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赵清荷 第二三单元

赵清荷 第二三单元

赵清荷 第二三单元
赵清荷 第二三单元

镇江市新区电子备课

(上册)

学校姚桥小学

姓名赵清荷

第二单元认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千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整百数加整十百数及相应的减法。将要学习认识整千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数的大小比较以及,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2、合理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写的教学。

3、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读、写数练习。

4、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叔叔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意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

认识一般的四位数,理解数的组成

四、教学难点

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或者整百数

五、课时安排

认识整千数……………1课时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除法的验算…………………………2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练习三…………………………………………………1课时

认识整千数

(教科书16-18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3、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生对整千数和一万的实际含义的理解。会正确读、写整千数和一万。三、教学准备:

光盘、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说一说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一十是一百

(3)、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2、你知道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吗?

猜一猜:一万到底是个多大的数呢?

3、揭示课题

说计数单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万”

(1)很多同学说10个一千是一万,那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跟着电脑数一数吧:

光盘出示一个大正方体,告诉学生有1000个小正方体,学生齐数“一千”,后依次出现第二个大正方体直到第九个;

问:再加一千该是多少呢?

师:这里满十了,向前进一,改换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我们称它为万。

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追问: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2、感受“万”

(1)直观万人体育馆的场景图;

(2)比较一万到底是个多大的数:回忆做课间操和升国旗时的场面,告诉学生那里站着的师生大约就有1000人;

估一估:万人体育馆大约能装下多少个我们这么多人数的学校;(10个)(3)介绍世界冠军邢慧娜跑一万米长跑,跑了半个多小时,如果是平常人跑到最后会怎么样?(两个小时左右)

3、认识整千数及数位顺序表

同学们出色的表现,让你们的一位老朋友非常高兴,他说你们肯定不会忘记他的,想见见他吗?(出示:计数器)

(1)在计数器千位上拨3颗珠,

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你能写出这个数吗?为什么在3的后面写三个0?

板书:

(2)在计数器上拨五千,学生读、写

(3)要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万,应怎样拨呢?谁愿意上台试一试

追问: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一万你是怎么写的?

板书:一个万是100000

(4)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数分别表示多少?

4、读数、写数练习

(1)光盘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读出横线上的数,再读句子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先读句子,再写数

5、认识数位顺序表

(1)现在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位?

(2)你能把这个数位顺序表填完整吗?

数位顺序表

()()()()()

……位位位位位

(3)讨论: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4)在小组中对照数位顺序表说说:从右边起,每一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5)抢答: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千位是第几位?……

(6)师生活动:数数(巩固进位)

(7)学生进行拨数、说出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同桌相互读给对方听,再请部分学生来读一读,

(8)在小组中说说数位顺序

6、整千数的加减口算

(1)光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2)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6000—4000,表示6个千减去4个千,得2个千,就是2000;或者6-4=2,所以6000-4000=2000),把这个数写下来,抢答下面三题。

三、巩固内化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讨论:所填的数中离7000最近的是哪个数?最远的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000和10000谁离7000最近?为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指导看懂图意,了解信息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组织交流。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只要是合理的都行。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7题。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画图解答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补充习题》P15

板书:认识整千数

3个千是3000 数位顺序表

5个千是5000 ()()()()()

10个千是1万……位位位位位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科书19-21页)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经历探索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方法的过程,理解数的组成,会正确地读、写非整千数。

2、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方法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四、教学准备

光盘、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数位顺序表。

提问: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其他几位分别是什么位?

2、谈话:老师带来了一组信息,请大家读一读。(出示)

(1)、我们学校有998名学生。

(2)、正常人身上共有206块骨头。

(3)、科学研究表明:柳树可以活150年,梨树可以活300年,雪松可以活2000年。

(4)、今年有365天。

谈话:这组信息中出现了一些数,指定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说出组成。

3、当学生拨出365时,教师在计数器的千位上加拨2颗珠,提问:如果千位上再拨2颗珠,这个数是多少,怎样读?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新的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与组成。

(1)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365。

提问:谁来说一说现在计数器上拨出的数是多少?每个数位上的算珠各表示

什么?

再问:2个千、3个百、6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呢?

(2)提问: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数。

再问:这个数读作二千三百六十五,你能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3)写数就是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出这个数的组成。你会写二千三百六十五这个数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指名说说是怎样写数的。根据回答,教师板书2365。

2、教学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

(1)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

让学生将计数器百位上的3颗算珠拨去,同时教师用计数器演示2065。

提问:现在这个计数器上的算珠各表示多少?

再问:2个千、6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这个数与我们刚才认识的2365有什么不同?(数的中间有一个0)

再问:这个数该怎样读呢?

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

谈话:你会写这个数吗?请对照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一写。

反刍: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在百位上写“0”?

