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经济效益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经济效益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经济效益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经济效益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是一种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各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是制定各地区工业企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很多,这些指标仅仅从不同侧面评价了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但综合分析没有得以体现。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以2006年中国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全国三十一个地区的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经济效益;综合指标

1.背景介绍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V

C M

V C

++

+

C:消耗原材料价值;V:工人工资;M:利润。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实质就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评价。从生产经营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指标反映;从物化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而从活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等指标反映。这些指标大多是依据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出来的。

对企业经济效益因素分析,一是从资金占用和资金周转的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资金因素;二是从原材料、工资、费用等支出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成本因素。此外还要把企业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与全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把当前的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结合起来。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十项指标,国家统计局1998年制定了一套工业企业经济

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含有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和资产负债率七大指标,改变了过去采用产值和产量等单一指标考核的状况;2002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制定了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8项指标。

对各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是制定各地区工业企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很多,如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率和产品销售率等。这些指标仅仅从不同侧面评价了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但综合分析没有得以体现。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以2006年中国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全国三十一个地区的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2.主成分分析法

2.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术。它是一个线性变换。这个变换把数据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使得任何数据投影的第一大方差在第一个坐标(称为第一主成分)上,第二大方差在第二个坐标(第二主成分)上,依次类推。主成分分析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方差贡献最大的特征。这是通过保留低阶主成分,忽略高阶主成分做到的。这样低阶成分往往能够保留住数据的最重要方面。但是,这也不是一定的,要视具体应用而定。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希望在进

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主成分分析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是解决这类题的理想工具。

2.2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统计方法,它借助于一个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成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这在代数上表现为将原随机向量的协方差阵变换成对角形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将原坐标系变换成新的正交坐标系,使之指向样本点散布最开的p 个正交方向,然后对多维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使之能以一个较高的精度转换成低维变量系统,再通过构造适当的价值函数,进一步把低维系统转化成一维系统。

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以取出几个较少的总和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称主分量分析,也是数学上处理降维的一种方法。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再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1】2.3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及优缺点

概括起来说,主成分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主成分分析能降低所研究的数据空间的维数。即用研究m维的Y空间代替p 维的X空间(m<p),而低维的Y空间代替高维的x空间所损失的信息很少。即:使只有一个主成分Yl(即m=1)时,这个Yl仍是使用全部X变量(p个)得到的。例如要计算Yl的均值也得使用全部x的均值。在所选的前m个主成分中,如果某个Xi的系数全部近似于零的话,就可以把这个Xi删除,这也是一种删除多余变量的方法。

有时可通过因子负荷aij的结论,弄清X变量间的某些关系。

多维数据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我们知道当维数大于3时便不能画出几何图形,多元统计研究的问题大都多于3个变量。要把研究的问题用图形表示出来是不可能的。然而,经过主成分分析后,我们可以选取前两个主成分或其中某两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的得分,画出n个样品在二维平面上的分布况,由图形可直观地看出各样品在主分量中的地位,进而还可以对样本进行分类处理,可以由图形发现远离大多数样本点的离群点。

由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回归模型。即把各主成分作为新自变量代替原来自变量x做回归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回归变量。回归变量的选择有着重的实际意义,为了使模型本身易于做结构分析、控制和预报,好从原始变量所构成的子集合中选择最佳变量,构成最佳变量集合。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变量,可以用较少的计算量来选择量,获得选择最佳变量子集合的效果。

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

①可消除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因为主成分分析法在对原始数据指标变量进行变换后形成了彼此相互独立的主成分,而且实践证明指标间相关程度越高,主成分分析效果越好。

②可减少指标选择的工作量,对于其他评估方法,由于难以消除评估指标间的相关影响,所以选择指标时要花费不少精力,而主成分分析法由于可以消除这种相关影响,所以在指标选择上相对容易些。

③主成分分析中各主成分是按方差大小依次排列顺序的,在分析问题时,可以舍弃一部分主成分,只取前面方差较大的几个主成分来代表原变量,从而减少了计算工作量。用主成分分析法作综合评估时,由于选择的原则是累计贡献率≥85%,不至于因为节省了工作量却把关键指标漏掉而影响评估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的缺点:

①在主成分分析中,我们首先应保证所提取的前几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即变量降维后的信息量须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其次对这些被提取的主成分必须都能够给出符合实际背景和意义的解释(否则主成分将空有信息量而无实际含义)。

②主成分的解释其含义一般多少带有点模糊性,不像原始变量的含义那么清楚、确切,这是变量降维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因此,提取的主成分个数m 通常应明显小于原始变量个数p(除非p本身较小),否则维数降低的“利”可能抵不过主成分含义不如原始变量清楚的“弊”。

