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行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

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行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

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行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
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行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8427146.html,

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行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友三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5期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行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

年4月~2013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缺损修复术同期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发生分流感染、分流不足、分流过度等。结果同期手术治疗有效率100%,颅骨外观修复正常患者满意,无感染、死亡及出血, 1例(3.3%)皮下积液穿刺治疗后好转,患者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脑室扩大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显著减轻或消失;随访复查结果显示脑室不同程度缩小,患者精神状态、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有所

改善。结论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行同期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手术;颅骨修复;脑室-腹腔分流;疗效

外伤后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伤情,病情进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是临床中致残率与致死率居高不下的典型性病症。外伤后患者颅骨缺损症状会加剧硬膜下、脑内血肿,带来致命危险。所以需要及时实施颅脑减压以挽救患者,但是传统的骨瓣减压术虽然效果不错,但是术后患者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反应等会导致脑积水症状加重甚至引发

脑穿通畸形,所以传统治疗手法先脑室-腹腔分流后后择期进行颅骨缺损修复术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同期手术成为了最好的选择[1]。为分析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行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临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并同意参与研究。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7.2±5.5)

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意外伤、坠落伤、打架斗殴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颅内压增高表现,且表现为面积不等的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 CT扫描显示第三、四脑室均有不同程度扩大现象,颅骨缺损部位集中在颞顶部、颞部与额部。

1. 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缺损修复术同期手术治疗。患者行全身气管插管麻醉,常规腰穿了解颅内压情况以及有无脑膜脑膨出现象,针对患者颅内压情况选用合适分流管,比如常压性脑积水患者选用中型分流管,常压并伴有脑膜脑膨出患者选用中