小结:如果一个数的中间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而且这个0要读出来。

练习:同桌合作,一个同学任意说一个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同桌把它写出来,再读一读。

(2)中间有两个0的四位数。

让学生将计数器十位上的6颗珠再拨去,同时教师用计数器演示2005。

提问:我们再来看这个数和刚才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2065中间有一个0,2005中间有两个0)

再问:你能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吗?

提问:(指计数器上的2005)会读这个数吗?(有的学生可能认为2005应读作“二千零五”,也有的可能认为应读作“二千零零五”。)

引导:体会一下,是读作“二千零五”意思清楚,还是读作“二千零零五”

意思清楚?

小结:既然读作“二千零五”就能清楚地表示这个数是由2个千和5个一组成的,就不需要再读两个零了。

让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读一读,请一个学生板演。

反刍:读2005时只读一个零,写2005时为什么要写两个0呢?(体会写0占位)

讨论:一个四位数中间有0时,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一个中间有0的四位数,如果中间有一个0,这个0要读出来,也要写出来;如果中间有两个0,读的时候,只要读一个零,写的时候,要写两个0。

学生完成P19例题上的读数、写数。

3、教学“试一试”。

(1)、看书上第19页“试一试”,自己读题目要求。

(2)、与同桌说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写一写。

(3)、反刍: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写的时候呢?

明确:一个数中间的0要读出来,末尾的0都不读。写的时候都要用0占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光盘出示反馈)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请大家看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出数,并读一读,再说一说各数的组成。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读一读,教师巡视,并指名回答。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商品价钱,让学生读一读,再在书上的表格里写出这些数。

4、做“想想做做”第4、5题。

谈话: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地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4题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第5题让独立写数,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谈话: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非整千的四位数,掌握了这些数的读、写方法。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如有疑问,也

请提出来。

2、基本作业:《补充习题》P16

3、拓展练习:下面每组中的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四位数,先把能组成的四位数写出来,再读一读。

(1)3、5、1、8。

(2)9、0、4、2。

(3)4、0、0、6。

板书: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2365

2065 3052 7040

2005 3002

7400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科书21-23页)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读、写非整千数的方法。能熟练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促进数感的发展,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正确读、写数。

三、教学难点:四位数的顺序(特别是拐弯处),按规律填数

四、教学具准备: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四位数该怎么读写?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

(1)四位数中有两个0,但一个也0不读。

(2)四位数中有两个0,只读一个0。

3、强调四位数中0的读写注意点。

二、练习(光盘出示)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6428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2)7005里面有7个()和5个()。

(3)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2、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独立写数。

(2)让学生写数后比较每组两个数在读写中的不同点。

注意: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大小。

3、完成“想想做做”第11题。

第1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从练习中得到的体会。进一步感受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0的读法。学生各自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

4、同桌合作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一人摆数,另一人读出这个数;也可以一人先说出一个数,另一人再摆出这个数。

三、练习中新授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完成前两组题。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练习后可以进行对比,让学生领会每组3道题之间联系。

(2)练习第三组题。(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后进行交流:整千数加减整百数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让学生读一读每组已给出的三个数,再思考每组数有什么规律,接着往下写。

(2)写完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的。

(3)生自我小结:如何找规律?

(4)突破难点:利用计数器帮着拐弯数数:1987 1988 1989——2002

3670 3680 3690——3750

7700 7800 7900——8300

3、阅读你知道吗?

(1)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想。

(2)要突出数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人们劳动和生活的需要。掌握用算筹表示的数字有两种摆法:纵式摆法和横式摆法。

(3)试一试:用古代计数符号表示下列各数:637 528 607 530

四、总结作业:

1、本节课的练习重点是什么?(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或整百数的口算、按规律填数)

2、基本作业:《补充习题》P17

3、拓展练习:按规律填数:

比较数的大小

(教科书24-2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能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培养估计意识,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四位数接近哪个整千数。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迁移学习方法。

谈话:小玲家最近要搬新居了,他们家打算购置一些新的家用电器,你们想去看看吗?不过,小玲说她有下面几个问题先要考考大家:

(1)红光小学女生有643人,男生有634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一台电饭煲是160元,一台电风扇的价钱比一台电饭煲低一些,一台微波炉的价钱比一台电饭煲高得多,一台电风扇()元,一台微波炉()元。

167 680 148

(3)“口”里可以填几?

758 〈口53

二、主动探索,掌握比较方法。

谈话:你们的问题回答得很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同学们先和小玲一家去家电商场看看吧。家电商场里的电器真多,我们来看看这几种电器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光盘出示例题图,并指名回答)

1、出示小玲爸爸提出的问题:电视机和空调相比,那一台的价格低一些?

