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管理学基础》课程简介

说明:1.课程类别按课程归属填写为人文类(基础部)、经管类(经管系)、计算机类(计算机系)等;

2.课程代码由教务处统一填写;

3.公共选修课的适用专业为除课程所属系外,其他专业的学生。

管理学基本知识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科学的初创阶段,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首先,由美国工程师费雷德里克?泰罗创造出"标准劳动方法"和劳动定额,被称为"泰罗制",并于1911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与"科学管理理论"同期问世的还有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这三种理论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的概念:一个组织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就叫管理。 管理科学的第二个里程碑是"行为科学理论"。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奥尔顿?梅奥和费里茨?罗特利斯伯格等。后来,行为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一些新的理论分支。现代管理理论是以"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等学派为代表,其特点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其理论基础,应用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手段来研究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管理学的分类 管理学是一门多分枝的学科体系?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细分为很多分枝学科。按照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管理学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我国著名学者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和三个领域”的学科结构理论。即 三个基础 三个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非参数统计等)、组合数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及模糊数学等。 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归,最常使用的是理论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例如工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及计量经济学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它是管理科学中研究人际关系、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

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1]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1.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也就是“正确的做 事”,不浪费资源。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 其目标。 ◆效率涉及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事情的结果。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 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2. 管理过程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是定义组织的目标、制订战略和计划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是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领导是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控制是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 ◆

3.管理者需要3种基本的技能或素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工程、计算 机、财务等。 ◆人际技能:与员工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热情和信心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于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4.管理的权变理论:因为组织不同,他们所面对的情景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者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同的管理。 5.组织的3个特征:明确的目的、由人员组成、有精细的结构。今天的组织发生着变化,正在成为更开放、更灵活和更具有响应性的组织。 6.管理的普遍性:对于所有的组织,管理都是绝对必要。无论是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无论组织的工作领域是什么,无论这个组织位于哪一个国家。 7.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 法约尔提出了14条基本管理原则: 【1】工作分工:专业化通过使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的产出【2】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但是,凡行驶职权的地方,都应该建立责任。 【3】纪律:员工必须遵守和尊重组织的规则。 【4】统一指挥:每个员工应该只接受来自一位上司的命令 【5】统一方向:组织应该具有单一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者和员工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员工个人或员工群体的利益不应置于组织的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最新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在多个人进行集体劳动的条件下,为使劳动有序进行,获取劳动成果,就必须进行组织与协调,这就是管理。因此,管理是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 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越来越复杂,生产各环节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更 高水平和更大强度的管理。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迅速得到强化与 发展。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本书在写作过程,力求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历史发展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一般理论与个别特性相结合,并以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为主,同时力求理论叙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已经具有管理基本知识 和一些管理知识较少的人们、进一步提高管理素质和能力的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本书分五篇共十三章,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本章主要介绍了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研究方法有观察总结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和试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他们代表了管理理论 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等。 第三章计划本章主要介绍了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 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需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 组织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第四章目标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了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地实现个人 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本章主要介绍战略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 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战略类型、选择战略的方法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一、基本概念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1、管理: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 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实施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其中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 两大任务。 3、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 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 第二节管理者的分类与决策 纵向分类: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础工作人员 横向分类: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三节组织与环境 组织的含义: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第四节企业与企业管理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一般认为,运营、财务和营销是企业组织所具有的最核心的三大职能。企业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制企业最鲜明的两大特性。 企业家:指那些善于把握机会,勇于创新、尝试和冒险的创业者和开拓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计划职能 第三章计划职能概述 计划职能: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 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甚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有谁来做。计划是控制点基础,它为有效控制提供了标准和尺度,没有计划,控制也就不存在了。 计划的内容:我是谁,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到哪里去。 计划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益性 计划的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详尽见P60)、确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用预算将计划数字化。其中计划过程中的确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也就是决策的过程,可以看出,计划是决策活动的核心。 预测的含义与作用 预测是对未来环境的估计,即是对未来事件或现在事件的未来后果做出的估计。这种估计不是凭空的臆测,而是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推测它的未来,由已知预测未知。预测与计划有区别的,计划是对未来的部署,预测则是对未来未来事件的陈述。预测要说明的问题是将来会怎么样,际在一定的条件下,采取或不采取某些措施和行动,估计将会发生甚么变化。而计划要说明的问题是要将来成为怎样,即采取什么行动和措施来改变现存的条件,并对未来做出安排和部署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P71 选择预测方法考虑的因素:预测的期限,有无数据可用,时间与费用,可用的手段,预测人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综述 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姓名:刘华 学号:0934001450901 班级:09秋行政管理(专)指导教师:张阳