I期同侧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治疗体会

I期同侧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治疗体会标签:颅骨缺损;脑积水;治疗体会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a)-140-01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是颅脑损伤病人及术后常见的后遗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是常用方法。单纯使用一种手术方法及分期手术虽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反应、并发症以及费用较多。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1年初~2007年初共治疗了3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病人。均于I期手术修补颅骨缺损的同时行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该组病人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6岁,平均39.3岁。颅骨缺损的原因有:颅脑外伤20例,高血压病脑出血10例。颅骨缺损直径在3~12cm。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并产生一定的临床症状。手术时间在3-6个月。多数在3—4个月内进行。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术前化验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并且无感染情况存在。术前常规行腰椎穿刺术,了解颅内压力,化验脑脊液情况。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分流管。穿刺点选在颅骨缺损侧。如作脑室前角穿刺,穿刺点在前额发际内中线旁2.5cm处;作脑室后角穿刺,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5-6cm,中线旁3cm处:作脑室三角部穿刺,穿刺点在外耳道上方及后方各4cm处。修补材料均采用医用金属钛板。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自颅骨缺损处原切口进入,依次分离头皮、颞肌及硬脑膜各层,注意不要分破假性硬脑膜,如果分破,要严密缝合。后还纳已塑型好的钛网材料并且固定。接着行同侧脑室穿刺术,并沿皮下放置相应压力的引流管引流到腹腔。此处要注意的是:①原切口接近脑室穿刺点时可牵开皮肤切口,在缺损骨缘外钻孔穿刺;如果原切口离穿刺点远的情况下要在同侧脑室穿刺点处另做一切口穿刺引流。②术中根据脑压的情况决定手术顺序。如果脑压不高,先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再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如果压力过高,脑组织较膨出,骨瓣还纳相对较困难,要先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放出适当的脑脊液。达到骨瓣恰好放平为最好。目的一方面是骨瓣还纳容易,另一方面可减少死腔,避免术后皮瓣下积液和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③术中注意勿使分流管受压,并悬吊假性硬脑膜。④术后加压包扎。 3结果 20例病人均于术后8d拆线,无感染情况出现,有2例病人出现少量皮下积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9-08-16T11:05:35.30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 作者: 龚瑜 [导读] 【摘 要】目的:分析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94例。研究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摘 要】目的:分析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94例。研究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0.6%,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7%,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期间,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改善护理质量,并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 【中图分类号】R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98-02 颅骨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去骨瓣减压术。但是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是患者术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对其术后康复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出现生命威胁。基 于此种疾病的危险性,如何修补颅骨、脑室引流已经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过去临床采取分期手术,即先对脑室-腹腔分流,随后进行颅骨修补。随着近年医学发展,同期手术开 始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分析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94例。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判断标准。研究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35至75岁,平均年龄为(40.5±4.5)岁。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4至75岁之间,中位年龄段为(42.3±4.5)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类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宣教饮食护理、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等多项临床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方法。依照同期手术操作,预见性的提供护理服务,具体操作如下: (1)并发症预见性护理。首先,术后感染。患者术后2-30d 很容易引发感染。护理人员需在术前备皮,做好无菌处理,术前2h 使用75%的酒精消毒头部皮肤,术后观察分流管皮下隧道,管理好切口皮肤,确保皮肤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以免敷料污染、脱落。如切口出现红肿痛等现象,需立即处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每天4次。如患者体温超过38℃,血常规正常,需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以免感染。其次,分流管堵塞。头皮下的引流管位置应低于置管部位,脑室-腹腔分流管应保持平滑放置,避免管道扭曲、打折。如患者出现颅内高压,应注意引流管是否堵塞,反复按压减压阀与分流管泵阀,维持分流管通畅。如仍旧堵塞,需立即告知医师予以处理。再次,压疮。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应注意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告知家属定期为患者翻身,维持床单柔软、干净、无皮屑。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是否使用气垫床,并使用酒精擦浴患者骨骼突出部位,同时予以营养指导。最后,皮下积液。一般情况下,皮 下积液出现在患者术后7d 内[2]。患者的症状主要为颈部、耳后与头部切口出现肿胀。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状况适当调整床头高度,并进行加压包扎。(2)心理预见性护理。颅骨缺损会 降低患者的安全感,同时患者对手术的认识不够深刻,担心手术效果,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仔细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与行为举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意识清醒的患者可诱导式提问,促使患者积极倾诉内心想法,并展开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促进身体康复的重要性。如患者情绪紧张异常,护理人员可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信心,消除顾虑。(3)早期康复预见性护理。术后需尽早展开康复护理。麻醉尚未清醒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每隔2h 为其翻身一次,6h 后对手脚关节进行被动活动,预防长时间卧床出现关节痉挛与静脉血栓等情况。患者麻醉清醒后,可依据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智力受损患者指导床上活动。智力正常者可逐步提高运动强度,促进患者康复。 1.3统计学分析 软件统计采用SPSS19.0,并分析处理研究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 )表示,并经t 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来表明,组间之间的比较采用X 2进行检验; 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0.6%,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7%,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护理满意度[n(%)]并发症发生率[n(%)]住院时间(d )对照组 (n=47) 38(80.9)10(21.3)17.2±3.5观察组 (n=47)45(95.7)3(4.3)12.5±3.5 3 讨论 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颅脑损伤并发颅内压升高的概率非常高。患者入院治疗后需立即予以骨瓣减压术,但颅骨缺损严重 会在术后出现脑积水,影响手术效率。手术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主要治疗措施,在过去采取分期手术,对患者心理产生较大刺激,且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3]。 在现代化医学不断发展中,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中取得的效果逐渐受到认可。手术一次性完成,避免对患者产生的二次损伤,心理刺激比较小,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也会比较快。即便同期手术取得的优势值得肯定,但术后护理措施不容忽视。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治疗情况采取的护理方法,通过提前预见患者治疗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系列的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受到临床推广。而从此次研究中就可发现,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期间,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改善护理质量,并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孙雪莲.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69-270. [2]谢凤菊.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9):876. [3]于建娜.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3(40):874.

颅骨缺损及修补Word版

颅骨修补术 听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于脑外科的2818医生。今天通 过这个节目,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关于颅骨缺损和修补相关的医学知 识。 定义:颅骨缺损修补术是针对脑外伤及开颅手术等导致的颅骨缺损进 行修补的脑外科常见手术。 颅骨缺损病因 1.开放性颅脑创伤或火器性穿通伤。 2.不能复位的粉碎或凹陷性颅骨骨折扩创术后。 3.严重颅脑损伤或颅脑肿瘤手术因病情所需进行颅骨去除。 4.小儿生长性颅骨骨折。 5.颅骨骨髓炎等颅骨本身病变所致穿凿性颅骨破坏或切除颅骨病损的手术所致。 颅骨缺损临床表现 1.无症状 小于3cm的颅骨缺损及位于颞肌和枕肌下的颅骨缺损多无临床症状。 2.颅骨缺损综合征 较大的颅骨缺损后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肢体肌力减退、畏寒、怕震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精神症状等。 3.脑膨出和神经定位体征

