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Narcotrend和BIS用于老年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深度的观察

Narcotrend和BIS用于老年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深度的观察

Narcotrend和BIS用于老年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深度的观察
Narcotrend和BIS用于老年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深度的观察

Narcotrend和BIS用于老年人丙泊酚靶控

输注麻醉深度的观察

王荣宁1,郭曲练2,孙灿林1

(1.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泰州,225300; 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湖南长沙,410008)关键词:全身麻醉;丙泊酚;老年人;脑电双频指数;脑电描记术

中图分类号:R61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353(2010)03 0066 02

麻醉深度监测在指导麻醉用药、避免术中知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麻醉领域研究的热点。脑电双频指数(BIS)被认为是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指标,在避免术中知晓方面具有较大价值[1],而麻醉趋势指数(NT)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数,正逐渐受到麻醉界的关注。目前关于NT在临床应用的报导较少,尤其是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本研究拟将Narcotrend和BIS 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观察其在丙泊酚靶控输注下监测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 ~级老年患者20例,年龄(70.3!

4.6)岁,男11例、女9例,体重(59.2!8.4)kg、体重指数(21.6!

5.3)kg/m2。拟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手术患者,无神经、精神、呼吸及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无药物或酒精依赖史,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入手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g/ kg。

1.2 方法

麻醉方法: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入复方氯化钠,各项监测准备完毕后,予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TCI系统采用Diprifusor(ALaris P6003泵),血浆靶控浓度的设定从0.5 g/mL开始,每一血浆靶控浓度维持5m in,当丙泊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上升至血浆靶控浓度水平时,将血浆靶控浓度调高0.5 g/mL,使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阶梯式上升,直至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为0分后5min停止,结束实验。

监测及记录Ag iLent多功能监测仪监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等。用酒精清洁前额皮肤、脱脂,采用Ag-AgCL电极,连接BIS监护仪(Aspect XP,SpaceLab,美国),同时放置3个Narcotrend专用电极,连接Narcotrend 麻醉深度监测仪(Narcotrend-Compact, SchiLLer,瑞士),分别用H yperterminaL of Win -XP、Ethernet10/100M bit数据线将数据导出至微机供后期处理。每间隔20s行改良OAA/S 评分,记录丙泊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每变化0.1 g/mL时的Narcotrend、BIS值及变化时间。

2 结 果

患者Narcotrend、BIS值随改良OAA/S评分的变化见表1。

表1 患者不同改良OAA/S评分时的Narcotrend、BIS值比较

脑电指标543210

BIS95.3!3.782.5!1.9*70.5!6.2*62.9!9.5*50.2!4.4*38.0!7.7* Narcotrend96.7!4.878.4!3.5*68.3!5.4*60.3!8.2*47.5!6.3*39.2!6.4*

与前一级改良OAA/S评分相比,*P<0.05

Narcotrend、BIS与改良OAA/S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rcotrend、BIS对不同改良OAA/S评分时意识状态Pk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Narcotrend、BIS与丙泊酚TCI预测效应部位浓度行回归拟合时,2者均与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具有较好的直线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是Y= 93.4-15.7X和Y=91.4-14.3X,同时行拟合优度检验,决定系数R2分别是0.899与0.924,差异显著(P<0.01)。

收稿日期:2009-10-20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66?Journal of Clinical M edi cine i n Practice2010年第14卷第3期

3 讨 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是新近研制出的脑电监测仪器,通过对原始脑电信号的计算获得NT S和NT I2个指标,从A级到F级表示觉醒到深度麻醉、脑电爆发抑制期间脑电信号的连续性变化,B 级、C级表示镇静、催眠,D级、E级表示麻醉[2]。和以往的麻醉深度监测设备(BIS和AEP)比较, NT具有以下优点:#数据分级完善,NT将意识由清醒到最深程度麻醉共分为6级和14个亚级,并同时给予相应的数值。?数值较BIS和AEP波动性小,数据处理迅速。%监测费用较低,普通心电图电极和杯型电极均可使用[3 4]。BIS在临床应用中已经被证实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镇静深度,且不受年龄影响[5]。

