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复习课

九年级复习课

第一部分 数与式 ( 九年级复习课)

(二) 方程与不等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性质,能正确求出不等式(组)的解。

2、能够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

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习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能正确求出不等式(组)的解,能够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转化等数

学思想。

知识点1 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 用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 使不等式成立的 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 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不等式的解集.大于向___画,

小于向_____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

知识点2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____ 若a >b ,则a +c >b +c . 性质2、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_______ 若a >b ,c >0,则ac ________bc ,a c ________b c 性质3、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__________. 若a >b ,c <0,则ac ________bc ,a c ________b c

知识点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

定义: 只含有 ,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含有相同未知数的若干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求法: 各个不等式

的解集的 就得到不等式组的

解集。

知识点4 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要提醒: (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运

用不等式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再对可能

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而获解;

(2)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应紧紧抓住“至

多”、“至少”、“不大于”、“不小于”、“不

超过”、“大于”、“小于”等关键词.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不等量关系,能准确分析题意,列出不等量关系式,然后求解。

①解不等式组:?????4x -3>x ,x +4<2x -1.

③求不等式x -12+2≥x 的非负整数解. ④解不等式组:?????-≤-<+x x x x 35713

1513)(

1、(2011年中考)某企业为了改善污水处理条件,决定购买A 、B 两种型号的污

理污水量不低于1490吨。 (1)该企业有几种购买方案;

(2)哪种购买方案更省钱。

2、非典期间,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某校积极进行校园环境消毒,购买甲、乙两种消毒液共100瓶,其中甲种6元/瓶,乙种9元/瓶。

① 如果购买这两种消毒液共780元,求甲、乙两种消毒液各购买多少瓶? ② 该校准备再次购买这两种消毒液(不包括已购买的100瓶),使乙种瓶数是

甲种瓶数的2倍,且所需费用不多于1200元。甲种消毒液最多能再购买多少瓶?

例3 解不等式组:?????6x +15>2(4x +3),2x -13≥12x -23. 互

①131321≤---x x 解不等式: ②解不等式组 ?????-≤-+>-x x x x 2

371211315)(

③解不等式组?????-≤-+>-x x x x 2

37121223 ④解不等式组23112.2x x x -

不等式组应用

①一玩具厂生产甲、乙两种玩具,已知造一个甲种玩具需用金属80克,塑料140克,造一个乙种玩具需用金属100克,塑料120克.若工厂有金属4600克,塑料6440克,计划用两种材料生产甲、乙两种玩具共50件,玩具厂共有几种生产方案?

②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280 kg ,乙种原料190 kg ,计划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 、B 两种产品50件,已知生产一件A 产品需甲种原料7kg ,乙种原料3kg ,可获利400元;生产一件B 产品需甲种原料3kg ,乙种原料5kg ,可获利350元;(1)请问工厂有哪几种生产方案?(2)选择哪种方案可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小 组

③某体育用品商场采购员要到厂家批发购进篮球和排球共100个,付款总额不得超过11815元.已知两种球厂家的批发价和商场的零售价如下表:

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该采购员最多可购进篮球多少

个?

(2)若该商场把这100个球全部以

零售价售出,为使商场获得的利润不低于2580元,则采购员至少要购篮球多少个,该商场最多可盈利多少元?

和微章前,了解到如下信息:

(1)求一盒“福娃”和一枚徽章各多少元?

(2)若本次活动设一等奖2名,则二等奖和三等奖应各设多少名?

