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5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55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55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55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 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溶出度测定。

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程序:

1.简述

溶出度(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烧杯)中,在±℃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剂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其溶出的量。

本方法适用于片剂、胶囊剂及颗粒剂的测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转篮法第二法桨法及第三法小杯法。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仪器与用具

溶出度仪

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主要由电动机、恒温水浴、篮体、篮轴、搅拌桨、圆底烧杯及杯盖组成,详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

仪器的装置与使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仪器的校正为使同一药物的溶出度测定得到良好的再现性,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采用溶出度校正片进行校正,对已使用过的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校正。

溶出度校正片分崩解型和非崩解型两种,崩解型为泼尼松片,非崩解型为水杨酸片。目前国内仅有非崩解型校正片。

校正前,应先调式所用仪器。

溶剂: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方法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V D,要求PH值为±,临用前脱气。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溶出度校正用水杨酸片1片,精密称定,置乳体中,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水杨酸10mg),置100ml量瓶中,加乙醇1ml,摇匀,加溶剂适量,经超声处理30分钟,使水杨酸溶解,加溶剂到刻度,摇匀,经滤纸(不宜使用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为对照品溶液。(对照应做2份平行试验)

校正溶液的制备取溶剂各900ml,分别注入每个操作容器中,温度保持在37±℃,按规定(桨法为50转/分钟;篮法为100转/分钟)调整转速。取溶出度校正用水杨酸片6片,分别精密称定,分置6个容器中,自药片接触溶出介质时,开始计时,并分别在10、15、20、25和30分钟时取样(连续取样不停机),每次抽取2ml(及时补充溶剂2ml),各自经滤纸滤过(六个小漏斗和六张滤纸,连续使用,每次滤过后,漏斗底部应无液体存在),取续滤液为校正溶液。

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校正溶液各1ml,分别置5ml量瓶中,加上述溶剂至刻度,摇匀,在紫外分光光度计296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吸收度,计算每片各时间点的溶出量。

注意事项各时间点取样后,要去净注射针头中的残留溶液。

对实验结果的要求

①每片的30分钟溶出量应在规定(见溶出度校正用水杨酸片使用说明书)的范围内。

②每组时间点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除10分钟一组可以在10%以内外,转篮法的其他

组应在5%以下,桨法的其他组应在7%以下。

③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溶出度平均值为纵坐标,求出相关系数(r)应在以上。

取样器注射器(5、10、15、20ml)及取样针头。

滤过器滤头及滤膜(≤μm)。

3.操作方法

仪器的调试

每次使用前应检查转轴是否垂直,与圆底烧杯的轴线间偏离要小于2mm,旋转应平稳、无颤动。稳速误差不得超过±4%。

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

第一法的转篮在旋转时的摆动幅度不得超过±,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的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第二法的搅拌桨在旋转时的摆动幅度A、B不得过±,取样点位置应在桨叶上端距液面的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第三法中的搅拌桨在旋转时的摆动幅度A、B不得超过±,取样点位置应在桨叶上端距液面的中间,离烧杯壁6mm外。

测定前的准备按各该药品项下的规定,量取规定量的经煮沸放冷或经脱气处理的溶剂,置1000ml或250ml(仅适用于第三法)圆底烧杯内;水浴加温,使杯内溶剂湿度保持在±℃,调节转速;调节轴高度,使第一法的转篮底部或第二法的桨叶底部离圆底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2mm,第三法的桨叶底部离圆底部的距离为15±1mm。

第一法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放在6个干燥的转篮内,将转篮降入溶剂中,并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续滤液,照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

第二法与第三法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操作容器内(用于胶囊剂测

定时,如胶囊上浮,可用一小段耐腐蚀的金属线轻绕于胶囊外壳,或将胶囊装入耐腐蚀的金属沉降篮内),并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30秒钟内完成)。取续滤液,照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

对照品的测定精密称取对照品适量,用规定的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规定的浓度或与供试品溶液浓度相当的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经滤膜滤过,取续滤液照供试品溶液的测定方法测定。

4.注意事项

在达到该药品规定的溶出时间时,应在仪器开动的情况下取样。

第一法在转篮降入溶剂后,立即开始记时:第一法和第三法在供试品接触液面时,立即开始计时。

滤膜应浸渍在蒸馏水中,至少浸泡一天以上。

水浴中的水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水浴液面应略高于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液面。

检查每个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温度应为±℃,为保证恒温,实验时应加有机玻璃盖,各杯之间温差最大不超过℃。