③当主成分的因子负荷的符号有正有负时,综合评价函数意义就不明确。

2.4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1、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采集p 维随机向量x = (x1,X2,...,X p)T)n 个样品x i = (x i1,x i2,...,x ip)T,i=1,2,…,n,

其中,得标准化阵

其中,

的特征方程得

得单位特征向量

3.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分析——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实现

3.1指标介绍

现以2006年中国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为基础(表1)。表1资料来源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2】,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1个地区的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所采用的经济效益指标,分别为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

表1 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6年)

下面介绍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和经济含义所示。【3】

工业增加值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它反映了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 ×100%

总资产贡献率

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它还是评价、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 (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100% 资产负债率

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0 %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指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工业成本费用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它既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又是反映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公式为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100%

全员劳动生产率

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平均每一个就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它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又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就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就业人员平均人数

产品销售率

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与同期全部工业总产值之比。它是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速度,分析工业企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100%

3.2 SPSS实现

表2是6个初始变量的描述统计量,包括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分析数。

表2 描述统计量

表3是初始变量的相关矩阵表。从相关矩阵中可以看出多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大,且对应的显著性普遍较小,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表4是KMO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表。KMO检验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偏相关性,计算偏相关时由于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会比简单相关系数来得小。本例中的KMO统计量为0.528,还算可以接受。而本例中的Bartlett检验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0.01,由此可知各变量间显著相关,即否定相关矩阵为单位阵的零假设。

表4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 度量。.528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04.119

df 15

Sig. .000

表5为公因子方差表,给出的是初始变量的共同度,其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指标,“提取”列即为变量共同度的取值,共同度取值为【0,1】。如工业增加值率的共同度为0.891,可以理解为提取的公共因子对载文量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89.1%。

表6为总方差解释表,给出了每个公共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及累计和。从“初始特征值”一栏中可以看出,前3个公共因子解释的累计方差达89.041%,而后面的公共因子的特征值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越来越小,因此提取3个公共因子是合适的。

下图是关于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的碎石图。观察发现,第3个公因子后的特征值变化趋缓,故而选取3个公因子是比较合适的。

表7的“成分矩阵”是未经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表8的“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是经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观察两个表格可以发现,旋转后的每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分配更清晰了,因而比未旋转时更容易解释各因子的意义。

表7 成份矩阵a

成份

1 2 3

工业增加值率.917 .059 .214

工业成本费用率.862 .429 -.049

总资产贡献率.392 .893 .047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500 .730 -.064

产品销售率-.600 .643 -.108

资产负债率-.282 .086 .953

提取方法:主成份。

a. 已提取了3 个成份。

表9为成分转换矩阵。

下图为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

表10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由此可以得出最终的因子得分公式:

F1=0.346×工业增加值率+0.404×总资产贡献率+…-0.017×产品销售率;

F2=-0.224×工业增加值率+0.274×总资产贡献率+…0.426×产品销售率;

F3=0.148×工业增加值率+0.048×总资产贡献率+…-0.041×产品销售率。

表10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成份

1 2 3

工业增加值率.346 -.224 .148

总资产贡献率.404 .274 .048

资产负债率.041 -.055 .984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047 .431 -.002

工业成本费用率.409 -.014 -.099

产品销售率-.017 .426 -.041

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构成得分。

表11

为研究各企业经济效益,可对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权数即为公共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3个旋转后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7.434%、34.454%和17.115%,所以最后综合得分的公式为:zF=37.434%×F1+34.454%×F2+17.115%×F3。最终计算的各地区综合评价值和企业竞争力排序,如表12所示。

4.结论

本文以2006年中国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为基础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各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计算结果看,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方法。它无需人为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而是根据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和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以计算综合评价值。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各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而且可以用于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以判断企业发展变化趋势。利用这种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不仅能综合反映各企业经济效益强弱的各项信息, 而且可以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由此避免了决策者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遇到的需要确定指标权重的问题。【4】

事实证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优劣问题进行分析是非常简便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苏键.陈军.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应用(A).轻工科技.2012,9:12~13

【2】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144~145 【3】王志江.主成分分析法在地区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7月第3期

【4】彭介寿, 赵金先.主成分分析法与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J] .企业经济, 2003,(6):115~116

主成分分析(论文)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摘要

一、问题重述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根据所给数据,并搜集更多相关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研究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2.设计几种方案对各省市科研实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类,论证方法的合 理性,给出合适的建议 二、条件假设 (1)假设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综合实力 (2)假设资料所提供数据准确有效

