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只因司马懿漏灭一人,导致这人的后代灭了大晋王朝

只因司马懿漏灭一人,导致这人的后代灭了大晋王朝

只因司马懿漏灭一人,导致这人的后代灭了大晋王朝
只因司马懿漏灭一人,导致这人的后代灭了大晋王朝

只因司马懿漏灭一人,导致这人的后代灭了大晋王朝

在公元249年的时候,司马懿趁着曹爽兄弟等人去皇陵期间的时候发动了政变,掌握了洛阳的军队之后,让当时的太后下旨说曹爽兄弟谋反。这件事情在历史上被称为高平陵之变。政变最初的时候太后让桓范接管曹曦的职务和军队,他正准备接受这个命令,但是他的儿子劝他投奔曹爽,最终他一个人带着大司农的印信从平昌门跑了。司马懿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的惊讶,对蒋济说:智囊往矣。但是蒋济却对他说不能用桓范的计策,后来桓范在高平陵见到曹爽和曹芳之后,劝他们马上带皇帝回许昌,然后调动全国的军队来讨伐司马懿,并且还保证绝对不会缺少粮草,但是曹爽兄弟知道了以后却只是痛哭而已,说接到他的司马懿的书信之后,就决定投降了,还认为交出权力之后还可以继续过着这种奢侈的生活,听闻至此桓范也放声大哭说:曹子丹算得上是一代谋人志士,看看他生了三个儿子,居然都是如此的蠢,今天我居然要跟你们一起被灭!曹爽这些人主动投降之后,被免官回到家中,桓范路过洛水浮桥北的时候遇见司马懿,赶紧下车跪拜,但是一句话也不说,司马懿赶紧扶起,还说你这是要干什么?司马懿就让桓范复职了,但是他还没有接到任命书的时候,下属就跟司马懿说,桓范出城之后向曹爽兄弟揭发司马懿谋反,还呈上了一些证据,然后、、结果就是

司马懿非常生气的说:诬告别人谋反,法律应该怎么样处置?所以桓范就因为这个罪名和曹爽一起被灭了三族。桓范有一个儿子叫做桓楷,当时年纪还很小,在,司马懿诛杀他们家族的时候逃脱了,隐姓埋名之后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桓楷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桓彝,八王之乱爆发后,桓彝就在这个地方做了州主簿这样的小官,苦苦读书数年,转型成为一个风格优雅的玄学青年,后来被当时与谢鲲等人称为江左八达,很快桓彝就升到了骑都尉,后来又成为了晋元帝司马睿的幕僚。后来桓彝因公殉职了,成为了朝廷的表率。桓彝一共有五个孩子,在他被杀的时候,他的长子桓温十五岁的时候,就发誓为父报仇。后来,桓温娶了南康长公主为妻,很快他的身价就上升不少,在政治的斗争中,他利用了,一些机会,掌握了东晋在长江上游的权利。后来桓温南征北战,进入建康之后废黜了皇帝司马奕。后来桓温病逝之后,他的孩子桓玄长大了,公元403的时候还选,建立了桓楚政权,取代了东晋。

跟司马懿学管理(1)

百家讲坛---- 跟司马懿学管理 (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女士逛商场,越看越不甘心,这叫选择带来的踌躇与焦虑,生活中许多痛苦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诸葛亮前出祁山时遇到司马懿,这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国第一次出场。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二十年。两人在祁山相会,此时,祁山西城特别安静,诸葛亮安排2500蜀兵埋伏在店铺里,司马懿当时有15万大军,而亮身边都是文官,他们都指望诸葛亮找出活命的办法。诸葛亮吩咐隐起旗帜,在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没有想到,只能选择进与不进。司马懿思前想后,这是在重大选择前表现出的焦虑,诸葛亮大开四门,无奈无兵无将,只能出此险招,诸葛亮也有信心,面对异常局面,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想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势不明,绝不会贸然进攻,司马懿传令往北山而退。司马昭不理解,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必有埋伏,诸葛亮的反常行为,背后必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不求最好,但求满意。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但进城就有风险。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 二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无性的选择是好的选择。但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面对选择就得用最小后悔法。司马懿不进城相比而言是理性的选择。成功了不要贪胜。人生、商海都贪胜,最后败坏了。打麻将听牌时最危险。得意不要忘形,要保持清醒,但是空城计只能给高人用,见俗人得用俗招。用策略要看对手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做选择,都喜欢追求一个标准,那就是完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之前一直大胜,后来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不够完美,甚至他胆小的举动还成了大家的笑料。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空城计》中司马懿选择撤退的行为不仅不丢人,其中还蕴含着他关于做选择的过人智慧。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远处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眼前局部的利益所诱惑。)