溶剂的PH值应使用PH计检测。

溶剂须经脱气处理,气体的存在可产生干扰,尤其对第一法(转篮法)的测定结果。

中国药典规定用滤膜滤过,但对用滤膜滤过时有吸附作用的供试品,要用其他无吸附的滤材滤过。对照品溶液须用相同的滤材滤过后再进行测定。

由于L盐酸溶液对现有的转篮与搅拌桨均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当采用L盐酸溶液为溶剂,并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作为溶出度测定时,对低波长外的吸收度有干扰,应予注意。

测定胶囊剂的溶出度时,应增加空胶囊的空白试验,以克服测定误差。

实验结束后,应将篮轴、篮体或搅拌桨从电动机上取下,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后

妥善保存。

实验中常采用的试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其质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应注意选用。

5.记录与计算

记录 记录以下内容 方法,溶剂及加入量,转速,温度,取样时间。取样体积、滤材。

测定方法 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或荧光分光光度法应记录测定波长与吸收度或荧光强

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应记录检测波长与峰面积或峰面积比值。

用对照品时,应记录称取量与稀释倍数、取样体积、滤材。

溶出量计算值6个、平均值1个。

计算溶出量以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表示。

用吸收系数时的计算

式中由于吸收系数(E 1% )的浓度单位是g/ml ,而供试品规格B 的单位是mg ,10是其转换

系数。

用对照品时的计算

符号

A 为供试品吸收度、峰面积或峰面积比值;

B 为供试品规格(mg );

S 为供试品稀释倍数;

%10010%11????=B E A cm

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1cm %100\????B

Sr Ar Mr S A 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

Ar为对照品吸收度、峰面积或峰面积比值;

Sr为对照品稀释倍数;

Mr为对照品的重量(mg);

E1%为吸收系数。

1cm

6、结果与判定

第一法、第二法及第三法结果判断方法一致,除别有规定外,应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溶出度测定法项下的规定。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均应按标示含量计算。规定中的限度以Q表示,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为标示含量的70%。

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

如6片(个)中仅有1片(个)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仍可判为符合规定。

如6片(个)中有1片(个)低于Q-10%,应另取6片(个)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个)中,如仅有2片(个)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定限度时,亦可判为符合规定。

如6片(个)中有2片低于规定限度,或其平均溶出量低于规定限度或初、复试的12片中有3片低于规定限度,均判为不符合规定。

每个操作容器内的供试品取用量如为2片(个)或2片(个)以上时,应计算出每片(个)的平均溶出量,均不得低于限度(Q);不再复试。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特别备注

无菌技术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互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5、不可直接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镊(钳); 6、避免无菌持物镊(销)在空气中暴露过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寸丁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3、取、放无菌物品后,立即将无菌容器盖好,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二)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规范洗手; 2、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3、手及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苗面; 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已开启过的无菌治疗包 小时内有效; 5、灭菌化学指示物未变色或包布潮湿、破损、 四、戴无菌手套 (一)目的 灭菌时间过期时不可使用。 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2、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4、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手套的大小要合适。 5、戴手套后双手要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氮测定法(2010药典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氮测定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 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 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氮测定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 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 正文: 5.1.第一法(常量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精密称定,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滤纸称取,并连同滤纸置干燥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10g和硫酸铜粉末0.5g,再沿瓶壁缓缓加硫酸20ml;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直火缓缓加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强热至沸腾,俟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振摇使混合,放冷后,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注意使沿瓶壁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层,加锌粒数粒,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另取2%硼酸溶液50ml, 置5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将冷凝管的下端插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轻轻摆动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加热蒸馏,至接收液的总体积约为250ml时,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气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后停止蒸馏;馏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0l/L)相当于1.401mg的N。 5.2. 第二法(半微量法):蒸馏装置如图。图中A为1000ml圆底烧瓶,B 为安全瓶,C为连有氮气球的蒸馏器,D为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F为100ml锥形瓶,G、H为橡皮管夹。

50项护理基础操作评分标准[1]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目录 第一项一般洗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 第二项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第三项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 第四项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 第五项鼻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第六项女病人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 第七项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 第八项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 第九项鼻塞(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 第十项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 第十一项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 第十二项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 第十三项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3) 第十四项密闭式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 第十五项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 第十六项静脉留置针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16) 第十七项静脉采集血标本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 第十八项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 第十九项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9 第二十项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 第二十一项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 第二十二项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2) 第二十三项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3) 第二十四项酒精拭浴降温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4) 第二十五项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5) 第二十六项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6) 第二十七项气管切开(呼吸机)病人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7) 第二十八项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8) 第二十九项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 第三十项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30) 第三十一项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1)

