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与CG结合彰显细节艺术魅力

来源:火星时代编辑:hanring 发布时间:2008-11-12

我出生在一座历史积淀深厚的城市——辽宁锦州,这里有清朝入关前的松锦大战,也有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种种历史的足迹都让”锦州”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这也让我有了一种冲动,冲动于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也冲动于古代建筑与CG的交融,王朝的兴衰、沧海的桑田,在这充满变革的一千年之中,锦州老城中的古塔还孤守在碧穹之下┅┅

(图0.1) 1932年的锦州古城——古塔与加入了自己想象的作品《东关外》

记忆里图中的位置小时候很喜欢去, 当时锦州老城还没有拆迁,保留了大量过去历史的原貌。那个时侯只是觉得那里和家住的地方有很大不同,很好奇。我从那里第一次看到了还未曾修缮过的古塔,带给我的是异常的惊讶,看了很久。后来,也会时常来到距它最近的胡同里,漠漠地仰头,感受着它的什么。长大后知道那种感觉叫沧桑,那种场面叫震撼。

就这样,家乡的城徽、古塔留给了我对古建筑艺术的迷恋,以及对古代艺术和历史文化的向往。所以,我很早就收集古建筑技术和艺术研究方面的书籍资料以及图片,到初中接触网络后,网络上大量广泛的信息又让自己的爱好得到了充实和开阔。2004年,我带着对古代文化的憧憬,来到了沈阳理工大学动画系。

(图0. 2) 清初盛京宫殿簇拥下的古城沈阳, 实景比较(来自三维短片《盛京流云录》)

清初沈阳中卫改为”天眷盛京”,公元1644年顺治帝入住中原后,依然尊沈阳为”陪京”,开盛京将军府,同设六部。也成就了今天沈阳中国第四大城市的都会地位,而300年后的今天,喧嚣现代的沈阳闹市之中,依旧保留了前清时代的宫殿和陵寝。

(图0.3)当年繁华的奉天四平街(今沈阳中街步行街)原貌比较(来自自三维短片《盛京流云

录》)

(图.0.4)沈阳的清昭陵,(清太宗皇太极之陵),选自个人作品:<沈阳北陵>

大学里,我对古代建筑艺术的爱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感觉开始渗透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凭着个人的爱好和对辽宁历史的了解,从07年开始,到08年上半年,我先后在系主任的帮助下,策划和制作完成了《沈阳故宫》、《盛京流云录》和《沈阳金廊》三部古代建筑与现代CG三维技术结合的动画短片。整个制作过程由我和我朋友刘松二人完成,他主要负责角色、动作调解和一些镜头的表现。

(图0.5)影视后期特效,暴风骤雨的盛京西北角楼, 原貌比较,自三维短片<盛京流云录>

(图0.6) 影视后期氛围的处理,沈阳故宫清宁宫祭神(满洲跳萨满), 实景比较,自三维短片<盛

京流云录>

根据片子题材的不同情况,片子的模型、材质贴图,以及后期特效的工作一般都是由我来完成。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模型、材质贴图、动画表现和影视后期特效及较色的经验与方法,自己的片子也一次又一次得提高和完善起来。

但是,毕竟自己不足的地方还很多,作为动画专业的学生,在CG渲染的高品质效果图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学校那段制作短片的时间里,我积累更多的还是文化上和见解上的,我觉得无论制作古建筑方面的短片还是静桢作品,对古建筑知识和历史知识的储备至关重要,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对整体和细节的把握恰到好处,才能正确完整地表现古建筑艺术。技术或许可以日益提高,而古代建筑作为古人留给今人的财富和艺术载体却是亘古不变的。技术为艺术服务,这两者的从属关系不会改变,想要更好地表现,展示高超的CG技术,就需要让现代技术与古代艺术完美和谐的结合起来,广泛地了解和观察事物的特点,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注意相关问题。

在网络上,常常看到一些朋友制作的CG古建筑作品,很多都很漂亮,CG的艺术韵味很浓,商业应用的味道也浓厚,各有千秋。然而,其中的味道更多的是显示了现代三维技术的气息。

毕竟古建筑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学问,是冷门,这使大家对古建筑本身的理解程度受到了限制,造成了一些朋友的作品仅仅停留在像或者类似的层面上,都是由于理解的不足造成味道不够。