南京市建邺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建邺区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
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
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作图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方程中,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2x+y=2
B.x+y2=0
C.2x-x2=1
2.若关于 x 的方程 x2-mx+6=0 的一个根是 2,则另一个根是
A. 2
B. 2
C.-3
D.x+1y=7 D. 3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周长相等的圆是等圆 C.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B.过任意三点可以画一个圆 D.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4.标标抛掷一枚点数从 1-6 的正方体骰子 10 次,有 5 次 6 点朝上.当他抛第 11 次时,
6 点朝上的概率为
A.111
B.16
C.15
D.12
5.第五套人民币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25mm,则用它能完全覆盖住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不
能超过
A.12.5 mm
B.25 mm
C.252 2 mm
D.252 3 mm
6.如图,点 O 是△ABC 的内切圆的圆心,则∠OAC+∠OCB+∠OBA 的度数为
A.45°
B.60°
C.90°
D.120°
A
O
B
C
(第 6 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
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复习课评课稿物理透镜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巧妙激趣) 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 “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展示教学能力) 比如,教师用来让学生比较铁丝和铜丝,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取用生活中的废弃的日光灯灯丝作为实验材料,做的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给家里新买的空调配置电线。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备从说明书、广告、图书馆、因特网等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向社会。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新育人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初三反比例函数复习课__评课稿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评课稿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基础之上,而又服务于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以及为函数、方程、不等式间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具体老师评课如下: 刘霞: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函数、方程、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本节课的复习过程中,渗透着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以及方程组的思想,这些思想也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而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它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蕴含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对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法圣: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并能画出图象。 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及性质并能运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李杰:可以说从复习课的角度来说这样安排教学目标是恰如其分的,使数学教学课标要求当中的了解、掌握、直至应用都考虑到了体现。 牛媛: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梳理有关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如:定义,表示法,图像性质),形成知识体系。尔后给出三道例题,学生做完后由学生板演再师生共同分析,最后学生再完成自我测验题。(冯老师精心设计本节课教学内容并通过印刷试卷给予呈现。)通过这些难度不同的习题来渗透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与性质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使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听得懂做一些,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面向全体,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另一方面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梁淑祯:应该说冯老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数学思想方法都能从例题教学中得到了体现。总体上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复习课教学模式。 在教学基本功方面:冯老师深入研读课标,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把握教材准确、恰当,难易适中,重点空出,紧紧抓住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求解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 板书工整有示范性,有启发性,如在学生板演出现错误时给予及时纠正并用彩色笔加以区别经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灵活地把黑板分成4大板面,内容紧凑又分明、清晰,主板书和副板书一目了然。个人以为在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书写

初三历史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历史复习课评课稿 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6、“你做史学家”这一教学环节提出了归纳概括性问题:“17-19世纪大西洋沿岸的重大革命?”、“针对日本的崛起你有什么启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这些问题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反应更积极热烈,课堂气氛热闹而不失和谐。 值得商榷之处: 课堂中设计了小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在教师里巡视,建议可以更多一些师生互动,教师也参与课堂讨论,给学生一些建议或评价,课堂可能会更和谐,小组讨论也会更有效。 四、教法学法 本课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自主互助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是整堂课的一大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教师素养 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严谨,引导总结也很到位。 值得商榷之处:在复习课上,教师怎么样才能对学生的复习情况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规范课堂自主互助复习模式,提高复习的效率。 六、目标达成度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复习认真积极,思考问题也比较深刻。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能自主的选择复习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最终整体复习效率大大提高。总之,学习了两位老师的复习课之后,我认为复习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用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系统。 (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 (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上一页[1][2]

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2018·沧州模拟) 使代数式有意义的整数x有() A . 5个 B . 4个 C . 3个 D . 2个 2. (2分)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是() A . x2+ =0 B . (2x﹣1)(x+2)=1 C . ax2+bx=0 D . 3x2﹣2xy﹣5y2=0 3. (2分)(2018·曲靖) 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2 合并的是() A . B . C . D . 4. (2分)已知m,n是方程x2-2x-1=0的两根,且(7m2-14m+a)(3n2-6n-7)=8,则a的值等于() A . -5 B . 5 C . -9 D . 9 5. (2分)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相似图形的是() A . 两个等边三角形 B .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C . 两个长方形 D . 两个正方形

