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

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

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
中外设计史授课教案

中外设计史

第一章造物的起源与设计的萌生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虽然动物中有很多貌似设计的行为,但他们大多出自遗传或者模仿,不是出自独立的、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而依据预想的目的,从事自觉地实践活动,正是人类一切其他动物的最重要分界线。

人的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预见性、自觉性和规则性。

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

是融合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作为各种文化形态综合体的设计,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各个时期的论述:

1、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哲学思潮,政治主张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即受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影响下的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

2、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即在智能文化影响下的设计形成过程和实现过程的基本特征。

3、作为以上二者融合并互相渗透形成的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现象分析,即受物质文化影响的设计物于各个领域中的基本特征。

另外,对于设计历史的分期,我们把握“工业时代”为界定的核心,主要体现技术因素为设计带来的观念变化和风格形式,这基本上符合设计历史的发展规律,

因此,设计的历史将从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期、早期工业时期、成熟工业时期和后工业时期五个阶段来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设计的萌芽时期的总体特征

这是人类的设计意识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逐步的改善和提高,石器工具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的开始。

利用----选择----组合----改造----创造---工具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1.快感和美感混沌一体的形态----工具制造过程中形式美感的产生

原始宗教的道具大于艺术表现的意义---原始绘画的本质

人类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积累,渐渐学会了选择石块,这种选择必不可少地需要他们进行观察、判断、比较等自觉的思维活动,并逐步掌握了改进的简单加工技术,出现了早期的打制石器,虽然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器,粗陋得似乎与自然物并无多大差异,但从此人类不再像一般动物那样本能地去满足它们所属物种的标准和需要,而是开始了按照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需要),有目的地,自觉地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把本身固有(或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这是创造的开始,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开始,马克思的“自意识”论述恰恰证明了人类设计意识产生的必然条件。

随着历史的发展,对石器工具的加工制作技术也不断进步,由打制到磨制,石器光滑的外表,对称的造型以及锋利的实用价值,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追求和对实用功能的理解,把实用性与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点。虽然审美追求较之实用的目的性追求从自觉的角度来说要晚些,而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当这种意识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得以升华为自觉的追求时,人类的设计文明便进入了新的时期。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又称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打制的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经济活动。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渐萌发出审美观念。

从距今约一万年前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在工艺领域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陶器,以“仰韶文化”为主要代表。同时,牙、骨、石雕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均有一定的成就。

艺术起源于劳动。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劳动工具。工具是最早的人工制品,并贯穿于原始的始终。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经能够打制简单的砍砸器、刮削器及三棱大尖状器等不同的器形。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二十万年前,山西丁村人。打制技术进步,类型和品种多样,说明用途和打制手法有所提高。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8000年以前。山顶洞人。骨角器、骨针、细石器、细长石等复合工具。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陶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起点。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资料。

摩尔根曾把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作为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陶器,是人类第一个改变了物质的化学成分而创造的物品。

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湖北。

1、仰韶文化分期: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2、陶器造型:碗、钵、罐、盆、壶、豆、瓶、鼎、鬶

3、装饰: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采用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手法装饰。

4、陶器工艺:泥条盘筑、手捏、轮制

原始社会的各种设计,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3、形式感的应用。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

手工业时代的设计(一)--古代埃及

一、时间界定:

从冶炼技术的出现到工业革命之前。

在西方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17世纪。

在中国,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初期,到19世纪中叶封闭的农业经济开始崩溃为止。

二、手工业时代的特点

1、手工业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宗教和阶级的观念规范着设计的功能意义和审美原则。至今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几大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它们以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规范和作用,影响着设计观念的内容。

2、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也融入了设计观念的形成过程,使设计物常常带有一定的社会功利目的,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权利观念。这与单纯追求实用效能与形式美法则相融统一的萌芽时期的设计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手工业时期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丰富了功能的意义,即对设计物认知功能和象征功能的强调和追求,从审美原则角度,不同阶层由于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的差异,也呈现出更加深刻的面貌。具体体现在设计风格方面,便是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宫廷风格和民间风格。

3、另外,世界各地不同地域和民族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形成了各自风格独特的设计文化传统,使手工业时期的设计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4、虽然交通工具有所发展,但地区之间的语言隔阂和人际交往的阻隔在手工业时期仍是普遍现象,因此造成了各个地域范围内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地取材,创造出适合于本民族和本区域生活需要和功能需要的不同产品风格。

比如,早期埃及的设计风格就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稳定性,这与它炎热的气候,尼罗河的水利条件,独特的多神化宗教,中央集权的法老制度等等不无关系。古代印度文明在海上交通尚未繁荣之前,也保持着相当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而中华民族的手工艺设计风格在这一时期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是最为突出的,绵延二千余年的儒家文化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使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设计都取得了成熟而完整的发展,构成了较为统一的民族风格特征,虽然历经不同历史阶段的改朝换代,也依然没有动摇一脉相承的风格沿袭。

5、当然,客观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不便并没有完全阻隔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体现在设计风格上,便是在可能达到的沟通范围内的不同风格的有机融合,中国唐代的金属器皿、陶瓷、染织设计中的“胡风”就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中国完美而先进的设计文化,对周边的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甚至于远达地中海沿岸的国家都产生的重要的影响。这样,设计纯粹的民族化,地域化因素中由于融入了不同程度的异域特点,而拥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突破更新的生命力。

第一节古代埃及的设计艺术

古代埃及是“东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手工业时代最发达的文明地区。其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化特征。

从设计文化的角度,古代埃及的建筑、壁画、金属工艺和饰品等共同凸显着其独具风貌的文化形态。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它东接阿拉伯沙漠,南傍荒瘠的高山,西靠撒哈拉,北临地中海,是块完整而封闭的绿洲。公元前3200年上下,埃及的统治权分属于两位君王。他们曾进行一次次权力竞争,结果是下埃及屈尊为臣,埃及统一为早期王朝,埃及文明由此逐步形成。从第三王朝开始进入古王国,尔后是中王国,接着外族篡政,18王朝力逐群虏而建新王国,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终于征服埃及。

历史学家们把埃及历史分为几个阶段:

早期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2686年),

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2040年),

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1786年)

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786—1567年),

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1085年),

后期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085—332年),

公元前525年以后,埃及基本上处于波斯的统治下。

埃及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国王(即法老王)就是奴隶主阶级至高无上的首领,同时也是太阳神和尼罗河神的化身。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人间的王,死了以后仍是阴间的统治者。埃及人的宗教观念是相信人死后灵魂只是离开躯体飘泊于宇宙间,如果回归肉体人可以复活。因此埃及人就把尸体做成“木乃伊”妥为保存,并十分重视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复活。埃及人十分重视保护法老王和大奴隶主的尸体,不惜代价地建造陵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由来。由于担心尸体腐烂就不能复活,他们就想到用石头雕刻国王、王妃的像保存下来。国王在阴间称王称霸,也要享受在人间时的一切欢乐,于是又想到把人间的事都画在墓壁上以供享受。

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设计

古代埃及建筑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

1、古王国时期(第一—十王朝,约公元前3200-前2130年)以北部尼罗河三角洲为主,首都孟斐斯。以陵墓(玛斯塔巴、金字塔为主要形式)

2、中王国时期(第十一-十七王朝,公元前2130年-前1580年)主要建筑活动集中在首都底比斯周围。以庙宇为主要形式。

3、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三十王朝,公元前1582年-前332年)主要建筑活动集中在首都底比斯周围。以庙宇、石窟庙、石窟墓和住宅为主要形式。

4、晚期(比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32年-前30年)设计施工精致,规模不大,受希腊罗马影响。在古埃及,浮雕和壁画有着共同的程式:

①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

②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

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

④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⑤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主要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其中保存最多的是墓室壁画。底比斯尼巴姆墓室中的《渔猎图》、《舞乐图》以同样的手法表现了贵族的享乐生活,充满了喜悦的气氛和轻曼舞的情调。

手工业时代的设计(二)--古代西亚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400年左右首先建立城邦国家,建筑物多以日晒砖和炼砖瓦建造成。公元前2370-前2230年,阿卡德人建立闪米特王国,以石材建造的神庙和雕像规模十分宏大,青铜、黄铜工艺品业已出现。