三、符号约定x—同一葡萄酒样品的平均值 _

四、问题分析 3.主成分分析法 建立模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综合实力 影响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综合实力的成分有很多,例如投入的人年数,投入科研事业经费,课题总数等等。常用于研究各变量对结果影响因素的方法有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类树等。每种算法各有各的特点,本文尝试选取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PCA 是将多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无相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是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取尽可能少的综合指标,以达到尽可能多地反应原指标信息的分析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的第一主成分在所有的原始变量中方差最大,因而综合评价函数的方差总不会超过第一主成分的方差,所以该方法有一定的缺陷。 (1)题中共给影响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综合能力的7种因素,分别是投入人年数、投入高级职称的人年数、投入科研事业费、课题总数等。设各影响因素为 p 2,1,...,x x x ,它们的综合指标——主成分设为:p ,,...,,21

主成分分析法运用

统计学简介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以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房价因素为例 姓名:阳飞 学号:2111601015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吴东武 时间:二〇一七年一月六日

1 简介 统计语源最早出现于中世界拉丁语的Status,意思指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后来由这一语根组成意大利语Stato,有表示“国家”的概念,也含有国家结构和 国情知识的意思。根据这一语根,最早作为学名使用的“统计”的是在十八世纪德国政治学教授亨瓦尔(G.Achenwall)。他在1749年所著《近代欧洲各国国家学纲要》一书的绪言中,就把国家学名定义为“Statistika”(统计)这个词。原意是 指“国家显著事项的比较和记述”或“国势学”,认为统计是关于国家应注意事项的学问。自此以后,各国就相继沿用“统计”这个词,更把这个词译成各国的文字,其中,法国译为Statistique;意大利译为Statistica;英国译为Statistics;日本最初译为“政表”、“政算”、“国势”、“形势”等,直到1880年在太政官中设立了统计院,这个时候才确定以“统计”二字正名。 在我国近代史上首次出现是在1903年(清光绪廿九年)由钮永建、林卓南等翻译了四本由横山雅南所著的《统计讲义录》一书,这个时候才把“统计”这个词从日本传到我国。1907年(清光绪卅三年),由彭祖植编写的《统计学》在日本出版,同时在国内发行。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本“统计学”书籍。自此以后“统计”一词就成了记述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数量关系的总称。 关于“统计”这个词,后来又引申到了各种各样的组合,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它是统计的基础,也称统计实践或统计活动。是在一定统计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SPSS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论文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摘要:选取了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10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计算,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了这31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排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排在前5位,是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排在后5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较为客观反映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主成分法 一、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本文从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用以说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由于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故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个指标。 二、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的选取 本文运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选取了10项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X1);第二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增加值(X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5);固定资产投资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货物进出口总额(X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10)。X2,X3,X4 反映的是经济总量中构成三大产业的不同增加值;X5,X6 反映的是地方财政预算收支;X7 反映的是居民的购买能力;X8反映的是对外贸易;X9,X10反映的是居民的收入与储蓄。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 表1 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2013) 地区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北京11.63 293.03 1316.50 3661.11 4173.66 6847.06 8375.10 4289.96 93997.00 23086.41 天津16.85 612.86 846.57 2079.07 2549.21 9130.25 4470.43 1285.02 68864.00 7612.31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应用及计算步骤..

一、概述 在处理信息时,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例如,高校科研状况评价中的立项课题数与项目经费、经费支出等之间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中的专业基础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获奖学金次数等之间也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变量之间信息的高度重叠和高度相关会给统计方法的应用带来许多障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的个数,但这必然又会导致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大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主成分分析正式这样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几个综合指标,通常综合指标(主成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主成分个数远远少于原有变量的个数 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之后,因子将可以替代原有变量参与数据建模,这将大大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 ↓主成分能够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子并不是原有变量的简单取舍,而是原有变量重组后的结果,因此不会造成原有变量信息的大量丢失,并能够代表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主成分之间应该互不相关 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的新的综合指标(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因子参与数据建模能够有效地解决变量信息重叠、多重共线性等给分析应用带来的诸多问题。 ↓主成分具有命名解释性 总之,主成分分析法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原有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如何使因子具有一定的命名解释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数学上对数据降维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设法将原来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X1,X2,…,XP (比如p 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较少个数的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Fm 来代替原来指标。那么综合指标应该如何去提取,使其既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原变量Xp 所代表的信息,又能保证新指标之间保持相互无关(信息不重叠)。 设F1表示原变量的第一个线性组合所形成的主成分指标,即 11112121...p p F a X a X a X =+++,由数学知识可知,每一个主成分所提取的信息量可 用其方差来度量,其方差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常常希望第一主成分F1所含的信息量最大,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X1,X2,…,XP 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 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第二个主成分指标F2,为有效地反映原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即F2与F1要保持独立、不相关,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其协方差Cov(F1, F2)=0,所以F2是与F1不

