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化学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谈化学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谈化学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谈化学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8393137.html,

谈化学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家栋

来源:《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01期

摘要:文章从通过成功的教师演示,培养学生动手的信心、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耐心、通过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通过课外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技能、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优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着手,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动手能力;信心;耐心;兴趣;意识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1-0090-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

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1.043

随着本市把化学实验列入中考考查项目,教师、学生对实验越来越重视。大家都认为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形成很好的化学素养。那么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成功解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成功的教师演示,培养学生动手的信心

俗话:“万事开头难”,没有信心,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大部分学生在刚做化学实验时往往缺乏信心,比较害怕,因为他们动手机会少,对化学仪器的使用生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起表率作用。如演示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尤其是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实验时,不能表现出畏惧、害怕的样子,要从容不迫的完成。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时,要科学地恰如其分地讲解,不能过分夸张或危言耸听,目的是减轻学生畏惧心理,增强信心。

例如,教学《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

如何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心理策略: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 l.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我们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2.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3. 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4. 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 缩短师生距离。实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 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 给予学生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做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的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

如何培养小学生地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前些天看到了以下社会调查甚是感慨:1、目前有许多本科毕业生因找不着工作又去重读技 校, 2、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因动手能力差在竞争上岗中又被淘汰,3、目前有许多大学生在 实际工作中因缺乏创新能力而无所作为。4、许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前的应试教育而希望自己 的孩子能够多动手、多动脑,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像爱迪生、法拉第一样,从小就能够多参加 科学实验活动。 5、学校领导、教师更希望能够培养出高素质人才!6、至今我国还未能拿 到一个诺贝尔奖(日本已拿到 4 个)更希望我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之初,每个人 都一样,知识和能力如同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成人后,有些成了专家、学者,对人类作出 了很大贡献;而有一些却不学无术,成了无能之辈。这样的结果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就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所造就出来的。但是,同等的先天条件,同样的学校和授课教师,其结果为什么还是有天壤之别呢?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考分来判断学生的标 准,因为学生的素质不是单纯由成绩来表现的。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只要求学生好好学习争取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需要一起培养的,尤其是孩子的动手能力。 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很多终日埋头苦读的学生所欠缺的。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坏的影 响。明智教师和家长不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就是要动手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知识,体验社会。并不是心灵手才巧,而是手巧才 能更聪明。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儿童期,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体验。”在教学和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动手 能力的培养。在此,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虎的孩子,最根本的根源在于动手能力的欠缺。要加 强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首先,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动手做,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比如说,让学 生收拾房间、整理物品,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一个整理房间有技巧的人,也一定是主次分明的人,可以分清重点,做事有条不紊的人,并且能具有合乎逻辑的归类性。所以会动手的人,也一定是聪明能干的人。对于小学生,可以让他动手去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做家务,做习题。家务包括自己整理物品、房间、抽屉、文具、玩具,和草稿纸、作业。草 稿纸要整齐。作业也一样,不是能看出答案就算完了,而是一步步写在纸上。这个过程还可以培 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自己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承担责任。家长可以监督孩子,但不要替代孩子去做,包括不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检查是孩子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一个 重要步骤,如果这一步由家长(老师)代替,实际上是家长(老师)替孩子承担了行为后果。 而家长(老师)成为仲裁者也减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责任意识。让孩子动手参与可以锻炼孩子的很多能力,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大脑思维得到锻炼,责任感也能得到提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在一个包办代替的家庭,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动手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和有效的方式。小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占着绝对优势,对于数学知识的最为深刻的体会莫过于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听,让学生看,更要让学生亲手操作,在动手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的年龄小,坐不住,好动又好奇,教师正好能够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实施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水平,而且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1)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共同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都是围绕教材实行活动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导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表现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的动机以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兴趣为导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着意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语言环境,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在动手动口中去动脑,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快乐的活动之中,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内驱力,同时也促动了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课堂教学也所以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2)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的动手因素。小学生具有好奇又好动的心理特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又有很多可动手操作的因素。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意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观察的水平,动手操作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数学的水平。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几何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以及相关的计算,形成相对应的空间概念,都必须通过对大量的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知识的认知。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这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先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发现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圆的周长”时,能够让学生各自做直径为2、3、4、6厘米的硬纸圆片。上课时,各人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并依次记下数据,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除以相对应圆的直径,再比较四个结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得出概念、公式,既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水平,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升了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这样一次次地自我探索,自我发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最新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问卷调查报告