小学五年级语文《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范 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范文1 一、简介人物,激趣导入 师:三国演义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歇后语,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三国演义里面非常经典的一段。 生齐读课题 师介绍司马懿 : 课前请大家阅读了上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我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阅读感受吧。请生随意说。 师引入课文。 一、故事导课、激发兴趣 1、刚才我们大家谈的故事是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上部分内容即马谡拒谏失街亭,正是失了街亭这一咽喉之路,所以孔明安排撤兵。 也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课题:孔明智退司马懿。司马懿的“懿”笔画很多,大家不妨跟着数空一下。它是一个书面用语,现在只有在名字中用到或者是皇太后下的旨叫“懿旨”。(生齐读课题) 二、粗通文本、了解大意 1.这是六百多年前的古白话文,预习了吗?

请生读词: 旌旗、隐匿、笑容可掬 纶巾、鹤氅、麈尾(看图理解) 2.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难懂? 一般来说故事都分为起因、经过和结果,你能不能每一个环节都用一两句话概括,然后串起来说说故事大概讲了什么? 现在能说说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吗 三、紧扣题眼、品读文本 (一)找出句子 1、同学们刚才已经较好的说出了课文的大意,这大意在课文的题目就已经做了精炼的概括。再读课题,你们觉得题目中哪个字最为关键?(圈“智”字) 2、孔明之智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你再读文本,找出有关的句子。想想理由。 3、交流。 (二)聚焦“计”。 1、出示句子: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2、请生读,断句。 3、你能借助下面的注释,读懂这段话吗?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玉玺得主的演变:孙坚灭火得玉玺—→孙策用玉玺向袁术借兵—→袁术欲称帝—→徐熮杀袁术侄袁胤,夺得玉玺,赴许都献于曹操—→玉玺归曹操。 赤兔马得主的演变:李肃说吕布降董卓—→吕布得赤兔马—→吕布死,曹操得赤兔马—→收买关羽送赤兔马—→关羽败走麦城—→赤兔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马忠献赤兔马与孙权—→孙权即赐马忠骑坐—→献赤兔马与孙权—→赤兔马绝食而死。 曹魏帝位的演变:曹丕称帝—→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刘蜀帝位的演变:刘备—→刘禅 孙吴帝位的演变:曹丕死,孙权称帝—→孙亮—→孙休—→孙皓 一、三国鼎立前出现的次要人物 1、董卓:董卓进京、迁都长安、大闹凤仪亭、董卓被杀、董卓死无葬地 2、吕布:李肃说吕布、吕布杀义父丁原、吕布濮阳破曹操—、吕布乘夜袭取徐州、吕布辕门射戟、下邳吕布被擒、吕布怕死大骂刘备、曹操白门楼缢死吕布。 3、陈宫:捉放曹 4、刘表:刘表路截孙坚、蔡夫人隔屏听密语、蔡瑁设宴襄阳 5、王允:连环计 6、袁绍: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磐河袁绍攻公孙瓒、官渡之战:袁绍吐血而亡 7、陶谦:陶谦一让徐州、陶谦二让徐州、陶谦三让徐州 8、袁术:袁术起兵攻刘备、玉玺归曹操、袁术兵败身死。 曹魏人物关系 (一)曹家 1、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2、曹嵩;曹操父,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父曹嵩被杀。 3、曹昂:曹操长子、在宛城之战中,把坐骑让于曹操,被乱箭射死。 4、曹丕:、字子桓,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病死: 5、曹植: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6、曹彰:曹操次子、曹操称其为“黄须儿 7、曹睿:竞奢华曹睿早丧。他从小就很聪明,深得他父亲曹丕的喜爱。曹睿在位13年,死时年仅36岁。 8、曹奂:是三国时魏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二六○年至二六五年在位。字景明,魏武帝曹操的孙子。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司马昭杀皇帝曹髦后即皇帝位,在位时,无可奈何成了司马昭的傀儡。咸熙二年(公元二六五年)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被封为陈留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人物概括 第一部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简述 1. 刘备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三英战吕布张飞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三让徐州一让曹操为报父仇发兵攻徐州,刘备与孔融前往救援陶谦。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牧之位让与刘备。刘备辞谢不受。二让刘备劝退曹军后,陶谦又欲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军小沛。三让后陶谦病危,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与刘备,刘备方才接受。 煮酒论英雄,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跃马过檀溪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三顾茅庐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冒雪回去。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 借荆州赤壁战后,周瑜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刘备驻守地小物薄的公安,不利发展。于是刘备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不借。周瑜病故后,鲁肃继任。鲁肃从抗曹战略出发劝孙权暂借荆州。刘备借得后,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彝陵之战刘备为替关羽复仇,率大军攻吴。从巫峡至猇亭,布列军马四十余营,连绵七百余里。吴大都督陆逊坚守不出。直至炎夏六月,蜀军疲惫懈怠,刘备下令将诸寨移于林木阴密之处,陆逊方才发起火攻。时值东南风起,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 永安托孤刘备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诏诸葛亮等大臣到白帝,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诸葛亮听罢,流泪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呢!” 2、诸葛亮 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 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后,曹操卷土重来,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