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汉莫拉比实现两河流域统一,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创造了高度的科学和技术文明,多彩的釉、琉璃与玻璃首先为巴比伦所使用。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再一次统一两河流域,重建雄伟的巴比伦城,包括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在大流士的率领下入侵并征服这一地区。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生活方式

苏美尔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生活富足。用砖砌成的神庙高达40余米,有笔直的台阶直通顶端。制陶技术十分精良。公元前2900年左右的彩绘陶已经采用轮制法,苏美尔人还发明了在泥板上刻划楔形符号以记载重大事件的方法,这些楔形文字的泥板书,给人类历史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史料。

二、陶器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哈拉夫文化期(约公元前50世纪)就已经发现有彩绘陶的出现。大多为几何形图案,器型规整,可能是祭祀或陪葬用的礼器。

公元前2000年,两河中上游的民族已经使用石英砂炼成的玻璃和釉。

还常常采用印纹装饰,在陶坯未干的时候,用一种圆筒形的印模,在上面滚压出浮雕纹样。

陶瓷用于建筑,也是两河流域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最典型的就是新巴比伦的高大的琉璃砖砌成的城门。

釉面采用的色彩主要为蓝、绿、土红和黄,很接近中国的“唐三彩”。

由此产生了釉面砖镶嵌的壁面装饰,俗称马赛克。

其后,在波斯波利斯的大琉士王宫殿中,也有大量用釉面砖组成美丽图案的墙面。

两河流域的建筑设计

两河流域的建筑以方块体积的构成为主,墙壁非常厚重,门窗很小,为了便于控制室内的小气候,以抗拒沙漠环境中十分恶劣的气候变化。

由于缺石少木,以夯土墙开始到日晒砖和烧砖,并用沥青作为粘结材料,发展了券、拱和穹隆结构,随后又创造了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琉璃砖。对后来的拜占庭建筑与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

在整个两河流域设计文化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而且起源最早的,便是金、银、黄铜、青铜的加工工艺。

其原料来自中亚地区,加工精细,文饰严整,使东欧与中亚一带形成金属文明的特殊繁荣地区。

第三节古代伊斯兰的设计艺术

古代伊斯兰的艺术设计兴起于7世纪后期,他以伊斯兰教为基础,随着各个伊斯兰国家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设计风格、设计观念表现出显著的宗教色彩和地域特征。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成为伊斯兰机缘的开端。

630年,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成立,并先后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波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747年,阿拔斯王朝建立,标志着阿拉伯帝国的鼎盛。

820年,波斯宣布独立,阿拉伯帝国开始瓦解。

伊斯兰艺术设计的特色是:

一、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深受伊斯兰教规、教义的限制与影响。

如:伊斯兰教严格禁止偶像崇拜,因此巨响、斜视以及纯观赏性的艺术形式均属限制之列。几何纹样、装饰风格、文字纹样极为普遍。

二、既有独特的民族风采,又显示出兼收并蓄、广博宏大的态势。

纵向上吸收了古埃及、古波斯等优秀传统,横向上吸收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的精华。

三、受到“政教合一”社会结构的影响。

宗教文化与宫廷文化的融合与变通。

陶瓷与玻璃艺术设计

伊斯兰的陶瓷艺术受到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希腊、古代中国等地陶瓷艺术的影响,又对东亚和欧洲的陶瓷艺术发展施加了一定的影响。

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下令限制金银器制造,并伴随中国大批陶瓷器的输入,兴起了伊斯兰各地的仿制热潮。

伊斯兰的金属工艺

雕花和镶嵌细工为主要特征,铜器和铁器较多。

选料讲究、造型奇特、装饰范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同时也显示出浓郁的世俗气息与民族个性。

早期风格较为凝重深沉,稳健有力,多为雕刻精美的青铜器具。

后受到古西亚、古埃及、古波斯等地影响,尤以金银镶嵌为著。

第四节古代美洲的设计艺术

15世纪末西欧殖民者侵入前,美洲的历史基本独立发展。在北美,约有100万印第安人。他们是阿留申人、特林基特人、阿塔巴斯人、阿尔冈金人、加利福尼亚人、易洛魁人、达科他人和科曼奇人等,主要分布在今加拿大和美国,都处在原始社会时期。

居住在中、南美的印第安人数目较多,有的比较先进,曾创造发达的农业文化,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

墨西哥是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摇篮,那里先后出现的奥尔梅克文化、玛雅文化和阿斯特克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卓越的贡献。奥尔梅克文化属前古典时期,发生在公元前第1千纪中叶,公元前5世纪衰落。1938—1946年在拉本塔、特雷斯萨波特斯和圣洛伦索的考古发掘说明,奥尔梅克人已经从事简单的农业,有象形文字、计数法和历法,能用巨石雕成祭坛、石碑和面露微笑的人头像。

从公元初到10世纪前后,墨西哥进入古典文化时期,出现巨型平顶金字塔和庙宇,有了城市和阶级分化,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这时有四个文化中心,即以特奥华坎城(意为“神仙降生地”)为中心的特奥华坎文化,

以阿尔万山为中心的萨波特克文化,

墨西哥湾的埃尔·达清文化,

玛雅文化。玛雅文化是墨西哥古典文化的高峰,它与奥尔梅克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南美的安第斯高原是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又一个发祥地。从公元前第1千纪开始,先后出现查文(秘鲁莫纳斯河畔一村庄)文化、莫奇卡文化(秘鲁北部沿海)、提华纳科文化和奇姆文化(秘鲁北部沿海)等。提华纳科文化遗址在今玻利维亚的的喀喀湖东南21公里处,以巨石建筑著称。有名的太阳门,系由一块高2.5米、宽4.5米、重百吨的巨石雕成,中央凿一门洞,上有太阳神像和人体浮雕,工艺精细,堪称美洲建筑史上一绝。据学者研究,这块巨石从数公里外运来,需要数百人有组织的劳动。印加文化就是在继承上述诸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手工业时代的设计(三)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设计艺术

第一节爱琴文明中的设计艺术

古希腊的文明史是从爱琴文明开始的。所谓爱琴文明就是指南希腊和爱琴海岛屿上的文明。在青铜时代,这些地区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产生了奴隶制国家。

由于爱琴文明的发现,使希腊的历史可以远溯到更古的时代,成为世界五大文明发祥地之一。爱琴文明的中心是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上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起,到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灭亡止,爱琴海地区的上古国家存在约800年。一、建筑:荷马史诗中,记载有传说中的米诺斯王的故事。

米诺斯宫殿—克里特迷宫一样,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克里特古代建筑的特色:

平面布局与结构采取自由的、随意的、以功能需要为依据的独特的形式。

主要精力集中在生活的舒适和方便上。

“给人一种自然扩张而不是有计划设计的印象”。

迈锡尼文明建筑

继米诺斯王朝之后,公元前1400年兴起的迈锡尼文明也令人吃惊。

迈锡尼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它广泛使用的拱券和拱顶技术。

在迈锡尼和它附近的半岛地区,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迈加隆”的长方形建筑。

二、陶器

克里特岛上有优良的陶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所谓“霓虹陶器”。

到了米诺斯时代,克里特出产的陶器成为地中海地区工艺水平最好、受到西亚、埃及和希腊各地宫廷推崇的产品。

在米诺斯宫殿遗址中,发现大量精美陶器。

主要风格有:维锡尼亚陶器(霓虹陶器)和卡玛雷斯陶器。

古代希腊的设计文化

历史表明,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毁灭者——迈锡尼人,是希腊最早的居民之一。后来沦为北方蛮族的奴隶,并逐渐分流为多立克人和爱奥尼亚人,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和语言,所以称他们为希腊人。

“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三面临海,北面连接欧洲大陆。境内多天然良港,可以经过地中海通向世界各地,为航海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内陆多山,土地贫瘠,但是盛产大理石,为雕刻艺术提供了极方便的物质材料。

到了公元前12世纪,爱琴海文明受到北方蛮族入侵的严重破坏。但不屈的希腊人在这块曾经有过丰厚文明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了灿烂的希腊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真正始祖。

进入奴隶社会的希腊半岛,建立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每一城邦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城郊农村组成大小不等的国家,各自为政。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为了保存自己,掠夺财富,城邦国家实行强国强兵政策,在城邦内部实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十分重视民族体格素质的锻炼,所以管理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本源,正如马克斯所