股票投资选择中的主成分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1) 正文 (2) 一、引言 (2) 二、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选择 (2) 三、财务指标的主成分处理 (4) 四、构造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数 (5) 五、实例分析 (6) 六、结果分析 (9) 参考文献 (13) 附表 (14) 股票投资选择中的主成分分析 摘要:股票市场变化莫测,股票价格涨跌无常。如何从众多的上市公司中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投资,进而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是许多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多个财务指标变量进行主成分处理,构造了上市公司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从而为投资者选择提供一种投资参考。

关键字:主成分分析,股票投资,股票选择 Abstract: The stock market is unpredictable, the rising and dropping of stock prices are variable. How to choose stock with a high investment value from numerous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n obtaining rich investment repayment are important matters for many investors.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method of multi-dimens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to process a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indicators, it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model of listed companies, thus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investors. Key world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Stock Investment,Stock options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证券投资已成为企业与个人投资的热点,而证券投资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一大投资方向。在众多上市公司中,如何选择行业股票,是股票投资者的热门话题,而在同一行业上市公司中,也是良莠不齐,投资者应该用综合的眼光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潜力,才能选择收益大而风险小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然而多数投资者并不具备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的能力和方法,而只能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及净资产收益率三项指标进行简单对比。有些系统分析者采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对上市公司的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最大缺陷是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指标权重的确定尚未有公认的标准,而简单可行的各种主观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难免给问题的分析带来一定的偏差,使决策结果的可信度降低。 对于这类经济决策问题,单纯地运用统计分析又难于达到决策的目的,为此,我们将统计分析与多指标决策结合起来,首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和原理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这些主成分能够反映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2]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单一的财务指标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的缺点,引进多方面的财务指标,但又将复杂因素归结为几个主成分,使得复杂问题得以简化,同时得到更为科学、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主成分分析法代数模型 假设用p个变量来描述研究对象,分别用X1,X2…X p来表示,这p个变量构成的p维随机向量为X=(X1,X2…X p)t。设随机向量X的均值为μ,协方差矩阵为Σ。对X进行线性变化,考虑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Z=μX+μX+…μX Z=μX+μX+…μX ……………… Z=μX+μX+…μX 主成分是不相关的线性组合Z1,Z2……Z p,并且Z1是X,X…X的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2是与Z1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是与Z1,Z2……Z p-1都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 (三)主成分分析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设估计样本数为n,选取的财务指标数为p,则由估计样本的原始数据可得矩阵X=(x ij)m×p,其中x ij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的第j项财务指标数据。 第二步:为了消除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在量纲化和数量级上的差别,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矩阵(系统自动生成)。 第三步:根据标准化数据矩阵建立协方差矩阵R,是反映标准化后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值越大,说明有必要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R ij(i,j=1,2,…,p)为原始变量X i与X j的相关系数。R为实对称矩阵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10104832.html,/ysuncn/archive/2007/12/08/1924502.aspx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判断某一事物在同类事物中的好坏、优劣程度及其发展规律等问题。而影响事物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因素(指标)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对该事物进行研究时,为了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它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就不应仅从单个指标或单方面去评价它,而应考虑到与其有关的多方面的因素,即研究中需要引入更多的与该事物有关系的变量,来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多变量大样本资料无疑能给研究人员或决策者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在分析处理多变量问题时,由于众变量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使得观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存在重叠现象。因此为了尽量避免信息重叠和减轻工作量,人们就往往希望能找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来尽可能地反映原来数据所含有的绝大部分信息。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正是为解决此类问题而产生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近年来,这两种方法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二者之间就势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而SPSS软件不能直接进行主成分分析,致使一些应用者在使用SPSS进行这两种方法的分析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混淆性的错误,这难免会使人们对分析结果产生质疑。因此,有必要在运用SPSS分析时,将这两种方法加以严格区分,并针对实际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 二、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两种方法的出发点都是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变量(这些变量之间要求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以保证能从原始变量中提取主成分)综合成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来研究总体各方面信息的多元统计方法,且这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所代表的信息不能重叠,即变量间不相关。 主要区别: 1. 主成分分析是通过变量变换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较大变差的那些主成分上,而舍弃那些变差小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是因子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即公共因子)上,而舍弃特殊因子。 2. 主成分分析是将主成分表示为原观测变量的线性组合, (1) 主成分的个数i=原变量的个数p,其中j=1,2,…,p,是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矩阵中的元素,是原始变量的标准化数据,均值为0,方差为1。其实质是p维空间的坐标变换,不改变原始数据的结构。 而因子分析则是对原观测变量分解成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两部分。因子模型如式(2),

