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拉扎维教材模拟集成电路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纯手写)

拉扎维教材模拟集成电路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纯手写)

拉扎维教材模拟集成电路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纯手写)
拉扎维教材模拟集成电路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纯手写)

拉扎维教材第三章答案中文版(纯手写)

PART1

最近重新温习拉扎维,参考英文版答案顺便教材手动整理下教材课后习题,部分习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备注。欢迎各位学弟学妹下载,不过请不要照抄答案!因为没有扫描仪器,用手机照的相片。这一部分是第三章作业的前一半的题目,也请大家尊重本人劳动成果,可以下载,但请不要随意下载后再上传,谢谢大家!

PART2

另外题目可参考

注明: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指正。在我的百度账号下留言即可:清风一鹤。

PART3

答案照片在下面

↓↓↓↓↓↓↓↓↓↓↓↓↓↓↓↓↓↓↓↓↓↓↓↓↓↓↓↓↓↓↓↓↓↓↓↓↓↓↓

环境监测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怎样测量污染物排放总量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口布设采样点。 (3)用某一时段污染物平均浓度乘以该时段废(污)水排放量即为该时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 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方法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氰化物或挥发酚的水样中加入NaOH 溶液调pH至12,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1)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多数污染祖坟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共存组分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分析测定,故需预处理。 (2)预处理包括悬浮物的去除、水样的消解、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 14.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1)利用待测元素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对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测定流程 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光源—原子化系统—分 光系统—检测系统 1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测定灵敏度高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但基体干扰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严重。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第二章 1.已知某一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 d 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d Q=50-5p ,得: Qe=50-520 6= ?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供给函数s Q=-10+5P,得: Qe=-10+520 6= ?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 数 d Q=60-5p和原供给函数s Q=-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s Q,有: 60-5P=-10=5P 得7 = Pe 以均衡价格7 = Pe代入d Q=60-5p,得 Q s Q d Pe - Qd

Qe =60-5257=? 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 s Q =-10+5 P , 得 Qe =-10+5257=? 所 以 , 均 衡 价 格 和 均 衡 数 量 分 别 为 7 =e P , 25=Qe (3)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 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 =-5+5P 得 5 .5=e P 以均衡价格 5 .5=e P 代入d Q =50-5p ,得 5 .225.5550=?-=e Q 或者,以均衡价格 5 .5=e P 代入s Q =-5+5P ,得 5 .225.555=?+-=e Q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5 .5=e P , 5.22=Qe .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 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 1-1中,均衡点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 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 s Q =-10+5P 和需求函数d Q =50-5p 表 示,均衡点 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 6 =e P 且当 6 =e P 时,有d Q =s Q =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切当20=Qe 时,有e s 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 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生变量分别为 6 =e P , 20=Qe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 和(3)及其 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 () 2,1i E 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 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 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 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 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 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 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 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 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P219-P221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

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使用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我的汽车,但偷车者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汽车,多偷那些没有安装防盗杠杆的汽车。(2)报警器给其他车主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偷汽车者并不知道哪些汽车装了报警器,为避免被抓,他们会减少偷任何一辆车的概率。 (3)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对使用防盗杠杆的汽车所有者征税,对装报警器的汽车所有者给予补贴。 2.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矫正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矫正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当决定是否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收矫正税时,政府应该把税加载引起外部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围是什么?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围,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围和一定的空间围。就期间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

10第十章 外部性

第十章外部性 一、名词解释 1.外部性(externality)(北师大2004试;北航2004试;东南大学2003试):也称为外 溢性、相邻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ies)。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的办法:(1)使用税收和津贴;(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3)规定财产权。 2.⑴负外部性:

⑵正外部性 结论:负外部性导致市场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正的外部性导致市场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采用外部性内部化方法:对于造成负的外部性的商品征税,而对具有正的外部性的商品给予补贴。 3.外部性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 部效应。Eg:庇古税的运用。 4.技术溢出(technology spillovers):是指一个企业的研究和生产成果对其他企业技术进 步的影响。例如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机器人是快速发展的前沿技术。当某个企业制造了机器人,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更好的设计。这种新设计不仅使研发企业自己受益,还能让社会整体受益,这是因为该设计进入了社会的技术知识库。也就是说,这种新设计对于经济中其他生产者具有正的外部性。 5.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经济干预。 6.矫正税(corrective taxes):是指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即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 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Pigovian taxes),它是最早主张采用这种税收的经济学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的名字命名的。 7.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

操作系统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 2. 试画出下面4条语句的前趋图: S2: b:=z+1; S3: c:=a-b; S4: w:=c+1; 3.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它们共享系统资源,以及为完成同一项任务而相互合作, 致使在这些并发执行的进程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就使得进程在执行期间出现间断性。 4. 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因为程序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是 由多个程序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失去了封闭性。而程序一旦失去了封闭性也会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5. 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使程序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能并发执行,并能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控制和描述,从而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进程概念。 影响: 使程序的并发执行得以实行。 6. 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a. 动态性是进程最基本的特性,可表现为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 而暂停执行,以及由撤销而消亡,因而进程由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是静态实体。 b. 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OS的重要特征。引入进程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其 程序能和其它建立了进程的程序并发执行,而程序本身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c. 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系统中独立获得资源和 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而对于未建立任何进程的程序,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运行。 7. 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a. PCB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PCB中记录了操 作系统所需的用于描述进程情况及控制进程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因而它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和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 b. 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总是通过其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系统是根据进程 的PCB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而感知到该进程的存在的,所以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8. 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a.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当进程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后,该进程便由就绪状态变 为执行状态。 b. 当前进程因发生某事件而无法执行,如访问已被占用的临界资源,就会使进程由执行 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 c. 当前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被暂停执行,该进程便由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9. 为什么要引入挂起状态?该状态有哪些性质? a. 引入挂起状态主要是出于4种需要(即引起挂起的原因): 终端用户的请求,父进程 请求,负荷调节的需要,操作系统的需要。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 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1 中得1-β(1-t) 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 =1× 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0.8×(1-0.1) =1× 1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 说明 1-0.8×(1-0.25)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

