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于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

国,它的诞生是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

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创新教育虽然兴起

于20世纪末,但它对于我国教育观念的更

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

作用。高校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而高

校图书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它同样具有

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等功能,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

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创新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1创新教育的内涵。一是创新意

识的培养,所谓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

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

的关键是创新者的创新意识。高校以及

图书馆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大学生进

行创新意识的教育和训练,以使其适应

未来社会和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

需要。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是鼓

励大学生多思考,多理解,多提问,养

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

力。三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关键是大学

生必须具备作为创造基础的基本知识技

能,具有获取和利用新知识信息的能

力,操作应用能力和一般创造技法等。

鼓励大学生多实践,多学习课外知识,

发展业余爱好,在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式

高校图书馆开展

创新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彭秀花 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411201

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智能。

1.2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创新教

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

为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丰

厚的基础。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空前

激烈,这种竞争事实上就是高素质创新型

人才的竞争,要想国力强大,就必须拥有

众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他们的重大科

学发展,科学成果以及众多的技术发明、

知识创新,足以使国富民强。

2.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教育与创造

性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2.1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图书馆馆

藏资源日益丰富,为开展创新教育与创造

性人才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文献信息保障。

我国大学图书馆有1200余所,拥有文献5

亿多册,约占社会总量的40%,收藏优势

很明显。所以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己的信

息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应努力开发Internet

网上的信息资源,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准

确提供网上信息资源,建立专题文献数据

库,特别是特色文献数据库。文献形式也

由单纯的文本形式向文本与多媒体并重发

展,让存储着的大量信息知识“运动”起

来,便于交流与共享,使之在与人的智慧

碰撞的过程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通过

丰富信息资源,大量地收集精品资源,挖

掘精品信息,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

为创新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营造一种开放、进取、发展的文化气氛。

2.2信息技术条件的优势。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提供了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对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开发应用能力具有丰富的经验。大学生可以接受课堂教育教学之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利用图书馆收藏的光盘、多媒体等现代化文献载体,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网络、计算机等技术触类旁通地选读各种文献资料学习研究,进行知识互补。

2.3人力资源优势。为了实现现代教育事业和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大量高学历、多学科人才充实到图书馆队伍中来,使图书馆人员的文化知识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都具有一批观念新、知识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创新素质的馆员队伍,图书馆员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利用其丰富的检索技巧,运用网络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搜索、加工、甄别、分析,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创新信息服务,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2.4服务育人优势。目前,各高校图书馆有一支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能力进行信息资源整理检索的工作队伍,他们由多种专门人才集合而成,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的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重视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方法、新发现、新创造;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质疑问题,支持学生敢于冲破前人、他人限制,敢于提出怪异问题和新奇幻想,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信息知识传播技术的馆员是大学生的好老师,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有着重要示范作用与影响力。

3.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途径

3.1配合学校的创新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首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是要通过后天有目的地培养获得的,关键是要有效地调

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新思想、新设计和对问题的质疑。其次,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想学习的东西,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就会在学习中获得喜悦和满足。这是我们育人的重要责任。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对学生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辅导,例如:推荐课外优秀书籍,举办专题讲座,宣传国内外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事件,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会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从而激发大学生创造激情,渴望创新,成为创新主体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图书馆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2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充分学习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经过学习、思考、消化、吸收的过程,才能有所创新。正如何独明先生所说的,大学生要有所创新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一是拓广常识性知识,形成一个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在内的常识性知识带。二是熟练性知识的积累。熟练性知识大积累应与需要上升到深刻性知识内容相配合。过多地积累熟练性知识会造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活动。三是精选深刻性知识的内容,形成一个与创新目标及专业创新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深刻性知识圈。大学生要达到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就必须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自觉地、自主地、有选择性地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自身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3开展信息资源导航服务,培养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能力。高校图书馆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做好新书报道、新书评价、书刊推荐等导读和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例如:采取导读书目、推荐书目、新书成列展览、读者座谈会等进行多种形式宣传。二是开辟热点问题讨论专栏,针对大学生有关学习内容、方法、技巧等热点问题,有组织地进行讨论,解决大学生困惑与实际困难。三是培养大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网上信息的鉴别、收集与阅读等方法,更好更快地掌握信息科学技术,增强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再创信息的能力。四是大学图书馆要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信息要求,必须建立一个分门别类的、完整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资源导航系统,以最快的速度,最便利的方式实现大学生创新信息资源共享。