主成分分析论文

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江苏省沿江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 【摘要】现代物流的发展程度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区域或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产业的实质体现为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是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特点的产业形式。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产业协作的推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在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研究过程中,都不能忽视物流产业在其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本文在构建江苏省沿江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沿江地区20个地市的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江苏省各地市物流产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旨在提高江苏省沿江地区整体物流发展水平。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物流产业综合评价 一.研究背景 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物流业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促使物流业以及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和邮电通信业等都有较快的发展。同时,作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会改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流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物流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本文拟从主成分分析的角度出发,以江苏省数据为例来探讨哪些因素是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江苏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主成分分析方法介绍 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假定有n个地理样本,每个样本共有p个变量描述,这样就构成了一个n×p阶的数据矩阵: 如何从这么多变量的数据中抓住主要的变量指标呢?要解决这一问题,自然要在p维空间中加以考察,这是比较麻烦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就需要进行降维处理,即用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而且使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它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那么,这些综合指标(即新变量)应如何选取呢?显然,其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取原来变量指标的线性组合,适当调整组合系数,使新的变量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且代表性最好。 如果记原来的变量指标为x1,x2,…,xp,它们的综合指标——新变量指标为x1,x2,…,zm(m≤p)。则 在(2)式中,系数lij由下列原则来决定: (1)zi与zj(i≠j;i,j=1,2,…,m)相互无关;

主成分分析法概念及例题

主成分分析法 [ 编辑 ] 什么是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也称 主分量分析 ,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 指标 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在 统计学 中,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 )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 术。它是一个线性变换。 这个变换把数据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 使得任何数据投影的第一 大方差 在第一个坐标 (称为第一主成分 )上,第二大方差在第二个坐标 (第二主成分 )上,依次类推。 主成分分析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 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 方差 贡献最大的特征。 这是通过保留 低阶主成分,忽略高阶主成分做到的。这样低阶成分往往能够保留住数据的最重要方面。但是, 这也不是一定的,要视具体应用而定。 [ 编辑 ] , PCA ) 又称: 主分量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希望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主成分分析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是解决这类题的理想工具。 同样,在科普效果评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科普效果是很难具体量化的。在实际评估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选用几个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采用打分的方法来进行评估,故综合指标的选取是个重点和难点。如上所述,主成分分析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工具。因为评估所涉及的众多变量之间既然有一定的相关性,就必然存在着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根据这一点,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结构的关系研究,找出影响科普效果某一要素的几个综合指标,使综合指标为原来变量的线性拟合。这样,综合指标不仅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且彼此间不相关,又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质,就使我们在研究复杂的科普效果评估问题时,容易抓住主要矛盾。上述想法可进一步概述为:设某科普效果评估要素涉及个指标,这指标构成的维随机向量为。对作正交变换,令,其中为正交阵,的各分量是不相关的,使得的各分量在某个评估要素中的作用容易解释,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从主分量中选择主要成分,削除对这一要素影响微弱的部分,通过对主分量的重点分析,达到对原始变量进行分析的目的。的各分量是原始变量线性组合,不同的分量表示原始变量之间不同的影响关系。由于这些基本关系很可能与特定的作用过程相联系,主成分分析使我们能从错综复杂的科普评估要素的众多指标中,找出一些主要成分,以便有效地利用大量统计数据,进行科普效果评估分析,使我们在研究科普效果评估问题中,可能得到深层次的一些启发,把科普效果评估研究引向深入。 例如,在对科普产品开发和利用这一要素的评估中,涉及科普创作人数百万人、科普作品发行量百万人、科普产业化(科普示范基地数百万人)等多项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计算,最后确定个或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科普产品利用和开发的综合指标,变量数减少,并达到一定的可信度,就容易进行科普效果的评估。 [ 编辑]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统计方法,它借助于一个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成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这在代数上表现为将原随机向量的协方差阵变换成对角形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将原坐标系变换成新的正交坐标系,使之指向样本点散布最开的p 个正交方向,然后对多维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使之能以一个较高的精度转换成低维变量系统,再通过构造适当的价值函数,进一步把低维系统转化成一维系统。 [ 编辑]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区别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通过主成分分析所得来的新变量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每个主成分都是由原有P个变量线组合得到,在诸多主成分z中,Z1在总方差中占的比重最大,说明它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最强,其余主成分在总方差中占的比重依次递减,说明越往后的主成分综合原信息的能力越弱。以后的分析可以用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来进行,一般情况下,要求前几个z 所包含的信息不少于原始信息的85%,这样既减少了变量的数目,又能够用较少的主成分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如利用主成分来消除多元回归方程的多重共线性,利用主成分来筛选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变量等。 通过因子分析得来的新变量是对每一个原始变量进行内部剖析。打比喻来说,原始变量就如成千上万的糕点,每一种糕点的原料都有面粉、油、糖及相应的不同原料,这其中,面粉、油、糖是所有糕点的共同材料,这正好象是因子分析中的新变量即因子变量。正确选择因子变量后,如果想考虑成千上万糕点的物价变动,只需重点考虑面粉、油、糖等公共因子的物价变动即可。所以因子分析不是对原始变量的重新组合,而是对原始变量进行分解,分解为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两部分。即因子分析就是要利用少数几个公共因子去解释较多个要观测变量中存在的复杂关系,它把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是由所有变量共同具有的少数几个公共因子构成的,另一部分是每个原始变量独自具有的因素,即特殊因子。 1、因子分析中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则是把主成分表示成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在主成分分析中,最终确定的新变量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如原始变量为x1,x2,. . . ,x3 ,经过坐标变换,将原有的p个相关变量xi 作线性变换,每个主成分都是由原有p 个变量线性组合得到。在诸多主成分Zi 中,Z1 在方差中占的比重最大,说明它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最强,越往后主成分在方差中的比重也小,综合原信息的能力越弱。 2、主成分分析的重点在于解释各变量的总方差,而因子分析则把重点放在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3、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假设(assumptions),因子分析则需要一些假设。因子分析的假设包括:各个共同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specific factor)之间也不相关,共同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也不相关。 4、主成分分析中,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是唯一的时候,主成分一般是独特的;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独特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到的因子。 5、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spss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入分析),而指定的因子数量不同而结果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 和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大致说来,当需要寻找潜在的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解释的时候,更加倾向于使用因子分析,并且借助旋转技术帮助更好解释。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入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当然,这中情况也可以使用因子得分做到。所以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

