的神话,马可波罗对中国元代的富庶与繁盛的描绘。

第二是憎恶。这与上一种相反,认为本土文化优越而异国现实落后的。这种对于他者的歪曲、贬损也往往隐含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如赛义德《东方学》中列举的西方(主要是英法)东方学话语中对于中东阿拉伯人的丑化与歪曲,与其站在文明的角度将阿拉伯世界看作是野蛮的并欲加以改造教化;从而为发动殖民占有与掠夺提供合法化依据。

第三种是“亲善”。即将异国现实看成是正面的,把它纳入到注视者文化中,而后者也被视为是正面的,且是对被注视者文化的补充。巴柔认为,“亲善”是唯一能真正实现双向交流的态度。“亲善”靠的是互相了解和承认,批评交流和平等对话。

第四种可能是建立在一种新的正在统一的整体,或将已消失的整体重新组建起来:如泛拉丁主义、泛日尔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当然还有形形色色的世界主义和国际主义,很难作出正面与负面的区分。

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二者在研究视角上不同。译介学将视野拓展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领域,将翻译首先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传统翻译研究的视野要狭小得多,仅仅探讨翻译的一些技巧、语言、理论问题。

其二,二者在研究目的上也是不同的。译介学将翻译视作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文化交流、对话的一种手段,进而考察它在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传播人文精神以及建立多元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传统的翻译研究则是为了总结翻译理论、经验来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其三从研究的重心来看二者也不相同,译介学将研究的重心放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文化的互识、互补、互证、互溶和共建上;而传统的翻译研究更多的是注重语言的转换过程,翻译水平及翻译经验。其四,对翻译性质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译介学不再将翻译视为一种单纯的文化活动,而是在这种活动中发现了翻译中的文化改写与文化霸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后殖民批评、女权主义批评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17、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概念、范畴、命题的比较;整体比较(体系、形态、精神、模式、观念等的比较);综合研究

18、与平行研究相比,影响研究有什么不同,

影响研究注重资料的发掘、考证,在方法论上重实证;强调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使文学从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的内部走向国际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但影响研究由于过度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这是其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

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

不是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不同文化、语言、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类同关系或交叉关系,这就构成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基础。如比较文学早期的法国学派主要就是探求不同民族、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

后来美国学派并不追寻文学现象之间一定存在亲缘影响关系,要求文学现象之间一定要存在某些相似相异的可比关系,后来被称为平

行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相互孕育、相互阐发、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将文学与其他相关艺术和学科进行比较无疑有利于认识文学的许多本质性规律和发展特征。但可比性是一种内在的价值,有时十分明显,而有时又不易发现,需要敏锐的眼光和深入的思索与探讨。

有的文学现象之间看起来具有十分明显的相似性,但一深入比较可能意义不大,这种可比性就不强;有的文学现象之间看起来并不什么可比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但深入比较,却能给人以深刻丰富的启迪,这种可比性就更有价值。

当然,文学的可比性要放到特定的视野、语境和角度之下才有意义,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比较的范围与标准。钱钟书先生强调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对我们无疑是很好的启示。

三、比较文学论述题

1、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和而不同”与文化多元共处原则在全球化时代

的重要意义。

(参考课件第一章第三节)

评分标准(以15分计):原理0,7分,具体阐释0,8分。

关于如何解决保持差异和多元共存的问题,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提供了很重要的启迪。“和而不同”原则出自《左氏?昭公二十年》。大约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的大臣晏婴和齐侯曾经有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齐候对晏婴说:“唯据与我和”。“据”指的是齐侯侍臣,姓梁,名丘据。晏婴说:“梁丘据不过是求同而已,哪里谈得上‘和’呢,”齐侯问:“‘和’与‘同’难道还有什么不一样吗,”这引出晏婴的一大篇议论。他认为“不同”是事物组成和发展的最根本的条件。例如做菜,油盐酱醋必须“不同”,才能成其为菜肴;又如音乐,必须有“短长疾徐”、“哀乐刚柔”等等“不同”,才能“相济相成”。晏婴说,像梁丘据那样的人,你说对,他也说对,你说不对,他也说不对,有什么用呢,此后,“和而不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周代史官——史伯提出:“和宜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以他平他”,是以相异和相关为前提的,相异的事物相互协调并进,就能发展;“以同裨同”则是以相同的事物叠加,其结果只能是窒息生机。因此,首先要承认不同,没有不同,就不会发展;但“不同”,并不是互不相关,各种不同因素之间,必须有“和”,“和”就是事物之间和谐有益的相互关系。“和”在中国是一个古字,见于金文和简文。“和”在古汉语中,作为动词,表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并非融合为一)。如《尚书?尧

