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试卷详细解析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试卷详细解析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光阴流失如梭,发展苍海桑田。

2.(2分)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绣壮美的华夏大地,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

..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

..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

....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

....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4.(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襄阳“环保奶奶”运建立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襄阳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5.(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5月18日,市博物馆举行了“重现古城晨钟暮鼓”活动。随着昭明台顶楼两侧的巨钟大鼓铿锵声韵响彻襄阳古城上空,人们的思绪也被带入遥远的时空。____.借这次活动,再现古代城市生活场景,让大家重新体味传统钟鼓

文化。

①现在,城市钟鼓早成绝响,古时时间如何报?钟鼓如何敲?现代人对此已经非

常陌生。

②同时,钟鼓还起到警戒、提示城门启闭的作用,这也是政治的需要。

③在古代,钟鼓楼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其主要功能是报时。

④古时没有钟表,日晷、刻漏、更香等授时、计时工具也是由官方垄断管理。

⑤所以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报时系统,这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④⑤②C.③④⑤②①D.①③④②⑤

6.(2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少年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常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能学习到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更能触摸到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7.(8分)古诗文默写

(1)?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死于安乐”(《孟子二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5)古往今来,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虽“不戚戚于贫贱”,但有“A.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虽“不汲汲于富贵”,但有“人生自古谁无死?B.”(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赤子之心;虽“不以物喜”,但有“C.,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报国之志……从“无求”到“有求”,这是一种大格局、大境界。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2分)《见字如面》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同学李明却说:“有了网络和手机,还用得着用笔墨写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积极参与活动?9.(8分)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目。(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目三: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美在其,……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10.(4分)古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2)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11.(10分)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刑⑤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说.说:

②有一人徙之.之: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12.(13分)记叙文阅读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

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

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

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

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

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

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

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

..,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一簇簇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13.(13分)议论文阅读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

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

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

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

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

《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

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

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

..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

..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

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第⑥段面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

..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笫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第⑤段中武亦妹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四、写作与表达(50分)请从下血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4.(50分)题一:小溪深山启程,冲破险阻,汇入大海,壮大的路上留下阵阵欢歌;学子追逐梦想,砥砺意志,不负芳华,成长的路上洒下声声欢歌。欢歌是愈挫愈勇时的乐观,是爱与被爱中的愉悦,是拼搏成功后的欣喜……亲爱的同学,一路前行,你有怎样的欢歌?

请以“一路欢歌”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15.题二:荣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荣耀”“光荣”。为国争光,是荣光;

成就自我,是荣光;扶助他人,是荣光……荣光不仅在成功的结果里,也在奋斗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荣光,每个人都能创造自己的荣光。

请以“荣光”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

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光阴流失如梭,发展苍海桑田。

【考点】14:常见易错字.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字的字形。

【解答】“流失”改为“流逝”;“苍海”改为“沧海”

答案:

光阴流逝如梭,发展沧海桑田。

【点评】解答此题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辨析其字形,如“沧海”的意思是“大海。

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注意书写的规范、美观。

2.(2分)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zhóu线,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jǐn绣壮美的华夏大地,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考点】13:注音.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

【解答】答案:

zhóu;jǐn;

【点评】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

..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

..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

....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

....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考点】26:正确使用词语.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

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解答】A.使用正确,根植:扎根(多用于比喻)。

B.使用正确,彰显:指昭著的事实。

C.使用有误,巧妙绝伦:伦:类,辈;绝伦:独一无二。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该成语侧重于手工技艺,所以和语境不符。

D.使用正确,沁人心脾: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平时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并对近义词进行区别。

4.(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襄阳“环保奶奶”运建立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襄阳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

【解答】A.搭配不当,“当选”和“称号”不搭配,可把“称号”去掉,也可把“当选”

改为“获得”;