6. (2分)下列四组线段中,不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A . a=3,b=6,c=2,d=4 B . a=1,b= ,c= ,d=2 C . a=4,b=6,c=5,d=10 D . a=2,b= ,c= ,d=2 7. (2分) (2018九上·义乌期中) 如图是小刘做的一个风筝支架示意图,已知 BC//PQ,AB:AP=2:5,AQ=20 cm,则 CQ 的长是() A . 8 cm B . 10 cm C . 12 cm D . 15 cm 8. (2分)如图,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点是位似中心且,则与 的面积比是() A . 1:6 B . 1:5 C . 1:4 D . 1:2 二、填空题 (共6题;共6分) 9. (1分) (2017八上·扶余月考) 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0. (1分) (2016七上·武清期中) 为了求1+3+32+33+…+3100的值,可令M=1+3+32+33+…+3100 ,则3M=3+32+33+…+3101 ,因此3M﹣M=3101﹣1,所以M= ,即1+3+32+33+…+3100= ,仿照以上推理计算:1+5+52+53+…+52016的值是________.

(完整版)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 一、注重方法的指导 1、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初三毕业班的学生马上就要迎自己人中的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试,对解题方法的指导是初三毕业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必须要提高的能力。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如:要求学生“请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第一个学生在回答时说通过丝绸之路使我国的丝绸、陶器、铁器、漆器等商品运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流行的马球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李老师说这题是用史实说明作用,这位同学回答的答案中“史实”有了但是丝绸之路的“作用”呢则没有答到,正确的答案应是“史实”加“作用”给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好的榜样。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点在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讲过了,学生们对所复习的内容已经缺乏了新鲜的感觉,如何让学生们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感觉,如何把复习课上出新意、上得有好的效果,是上复习课的一大难题。李老师对课的基本知识点做出了较好的处理,如孔子的思想有很多,李

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仁”“德”“礼”这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统治者;“有教无类”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教师;“温故而知新”是对谁的要求,答是对学生的要求。李老师不是简单的说“仁”“德”“礼”是政治方面的思想,其他是在教育方面的思想,而是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说复习是炒饭的话,李老师的复习课则是“蛋炒饭”。 二、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李老师在上复习课时,注重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系统化。如在讲述孟子的“仁政”时问,古代的众多君王中谁对这一思想运用的较好,同学们答是唐太宗李世民;李老师又说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似,同学们答是“民生”思想。在讲“法治”时问,这一思想受到古代哪位君王的喜爱,同学们答是秦始皇。在讲“兼爱”“非攻”时问这一思想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同,同学们答是“和谐”“热爱和平”的思想。 三、注重知识的对比,掌握知识的准确度 李老师在讲孔子的“礼”时问学生,这个“礼”是不是指礼貌,学生答不是。李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礼”主要指礼貌,但孔子所讲的“礼”主要指的是礼仪制度,是上尊下卑统治秩序。韩非子的“法治”也不同于现在的“法治”,现

九年级历史-评课稿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进行实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围绕教学重点,围绕学生实际情况。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阐述革命的经过,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内容、作用,能结合后边将要学习的内容得出这场革命的深远意义。通过对克伦威尔等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做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取问题探究式、导读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小组或同桌讨论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发现问题再点拨;模拟历史情境,短剧表演;激烈辩论等方式,配以多媒体展示典型图片,文字示意图,富有悬念的问题设计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信念。 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确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实施方案 <导入> 课件欣赏油画《查理一世在狩猎》,观察他的神情,引出他的最后下场(朗读录音),作简单的对比,得出悬念:查理一世为什么命丧断头台?那时的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引到课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新课讲授> ——革命前的英国 环节一:课件展示导读提示:革命前的英国 ——速读课本第一子目,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英国社会状况。 环节二:展示看书所得