典》:“百姓昭明,协和万帮”(这里强调的是“万帮”,而不是融为“一帮”)。古“和”字还有“顺其道而行之”、不过分、得其中道的意思。如《广韵》:“和

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新书?道术》:“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都是和谐适度的意思。

“和而不同”原则认为事物虽各有不同,但决不可能脱离相互的关系而孤立存在,“和”的本义就是要探讨诸多不同因素在不同的关系网络中如何共处。在中国,儒家立论的基础是人和人的关系,道家立论的基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都是在不同的领域内探讨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和“道并行”是“不同”,“不相害”、“不相悖”则是“和”。“和”的另一个内容是“适度”,“适度”就是“致中和”,既不是“过”,也不是“不及”,而是恰到好处,因适度而达到各方面的和谐。庄子认为,天道有适度的盛衰次序,人道社会也会有一些大家都会自然遵循的普遍原则。他说“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就可以“太和万物”,?使世界达到最完满的和谐。作为儒家核心的道德伦常观念,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义臣忠”等双方面的行为规范,力图找到两者之间关系的和谐和适度。所以说:“礼之用,和为贵”,“礼”是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范,它必须在和谐、适度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这种在“适度”的基础上,不断开放,不断追求新的和谐和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

这种既保障对个人的尊重和个人的平等权利,同时又要求个人有同情和尊重他人的义务;既保障不同个人,社群,民族,国家之间的各种差异,又要求彼此对话、商谈,和谐并进,共同发展,就是21世纪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既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又避免本位文化的封闭和孤立,避免以至引向战争和衰亡。 2、以中国古代“诗画共生”现象为例,谈谈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谈:

第一,诗与画在形式上的结合,依诗作画与题画诗。

第二,诗与画在精神上的互通。

如诗画在造境上强调“境由心造”,追求言外意与画外象等;在时空观念上追求“仰观俯察”与“游目骋怀”的观照方式。

(具体可以参考课件第五章,链接内容。参考答案,考生也可自由发挥,重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评分标准(以15分计):原理0,7分,具体阐释0,8分。)

3、联系具体事例谈谈心理学与文学研究的关系。

参考答案,考生也可自由发挥,重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评分标准(以15

分计):原理0,7分,具体阐释0,8分。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心理学美学逐步受到人的普通关注以来,各种心理学成果大量运用到文学研究中。

在文学中心理批评主要关注:作家创作时的心理历程;作家在作品中借人物形象表现的是什么心理。心理批评的方法比较适合于分析小说和戏剧,特别是分析那些精神内涵比较丰富的作家作品,以及内心世界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它是一种内在的批评,对于外在的社会学批评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心理批评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一,心理分析批评是一种深层的批评,它不是停留在作品表面内容上,而是在探索作家和人物的内心深层心灵世界,这一点有助于纠正那种肤浅的、皮相的或者只关注作品与世界生活的批评方式。有的理论家认为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如喜玛拉雅山的两面,共同构成了对人的全面认识。