古建筑不同于现代建筑,其细节较多,由于现在的人们受西方现代建筑的影响较大,在古建筑上没有太多的传承和联系,造成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古建筑的比例、风格、色调以及等级规制的表现和理解上。这些问题很明显并不属于三维技术的范畴,但表达中国古代建筑,除了表现整体的组合规划和单体的雄健外,细节的表现是古建筑的精髓,体现古建筑的精彩和绚丽。

首先,比例是最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表现一座古建筑形象的基础,也是一切技术和表现的载体,一座单体古代一般都是由屋顶(屋架层),檐下(铺作层),屋体(柱网层)三个部分组成。

(图0.7)单体古建筑的细部与名称之一,自作品<太岁殿>

(由于考虑表现的复杂程度的问题,该建筑采用等级较低的悬山顶,面宽5间,进深1间,覆绿琉璃瓦,檐下不施斗拱,彩画采用古建筑中等级较低的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图0.8)单体古建筑的细部与名称之二,选自个人作品<太岁殿>

其中,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大如帽盖”和供人生活出入的屋体部分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也是大部分人表现古建筑时都会最直观注意的部分。但是往往有很多人忽略了两者之间的过度(也就是檐下部分),古建筑的屋体和屋顶占去整体的80%以上,是古建筑主要色

彩的承载体,或黄红(宫殿庙宇)、或灰红(普通建筑),檐下的椽子、斗拱、额枋和屋面的勾头滴水和屋体顶部的柱头,完整统一的构成了古建筑的细节。在CG表现中有的朋友弱化甚至干脆省略这个重要部分,好比一个人没有了脖子一样,头和身体显然不会有正常自然的过度,严重影响了表现效果,造成了古建筑韵味上的大大缺失。

我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有着纵横万里的疆土,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个过程中中国建筑也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有着很多不同的风格,这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明清建筑在康乾之时走向成熟顶峰,以北京的宫殿、坛庙、衙署为代表的系统完整的官式建筑,在对建筑的用材、形制、彩画上都作出了系统的等级划分,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北方官式建筑,也是中国古建筑的标准模式。但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建筑差异明显,南方建筑的用色简洁,夸张上挑的翼角都和北方建筑截然不同。中国古代建筑,秦汉时代刚直僵硬,唐宋辽金时代浑厚粗犷,明清时期繁缛精致,在比例和色彩上区别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唐宋时期雄大的铺作(斗拱),和明清时代斗拱的退化、装饰功能的提升、直接导致出檐深度的缩小,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图0.9)同等形制不同时期的中国建筑外型及用色比较(唐宋,上),(明清,下),自未接触三维软

件前,高中时代的象素作品

不同时代功能的改变导致建筑外形的变化是必须要注意的,古建筑的表现者必须细心的考虑地域和历史阶段的不同,不能轻易将一切混为一谈来处理。

在CG创作以及各类美术表达中,色彩的搭配是最重要的,其实色彩感也是考查每个学习美术专业性的尺度与标准。在中国的古建筑中,同样也表现出鲜明的色彩搭配,这些搭配用来表现建筑本身功能的差异、等级地位的不同。热烈的黄红色宫殿,在灰黑色调民居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耀眼,让两者的地位和等级一看便可知晓。

古代的中国是墙与门的国家,森严封闭的等级制度无处不在,在建筑上从屋顶形式到彩画类别同样区分明了,等级由高到低,基本上都是遵循华丽热烈到平素朴实这个过度。古建筑檐下的彩画是反映等级和建筑功能的。但是看到很多朋友在制作上都很随便,并没有仔细思考过,也没有仔细观察过彩画和斗拱用色的变化。古建筑的主要细节部分正是依靠檐下的彩画和斗拱等部分来实现的。事前一定要对自己表现的古建筑作品有所定位,属于什么类别功能一定要搞清楚。一般高级的宫室庙宇使用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较重要但次一级的使用亚和玺彩画。园林建筑则较多的使用装饰和民俗味较浓的苏式彩画,不同的和玺彩画或者旋子彩画按照”用金(金箔)”量的多少同样有着等级区分。

(图1.0)中国古建筑常见的三类彩画(由上到下),金龙和玺彩画,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枋心苏

式彩画.