颅骨缺损早期因严重脑水肿、脑组织硬膜和颅骨缺损处形成蕈状膨出,并嵌顿于骨缘处,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引起一系列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 4.骨硬化 儿童生长性骨折导致的颅骨缺损范围不断扩大,缺损周缘骨硬化形成。 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可见颅骨缺损部位呈透亮区。 2.头颅CT及颅骨三维重建 可见颅骨缺损部位初期的脑水肿、脑组织和晚期的脑萎缩、脑室憩室和包裹性积液等表现。 诊断 1.外伤、颅骨本身病变或手术等所致的颅骨缺损病史。 2.患者查体所见。 通过上述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所见,诊断多能明确,无需鉴别。 治疗 以颅骨修补术为主要治疗策略。 1.手术适应证 (1)颅骨缺损直径>3cm。 (2)颅骨缺损直径<3cm,但位于影响美观的部位。 (3)按压缺损处可诱发癫痫者及脑膜-脑瘢痕形成伴发癫痫者。 (4)因颅骨缺损产生颅骨缺损综合征,造成精神负担,影响工作和生活、有修补要求者。 2.手术禁忌证 (1)颅内或切口曾有感染,治愈尚不足半年。 (2)颅内压增高症状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者。 (3)严重神经功能障碍(KPS评分<60分)或估计预后不良者。

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

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采用早期(2个月内)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照组分期进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试验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有效率82.6%,其中56.5%恢复良好,26.1%轻度残疾,13.0%重度残疾,4.3%植物生存,无一例死亡。对照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有效率69.6%,其中30.4% 恢复良好,39.1%轻度残疾,13.0%重度残疾,13.0%植物生存,4.3%死亡。试验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出现脑积水后早期同时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临床预后效果好,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颅脑外伤;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效果分析 由于交通事故以及工伤事故日益增多,导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并已成为大多数地区医院神经外科常见的损伤类型[1]。早期减压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并发症多,预后不良,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本文通过回顾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的颅脑外伤出现颅骨缺损以及脑积水的患者46 例,对其中23例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46例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患者。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0例,6~8分28例,9~12分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中女6例,男17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 2.8±12.3)岁。对照组中女5例,男18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 3.6±1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部CT检查,并行开颅减压手术,术后均及时做好头部CT复查。对照组患者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治疗。试验组早期(2个月内)同时进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对本次研究范围内的患者,手术治疗6个月后,根据GOS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预后评估。预后效果分为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死亡(无生命征)五级。

预见性护理对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8-10-30T14:43:49.58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8期作者:刘云王雅文王丽莉 [导读]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的床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的床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颅骨缺损;脑积水;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满意度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Surgical Nursing of Skull Defect Accompanied by Hydrocephalus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ranial defect accompanied by hydrocephalus. 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craniotomy combined with ventricle-abdominal shu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after decompression of brain traumadeosteotomy in our hospital. The observation group performed predict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nursing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4.83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0.69 %.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55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2.41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ed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skull defect accompanied by hydrocephalu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skull defect; Hydrocephalus; Predictive care procedures; Nursing satisfaction 颅脑损伤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而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则是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常见后遗症,加速了病情恶化,在临床治疗中过去常用分期手术治疗,也即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消除脑积水问题,于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1]。通过对本院收治的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并将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3±7.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术后按照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直至患者出院。 1.2.2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1)术前:查找手术相关的资料,从而掌握术前、术后护理细则及侧重点,制定有效的护理程序;术前3d为长期卧床患者受压部位更换软垫,并更换干净被褥,对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定期翻身,严防皮肤破损和压疮;术前2d做好术前检查和签字;术前1d嘱患者禁食12h,禁饮8h,调整好心态;手术当天理发、备皮,并注意患者头颈部及脐部的清洁消毒,戴好无菌帽,由护士亲自送患者入手术室。(2)心理护理: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采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案例,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减少患者内心恐惧,必要时可带患者和家属到手术室外围参观。(3)术后:术后即刻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等患者清醒后给予流质饮食,术后3d内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每小时检查1次患者的瞳孔、肢体活动情况,观察分流管是否堵塞,是否出现脑脊液渗漏、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等现象,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敷料渗血、渗液者,应及时更换敷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为避免牵拉张力过大或过度扭曲,应平稳放置脑室-腹腔分流管。术后3d内定期按压分流管泵阀及减压阀,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若患者出现颅内高压,则显示两管引流不畅,应立即反复按压泵阀和减压阀,复通引流管,若仍然无效,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决定是否需要重新置管。术后3-10d,如果患者意识尚不清楚,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6h后进行关节活动[2];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协助患者展开床上运动1-2次,若患者智力趋向于正常,应鼓励患者坚持每天下床行走10min左右,并保证睡眠,做好饮食护理。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4判定标准(1)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脑部积水大幅减少为显效;病情稍有改善,脑部积水稍有减少为有效;病情恶化,脑部积水增大为无效。(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档。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