2018-2019第一学期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8-2019(上)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期末数学 试卷 数 学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一元二次方程x (x -5)=0的解是 A .0 B .5 C .0和5 D .0和-5 2.下列四点中,在函数y =x 2+1的图像上的是 A .(1,0) B .(0,1) C .(0,-1) D .(-1,0) 3.若△ABC ∽△DEF ,相似比为1∶2,则△ABC 与△DEF 的面积的比为 A .1∶2 B .1∶4 C .2∶1 D .4∶1 4.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60°,半径..为1,则扇形的弧长.. 为 A .π6 B .π 4 C .π3 D .π2 5.若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P >BP ,AB =2,则AP 的长度是 6.如图, Rt △ABC 中,∠ACB =90°,AB =5,AC =4,CD ⊥AB 于D ,则tan ∠BCD 的值为 A .45 B .54 C .43 D .3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无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 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7.若sin A =1 2 ,则∠A = ▲ °. A .5-1 B .3-5 C . 5-12 D . 3-52 C (第6题) A D (第5题) A B P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初三英语话题复习课的评课稿

初三英语话题复习课的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钱老师上的是一个话题复习课,这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之上的复习课.他将整个初中教材中关于人的话题进行整合,把人分为Ordinany people 和Great people 两类进行复习教学。课堂设计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拘泥于课本.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是学生真实运用语言的过程,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一个新的设想,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1. 钱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整堂课都是用英语进行组织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 2. 导入新颖,过度自然.教者在Say you say me的歌声中,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以自我介绍引出话题简述,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 教学流程设计合理,针对中考适时进行能力训练,如在介绍普通人的品质时,复习跟人有联系的语法知识,让学生操练运用一些形容词,以及描写人的句型,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介绍伟人时,适时增加了听的训练等。在谈论people around as 的同时,尽量使听说读写的形式多样化。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注意及时鼓励,及时点评,及时纠错。最后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People around as 这一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让学生由衷地说出:We are proud we are Chinese.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使整堂课的教学达到了高潮,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是一节不可多得的成功的复习课。 不足之处:1. 如能将圣诞树上单词的红色改为白色,效果更好. 2. 板书还欠规范.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商榷!希望今天的复习课能使大家学有所获!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系统地归纳复习了定语从句,精心设计练习,讲练结合,让同学们在练中进步,并适当联系中考考点,突破难点,同时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 不足之处:传统教学课堂容量小,实间浪费比较多。作为复习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反思;黄老师的这节课氛围宽松和谐,师生互动多,讲解详细具体。在讲课过程中,黄老师没有只就题讲题,而是注意英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听完黄老师这节语法复习课,我觉得怎样让语法课摆脱传统语法课的枯燥,同时又能让整节课更有效果,更具有效性,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韩金煌老师的课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板书工整,教态自然,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好,是一堂难得的优质课。黄文炳老师的课课堂师生互动活跃,教师基本功扎实,讲解循序渐进,整节课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改精神,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优点:韩老师的这堂课归纳全面,练习精心设计,讲练结合,由简到难,深入浅出。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复习有效性。 存在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使学生患上“看课”的毛病,尤其是水平低下的学生较难很好掌握全部知识点。 反思: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比较费时费力,但在英语课堂中也有很多不可否认的优势。而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听了韩老师的课后,我在想,如何能够把这两种教学优势有机的结合,发挥最好的教学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否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优点: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联系中考,突破难点,精心设计练

九年级化学评课稿

评课稿: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这节课在语言知识上从词汇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词汇;从话题上讨论了......的背景及基础知识;从功能句上练习了一些发表个人观点的句型;从语法上渗透了.........的结构和用法。在语言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信息和教师给的对话范文,进行分组对话练习,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和讨论.......,鼓励学生不断的努力,以使..............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本单元以........为话题,本节课是“……”(Warming Up)部分,用图片呈现了.......,让学生通过看图讨论的方式了解........。同时通过对.........了解补充了大量……词汇。通过对.......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及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学会表达和支持个人观点,能用所学的......知识及相关词语来描述........,激发学生对.....的兴趣。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设计清晰,通过不同活动达到对词汇、背景知识的认知以及个人观点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课堂结构安排合理,从……的方法由浅入深,符合任职规律。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教师在课堂上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如果在……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就更好了。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多样化且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特点且很扎实。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英语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上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从教学策略上看体现了资源和交际策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相关的语言信息,从而扩大语言输入量,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必要的板书还是必要的。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