指出的:“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所以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庙建筑。希腊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它的主要标志是人体美,希腊人为人类贡献了高不可及的艺术典范之作。

古代希腊建筑可按其文化历史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11-前8世纪为荷马文化时期

2、公元前8-前5世纪为古风文化时期

3、公元前5世纪中叶-前4世纪为古典文化时期

4、公元前4世纪后期为希腊化时期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古典文化时期的“古典建筑”,其建筑类型除神庙外,

还有大量公共活动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和敞廊等。

希腊盛产色美质坚的云石,因此建筑材料也以石材为主。

陶器工艺

陶器是古代希腊人的生活必须品和外销商品,独具实用和审美意义。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东方风格指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流行的一种陶艺,由于对东方出口,因此考虑到东方人的审美和实用,主要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有时直接采用东方纹样;其次是增强了装饰趣味,将动植物加以图案化。

黑绘风格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

红绘风格与黑绘风格相反,即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故又称红彩风格。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这种风格优越处在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划人物的动态表情,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

古代罗马的设计

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马其顿王朝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希腊大帝国时,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又兴起了一个国家,它历经600年左右的发展终于成为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大帝国。它于公元前146年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30年击败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

罗马和希腊都是奴隶制国家,又都是半岛国家,但罗马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培养了对客观事物冷静思考和求实精神,所以务实是罗马人的风格,不同于“外向型扩张”的希腊人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就决定了罗马人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想和想像力。罗马人也有神话,但却是沿用希腊的,只不过改个罗马名而已,如对美与爱之神,希腊人称阿芙罗狄德,罗马人称维纳斯。

罗马人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这遗容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这种保存祖先遗像的风俗是古罗马盛行肖像雕塑的社会原因。

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古罗马最早的青铜肖像就是运用希腊人和埃特鲁里亚人所创造的青铜翻制技术,根据面铸成青铜肖像的。这种肖像酷似真人,没有艺术的创造性,不过它却奠定了罗马肖像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细节刻画的特点。罗马肖像的精神气质主要通过头部表现,希腊人则通过身体姿态动作来传达,所以罗马雕像如果缺了头部,余下的部分就没什么意义了,而希腊雕像的生命充满身体各个部分,即使只剩下断臂残躯,仍然能给人以特有的生命力和美感。

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罗马人最杰出的成就表现在市政工程方面,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在空间构造方面,重视空间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的目的;结构方面,发展了综合希腊和伊特鲁利亚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运用火山灰制成天然混凝土(三合土)。

古罗马的建筑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1、伊特鲁利亚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2世纪):伊特鲁利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

2、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公路、桥梁、城市街道、输水道以及后来的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受希腊影响较大。

3、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园476年)凯旋门、记功柱和以皇帝命名的广场、神庙以及豪华宏大的剧场、浴场等。

手工业时代的设计(四)

中世纪的设计艺术

中世纪是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初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为止。历时近千年。

这是一个融希伯来文化、日耳曼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于一体的基督教文明时期。主要设计风格有:

1、拜占庭风格:流行于5-15世纪的东罗马帝国以及东欧、东南欧一带。为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的沿袭。

2、早期中世纪风格:盛行于5-10世纪的中西部欧洲。经历了蛮族时期、加洛林时期和奥托时期。

3、罗马式风格:盛行于10-12世纪的西欧、中欧。古罗马风格的首次关注。

4、哥特式风格:主要流行于12-15世纪的西欧、中欧。中世纪设计艺术的高潮期。

中世纪的设计艺术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是一种神权与王权同时并存又互为影响的时期。注重精神表现,而摒弃了源自古希腊以来的神话传统和写实方式,转向神学思想指导下的对人类精神内在世界的传达。低沉、凝重、冷峻、肃穆、庄严、虚幻、神秘而压抑。

手工业时期的设计(五)

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以前

15世纪-18世纪末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17世纪—巴洛克时期

18世纪-洛可可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艺术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了西欧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并在上层建筑领域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即借助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和建立自己的文化。这个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也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文化――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特征首先在它世俗性,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著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十八世纪末,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十七世纪初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其它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的见解。尽管如此,建筑史学界仍然公认,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陶瓷工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艺术设计强国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

蓬勃发展的绘画和雕塑对陶瓷工艺影响很大。

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设计

为封建贵族和教会服务,并得到他们支持和保护的官方正统艺术--罗马巴洛克派。

所谓“巴洛克”:意大利语义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葡萄牙语义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它是一个贬义词,人们借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嘲弄具有这种风格的艺术。它产生于意大利,尔后影响欧洲天主教盛行的国家,因为它的社会支柱是宗教,可以随宗教的传播扩散到宗教所及地区。

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有这么几方面:由于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自身的享乐,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装饰绘画、雕刻,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文艺复兴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艺术则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建筑则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

作品中反映出作家内心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不仅外部形态激动人心,内容也使人骚动不安,形象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的内容充满激情,而形式又充满激烈的运动感。巴洛克式艺术品给人感觉总在不定地运动着,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旋律,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动感和不稳定感,在建筑上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巴洛克艺术很重视空间关系处理,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空间立体感:绘画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建筑和雕刻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巴洛克艺术还强调综合艺术处理。这种综合在总体上有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综合,也有绘画与雕刻的互相综合,造型和环境的综合,也包含自身各部分的综合;因为巴洛克艺术受宗教支持庇护,不可避免地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

罗可可风格的设计艺术

美术史家龚古尔兄弟写道:“当路易十五的时代代替了路易十四的时代时,艺术的理想从雄伟转向了愉悦,讲求雅致和细腻入微的感官享受遍及各处。”

17世纪的法国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下的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的时代,盛行正统的古典主义艺术,而到路易十五时代,就进入一个极度享乐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精神背景下,产生了“罗可可艺术”。罗可可,是贝壳工艺的同义语,由此引申一种纤巧、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或样式。由于主要是在路易十五时代流行,所以又称路易十五风格,它反映出上流贵族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是 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主流艺术样式。

路易十四时代的官方古典主义以庄严、华丽、沉重的外貌、深刻的思想为其特征;而罗可可及其传统以艳丽、轻盈、精致、细腻和表面上的感官刺激为追求。表现在建筑艺术上是造型的比例关系偏重于高耸和纤细,以不对称代替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与方向多变的曲线和弧线,排斥了以往那种端庄和严肃的表现手法。在室内常用大镜子作装饰。在装饰纹样中,大量运用花环和花束、弓箭和箭壶以及各种贝壳图案。色彩明快,爱用白色和金色组合色调。在室内装饰和家具配置上,造型的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造型优雅和安逸等特点。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一、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

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

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

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交流,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一定的发展。

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

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普遍发展起来。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始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

佛教,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参悟“苦、集(因)、灭、道”四圣谛而成佛。

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

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236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窟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正壁塑造像(均已无存),或称为大像窟;一种是有一宽敞的主室,正壁两侧开两条向后的甬道通向后室或后甬道,以便僧徒环绕礼佛。主室正壁开龛或不开龛,塑有一尊主要佛像,满窟绘壁画,此种形式称龟兹型窟。

莫高窟地处沙漠深处,现存从南北朝到元代的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四万五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洞窟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唐、隋、宋、西夏、元的作品。

莫高窟壁画可以分为:佛像画(佛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事画。早期的故事画以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主。

其中,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尸毗王本生图》最具特色。257窟(北魏)《鹿王本生图》、254窟(北魏)《舍身饲虎图》、428窟(北周)《须达那太子本生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受。

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

中国石窟造像之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日俱增,一直到十三世纪。仍是中国石窟的黄金时代。

最有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界于河北、河南间的响堂山、江苏栖霞山、河南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以及四川大足的宝顶山和北山石窟。早期佛教雕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西部昙曜五窟造像最为典型。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三、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由沙门统昙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以西武州山开窟造像,即今日的云冈石窟。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主像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间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继昙曜五窟之后至迁都洛阳(494年)以前,皇室勋贵在云冈开凿了一批重要洞窟,即1、2、3、4、5、6、7-13窟,这些洞窟均以双窟形式出现。这时期许多作品技巧高超、塑造了面貌清癯、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西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龙门的北魏造像已达到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其艺术风格有异于云冈、龙门石窟,雄伟、庞大的石刻造像,呈现出秀丽、典雅的风格。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少数知名雕塑家,戴逵(约326-约396年),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哲学家。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索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式样而创造出为当时民众易于接受的佛刻形象。在为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木像时,又以十年精力制作五躯佛像,此像与顾恺之画维摩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瓦官寺三绝。