编号---双考2组244 号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本科段)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 论文作者:冯雪原 准考证号:8 指导教师:白雪 完成时间:2014年7月10日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现在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了,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高速交通工具的普遍应用,饮食的问题,颅脑损伤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病了,其中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15% ~20%,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恶性肿瘤、冠心病构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然而颅脑损伤术后的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1.1 一般资料 取实习医院2010年至2012年所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男71例,女57 例,年龄15 ~76 岁,平均32岁。其中车祸伤61 例,坠伤23例,打击伤22 例,砸伤12 例。 1.2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工矿和现代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损伤,轻者仅发生头皮裂伤、血肿等,较重者会发生颅骨折损,严重者则出现脑损伤。脑损伤轻者如脑震荡,仅在伤后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数分钟后即可清醒并感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反应在数日之内可逐渐消失。严重脑损伤为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等,患者伤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躁动、嗜睡等,并可出现呼吸深而快、脉搏变慢,血压升高等变化,可因损伤部位不同而发生偏瘫或瞳孔的改变等。 1.3 辅助检查 应用脑CT、脑电地形图(BEAM)、脑诱发电位(BEP)、本德一格式塔测验(BG)、韦氏智力测验(场人15一RC)作为输助检查,以配合鉴定精神检查。 1.4治愈标准 根据临床病情观察和护理,将治愈标准分为三大类型:(1)恢复正常生活或基本生活自理;(2)重残长期昏迷卧床;(3)放弃治疗死亡,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的例数和所占比率。 128例患者恢复结果: 一般患者87例,恢复良好,约占67. 9%; 重伤患者35 例,恢复到中残状态,生活基本能自理,约占27. 3%; 死亡6例,约占0.4 %。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出院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 通过对12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128例患者康复良好,出院随访,无不良症状发生。说明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颅脑患者的康复。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19例临床总结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19例临床总结 目的:观察同期手术用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例颅骨缺损且伴随脑积水的患者,为其实施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同期手术治疗,回顾其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4.74%(18/19),1例无效。术后,1例发生分流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5.26%。结论:为颅骨缺损伴随脑积水的患者同期开展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疗效较高,且无明显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标签:颅骨缺损;脑积水;同期手术;效果 颅骨缺损、脑积水均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后遗症,出现此后遗症后,患者本已好转的病情会再度加重,需实施修补手术以及分流手术治疗,康复进程明显受限。以往时期,分期手术是治疗此后遗症的首选方案,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先行者,用于解决脑积水问题,颅骨修补手术需要在分流后的3~6个月实施。此术式不仅会使患者面临两次手术创伤,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经历负担,还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使患者失去最佳的康复时机[1]。当前时期,部分研究者针对分期手术的缺陷,展开了同期手术效果调研工作,为同期手术积累了诸多经验。我院此次为19例颅骨缺损伴随脑积水的患者行同期手术,对其疗效以及并发症加以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19例对象为我院在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均为颅骨缺损伴随脑积水的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71岁,平均年龄为(40.0±1.5)岁。入院时,12例患者有持续性加重的头痛症,5例患者步态不稳,3例患者尿失禁,4例患者减压区域头皮张力增高或减压窗隆起,1例意识障碍加重,1例癫痫,12例脑疝。GCS评分均在8分以下,颅骨缺损面积为(6×9)~(12×14)cm,14例为额颞部位缺损,各2例为额顶部、颞部缺损,1例为双侧额部缺损。受伤后到实施颅骨修补的时间最短为3.5个月,最长为15个月,其中,13例为3.5~6.0个月,3例为6.0~11.5个月,1例为15.0个月。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19例患者均行脑CT检查,全部属于交通性脑积水,脑室系统呈中重度扩大,侧脑室前角的扩大程度最为明显。6例患者另行MRI辅助检查,侧脑室周围部位的T2WI信号增高,前角部位增高尤为显著。19例患者行腰穿检查,测量颅内压,13例在0.8~2.0Kpa之间,6例在2.0Kpa以上。 1.2.2 手术方案根据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膜脑膨出现象,选择合适的分流管