评司马懿的战略战术特点_郭秀琦

2013年4月第26卷第2期 阴山学刊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Apr.2013 Vo1.26No.2评司马懿的战略战术特点* 郭秀琦 (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从政治高度去规划战略,调整战争走向,从而改变三国格局和进程。他常以粮食为武器,去打击敌人。即以自己和对方的粮食制定战略战术,在和孟达、诸葛亮、公孙渊作战时,因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攻守方略,最后对手都因没有粮食而败北。他还用抓住对方的要害方法,进行攻防转换去战胜敌人。这种战略战术的有机结合,标志着司马懿军事思想不断深化。 关键词:司马懿;战略;战术;军事思想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13)02-0024-05 一、生平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南温县敬里人。司马懿与东汉政府发生联系是在建安六年(201年),当时曹操任司空,听说司马懿有才能,请他出来任职。“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刺密探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盤桓,便收之。’帝怯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薄。”[1](P2)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魏建国后,司马懿被选为太子的老师中庶子,后又担任曹操军司马等职。“每有大谋,辙有奇策。”[1](P2)如219年秋刘备为落实《隆中对》中从两面夹击中原的战略方针,派大将关羽猛攻樊城,企图占据襄樊。曹操已疲于应付,甚至准备迁都于黄河北岸。这时司马懿建议曹操联吴捣蜀。曹操实行后成功地化解了襄樊之围,又把战火引向吴、蜀,两国间连续两场火并,魏坐收渔人之利,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已显露出来。 曹丕即位后,司马懿的地位逐步提高,官至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带兵驻守在宛城。231年大将军曹真死后,司马懿全面负责对蜀的防御工作,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不与蜀兵交战,蜀兵粮尽退兵时进行追击,成功地阻止了蜀国的进攻。青龙三年(235年)任太尉,主管全国的军事。233年以来辽东太守公孙渊公然对抗朝廷,魏国两次派人进剿都失利了。238年外联吴国魏派司马懿带兵前往围剿,取得胜利。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在军界不可撼动的地位。此外,他对魏军发展还有两大贡献:一是实现军屯。司马懿参与曹魏政权之后,从担任曹操的军司马,到主管魏国的军事,他深知粮食的重要性。“帝以为灭贼之要,在于积谷。”[1](P15)在担任军司马期间,“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万,非经国之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1](P2 3)。我国著名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专家高敏对这一史料解读说:“这里的‘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是指的兵士而言,这从‘虽戎甲未卷’的话可以清楚看出。仅军队就有二十余万不屯田,可见军屯的数量不大。司马懿说此话的时间,在‘魏国既建’之后及关羽围曹仁于樊之前。按《三国志》卷1《魏书·武帝纪》及《通鉴》,曹操由魏公进为魏王,在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夏五月;关 *收稿日期:2012-12-2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阅读史写作研究、边界、视野、史料和方法论研究”(11BTQ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秀琦(1955-),男,吉林公主岭人,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官员,著有《三国史论稿》等。