谈话:要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哪一台价格低一些,就是要我们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比较2530和3680的大小)

(板书:2530 O3680)先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比出来的,再汇报交流。学生的比较方法可能有:

(1)2,530不到3,000,3,680已经超3000,所以2,530比3,680小;

(2)数数的时候,先数到2530,后数到3,680,所以2530比3,680小;

(3)2,530是2千多,3,680是3千多,2千多比3千多小,所以2,530比3,680小;

(4)千位上2比3小,所以2530比3,680小;

……

在交流中,只要学生对比较方法的解释是合理的,就肯定他们的想法,但在学生说出第四种方法时,提问:“这种方法你们听懂了么?这种方法简便吗?”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后填上2530〈3,680。

2、谈话:刚才同学们比较了最高位上不同的两个数大小,我们再来看看小玲妈妈有没有问题要问我门。出示小玲妈妈提出的问题:你会比一比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格吗?这个问题是让我们解决一个怎么样的数学问题?(板书:2530O2350)让学生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1)千位上相同,百位上5比3大,所以2530比2350大;

(2)2530在数数的时候要排在2,350的后面,所以2530比2350大;

(3)2530已超过2,500,而2350还不足2,500,所以2530比2350大;

(4)既然同是2千多,只要看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

……

(板书:2530>2350)

3、谈话

4、小结:同学们掌握的比较数的大小方法还真多,在下面练习中选择你最

喜欢的方打去比较。

三、内化新知,巩固比较方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的在括号里写出计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然后在全班交流。提问:比较9,999和10,000的大小时你是怎么想的?比较6230和6203时比到哪一位才区分出大小的?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

先指名说说这两道题各让我们解决怎么样的数学问题,然后说出自己想法。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口答接力赛: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提问:5,870和5003千位上的数都是5,为什么5,870接近6000,而5003接近5000?那么看一个数接近几千要看哪两位上的数?(可以用合适的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接近、差不多等来表达比较的结果;也通过计数器展示,让学生明白要看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5,接近较大的整千数;百位上的数≤5,接近较小的整千数;)

4、做“想想做做”第6题。

动手操作:同桌两人每人拿出4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四位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5、做“想想做做”第7题。

(1)口答哪天售出的书最多,哪天售出的书最少。

(2)口答第2个问题,指名说一说估计册数的方法。

6、做“想想做做”第8题。

谈话:我们古代的人把五座有名的大山称为五岳,现在人们仍然这样称呼。那么五岳指的是哪五座名山呢?指名读出五岳的名称及高度;再指名说一说哪个最高,哪个最低;最后把五岳的高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再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课,布置课堂作业。

谈话:本节课我们在帮助小玲一家购买电器的过程中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同学们说出了那么多种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还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收获是很大的。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堂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

比较数的大小

980<2530 数位不同的比法

2530 <3680 数位相同的比法

2530>2350

练习三

(教科书27-28页)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和有关地口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正确读、写数。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按规律填数。

教学具准备:大计数器,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数的组成知识。

1、完成第1题。

(1)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2)5个千、8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提醒:看清题目,最高位是什么位和是几位数不一样,4个一是4,不是1)

二、读数、写数练习。

1、完成第2题。

(1)读出下面个数,并说出每个数中的6各表示多少,再用线连一连。

(2)进行交流,说出从练习中得到什么体会。(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数值不同。)

2、完成第3题。

(1)让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2)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在课余收集类似的素材进行交流,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口算练习。

1、完成第3题

7200-7000 7000+3000 8000-3000

6700-700 600+3000 10000-6000

2、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对近三日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进行估计。

(2)进行估算。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体会估算的好处。

五、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

1、完成第6题。(比较大小)

2、完成第7题。

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在小组里用合适的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接近、差不多等)来表达比较的结果,或通过计数器找到接近的整千数。

六、找规律填数。

1、完成第8题。

(1)要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先指导学生一组一组的有序观察。(分成6组进行填写数,有的递增,有的递减。)

(2)独立的填写。

(3)最后可以交流每组上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写的。

2、完成第9题。

第9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所有答案,体会策略和方法。

(1)引导思考,独立填写。

(2)交流填写结果,说出填写的策略。

七、总结作业

1、本单元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业:《补充习题》P21

认数单元同步练习

一、填空:(第空1分,共29分。)

1、很久以前,还没有计数符号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常用的计数方法有:

( )、( )和刻痕计数。

2、10个一千是( ),一万有( )个百,有( )个一。

3、千位左边一位是( )位,右边一位是( )位。

4、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

位数。

5、4089是由4个( ),8个( )和9个( )组成的。

6、三千一百九十四,写作:( );八千零八,写作:( )。

7、7006读作(),2018读作()。

8、5972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7在( )位上,表示( )