最新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问卷调查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操作过程在实验探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对九年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动机,态度,兴趣的导向,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学习实验兴趣、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初中化学探究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现状。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要求,探究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新的活动方法,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实验操作新路子,使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参与、思考、动手、合作、交流和完成所有实验;达到积极参与、勇于动手,圆满完成实验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20个小题,最后一题是建议或意见,凡是被调查的同学均可根据我校或自己的实际,填写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学习或对实验操作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方法、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调查范围为十三中学九年级(9)(10)(11)班各随机抽查20名学生,一共60名学生,学习程度包含好中差。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四、调查时间: 2018年10月18日。 五、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1.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操作能力。 2. 对实验操作主要还是依赖于老师,不喜欢自己去探究操作过程。 3. 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重视,觉得只要做完就算是完事了。 4.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态度:喜欢想尝试点的90%喜欢但是有点害怕的6%

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这是教师诱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而且要弄懂为什么是这样的原理,能应用在什么场合,要注意如何调整和保养。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在这方面我鼓励学生,家中的生活器具如和机械有关要注意观察,如果坏了是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修复从而积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网络、E-mail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发展空间。三、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职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陶行知曾指出: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说明,手脑并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脑指挥着手使用一种物质的手段去作用另一种物质,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手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于是将其反馈于脑,推动人脑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最后又为手的动作导航。四、提倡学生质疑注异,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学习来认识科学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技校、职高学生由于受知识的局限,存在一些思维弱点。如,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懒惰,对知识的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和粗浅的理解,不能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并作进一步的发挥创造。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维解决问题,尤为重要。

中考化学实验中学生常见的错误

中考化学实验中学生常 见的错误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发表时间:2017-10-20T15:20:15.763Z 来源:《高等教育》2016年12月作者:蒋科文[导读] 通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创新、更新,不断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增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古柏小学校蒋科文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变革。初中化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基础化学知识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就是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不仅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且还限制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立足于新课程改革,通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创新、更新,不断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增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教学措施 新课程改革是随着我国教育不断发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背景下持续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体现。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得以创新,使得初中化学教学更为有效。在有效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实际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一、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包括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影响着新时期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着重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一)学生的化学持续性学习兴趣欠佳 学习兴趣一直都是教学改革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教师也都深深地理解,只有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氛围才会更加浓厚[1]。但是就目前来说,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新课程,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刚开始接触化学科目的时候,由于这门课程的新鲜的,学生由于好奇而参与到学习中,但是时间一长,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以及化学知识的越来越难懂,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初中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不高。 (二)化学实验设施不完善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课程只有初三一个学年,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很多学校都不具备完备的实验器材。而化学是实践性和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很多这时候都需要依靠实验来完成。由于很多学校都不具备较为全面的化学实验器材,导致初中的化学教学都是口授,不能够突出化学的重点,很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和知识的重点不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解决,因此就限制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是问题情景创设的最终目的,在问题探究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探究和学习,从而发挥个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得到最终的结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等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用问题情景开发场景,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2]。比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是由哪几种物质组成的吗,我们呼吸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在向学生抛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探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提高,学习效果也得到增强,真正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能够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将化学知识展现出来。对此,实验教学对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备课、认真准备与化学教材有关的新奇实验,做好课堂导入工作,为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要将化学实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初中化学教师要培养自身良好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良好的教学艺术,不断的提升教学水平,良好的教学艺术可以获得学生的信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具备幽默、风趣的性格。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说话的方式会影响到化学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语言技巧和素养,通过幽默、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以得到学生的敬佩和信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兴趣是教师教学最好的帮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持续稳定的发展,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参考文献: [1]张淑珍.初中化学教学浅谈——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J].同煤科技,1995. [2]刘燕霞.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6.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 2 Mg(HCO3)2 Ca(OH) 2 Mg(OH )2 CaCO3 MgCO 3 溶解 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 不 溶 微 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 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 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 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 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 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类别:湘西州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学类 课题批准号:JX0836 课题主持人:杨仕艾中学高级教师古丈一中政教处主任 课题组长:龙爱忠中学一级教师古丈一中学物理教研组长主要研究人员:龙爱忠谭祝辉田紫兴李飞友贺云华 王福标罗玉华师秀梅向如平杨仕艾 傅加科彭葵花肖力牛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1.指导思想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愈来愈重要。在高中阶段,动手能力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基础和进一步提高物理技能和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都关系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高中毕业生这一目标。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结合高中物理实验这一具体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落实“三个面向”的精神。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性指示,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 2.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现代教育理论: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 本课题将从物理教师实验课的教学引领和学生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反思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带领学生创造一些设计性的和具有探索性的实验素材;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使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手,不断享受成功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国的学生生活条件好,受到父母的过分疼爱,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劳动观念差,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实质已经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弱点和弊端。发展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把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物质劳动为取材对象的劳技课教学,从开始新课导入到课中的技能训练,再到讨论总结的各阶段,处处充满创造的因素和题材,课程改革的劳技课新板块,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观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劳动技术课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创造了条件 1.从劳动技术课培养目标看 劳动课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动手、学会创新、养成良好劳动、学习、生活习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明确劳技教学目标,将思想教育寓于劳技教学训练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及个人各方面素质,因此劳动技术课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