南朝陵莫雕刻与陶俑在今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30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

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河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塔,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公元520年)。

石窟,原为依山开凿的佛寺。基本形制有: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隆顶椭圆窟、崖阁、涅磐窟以及大型佛龛、摩崖等。

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构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宽阔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哲学思想领域中崇尚玄学的清淡、放任无羁和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出现了反映宇宙观的新的题材。

工艺美术风格清秀、空疏。

与佛教有关的题材和形式开始流行。夹纻造像、莲花、忍冬纹样的流行,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一、隋代的陶瓷

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二、唐代的陶瓷

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1、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

3、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

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

唐代的金银器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金碧辉煌。

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发达,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明。

唐代的漆器工艺也有所创新。

金银平脱:唐代首创。螺钿:雕漆:唐代首创,现为剔红。

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

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棋局等。

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莫高窟彩塑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著名的六骏石刻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顺陵(武则天母亲的陵墓)石狮和独角兽高大独特,四足挺立。作缓步停留姿态的石狮,造型真实,单纯而有力,具有整体的完整性,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

乾陵和顺陵的石刻所表现的雄伟气魄是服从政治的要求的,是重要的纪念性雕塑的杰出作品。

?唐代的装饰风格具有近代装饰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花草植物纹。

?人的意识的解放,带来了开放、自信的清新和活泼。

?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多彩运用以及秀美、富丽、丰满、工整的装饰手法,丰富而清秀。

?艺术风格概括为:博大清新、华丽丰满。

宋代的工艺美术

五代是继辉煌的大唐帝国以后的又一个各国分裂的时期。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使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南唐和西蜀,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北宋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南宋虽然偏安,但城乡经济和对外贸易仍趋于上升趋势。宋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拥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最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因此,宋代也称为“瓷的时

代”

一、五代的陶瓷:以越窑的“秘色瓷”(青瓷)为代表。专为贡奉使用。

二、宋瓷: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

北方地区:定窑-河北曲阳,官窑,白瓷、金银扣、印、刻、划花。

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

官窑:未现窑址。北方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蟹爪纹开片。

耀州窑:陕西同官,青瓷,刻、剔、印、镂空花。

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系统,色釉乳浊,窑变“夕阳紫翠忽成岚”。

磁州窑:民间特色窑系。河北彭城一带。黑白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

南方地区: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

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

哥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

建窑:福建建瓯一带。盏为特色,兔豪、油滴、天目釉。

吉州窑:江西吉安。南方民间窑系。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

宋代的丝织品以罗为特色。而以缂丝最具成就。

缂丝,通经断纬,具“雕镂之像”,朱克柔、沈子蕃、吴煦为名家。

另雕版印染和刺绣也具成就。

宋代缺乏铜原料,此时铜器锐少,仅用于铜镜。镜薄而花式较多。

金银器也甚发达。

宋代漆器主要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和雕漆。

金漆分为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为宋所创。

犀皮也为宋所创之新工艺。俗称虎皮漆。

螺钿则多黑白对比,富丽典雅。

雕漆有各色剔法,剔犀、剔彩为著。嘉兴为著名产地。

玉雕以“巧色”为最高成就。

石雕以歙砚和端砚为全国第一。

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朴质的造型取胜,有清淡之美。

严谨含蓄,是为“理”

文学和绘画对工艺美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元代的工艺美术

1271年,蒙古族统一了中国。统一伊始,经济和文化遭到很大破坏。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畸形繁荣,有的凋零衰落,一部分奢侈享用的工艺品,制作堪称精美。

如:织金锦、棉、毛织品,以及青花、釉里红为代表的元瓷等。

元代的陶瓷工艺总的趋势较为衰落。而随着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彩瓷大量流行。白瓷也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

元代陶瓷的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元后期达到成熟。

釉里红与钧窑紫红釉的烧制有关。元时较为灰暗。

元代瓷器造型大而笨重。装饰多见松竹梅、和“琛宝”。

在元代的建筑中,琉璃运用较多。山西为最。

元代丝织品中,纳石失金锦最为著名。工艺精美,手法繁多。

捻金、片金、拍金、印金、描金、点金等。

毛织品中毡、罽较为普遍,与其游牧生活有关。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习海南彝族人的棉纺技术,促进了我国棉纺工艺的发展。

元代非常重视金银器,而铜器逊色。

金银器出土较多。

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和螺钿等。

张成、杨茂是当时的雕漆剔红高手,有“堆朱杨张”之称。

彭君宝为当时戗金高手。

螺钿也很秀美。

元代强盛而统一。“尚武”

粗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

喇嘛教、道教盛行一时,对工艺美术也有影响。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强盛时代。手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外贸经济也得到振兴。新理学的兴起,使经史派更加注重实用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科学的产生,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清代的工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中期以前,继承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

中期以后,艺术创作走向了繁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一定的成就。

明代以后,我国的陶瓷主要以白瓷为主。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白瓷画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方法。

明代官窑器开始以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

清代陶瓷工艺继承明代传统,在釉色、彩绘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雍正以后走向繁琐堆饰的作风。

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窑,压手杯是著名品种,脱胎器也是佳作。

甜白釉和红釉最具特色。

宣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瓷胎为“麻仓”土,青花原料是南洋进口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有“灯草口”的霁红釉也是此时精品。

明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填彩和斗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上下斗合的“斗彩”,成化时期最为精美。小件酒杯,如鸡缸杯著名。

弘治、正德时期总体趋向衰落,但“浇黄”或“娇黄”釉特色鲜明,正德的回回花和“正德式”也各具特色。嘉靖、万历年间,民窑官窑产量巨大,分工很细。嘉靖的葫芦瓶、

万历的蒜头瓶为当时佳器。五彩初露端倪。

明时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最为著名。法人称之为“中国白”。

瓷塑像也很有名。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高手。

宜兴窑和石湾窑为明时的精陶产地。石湾窑仿钧瓷,又称“泥钧”

宜兴紫砂壶以造型取胜,“供春壶”为代表。

珐华器与佛教有关。花纹轮廓用高起的凸线,再饰以蓝、紫、绿等釉彩。

清康熙年间,以红釉为著,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器口呈淡青色。古彩“硬彩”笔力健劲,单线平涂,色彩浓艳。青花则称“康青五色”渲染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

雍正时期陶瓷逸丽清秀,富装饰性。以粉彩(软彩)最具成就。

乾隆时期陶瓷富丽繁密,细致精巧。珐琅彩、墨彩、模仿器最具特色。

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

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成就均高。

明代的染织工艺,在织造技术和染色方面,在花色品种方面,都比元代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丝织品以江浙、四川、山西和闽广为著。妆花、本色花和织金锦各具特色。江南成为棉织品的主要产地。并有“画绣”之“顾绣”为最。

清代丝织种类更加齐全。苏州织造、南京云锦和缂丝为特色。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各领风骚。

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宣德炉是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的一批小型铜器,为宫廷和寺庙作祭祀或熏衣之用。

景泰蓝的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艺术特点形、纹、色、光。

清代的景泰蓝继承明代。又出铜胎画珐琅,为景泰蓝的演进。另有铁画别有特色。

明代果园厂雕漆、嘉兴姜千里的螺钿和扬州周翥的百宝嵌、苏州蒋回回的金漆最为著名。黄大成的《髹漆录》作为漆艺专著,享有盛名。

清代的漆器工艺以北京的果园厂雕漆、扬州的螺钿和福建的脱胎器最为著名。

明式家具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制的树种,所以又统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结构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概括成:简、厚、精、雅

简,造型洗练,落落大方

厚,形象浑厚,庄穆质朴

精,做工精巧,严谨准确

雅,风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玉雕、石、牙、角、竹、木、核、匏雕均很发达。

其中玉雕和竹雕最著。

清代的玉器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石雕出现端砚、歙砚、青田石雕、寿山石雕、菊花石雕等名品;彩塑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为代表。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分类有:表现幸福者、美好者、喜庆者、丰足者、平安者、长寿者、多子者、学而优者、升官者、发财者。

表现手法: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

明代是中国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

达到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健”、“约”来形容。装饰性很强,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绘画已经较普遍地用于装饰。明显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