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目录2 1、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 2、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 3、鼻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 4、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 5、密闭式输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 6、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操作考核评分 7、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 8、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 9、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操作考核评分 10、经鼻/口腔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 11、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 12、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 13、简易呼吸器及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考核理论提问 1、使用无菌持物钳的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2、无菌操作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一切清扫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走动,防止尘埃飞扬。 2)操作者衣帽、口罩穿戴整洁,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中,置于清洁、干燥处;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位置要固定;未经使用的无菌包(容器),一般可保存7-14天,一经打开,只限24h内应用,过期均应重新消毒。 4)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钳(镊)。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经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中。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 5)无菌物品疑有污染,即不能再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理论提问 1、口腔护理注意事项? 1)操作动作轻柔,避免钳端碰到牙齿,损伤粘膜及牙酿,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 2)昏迷患者禁止漱口并注意棉球干湿度。 3)使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 4)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 5)如患者有活动的假牙,应先取下再进行操作。 6)护士操作前后应当清点棉球数量。 2、常用漱口溶液浓度及作用? 1)0.9%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预防感染; 2)1%-3%过氧化氢溶液:防腐、防臭,适用于口腔感染有溃烂、坏死组织者; 3)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溶液,适用于真菌感染; 4)0.02%洗必泰溶液: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5)0.02%吠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6)0.1%醋酸溶液:适用于绿脓杆菌感染;

硫氮分析仪操作规程.pdf

Elab5500硫氮分析仪操作规程 一、仪器分析原理 1.1油样的分解 使用氩气作为载气,液体样品由注射器取样以μl/s 级的速度被进样器注入到裂解管并 保持高温850℃。在裂解管中样品经两个阶段处理,第一阶段是在氩气中裂解;第二阶段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参见下列样品反应式: R + O2 →CO2+ H2O (1) R-N + O2 →CO2+NO+H2O R-S + O2 →CO2+SO2+H2O (2) R——含碳物质 1.2 干燥 分析气体离开燃烧管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器可以阻挡因样品不完全燃烧而形成的积碳),在过滤器后面接一个膜干燥器(膜干燥器的作用是除去分析气体中的水分),除水后的分析气体直接到紫外荧光检测器和化学发光检测器。 1.3 S 和N 测量 SO2 被紫外荧光检测器采集,信号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曲线下的积分面积正比于分析溶液中的硫的浓度,有了积分面积再根据以前的校正曲线计算出样品 中的硫含量。 NO 进入化学发光检测器和另一路O3 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光,光的强度取决于NO 的浓度。光强度转化为电信号,信号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曲线下的积分面积正比于分析溶液中的氮的浓度,有了积分面积再根据以前的校正曲线计算 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二、所用气体 氩气载气高纯氩(≥99.995%) 氧气氧化剂高纯氧(≥99.995%) 三、开机操作 1.打开高温燃烧炉主机电源,然后打开检测器机箱电源。 2.设置温控仪的测量温度至850—1050℃。 3.打开氧气瓶和氩气瓶总阀,调整减压阀的分压阀为0.3 兆帕(MPa)左右。 4. 打开计算机电源,然后打开“Elab9100”软件。 5.新建方法:点击“方法”,点击“新建方法”,在“新建方法栏”中键入新文件名然 后点击“确定”按钮。根据实验需要,在“检测模式”栏选择TN+TS;在“样品形态”栏可选择液体、固体或气体进样;在“测量浓度范围”栏可选择低或高;在“进样速度’栏可选择合适的进样速度(进样速度不宜过快);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样品单位”、“最大积分时间”以及“积分起点和终点”等。点击“保存方法”保存,点击“调入”,此方法作为当前的测量方法。载入已存方法:点击“方法”,在“选择方法文件”栏双击已存 方法,点击“调入”确认。已存方法中已包含校准曲线,可用一点标准样品来检验校准曲 线是否满足测试要求(校准曲线是否漂移),如果校准曲线满足测试要求,可直接测试样品,否则需重新制作校准曲线。 四、.校准曲线的制作: 4.1点击“标样测量”按钮,点击“新建标样设定”在弹出的窗口第一行右击选择“编辑行”,在弹出的窗口里输入“进样量和浓度”,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点击“开始测量”按钮进行检测。

浸出物测定规程修订版

浸出物测定规程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1、目的:建立浸出物测定规程,规范浸出物的测定。 2、范围:本公司产品、原料、辅料、中间体的检测。 3、责任人:QC检验员。 4、正文: 4.1简述:浸出物系指供试品用规定溶剂,在规定的条件下浸提所得的干浸膏占供试品的百分比。