目录 内容摘要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4―5 二、原理联系实际…………………………………………………… 5―6 三、学习体会……………………………………………………. 6―7 四、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研究管理过程中基本规律与特点的一门科学。在管理实践中,它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注意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为此,注意培养学员辩证的管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战略远景描述的是组织希望在多年以后要达到的一种状态,而一项有效的战略还必须设定一套中短期的目标和目的,作为组织实现其战略远景道路上的里程碑。第三部分是学习体会。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第三章、计划工作,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第四章、目标管理,降水量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生产,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联系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等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 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制定计划,管理都需要做出决策,事实上,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为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合理的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任务,这仅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搭配,还需要为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人去完成组织结构中的各项任务,才能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管理学基础重点学习知识整理版[1][1][1][1]

管理学重难点 一。单项选择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A )的说法不正确。 A.管理具有时效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二重性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D )。A.指挥B、控制C、协调D、计划 3.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A )A.具体职能B、计划职能C、指挥职能D、控制职能 4.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 C )A、管理就是决策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C、管理就是实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5.“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 6.马克思认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二重的,就是(B )。A、技术属性和人文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 D 技术属性和科学属性 7.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A、领导B、协调C、控制D、计划8.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关系C、目标、部门和效率D、目标、部门和人员 9.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 A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10. 就计划工作而言,高层管理者关心的是( C )A.中期计划 B 管理性计划 C 战略计划D作业计划 11.按管理着所处的活动领域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 A )A企业管理者B公司管理者C地域管理者D计划管理着 12.管理者在工作中包含三种人际关系角色( A )A精神领袖领导者组织联络者B精神领袖领导者决策者 C精神领袖管理者组织联络者D发言人领导者谈判者 13.管理者在扮演各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的三类技能是(B )A讲演技能交际技能决策技能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C交际技能决策技能管理技能D决策技能管理技能团结技能 14.组织外部环境中的产业环境包括(A )A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B消费者供应商上级领导中间商C竞争对手消费者战略合作伙伴投资者D投资者中间商顾客消费者 15.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化分为四种类型(C )A简单稳定一般稳定相当稳定不稳定B简单稳定复杂稳定一般稳定不稳定C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单动态复杂动态D一般稳定比较稳定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6.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17.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A )。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18.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等一些西方国家都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 A )就是其中之一。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D经营管理理论 19.“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D )提出来的。A、韦伯B、泰罗C、梅奥D、法约尔 20.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C )。 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 D、行政管理之父 2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 )为重要标准。A、感情的逻辑B、正规的程序C、科学的理念D、效率的逻辑 2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A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 D、最先进科学的 2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B )。A、科研部门B、军队C、学校D、企业24.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C )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D、经验学派

管理学基本理论

管理学基本理论 第—章管理和管理学 第-节管理现象管理活动广泛存在于各种人类活动中。如在学校:校长依据各种规章制度对其他人命令,奖惩等都属管理行为。 其他诸如国家、企业、军队甚或家庭个人等也是如此。 分析; 管理是针对组织而言的。 。组织是有目标的,有运行规矩的。是由人和环境组成的。 问题:如何设计好组织、设计好组织规则、调动起人的积极性使组织高效运行是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管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区别 管理学与自然科学;后者研究对象是物,前者研究的是人与物的结合。 管理学与人文科学;后者研究的是人的问题的某个方面,前者是研究人事物的结合问题。效率问题。 第三节管理学既是交叉科学又是边缘科学 交叉科学;1,它以其他学科为基础。 2,管理学的许多规律被其他学科所用。 边缘科学: 1,不完善、不精准、 2,不断变化。 第四节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科学:逻辑性、严谨、正确答案唯一性、理性的。 艺术:感性的、发散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 管理;既管人又管事、既管物质又管精神。人: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 第五节管理究竟是什么