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中国设计简史 1、人类的设计史,以石器为开端,石器是设计史上最早的“文化化石” 2、作为中国设计的开端,文字与装帧、建筑与城市规划、服饰与玉器这三大范 畴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它们分别标志着传播意义上人类文明的设计、文化和政治意义上国家文明的设计、制度和伦理意义上社会文明的设计。3、史前时期,最经典、最成功的设计就是陶器的设计 4、青铜器是以自然铜与锡等合金材料制造的器皿,从设计的目的来看,商代青铜器以祭祀为主,强调宗教神性的意义。周代青铜器注重食器的组合,而且是以礼器为主,反映了制度等级和人事意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渐渐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开始向日常实用器物转变。 5、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使用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6、“宫殿”作为高规格、高水平的礼制性祭祀建筑、与皇宫分离的“左宗庙、右社稷”形式在西汉晚期首次出现. 7、隋唐时期的屏风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座屏,一类是折屏 8、“南青北白”?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 9、9、隋唐形成了以生产青瓷的南方越窑和生产白瓷的北方刑窑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地域性格局。 10、陆羽在《茶经》中曾品评了当时的众多茶具并提出了“邢不如越”的观点,即尽管刑窑白瓷“类银”、“类雪”,但远不及越窑青瓷的“类玉”、“类冰”11、卷轴装帧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一直流行的书籍装帧形式12、令汴梁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座开放式的街巷制首都13、宋代,人们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已基本定型14、五大窑系:汝、官、哥、定、钧 15、磁州发展形成了白釉釉下黑、褐彩器,而且富有生动的民间艺术气息 16、明末宋应星所著的一部重要的综合了材料特性和产此、设计生产与管理、工艺及科技的著作《天工开物》,它也是对古代设计成就的全面总结 外国设计简史 17、近代设计发端的标志性事件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在约瑟夫?帕克斯顿建造的水晶宫举行 18、国的新艺术运动被称为“青年风格” 19、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首发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上,而以麦金托什为首的格拉斯哥“四人集团”是运动早期唯一具有重要影响的英国设计集团。20、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路易斯·沙利文提出了著名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理论。20、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是赖特一生之中最为著名的作品21、“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德国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和德国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等。 22、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20世纪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领袖、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1919年在魏玛创立了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同时出任该学院的首任校长 23、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的形式主义原则。 24、诺曼·贝尔·盖迪斯被誉为“流线型设计之父”。 25、亨利·福特于1913年发展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技术。26、1961年德雷福斯出版的《人体度量》被誉为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基础。 27、雷蒙德·罗维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设计师。28、考夫曼提出“优良设计”的评价标准:(1)清晰、简洁的产品造型。(2)无装饰的产品造型。(3)

汽车发展史论文

《中外设计史》 ——汽车标志设计作者:彭浩 班级:09设计【2】班 学号:200903084076

2010年6月6日诚信声明 保证论文真实诚信。 没有抄袭和剽窃。

引用他人观点和材料均由著名。 论文提纲 1.汽车标志设计的起源

讲从汽车诞生之初的汽车标志的由来。 2.汽车标志设计的发展 讲,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汽车标志设计的发展。 3.现代的汽车标志 讲现代的汽车标志设计更具时代气息和人性设计感,更具美感和代表性。 内容摘要

伴着汽车的产生和发展,资本家们都想创立自己的汽车自己的生产工厂。创立属于自己的汽车,为了著名和打上有自己特色的记号与他人的汽车区别,汽车标志随之诞生。 现代老牌名车,有着悠久历史的知名汽车生产厂家,他们的汽车标志从创立之初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在漫长的发展史中与标志注与了该公司的精神和文化,深入人心。汽车标志的设计并非凭空想象就得出的,它是综合了一个公司的造车理念和发展史以及公司的精神和理想,得出最具代表性让人接受的标志,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标志不只是一个图标,它代表一个汽车公司的发展、文化、理想、及理念。 汽车之父卡尔本次以其超凡的智慧创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这一伟大的交通工具,还于戴姆勒创造了现在顶级的汽车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奔驰的标志三叉星象征征服陆、海、空的愿望,也是奔驰公司发展至今为之奋斗的动力与目标。 关键词:标志、理念、综合、象征核心概念:每一个伟大的汽车标志都是一个伟大的汽车公司的综合体现,理念、发展史、精神等等。 1.汽车标志设计的起源 汽车创造之初,资本家想与汽车赋予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来延续自己的汽车公司的发展壮大,也将自己远大的理想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录百工技艺的专著是(A)。 A、《考工记》 B、《天工开物》 C、《髹饰录》 D、《园冶》 2.装饰艺术运动的主要造型特征是(C)。 A、流线型 B、曲线形 C、几何形 D、自然形受 3.随着汉代建筑技术的提高,出现了防腐作用的建筑装饰构件(D)。 A、画像砖 B、画像石 C、陶水管 D、瓦当 4.唐代金银器制作达到繁荣期,其中以(C)为代表。 A、长信宫灯 B、博山炉 C、舞马衔杯银壶 D、镏金八角银杯 5.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其中以玛瑙石作为配料的是(D)。 A、官窑 B、定州窑 C、钧窑 D、汝窑 6.古代罗马建筑的突出成就在于发明了(B)。 A、拱券技术 B、混凝土拱券技术 C、飞扶壁 D、镶嵌技术 7.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工业设计师是(D)。 A、奇朋代尔 B、魏德·伍德 C、保尔顿 D、德莱赛 8.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设计应以(A)为基础。 A、人机工程学 B、美学 C、装饰 D、简约 9.玉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有各种各样的玉器品种,其中玉琮最早出现 在(B)。 A、龙山文化 B、良渚文化 C、红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10.强调“师承自然”为设计指导原则的是(A)。 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装饰艺术运动 D、现代主义运动 11.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装饰纹样的主要表现手法为(B)。 A、具象 B、抽象 C、写实 D、再现 12.以流线形雕塑和马赛克为装饰材料表现建筑风格而著称的代表人物是(A)。 A、安东尼·高迪 B、赖特 C、沙利文 D、格罗皮乌斯 13.魏晋陶瓷业发展迅速,以南朝(D)的青瓷为代表。 A、婺州窑 B、德清窑 C、瓯窑 D、越窑 14.宋代丝织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以织绣技术为代表新成就是(D)。 A、织金锦 B、陵阳公样 C、云锦 D、缂丝 15.明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最高成就表现在(A)方面。 A、家具 B、壁画 C、陶瓷 D、漆器 16.古代希腊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是帕提农神庙,其柱式特征为(C)。

中外设计史

第一章创造魅力---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 1.旧石器时代始于300万年前,以打制石器为特征(马家窑,石磨、石盘)。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特征(裴李岗文化遗址) 2.通天的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是主要代表。良渚文化的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 3.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4.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用手捏制。图案色烧后形成,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5.彩陶的类型: 半坡型:早期红陶为主,晚期黑陶为主,纹饰以鱼纹最为典型,代表作品“人面鱼纹盆”“船形彩陶器” 庙底沟型:代表作品“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 马家窑:5000年前,分布于甘肃、临洮,以“舞蹈纹彩陶瓶”为代表作品 半山型 马厂型:4000年前,发现于青海乐都县。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整体陶衣,并用色衬手法,在器胎上先用黄褐色衬地,再绘黑色图案加强对比。 6.干燥的北方以穴居为主(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遗址)巢居,具有安全、防范、干燥的特点,以南方为主(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 第二章藏礼于器—夏商周礼制性设计艺术 1.陶文:大沽口文化陶樽上的图形文字、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称为陶文。 2.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3.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 4.(名词解释)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中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经历了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今人称之为“青铜” 5.青铜器的类型:青铜礼器/兵器/工具/农具。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块范法、失蜡法,此外还有分铸法、焊接法等 7.商代时期分二里岗时期和殷墟期,代表纹饰饕餮纹,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为:胎厚,通体满花,三层花,形式繁缛富丽。代表作品是“司母戊大方鼎”西周时期则以“毛公鼎“为代表。 8.中国青铜器设计的主要特点:(简答) ①象物②纹样狰狞③繁缛富丽,系统严谨 9.帝王服饰十二章的内容: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黻黼 第三章钟鸣鼎食—春秋战国设计艺术的创新 1.百家观点 儒家:文质彬彬。墨家:大匠造物,先质而后文。道家/道德家:大巧若拙,天然之美。2.《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年,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观点。 3.春秋时期代表纹饰是蟠螭纹,代表莲鹤方壶、铜重金壶。战国时期代表是铜灯,山字纹镜是战国铜镜的典范之作。 4.赵武灵王对服装进行了改革,于是就出现了胡服 第四章天人合一---秦汉设计艺术的民族味 1.青铜器秦代的铜车马,东汉的马踏飞燕,西汉初期的长信宫灯和西汉中期的的错金博山炉。