本研究选取丙泊酚Narcotrend、BIS与镇静深度变化的关系,且选择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排除了手术刺激的干扰。改良OAA/S评分是麻醉/镇静深度变化的临床变化标准,在本研究中,Nar cotrend、BIS均与改良OAA/S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2者相关系数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Narcotrend、BIS均可反映患者镇静深度的变化。Smith等[6 7]认为,由改良OAA/S评分等得出的镇静等级变量与麻醉深度监测指标间可能不呈现线性关系,故而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建议使用Pk值来评价麻醉监测指标的性能。Pk值是指一种镇静监测指标能够正确反映麻醉/镇静深度的概率,它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该概率能较好的反映一个监测指标能否满足:#准确区分镇静深度变化的不同阶段;?监测值涵盖不同的阶段且没有重叠[8],Pk 值=0.5表示仅为对镇静深度的随机性猜测,Pk 值=1表示该指标能够无重叠的区分不同镇静深度。本研究发现,Narcotrend、BIS预测患者在不同改良OAA/S评分的镇静水平时均表现出较高的Pk值(Pk>0.9),且2个监测指标间Pk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Narcotrend用于监测老年人丙泊酚TCI麻醉深度的变化,其准确性与BIS 相当。

本研究选用T CI药物输注系统,该系统可通过计算得出预测血药浓度和效应部位浓度。有研究表明,预测效应部位浓度与麻醉深度变化更为密切,而预测血药浓度由于给药速率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9 10]。因此,本研究选取预测效应部位浓度来探讨其与麻醉监测指标变化的关系。本研究还发现,将Narcotrend、BIS与丙泊酚T CI预测效应部位浓度行回归拟合时,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均与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呈线性相关,不同于经典的剂量-效应关系(S型曲线),考虑可能为改良OAA/S评分降低至0分后5min实验结束,该麻醉/镇静深度尚处于较浅状态,所记录的数据点集中于剂量-效应曲线的前段及较陡的中段,未能显示完整的尤其是中后段的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与BIS一样,Narcotrend亦能较好的反映老年人丙泊酚TCI下麻醉深度的变化,且其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与BIS相当。

参考文献

[1] SigaLovsky N.Aw arenes 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J].

AANA J,2003,71(5):373.

[2] Kreuer S,WiLheLm W.The Narcotrend monitor[J].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 thesioL,2006,20:111.

[3] Kreuer S,BiedLer A,Larsen R,et al.Narcotren d monitor

i ng aLLow s faster em ergence and a reduction of drug con

sumption in propofoL remifentaniL anesthesia[J].Anesthe

sioLogy,2003,99:34.

[4] Schmidt G N,Bischoff P,StandL T,et al.Narcotrend and

bi spectraL index moni tor are superior to cLassic eLectroen

cephaLographic parameters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esth etic

states duri ng propofoL-remifentaniL anesthesia[J].Anes

thesioLogy,2003,99:1072.

[5] Renna M,Venturi R.Bi spectraL index and anaesthesia in

the eLderLy[J].M inerva AnestesioL,2000,66:398. [6] S mith W D,Dutton R C,Smith N T.A measure of as socia

tion for assessing prediction accuracy that is a generaLization

of non-parametric ROC area[J].Stat M ed,1996,15

(11):1199.

[7] S mith W D,Dutton R C,Smith N T.M easuring the perfor

mance of anesthetic depth i n dicators[J].AnesthesioLogy,

1996,84(1):38.

[8] Drummond J C.M onitori ng depth of anesthesia:w ith em

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ispectraL index and the

middLe Latenc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to the prevention

of recaLL[J].AnesthesioLogy,2000,93(3):876.

[9] M iLne S E,Troy A,Irw i n M G,et al.ReLationship be

tw een bispectraL index,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 ndex

and effect-site EC50for propofoL at tw o cLinicaL end-

points[J].Br J Anaesth,2003,90(2):127.

[10] Irw in M G,Hui T W,M iLne S E,et al.Propofo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50and its reLationsh ip to bispectraL index[J].

Anaesthesia,2002,57(3):242.

?

67

?