过去我们的批评特别注重作品的社会学分析,对作家的思想、世界观及阶级属性十分关心,但却极少重视作家心理状态研究。心理分析批评强调文学是作家的心理欲望的表现,不同意把人看作环境和自然的奴隶,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畴,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文类学的研究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 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0.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 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 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 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 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 (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 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 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 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围是超一国围之的,多国的 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 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 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 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 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 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1.垮学科 2.比较文学评论 3.林纾 4.意象 5.原型 6.水平接受 7.新批评派 8. 双向诠释 9.希腊神话 10.抒情、动作 11.《摩罗诗力说》 12.文学理论 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 14.超媒体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 A. 维耶曼 B. 韦勒克 C. 歌德 D. 但丁 正确答案: 2. 1930年,()在梵·第根等的协助下创建巴黎大学的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院,使巴黎成了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 A. 戴克斯特 B. 阿扎尔 C. 韦斯坦因 D. 巴尔登斯伯格 正确答案: 3. 前苏联比较文学的代表人物日尔蒙斯把比较文学称为() A. 比较文艺学 B. 比较类型学 C. 历史-比较文艺学 D. 比较历史学 正确答案: 4. “平行回现论”是由俄国比较文学先驱()提出的 A. 马雅可夫斯基 B. 维谢洛夫斯基 C. 日尔蒙斯基 D. 别林斯基 正确答案: 5. 古罗马时期,()的《埃涅阿斯纪》是对荷马史诗的模仿。 A. 贺拉斯 B. 普卢塔克 C. 维吉尔 D. 昆提利安 正确答案: 6. ()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A. 狄德罗 B. 卢梭 C. 伏尔泰

D. 莎士比亚 正确答案: 7. 德国著名神话学派学者库恩建立了() A. 太阳神话说 B. 月亮神话说 C. 宗教神话说 D. 雷雨神话说 正确答案: 8. ()学者奠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最早提出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看法。 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中国 正确答案: 9. 主题学是从19世纪初期德国()中衍生出来的。 A. 神话学 B. 民俗学 C. 文艺学 D. 文学 正确答案: 10. 1958年韦勒克在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宣读的论文()被看着美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 A. 《比较文学的危机》 B. 《比较文学的概念》 C. 《比较的基础》 D. 《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 正确答案: 11. 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学者是() A. 巴尔登斯伯格 B. 布吕纳季耶 C. 戴克斯特 D. 卡雷 正确答案: 12. 1963年()在他著名的《比较不是理由》中首次提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的设想。 A. 刘若愚 B. 艾田伯 C. 叶维廉 D. 季羡林 正确答案: 13. ()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A. 1979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的考研笔记 飞氘有话说: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答案《、名词解释一1、社会学是一门 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2、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4、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沟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7、社会规范:是在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的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8、社会群体:广义上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形成的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共同体;狭义上指通过直接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类群体。 9、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满足程度上的差异性。 10、社区发展:指通过建设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11、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行为。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拟剧论:是社会学家戈夫曼采取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的理论。 14、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15、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种种社会变动现象。社会学家把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渐进的、突发的社会变动过程与结果都称作社会变迁。 16、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制约社会行为的重要结构框架。. 17、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18、本原的社会制度:指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

比较文学概论的小抄作业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 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 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2.在现代小说中题材就是指客观的具体事件。(╳) 在现代小说中,题材不只是客观的具体事件,主观的意象、象征、某种行为、心理也可以构成题材。 3.主题往往由一个题旨构成。(╳) 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歌德的《浮士德》。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三、简答。 1、假如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吗?为什么?不属于。正如雷马克所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艺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所以,李白与杜甫同属于一国范围之内,他们的比较不具有跨国研究的意义。 这种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尽管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但只属于国别文学研究。 2、请简述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填(20分) 1、比较文学具有 ( 开放性 )、( 多方位 )、( 动态性 )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 认同 ) 和( 离异 )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 影响 )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平行 )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 )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 《比较文学评论》 ),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 )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 霍普特 )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 (久里申 )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 1897年 )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 20年代末30年代 )(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 朱光潜 )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 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题旨或母题是可以从题材中读出来的某种意义,它是一种可以在各种主题中多次出现的因素。 三、简答题(30分) 1、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划分是指什么?举例说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文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这两个层次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例如文学理论不仅可以进行某一国的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对某一文艺理论问题,从世界的角度进行总体性的研究。无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都有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2、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书的观点? 答:(1)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2)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有价值;(3)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和评论和当代文学;(4)比较文学上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它认为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因而存在从国际的角度来展望建立全球文学史和文学学术这一遥远的理想;(5)比较文学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它不可能只局限于运用单纯的比较方法,在比较文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