对该部分的贴图刻画精细讲究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知识性和古建韵味,古代建筑中,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风格表现,对于细节的刻画更是犹显重要。

(图1.1)古建筑屋面(屋顶)细节的刻画,选自个人作品<西关太平里>

表现古建筑味道的方法都说了,想作出优秀的CG古建筑作品,大量的观察,同时多多参观访问也是很重要的。做南味的古建筑前要多看看南京苏杭;做北味的古建筑时可多走走北京、承德,和写书法一样,崇以正宗做为临摹学习的范本是很重要的。

结束语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北京奥运会,从壮阔的开幕式到”金镶玉”的奥运奖牌设计,无处不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传统气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每个中华子孙值得骄傲自豪的。我们应该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谈到CG,不一定就只是机器人或者大怪兽,学艺术、从事艺术的人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

(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甚,穷用民力,二世而亡。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案例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设计案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邵文晞



1 2 3 4 5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国外绿 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介绍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巴克雷卡德总部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6 7 8 9 10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 欧文化中 建筑通风借鉴案例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8-11-4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一九八一~一九九九 年来NASA所测得的 地球南极臭氧层破洞 日渐扩大的情形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世界各国的绿色标准情况
Eko Profile Promis E BREEAM ESCALE Eco Effect Eco Quantum E-top LEEDLEED -Canada, GBTool BREEAMBREEAM-Green Leaf LEED
GOBAS
HKHKBEAM
CASBEE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第 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NABERS SBAT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我国古代建筑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第1课时)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的地位和影响。 2.让学生学会从外观、结构、布局等几个方面赏析建筑。 3.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4.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5.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外观、结构、布局等几个方面赏析建筑。 教学准备: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大家对《还珠格格》还有印象吗? 你是不是对《还珠格格》中漂亮的的建筑感兴趣? 你记得片中哪些建筑?能描述一下吗?其实我们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建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师:你都知道哪些古代的建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有关古代建筑的资料吗? 生说,xx倾听。鼓励学生。 师:你能把下面图中的建筑按外形分成两类吗?

出示幻灯片2 1-6号中国、日本、韩国、欧洲的古典式建筑图片学生交流,汇报。 师:为什么这样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师:1-4号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建筑,大家知道它们都属于哪个国家地区吗? 生回答。师:5、6号建筑是欧式建筑。1-4号建筑分属于三个国家。一号是我国的故宫太和殿。二三号是日本的建筑,二号是东京的清水寺;三号是彦根城的唐门。看过韩剧《大长今》吗?(点击出现“大长今”图)四号是韩国的大长今拍摄地。 师:想不想知道日本、韩国的建筑为什么这么象中国建筑吗? 师简单介绍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出示幻灯片3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我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世界古代建筑中一个独特的体系,这一体系从简单的个体建筑到城市布局,都有自己完整的做法和制度。是世界古代建筑中延续最久的一个体系。这一体系除了在我国各民族广为流传,历史上还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就因为这样,所以日本、韩国的建筑才这么象中国建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好不好?!(板书课题: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xx读课题。 师:要研究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我们要找能代表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建筑作品,今天我们就以故宫为重点对象研究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师:去过故宫吗?去过的说说感受。 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故宫。(播放《故宫》片头) 师:看了这段《故宫》你有什么感受?

中国古代建筑史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史发展 人类的文明是以人们学会使用工具为起点的,从此之后,人们学会发明使用各种工具,各种技术,并且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化。随着人们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不能忍受风餐露宿的生活,所以使用工具制造供人们进食,休息,并且能够遮风挡雨的场所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所以建筑也就随之产生了。 在世界不同的地域,由于不同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各种偶然或必然的事件的发生,形成了几乎全然不相同的技术,文化。归结起来,就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中国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三大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之一。中国古建筑在其千年的发展史中,以中华文化为脉络,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特色的建筑体系。可以说,中国古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其早期人们都是利用天然的洞穴或者是树木构巢来达到遮风挡雨的目的。到了原始社会的晚期,我们的祖先学会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又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到了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砖使用的痕迹。瓦与砖的发明与使用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到了战国的时候,随着商鞅变法的进行,宣告了奴隶制度的废除和封建制度的正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后,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也迅速发展,这样就使得城市的发展建设达到了一个高潮。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建筑水平的提高,而且随着手工业发展,新的工具不断被发明,从另一个方面也很大的促进了建筑水平的提高。 两汉的时候,封建社会发展迅速,生产力发展迅速,使得汉代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木构建筑在这个时期日渐成熟。并且,随着金属工具的进步,石与砖建筑有着巨大进步,技术日趋成熟。虽然,对于这个时间段的建筑史籍描绘众多,但现存真正的建筑遗物,则仅墓室墓阙数处,他为间接的材料,如冥器汉刻之类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仍极为澎湃。而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的一大动力。实物之在艺术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Greece Buddhist)的种种圆和生动之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等的表现手法,脱离汉代时的格调,创新作风,遗存至今的有石窟、佛塔、陵墓等。另外,在此期间,由于豪门贵族追求奢华生活和士大夫寄情山水为高雅风气的影响,兴起于秦汉时代的山水式风景园林有了重大的发展。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但是隋炀帝的暴政使得隋朝很快的就灭亡了。所以,短暂的隋朝可以说是为社会经济文化达到鼎盛的唐朝拉开了序幕。