个( )。个位上是( )。

9、一个数是由3个万,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读作

( )。

10、与3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11、在○里填上“>”或“<”。

1012○998 1887○1878 7980○8795 4800○4080

12、找规律填数

2800、2850、2900、2950、、

6060、6070、6080、6090、、

二、判断:对的划“√”,错的划“×”(第题2分,共10分)

1、6278接近7000。 ( )

2、用2、9、

3、0组成的一个最小的四位数是2390。 ( )

3、10000比9999大1。()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万位()

5、5230读作五千二百三零。 (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 )里。(每题2分,共22分。)

1、一个数从右边起,万们是第( )位。

①3 ②4 ③5

2、8198大约是( ) 2602大约是( )

①9000 ②3000 ③8000 ④2000

3、8个千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 )。

①8800 ②8008 ③8088 ④8080

4、读6060时,要读出( )零。

①1个②2个③不读

5、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①8215 ②8401 8220 8308

6、在6的后面添上( )个0,就是六千。

①2 ②3 ③4 ④5

7、5□2﹤550 □中可填( );7□28﹥7529 □中可填( )。

①0、1、2、3、4、②1、2、3、4、5 ③5、6、7、8、9 ④6、7、8、9

8、用5、6和两个0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四位数。

①2 ②6 ③12 ④18

9、小华和小青家同在学样的西面,小华家离学校400米,小青家离900学校,她们两家相距( )米。

①1300 ②500 ③400

10、两个0和两个7能组成( )个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

①1 ②2 ③3

11、下面的数最5000接近的数是( )。

①4999 ②5009 ③5999

四、直接写出得数。(第题2分,共9分。)

4700-200= 400+6000= 8500-5000=

10000-4000= 3000+7000= 300+4300=

5500-500= 4000+3000= 1001-999=

五、解决问题(共30分)

1、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参加一万米长跑,还差2000米就要到达终点了,他已经

跑了多少米?(4分)

2、新华书店新运进故事书3800本,比文艺书多运进800本,两种书一共运进多

少本?(5分)

3、摩托车5900元空调3000元电脑5000元洗衣机1900元。(2+3+3)分

(1)价格最贵的是( ),价格最便宜的是( )。

(2)最贵的商品比洗衣机贵多少元?

(3)如果摩托车和空调各买一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4、铺一条长1500米长的石子路,第一天铺了400米,第二天铺了500米,还有

多少米没有铺?(5分)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学生认识千克和克。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而且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将要学习认识千克、认识克、进行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

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五、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

六、课时安排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四…………………………………………………1课时

称一称…………………………………………………1课时

认识千克

(教科书第29~32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四、课前准备:

教师:光盘、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光盘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

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山东袁丽

整合拓展感悟童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整合教学 【单元教材解读】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以主题型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语文主题丛书等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积极尝试“主题引领,模块推进”单元教学模式,即预习达标、精读引领、自读提高、拓展阅读和积累练习五个模块的课型及实施策略,并与经典诗文有效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讲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两篇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及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本组教材不仅篇目最多,而且体裁多样,有古诗,有词,有现代诗,还有散文,分别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透过这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使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与精彩。 【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学生正深切地感受着、经历着童年生活,并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具备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古诗词三首》与《儿童诗两首》两课整合为1课时;将《冬阳·童年·骆驼队》与《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整合为1课时,主题丛书《金色童年》和高尔基的《童年》阅读2课时,积累练习即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课与习作、综合性学习整合为2课时,共8课时。所有整合内容都紧紧围绕“永远的童年”来进行。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授课时,我们本着“理解与运用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学习方法、积累运用语言”,围绕这三个方面,上好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自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积累练习课。预习达标模块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

第三单元答案

1、(1)尊重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政府应将管道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密结合。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政府应着眼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寻求最优方案。(3)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政府应坚持综合思维方式,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结构优化的趋向,合理优化不同单位的不同管网的设计和建设。 (4)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政府应注意分析和把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充分考虑不同管网的特殊功能,统筹协调。 2、(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治理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是关系到全社会的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公民在各尽所能的基础上,相互配合、齐心协力。 (2)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治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能。政府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制定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为公众提供更多便捷的公共交通。汽车生产企业要不断革新技术,提升汽车性能;公众要增强环保意识,多选择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 3.(1)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或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城乡居民的发展过程。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实施难度很大。 (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4.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分)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2分)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要踏踏实实从细节做起,去发现美、创造美。(2分)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2分)应积极借助于“美丽中国”活动的东风,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使自己真正成为最美的人。(2分) 5.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杭州市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交通拥堵的.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既要用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又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②该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布局出发,统筹规划,注重整体功能的发挥,推动大交通建设。③该市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地铁、公交、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限牌”总量控制、“错峰限行”,不同功能优化组合。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通过各要素的优化组合,良性互动,实现系统了最大功能,缓解交通拥堵。 6.①同一性即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要看到广东与兄弟省份和相关国家之间是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 ②斗争性即矛盾双方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要看到广东与兄弟省份和相关国家之间有利益差别,存在竞争。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广东省必须在扩大开放和加强合作中发掘自身特点,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突围。 ④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广东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兄弟省份和相关国家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测试卷