第3期王荣宁等:N arcotr end和BI S用于老年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深度的观察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2012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 的快捷指南 执笔:俞卫锋张富军金善良 专家组:(按姓氏笔画顺序) 于布为吴新民陶国才 马虹杨拔贤黄文起 田玉科杨承祥韩如泉 李文志岳云薛张纲 李天佐郭曲练 李立环赵国栋 刘进祝胜美 连庆泉钟泰迪 闵苏姚尚龙

目录 1.概述 2 2.丙泊酚TCI泵的使用步骤 2 3.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 2 4.参考文献 5 5.附录 6

一. 概述: 1.定义: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药代 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输注速率,从而达到所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2.优点:丙泊酚TCI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连续过程,且操 作简单,易于调控。 3.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的特点 1)丙泊酚TCI可分为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两种靶控方法 [1]。 2)效应室靶浓度输注丙泊酚时,有一过性血药浓度的峰值明显高于效应室浓度设定值的“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 3)以血浆靶浓度输注丙泊酚虽然麻醉起效缓慢,但诱导平稳,因此本快捷指南推荐应用以血浆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的方法。 二、丙泊酚TCI泵的使用步骤 1)正确装载充满丙泊酚的注射器 2)按BOLUS或PURGE键将输注管道注满丙泊酚 3)选择丙泊酚TCI的模式 4)选择1%或2%浓度的丙泊酚 5)输入患者年龄(岁)、体重(kg)和初始血浆靶浓度(μg/ml)(此为关键点,见下述) 6)开始输注 三、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 1.ASA I-II级成年患者手术麻醉 1)诱导期用法用量及低血压的防治 (1)单纯丙泊酚诱导时血浆靶浓度一般设定为4-6μg/ml (2)复合用药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可设定为3-3.5μg/ml

全身麻醉试题

全身麻醉 一、名词解释 1.MAC 2.非去极化肌松药 3.TIV A 4.TCI 5.静-吸复合麻醉 二、单选题 1.对于七氟醚麻醉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呼吸道无刺激性 B.不易引发冠状动脉窃血综合征 C.可增加心脏对儿茶酚胺诱导的心律失常的敏感性 D.诱导、恢复迅速,麻醉深度易于掌握 E.化学性质不稳定 2.有关依托咪酯,以下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在不影响平均动脉压的情况下,也可降低颅内压 B.町引起脑血流量、脑耗氧量的下降 C.对经颅刺激的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较丙泊酚轻 D.不适合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 E.有中枢性镇吐作用 3.患者男性,60岁,因脑出血局麻行钻孔引流术。入室表情淡漠,血压140/70mmHg,心率100次/分。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05 mg,患者入睡,手术开始。术中患者血压突然上升至160/90mmHg,心率140次/分,呼吸闻难,最可能的原叫是 A.药物过敏 B.支气管痉挛 C.误吸 D.麻醉深度不够 E.于术刺激 4.烧伤后l~2周内,下列哪种药物可诱发心搏骤停 A.筒箭毒碱 B.琥珀胆碱 C.阿柏库铵 D.罗库溴铵 E.维库溴铵 5.下列关于吸入麻醉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吸入麻醉药的强度以最低肺泡浓度(MAC)来衡量 B.吸入麻醉药的强度以血/气分配系数来衡量 C吸入麻醉药的强度以油/气分配系数来衡量 D心排出量降低使吸入麻醉药血液摄取量增加 E吸入麻醉药绝大部分通过肝脏或肾脏代谢 6.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代谢的肌肉松弛药是

A.琥珀胆碱 B.罗库浪铵 C.维库溴铵 D.顺式阿曲库铵 E.潘库懊铵 7.下列静脉麻醉药中,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抑制作用的是 A.氯胺酮 B.丙泊酚 C.咪达哗仑 D.依托咪酯 E.硫喷妥钠 8.下列麻醉性镇痛药中,作用时效最短的是 A.吗啡 B.派替啶 C.芬太尼 D.舒芬太尼 E.瑞芬太尼 9.为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宜将BIS控制在什么水平 A.低于20 B.20~40 C.40~60 D.60~80 E.80~100 10.可能造成低血压的原因不包括 A.大量失血 B.快速心房颤动 C.手术牵拉内脏 D.深度麻醉 E.静脉注射氯胺酮 三、问答题 1.简述术中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和处理原则。 2.影响肺泡吸人麻醉药药物浓度的因素有哪些? 四、病案分析题 1.患者男性,49岁。餐后2小时摔伤造成上、下肢多处开放性骨折。入院后查体: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请神经外科、胸外科及普外科联合会诊并行相关检查,无明显颅脑损伤及胸腹脏损伤征象。既往体健,入院各项急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多发骨折切开复位内同定术。请制订麻醉方案。