平面设计史论文

平面设计史

平面设计史之“极繁主义” 现代平面设计的风格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的发展使设计师开始追求用个性、自由、独特的设计语言来表达自己。设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秘工作,它已经被大众认识并且喜爱。在近代极简主义风行多年之后,平面设计开始出现了更具装饰性的极繁主义的回溯。装饰品的使用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犯罪。建筑物开始更加具有曲线美、时尚变得更有魅力、设计也更具有装饰性。轮廓和植物相关的图形也改变了往日严谨、简单的线条、模糊暗淡的色调。取而代之的是大幅度频繁使用的丰富色彩。所有的一切意味着艺术开始回复到感性的一面,平面设计也在新一轮的极繁主义中发展创新。 “极繁主义”是各设计家们的艺术构思的集大成者,他们正在创造一种全新而复杂、具有折中主义特性的现代作风。与一些正在迅速兴起的美学运动一起,“极繁主义”已经影响到各个学科领域,促进它们互相融合,创造出新的多学科综合性领域。以前卫著称的时尚设计就是“极繁主义”最先留下痕迹的领域之一。 “极繁主义”还影响到其他一些领域,比如珠宝、电影、文学和基于概念和技术工具的绘画设计。在建筑业领域中也能察觉到类似的变化,有时还很夸张。建筑师们已经摒弃了以往无处不见的混凝土及白色粉刷,开始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如波纹金属板和玻璃嵌板。从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精神时空”,到美国西海岸的MTV总部,刻意的装饰不再是一种罪恶,织物、高级涂料以及结合了古典主义与未来派气息的家具使得空间更富色彩,展现华美。众多建筑元素被层层叠加,反复使用,极尽华丽完美之能事。公共建筑、写字楼和住宅“恭恭敬敬”地触犯了密斯·范德罗所谓的“少即是好”的座右铭,提出了“繁复永无停歇”的口号。 巴洛克和洛可可两个时期的艺术不但是极繁主义的雏形,更是今日极繁主义回溯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巴洛克艺术的风格是承袭自文艺复兴默契的矫饰主义,着重在强烈感情的表现,而不像文艺复兴鼎盛期那样的严肃、含蓄。它强调流动感、戏剧感、夸张性等特点,常用的富裕动态感的造型要素。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国史 1.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彩陶以绚烂的色彩和精美的装饰取胜,称之为“彩陶文化”;黑陶以简洁优美的造型见长,称之为“黑陶文化” 3.原始彩陶种类: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这五大类。 4.黑陶“昙花一现”原因主要: 一、陶器的过度薄制违反了陶土的性能。 二、结构的不合理。 三、器物过分追求表面光泽,往往妨碍附件的牢实 四、器物壁体过薄、器鋬过细,难以负荷溶液的重量 五、划纹方法不易掌握得当,等等。 5.《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论述器物设计与工艺的专门着作,记载了各种手工艺的分工情况,提出了朴素的设计观 6.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古代设计史上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商代后期作品。 7.商代青铜器是重酒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周代是重食器的组合,是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 8.金银错: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产生了坚硬而锐利的工具,从而可以对青铜器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它可在青铜器上划纹,使线条

细如发丝,也可以刻出阴文后,镶嵌红铜或金银细丝,再用错石(细岩石)磨错平滑。这种镶嵌工艺,称为“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技术的一种新创造。 9.玉璜形状:半圆形和窄弧型 10.秦陵铜马车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巨大、保存完整的铜铸马车。 11.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铜塑。(阅读P31第三段“除此之外”) 12.六朝时期,我国已进入了瓷器时代。 13.六朝青瓷,最具时代特色的是“莲花纹”和“忍冬纹(通称卷草)”。(详见P40) 14.莲花纹和忍冬纹在六朝的出现并非偶然。它预示着装饰设计视野的拓宽,这是古代设计在装饰题材上的一个重要变化。 15.六朝漆器“夹纻像”的制法,就是以麻布粘贴在其他木、石、土的胎骨上,用胶漆做外壳的造像法。 16.越窑青瓷“似玉”“类冰”;唐代邢瓷“类银类雪”。 17.唐三彩艺术特点(详见P44 - P45)。 18.唐代漆器在设计和制作方面,既有发展也有创新。漆器新品种——雕漆。 19.缂丝(详见P58 - P59)“通经断纬” 20.戗金是宋代新创的一种装饰技法。

中外设计史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 设计的概念 广义上的设计 包括了所有需要预先制定方法、进行构想的活动,从艺术创作、建筑设计,到机械设计、程序设计甚至到人们的工作计划、生活起居安排等。 把实用性与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点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平面设计历史开始的标志把人类文字和符号的创造看作是平面设计历史的开始 人类最早的文字系统 1、B.C3000年出现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2、B.C3000年出现的占埃及人的象形文字 3、 B.C1800年出现的中国象形、会意、仿音结合的文字系统 早期文字系统的特点 ①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单字。每个单字都有完整的、类似图画或图案的结构 ②单字数量很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学习和掌握 ③难以被社会,上大部分人所使用 西方字母系统的产生及影响 西方字母的发明和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书面传达的方式,大幅提高了人们掌握文字的速度,也影响了平面设计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产生了独立的、西方式的平面设计方式。 第二章 陶器制作方法: ①手捏法 ②盘筑法: ③轮制祛。 宋瓷特点:①、从总体.上来看,宋瓷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尺度恰当,使人感到增一分则长,减分则短,因此设计,上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 ②、宋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设计上崇尚自然,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在造型和装饰_上多采用自然的题材: ③、陶瓷的画花工艺将陶瓷艺术与国画艺术结合起来,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纪元,不仅对明清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产生影响,而且还对欧洲的陶瓷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④、宋代陶瓷工艺还利用釉在烧制过程中的"窑变”现象所产生的不规则色彩和裂纹作瓷器的自然装饰,而不附加任何别的装饰,显得朴素大方,很具特色: ⑤、印花工艺的广泛应用:从设计角度上看,采用印花工艺,可以批量生产图案完全致的产品,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是标准化的萌芽,这与现代资器生产的印刷贴花工艺类似。 明式家具特色 ①、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 ②、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择,不加油漆。 ⑨、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边框则多用卷口,以表现曲线的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 ④、明代家具十分讲究节点的设计,多用榫而少用或不用有和胶。明代家具的“攒边'技祛颇具特 ⑤、明代家具由于造型所广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质朴的美,使家具设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古代家具的典范,对后世的家具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被及海外。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低括,即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的设计特点: (1)注意匠美 (2)注意材料美 (3)注意结构美 (4)注意工艺美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特点 1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2建筑结构采用“构架制” 3“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结构和度量单 位 4单体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阶基、 身和屋顶 5院落组群 6对称和自由两种平面布局形式 7颜色运用 中国古代服装 古代中国服装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冠、衣 裳、深衣 冠服制度在夏商时期初步确立 巴洛克式设计风格 设计特点: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行式。 ①、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②、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曲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③、家具设计:早期最主要特征是用扭曲形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本的腿,这打破了历史上家具的稳定感,使人产生家具各部分都处于运动之中的错觉,后来的巴洛克式家具.上出现了宏大的涡形装饰,比扭曲形柱服更为强烈,在运动中表现出-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 此外,巴洛克式家具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舒适性也较强。 洛可可式风格 基本特征:造型纤细、轻巧,装饰华丽、繁琐,构图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蓄薇和棕榈: 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history课程编码: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讲述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包括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范围、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其更好的进行创造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设计中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 3、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现代设计的本质、范围、 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理解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 1.1“design”——“设计”的定义 1.2 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 1.3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 1.4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设计思维 [本章重点]: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产生根源: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现代艺术流派等的影响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学习资料