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三单元检测卷 2007——2008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填空。(20分) 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93+=52+ (2)19++52=19+(48+) (3)520-408-2=520-() (4)6000÷125÷=6000÷(×8) (5)209×12= ×12+9×12 3.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 4.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 5.在○里填上“>”“<”或“=”。 (1)57+38+48○38+57+48 (2)(27+3)×15 ○27+3×15 (3)13×8×25 ○(13×25)×(8×25)(4)79×99+79○79×100 6、小明看小芳在东面,小芳看小明在(),小丽看小玲在西北方向,小玲看小丽在()方向上。 7、观察右图。 学校在小玲家()偏()()的方 向上, 距离约是()米。小明家在小玲家东偏北40 度500米处,请在图上画出小明家。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5分) 1.54+72+28=54+100 ()

2.32×25=8×4×25 () 3.325-147+153=325-(147+153)() 4.43×103=43×100+3 () 5.150÷6÷5=150÷(6×5)()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4分) 1.56×8×5=56×(8×5)运用了()。 ①乘法交换律②乘法结合律③乘法分配律④加法结合律2.38×45=45×38运用了() ①乘法交换律②乘法结合律③乘法分配律 3.与97×25相等的算式是() ①(97+3)×25 ②(100-3)×25 ③100×25-3 4.161-51+49的结果是() ①61 ②159 ③261 四.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30分) (1)128+349+172 (2)324-84-116 (3)25×18×4 (4)48×125 (5)6000÷25÷4 (6)68×15+15×32 (7)58×99+58 (8)47×102 (9)46×39-29×46 (10)36+64-36+64

基础英语第三单元答案

基础英语第三单元课后习题答案 Text comprehe nsion I. A II. 1. F; 2. T; 3. T; 4. T; 5. F. III. 1. See Paragraph 1. people rush ing into elevators without giving those in side a cha nee to get off first, n ever say ing ‘enhaneyDho” awhoor open for them, or “ Please ” when they want a coworker to hand them somethi ng, n ever givi ng a wave or nod oappreciatiorwhe n ano ther motorist lets thempull outi nto traffic. 2. See paragraph 4, example and pan achegAaciousma nner not only sets an excelle nt example for your childre n and gran dchildre n but it addpricelesspa nachei your image. 3. See para.5, a recipe. The n ote was lovely eno ugh, but eve n lovelier was the fact that the guest had also in cluded a recipe for a dish Icomplime nted her 6n d t an earlier gatheri ng. 4. See para.7, “ ExcusJisted” powerful as a thank-you note is the simple phrase “ Excuse me. ” 5. See para.9, we love the mostT hat' s wher⑥ounts the most because those are the people we love the most. 6. See para. 11. She wishes that every one would catch them. IV. 1.A gracious manner makes you look much more stylish, charm ingand admirable, con tributi ng in valuably to your image. 2. I am sure that to finish writing a thank-you note will not take my guest too much time. 3. It made most of your irritation disappear. 4. Being pun ctual has always bee n con sidered a virtue, both in the past and at prese nt; it has not become outdated. 5. You shouldn ' t accept the other person ' s presenee withouwthinking of ho much it mea ns to you. 6. Good manners are easy to catch.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text 1 / 19

三年级数学第二三单元测试题

出卷老师:黄埭钧林东山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第二、三单元测试卷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口算高速路(每题0.5分,共14分) 60-16= 2500-500= 600+230= 1000-700= 23+65= 580+90= 600-270= 530+300= 360+200= 360+50= 50+850= 768-600= 35+64= 16+68= 82-64= 200+700= 1500-900= 230+70= 54+32= 150+650= 6400-3000= 2400-500= 160+350= 540-270= 18+44= 96-68= 82-24= 1200+400= 二.小小神算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每题3分,共18分)648—535= 451+196= 165+235= 255—79= 638+815= 500—389=