BCD.没有语病。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凭借语感辨析作答。

5.(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5月18日,市博物馆举行了“重现古城晨钟暮鼓”活动。随着昭明台顶楼两侧的巨钟大鼓铿锵声韵响彻襄阳古城上空,人们的思绪也被带入遥远的时空。____.借这次活动,再现古代城市生活场景,让大家重新体味传统钟鼓文化。

①现在,城市钟鼓早成绝响,古时时间如何报?钟鼓如何敲?现代人对此已经非

常陌生。

②同时,钟鼓还起到警戒、提示城门启闭的作用,这也是政治的需要。

③在古代,钟鼓楼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其主要功能是报时。

④古时没有钟表,日晷、刻漏、更香等授时、计时工具也是由官方垄断管理。

⑤所以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报时系统,这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④⑤②C.③④⑤②①D.①③④②⑤

【考点】72: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空格前讲到“遥远的时空”以下可能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③为第一句;

④⑤句意紧密承接了③句,两者可通过“所以”辨析其顺序;

②“同时”一词,讲了“钟鼓”的另一功用,可作第四句;

①“现在”一词提示语意讲到了现在,是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④⑤②①

故选:C。

【点评】此题可通过读,理解句意,然后理出思路,依据时间顺序排列。

6.(2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少年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常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能学习到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更能触摸到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考点】F4: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就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这一主题的阐发:“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答案: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点评】这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

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7.(8分)古诗文默写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5)古往今来,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虽“不戚戚于贫贱”,但有“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虽“不汲汲于富贵”,但有“人生自古谁无死?B.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赤子之心;虽“不以物喜”,但有“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报国之志……从“无求”到“有求”,这是一种大格局、大境界。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答案:

(1)问渠那得清如许(注意“渠”的书写)

(2)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书写)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4)生于忧患

(5)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留取丹心照汗青C.报君黄金台上意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2分)《见字如面》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同学李明却说:“有了网络和手机,还用得着用笔墨写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积极参与活动?

【考点】83:情景对话.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是一道标准的劝说类题目。作答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家书的作用和意义。最后向李明提出积极参与的希望。语气要委婉真诚,便于对方接受。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

答案:

示例:李明,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手写家书更能寄托情感,成为连接亲人间的纽带,其作用是网络、手机无法比拟的。让我们积极参与活动,好吗?

【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9.(8分)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目。(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目三:走访汉江两岸居民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连绵起伏;美在其水,碧波荡漾……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考点】84:综合读写.

【分析】第一题考查设计活动。第二题考查材料探究。第三题考查语言表达。第四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解答】(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活动名称要洁明了,活动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据此可设计活动为:走访汉江两岸居民,不要求统一答案。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根据材料一中的“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

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和材料二中的“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可提炼作答。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汉江的山是连绵起伏的,汉江不仅山美,而且水美,美在水的碧波荡漾。据此拟写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不要求统一答案。

答案:

(1)【我“走”我策划】示例:走访汉江两岸居民

(2)【我“走”我发现】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3)【我“走”我抒怀】示例:连绵起伏;水,碧波荡漾等。

(4)【我“走”我参与】示例: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点评】第四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

回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10.(4分)古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少年狂气,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2)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考点】EB:咏志诗.

【分析】这是一首豪放派的词,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的下片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抒发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词理解词的内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上片的“射”字出现在“亲射虎,看孙郎”,这句话运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现作者虽然年老,但依然有着少年狂气。

(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感情。作答时,需联系全诗内容和主旨以及写作背景分析即可。“又何妨”的意思是又有什么关系呢。结合全诗语境可知,这句话表明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重新启用自己,给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答案:

(1)少年狂气(狂气)

(2)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11.(10分)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刑⑤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说.说:通悦,愉快

②有一人徙之.之:代词,木头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取信于民,甲文中的“讲信”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

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正当这时,

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非常高兴。“说”通悦,愉快。

②句意为:有一个人搬走了这根木头。之,代词,指木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