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版思修期末复习要点

2015版思修期末复习要点

2015版思修期末复习要点
2015版思修期末复习要点

思修重点

绪论

1、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新的学习观念?

①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终身学习的理念

2、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什么?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用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④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6、优良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第一章理想要点复习

1、理想的含义与类型。

含义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类型

①从性质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②从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

③从主体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

④从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2、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信念与信仰的关系。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4、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①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②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③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5、如何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在新起点上继往开来,认识我们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从而明确我们的使命。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认识我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而明确当前的职责。

6、如何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成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7、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8、理想的特征

①时代性

②阶级性

③实践性

④超越性

⑤实践可能性

第二章爱国要点复习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主要表现在哪?

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见解上

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追求上

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2、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定义: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基本内容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团结统一

③爱好和平

④勤劳勇敢

⑤自强不息

3、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求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基本要求)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4、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体

②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③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5、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6、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①推进祖国统一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7、时代精神的核心?如何理解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核心:改革创新

意义

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第三章人生要点复习

1、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2、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①人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打上社会属性的烙印

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④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3、人生观包括哪些方面?为何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因为: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4、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①人生当认真

②人生当务实

③人生当乐观

④人生当进取

5、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6、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7、人生价值评价的尺度和标准。

标准: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根本尺度: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时间实现了历史的进步。

基本尺度: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8、人生价值评价的方法。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9、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体条件和社会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③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10、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知识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1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12、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

②竞争促进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

③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13、树立科学高尚人生观要反对的错误人生观

①反对拜金主义

②反对享乐主义

③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第四章道德理论要点复习

1、什么是道德?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如何理解道德起源的条件?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3、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具有阶级性。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4、道德主要功能是什么?

认识功能: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规范功能: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5、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重大的影响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展开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6、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7、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9、为人民服务对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10、全面理解集体主义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五章道德规范要点复习

1、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及与私人生活的区别。

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区别: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2、有序公共生活的社会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5、职业道德的定义及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定义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6、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就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7、爱情的定义及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定义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8、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9、个人品德定义及特点。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10、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

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

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方法

学思并重的方法

省察克制的方法

慎独自律的方法

积善成德的方法

第六章要点复习

1、法律的含义、本质及特征。

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特征: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了解法律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奴隶制法律:

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刑法方式极其残酷

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封建制法律:

确立以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维护专制皇权

刑法严酷、野蛮

资本主义法律:

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应和表现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4、法律的规范作用主要有哪些?

指引作用: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

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

评价作用:法律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

强制作用: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强制作用是其他作用的基础

教育作用:

5、法律运行主要环节。

法律制定(立法):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法律执行(执法):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律遵守(守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6、我国的立法体制和司法机构。

立法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性法规

国务院各部门可以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7、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9、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部门?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使以及监督的法律规范

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法的法律规范

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11、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遵守民事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刑法: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主要内容。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建设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第七章要点复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依据,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方式上: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般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和判断,而人治思维主要表现为少数人的集权专断

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4、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权力制约:指国家的权利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法律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只有依法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利私用、滥用和腐败

公平正义: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人权保障

5、公平正义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权利公平:权利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机会公平:生活在同一社会中的成员拥有相同的发展机会和前景,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

规则公平:对所有人适用同一的规则和标准,不得因人而异

救济公平:为权利受到侵害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的救济公平

6、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哪些内容?

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7、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前提)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养成守法习惯

8、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信仰法律

遵守法律

服从法律

维护法律

第八章要点复习

1、法律权利的分类。

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

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还具有两重性的关系

3、政治权利具体包括那些权利?

选举权被选举权

政治表达的自由

民主管理权监督权

4、人身权利具体包括那些权利?