三.知识之窗(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A数学书的封面是()边形,也是()形。 B 新城小学大门的自动伸缩门是利用( )形的()特性。C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和()。 D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E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点是长方形的( )相等,正方形( )相等。 2. 减数+差=()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 3. 在()填“=”、“<”、“>”。 615 + 385()2000 150 +230()500 800—506()200 680 + 267()1003 562 + 55()1000 832—204()700 四、快乐ABC(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1分,共6分)) 1.得数比800大的算式是()。 A.462 + 335B.965—158C.900—130 2.得数比700小的算式是()。 A.333 + 367B.900—158C.800—89 3.“36比260少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36 + 260B.260 + 36C.260—36 4.“甲数是326,甲数比乙数多43,乙数是多少?” 正确的算式是()。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答案完整版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第 二册第二单元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U n i t2T a l e s o f T r u e L o v e Key to Exercises Opener Suggested answers for reference 1. Qian Zhongshu was a Chinese literary scholar and writer, best known for his wit and great academic knowledge. One of his most famous novels is Fortress Besieged (《围城》). Yang Jiang was a Chinese playwright, author, and translator. Her memoir We Three (《我们仨》) recalls memories of her late husband, Qian Zhongshu, and her daughter, Qian Yuan, who died before her father. David Beckham is an English former professional footballer, and the first English player to win league titles in four countries: England, Sp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rance. David is married to Victoria Beckham, an English businesswoman, fashion designer, model, and singer. They have four children. 2. Qian and Yang’s romance began when they met at Tsinghua Universi ty after Yang Jiang enrolled in the graduate school in 1932. They married in 1935. David started dating Victoria in 1997, after she attended a charity football match. The couple announced their engagement in 1998 and married in 1999. 3.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like many other prominent intellectuals of the time, Qian Zhongshu and Yang Jiang were “sent down”, doing “reform through labor” in a “cadre school” in Henan from 1969 to 1972. The challenge David and Victoria have come across is media attention. They are both famous, so their relationship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media attention from its very beginning.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答案

Unit 2 Tales of True Love Key to Exercises Opener Suggested an swers for refere nee 1. Qian Zhongshu was a Chinese literary scholar and writer, best known for his wit and great academic kno wledge. One of his most famous no vels is Fortress Besieged(《围城》).Yang Jia ng was a Chin ese playwright, author, and tran slator. Her memoir We Three (《我们仨》)recalls memories of her late husba nd, Qia n Zhon gshu, and her daughter, Qian Yuan, who died before her father. David Beckham is an English former professional footballer, and the first English player to win league titles in four coun tries: En gla nd, Spai n, the Un ited States and Fran ce. David is married to Victoria Beckham, an En glish bus in esswoma n, fashi on desig ner, model, and sin ger. They have four childre n. 2. Qian and Yang ' s romanee began when they me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after Yang Jia ng en rolled in the graduate school in 1932. They married in 1935. David started dating Victoria in 1997, after she attended a charity football match. The couple announ ced their en gageme nt in 1998 and married in 1999. 3.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like many other prominent intellectuals of the time, Qian Zhon gshu and Yang Jia ng were “ sent dow n ” , doing “ reform through labor ” i a “ cadre school ” in Henan 1969fromto 1972. The challenge David and Victoria have come across is media attention. They are both famous, so their relati on ship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media atte nti on from its very beg inning.

第三单元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单元 7 献给老师的花束 1.诗中表达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赞美之情。 2.多少欢聚, 又多少离别, 汇集在您的生命的长河。 多少忧愁, 又多少喜悦, 交织在您的无怨的岁月。 答:“欢聚”说明师生一起很融洽,很快乐,“离别”说明师生分开心情很惆怅,很不舍。无论“欢聚”还是“离别”,都表达了师生情谊深厚。 “忧愁”“喜悦”是说老师的工作有喜有忧,虽然辛苦,但老师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轻轻地放在您的窗边, 默默地放在您的桌上。 答:“轻轻地”“默默地”是说不想惊动了伏案工作的老师,从中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对老师的爱戴。 3.仿照诗歌第2节,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举例:记得那是我交上马马虎虎写的作业,您把我喊到跟前,一点一点指出我的不足,耐心地看着我认真地重写;记得那次拔河比赛,您在旁边挥动着手臂,扯着嗓子为我们呐喊加油;记得那次我回答问题,声音细小,同学们开始讥笑我,您却保护我的尊严,肯定了我的进步! 8 爷爷的芦笛 1.爷爷为什么要说“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体现了爷爷怎 样的感情? 答:爷爷这样说是希望强强能够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锻炼,健康成长。这体现了爷爷对强强的关爱与期盼。 2.画出描写强强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语句参看书上记号。) 这些描写真实、具体地刻画了强强“紧张、焦急、恐惧、不安、企盼” 等丰富的心理。 备注: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相关的语句要会找,并体会它的作用。(注意联系中心来想。) 9 祝你生日快乐 1.“我”对约翰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答:“我”对约翰起初的态度是排斥的,不愿与他交朋友;后来,在与约翰的交往中,认为他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伙伴”,决定与他交朋友;最后,“我”把约翰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时刻牵挂他。 变化的原因是:(1)与约翰的交往让“我”逐步了解了他。(2)妈妈鼓励“我”

