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5绪论

0.5绪论

0.5绪论

怎样讲好绪论

怎样讲好绪论? 今天是星期一,我校正式开学第一周,上《机床数控技术》的老师,都要开始讲第一个讲-讲绪论。提醒老师们一定要注意讲好绪论,为讲好这门课开一个好头。绪论要讲这门课的性质、特点、要求和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方法等,特别是绪论是老师与同学第一次面对面交流,同学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和评价即同学对老师的心理定位:好、一般、差等印象直接影响这门课的讲课效果。因此大家一定注意讲好绪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讲好绪论除了一般讲好课程的性质、特点、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外,我有几点体会:一是要给学生一种这个老师平易近人的印象;二是要做好自我介绍,既不吹嘘自己,但也要给学生一种这个老师有水平的感觉;三是适当的加一些幽默的要素进去,幽默能使人发笑,给人带来快乐,令人印象深刻;四要讲这门课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价值,最好能举自己在科研中应用的例子。 一是怎样给学生一种这个老师平易近人的印象: 我的开场白: 高兴:非常高兴为大家上《机床数控技术》。 可能:我很可能还要给大家上《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这么多老师,给大家上两门课的不多。还要为部分同学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希望:课上是老师,课下也是老师,毕业后还是老师! 二是要做好自我介绍: 我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姓名:张吉堂 年龄:你们父辈的年龄 业缘:同行、同门 经历:一书生 特长:机电一体化、超声检测 荣誉:省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共享课负责人 当然讲的时候加了许多细节和相关资料。 三、怎么幽默举要

幽默能使人发笑,能给人快乐,也能引入深思。老师上课不能老是一本正经,要有意思的插入一些幽默话语,故事等内容。在绪论这一节更要安排这方面的内容。我讲姓甚名谁是这样讲的: 我叫张吉堂(一本正经的讲); 我的这个名字没有什么意思,不对是没有什么含义(一本正经的讲,重音放在“没有什么意思”上); 因为中国人是有家谱的,我们这一辈是“堂”字辈,我与别的兄弟的名字组合在一起才有含义,我这“吉”是“吉星高照”的“吉”,也就是有吉堂、星堂、高堂、照堂(解... 四、怎样科研举例 为了让学生感到学这门课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除了讲在实际中的应用外,最好能举自己在科研中应用的例子。例如我讲的时候就用举例自己在科研中使用“PMAC”的例子,因为自己这种控制卡,开发过设备,因此讲起来头头是道,特别是讲开发过程中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学生很爱听,最后把例子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说明学这门课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生绪论写法

研究生论文写作要有条理清晰的组织结构,特别是“绪论”,通常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重要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以适度铺陈研究的相关背景与论文的组织结构。 研究生写作论文时必须要“慎始”,尤其是“绪论”务必要能直接申明自己的“研究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且须切合研究主题的重要意义,并能与“结论”前后相互呼应,方能收到“凤头豹尾”的效果。因此,研究生进行“绪论”的论文写作之前,最好先广泛的阅读与观察,并从日常生活问题解决的一般想法之中,寻找所关注的研究主题或是方向,并找出具有教育意义的研究主题,以及重要的研究启示。而且,如果研究题目新颖且丰富有重要价值,“绪论”要贴切,才能合乎研究题目。特别是“绪论”开头要能扣紧题目且华丽动人,方能显现出引人入胜之效,进而导入清晰简洁的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如此,研究主题才能透过概念界定与概念释义,彰显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笔者特别在本章第一节指出论文写作学术之旅的“第一道迷宫关卡”:绪论之研究目的不清或研究问题不明的“迷魂阵障”关卡。该“迷魂阵障”包括各种相关迷障歧途与苦海困境,例如:一,研究动机背景交代不清;二,未能说明研究的重要性与价值;三,未能清楚说明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四,概念释义不当与研究范围不明确。这些有关“绪论”的种种迷障歧途与苦海困境,均有待研究生一一克服,才能顺利通过论文写作学术之旅的康庄大道。 --论文检测专家教你写论文-如何写绪论一般的绪论包括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立题”的背景,说明论文选题在本学科领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特别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针对现有研究的状况,确立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下文。一般作者在引言写作中存在这样两方面的问题。 1)文不着题,泛泛而谈。 常见的现象是,一般化地论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从技术所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谈起,就像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落脚于研究的主题,也是从宏观谈起到微观结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论述较多。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论文命题”的具体价值,缺少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概括和介绍,不知道作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同。因此,科技论文的引言必