4.2仪器与用具:天平(准确至0.01g)、单标线吸管、水浴、烘箱。 4.3试药与试液:水、乙醇、甲醇、其他规定的溶剂。 4.4操作方法: 4.4.1 将测定用的供试品粉碎,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4.4.2 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 4.4.2.1取供试品约4g,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4.4.2.2置250~3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100ml,塞紧,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 4.4.2.3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 4.4.2.4蒸发皿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 4.4.2.5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4.4.3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 4.4.3.1取供试品约2~4g,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4.4.3.2置100~25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50~100ml,塞紧,称定重 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

4.4.3.3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 4.4.3.4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 4.4.3.5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 4.4.3.6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4.4.4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4.4.4.1冷浸法照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测定(4.4.2.1~4.4.2.5),以各该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剂。 4.4.4.2热浸法照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4.4.3.1~4.4.3.6),以各该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剂。

水中氨氮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测定规程规定了测定水中氨氮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测试原理 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 nm处测量吸光度。3.仪器设备 3.1 可见分光光度计:配置20 mm比色皿。 3.2 凯氏定氮仪。 3.3 玻璃比色管:50 ml。 3.4 天平:精度0.01 g。 3.5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玻璃容器需符合国家A级标准。 4.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 一级水,文中所说的水均指一级水。 4.2轻质氧化镁:不含碳酸盐,在500 ℃下加热氧化镁,以除去碳酸盐。 4.3纳氏试剂:称取16.0 g氢氧化钠,溶于50 ml水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7.0 g碘化钾和10.0 g碘化汞,溶于水中,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上述5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 ml,若有红棕色沉淀产生,需要过滤。存于聚乙烯瓶,于暗处存放,有效期一年。 4.4 酒石酸钾钠溶液:ρ=500 g/L。 称取50.0 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 ml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氨,充分冷却后稀释至100 ml。 4.5 硫酸锌溶液:ρ=100 g/L。 称取10.0 g硫酸锌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6 硫代硫酸钠溶液:ρ=3.5 g/L。 称取3.5 g硫代硫酸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 4.7 氢氧化钠溶液:ρ=250 g/L。 称取25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8 氢氧化钠溶液:C=1 mol/L。

称取4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 4.9 盐酸溶液:C=1 mol/L。 量取8.5 ml盐酸(ρ=1.18 g/ml)于适量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4.10硼酸溶液:ρ=20 g/L。 称取20 g硼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 ml。 4.11溴百里酚蓝指示剂:ρ=0.5 g/L。 称取0.05 g溴百里酚蓝溶于50 ml水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用水稀释至100 ml。 4.12淀粉-碘化钾试纸: 称取1.5 g可溶性淀粉于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200 ml沸水,搅拌混匀。加0.50 g碘化钾和0.50 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 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于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4.13氨氮标准溶液:10 μg/ml,由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稀释而来。 5. 样品前处理 5.1 去除余氯 如样品中有余氯,可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ρ=3.5 g/L)去除。每加0.5 ml 可去除0.25 mg余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余氯是否除尽。 5.2 絮凝沉淀 100 ml样品中加入1 ml硫酸锌溶液(ρ=100g/L)和0.1~0.2 ml氢氧化钠溶液(ρ=250 g/L),调节pH=10.5,放置使之沉淀,用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 5.3预蒸馏 如絮凝沉淀后样品还有颜色或浑浊则用预蒸馏,将20 ml硼酸溶液(ρ=20 g/L)移入100 ml容量瓶内,馏分出口在硼酸溶液液面下。取100 ml样品于凯氏消化管中,加入几滴溴百里酚蓝指示剂,必要时,用氢氧化钠溶液(C=1 mol/L)或盐酸溶液(C=1 mol/L)调pH=6.0~7.4,加入0.25 g轻质氧化镁。加热蒸馏,馏出液到80 ml时,停止蒸馏,加水定容至100 ml,待测。 6. 分析测试 6.1 校准曲线 分别加入0.00、0.50、1.00、2.00、4.00、6.00、8.00、10.00 ml氨氮标准溶