麻醉深度监测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外科ICU 秦再生 围术期临床麻醉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手术患者提供无痛、安全、良好的手术条件。麻醉医生根据各种监护仪器反馈信息分析,综合判断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并加以的调整和干预,使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临床麻醉中由于缺乏可靠的监测手段监测麻醉深度,同时”合适的麻醉深度”的标准也难以确定,使得患者有可能在术中存在知晓、疼痛、应激反应过强等现象,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心理上的创伤,同时,这类的麻醉质量投诉索赔也日渐增多,给患者、医生、社会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因此,麻醉深度的监测一直是临床麻醉医生关注的问题,且愈来愈受到重视。 一、麻醉和麻醉深度 麻醉 麻醉的定义随着麻醉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1846年Oliver Wendell Holmes首先使用麻醉一词,其定义为:患者对外科手术创伤不能感知的状态。1957年Woodbiridge将麻醉分为四种成份: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反射阻滞,以及精神阻滞(意识消失) 。1986年Pinsker将麻醉分为三种成份:瘫痪无意识和应激反应降低,凡能可逆的作用于这三种成份的药物均可用于麻醉。1987年Prys-Roberts对麻醉的概念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麻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对意识和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1990年Stanski认为麻醉是对伤害性刺激的无反应和无回忆,不包括麻痹和意识存在下的无痛。由此可见麻醉定义的完善是随着所用药物的不同而不断演化的,现代麻醉已不可能有一个简单一致的麻醉定义。 麻醉深度 何谓麻醉深度?如何正确判断麻醉深度?从1846年Morton医师公开示范乙醚麻醉获得成功以来一直深受临床关注,对其正确内涵的定义也始终颇有争议。1847年Plomley首先提出麻醉深度的概念,并将麻醉深度分为三期:陶醉、兴奋(有或无意识)和较深的麻醉。同年snow将乙醚麻醉分为五级,现在教科书上描述的乙醚麻醉分期是Guedel于1937年发表的,称为经典麻醉分期,它奠定了麻醉深度的理论基础。1954年Artusio将经典乙醚麻醉分期的第一期扩展为三级,第一级无记忆缺失和镇痛;第二级完全记忆缺失和部分镇痛;第三级完全无记忆和无痛,但对语言刺激有反应,基本无反射抑制。随着1942年肌松药的出现和麻醉中控制呼吸技术的实施,乙醚麻醉分期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明显降低甚至不存在。Prys-Roberts认为麻醉是药物诱导的无意识状态,意识一旦消失,也就没有疼痛,而意识消失是全或无的现象,故不存在深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迫切需要一种可靠的指标来判断麻醉是否合适,从临床角度看,合适的标准应该是术中无感知、无知晓、术后无回忆,然而,这些都是针对意识而言的,并没有包括血流动力学的反应等。在没有伤害性刺激的前提下,绝大多数麻醉状态都是过深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8-12-03T12:12:25.5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2期作者:李萍[导读] 在全身麻醉之后,人体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状态,例如镇痛、催眠、以及肌肉松弛等等,在过程上要首先进入麻醉诱导阶段,在一段时间的维持后最终清醒。 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在全身麻醉之后,人体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状态,例如镇痛、催眠、以及肌肉松弛等等,在过程上要首先进入麻醉诱导阶段,在一段时间的维持后最终清醒。不管是手术的类型不同还是目标人群的不同,其对于麻药的反应也会呈现出一些区别,如果麻药过量,会造成缺氧、器官功能抑制等问题,而如果麻药使用不足,则会出现术中知晓和体动,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所以对于麻药的使用来说,要将其控制在最为合适的剂量上,但是如何监测麻醉深度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进展 在临床手术当中,麻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其直接决定手术能否顺利开展。如果麻醉深度不足,就会无法控制手术所造成的伤害性刺激,同时也会给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如果麻药使用量过大,则会给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不难看出控制麻药使用量的重要性。