绪论 练习题

第一章公共行政学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在《纲鉴易知录》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2000年前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3、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 4、美国早期的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这是公共行政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 5、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6、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一。 7、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8、我国的公共行政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这也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自特点。 9、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 10、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 1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1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13、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14、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法约尔。 15、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法约尔。 16、提出着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

17、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 18、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9、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但是最大的弱点是不重视效率,太重视人际关系。 2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21、1876年论译书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22、1876年梁启超在《张金鉴》中提“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23、我国第一部行政学着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2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着作是张金鉴的《新公共管理》。 25、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一种取向就是管理取向,也就是企业管理取向。它可以分为传统管理取向和政治取向取向。 2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政治取向,它产生于美国罗期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A』上。 A、《纲鉴易知录》 B、《尚书》 C、《礼记》 D、《左传》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 A、瓦特 B、亚里士多德 C、史坦因 D、马克思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B』。 A、政治性 B、公共性 C、民主性 D、法制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 A、民主性 B、高效性 C、公平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是『C』。 A、斯图亚特 B、斯密 C、欧文 D、普耳 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C』。 A、泰勒 B、韦伯 C、威尔逊 D、古德诺

法理学法的概念.

第二章法的概念 参考文献 周永坤:《法理学》(第三版)第4页。 吴忠:《将法律进行到底》第37页。 邓子滨:《斑马线上的中国》第11页。 刘星:《法律是什么》 第一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的概念 法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要求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维辛斯基曾经在斯大林时期担任过苏联法学所所长、莫斯科大学校长、总检察长和外交部长。他在1938年正式提出了关于法的著名定义:“法是经国家政权制定或认可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适用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保护、巩固并发展有利于和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中国《法学辞典》的法律概念与维辛斯基的定义几乎连词句都丝毫不差。 法是为社会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据的,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者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称。《法理学》周旺生p39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什么是法律,对法律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并不一致。“对中国古代学者来说,法律就是指国家制定的强制性的规则或命令,或仅指国家法、制定法,最多包括国家认可的习惯法。在西方,法律这个词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就不单单指国家制定(承认)的法,它也包括习惯、正义在内。不单单指一国的法律,而且包括不同国家共同适用的法律;不单单指国家内的法律,而且指国家间的法律。”——周永坤:《法理学》(第三版)第4页。

二、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为主体的行为提供标准和指明方向的,它只解决行为问题,只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违法,不解决观念问题、品德或道德问题。一个人无论他的思想或品德多么糟糕,只要没有付诸行动,法就同它无涉。马克思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法是一种社会规范,只针对发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行为或只针对和社会有观点的行为,一个人闭门裸奔或者喝酒、胡闹,法并不干预。 (二)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也就是使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形式。这一特征明显地表明了法与其他社会规范,例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以及习惯礼仪等的差别。 目前,国家形成法律有两种基本方式:制定法律、通过国家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最主要的就是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社会规则,如习惯、经验、道德、宗教、习俗、礼仪,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三)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有的社会规范,比如政党或其他社会团体的规章,也规定各自成员的某种权利和义务,但在内容、范围和保证实施的方式等方面,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同其他社会规范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有很大区别的。象道德、宗教等规范,一般说来仅规定义务而无权利。 (四)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没有保证手段的社会规范是不存在的,应当懂得,法同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强制力,而在于有什么样的强制力。 1、法的强制力是以国家政权的名义表现出来的。 2、法的强制力的实现是不以被强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坏人,道德强制力就差多了,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习惯、道德、宗教、政党政策等社会规范则建立在人们的信仰或确信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内心发生作用。因此它们不仅是人的行为的准则,而且也是人的意识、观念的基础。 3、法的强制力的实现,需要通过法定的程序。道德谴责就不需要程序。