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检验操作。 2.适用范围 检验操作。 3.责任者 化验员。 4.规程: 4.1检验 4.1.1 按化验品种的检验规程。准备好化验需要的仪器、试液、标准滴定液及其它必需品。如果有规定的化验周期,就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化验,无规定化验周期的,也应及时化验,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4.1.2 严格按检验规程进行操作,不得修改检验方法。如果检验方法有问题,应通知质管部经理分析原因,如修改则应按文件管理制度办理。 4.1.3在需较长时间使用仪器(如培养箱或干燥箱)时,可将“运行中”的状态标志挂在仪器上,待仪器使用完毕后,及时取下。精密仪器应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按相应的SOP检查并校验仪器。定期检定仪器,只有在其正常运行时才能使用仪器。如果仪器不正常,使用人应及时挂上相应的状态标志,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使用完仪器后,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由使用人做好仪器的清洁卫生,换上“清洁待用”的标志牌。 4.1.4除含量、浸出物及规定需做两份平行化验外,其它检测项目通常做一份即可。如果平行化验数据超出方法中规定的偏差要求(但在合格限内),应报告质管部经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再做一次化验(即无法判断误差原因时需做的再次化验)。 4.1.5 化验完毕后应及时清洗使用过的仪器,以备下一个化验员使用。所有的玻璃器具都应在使用后及时冲洗掉实验样品,以免样品干燥后难以清洗,然后将其清洗。对易挥发物品进行处理和化验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挥发性和有毒物品。 4.1.6 样品化验结束后,化验员应填写检验记录并签字,记录应由QC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如果样品符合规定,就在记录单上填写“符合标准规定”,如不合格,另一化验员应重新检验,如确实不 合格,则填写“不符合标准规定”。如QC负责人要求重新取样进行化验,在化验新样品的同时应再复验一次原样品,如化验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QC负责人应做出出报的决定,并打好检验报告书报给QA审核签发。如果第二次化验结果与第一次不符,应排除化验员的检验误差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检验误差,对该物料做出处理意见。

氮测定法-操作规程

氮测定法 1 1.1 1.2本法系将供试品在硫酸及催化剂作用下,经强热分解使有机氮转化为硫酸铵,再经强碱碱化使氨馏出并吸收于硼酸液,最后用硫酸滴定液滴定,求出氮含量。 1.3 2 2.1 2.1.1常量定氮仪由500ml 2.1.2半微量定氮仪由1000ml圆底烧瓶、连有氮气球的蒸馏器和直形冷凝管等组 2.1.3天平万分之一天平,适用于精密称取0.1g以上者;十万分之一天平,适用于精密称量0.1g以下者。 2.1.4消化应用可调压电炉加热。蒸馏可用可调压电炉或电热套 2.1.5蒸馏连接用的乳胶管或橡胶管,应用氢氧化钠试液煮20分钟,洗去碱液后 2.2 2.2.1试剂均为化学纯。 2.2.2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应符合中国药典附录规定。硫酸液(0.005mol/L)用硫酸液(0.05mol/L) 2.2.3 2.2.4硫酸铜用作消化催化剂;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用以提高硫酸的沸点,也可将硫酸钾与硫酸铜按10∶1 3 3.1常量法(第一法) 3.1.1称样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精密称定,置干燥的500ml凯氏烧瓶中。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定量滤纸包裹加入,也可直

3.1.2消化在凯氏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10g和硫酸铜0.5g,再沿瓶壁缓缓加入硫酸20ml;若瓶颈上有少量供试品粘附,可用硫酸冲下(保证样品在硫酸液面之下)。加2~3粒玻璃珠或沸石,在瓶口置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可用调压电炉缓缓加热,此时烧瓶内物质碳化变黑、溶解;继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消化液由黑色渐变棕色时,强热至沸,俟溶液成澄清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 3.1.3蒸馏沿瓶壁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使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层,加锌粒数粒,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氮气球可防止碱液溅入硼酸吸收液)。另取2%硼酸溶液50ml,置5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液10滴,将冷凝管尖端浸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轻轻摇动凯氏烧瓶,摇匀(防止温度骤然变化引起硼酸接受液倒吸),加热蒸馏(蒸馏时不易泡沸过高,以免溅满氮气球),蒸至接受液的总体积约为250ml时,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汽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停止蒸馏。(蒸馏过程中不可突然降低温度,以免硼酸吸收液倒吸。) 3.1.4滴定馏出液用硫酸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每1ml的硫酸液(0.05mol/L)相当于1.401mg 的N 3.1.5空白试验照供试品消化、蒸馏、滴定的全过程,以相同条件下做空白试验,用(0.05mol/L) 硫酸滴定液滴定至相同的终点,其读数用于校正供试品的读数。 3.2半微量法(第二法) 3.2.1称样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1.0~2.0mg),精密称定,置干燥的30~50ml凯氏烧瓶中。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定量滤纸包裹加入,也可直接 3.2.2消化在凯氏烧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3g与30%硫酸铜溶液5滴,再沿瓶壁用吸管滴加硫酸2.0ml,并加玻璃珠1~2粒,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小火缓缓加热使消化液保持在沸点以下,并使小