三国人物简介

1. 吕布字奉先,东汉名将。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猛将,论其晓勇,三国中无人能出其右,但此人反复无常,虽征战各地,建立不少势力,但因为部下叛变,被擒处死。 2. 张飞字翼德,蜀汉四大名将之一,与关羽,刘备结为异性兄弟。虎牢关与两位兄弟大战吕布,在长板坡前喝推曹操大军,但经常醉酒责罚士兵,后被部下所害。 3. 关羽字云长,蜀将之首,常独当一面,与张飞,刘备结为异性兄弟。武艺超群。刘备入蜀后,独守荆州。最后被吴军捉住斩首。 4. 马超字孟起,蜀汉四大名将之一,马腾之长子,因其武勇及英姿,有绰号“锦马超”为报杀父之仇大战曹操,率领系凉兵急攻长安,但最后失败,后归顺刘备。 5. 典韦曹操麾下大将,威猛雄壮,绰号“恶来”乃取字古代豪杰之名。在宛城遭张绣夜袭时,为了掩护曹操脱险,赤手空拳奋战而死。 6. 赵云字子龙,蜀汉之将,先后为袁绍,公孙瓒效力,后追随刘备,长板坡前曾在曹操军中救出阿斗。但并不是十分受到刘备的重视。 7. 许褚字仲康,魏将,身长八尺的大汉,与典韦相斗不分上下,为曹操所赏识,提拔为贴身护卫,平时呆头呆脑,在战场上却英勇无比,所以人称“虎痴”。 8. 颜良袁绍麾下猛将,白马坡之役充当先锋,斩杀宋宪,魏续,又击退猛将徐晃,但却被当时身在曹营的关羽所杀。 9. 文丑袁绍麾下猛将,为给同僚颜良报仇,出军延津,遭到曹操军袭击,奋勇杀退张辽,徐晃等猛将,但最终被关羽所斩。 10. 孙坚有人认为他是孔子后代,在讨伐黄巾军时建立功勋,成为长沙太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担任先锋,与袁术,刘表斗争。在襄阳战死。后来被追认为武烈帝。 11. 庞德字令明,魏将,原来是马超的部下,但当马超寄身张鲁处时,他由于生病,便与马超主仆分离,后来投入曹操军中,曾于关羽大战。 12. 甘宁字兴霸,吴将海盗出身,人称“锦帆贼”,曾在黄祖手下,但不得志,借助苏飞之力后投奔孙权,在进攻黄祖,赤壁之战,对魏作战中,表现勇猛,深得孙权信任。 13. 华雄董卓麾下猛将,身长九尺。在汜水关之战时大败孙坚,原本想乘胜追击,但被关羽所杀。 14. 周泰字幼平,吴将,与海盗伙伴蒋钦一起归顺孙策,宣城被山贼围攻时虽身负重伤,仍然救出孙权,夷陵之战斩了蛮将沙摩柯。 15. 太史慈字子义,吴将,曾奉母亲的之命,解救了北海太守孔融的危机。后来投靠刘飖,后又投靠孙策,在与孙权一起进攻合肥时战死。 16. 黄忠字汉升,蜀将,蜀汉四大名将之一,曾先后保过刘表,韩玄。在韩玄麾下时与关羽有过一场激战。归顺刘备后,也一直活跃在战场上。

最新[《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doc

【主持词大全】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接下来搜集了《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 东汉末年,朝政的腐败,各地的黄巾军蜂起。以镇压了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的统一了北方。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帷幕。不久以后,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夺了荆州。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情节 割发待首 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已代。” 刘备携民渡江 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荆州牧刘表病逝,令其次子刘琮接替荆州牧,刘琮在手下蔡瑁等人的劝说下,将荆州献与曹操,刘备在新野也呆不下去了,只得逃出来,因舍弃不下新野百姓,也怕曹操再次屠城,因此就带上百姓一起转移,渡过长江往襄阳而去,因不受收留,只得再次转战江陵,在途中百姓苦不堪言,刘备蜀军由于百姓的跟随速度极慢,但刘备不愿弃下百姓,最终曹操追兵大至,刘备损失惨重。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刘备在徐州大败,弟兄失散,关羽保护刘备亲眷,不得已投降曹操。关羽为报曹操厚意,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得知刘备消息后,关羽拜别曹操,离许昌,奔河北;一路经过东岭、洛阳、沂水、荥阳、黄河渡口五处关隘,先后斩杀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秦琪等六员曹将,脱险而出。 张飞大闹长坂桥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焉出榜招兵。当时,备、关羽、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备为了防备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操为了探听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备列举袁术、袁绍、表、策、障、绣、鲁、遂等人为英雄,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备借惧雷掩饰过去。“煮酒论英雄” 中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D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备反对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备赴会。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备脱险。 E三顾茅庐,由于徐庶的推荐,备、关羽、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亮。第一次小僮说诸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备只见到诸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第三次恰好诸亮在午睡,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诸亮被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F遗诏托孤儿,备为关羽报仇,率全国之兵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一病不起,诏诸亮等大臣到白帝,抚其背说:“我有幸得先生相助而成就帝业。然而我甚浅陋,未采纳丞相之言而伐吴,自取其败,悔恨莫及。我死在旦夕,不得不以大事相托。”于是将遗诏递给诸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亮的手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王。”诸亮听罢,手脚无措,流泪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呢!” 2、:诸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襄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1.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有着超人的领袖才能,任人为贤。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曹操也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许劭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评论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主要事迹:1.白门楼杀吕布:吕布和曹操对峙,确实已经到了兵尽援绝的时候了,当时他是依靠下邳城高壁后,想要死守,可惜曹操决堤,水淹下邳,但是吕布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守,最后由于和自己内部的将领发生了矛盾,其它将领也认为吕布已经没有了希望才里应外合抓住了吕布。曹操把吕布抓了。刘备说要杀了好点,吕布说他会帮曹操打天下,曹操心动了。刘备在边上离间说你忘了丁原跟董卓是怎么死的么。然后曹操就把他给杀了。2.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2.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其既富有智慧,也十分阴险。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在经济上为魏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恢复北方经济,解决军粮问题,曾经推行包括民屯、军屯两类的屯田制度。司马懿在推广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主要事迹:高平陵之变:曹丕临终时,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3.西晋太祖文皇帝司马昭(211-265),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主要事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