spss主成分分析报告

实用标准文档 实验目的:原始数据中每一所高校具有20个相关性很高的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来资料中的大部分变异,将手中的众多变量转化成彼此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个数较少的变量,即所谓主成分,并用以解释资料的综合性指标,其实质的目的是降维 原始数据截屏: 操作方法: 1.描述性统计 SPS浙调用因子分析过程进行分析时,SPS泊自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所以在得到计算结果后指的变量都是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变量,但SPSS¥会直接给出标准化后的数据,然后后期的计算需得到标准化数据,则需调用“描述” 过程进行计算,为了看到标准化数据,所以采用描述性统计下的描述操作获得标准化后的变量数据标准化数据: 文案大全

F|Em畦拇主引M±貌被丁救师中悝十 学待比出漏仔=与姑既K 7-巾式= 科研卷■暑 [生均同京 1^6979937S1? 4T121* 75377-1 979Q0-1 (JB6D9』asciDj-1 391 Bl母W84.B39EI3 2-G9799-91 M2 -1 5U?3D-75372970W-W02-1 060 Dd.1 230313083? 7BCHB 3-69799-SOTM -1 11367-69TT21317196933-7?D5戒主1辖■2S879-&D3B A-.69/991_2?042 -.38931-F5372-2.15TO1-US-1H1.S09B??1/12319>.58750 1.167T9 S-J6?/99-1.1208a -冷/m-.67&J2 -./Z330-1_2倾斗-1-23330.41? 07-1.16156.弓询」-.35303 -翘为9-J20H -邳15-.7201;-72J30-段皿-1.040072J屹尚tai574??9地183 7-^799-如了N TW427537? -72330」024?3-.118D9的迁-6970604683 H?979?醐鸵d J32D1C97+5 ^.723302CG0S? 1.662BB T.6T46Q 1 08^8153271成9 9.韵7 99 -.?6813 -T.06?D4.76372 723X 1 07262.69*24.30648-1.6MS41卫蜘24M2 10.65759-.76^87 .05220-.72012 "72330-14803"744.195B9■ .SW53■ 1.31233 11-6S799-.50022 -1.C204C-.72330-.?550-契H-.11005-1*319 1.05^2-539S3 12-02523 59C20-苍g "131761489473d B6?C46-1 19013-19537 r is68?4140664 2232Q-69772258?&-917J6359-777F1 1 84预? ?494? 14就41,1 睫354 W50T761?9fii* 1 392M3&q罪?73&*g4-5446T 因子分析操作过程: 选取变量: X1:科研经费得分 X2: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得分 X3:院士总数得分 X4:生均图书得分 X5:研究中心数得分 X6:国家重点实验室得分 X7: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得分 X8 :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得分 X9:精品课程得分 X10:优秀博士生论文总分 X11:人才得分 X12:二级学科建设得分 X13 :生均固定资产得分 X14:科研论文得分 X15:博导及相关合计得分 X16:教师中博士学位比重得分 X17: 一级学科得分 X18 :高级职称比重得分 X19:帅资总分 X20:SCI 数量