绪 论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内容提要 一、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建设中国新文化的历史任务。他在《维新历史观的破产》中昭告世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194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再次指出,共和国建立后要“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建设工作”。同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在上述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出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文化复兴和繁荣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首先,在于文化事业从少数人掌握、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转变为由多数人掌握、为全体劳动人民服务,因而极大地解放了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生产力。其次,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因此中国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囿于国际国内条件和自身经验的不足,也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严峻和经济建设任务的繁重,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缺憾和不足。到了“文革”时期,随着政治动乱的出现和升级,长期在中国社会中潜藏的文化惰性一齐迸发出来,并极力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面目出现,混淆视听,蒙蔽了许多幼稚青年和真心拥护革命的人们。这个时期出现了无数文化观念上的颠倒错乱,比如把实现现代化的社会要求误解或歪曲为资本主义复辟,把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误解或歪曲为修正主义的观点,把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当作“伪科学”来加以扫荡。相反,却把封建地主阶级的“血统论”当作阶级论加以宣传,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当作组织纪律加以贯彻,把践踏民主法制当作“造反有理”的革命行动加以提倡,把封建株连当作划分阶级阵营加以推广。这些文化观念上的颠倒错乱,不应看作是哪一个人的偏见或失误,而应该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当然,也要看到,“文革”的迷雾只是一种暂时的历史倒退现象,因为新中国的成立、生存和发展这一事实本身就决定着中国文化不断进步的总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领导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共产党,终于通过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而从“文革”的迷雾中走了出来。 二、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反思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研究与文化讨论,表现出以往的文化研讨所不曾有过的崭新内容和独特性质,它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对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80年代“文化热”的特点之一是现实性;特点之二是广泛性;特点之三是世界性。正因如此,80年代的文化热,显而易见带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它以多维视野反省中国文化,审视世界文化,承认世界文化是多元并举、互为补充的整体格局,并力图通过痛定思痛的自我反省和突破框囿的大胆求索,为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做好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并进行全社会的动员和启蒙。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80年代“文化热”支持、赞助了改革开放,促进了文化观念的更新,推动了社会进步。 但是80年代文化讨论中也发出了一些与时代精神不甚协调的音调。诸如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文化讨论中还出现了“西体中用”论,“新启蒙”论等种种不同主张,对此应作全面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事情很清楚,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科学和理性来指导。如果用种种错误的、偏激的方式来进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重构工作,不仅会在思想上、理论上引起混乱,而且会在实践中形成错误的导向,把一些学识尚浅、判断力不强的青年人引向歧途,为害匪浅。平实而论,错误的东西必须为正确的东西所取代,情绪化的东西终归要由理性匡正,非科学的东西必依归于科学。错误的非科学非理性的东西毕竟不能转化为现实的政策。因此,用理性的头脑、客观冷静的眼光来审视新中国的文化建设问题,无论对于文化学者还是青年一代,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20世纪90年代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20世纪90年代之初,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法理学概念整理