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

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

5、人身自由权利的具体内涵。

首先指人的身体不受拘束,“最小程度的自由”

其次指人的行动自由

最后指人身自由不被非法限制和剥夺

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依法纳税的义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序章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思修》的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00002 课程性质考查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48(42/6) 开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 适用专业14级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编写人员李妮制定日期2014年9月 审核人员李国昌审核日期2014年9月 修订人员修订日期 审核人员审核日期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通过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一)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内容: 1、适应人生新阶段: (1)认识大学生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与法律;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2)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 1、熟悉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 2、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3)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的含义 与特征,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

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

标准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_(完美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1、大学生活的变化 ①学习要求②生活环境③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 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 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4字方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③注重联系实际 ④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特征 ①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④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定义: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知识的稳定性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二、理想信念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④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⑤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使命的实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思修与法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思修与法基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7032030 ◆英文名称: Thinking of Ethics and Legal Basis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所有专业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选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0年第5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包括讲授基本理论和适量课堂讨论等)和课外教学(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相关音像)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

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二)法律基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包括收听、收看相关法律专题的节目和学习法律专业方面的书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概述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教学要求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 武汉大学沈壮海 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 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 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

思修2015年修订版

思修2015年修订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 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 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 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 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 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 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 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 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 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 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 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 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 7、国的内涵P44 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 祖国统一) 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 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理解P66

思修课后题答案(2015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完整word版)思修教学大纲2015版

三/五年制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科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程 学时:45课时 成绩考核:考试 开课教研室:思政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时安排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加上绪论部分共九章二十七节内容,计划一学期上完,每周三课时,共45课时,3学分。关于具体学时的分配,下到各编各章。课程内容容量不是很大,但其综合性、指导性、实践性特别强,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真正发挥出这门课程的作用,是一个难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他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大学生生活的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思修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 Part 1. 前五章 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5.中国精神提出的现实意义? 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7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为什么要改革创新?59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8.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52 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确立哪些新的爱国观念?48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期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10.如何科学理解人的本质?66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修》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思修》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颁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5号文件明确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规定为一门必修课。目的是对高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以及健康心理培养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课程既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也有突出的理论性、知识性,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 课程目标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当

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点意义,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难点、热点 ㈠本章学习重点 第一,理论方面的重点是掌握“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这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础。 第二,知识方面的重点是了解时代特征与历史使命,明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成才目标的内容,这是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塑造新形象的必要条件。 ㈡本章学习难点 道德与法律是一个社会赖以发展和稳定的两大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如何在理解“八荣八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把“知”与“行”统一起来,自觉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社会成员是本章学习的难点。 ㈢本章学习热点 古人云:“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八荣八耻”的现实意义以及学习本课程与大学生成长的关系是青年大学生探讨与思考的热点问题。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的变化: ㈠学习要求的变化 ㈡生活环境的变化 ㈢社会活动的变化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思修与法基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7032030 ◆英文名称: Thinking of Ethics and Legal Basis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所有专业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选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0年第5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包括讲授基本理论和适量课堂讨论等)和课外教学(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相关音像)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二)法律基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包括收听、收看相关法律专题的节目和学习法律专业方面的书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三、教学内容概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编码: 英文名称:Basic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Law 学时:48 其中实践学时:16 学分: 3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本部分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理解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握大学生活的特点;应对适应问题的方式、途径;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难点: 1.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本部分要求了解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理解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掌握理想、信念的涵义和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难点: 1.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性以及必要性 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价值 3.如何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本部分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与包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理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的意义。掌握爱国主义的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号:107032030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总学时:45 学分:3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任课教师:政治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0年第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许汝罗、王永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备注:理论课 Introduc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Code:107032030 Course Name: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otal Hours:54 Credit:3 Pre-course:none Object-Oriented: compulsory of undergraduate freshman Assessment methods:examination Instructors: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political department 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the first one among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eries that set by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basi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答案

绪论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2014/1/6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六、第五章 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3、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4、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5、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系法律和英法系法律。大陆系法律又称罗马系法律、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系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①法律制定 ②法律遵守 ③法律执行④法律适用 8、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9、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0、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㈠特征: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②效力上宪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③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多数通过。 ㈡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②罪刑法定原则③人民主权原则④法治原则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11、执法公正的要求:①合法合理原则②及时高效原则③程序公正原则 1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2个方面。 ①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②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1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社会承受能力、法律界限) 1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①结构上相关关系②总量上等值关系③功能上互补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