浸出物测定法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浸出物测定法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浸出物测定法。 3.编制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 4.责任 4.1 QC质检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2 QC主管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5.正文 5.1简述 5. 1.1浸出物测定法系指用水、乙醇或其他适宜溶剂,有针对性地对药材及制剂中可溶性物质进行测定的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尚不清楚或确实无法建立含量测定和虽建立含量测定,但所测含量值棋微的药材及制剂。是控制药品质量的指标之一。 5.1.2浸出物测定应选择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非有效成分或朵质洛解度小的溶剂。 5.1.3本法根据采用溶剂不同分为: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性醴浸出物等三种测定法。 5. 2仪器与用具 5. 2. 1分析天平感量0. lmgo 5.2.2药筛二号、四号筛。 5. 2. 3锥形瓶 5. 2.4移液管100?250ml, 250?300ml□20ml, 25ml, 50ml, 100mlo 5. 2. 5蒸发皿 5. 2. 6干燥器50ml o 直径约30cm。 温度50?300°C,,控温精度±l°Co 5.2.8电炉或电热套、水浴锅(可调温)。 5. 2. 9冷凝管。 5.2.10索氏提取器。 5. 3试药

5.3.1乙醇、乙醴等均为分析纯。 5.3.2干燥剂五氧化二磷为化学纯。 5. 4操作方法 5. 4.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测定用的药材供试品需粉碎,过二号筛(丸剂剪碎,其他制剂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并混合均匀。 5.4.1. 1冷浸法取供试品约4g,精密称定,置250?3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水100ml, 密塞,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C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5.4.1. 2热浸法取供试品约2?4g,精密称定,置100?2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100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 小时。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C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 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5.4.2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热浸法在水浴上加热),以各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代替水为溶剂。操作详见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5.4.3挥发性瞇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用的药材供试品需粉碎,过四号筛(丸剂剪碎,其他制剂按各品种项下规定),并混合均匀。取2?5g,精密称定,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2小时,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瞇适量,加热回流8小时,取乙醯液,置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放置,挥去乙储,残渣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8小时,精密称定,缓缓加热至105°C,并于105°C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即为挥发性瞇浸出物的重量, 计算,即得。 5. 5注意事项 5.5.1浸出物测定,供试品应测定2份,2份的平均相对偏差应小于5%。 5.5.2凡以干燥品计?算,操作时同时取供试品测定水分含量,计算时扣除水分的量。凡未规定水分检查的制剂,浸出物含量可不以干燥品计。

水中总氮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测定规程规定了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总氮。 当样品量为10ml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测定范围为0.20~7.00mg/L。2.测定原理 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和A275,按下面公示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 A=A220-2A275 3.仪器设备 3.1 紫外分光光度计:配有10mm石英比色皿。 3.2高压蒸汽灭菌器:最高工作压力不低于1.1~1.4kg/cm2,;最高工作温度不低 于120~124℃。 3.3玻璃具塞比色管:25ml。 3.4 分析天平:精度0.01g。 3.5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4.试剂 除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为蒸馏水。 4.1 蒸馏水。 4.2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10.0g过硫酸钾(进口试剂)溶于150ml水中(可置于50℃水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另称取3.75g氢氧化钠溶于75m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两种溶液定容至250ml,存放于聚乙烯瓶中。可保存一周。 4.3 (1+9)盐酸溶液:取100ml浓度为1.19g/ml的盐酸于900ml蒸馏水中混匀。 4.4 (200g/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0g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中,用水稀释至100ml。 4.5 (20g/L)氢氧化钠溶液:取200g/L氢氧化钠溶液10.0 ml,用水稀释至100ml。 4.6 浓硫酸:ρ(H2SO4)=1.84g/ml

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九病区护理操作流程图与评分标准 一、备用床 (一)备用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转至对侧同 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铺于床上→打开开口→“S”形放入棉被→角线吻合铺 平套好→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 ↓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棉被上。 ↓

(二)备用床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所用时间7min 成绩 评分标准: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

二、暂空床 (一)暂空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必要时铺橡胶单及中单,橡胶单上缘距床头45~50cm,中单完全覆盖橡胶单→ 转至对侧同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反铺 ..于床上→棉被对齐被套封口处放好并展开→从床头卷向床尾翻出铺平→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再四折于床尾↓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大单上。 ↓