名词解释 1.法学: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2.法理学: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的理论法学 3.法律现象: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并 接受法律调整的社会现象 4.自然法:评价实在法的内在正义标准 5.自然权利:个体拥有的基于人之本性的不可剥夺与让渡的权利 6.法学体系: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7.法律的特征:①调整社会关系②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权利与义务为内容④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 8.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主要特点:①确定性②概括性③程序性④公开性⑤平等性⑥不溯及 既往性 9.法律作用:法律对于人的行为以及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10.法律作用的特点:①人为性②现实性③局限性 11.法律的规范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预测作用④强制作用⑤教育作用 12.法律的社会作用:①分配社会利益②解决社会纠纷③实施社会管理 13.法律起源规律:①个别调整→规范调整②习惯→习惯法→制定法③自发调整→自觉调整 14.法律发展基本理论:①理性建构论②法律与主权命令说③法律的历史进化论 15.法律发展规律:①神法→人法②身份的法→契约的法③古代民主法治→人治→现代民主 法治④不成文法→成文法⑤族群之法→世界之法 16.法律发展方式:①法律继承②法律移植③法律创新 17.法律概念:人们在不断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 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 18.法律规则: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严密逻辑 结构的社会规范 19.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①假定条件②行为模式③法律后果 20.法律原则:对一定时代与社会中普遍价值观念的法律表达,并集中彰显了人们为法律所 设定的调整社会所应达致的目标 21.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根据法律所结成的一种规范性关系 22.法律意识: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心理体验、价值评价等 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 23.法律观点:泛指对法律的看法和态度 24.法律观念:指人们重视、遵守与自觉执行法律的思想意识 25.法律心理:低级阶段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感性阶段 26.法律思想体系:高级阶段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理性阶段,表现为系统 化、理论化的法律思想观点和学说 27.法律观念ⅱ:介乎理性与感性之间的阶段,既有零散、偶然、感性的认识,也包括一些 系统、必然的理性的认识 28.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和属性,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29.法律实现:体现在法律规则中的一定意志、利益和目标经过法的有效实施,从而转化为 社会实现的过程与结果 30.法律效力:法律的保护力和拘束力,具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对其调整对象具有的 普遍支配性力量

第0章 绪论 习题与答案

第0章习题 一、复习题 1、简述计算机科学的研究领域。 数值和符号计算、算法和数据结构、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方法学和工程、数据库和信息检索、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等。(P2-3) 2、简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算盘时代、机械时代和机电时代这些原始阶段。自从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等,发展速度越来越快。(P7-13) 3、试分析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使得社会对计算机产生了依赖,也改变了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并带来了许多有关于伦理和犯罪的问题。(P13-P16) 4、试列出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学科及技术。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的面向广大社会的学科,它建立在数学、电子学(特别是微电子学)、磁学、光学、精密机械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之上, 与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学科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和覆盖。(P2) 5、尝试到网络上搜索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典型问题的资料。 提示本书P4-P7页列出了一些经典问题,大家可以查找相关的情况 6、简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情况。 计算机最初的应用是数学计算,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逐步扩展到数据库、实时处理、网络应用、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虚拟现实等领域。即用于专业的科学研究机构,也可用于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P8-13) 计算机将向更高性能、更加易用、联网更广泛和更专业的应用发展。随着硬件技术和算法设计的进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有能力处理更加复杂和规模更大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具有人的某些智能,如学习和推理的能力。(P13) 7、谈谈你对电子计算机的印象。 提示:可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社会影响等方面考虑 8、试述计算机模型与计算机的联系和区别。 图灵设想所有的计算都可能在一种特殊的机器上执行,通用图灵机是对现代计算机的首次描述,该机器只要提供了合适的程序就能做任何运算。而计算机只是一种计算的工具。(P3-4) 9、列举出你所知道的操作系统。 提示:可从互联网上了解,或向周围的人们打听。

绪论

绪论 1、护理学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 A、进行临床诊疗技术的科学 B、从属于医疗的辅助科学 C、从事病员生活护理的科学 D、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E、以技术操作为主的专门科学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应用学科。 2、小冬,4岁,因急性传染性肝炎住院治疗,现虽然病情好转,因无家长陪护仍哭闹不止,食欲不振,病儿何种需要未得到满足 A、生理需要 B、自尊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E、爱与归属的需要 参考答案:E 试题解析: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①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个体需要有保障、受保护、有安全感、生活稳定。③爱与归属的需要:个体渴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希望爱与被爱,与他人友好相处。④尊重的需要:有自尊、被尊重他人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体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己的理想。此题正确答案为E 3、半坐卧位常用于 A、行颅骨牵引者 B、十二指肠引流者 C、肛门部位检查者 D、呼吸困难者 E、产妇胎膜早破时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半坐卧位的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物的吸收;减轻切口缝合部位张力,减轻疼痛,因此选D 4、组成护理程序框架的理论是 A、应激与适应理论 B、人的基本需要论 C、系统论 D、信息交流论