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患者28例,将其做为研究对象,并采取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再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进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后,术后感染患者6例,经过局部换药及过敏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情况有效地被控制;术后恢复良好11例,中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在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疾病当中,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脑外伤;脑积水;颅骨缺损;临床 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多为脑积水与颅骨缺损,其并发症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发生脑外伤后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时而形成的。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患者大多会发生长时间的昏迷,且病情严重时还会致伤致残,甚至会引起患者的死亡,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极为重要。本院将对所收治的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患者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方法与效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患者28例,男女比例为17:11,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8±4.52)岁。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10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13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已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颅骨缺损时间为3~14个月,平均缺损时间为(7± 2.43)个月。以上28例患者均符合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诊断标准,已排除有明显功能不全表现的患者。 1.2方法在手术前对患者均进行全麻,脑室-腹腔分流管采用美国的MedtronicV-P分流管,颅骨修补材料采用医用钛合金人造颅骨。在进行分流术前先对患者行常规腰穿测压,并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程度的不同选择相应压力的分流管。再在患者颅脑缺损侧脑室枕角、额角、三角部选择一处进行穿刺,并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穿刺入患者的侧脑室,在观察患者脑内有脑脊髓流出后,再将分流管向患者的侧脑室内送入2~5cm左右。在确定患者脑损伤部位所膨出的脑组织回缩至骨窗缘平行部位时,再对患者行颅脑修补术。对患者安放钛合金人造颅骨时,应注意其操作不要损伤分流管,颅脑修补术后对患者头皮进行加压并包扎[1]。 患者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完毕后,再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明确头痛、发热等症状的发生,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是否感染、脓肿等情况,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1T09:47:11.7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5期作者:梁秀红 [导读] 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省绵阳市6211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5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将本次研究的5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进行分组比对,一组为早期组,对其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一组为晚期组,对其采取晚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早期颅骨修补术;颅脑外伤;颅骨缺损;治疗效果 脑外伤是由外力所导致的临床常见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情况较为严重,患者会出现视觉、听觉以及语言上等障碍功能的缺失,还会有患者出现呕吐、头痛以及视盘水肿等情况,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昏迷不醒、记忆力减退、偏瘫、失语等情况[1],还会引发颅内血肿以及植物生存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交通事故和灾难引起的颅脑损伤患者逐年增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临床上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首选手术治疗,其中颅骨修补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其可以通过修补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但是由于修复的时机不同造成的预后患者恢复情况不同,所以本文以早期为例,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56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一组为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早期组,一组为进行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晚期组,每组各28例。早期组:女性患者10名,男性患者18名,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77岁,平均年龄为(42.33±8.77)岁,其中包括:高空坠落伤9名,交通事故伤10名,跌倒伤9名;晚期组:女性患者12名,男性患者16名,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76岁,平均年龄为(44.24±7.37)岁,其中包括:高空坠落伤11名,交通事故伤9名,跌倒伤8名。纳入标准:1)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2)无收缩禁忌症者。3)确诊为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者。排除标准:1)排除严重精神障碍者。2)排除焦虑障碍者。3)排除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将2组的基本资料进行比对,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所治疗的手术方式相同,均以颅骨修补术为治疗方式,过程为:取全麻,选用同一种修补材料进行修补,以原颅脑外伤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将损伤区域完全暴露[2],贴合好修补材料,并进行缝合,在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生素治疗以及拆线等日常护理和治疗。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并发症:分流管阻塞、感染、脑水肿。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取NIHSS量表进行判定,得分越高表明缺损程度越严重。分值满分50分。 2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 (p<0.05),差异显著,见下表一。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早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显著低于晚期组的21.43%,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二。 3讨论 颅脑外伤最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或者其他灾难性的事件形成的脑部外伤,使得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致病危害,而手术治疗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阻止脑部积水,改善患者的脑部组织的微循环,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效果。而颅骨修补术是最常见也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手段,其主要是通过修复材料对患者的脑部损伤部位进行修复,有效的保护脑组织,改善脑部的供血功能和脑脊液循坏异常的问题,有效的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促进患者的脑部功能恢复,由于临床上对于患者的不同时期进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所产生的临床预后效果不同,使得很多临床学者进行了时机的探索,发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4)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李恩有陈绍辉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立宁黄焕森梁伟发(执笔人)韩如泉 目录 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 总结 颅脑外伤,又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约占全身创伤的20%,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位居首位。随着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种运动损伤的增加,当今社会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神经放射介入治疗室、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麻醉医生参与了颅脑外伤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指南旨在指导麻醉医生对颅脑外伤患者做出快速正确的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