新型生态建筑设计研究——以植物建筑为例

新型生态建筑设计研究——以植物建筑为例 发表时间:2012-06-18T15:37:49.763Z 来源:《赤子》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何少剑[导读] 现代建筑项目中的植物建筑指建筑师们通过剪裁、嫁接植物,利用自然的植物建成的独具魅力的凉亭、住宅、休息亭等植物建筑。 何少剑(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11)摘要: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现代建筑也在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新型的生态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项目的新热点。这种生态建筑需要人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从空气质量、光环境、温度、声环境、人性化方面进行着手考虑,体现出健康的、舒适的以及和自热和谐共生的建筑。本文通过以植物建筑为例的新型生态建筑设计进行阐述。关键词:生态建筑;植物建筑;设计研究现代建筑项目中的植物建筑指建筑师们通过剪裁、嫁接植物,利用自然的植物建成的独具魅力的凉亭、住宅、休息亭等植物建筑。这些植物建筑不但能当做正常的凉亭、住宅、休息亭等供人们使用,还能够提高植物本身的特殊功能,例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等。下面先是讲解了植物建筑的设计原则。 1 植物建筑遵循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 植物建筑在设计时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地质特点以及其他地域条件,选用合适的植物种类当做植物建筑,不能生搬硬套,要最大限度的采取自然光线,让植物可以正常生长,让植物可以促进对建筑机能的调节,减少在采光、供暖、制冷方面引起的自然污染和能源消耗,避免植物建筑的千篇一律。生态植物建筑的设计师需要注意保持植物建筑的能量摄取同能量消耗的和谐,在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植物建筑空间布局,采取不同的流动气旋,例如,在南方需要采用流动气旋来降低房屋内的空调消耗,北方需要降低流动气旋,采用更多的日照来节约采暖能耗。建筑外墙需要结合好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施工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 1.2 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植物建筑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节约能源。以往的建筑墙体大多是水泥墙体,它不会有效的吸收噪音和热量,致使噪音和热量可以通过墙体来回反射,而采用的植物建筑墙体可以很好的做到吸收噪音以及热量,人们在打开窗门时,会感受到清风、新鲜的空气,不必利用更多的能源消耗就构成了一个高效自然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植物建筑的窗户设计时,北方日式小窗户被阳面的双层大窗户所取代,这样一来,冬日的日照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节约了对取暖能源的消耗。充分的利用生态植物环境所在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构建出一个低碳型的生态建筑能源体系,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可以采用循环的水系统,收集雨水以及可以使用的排水,再经过适当的水质处理,使之成为非食用的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 1.3 以人为本,强调整体设计 以人为本是植物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具体要求就是在设计时注意把人的舒适程度当成设计标准,这也符合国家的宏观要求。