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贸易术语 思考题答案 1. 试述贸易术语的含义、性质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贸易术语(trade terms),也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price terms),是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外文缩写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贸易术语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表示交货条件,另一方面表示成交价格的构成因素。 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有利于买卖双方洽商交易和订立合同; (2)有利于买卖双方核算价格和成本; (3)有利于解决买卖双方的争议。 2. 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哪几种?分别解释了哪些贸易术语? 目前,国际上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三种。 (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它对CIF合同的性质、特点及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为那些按CIF贸易术语成交的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套易于使用的统一规则。 (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 该定义对以下六种贸易术语作了解释:Ex(Point of Origin)、FOB(Free on Board)、FAS (Free Along Side)、C&F(Cost and Freight)、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和Ex Dock (named port of importation)。 (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它解释了四组13个贸易术语。第一组为“E”组(EX WORKS),第二组为“F”组(FCA、FOB和FAS),第三组为“C”组(CFR、CIF、CPT和CIP),第四组为“D”组(DAF、DES、DEQ、DDU和DDP)。 3. 什么是《INCOTERMS 2000》?试分别指出各组术语的共同点以及13个术语的交货点。 《INCOTERMS 2000》(《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为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一种通用的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最早的版本制定于1936年,后来经过了多次修改和补充:1953、1967、1976、1980、1990年先后进行过5次修订和补充,最近的一次修订是在2000年,故称为《INCOTERMS 2000》。 它解释了四组13个贸易术语。 E组只有一个贸易术语,即EXW(工厂交货),其特点是卖方在自己的地点把货物备妥或交至买方处置之下。 F组有3个贸易术语(FCA、FAS、FOB),其共同点是卖方须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承运人,不负责运输及保险等事宜。 C组有4个贸易术语(CFR、CIF、CPT、CIP),其共同点是卖方须签订运输合同,支付运费,但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装船和启运后发生意外所产生的费用,卖方不承担责任。 D组有5个贸易术语(DAF、DES、DEQ、DDU、DDP),其特点是卖方须承担把货物交至指定的进口国交货地点的全部费用和风险,且按D组术语成交的贸易合同,称为到货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第10章资料说课讲解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

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使用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我的汽车,但偷车者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汽车,多偷那些没有安装防盗杠杆的汽车。(2)报警器给其他车主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偷汽车者并不知道哪些汽车装了报警器,为避免被抓,他们会减少偷任何一辆车的概率。 (3)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对使用防盗杠杆的汽车所有者征税,对装报警器的汽车所有者给予补贴。 2.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矫正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矫正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当决定是否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收矫正税时,政府应该把税加载引起外部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答:不同意。无论向谁征税,税收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外部性是由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造成的,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税会导致同样的数量下降以及消费者支付和生产者收入的价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程序控制结构 2.1 选择题 1.已知int i=0, x=1, y=0;,在下列选项中,使i的值变成1的语句是( C )。 (A)if( x&&y ) i++; (B)if( x==y ) i++; (C)if( x||y ) i++; (D)if( !x ) i++; 2.设有函数关系为y= 10 00 10 x x x -< ? ? = ? ?> ?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关系的是( C )。 (A)y = 1; (B)y = -1; if( x >= 0 ) if( x != 0 ) if( x == 0 ) y = 0; if( x > 0 ) y = 1; else y = -1; else y = 0 (C)if( x <= 0 ) (D)y = -1; if( x < 0 ) y = -1; if( x <= 0 ) else y = 0; if( x < 0 ) y = -1; else y = 1; else y = 0; 3.假设i=2,执行下列语句后i的值为(B )。 switch( i ) { case 1 : i ++; case 2 : i --; case 3 : ++ i; break; case 4 : -- i; default : i ++; } (A)1 (B)2 (C)3 (D)4 4.已知int i=0,x=0;,在下面while语句执行时循环次数为(D )。 while( !x && i< 3 ) { x++; i++; } (A)4 (B)3 (C)2 (D)1 5.已知int i=3;,在下面do_while 语句执行时的循环次数为(B )。 do{ i--; cout<=0 ); (C)int a=5; while( a ) { a--;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第二章 习题答案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 假定表2—1(即教材中第54页的表2—5)是需求函数Q d =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表2—1 (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 =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 =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 d =-ΔQ ΔP ·P 1+P 22,Q 1+Q 22 ),有 e d =2002·2+42,300+1002)=1.5 (2)由于当P =2时,Q d =500-100×2=300,所以,有 e d =-d Q d P ·P Q =-(-100)·2300=23 (3)根据图2—4,在a 点即P =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 e d =GB OG =200300=23 或者 e d =FO AF =23 图2—4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 =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 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 3. 假定表2—2(即教材中第54页的表2—6)是供给函数Q s =-2+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表2—2 (1)求出价格(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 =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 =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 s =ΔQ ΔP ·P 1+P 22,Q 1+Q 22 ),有 e s =42·3+52,4+82)=43 (2)由于当P =3时,Q s =-2+2×3=4,所以,e s =d Q d P ·P Q =2·34 =1.5。 (3)根据图2—5,在a 点即P =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 e s =AB OB =64 =1.5 图2—5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 =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1.5。 4. 图2—6(即教材中第54页的图2—28)中有三条线性的需求曲线AB 、AC 和AD 。 图2—6 (1)比较a 、b 、c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