中外设计史2011年考试复习题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青铜器取代陶器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史上第二次飞跃。 2.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官窑,哥窑,汝窑,钧窑。 3.浙江为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与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组成中国瓷业的两大体系和窑场。 4.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传统的珍贵文献。 5.中国古代设计审美特征是:功能之美,造型之美,工艺之美,材质之美,装饰之美,鉴赏之美。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高峰期是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7.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8.中国古代家具是以宋代为分界线,此前以低矮型家具为主,此后开始流行高坐型家具。 9.艺术设计学在我国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是在1998年。 10.在明代的金属设计中,最具特色并有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11.古罗马文明的前源是指安特鲁尼亚文明。 12.“塔帕布”是古代大洋洲的设计艺术。 13.“正身侧面率”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它首先出现于古埃及。 14.伊斯兰设计艺术是以植物纹样为主的装饰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纹样。 15.风格的多样性与生活的适应性是古代美洲设计艺术的最大特征。

16.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 17文艺复兴设计的重要转变是由宗教性质变为宫廷性质的设计。 18.洛可可设计艺术在法国主要发生在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 19.水晶宫的设计者是帕克斯顿。 20.工艺美术的实际领袖是威廉.莫里斯,理论上的导师是理论家拉斯金。 21.1739年,美国的霍拉修.格林诺斯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一百年后,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大师路易斯沙利文将这句话作为设计标准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风格。 22.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设计运动是装饰艺术运动。 23.西方设计进入现代的标志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 24.在斯堪地拉维亚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是阿尔瓦阿尔托。25瑞典是北欧最早提出自己的设计运动的国家。 26.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端于俄罗斯。 27.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现代家具之父”。 28.维也纳学派的设计大师卢斯的设计理念是装饰即罪恶。 29.格罗佩斯,密斯,赖特以及柯布西耶等四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代大师。 30.分离派运动发端于维也纳。 31.世界设计的三大中心是德国,美国,日本。

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 第一章造物的起源与设计的萌生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虽然动物中有很多貌似设计的行为,但他们大多出自遗传或者模仿,不是出自独立的、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而依据预想的目的,从事自觉地实践活动,正是人类一切其他动物的最重要分界线。 人的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预见性、自觉性和规则性。 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 是融合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作为各种文化形态综合体的设计,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各个时期的论述: 1、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哲学思潮,政治主张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即受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影响下的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 2、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即在智能文化影响下的设计形成过程和实现过程的基本特征。 3、作为以上二者融合并互相渗透形成的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现象分析,即受物质文化影响的设计物于各个领域中的基本特征。 另外,对于设计历史的分期,我们把握“工业时代”为界定的核心,主要体现技术因素为设计带来的观念变化和风格形式,这基本上符合设计历史的发展规律, 因此,设计的历史将从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期、早期工业时期、成熟工业时期和后工业时期五个阶段来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设计的萌芽时期的总体特征 这是人类的设计意识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逐步的改善和提高,石器工具的出现便意味着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的开始。 利用----选择----组合----改造----创造---工具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快感和美感混沌一体的形态----工具制造过程中形式美感的产生 原始宗教的道具大于艺术表现的意义---原始绘画的本质 人类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积累,渐渐学会了选择石块,这种选择必不可少地需要他们进行观察、判断、比较等自觉的思维活动,并逐步掌握了改进的简单加工技术,出现了早期的打制石器,虽然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器,粗陋得似乎与自然物并无多大差异,但从此人类不再像一般动物那样本能地去满足它们所属物种的标准和需要,而是开始了按照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需要),有目的地,自觉地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把本身固有(或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这是创造的开始,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开始,马克思的“自意识”论述恰恰证明了人类设计意识产生的必然条件。 随着历史的发展,对石器工具的加工制作技术也不断进步,由打制到磨制,石器光滑的外表,对称的造型以及锋利的实用价值,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追求和对实用功能的理解,把实用性与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是人类设计活动的基本特点。虽然审美追求较之实用的目的性追求从自觉的角度来说要晚些,而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当这种意识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得以升华为自觉的追求时,人类的设计文明便进入了新的时期。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中外设计史复习提纲

1.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大师(沙利文)将“形式追求功能”作为自己设计的标准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风格。 2. 浙江(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与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组成中国瓷业发展的两大体系和窑场。 3.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一次飞跃。(青铜器)取代陶器成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4. 西方设计进入现代的标志性设计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 5. 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端于(俄国) 6. 格罗佩斯、密斯、赖特以及(柯布西耶)等四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代大师。 7. 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于1925年设计的(PH灯具)被世界公认为北欧设计的典范之作。 8. 国立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 9.针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提出的“少则多”的减少主义思想而针锋相对地提出“少则烦”的后现代设计大师是(文丘里)。 10. 世界现代设计的三大中心是德国、美国和日本。 11. 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设计运动是(装饰艺术运动)。 12. “塔帕布”是古代(大洋洲)的设计艺术。 13.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是(阿尔瓦·阿尔托)。 14.(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现代家具之父” 。 15. 分离派运动发端于(维也纳)。 16. 国立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是(格罗佩斯)。 17.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是(高技派)风格的典型代表。 18. 德意志工业联盟成立于(1907)年,其倡导的设计风格在欧洲范围内取代了新艺术运动风格,是年标志着新艺术运动的结束。 19.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汝窑、哥窑、钧窑以及官窑。 20. (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 21. “正身侧面律”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它首先出现于(古埃及)。 22. 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

中外设计史作业

中外设计史参考书目 内容: 1.《中国艺术设计史》 作者:夏燕靖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3-01 2.《中国设计史》 作者:高丰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 3.《中国设计史》第二版 作者:胡光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 4.《中国室内设计史》 作者:霍维国、霍光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1 5.《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 作者:邵文红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1 6.《世界现代设计史》 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 7.《外国艺术设计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 作者:邬烈炎、袁熙旸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6-1 8.《外国现代设计史》 作者:钱凤根、于晓红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4-1 9.《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 作者:方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2-1 10.《外国近现代设计史》 作者:胡天璇、曾山、王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2-1 《中国艺术设计史》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 四、衣饰的产生 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 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 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 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 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 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 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三、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 四、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 五、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 六、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 七、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 一、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 二、旷世奇服 三、机械制造与设计 四、漆器及木作业设计 五、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 六、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 专题链接:魏晋玄学以及文献典籍中的设计思想 第五章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 一、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 二、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 三、瓷器具的工艺设计 四、唐三彩的釉彩工艺 五、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 六、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陵阳公样" 七、唐代书籍装帧设计 八、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 九、漆器与家具设计 十、杂糅南北风格的五代十国设计 专题链接:唐代设计理论述要 第六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 一、《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国史 1.制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彩以绚烂的色彩和精美的装饰取胜,称之为“彩文化”;黑以简洁优美的造型见长,称之为“黑文化” 3.原始彩种类: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这五大类。 4.黑“昙花一现”原因主要: 一、器的过度薄制违反了土的性能。 二、结构的不合理。 三、器物过分追求表面光泽,往往妨碍附件的牢实 四、器物壁体过薄、器鋬过细,难以负荷溶液的重量 五、划纹方法不易掌握得当,等等。 5.《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论述器物设计与工艺的专门著作,记载了各种手工艺的分工情况,提出了朴素的设计观 6.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古代设计史上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商代后期作品。 7.商代青铜器是重酒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性质的意义;周代是重食器的组合,是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 8.金银错: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产生了坚硬而锐利的工具,从而可以对青铜器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它可在青铜器上划纹,使线条细

如发丝,也可以刻出阴文后,镶嵌红铜或金银细丝,再用错石(细岩石)磨错平滑。这种镶嵌工艺,称为“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技术的一种新创造。 9.玉璜形状:半圆形和窄弧型 10.陵铜马车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巨大、保存完整的铜铸马车。 11.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铜塑。(阅读P31第三段“除此之外”) 12.六朝时期,我国已进入了瓷器时代。 13.六朝青瓷,最具时代特色的是“莲花纹”和“忍冬纹(通称卷草)”。(详见P40) 14.莲花纹和忍冬纹在六朝的出现并非偶然。它预示着装饰设计视野的拓宽,这是古代设计在装饰题材上的一个重要变化。 15.六朝漆器“夹纻像”的制法,就是以麻布粘贴在其他木、石、土的胎骨上,用胶漆做外壳的造像法。 16.越窑青瓷“似玉”“类冰”;唐代邢瓷“类银类雪”。 17.唐三彩艺术特点(详见P44 - P45)。 18.唐代漆器在设计和制作方面,既有发展也有创新。漆器新品种——雕漆。 19.缂丝(详见P58 - P59)“通经断纬” 20.戗金是宋代新创的一种装饰技法。 21.犀皮漆器(宋代独创),表面光滑,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斑纹天然流动,色泽灿然,非常美观。