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

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一元二次方程x 2=-3x 的解是( ) A .x =0 B .x =3 C .x 1=0,x 2=3 D .x 1=0,x 2=-3 2.如图,在△ABC 中,DE ∥BC ,若DE =2,BC =6,则 ADE ABC 的面积 的面积 =( ) A . 13 B . 14 C . 16 D . 19 3.在△ABC 中,若|sinA ﹣12|+(22﹣cosB )2=0,则∠C 的度数是( ) A .45° B .75° C .105° D .120° 4.在Rt △ABC 中,∠C=90°,BC=4,AC=3,CD ⊥AB 于D ,设∠ACD=α,则cosα的值为 ( ) A . 4 5 B . 34 C . 43 D . 35 5.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6.将函数的图象用下列方法平移后,所得的图象不经过点A (1,4)的方法是 (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 B .向右平移3个单位 C .向上平移3个单位 D .向下平移1个单位 7.已知一组数据2,3,4,x ,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3 C .4 D .5 8.把函数2 12 y x =-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变换以后,可以得到函数()2 1112 y x =-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B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C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9.如图,BC是O的直径,A,D是O上的两点,连接AB,AD,BD,若 70 ADB? ∠=,则ABC ∠的度数是() A.20?B.70?C.30?D.90? 10.将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A.y=(x+3)2+2B.y=(x﹣3)2+2C.y=(x+2)2+3D.y=(x﹣2)2+3 11.二次函数y=3(x+4)2﹣5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A.(4,5)B.(﹣4,5)C.(4,﹣5)D.(﹣4,﹣5)12.小明同学发现自己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是黄金比约为0.618.已知这本书的长为 20cm,则它的宽约为() A.12.36cm B.13.6cm C.32.386cm D.7.64cm 13.设A(﹣2,y1),B(1,y2),C(2,y3)是抛物线y=﹣(x+1)2+m上的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 A.y3>y2>y1B.y1>y2>y3C.y1>y3>y2D.y2>y1>y3 14.如图,点P(x,y)(x>0)是反比例函数y=k x (k>0)的图象上的一个动点,以点 P为圆心,OP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若△OPA的面积为S,则当x增大时,S的变化情况是() A.S的值增大B.S的值减小 C.S的值先增大,后减小D.S的值不变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复习课评课稿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复习课评课稿 本节课是初三物理总复习中一节电学实验复习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老师适时异悟,选题难度合适,内容适度,使学生学会了电学实验中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一节好课。 教学程序为:一、学生阅读,做题探究,全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感受,体验,尝试了如何解决问题,哪个位置不会。二、让一学生黑板上演板,给学生树立了信心。 三、请这位同学阐述解题的理由。四、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解决方法。五、讨论如何写出实验结论。学生通过先练,后讨论,使其看得见,摸得着,很快解决问题。 本节选两个电学实验题供学生探究,第一题,解决电学中实物连线问题,本类题看似简单,其实学生一层云雾。本题涵盖的知识点很多,如何入手,电压表、电流表怎样使用,量程怎样选择,变阻器的连接、作用,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老师逐一分析、异悟,使学生看得着,摸得着。第二题,属于电路故障题,有一定的难度。同样采取让学生先做,让学生发现问题,还原人学习、认识自然的规律,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老师异悟出电路故障的判断及分析的几种方法:

1、电路断路:当电路某处断路时,电流表示数为0。 2、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会使电路中电流几乎很小(没有),故电压表应当与用电器并联。 3、电流表、电压表接线错误: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将反方向偏转。 4、电路短路:若电短路,则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电流表、电可能被烧坏;若用电器短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几乎为零。 5、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若接上边两个接线柱,则只相当于导线的作用,对整个电路无影响;若将下边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相当于定值电阻的作用,无论滑片如何移动,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灯泡的亮度也不会变化。 然后,教学进入学生练习阶段,老师布置了荆门资料上八道题让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探究,再进入练习,使学生有再认识、再应用实践的过程,学生学得扎实,收获甚大。

初中历史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历史听课评课记录 篇一:七年级历史评课稿 《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评课稿 授课人: 授课班级:七(1)班 听课教师: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评课人: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主评人: 评课地点:政教处 评课内容: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重点是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导学案设计符合洋思教学模式,课堂上从大的方向上讲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下边我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优点: 1、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2、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 1 力水平 。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几个有深度的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层次清楚。

4、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能大胆质疑。 5、时间控制合理。 6、能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特别是最后对本节课的小结,既梳理了本课知识,又为前后知识的联系做了铺垫。 建议: 1、当堂训练的两个问答题题可改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如何,有何意义,这样既照应了学习目标,突出了重点,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2、文景之治不是课标要求,它只是为下了一节《汉朝的大一统》做铺垫,只需让学生了解一下,可不做要求。 3、适当引导学生看看文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这堂探究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整堂课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 2 论进行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望见谅。 篇二:2011年秋季历史听课记录2 澄迈县白莲中学教师听课评课记录表 评课 1、本课通过情景导入,生动形象,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摘要 2、授课内容详实,语言丰富。 (优缺3、学生积极活跃,课堂氛围活跃。 点)

2020-2021南京市九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附答案

2020-2021南京市九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5,锐角△ABC 内接于⊙O ,BD ⊥AC 于点D ,AB=8,则tan ∠CBD 的值等于( ) A . 43 B . 45 C . 35 D . 34 2.函数y =﹣x 2﹣4x ﹣3图象顶点坐标是( ) A .(2,﹣1) B .(﹣2,1) C .(﹣2,﹣1) D .(2,1) 3.如图是抛物线y=ax 2+bx+c (a≠0)的部分图象,其顶点是(1,n ),且与x 的一个交点在点(3,0)和(4,0)之间,则下列结论:①a-b+c >0;②3a+b=0;③b 2=4a (c-n );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n-1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如图,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l.则下列结论:①abc >0;②a -b +c =0;③2a +c <0;④a +b <0.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1 1230m m 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2 6.已知实数x 满足(x 2﹣2x +1)2+2(x 2﹣2x +1)﹣3=0,那么x 2﹣2x +1的值为( ) A .﹣1或3 B .﹣3或1 C .3 D .1 7.如图,Rt AOB V 中,AB OB ⊥,且AB OB 3==,设直线x t =截此三角形所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则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下列选项中的( )

九年级物理《能量转化与守恒》评课稿

九年级物理《能量转化与守恒》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九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评课稿 本人听了市级名师林大誉老师执教的《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受益匪浅。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九节的内容,是初中科学功和能章节的重难点,涉及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的守恒以及方向性这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性、抽象性和推理性的特征。林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在课上,老师、学生、听课教师都能快乐的学习和参与,尤其是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林老师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准确地定位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和探究知识,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能举出生活中能量转化和转移守恒的例子;2、初步形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自然现象的意识,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由此展开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合理,环环相扣 林老师依据新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教学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设计层次分明、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跌宕起伏

(一)创设情境,巧妙激趣 情境是连接学生与书本知识的桥梁,它可以缩短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时空距离,可以帮助教师把学生带入其境,探寻其理。林老师抓住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否使用永动车解决雾霾的天气?学生由此展开讨论,但大部分的学生不明白永动车的工作原理。并以此设置悬念,引入课题,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二)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本节课的设计是在合理考虑学生对能量转化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开展,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回顾压缩气体、气体对外做功、电视机、采用冷敷降体温的生活现象,说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普遍意义。通过学生比较分析这些生活实例在内容上的共同点,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这样的事实:能的总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