常见的麻醉深度判断方法有查看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系统等等,但是其准确怕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本文针对几种常见的麻醉尝试监测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一、麻醉深度的判断 其实近年来,在医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麻醉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麻醉药物当中,也加入了催眠、镇痛以及肌肉松弛等成份,可以说麻醉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具体的麻醉深度上来说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现在在国外,已经有学者提出将麻醉深度用机体是否可以出现应激反应作为基础,但是实际上躯体是还会因为药物的使用而受到抑制也是一套复杂的过程。所以总体上来说,在麻醉作用期间,患者保持无反应的状态、不会对伤害性刺激产生明显的反应,就是一个合理的麻醉深度,此说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二、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一)熵指数 熵指数这个概念是在信息技术以及相关领域当中产生的,在具体的麻醉深度监视过程中,可以在患者前额设置3个传感器,这样就可以获取脑电图信号和肌肉电图,结合其频谱就可以计算出状态熵和反应熵这两个参数。对到状态熵这个参数来说,可以通过脑电图来得到结果,最为合理的数值为40-60。而反应熵这个数值,则需要将额肌电图和脑电图整合起来,才能计算得出,其最为合理的值同样也是40-60。 部分研究中指出,利用该种方法监测麻醉深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患者神经功能异常、体动、咳嗽、眼运动等情况下,将影响熵指数的准确性[5]。2.2Narctrend指数监测。关于Narctrend指数,大多研究资料中将其叫做麻醉趋势,目前在西方许多国家应用较为广泛。从该方法实现的原理看,表现在借助Kugler多参数统计,取6个字母A、B、C、D、E、F表示麻醉深度,其中表示过深的为F,清醒状态为A,麻醉深度较为理想的为D、E。部分研究资料中对于该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做出分析,认为若患者麻醉中有神经肌肉阻断剂应用情况,通过Narctrend指数监测难以获取准确结果。总体而言,Narcotrend监护仪是通过脑电自发活动,在多参数参与的情况下,将麻醉深度量化为6个阶段14个级别,能够有效反映脑电波的变化情况,临床文献证实该监测方法的有效性。(三)脑电双频指数 临床监测麻醉深度方法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应用极为常见,主要以脑电图功率谱、频率谱为基础,获取混合信息拟合数字,通常被认为是监测麻醉神盾最有效方法之一[9]。根据大多研究报道可发现,利用BIS结果,可判断患者大脑皮层抑制、兴奋状态,且其他如记忆、意识与麻醉情况均可被有效预测。而且BIS是美国FDA唯一允许在临床上应用的麻醉监测指标,可有效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情况,继而对肢体躁动、术中知晓及患者意识情况等一系列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术中知晓预防方面,BIS是否可取得显著效果仍有一定争议,如有研究认为,BIS监测方法应用下,在镇静药物用量控制方面效果明显,而也有研究指出BIS监测应用于知晓预防方面与未应用BIS 监测无明显差异。BIS满值为100,如意识完全清醒,则BIS值为0,此时大脑皮层活动受到抑制,脑电活动完全消失,而BIS值在85-100范围内时,通常被认为脑组织活动处于正常范围内,但若BIS稍低,处于65-85或40-65时,其大脑皮层通常被处于镇静状态,一旦发现BIS不足40时,则显示大脑皮层活动受到强烈抑制。研究发现,BIS与多数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关系密切,能够发挥一定的相关性。比如静脉滴住给药的丙泊酚,其麻醉深度与BIS值关联紧密,可呈现一定的正性分布。而当药物经吸入给药时,比如七/地氟醚,用BIS值评估该药物麻醉深度是非常可靠的。 (四)听觉诱发电位 麻醉深度监测中,部分研究资料提及引入听觉诱发电位方法,其亦被称之为AEP,利用声音对皮层生物电活动观察,具体听觉诱发电位分为LLAEP、MLAEP与BAPE[12]。因麻醉中患者所有感觉消失中,听觉最后消失,所以麻醉深度监测中通过AEP可反映出来。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报道中提出,AEP方法应用下,可转化为AAI指数,该指数计分0-100分,其中30分以下为麻醉状态,40-60分表示睡眠状态,60-100分为清醒,这对于监测患者麻醉深度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当计算时间仅需6秒中左右时。(五)其他监测方法 除上述监测方法外,目前关于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也有其他较多类型,如脑功能状态指数,通过相关仪器可对患者大脑活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做大脑皮层抑制状态的推测。再如取脑电图波形,并结合患者血压、心率体征指标,可进行人工神经网络参数的计算,以该计算结果为依据,用于麻醉深度的判断。另外,监测中通过综合分析外周灌注指数、心率变异性等指标,可将患者镇静情况判断出来,也是麻醉监测的重要方法。 三、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展望