(二)暂空床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操作所用时间8min 成绩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里外不平等,则按不达标处理。 ③超时者每超过1分钟扣2分。

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49-55项)

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49-55项) (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二○○八年二 总策划:高枫 策划:尤剑鹏 编写组:梁远王建政张益民应燕萍胡艳宁 曾雪梅磨琨雪丽霜崔妙玲杨红叶 马丽娅张萍萍李新萍戴艳萍马辉 校对:马辉余丽黄惠桥吴芳兰 前言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诊疗仪器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对进一步规范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护理专业理论与技能必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为此,我厅组织护理专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旨在使护理技术操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让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标准》的出台必将使我区护理技术操作进一步规范化。因此,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做进一步的修改,使其日臻完善。 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得到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瑞康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等单位领导及全区护理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借此谨致谢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二〇〇八年二月三日 目录 一、口腔护理操作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1) 二、鼻饲法评分标准(标准分100 分) (5) 三、热水袋使用法操作评分标准(标准分100 分) (10) 四、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评分标准 (13) 五、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17) 六、一般洗手法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23) 七、穿脱隔离衣法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25) 八、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法评分标准 (28) 九、肌内注射法评分标准 (33) 十、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评分标准 (38) 十一、密闭式静脉输血法评分标准 (43) 十二、头皮式体表静脉留置针法评分标准 (49) 十三、氧气吸入技术(壁式)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54)

氮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氮测定法(二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氮测定法(二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 5.1. 第一法(常量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25~30mg),精密称定,供试品如为固体或半固体,可用滤纸称取,并连同滤纸置干燥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依次加入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10g和硫酸铜粉末0.5g,再沿瓶壁缓缓加硫酸20ml;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直火缓缓加热,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强热至沸腾,俟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沿瓶壁缓缓加水250ml,振摇使混合,放冷后,加40%氢氧化钠溶液75ml,注意使沿瓶壁流至瓶底,自成一液层,加锌粒数粒,用氮气球将凯氏烧瓶与冷凝管连接;另取2%硼酸溶液50ml,置5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将冷凝管的下端插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轻轻摆动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加热蒸馏,至接收液的总体积约为250ml时,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使蒸气冲洗约1分钟,用水淋洗尖端后停止蒸馏;馏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0l/L)相当于1.401mg的N。

5.2. 第二法(半微量法):蒸馏装置如图。图中A为1000ml圆底烧瓶,B为安全瓶,C为连有氮气球的蒸馏器,D为漏斗,E为直形冷凝管,F为100ml锥形瓶,G、H为橡皮管夹。 5.2.1. 连接蒸馏装置,A瓶中加水适量与甲基红指示液数滴,加稀硫酸使成酸性,加玻璃珠或沸石数粒,从D漏斗加水约50ml,关闭G夹,开放冷凝水,煮沸A瓶中的水,当蒸汽从冷凝管尖端冷凝而出时,移去火源,关H夹,使C 瓶中的水反抽到B瓶,开G夹,放出B瓶中的水,关B瓶及G夹,将冷凝管尖端插入约50ml水中,使水自冷凝管尖端反抽至C瓶,再抽至B瓶,如上法放去。如此将仪器内部洗涤2~3次。 5.2.2.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氮量1.0~2.0mg),精密称定,置干燥的30~50ml凯氏烧瓶中,加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0.3g与30%硫酸铜溶液5滴,再沿瓶壁滴加硫酸2.0ml;在凯氏烧瓶口放一小漏斗,并使烧瓶成45°斜置,用小火缓缓加热使溶液保持在沸点以下,等泡沸停止,逐步加大火力,沸腾至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除另有规定外,继续加热10分钟,放冷,加水2ml。 5.2.3. 取2%硼酸溶液10ml,置100ml锥形瓶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5滴,将冷凝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然后,将凯氏烧瓶中内容物经由D漏

大黄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大黄 1.2 汉语拼音:Da huang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甲醇、水、盐酸、乙醚、三氯甲烷、大黄对照药材、大黄酸对照品、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氨蒸气、乙醇、磷酸、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素甲醚对照品。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水浴锅、三用紫外分析仪、恒温鼓风干燥箱、马福炉、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器。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 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 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7.4.3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泡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