E、解决问题论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护理程序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很多理论,主要有一般系统论、基本需要层次论、信息交流论、应激与适应理论、Roy的适应模式和Orem的自理模式等。一般系统论是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5、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于一体的一门 A、进行临床诊疗技术的科学 B、从属于医疗的辅助科学 C、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D、从事病员生活护理的科学 E、以技术操作为主的专门科学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应用学科。(《急救包》上册第4页) 6、当个体发生疾病时采取的第二线防卫是 A、生理防卫 B、心理防卫 C、自我帮助 D、减少压力的生理性影响 E、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第一道防卫——生理防卫和心理防卫:生理防卫包括遗传素质、身体状况、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等。心理防卫是指心理上对应激做出适当反应的过程,如焦虑、否认、忽视、压抑、转移等。第二道防卫——自我帮助:当应激原较强,应激反应严重,而个体第一道防卫相对较弱时,就必须采用自我帮助来对抗和控制应激反应,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第三道防卫——专业帮助:第二道防卫失败,就必须及时寻找帮助,由医护人员提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健康教育等,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有利于心身疾病的痊愈。 7、人们面临细菌感染压力时的第三线防卫是 A、健全的免疫系统 B、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 C、请医生、护士治疗 D、向家属求助 E、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第一线防卫——生理与心理应对:机体避免与应激原接触,并对身心做出调整,增加对应激的抵抗力。第二线防卫——自立救助:主要内容包括正确对待问题、正确对待情感、利用可能的支持力量、减少压力等。第三线防卫——专业辅助:个体寻求医护人员的帮

绪论的内容

绪论的内容 一、执业药师考试药化考什么内容 二、2011年和2012年重点考了什么 三、执业药师考试的题型和题量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五、怎么学这门课 一、执业药师考试药化考什么内容 药物化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参见考试大纲P137) 1.各类药物的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代谢特点 2.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使用特点。 3.-些重要药物在体内外相互作用的化学变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化学变化和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4.手性药物的立体化学结构、构型和生物活性特点。 5.药物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及相应的生物学作用 6.特殊管理药品的结构特点和临床用途。 二、2011年和2012年重点考什么 (一)以2011年考题为例分析 (详细内容在冲刺班解

结论:以考纲前三个内容为重点 1.各类药物的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代谢特点。 2.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使用特点。 3.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代谢)及其化学变化和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二)分析2011版(2011年~2014年)大纲的特点 1、删除旧大纲中的药物的化学名 (不考纯化学内容,难度降低,故学习中不要抠纯化学的内容) 与化学有关的内容是代表药的

结构(或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难度降低。 2、取消重点药物,全部是代表药(也有区别),且结构式仍然是考点(结构式考多少没有规律),复习的重点不突出,难度加大。 3、药物数目大大增加,增加了大约160多个药物,考试的范围扩大,从这个角度说是考试难度提高。 4、增加了5章新内容:21章抗血小板凝、23章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24章抗尿失禁药、25章性功能障碍改善药、35章骨质疏松症治疗药; 三、执业药师的题型和题量 题型不变,比例不变,分值不变,有利过去没通过的考生 药学专业知识(二)140题 药化56题(40%) 药剂84题(60%) 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药化占40分 标准化客观题,题型和题量 执业药师考试试题类型举例 采用以选择题为代表的客观性试题。 试题由两部分组成,一为题干,设定问题背景;二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绪论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进化: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 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 2.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趋向及物种的 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等方面的学科。 3.趋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不同的生物,甚至在进化上相距甚远的生物, 如果生活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 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此种现象称为趋同进化。鲸、海豚等和鱼 类的亲缘关系很远,前者是哺乳类,后者是鱼类,但形都和相似。 4.趋异进化(divergent evolution):有些生物虽然同出一源,但在进化过程中在不 同的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变得很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趋异进化。 5.用进废退: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就退化。 6.获得性状遗传:用进废退的器官变化是可遗传的。 二、问答题 1、试述达尔文进化认的主要思想和形成过程 提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遗传、自发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共祖。其主要论点是自然选择下的物种起源与渐进进化. 2、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提示:新达尔文主义学说 1)约翰森的“纯系说”(pure line theory): 纯系:从一个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自交所得到的后代,其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一的。生物的变异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基因型)和不遗传的变异(表现型)。在基因型混杂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但是在纯系中,不同个体所表现的差异是表现型的,是不遗传的,所以在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果。 2)摩尔根的“基因论” 生物的基因重组是按照一定频率必然发生的,它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没有必然联系。认为这种变异一经发生就以新的状态稳定下来,因此获得性状是不遗传的。新达尔文主义通过对基因研究揭示遗传变异机制,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主要缺陷。同时又通过遗传学手段