在具体设计时注重整体性的设计思想,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设计,例如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等,不能生搬硬套先进的生态技术,不能以局部的眼光看待植物设计,要以整体性的眼光看待,采用合适的生态技术。品味高雅、生态健康、价格低廉是植物生态建筑追求的理念。在选择植物材料时考虑以人为本,选择无污染、可再生、无公害的植物材料。要求生态植物建筑低碳消耗,无化学性的污染或物理性的污染,使人和环境可以高度的进行融合。 2 生态植物建筑实施方案 2.1 植物建筑施工方案 植物建筑的施工方案会采用整个的活立木个体或活立木整体构筑房屋建筑的主体。在植物生态建筑内部结构上,把整个的植物当成施工对象,通过规整的活体树木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墙柱以及墙体。具体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是弯折法,就是根据活体树木原本的弯曲状态,制造缺口,通过人工的栽培养殖,使活体树木可以巧妙的长合,慢慢的让活体树木形成传统意义上墙体或墙柱的“轮廓”。二是采用连接法,即把两个活体树木粘合起来,采用人工的方法使之成为“连理枝”,培育出具有墙体或墙柱的作用的活体树木。 2.2 生态植物建筑设计方面 植物建筑为人们的城市环境以及生态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具体的生态植物建筑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保养方面要注重植物生态建筑的日常保养,例如,保持树木的根系不被破坏、对树木进行浇灌时注意不能使建筑受潮、保持植物枝叶的湿润、还要对植物的枯枝烂叶进行定期的清理保洁。在保养费用方面,植物生态建筑比传统意义的墙体或墙柱的养护费用更高。在防火方面,由于植物生态建筑绝大部分都是木头,所以需要特别注意生态植物建筑的防火问题。一般植物建筑的墙园大多采用藤本植物,经过合理的整形修剪,搭配灌木以及少数的乔木进行美化,辅以花本植物进行基础栽培。一个生态植物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好坏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涉及的方面有:工程地质、通风、气候等等因素。环境因素对生态植物建筑的影响很大,也不是经常变换的,比如气象的变化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湿度和严寒酷暑都会对植物带来直接影响。生态植物建筑在施工前需要结合实际的环境因素和植物建筑项目工程本身具备的特点,防止出现植物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 2.3 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 植物生态建筑在选择材料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选择的植物材料具有普通建筑材料所具有的隔热、承重的功能,二是选择的植物材料可以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例如,纤麻可以建造碳中和方面的建筑以及新型的生态植物建筑。纤麻植物可以用来贮存碳,根据纤麻植物的这一特性,可以在一个足球场地大小的地方养殖纤麻植物,用来吸收碳,经过一段时间后,长成的纤麻植物还可以用来建筑房屋。通过固定纤麻植物的纤麻纤维与一种粘合材料,使纤麻植物形成生态植物建筑,这种纤麻植物还可以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创造新的商机,带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生态植物建筑越来越精细化。对于每一个活体植物材料的建设都要留有既定的工作空间,还要考虑到协调其他植物活体材料时的时间问题和空间问题。要对此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那些有植物建筑进行交叉环节的细节施工方面。现在的植物生态建筑建设越来越特色化,特色化的同时就需要对每一种植物活体材料进行特色化要求,拒绝雷同。比如,巴黎的凯布朗利博物馆在进行生态植物建筑时,采用了近百种植物种类,植物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发生变化,使博物馆成为巴黎人们骄傲的象征,每个到博物馆参观的人都对此由衷的赞叹。