3.4加强与教育界合作,共同完成创新教育过程。创新教育不是靠一个部门的教育就能完成的,涉及到教师、图书馆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多个单位,图书馆要与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一起努力,并积极地协助。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授课和指导讨论,为学生构建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探索求知,指导学生如何满足信息需求,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图书馆的任务是协调课堂教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扩展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我指导学习的批判性思维,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3.5以创新教育实现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人人都有天赋的创造性,创造性起始于好奇心和想象力,但又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特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的创造性主要是在后天的学习、研究环境中培育而成的。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好奇和好学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分析,充分发展想象力、联想力和综合决断的能力,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诀窍。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献优势多途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一是坚持通才教育,发挥理工结合,倡导文理渗透,帮助大学生实现跨知识领域学习的愿望。二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创新能力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别出心裁,冲破传统观念和权威的理论,向错误的理论挑战。只有这样大学生才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高度分化和高度融合的能力;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科学领域中新事物的敏感性,能够洞察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才有可能在科学发展的前沿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抓住机遇,实现突破。

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环境优势,勇于开拓,就会在创新教育中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大批创造性人才作出巨大的贡献。

的休闲方式。大学生对一些不健康的网

站和游戏常常怀有好奇心,往往长时间的连续上网,结果导致网络成瘾。再次,网络成瘾与上网者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那些压力过大、心情抑郁和成绩不佳的大学生更容易罹患此病;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又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大学生也习惯于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寻找认同、发泄和安慰的空间。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初期只是表现为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辅导。

2、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与成年初

期阶段,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

期,他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

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当中。现代大

学生的生理成熟往往与心理成熟滞后形成

矛盾,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也形成矛

盾,生理心理发展需求与社会环境教育更产生了矛盾,这些都会使大学生难以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难以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

题,这是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重要根

源。

2.1加强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因为绝大多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今

后的大学生活中,更容易沉溺于网络,产生网络心理障碍。目前,许多高校都

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使用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表(UPI)和心

理评定量表进行排查,对有问题的同学

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同时,由咨询教师

进行进一步的复查、访谈和必要的干

预。通过这种排查,区别不同的问题类

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进行心

理辅导和治疗。比如,全天候接受学生

的个别咨询及心理治疗;在校园网站上

通过心理咨询网页、BBS、电子信箱接

受网上咨询;开通电话咨询或进行团体

训练;对一些重大心理危机事件,比如

已有自杀企图,特别是那些有过自杀尝

试的学生,则督促有关人员给予特殊的

监护,并及时启动由教师、家长、同学

等共同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多方面的

发挥监护、帮助作用;对有重大精神疾

患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到相关医院继

续治疗。

2.2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应对挑战的能力

心理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于基础地位。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总是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以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一旦形成,在相应情境中就会产生条件性反应,进而表现为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学生网络成瘾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心理成熟程度以及一些现代社会的忧郁、孤僻症等有很大的关系。避免在大学生活中沉迷于网络,大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遵守社会规范,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力,主动摆脱依赖网络的状态,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与虚拟空间的角色转换。对大学生“网迷”的教育,要注重强制控制与心理辅导的结合。目前不少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网络管理条例,如《校园网管理规定》

、《大学生互联网络行为规范》等,限定大学生的上网时间,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一些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同学,要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让成瘾者与老师、同学、家人或朋友共同制订行为契约,接受他们的监督与干预。同时,还需要网络成瘾者自己的努力。成瘾者要列出网络成瘾之后

被忽略的每一项活动,并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让成瘾者说出最重要的

活动对其生活质量有何重要意义,并且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成瘾者从真实生活中体验到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降低其从网络环境中寻求情感满足的内驱力。2.3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互联网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的社会必将是网络的社会,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认知,建立正确的信息价值标准,培养起识别、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于已经迷上互联网的大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教育他们不要因为使用互联网而伤害自己的身心,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教育他们增强对社会和自己的责任感;引导他们学会科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一旦发觉有身心不适,应及时停止上网。

从网上汲取知识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有过上网体验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把用于上网聊天、游戏的时间用来从网上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养成有计划、有目的地上网习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对网络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当代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培养教育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努力学习,在网络时代立于不败,保持领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