五年级第二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 题目: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右图),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沙锋) 思路点拨: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变小了。而周长没有变化。解题过程:面积:12×4=48(平方厘米)周长:(12+8)×2=40(厘米) 2. 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 三角形的面积多 7 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沙锋) 思路点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解题过程:三角形的面积是7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4平方厘米。 3. 题目:下图中的几个图形,()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沙锋) 思路点拨:可以通过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再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求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解题过程:C。 4.题目:如图,梯形是由5个相同的三角形组成,梯形下底为12厘米,面积为140

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厘米?(王小梅) 思路点拨: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梯形的下底是3个三角形的底,梯形的上底相当于2个三角形的底.这个梯形由5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组成的。 解题过程:三角形的面积:140÷5=28(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底:12÷3=4(厘米) 三角形的高即梯形的高:28×2÷4=14(厘米) 5.题目:填表: 底/cm 高/cm 面积/c㎡ 三角形10 50 平行四边形10 50 观察表中数据,发现:。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吉永荣) 思路点拨:运用变形公式h=2s÷a求三角形的高和h=s÷a求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后根据面积和底分别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这一规律去解决问题。 解题过程:①三角形的高:50×2÷10=10(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高:50÷10=5(厘米) ②发现:面积和底分别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 ③6×2=12(厘米)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运用(6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wēn nuǎn tián cài bō wén jǐnɡ sè rè nɑo 二、多音字组词。(6分) zhá() piào() dí()炸漂的 zhà() piǎo() dì()三、照样子变字组词。(12分) 例:议义(字义) 影 ______()洲 ______()熊 ______()帽 ______()滑 ______()救 ______()四、查字典填空。(20分) 五、照样子写句子。(12分) 示例:田野像绿毯。田野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1.池塘像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象的耳朵像蒲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妹妹跨上马。妹妹高兴地跨上马。 3.小燕子在电线杆上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鸭子在池塘里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语言综合运用与文化传承(10分) 六、独具慧眼。(我能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诗是描写()的。 ①梅花②梨花③荷花④桃花 2.“诸葛亮”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①《红楼梦》②《水浒传》③《西游记》④《三国演义》七、放学出校门时,你不小心踩了旁边同学的脚,对方朝你看了过来,你会 对他(她)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的语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与写作实践(30分)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小河里的标点符号 春天的小河里,春雨淅淅沥沥地下在水上,有好多标点符号:变成了无数的省略号。 一群乌黑的小蝌蚪,还有的我暂时不说, 那是可爱的逗号;留下来请大家去找。 鱼儿吐出的小泡泡,只要在河边仔细观察, 那是漂亮的句号;一定可以找到新的标点符号。

科学第二单元及答案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溶解就是一种物质(完全进入)了另一种物质里。 5、将一小匙食盐、面粉、沙子三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水的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会发现食盐(完全溶解到水中),面粉的颗粒(悬浮在水中),而沙子(则会沉于水底)。 6、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有(食盐全部进入水中),所以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 8、人们经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它是一种褐色的颗粒,能(溶解)于水中,溶于水中后,水(改变了)颜色。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9、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说明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 10、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11、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悬浮)的,是(均匀)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胶体) ,(溶液)分散在水中。而醋和酒精沉入水中而直接(迅速)地向水中扩散。

第三单元答案

第三单元答案 一、拼音 十一课:yōu xiáo yún chèn xié zhuó/ xiào zhāng lì qiān 十二课:shà mèi xiāo yí zhuì/ zhù jùn dié pù shè /zhēn méi xié yùn bó 十三课:chèn lín xún lòu zhǎo/ xu ān xiè zhàng lán hè/ zh uó mó yán qiáng wēi 十四课:qìng zǎo chù fāng huò/ cu án pán áo zhàn tán/ pín mù yì xiè /ji?ng luán qián 十五课:shàn wéi sháo cāng píng/ nà huǎn yǎ yíng jīn 二、成语

1、重峦叠嶂 2、别具匠心 3、胸中有丘壑 4、水深火热 5、井然有序 6、迥然不同 7、玲珑奇巧 8、周而复始 9、神通广大10、拍案叫绝 三、填空 1、说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举例子、打 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 2、茅以升,郦道元,张择端,意大利。 3、叶圣陶 4、吴冠中,黄传锡 5、陈从周,汤显祖 6、课文中。 四、改病句 1、(1)、“更加”“比较”(2)、“所以”“但是”(3)、“的缘故”“句子”(4)、③ 2、D 3、C 4、A 5、D 五、(一) 1.叶圣陶,名绍钧,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 的图画”。 3.a. (列数字) b. ( 举例子、打比方) c.( 作比较) 4.[“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 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 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与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就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与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感受方向与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四、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与行的顺序。 五、课时安排:3课时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初三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第一二三单元能力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6=32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A、翻放 B、正放 C、随意放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二单元答案