生态建筑技术合理性分析

生态建筑技术合理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加重,人们对于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环境下,生态建筑技术应运而生。相较传统技术而言,生态建筑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材的使用量,将建筑与环境更好地融合。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尚待提高。我国的建筑环境也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同环境下的生态建筑技术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就地取材并结合当地特点完成设计施工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将从几个方面论述生态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以资参考。 标签:生态;建筑技术;合理性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8178655.html,ki.16723198.2017.05.093 0前言 在今天,各式各样的建筑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建筑技术被运用在了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生态建筑技术作为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一種新技术,其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突出作用以及实现人、建筑、环境相互交融的效果,使其吸引了众多建筑企业的关注。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环境保护压力均在上升,生态建筑技术作为节能环保的方式之一,对缓解能源危机及环保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也符合我国当前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筑技术采用新型材料,合理对建筑的朝向及内部设置进行设计,实现了建筑基本的居住功能,同时还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生态建筑技术的含义 1.1生态建筑技术的简介 生态建筑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环保节能的材料进行建筑施工。在当今社会,生态建筑技术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其原因在于生态建筑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小,且生态建筑技术的成品将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在保证建筑正常功能的同时使建筑内的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环绕。生态建筑技术采用建筑学、现代高新技术、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设计与建筑所在地环境相融合的构筑物,使得建筑与环境在资源的索取与回报中达到平衡。生态建筑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建筑对环境资源的索取,保护生态环境,使环境与经济效益获得最大化的平衡。 1.2传统与现代的生态建筑技术 在许多地区,建筑技术水平较低,但这种低技术恰恰是生态建筑技术的一种,如:福建土楼、黄土高原的窑洞等。从建材上看,这类建筑采用的是当地的土壤,施工时采用的粘合剂取自天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从建筑形态上看,窑洞具有多种形式,如:天井式、平顶式、靠崖式等,不同样式的窑洞对应着不同的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开篇语: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而当一个建筑历经沧桑保留到现在时,那么它也超越了它的实用性,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关于建筑正如现在这幅PPT上的三句话,建筑是音乐,是史书,蕴含着人文思想。 在古代,没有大型的建筑机械,没有钢筋混凝土,所有的大型建筑全靠人力来完成,可我们的老祖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长城,留下了故宫,留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留下了一次又一次让世界惊艳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正因为全凭劳动人民的双手来创造这些奇迹,所以,大型建筑的修建与一个王朝的富强程度息息相关。 而我国的古代建筑发展有三次大的高潮,分别在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三个时期:秦汉,隋唐与明清时期。建筑的发展与人类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下面,请大家随着历史时间的顺序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首先呢是原始住居与建筑的雏形的形成,早在几十万年前,中国原始人就知道找寻山洞来躲避风吹雨淋,到了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经开始自己建造简陋的房屋,并发展成为原始部落。在我国古代,就有“有巢氏”教人们用木材来搭建房屋,躲避野兽,有巢氏也因此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有巢氏的传说也反映出古人从山洞居住到建造房屋的阶段。在此期间,古人就已经知道使用榫桙结构(比如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人的政治,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建筑文化也随之取得进步,大的城市也开始了营建,夯土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还有许多王城和都城,这些城市的规模庞大,以国王的宫室为中心,并且屋顶开始使用陶瓦,使用彩绘,这些表示古代建筑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呢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开拓阶段。李白有句诗是:“秦王扫六合,虎气何雄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国家强盛,动用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来修建长城,宫殿,陵墓,一个工程差不多就得几十万人劳动几十年,而这些工程中的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大家都很熟悉,而阿房宫大家只从高中时的《阿房宫赋》中了解过它的雄伟壮丽,“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这是杜牧对它文学化的描写。传说,秦王嬴政小时候在爱上一个女子,名阿房,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国人。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阿房宫也确实是足够的庞大,它的一个前殿就相当于整个故宫三分之二的面积,史书上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足足烧了三个月!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不过烧了三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规模是多么的庞大。 到了汉代,经过文景之治后的大汉王朝,国力强盛,又开始了大规模营造建筑的时期,并且屋顶形式多样化,这一阶段呢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木构架结构渐趋成熟、斗拱在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屋顶的形式多样化,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这个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 第三个阶段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战争比较频繁,经济实力不足,都城与宫殿的建筑明显不能和秦汉时期相比,但是在这一阶段佛教发展迅速,于是佛教建筑开始被广泛修建。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式的佛教建筑艺术。我国古代建筑进入了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巨大的寺、塔和石窟成为这时的主体建筑类型。 第四个阶段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时上的兴盛时期。也是第二个高潮期,这一时期的建筑继承了前代成就,又吸收了外来影响,加上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向了成熟阶段。比如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还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禅寺等。这时的建筑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朝廷也制定了营缮的法令,并且有专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现代建筑的生态建筑设计

浅析现代建筑的生态建筑设计 摘要:当前的建筑设计应该在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来进行,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本文介绍了生态建筑的含义,提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对策 abstract: the current building design should be done in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building, striving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trategies are increasingly getting attention and wide publicity and application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ise a “green building” boom in the construction fiel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s and solutions for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key words: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生态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生态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生态建筑是

古建筑名词解释综述

古建筑之名词解释 对大家做古建筑时候应该比较有帮助。呵呵。 清式建筑木作工程名词汇释 1 通则 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梢间建筑物两端头的开间。 次间建筑物明间和开间之间的开间。如有多次间可分为一次间、二次间、三次间等。檐面平面呈矩形的建筑物,短边方向称山面。面阔又称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间的轴线距离。 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进深垂直于建筑物面宽方向的平面尺寸称为进深。 通进深建筑物侧面(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的轴线尺寸。 柱高木柱从台明上皮至柱头的高度。明清建筑中所指柱高通常指檐柱高。在带斗拱的清式建筑中,柱高包含斗拱及平板枋之高。 柱径柱子根部的直径(若为方柱则指柱根部的看面尺寸)。 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 上出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相外挑出的水平长度。带斗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下出台明(台基露出的地面部分)由檐柱中线向外延展出的部分称台明出沿,又称下出。出水建筑物的上檐出又称出水。