好劳动技术素质及各种能力的载体。因此劳技课堂教学内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项目,即考虑教学任务目标,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能。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现代生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实践,去创新。 3.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劳技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学中要以实践为主,加强劳动技能和训练,增加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学习实践中培养正确地劳动观点,形成正确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因此劳技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形成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创作的过程,俗话说:熟能生巧。创造的一般过程是劳动过程,创造力是劳动过程的一种功能表现。因此在劳技教育中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艰辛、幸福和快乐。懂得劳动成果的来自不易,在劳动实践中,通过教师及时指导点拨,使其正确地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教学时间及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本门课程大纲规定讲授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时间安排原则是1:2。这不仅是劳技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也是教学过程的结构比。从认识论的高度,强调了劳技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分配比重,突出了实践为主的劳技课教学的主要特点。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李映莲 宝华学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实验,能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正确得出结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是经过千锤百炼,教育教学专家反复论证后编入课本中的,具有权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实验,从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创新。为此,本文进行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从而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更容易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 教材方案: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缺点:教材上的实验易引发意外,且在敞开环境中燃烧白磷,产生大量白烟,污染严重。 改进方案: 1、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和一小匙干燥的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 2、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稍高),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不污染环境。 (二)、关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探究 教材方案: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缺点: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液体悬浮许多炭的颗粒,呈现黑色,无法观察现象,若要观察红墨水的褪色情况,需进行过滤操作,这就使实验时间拉长,教学效率降低。 改进方案: 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A)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 2、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B)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轻轻振荡锥形瓶。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面对**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已与个人的发展前途、国家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时代对各级各类学校当然也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应该是《机械基础》课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这是教师诱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而且要弄懂为什么是这样的原理,能应用在什么场合,要注意如何调整和保养。如在学习机构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去看机床的传动机构,让学生去学习保养机床,这样进一步可以理解润滑等系列知识,使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触类旁通;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在这方面我鼓励学生,家中的生活器具如和机械有关要注意观察,如果坏了是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修复从而积累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 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网络、E-mail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发展空间。在指导学生减速器设计时,预先让学生到网上检索减速器的一些最新型号;在“机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实习工场实地观察分析牛头刨床、车床、锯床等机器中采用了哪些机构;在“带传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去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传动带的类型、材料,也可以到相应机械制造工厂实地考察。 三、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职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陶行知曾指出: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说明,手脑并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脑指挥着手使用一种物质的手段去作用另一种物质,从而引起客观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