主成分法及其应用

【作者简介】 苏键(1985-),男,广西钦州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1主成分分析法 何谓主成分分析,就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1]。主成分分析的中心思想是缩减一个包括很多相互联系着的变量的数量集,在数量集中保留尽可能多的有用的变量。 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以取出几个较少的总和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称主分量分析,也是数学上处理降维的一种方法。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 个指标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 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 (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 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 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再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 (F1,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 个主成分[2]。 主成分分析首先是由K.皮尔森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而后H.霍特林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2]。信息的大小通常用离差平方和或方差来衡量。在实际课题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但是,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这个多变量的课题时,变量个数太多就会增加课题的复杂性。人们自然希望变量个数较少而得到的信息较多。在很多情形,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主成分分析是对于原先提出的所有变量,建立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课题的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 2主成分分析法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2.1主成分分析在食品风味方面的应用 目前,主成分分析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就食品风味方面,关于该分析方法的文献鲜见报道。戴素贤等[3]人对七种高香型乌龙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他们尝试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茶业香型的变化,并进而找到影响这些香型变化的主要化合物,同时还发现了不同的茶别中香气化合物变化的趋势并进行了模拟量化,直观地表现了各种香气化合物对香气的贡献程度。李华等[4]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确定葡萄酒感官特性,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等数学工具能够把大量的描述葡萄酒感官特性的描述语精简成较少的综合性更强的描述语,这些精简后的描述语不但能够反映精简前描述语的信息,还可以筛选出科学合理的描述符,描述符是描述分析的语言和工具,根据描述符可以分类不同的葡萄酒。邵威平等[5]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完成了不同品牌啤酒风味差异性的评价,同一品牌啤酒风味一致性的评价,同一品牌不同生产厂之间一致性的评价以及同一生产厂啤酒一致性的评价这些工作。 啤酒是个多指标的风味食品,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啤酒理化指标和啤酒风格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啤酒风味的目的。岳田利等[6]人则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苹果酒香气质量的评价模型,并以此来对苹果酒样品香气组分进行客观的统计分析。S.Kallithraka 等[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希腊国内不同产地葡萄酒的化合物成分和感官特性,并运用了PCA 法(主成分分析法)对所得参数进行多元分析,最终达到给葡萄酒评价和分类的目的。2.2主成分分析在食品品质方面的应用 食品品质的评价往往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影响食品品质的因素大量存在,非人为因素如食品环境中的微生物,温度及pH 等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为的因素掺假也会造成食品品质的低劣,进而损害广大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如黎海红等[8]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掺伪芝麻油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实验原理,可以选择芝麻油的折光率、酸价、色泽、水分及挥发物、皂化值和碘价等理化指标作为变量,将这些变量的所测数据做矩阵处理最后分析就 轻工科技 LIGHT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9月第9期(总第166期) 食品与生物 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应用 苏键,陈军,何洁 (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31) 【摘要】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定义、原理,概述了该法在食品及一些仪器分析领域的应用,目的是为其他还未应用该分 析方法的学术领域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使得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越来越多的学术领域中得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应用;概述【中图分类号】TS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518 (2012)09-12-02