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 收分中国清代建筑柱子直径下大上小,以柱根部分直径为基数,按柱高的1/100或一定比例减小柱径,称为收分。 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造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清代建筑仅檐柱有侧脚,明代以前建筑里圈柱也有侧脚。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斗口斗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拱的建筑,所有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硬山建筑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 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悬山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又称挑山。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坡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庑殿又称四阿殿、 五脊殿,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型制。 歇山建筑由悬山屋顶和庑殿屋顶组合形成的一种屋顶形式。歇山建筑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 攒尖建筑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圆形等。 复合建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建筑形式,或由一种建筑形式的不同形态组合而成的建筑称复合建筑。复合建筑形式优美,历史上很多著名楼阁如黄鹤楼、腾王阁、故宫角楼等都是复合建筑。

西北乡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技术实践研究

第30卷 第3期 2010年5月西安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 ′AN UN I V ERSI TY OF S C I E NCE AND TECHNOLOGY Vol .30 No 13May 12010 文章编号:1672-9315(2010)03-0345-07 西北乡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技术实践研究 梁 锐1,2,张 群2,刘加平2 (1.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 要:西北地区乡村住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冬季的室内低舒适性、高能耗与自然能源的浪费,针对西北地区农村乡村住宅节能的突出问题,提出太阳能利用、生态建材、合理建筑设计等适宜性技术手段,并在银川市碱富桥村的设计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探索。通过实验测试、走访调查等方法与传统住宅进行比较分析,验证生态适宜技术的有效性。以期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例,探索一条西北地区乡村住宅设计道路,对气候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西北地区;生态建筑;乡村民居;适宜技术 中图分类号:T U 201.5 文献标志码:A 0 引 言 西北地区有着独特的气候环境,漫长的冬季、风多、雨少、日照强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西北地区乡村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1]。伴随着乡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农村住房面积的总量及人均建筑面积正在快速增长,导致乡村住宅的能耗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突出问题表现为以下方面。 1)冬季室内温度过低。农村住宅以独立式单体建筑为主,体形系数大,同时采暖方式落后,保温措施低效,造成大量农宅室温低。 2)建筑耗能严重。一方面,乡村住房的建设活动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建筑质量低下,建造、使用过程能耗和污染都很严重;另一方面,多数农宅采用燃煤作为采暖的主要燃料,建筑保温性能差,采暖系统效率低,使耗煤量达到30~40kg 标煤/m 2,导致采暖成为多数农户沉重的经济负担。 3)可再生自然能源缺乏有效利用。西北地区拥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蕴含丰富的可再生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但是,多数情况下对这些能源的关注集中在投资回收期长,超出农民经济承受力的技术上;同时,在乡村地区,这些能源的应用缺乏科学的指导 。 图1 碱富桥村鸟瞰图Fig 11 Overall pers pective of J ianfuqiao 针对这些问题,积极研发适合当地环境、文化和经济状况 的生态适宜性建筑技术,是实现西北农村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碱富桥 生态民居示范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对未来我国西北乡 村生态住宅模式的一种探索。 1 项目背景 碱富桥村位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东 部,该示范工程选址具有鲜明的西北地区地域特征,是国家“十 3收稿日期:2009-11-20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04A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项目(50921005/E0803) 通讯作者:梁 锐(1977-),女,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建筑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与技术、城市规划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 ?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 <1>城市——“镐京” ?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一、东周(前770——前476称为春秋,475——前280称为战国) 秦、楚、齐、燕、赵、魏、韩 1.历史文化背景: ?田地私有制——诸侯国战争 ?天子失学,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先秦理性精神 ?老子将人还给自然,孔子将人还给社会——伦理理性的社会 ?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 3.建筑特征: ? <1>防御性强 ? <2>礼制 ? <3>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 (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 二、秦(前221——前207) 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2. 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 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 三、汉(前206——公元220年)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思考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思考 摘要:21世纪以来,节能环保成为了全人类所共同关心的话题,生态建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提出的。生态建筑与现代建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科技为人服务,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本文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看,对生态建筑和设计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方法;技术 一、生态建筑简介 所谓生态建筑,即生态和建筑的结合。1869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先将“生态”这一概念用于科学意义,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我们从多方面研究生态学,以生态系统至个体层级递减,结构由复杂至简化。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将生态学与建筑学相结合,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高端的名词,也不止是高科技的手段。事实上,典型的生态建筑是由世界各地民居根据当地气候、材料及文化,所创造的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演化而来,传统民居便是生态建筑的原型。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也带来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而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一直由工业革命演化到了现在。生态建筑便是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寻找人与生态环境间的良性循环。 这一观点在1933年《雅典宪章》中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得到了体现,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大工业城市中人与环境的矛盾。20世纪60年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开始追求建筑中融合人文环境,注重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整体思想。而之后1999年UIA大会的三个趋势,即: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新技术与建筑设计,都与生态建筑概念紧密相关。 二、设计目标和生态建筑的原则 1.