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 孙桂娟 单位: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地址:新源县文化路邮编:8358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初中生处在义务教育阶段,才接受化学的启蒙教育,这正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不仅学会有关的化学知识、操作,而且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的最佳时期,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形象、直观的特点,将他们引入神奇莫测的化学殿堂则是最好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比较重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必做实验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家庭小实验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初三有着相当大的升学压力,很多教师有意无意地把“应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新的教育形式下,这种实验教学的做法显然很不充分,因为家庭小实验是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必要补充,正确地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家庭小实验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或适时的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可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久不衰。这样,对教和学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了酸的性质后,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巧除水垢",这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家庭小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有用的,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激发了他们学好化学的愿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家庭小实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起到重要作用。 家庭小实验都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用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方法,获得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进一步验证和运用,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例如: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的课后小实验,将100ml水与100ml 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00ml,从而证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直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再如:学习第六单元课题1《金》时,我让学生回家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用铅笔芯粉末打刚石石墨和C 60 开生锈的铁锁,这是利用铅笔芯中有石墨,而石墨具有润滑性,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对石墨的润滑性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学会了运用;第二个实验是木炭的吸附性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水的净化的基本原理,还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经过更复杂的净化、消毒过程,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三、家庭小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家庭小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如九年级化学中的“自制简易净水 器”“调查家庭用水情况”“调查空气质量”“铁的锈蚀”等。这些实验需时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近两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无惊喜地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对实验的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上,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学生整体的实验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这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性及正确性。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老师也发现了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教学中,我认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化学实验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一切化学试验及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化学学科后续学习的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上,不能达到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熟练性等几方面的的要求。例如,在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上,就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不竖直、不悬空;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但是操作不熟练,动作生硬;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但是用完后随手就把滴管平放于桌面上,或是夹于两手指间,继续下一步的操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深思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化学,对各种仪器、药品都是初次认识,对一切都感到惊奇。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实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对未来的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在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方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师规范演示。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在对每一件仪器的第一次介绍时,详细地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规范的演示自不可少,但是,如果只是单调地介绍、机械地表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如果配以情景教学,讲与仪器有关的小故事,展示精美的图像、视频,或者介绍一些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让每一件仪器都有不同寻常的闪亮登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仪器的正确使用记忆深刻,而且能引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学生亲自动手。由于实验条件不完善,器材、药品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许多老师只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或者只是播放录像、视频、课件、多媒体等让学生看,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达到操作的规范、准确、熟练。 3.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形成习惯。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实验习惯。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但是常常忙于观察实验现象或急于实验记录,而忽视对仪器的操作,在不经意之间犯下一些错误。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多次提醒,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不马虎、不随意,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是只看重结果、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欣赏。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们往往只重视结论:碱加酚酞指示剂变红色,滴加酸中和后溶液变无色,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观察。比如:滴加指示剂时,碱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是慢慢变红,还是突然变化?滴加指示剂的量不同,或者碱的浓度不同,它们所呈现的颜色相同吗?加酸中和时,碱和指示剂溶液的红色是怎样消失的?是慢慢变浅还是突然消失?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在化学实验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质量。其次要观察反应物的的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再观察反应中的现象,这是化学实验观察的重点,包括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燃烧、气泡、气味、沉淀等。最后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及质量的变化等。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美好、奇妙的东西。 三、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而且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的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可以排除谬论,发现真理。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学生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己的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标准赋于我们的重任,是敲开化学之门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逐步改变初中学生被动学习化学的倾向,初步形成科学的实验操作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刘黎志 (武汉工程大学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205) (llz73@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8393137.html,) 摘要:IT产业的迅速发展及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从业人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目前高校计算机相关各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的,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与信息科学相关的专业,据统计每3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是学习信息相关专业的、每4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是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在人才市场上,IT方面的毕业生“供过于求”,但高端的IT企业确在抱怨招不到的合适人才,导致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普遍较差,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IT产业的需求[1-2]。对于二类本科院校而言,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学生的高端行业就业率,根本途径就是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既有专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从而符合高端IT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 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计算机各相关专业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沿用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制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大纲是按研究型的人才模式培养本科生,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校期间仍然过多的学习理论知识,因为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实践环节的考察缺乏严格的标准。导致很多本科生毕业后,还要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去学习一门热门的开发技术,才能就业。 学生的学习观念在大学期间需要转变,很多学生仍然抱着高中时代的学习理念不放,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不教、学生就不学,甚至一个知识点还希望老师讲解多遍,才能理解。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在实践中做出来的,如果学生遇到实际问题,都不会自己去动手探索、何谈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逐步让学生从高中时代的填鸭式教学过渡到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IT行业中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主流的开发平台几乎每2-3年就会升级一次,每次升级后的版本都会有大量新的概念需要重新学习;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基于桌面系统的应用逐步过渡到智能移动设备上,由于智能移动设备本身硬件特性的限定,开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