法理学重点问题解读

法理学重点问题解读 一、总论 一、法理学三难 1.理论层次之难:法学王冠上的明珠 2.理论体系之难:缺乏法条体系的关照 3.实践运用之难:难以运用自如 二、法理学知识体系 (一)本体论:着重分析法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运行论:关注法律的实际运行的表现形式(立法、司法、执法、守法与法律监督)与内在机理(法律适用的基本原理、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 (三)演进论:以历史和比较的眼光考察中国法律的传统、现实与目标 (四)社会论:法律与相关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出题规律与复习准备 (一)出题规律: 1.所占分值根据章节依次递减,重点较为突出 2.第二章的分量逐渐增加 3.近些年的出题以法律实践的说明为主,以基本概念的考查为辅 (二)复习准备 1.基础准备: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准确把握(例如:规范性条文与规范性法律文件) 2.硬功夫:分析能力的培养 3.真题的运用:最好复习第二遍之后,再做真题。最少做两遍。 4.每年新增部分:知识难度低,则当年考试难度高;反之,则试题难度低。 四、四个关键: 1、基本原理不因个别反例的存在而无效【所有与基本原理矛盾的表述即无效,即使该表述与题干所给材料一致】 2、注意尺度:理论有效的意义范围【说的过于绝对可能有问题】 3、不能望文生义【注意相似概念、广义与狭义】 4、严格禁止以部门法的知识来考量卷一的法理学选择题

二、知识要点 (一)法概念的争议 1.法概念争议的核心: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概念上的联系。 2.法律实证主义:不承认存在必然联系的 (1)定义要素:权威性制定与社会实效 (2)权威性制定为主,社会实效为辅:分析法学 (3)社会实效为主,权威性制定为辅:法社会学与法律现实主义 3.非实证主义:承认存在必然联系的 (1)古典自然法学:以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2)第三条道路:以权威性制定、社会实效与内容的正确性为定义要素 (二)法律作用的局限性 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 2 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3、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 4、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1)语言表达力的局限;(2)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3)滞后性;(4)法律为人造物。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3〃在适用方法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四)法律原则的适用 1、穷尽规则(原则用于补充规则的漏洞) 2、个案正义(规则运用引发个案的不正义) 3、更强理由(原则同时压倒规则背后的形式原则与实质原则) ※当原则和规则在个案中冲突时,必须同时满足后两个条件,原则才能取代规则成为裁判的基础。

绪论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D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B A、间脑 B、脊髓 C、延脑 D、中脑 3、从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B 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4、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A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二、填空题 1、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部分组成的。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4、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5、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6、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渊源,它们是近代哲学思潮和。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主要流派的主要思想。 2、简述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3、简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4、什么是神经元和突触? 第一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善的动态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值、过程 3.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活动是心理过程和革新心理的总和 4.观察法在自然生活下有母的有计划的考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已好研究其心理活动 5.自然实验法实验者有母的的空吃某些条件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 6.测验法又叫心理测验是指利用制定好的测量量表研究能力心理特征和某些反面的心理活动的犯法 7.调查法研究者根据理定的调查提纲或易达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者或者相关人员将活动结果整理或者文字总结精心心理分析的一种犯法 二、填空题 1. 心理学的英文写法为“psychology”,它是由两个古希腊文字:“psyche”和“logos”所组成。“psyche”的含义是“心灵”、“灵魂”;“logos”的含义是“讲述”或“解说”。“psyche”和“logos”合起来就是“(对心灵的讲)”。 2.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3.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近年来法理学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复习课程