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 : 5 :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7.5 检查: 7.5.1 土大黄苷:取本品粉末0. 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lml,加甲醇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大黄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10u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临用新制)。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聚酸胺薄膜上,以甲苯-甲酸乙酯-丙酮-甲醇-甲酸(30 : 5 : 5 : 20 : 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得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 7.5.2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7.5.3 总灰分:照总灰分测定法(附录17)测定。 7.5.4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19)项下的热浸法测定。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目录 一、手卫生 (3) 二、无菌技术 (5)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6) 四、口腔护理技术 (11) 五、鼻饲技术 (12)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3) 七、胃肠减压技术 (15) 八、灌肠技术……………………………………………………………………….. 九、氧气吸入技术…………………………………………………………………... 十、换药技术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十二、血糖监测 十三、口服给药法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十八、静脉注射法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法 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检测技术 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三十一、除颤技术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三十七、洗胃技术 三十八、“T”冠引流护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四十三、产时会阴消毒技术 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四十五、光照疗法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 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 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氨氮实验操作规程细节要点

氨氮测定细节注意事项 一、氨氮先期测定需要了解水样含量的步骤 1、客户水样氨氮不超过5mg/L,可以直接取10毫升,直接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测定 例如:客户达标排放氨氮数据是15mg/L,处理后小于5mg/L,可以直接操作(前提是要水样相对澄清,无悬浮物、泥土、渣滓等杂质,如果有这些可以静置一会,取 中间悬清液)。 2、如果客户水样氨氮超过5mg/L,需要先稀释后,再按步骤操作实验。 例如:客户原水样,氨氮浓度比较高,为400mg/L,需要先稀释100倍,取10毫升定容在1000毫升的容量瓶中。然后测定稀释后的污水样,出来的结果乘以稀释的 倍数。就是最终的原水水样。(体积数最少取10毫升,如果取1毫升定容在100 毫升容量瓶中,容易造成稀释误差大) 3、如果客户水样中氨氮超过5mg/L,钙、镁、氯离子等干扰测定离子含量也比较多,会影 响测定,加入试剂后会产生浑浊和沉淀,首先要稀释这些离子含量到不干扰测定浓度以下,再进行操作实验。 例如:客户水样钙、镁、氯离子离子含量比较高,加入N2N3试剂以后,测定水样中会产生浑浊,水样报废,结果测定出来也不准确,数据会显示几十、几百、几千。 需要稀释到无沉淀或浑浊,不会干扰的倍数下,再进行测定。 二、氨氮测定中钙、镁、氯离子等干扰测定判断,及稀释的倍数大概判定。 现象:取水样10毫升加入N3N2试剂后,产生浑浊,沉淀,水样发红,则水样报废,出来的数据结果是错误的,不能进行测定。 稀释倍数判定: 最少需要稀释10倍以上,甚至是100倍、200倍以上,然后再进行测定,显示的 水样颜色为微黄、澄清,为合适。出来的结果再乘以相应的倍数。 注:以上是工作经验所得,如果还有浑浊,需要再加倍数稀释,消除浑浊。 三、氨氮水样稀释手法 1、稀释2倍,取100毫升容量瓶,量取100毫升蒸馏水,倒入500毫升烧杯中, 使用同一个容量瓶,污水样先清洗2遍(因为挂壁的蒸馏水会稀释 了水样,保证内壁是同一水样)量取100毫升,倒入同一个500毫升 烧杯中。混匀。这样就是稀释了2倍。 2、稀释4倍,使用25毫升的胖度吸管,量取25毫升污水样,定容在100毫升的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标线,混匀。 3、稀释5倍,使用20毫升的胖度吸管,量取20毫升污水样,定容在100毫升的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标线,混匀。 4、稀释10倍,使用10毫升的胖度吸管,量取10毫升污水样,定容在100毫升的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标线,混匀。 5、稀释100倍使用10毫升胖度吸管,量取10毫升污水样,定容在1000毫升的容 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标线,混匀。 注:比较实用,有利于减少稀释误差。

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和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共2册 作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1 册数:16开2册 定价:665元 优惠价:498元

内容简介 (一)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定价:285.00元《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主要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对于各项药品质量检测方法、各类制剂以及生物测定、中药等诸多方面检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重要依据和补充。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编写。现已出版发行。(二)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目录: 片剂 注射剂 酊剂 栓剂 胶囊剂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眼用制剂 丸剂 植入剂 糖浆剂 气雾剂

粉雾剂 喷雾剂 膜剂 颗粒剂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散剂 耳用制剂 鼻用制剂 洗剂冲洗剂灌肠剂 搽剂涂剂涂膜剂 凝胶剂 贴剂 一般鉴别试验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法 火焰光度法 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二部) 柱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 国内常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气相色谱法 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色谱数据处理系统 相对密度测定法 馏程测定法 熔点测定法 凝点测定法 旋光度测定法 折光率测定法 黏度测定法 pH值测定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 氧瓶燃烧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