晋宣帝司马懿简介 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

[键入文字] 晋宣帝司马懿简介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人物生平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 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受曹操三请,才出仕相助曹操,任丞相府文学掾,当时30岁。后任丞相府出簿。 曹操平定汉中时曾向曹操献计攻打刚取下西川的刘备,但曹操没有采纳。后刘备势 力已成时,曹操想起司马懿之言才追悔莫及。后刘备出任汉中王,曹操想起兵攻打, 司马懿又献计,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结果使得关羽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 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但没有什么大用。226年(黄初七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此时孟达 想要造反,司马懿果断平定了孟达的叛乱。以后几年,诸葛亮连续北伐,司马懿数次 击败诸葛亮。其间,司马懿顶替了曹真成为魏都督。234年,司马懿用疲军之术将诸葛亮拖死在了五丈原。 1

司马懿名言名句

司马懿名言名句 导读: 1.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2.为将者,当为国家着想! 3.人的偏见都来自自己擅长的领域。 4.鼓励B级的人做A级的事情,给培养对象犯错误搭个平台。 5.重大授权之前最要紧的三个沟通点:画圈画饼画叉。 6.赞美对手的三个好处:展示你的胸怀;留有余地;隐形自夸。 7.用利益获得普通人的支持,用好处获得高人的支持。 8.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 9.常将有时思无时,眼前愉悦不贬值;人生若只如初见,愉悦美满全出现。 10.最好是好的敌人。做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只有百分之百的错误。 11.嫉恨的三个原则:嫉妒相似,不嫉妒不一样;嫉妒强势,不嫉妒弱势;嫉妒易得,不嫉妒难得。 12.稳定部队的士气和情绪有三个策略:持续一致,引入权威;借助暗示,输出信心;调整情绪,合明白释。 13.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提前决定,矛盾公开;确认权威,合理行动;借人借势,速战速决。 14.为了获得机遇,提前做的准备:建立联盟,获得支持;风格匹配,主角互补;类型匹配,制造认同。

15.人生当中,第一个或者第一次永远是难忘的,永远比眼前的好,不是说第一个真的有多么好,而是正因那是第一个。 16.真理真性,先真实再讲理,看到真实的自我是一个人进步的开始,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开始。 17.(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18.一个圆不能有两个圆心,一个桃不能有两个桃核,一个队伍不能有两个领导。 19.一个成功者,想单枪匹马单人独骑成功是不可能的,得有人支持你。 20.权威性跟人际关联的敏感性成反比,越有权威,越不用太在意人际关联。越没权威,越要在乎人际关联。 21.一个人事业要成功,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在咱们的传统文化中,这叫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每临大事有静气。 22.没有利益是不行的,只有利益是不够的。人除了利益之外还要理想要好处要认同。 23.了解自我,这叫明白;理解自我,这叫清醒;承认自我,这叫勇气。一个人有了这三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4.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子女教育的成功,人生最大的失败是子女教育的失败。

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简介 导读: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晋宣帝。 个人年表 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次子司马昭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