近年来法理学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1. 规范法理学的基本问题 (1)法的概念问题包括特征问题,传统意义上对什么是法有过很多的描述,我国从国法的角度理解的比较的多。还有法的特征也是频繁的在考。多选题考察的比较的多。 (2)法的要素问题,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的概念等这些基本的要素,常考点就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关系。这里涉及一个理论问题,法律规则的内涵到底范围有多大,和法律原则的界限在哪里,法律规则内涵的合理性等法理问题的研究。一般在论述题中体现的比较的明显。 (3)法律体系的问题,法律体系既可以小考也可以大考,大考就会问你在我国现有的法制体制下如何建立起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等,讲依法治国也好,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好,都是要有法可依,这个“法”怎样才能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这种题型不乏会出答题的可能性的。 (4)法律关系的问题,一个是法的主体与客体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的问题,第三个就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譬如今年的第七论述)。 (5)法的效力问题,法律渊源(从判例为主题来论述判例制度的作用,我国现在越来越关注判例问题,例如,许霆案、醉驾案等都会为其他法院所借鉴),法律效力等级体系等问题。(譬如说,法为什么有效力?一般可以从规范效力、实施效力、心理效力、社会效力等角度去分析,单就规范效力角度而言,法的效力来源于宪法的规定) (6)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问题。法律责任问题涉及的案例也是很多的,因为违法、违约而导致要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没什么质疑的,但是民法中有特殊的侵权责任,譬如说,某甲的狗把乙给咬伤了,某甲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但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就是法律责任的问题。至于法律制裁问题,我国的法律制裁大致可以分为宪法制裁、民法制裁、行政法制裁、刑法制裁等。就拿刑法制裁来说吧,我国刑法规定的制裁方式非常的多,最严厉的就是对生命的剥夺,而且我国刑法条文中规定的死刑很多,这就遇到一个问题,与人权的结合问题,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在质疑我国是否在保障人权,这就涉及到死刑设置的合理性问题的研究。 2.价值法理学的基本问题 重点理解法的正义性价值问题: (1)立法听证的考察,譬如,个人所得税的提高问题的听证,就牵涉立法正义性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评判立法正义的标准是什么:是否符合立法的民主原则?是否符合立法的科学的原则?是否符合宪法原则(规范正义的原则)?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1),它必须具备(2)这三个特性。 (1)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 A.可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4.一个算法应该是()。 A.程序 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 D.A和C. 5.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 (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 栈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 A.广义表 B. 二叉树 C. 稀疏矩阵 D. 串 10.以下属于逻辑结构的是()。 A.顺序表 B. 哈希表 C.有序表 D. 单链表 11.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时间复杂度为() for(i=1;i<=n;i++) for(j=1;j<=n;j++) x=x+1; n) A. O(2n) B.O(n) C.O(n2) D.O(log 2 12.程序段 for(i=n-1;i>=1 ;i--) for(j=1;j<=i;j++) if (a[j]>a[j+1]) A[j]与A[j+1]对换; 其中 n为正整数,则最后一行的语句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是() A. O(n) B. O(nlogn) C. O(n3) D. O(n2) 13.连续存储设计时,存储单元的地址()。

法理学概念复习资料

法理学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法律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中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12、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3、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14、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法系。

法理学的重要概念

★法的效力的概念:广义,指法的约束里和强制力,即凡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法律,都对人的行为具有一种普遍性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这是规范性法律檔的效力。狭义,仅指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檔的效力。 ★法律体系的概念:是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的概念: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的有机结合,便成为一国的法律体系。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法律责任的概念: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对于相关主体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强制的不利后果。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的概念: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的各种必须具备的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 ★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 ★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的概念:1过错责任、是以存在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的法律责任,换言之,即承担责任以其行为有主观过错为前提的一种责任。2无过错责任、是不以主观过错的存在为必要条件而认定的责任,换言之,即承担这种责任不必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3公平责任、法无明文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但适用过错责任又显失公平,因而不以行为人有过错为前提并由当事人合理分担的一种特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