讲求生态和谐与节能生态建筑 首先要遵循的当然是讲求生态和谐与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例如,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生态住宅的设计,要求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 2.科学设计,以人为本 这是因为人毕竟是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住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生态”住宅很难再有所发展。 3.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 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交地利用自然资源。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物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 三、生态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建筑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二)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三)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 (四)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五)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六)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具体表现为:(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14T16:32:30.8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扈小璇[导读] 摘要:针对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并详细介绍建筑工程设计中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有效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并提出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针对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并详细介绍建筑工程设计中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有效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并提出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生态节能技术;建筑结构体系现在的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促使人们对于住宅的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好的住宅建设离不开好的设计人员的全方面的思考,住宅的设计人员在对于住宅进行建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因素,还要考虑住宅的周围生态环境和地理形态对于住宅建筑的影响。利用人和外界生态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在住宅的设备和出行方面都考虑到和生态的融合,良好的生态住宅可以增加人们的居住环境的幸福感。现在生态建筑理论的创新和人文化的处理不仅将人和环境的相处模式变得更加融洽,也能减少建筑的施工成本,现在的先进的生态理念和技术都会在各个方面减少经济消耗。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迎合了现在社会的绿色建设思想,使建筑行业的建设更加具有环保性,减少环境的污染范围,在提升了建筑行业的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建筑设计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势在必行建筑设计中渗透生态理念,使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强化了环保措施,从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场地的环保措施、扬尘的控制、员工的健康意识等多方面有了具体的依据和操作标准,增强了建筑物的环保型性能,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质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由于城市扩建和城镇改造,建筑物的高层化、大规模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传统的设计方案不能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环保要求,扬尘严重,污染大气,造成雾霾天气和酸雨增多,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因此,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势在必行。 2建筑工程设计中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虽然我国生态建筑实践多年,但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保证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设计人员要认真遵守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对原有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改进,推动我国生态建筑的绿色发展。在建筑工程设计当中,通过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成本,减少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保证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与传统的建筑工程不同,生态建筑工程消耗的能量较小,能够保证各项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真正实现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目标。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工程设计当中,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低碳环保生活空间,保证该地区的各项自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风环境设计 在对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当地地域的风环境可能会对建筑物的局部或整体造成的影响,运用生态环境理论,避免形成温度差异。 3.2热岛现象 现在的热岛现象是由于人口密度和气流的流动而产生的,也和建筑周围的辐射与环境有关系。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生态建筑的理论对整体进行绿化和合理布置,在建筑范围内增加水景可以减少热岛现象的发生概率。 3.3日照、遮阳与采光 阳光的温度和辐射都对建筑的居住环境有影响。要利用生态建筑理论对建筑的外在进行遮光处理,还要保证室内对于阳光的接收值保持在人体最为适宜的范围之内,减少辐射的摄入量。 4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情况(1)我国对于生态建筑理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化科学化,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之前对于生态建筑理论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生态建筑理论是对于建筑的绿化情况的加强和研究,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也对理论的应用不够到位,没有因地制宜。 (2)目前,人们只注重城市的生态建筑理论建设,对其农村的生态建筑理论建设并没有过多关注。 5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发展对策(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现在建筑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更高的需求,在生活的品质和精神上的提升。现在的住宅建筑应该以人为本,在未来的住宅建筑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在建筑与生态环境的融合方面,以及人们在居住过程中对于生态建筑的感受,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对于住宅建筑的建设和生态的融合要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当地的建筑进行生态化的设计。利用生态建筑的理论对建筑的周边的边境进行使用,利用周边的土地和植被等生态物对建筑进行设计。现在的城市化水平的加深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对于建筑的生态环境利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土地的充分利用,将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建筑进行设计,增加土地的实用性和建筑的空间设计。现在的人口问题导致现在的住宅建筑都是低占地高住宅层次的设计,对于建筑的生态环境的设计也做了重点的规划,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利用,让建筑和环境呈现共生史的成长氛围,更有利于两者的相互融合。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建筑作为人和生态环境之间的桥梁,对于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条件。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引入生态环境因素可以对人们的生态理念有一个新的概念和想法。人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对生态环境要进行分析和利用,利用生态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感受,进而促进人和环境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融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