三国演义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章回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三国演义故事简介精选 煮酒论英雄 东汉末年的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恰逢煮酒正熟,派人请刘备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他们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曹操突然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刘备问,那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张飞、关羽。三位英雄都想为国出力,于是他们边喝酒边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曹操献刀 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藏宝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杀董卓的机会。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逃得无影无踪了。 三英战吕布

司马懿名言

司马懿名言 导读: 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 3.人的偏见都来自自我擅长的领域。 4.任何学科都是深刻的片面。 5.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热情加坚持。 6.童年是人生的父亲,环境是人生的母亲。 7.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 8.用价值观管高人,用制度管普通人,用人盯着小人。 9.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像一只弹簧,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10.反常行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11.在领导身边工作有三大忌讳:忌泄漏;忌轻慢;忌欺瞒。 12.机会来的时候就如昙花一现,虽然美丽,但是转瞬即逝。 13.温室里养苗,养的是一棵纤弱的小草,野地里风雨中养苗,养的才是参天大树。 14.应对失败和挫折的四种比较用心的应对方法:改善;替代;合理化;升华。 15.一个人,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的。 16.原谅别人的不原谅,明白别人的不明白,理解别人的不理解。这样才能当领导。

17.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见的鬼比你见的人都多。 18.训练有素的人,遇到遗憾的事,用心地谋划未来;未经训练的人,遇到遗憾的事,痛苦地后悔过去。 19.给领导提意见,有两点个性不好做:第一个是揭领导的短揭得狠,第二个是探领导的心探得准。 20.武力解决一时,文化解决一向,管理的高明之处不是让人掉头,而是让人点头。宁治一服,不治一死。 21.真理都是简单的,真诚都是朴素的,真正的美都有单纯的形式。越是真话越朴素,一个有很高技巧的人,能用朴素的语言说大实话,才叫真智慧。 22.不愉悦就装愉悦,装时刻长了就是真愉悦,不聪明你就装聪明,装时刻长了就是真聪明,当然了,装傻时刻长了就是真傻。 23.人不缺打老虎的力量,缺的是打老虎的胆量。老虎在眼前的时候,你不怕它,你能把它打跑。老虎在天边的时候,你怕它,它能把你吓倒。 24.人生要过得好,必须处理好和四老的关系。哪四老呢?就是老爸、老师、老板、老婆。小的时候处理好和老爸的关系,上学了处理好跟老师的关系,工作了处理好跟老板的关系,成家了处理好跟老婆的关系。把这四老的关系都处理好了,那这日子就幸福了。 25.人这一辈子,顺风顺水的时候高歌猛进,那都不算本事,逆

[司马懿简介]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简介]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简介]司马懿简介篇一 : 司马懿简介 人物简介司马懿,别名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太尉、太傅。司马懿抵御蜀汉诸葛亮的北伐,屯田水利,灭公孙渊,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公元243年九月,司马懿率军出征,军队到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走。司马懿以谋反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等。公元251年八月戊寅,司马懿去世于京师,享年七十三岁,葬于河阴首阳山,谥号后改为文宣、宣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懿的高爷爷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爷爷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爷爷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爸爸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1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20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 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马懿少年时和著名隐士胡昭关系很好。因与同郡的周生等人结怨而被谋害,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周生开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救下司马懿。 公元201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掾。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

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公元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畏惧,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而据《魏略》则记载,司马懿好学,曹洪自以为才疏,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拄拐不去。曹洪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 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回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 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奇策善谋 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人未归附而又争夺遥远的江陵,这是破蜀的机会,不可错过。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好机会,事情是可以成功的。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曹操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未从其计。 公元217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公元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司马懿

司马懿 (179年—251年9月7日 [1]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司马懿 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生平 奇策善谋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指蜀地)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机会,一定能大功告成。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但是曹操却说:“人苦于不知足,已经得到了陇右,还想得到蜀地,这是人心无足。”所以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既而司马懿跟从曹操南征孙权,大破孙权。大军回军之后,孙权遣使乞降,向曹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劝说曹操称帝。曹操说:“孙权小儿这是想要把我放在炉炭上啊!”司马懿对答说:“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 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当时司马懿每次参与谋划,都有奇策,所以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与陈群、吴质、朱铄[shuò]并称“四友”。司马懿转任军司马,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得到曹操的采纳。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同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水淹于禁七军,斩庞德。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一时间关羽声势“威震华夏”。因汉献帝在许县,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黄河以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说:“于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