基础英语2第二单元答案The Virtues of Growing Older Text comprehension I. C II. 1 F; 2 F; 3 F; 4 T; 5 T. III. 1. worshiping youth and fearing growing old. To delay the effects of aging with cosmetics and physical exercises. 2. three. Less concern for o ne’s appearance; less uncertainty about the unknowns in the future; surer self-identity. 3. feel uncertain about what will happen to them and what they should do. 4. use contrast structure “Being young means…/ It means…” and “I …now/ I no longer…” 5. The writer learns the significance that the newer (younger) is not necessarily better, and she can be happier than before as she grows older. IV. 1. Women are less capable of resisting the temptation the temptation of fashion than men. 2. make friends with different people in order to find a new identity for yourself.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text 1. see III 2. 2. Paragraph 3: the last sentence; Paragraph 4: the second sentence; Paragraph 5: the first sentence. Section Four Consolidation Activities Part one. Vocabulary Analysis I. Phrase practice 1. are apt to= are likely to 易于……,有……的倾向 e.g. Infants are apt to put their hands into their mouths. 婴儿爱把手往嘴里塞。 2. fall apart= break up / disintegrate 3. in general= as a whole 通常,大体上;总的来说,从总体上看 e.g. In general, this company’s products are very reliable. 这家公司的产品通常是很可靠的。 In general, this paper is a bit difficult for these students to finish in an hour. 总的来说,让学生在一个小时完成这份试卷有些困难。 4. at the mercy of= powerless against; completely controlled by 对……无能为力;任……处置,任由……摆布 e.g. Some people are born with the belief that they are masters of their own lives. Others feel they are at the mercy of fate. 有些人天生相信自己是生命的主宰,另一些人则觉得他们受到命运的支配。

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煦涸徙笃窥狩缄牟 2.(1)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文中指鸟群飞过时不可阻挡、高傲的气势。 (2)前赴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文中指旅鼠迁徙的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的阵势。 3.(1)×(2)√(3)√(4)√ 4. B 5.(略) 6. 水塘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7.(活动一)考查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示例:镜头一:学校旁边的池塘到处散满垃圾,杂草丛生,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水变得污浊不堪; 镜头二:学校旁边的公路旁,到处是垃圾堆。废弃的塑料袋与垃圾,连空气里也弥漫着各种“怪味”。 (活动二)只要言之有理、结合环保来谈 二、现代课文阅读(22分) (一)泡沫塑料做衣服(9分) 8.重量轻;弹性大;柔软;透气性好;耐洗易干;保暖能力强;取材广泛;成本低廉。 9.容易;泡沫塑料衣服。 10.泡沫塑料衣服内的无数气孔能容纳大量的空气,空气不易导热;只要人体有一点热量,泡沫塑料内的空气就会膨胀,空气压力使泡沫塑料伸展开来,挤住透气孔,空气对流量减少。(或减少热传导,减少对流量) 11.说明泡沫塑料中“用于衣着”的大多是聚氨基甲酸一类,但并非仅这一类。 (二)过年鲤鱼贵(13分) 1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鲤鱼是美好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前途的憧憬,买的人多,价格就高了。 13.父亲对买尾鲤鱼过新年这事很在乎;父亲对鲤鱼承载的传统文化是认同的(希望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 14.示例:可以调换。因为第②段和第④段介绍的是与鲤鱼有关的文化,而第③段主要说的是儿时过年的印象,调换后,上下文更连贯。 不可以调换。因为第②段中“鲤鱼的形象在很长时间里都是美好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前途的憧憬”一句有领起下文的作用,而第②段和第③段是从鲤鱼形象作为“美好的象征”这一角度谈的,第④段紧接着从鲤鱼形象作为“前途的憧憬”这一角度谈,前后呼应,顺理成章。(评分:共3分。表明看法1分,说明理由2分。) 15.示例:略。评分:共5分。“观点正确”“态度鲜明”给2分;“言之有据(文章和生活实际)”给2分;“语言表达”给1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与朱元思书(12分) 16——19(略) (二)齐景公出猎(8分) 20. ①殆:大概,恐怕。②与:在其中。③如:到,往。④曷:同“何” 21. 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而你刚才说的都不在其内。 22.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赖人才的思想理念 四、作文(略)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王西小学主备人付凌云执教人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个性化修改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课本第9—28页,本单元共有三个信息窗组成,信息窗1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信息窗2是让学生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信息窗3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小学阶段正式认识分数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 3、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的问题。 2.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3.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结合本单元情境素材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 三、课时安排 信息窗1——船模试航、航模放飞2课时 信息窗2----我的小发明2课时 信息窗3----设计科普展板2课时 回顾整理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学科数学年级五主备单位王西小学主备人付凌云执教人 2010-2011学年下学期 课题信息窗1 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个性化修改 课型:新授课 本课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 2、单位1的建立。 分数单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 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 2、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练习 教学具准备: 课件、每组一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 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 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 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