的发生,以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颅脑外伤定义和分类 1、定义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损伤。 2、分类 (1)原发性颅脑外伤:指机械撞击和加速减速挤压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立即造成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下丘脑损伤。 (2)继发性颅脑外伤:通常在原发性颅脑创作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的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操作。继发性损伤包括:①全身情况: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低血压;②形成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或血肿增大;③持续的颅内高压症状。脑缺血和缺氧是导致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 1、中枢系统①在原发性脑创伤的局灶性区域,脑血流(CBF)和脑代谢率(CMRO2)降低。随着颅内压(ICP)升高,颅内更多的组织出现低灌注和低代谢。②当ICP持续升高时,CBF的自主调节能力被削弱;同时合并的低血压将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③血脑屏障破坏导致

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同期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同期治疗的疗效与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大骨瓣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同期治疗的疗效与分析。方法28例患者,均为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将2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形同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14例患者为观察组,另一组不同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14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14例患者意识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程度均减轻,头部CT复查均未见脑室扩大,28例患者中2例出现分流管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同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疗效明显,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标签:颅骨缺损;脑积水;治疗 我科自2010年3月~2014年5月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采用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和颅骨骨缺损修补术的方法共治疗脑积水和颅骨缺损患者28例,其中采用同期治疗的14例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科自2010年3月~2014年5月28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行同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14例患者为观察组,另一组不同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14例患者为对照组,28例患者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0岁,所有患者术前由有意识障碍5例,痴呆、步态不稳及反应迟钝患者23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术后28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2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均于伤后24~48h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颅骨缺损直径为10×15cm,临床上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骨窗张力渐进性增大、膨出呈脑覃样改变,突出的脑组织不断膨出而嵌顿、坏死从而导致部分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肢体肌力、肌张力减弱导致行走不稳定,此外可表现语言及智力障碍。头颅CT及MRI均提示脑室系统扩大、其中三脑室扩大以及双侧侧脑室额角扩大尤为明显病灶侧侧脑室扩大程度大于对侧。术前腰穿测颅内压80~140mmH2O。脑脊液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生化检查蛋白含量升高,眼底检查无视乳突水肿现象。全部病例均病情稳定,无明显发热以及颅内感染等表现或肺部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无器官功能衰竭表现。 1.2方法①V-P分流管为美国凤凰公司生产抗虹吸管(中压)。颅骨缺损修补材料为博纳公司生产的三维钛合金网②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分两步:先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选同侧侧脑室枕角作为穿刺点,释放出部分脑脊液,使膨出部分的脑组织回缩至与骨缘相平(以利于修补),分流管腹腔端通过腹腔镜在剑突下置入并固定于左下腹或者陶氏腔。然后沿原手术切口切开头皮,以电刀沿颞肌及其腱膜深面锐性分离肌皮瓣至完全显露骨窗边缘,数字成型三维钛网完全覆盖于骨窗上,周围以10颗金属钛钉固定,缝合颞肌并将颞肌游离缘缝合固定在钛网上,分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置皮瓣下引流管2~3d,加压包扎。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晚期颅骨修补术,观察组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适于在临床领域进一步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ran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skull defect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s From August 2014 to March 2017,90 patients with skull defect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5)and control group (n=45).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dvanced cranioplast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arly cranioplasty.The clinical effect,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4.4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2.22%),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6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7.78%),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reatment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6.6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Early cranioplasty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skull defect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omplications,which is suitable for further promotion in the clinical field. [Key words]Early cranioplasty;Traumatic brain injury;Skull defect;Clinical efficacy 近年來,我国交通事故以及灾难性事件等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导致创伤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1]。颅脑外伤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而且病情发展较迅速,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有相关临床资料表明,早期手术治疗在某种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及时抓住颅骨修补时机,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期康复[3]。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