浅谈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心得ART EDUCATION RESEARCH 中外设计史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课程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古今中外数千年设计的演变和发展历史,了解中外各个阶段不同的设计思潮、风格特色和设计流派演变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专业设计创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专业设计创新能力,从以往的设计中捕获更多的设计创新灵感和可借鉴参考的风格形式,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艺术设计创作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一些学生对于中外设计史这门课程的课程设置并不十分理解,觉得这门课程的设置仅仅是为了满足修读学分的需要,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理论性较强、信息量巨大和记忆点过多是这门课程的特点,一些教师在授课时运用“满堂灌”的呆板形式,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愿听、不愿记、不愿了解,在课堂上获益甚少。 其次,中外设计史课程学时安排具有局限性,每周2课时,是总学时为32课时的讲授课。要在仅有的课时安排中把中外设计的发展历史讲完已实属勉强,而针对重点章节、典型风格和经典设计,在规定的课时内难以进行深入、全面、透彻的分析,这也导致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只观其表而不知其义的阶段。另外,总课时的安排中,32课时全为讲授课时,并未安排实验课时,这也致使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局限,教师课堂讲述灌输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法,师生课堂互动少,学生参与度低、积极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等问题也一直存在。 另外,本课程以闭卷笔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学生往往以考前突击的死记硬背、临阵磨枪等各种方式应付结课考试,以求通过,如此种种,中外设计史已然成为艺术专业的“高挂科率”课程。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师应整合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同时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努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1.专业方向侧重讲授和自主研究分析法 鉴于以往中外设计史课程的授课方式多以教师口头语言讲授为主,而这种方式仅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学生只听而不参与到课程思考当中,很难从课程中有效地获益。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有所倾向地侧重介绍课程内容和调整教学重点,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思考和深入研究,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就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讲授进程中,有倾向地侧重介绍中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的风格流派、发展历史、技艺演进等。课后安排学生针对授课内容,自行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点进行资料收集、整合。在下节课程中,教师预留些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后整理的资料与同学分享,并就所研究内容与同学进行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如此,学生通过课后搜集资料,可以实现课题资源的共享,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可以实现意见的交流和学术的切磋,此过程是学生个人的主动学习和集体交流的有机结合。集体学习中相互之间所形成的竞争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分析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和独立思考,更彻底、更全面地掌握课程知识,并在集体交流、讲解和分析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从而达成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的。 2.多媒体视频教学法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与传统的口头讲授、粉笔板书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加直观、生动有趣,更易为学生所注意和接受。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课堂讲授与视频短片播放相结合,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学生通过观赏相关影片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如,历史类短片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理解设计事件产生的原因;设计师或名人采访纪录短片有助于学生了解设计师的生平经历和个性想法,更好地解读设计理念和理解设计作品等。 3.互动性实践教学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所讲的史论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设计实践结合起来。如,在讲授中国明式家具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就这一家具风格样式,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进行实地市场走访、调研,观察设计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绘制出一件相关的个人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实践过程,学生不必死记硬背也能够深刻领会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 结语 一般而言,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内容是相对枯燥的,但如果教师能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通过复合型的互动教学,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配合多媒体视频加深其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融合学生的设计实践,这门课程同样可以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获得学生的喜爱。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编辑桂湘书 浅谈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 □赖思敏摘要:目前,各大高校的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都设有中外设计史这门课程,它是设计史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对死记硬背的课程内容有抵触心理,存在“挂科率高”等问题。该文作者整合授课经验和教学实践,试图探索有利于这门课程的新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消除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和畏惧心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模式,进而获取课程学习的愉悦体验。 关键词:中外设计史课程改革主动学习 153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试卷(a)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试卷(A ) (装饰1101)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至少两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写入下面的答题框,否则不得分。) 1、在旧石器时代,()是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 A、铁器 B、木器 C、打制的石器 D、兽骨 2、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装饰纹样的主要表现手法为() A、具象 B、抽象 C、写实 D、再现 3、()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A、陶器 B、瓷器 C、石器 D、玉器 4、()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 A、加工与使用工具 B、精明 C、穿衣服 D、打猎 5、具有安全、防范、干燥的优点,它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形式的是() A、穴居 B、木居 C、网居 D、巢居 6、装饰艺术运动中()是这时期的主要造型特征。 A、流线型 B、曲线形 C、几何形 D、自然形受 7、下列()不是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A、鎏金 B、镶嵌 C、电刻 D失蜡 8、商代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下列()不是当时流行的纹饰 A、饕餮纹 B、云雷纹 C、狮子纹 D、龙虎纹 9、()最能体现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的平面设计和色彩设计的特色和水平 A、漆器 B、服饰 C、兵器 D、铜镜 10、中国青铜器的设计因与该特殊的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形成了象物、繁缛富丽,系统严禁和()的主要特点。 A、奇特怪异 B、纹祥狰狞 C、沉重 D、俗气单薄 11、白瓷是以()为代表。 A、汝窑 B、刑窑 C、哥窑 D、钧窑 12、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社会思潮的活跃,艺术格调由静止凝重走向() A、色调和谐 B、个性大方 C、沉稳而不拘束 D、活泼生动 13、秦始皇“泗水捞鼎”的失败象征着() A、当时的技术落后 B、大禹铸鼎之重 C、秦王权的横蛮 D、青铜艺术进入新时代 14、()统一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A、秦汉 B、明清 C、唐代 D、元代 15、秦汉青铜器主要目的为() A、彰显权力 B、礼器 C、装饰 D、实用 16、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用作() A、彰显权力 B、实用 C、装饰 D、礼器 17、汉代的灯具造型丰富,构思奇特,有着非常高超的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 A、博山炉 B、多枝灯 C、勾莲纹青玉灯 D、长信宫灯 18、随着汉代建筑技术的提高,出现了防腐作用的建筑装饰构件是() A、画像砖 B、画像石 C、陶水管 D、瓦当 19、唐代金银器制作达到繁荣期,其中以()为代表 A、长信宫灯 B、博山炉 C、舞马衔杯银壶 D、镏金八角银杯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资料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13世纪末首先于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遍及欧洲各个国家,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涉及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囊括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的教育变革,这种知识上的改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在欧洲历史上占据着非凡寻常的作用。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 2.唐三彩 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是在白色陶胎上涂上黄,绿,褐,蓝,紫等色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故称“唐三彩”。三彩是表现多色,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种色釉,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唐三彩主要有器皿,人物,动物等。 3.窑变 钧瓷原属于青瓷系统。由于它的原料中含有铜元素,经过还原煅烧而呈现出绿或紫红斑纹,使青釉打破了单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在瓷器上是一次贡献,史上称为窑变。 4.明式家具 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为材料,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5.巴洛克风格 意为“畸形之美”,“不合常规”。它起源于意大利,艺术中心是法国,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及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特点,打破了旧艺术风格的常规艺术特征。 6.洛可可 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岩石或者贝克饰物),它是一种源于法国宫廷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点的艺术风格。具有纤细,精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型和S型或者漩涡性的曲线作为装饰风格,色彩艳丽浮华,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又被称作“中国装饰“)。在法国主要发展于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在英,意,德等国发展在18世纪中期。 7.波普艺术 波普一词来源于popular的简写,产于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已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设计产品的喜剧性,浪漫性效果。反映出战后青年一代的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究其原因,是因袭了杜桑的达达主义传统,故在美国,波普艺术有“新达达主义“之称。 8.高科技风格 源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机器美学,是以直接反应当时以机械为代表,以工业技术为特征的一种设计风格。 9.微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的一种风格,它将建筑风格搬用到小件的日用产品的设计中,大多艳丽多彩,不惜用华贵金银材料与几何图案,实际上是历史上装饰风格极端形式的回潮。10.景泰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