全身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经静脉或肌内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除后,病人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一、全身麻醉的诱导 全身麻醉的诱导是指病人接受全麻药物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身麻醉诱导期。 【全麻诱导前的准备】 1、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病房和手术名称。 2、询问病人是否禁食、取下义齿。 3、接好麻醉机电源、气源,并检查麻醉机及呼吸器功能是否正常。 4、检查气管插管用具,包括面罩、口咽通气道、喉镜、气管导管及管芯、牙垫、呼吸器及吸痰管等。

5、连接血压计、心电图和SpO2,并测定血压和心率的基础值。 6、开放静脉通路、开放胃肠减压管。 【全麻诱导方法】 1、吸入诱导法:除应用于小儿外科外,现很少使用,有时以面罩吸入诱导。将麻醉面罩扣于病人的口鼻部,开启麻醉药蒸发器并逐渐增加吸入浓度以使病人意识消失并进入麻醉状态。 2、静脉诱导法:先以面罩吸入纯氧2-3分钟;将选择的静脉麻醉药从静脉缓慢注入,同时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循环和呼吸的变化;待病人神志消失后再注入肌松药;病人的呼吸受抑制或停止时,应用麻醉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然后进行气管内插管。插管成功后立即与麻醉机相连接,进行机械通气。 二、全身麻醉的维持 全身麻醉的维持期主要任务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的要求,消除各种不良反射,调控病人的生理功能以保

证循环和呼吸等功能的稳定。 1、吸入全身麻醉维持 经呼吸道吸入一定浓度的吸入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1)目前临床上常将N2O 02-挥发性麻醉药合用维持麻醉。N2O的吸入浓度应低于70%,挥发性麻醉药的吸入浓度可根据需要调节,需要肌肉松弛可加用肌松药。 (2)吸入N2O时,应监测吸入氧浓度或脉搏氧饱和度SpO2,吸入氧浓度不低于30%。麻醉结束停止吸入N2O后,应吸入纯氧5-10min。 (3)挥发性麻醉药应采用专用的蒸发器以控制其吸入浓度。有条件者可监测吸入麻醉药浓度。 2、静脉麻醉药维持 经静脉给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静脉给药方法有单次、分次和连续注入法三种,应根据手术需要和不同的静脉麻醉药的药理特性来选择给药方法。单一的静脉全麻药适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短小手术,而对复杂或时间长的手术,多选择

麻醉深度监测word版

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和展望 岳云 作为一个医学分支学科,麻醉学在经历了150多年的迅猛发展后,学科的最基本问题仍未解决。这个基本问题就是全身麻醉深度的定义和监测。正是由于这个基本问题的悬而未决,才导致术中知晓(awareness)这一严重的全麻并发症伴随着麻醉学的发展历程,始终困扰着历代麻醉医师。在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以前,麻醉医师常担心麻醉偏深带来危险。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以后,全身麻醉趋于偏浅,麻醉医师常常担心麻醉偏浅,带来术中知晓等并发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增高,人们不仅仅要求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能保证患者意识消失、无痛、肌松、避免术中知晓等并发症,还要求能精确地给予适量麻醉药物,避免昂贵麻醉药品的浪费,减少麻醉后恢复室的滞留时间或出院时间,从而控制医疗成本。这使得麻醉医师麻醉中既不能少给药也不能多给药,处于两难境地。可见全身麻醉深度的精确的监测和判断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深度的定义 全身麻醉和麻醉深度的定义是麻醉学领域里争议较多,富有情感色彩和主观性的一个题目。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历史的、临床的、科学的、理论的和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思辩,使我们对该问题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定义全身麻醉和麻醉深度必须先了解与全麻相关的主要生理过程。 (一)全身麻醉相关的主要生理过程 1.记忆(memory)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以及再认或回忆。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就是对输入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的形成涉及许多脑区包括海马、杏仁核、前额叶和其它感觉和运动皮层。麻醉药物可以影响上述一些或全部区域导致遗忘(amnesia)。通常讨论的与麻醉有关的记忆是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个体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的记忆,它所涉及到的是被试者明确地意识到的,并能提取出来的信息,被试者能回忆起一些特定的事件如一场足球赛或他的婚礼日等。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其特点是人们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没有下意识地提取这种记忆,但它却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诸如残词补全、词干补笔、词汇判断等。研究表明在较低浓度的麻醉药作用下,外显记忆能被阻滞,而内隐记忆仍可存在,其作用机理还不清楚。 2.意识(consciousness)意识如何定义也是个难题,Bonhomme将麻醉下意识的消失(LOC,loss of consciousness)定义为清醒程度和脑的认知功能包括对环境的知觉、思考、注意(attention)和记忆等的可逆性改变。产生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