(完整版)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优缺点

主成分分析就是将多项指标转化为少数几项综合指标,用综合指标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综合指标即为主成分.所得出的少数几个主成分,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不相关.因子分析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原始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变量,以及如何使因子变量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依据实验数据本身所具有的定性或定量的特征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以了解数据集的内在结构,并且对每一个数据集进行描述的过程.其主要依据是聚到同一个数据集中的样本应该彼此相似,而属于不同组的样本应该足够不相似. 三种分析方法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本文力图将三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并举例说明三者在实际应用中的联系,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这些高级统计方法为研究所用有所裨益. 二、基本思想的异同 (一) 共同点 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都是用少数的几个变量(因子) 来综合反映原始变量(因子) 的主要信息,变量虽然较原始变量少,但所包含的信息量却占原始信息的85 %以上,所以即使用少数的几个新变量,可信度也很高,也可以有效地解释问题.并且新的变量彼此间互不相关,消除了多重共线性.这两种分析法得出的新变量,并不是原始变量筛选后剩余的变量.在主成分分析中,最终确定的新变量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如原始变量为x1 ,x2 ,. . . ,x3 ,经过坐标变换,将原有的p个相关变量xi 作线性变换,每个主成分都是由原有p 个变量线性组合得到.在诸多主成分Zi 中,Z1 在方差中占的比重最大,说明它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最强,越往后主成分在方差中的比重也小,综合原信息的能力越弱.因子分析是要利用少数几个公共因子去解释较多个要观测变量中存在的复杂关系,它不是对原始变量的重新组合,而是对原始变量进行分解,分解为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两部分.公共因子是由所有变量共同具有的少数几个因子;特殊因子是每个原始变量独自具有的因子.对新产生的主成分变量及因子变量计算其得分,就可以将主成分得分或因子得分代替原始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为主成分变量及因子变量比原始变量少了许多,所以起到了降维的作用,为我们处理数据降低了难度.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采用多变量的统计值,定量地确定相互之间的亲疏关系,考虑对象多因素的联系和主导作用,按它们亲疏差异程度,归入不同的分类中一元,使分类更具客观实际并能反映事物的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和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和原理 (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这些主成分能够反映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2]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单一的财务指标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的缺点,引进多方面的财务指标,但又将复杂因素归结为几个主成分,使得复杂问题得以简化,同时得到更为科学、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主成分分析法代数模型 假设用p个变量来描述研究对象,分别用X 1,X 2 …X p 来表示,这p个变量构 成的p维随机向量为X=(X 1,X 2 …X p )t。设随机向量X的均值为μ,协方差矩阵 为Σ。假设 X 是以 n 个标量随机变量组成的列向量,并且μk 是其第k个元素的期望值,即,μk= E(xk),协方差矩阵然后被定义为: Σ=E{(X-E[X])(X-E[X])}=(如图 对X进行线性变化,考虑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Z1=μ11X1+μ12X2+…μ1p X p Z2=μ21X1+μ22X2+…μ2p X p ……………… Z p=μp1X1+μp2X2+…μpp X p 主成分是不相关的线性组合Z 1,Z 2 ……Z p ,并且Z 1 是X1,X2…X p的线性组合 中方差最大者,Z 2是与Z 1 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 p是与Z 1 , Z 2……Z p-1 都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 (三)主成分分析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设估计样本数为n,选取的财务指标数为p,则由估计样本的原始 数据可得矩阵X=(x ij ) m×p ,其中x ij 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的第j项财务指标数 据。 第二步:为了消除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在量纲化和数量级上的差别,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矩阵(系统自动生成)。 第三步:根据标准化数据矩阵建立协方差矩阵R,是反映标准化后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值越大,说明有必要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 析。其中,R ij (i,j=1,2,…,p)为原始变量X i 与X j 的相关系数。R为实对 称矩阵(即R ij =R ji ),只需计算其上三角元素或下三角元素即可,其计算公式 为: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更多精彩统计学相关文章,请访问“统计之都”Capital of Statistics——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10104832.html,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一、二者在 SPSS 中的实现
(一) 、因子分析在 进行因子分析主要步骤如下: 1. 2. 3. 4. 5. 指标数据标准化(SPSS 软件自动执行) ; 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 确定因子个数; 综合得分表达式; 各因子 Fi 命名; 例子:对沿海 10 个省市经济综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一)指标选取原则 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来自 《中国统计年鉴 2003》 2002 年的统计数据,在沿海 10 省市经济状况主要指标 中 体系中选取了 10 个指标: X1——GDP X3——农业增加值 X5——第三产业增加值 X7——基本建设投资 X9——海关出口总额 X2——人均 GDP X4——工业增加值 X6——固定资产投资 X8——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 X10——地方财政收入
SPSS 中的实现
图表 1 沿海 10 个省市经济数据 社会消 农业增加 工业增加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 基本建设 费品零 值 值 增加值 投资 投资 售总额 14883.3 1390 950.2 83.9 1122.6 86.2 680 663 1023.9 591.4 1376.2 3502.5 1406.7 822.8 3536.3 2196.2 2356.5 1047.1 4224.6 367 2258.4 3851 2092.6 960 3967.2 2755.8 3065 1859 4793.6 995.7 1315.9 2288.7 1161.6 703.7 2320 1970.2 2296.6 964.5 3022.9 542.2 529 1070.7 597.1 361.9 1141.3 779.3 1180.6 397.9 1275.5 352.7 2258.4 3181.9 1968.3 941.4 3215.8 2035.2 2877.5 1663.3 5013.6 1025.5
地区
GDP
人均 GDP 13000 11643 9047 22068 14397 40627 16570 13510 15030 5062
海关出 地方财 口总额 政收入 123.7 211.1 45.9 115.7 384.7 320.5 294.2 173.7 1843.7 15.1 399.7 610.2 302.3 171.8 643.7 709 566.9 272.9 1202 186.7
辽宁 5458.2 山东 10550 河北 6076.6 天津 2022.6 江苏 浙江 福建 广东 10636 7670 4682 11770 上海 5408.8
广西 2437.2
(二)因子分析在 SPSS 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