德鲁克:管理就是牟取剩余。 西蒙 : 管理就是决策。 穆尼:管理就是领导。 孔次: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做事的职能。 ······ 答案很多、都有道理,都是盲人摸象。即便今天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答案。 我们认为:管理首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广义:指在一定的技术、环境、资源条件下,为使一个组织能更高效或产生更高效益,就组织内人、物、事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机组合的过程和方式叫管理。 狭义:一般指对企业管理中最一般的组织运作问题所进行的决策和研究叫管理和管理学。 第六节管理分类 1,按组织性质不同分为:国家(政府)、企业、事业、军队、家庭个人等; 2按所有权不同企业又分为:国企、民企(私企)、外企、合资企业。 3按行业又可分为;工业、农业、采掘业、服务业等。 其中工业又分为:纺织、化工、机械、建筑等等。 4按企业内部分为:人事、文化宣传、技术、财务、营销、供应、生产、质量、设备、物资、等等。

管理学基础0033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对供应商的评价中,()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A 技术能力 B 服务能力 C 协同能力 D 供应能力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 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A 50%--60% B 60%--70% C 80%--90% D 90%以上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3. 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是以()为出发点。 A 组织战略 B 成本 C 利润 D 收益率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4. 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无先例可循的决策。比如,一个新产品的营销组合方案决策,属于()。 A 风险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程序化决策 D 非程序化决策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5.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 A 组织目标 B 管理理念 C 组织文化 D 战略计划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6. 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 A 成本收益分析法 B 供应链管理方法 C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 预算控制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7. 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A 两者的权力都源自职位 B 领导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C 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D 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自身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8. 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原因造成的。 A 情绪 B 信息操控 C 选择性知觉 D 非语言提示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9. ( )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A 口头沟通

管理学基础理论

1.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创新、协调2.管理者的角色: 3.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人员完成其工作所需的能力。像财会人员、工程师、医生等都必须具备自 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所需的技术职能一样,管理人员也必须具备技术职能。 2.人际技能: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与他人融洽相处,激励别人并有效沟通,妥善处理与同 事及上下级的人际关系。 3.概念技能:是与他人协作并整合整个组织利益和活动的能力。一个管理者必须有全局观念和整 体性观念,不能本位主义地进行决策。要有找出问题本质、抽象概括、归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工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管理中的定额原理 (2)工作因素(操作方法、工具、材料、作业环境等)标准化--- 管理中的标准化原理 (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4)职能原理 (5)例外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5.法约尔的贡献: 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主要体现在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 企业的六类基本的活动: 1、技术活动---企业所从事的、制造和加工活动。 2、商业活动---企业的采购、销售和交换活动。 3、财务活动---企业所从事的资本筹划活动、以及资本的有效运用。 4、安全活动---指企业所从事的保护企业资产`保障企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种种活动。 5、会计活动---指企业所从事的存货的盘点、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活动。 6、管理活动---主要指企业所从事的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 管理职能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2.组织:就是建立物质和人(组织员工)的双重结构; 3.指挥:在组织成员之间,使组织活动得以持续进行; 4.协调:就是连接、统一、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努力; 5.控制: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14条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与斯密的“劳动分工”相一致。即,通过对工作的特定,员工个人具有相应技 能,进而提高生产率。 2、权力与责任:权责相符原则。权大于责,则滥用职权;责大于权,则不利于调动积极性,不 利于完成工作。 3、纪律:组织管理者与其下属的协定、规定;对协定的态度和遵守情况---执行情况。 4、统一指挥:一个下级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级的命令。或者,参与同一种类活动的成员,必 须在单一的计划下,具有同一的目标。 5、统一领导: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上级。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1)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5.(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A.5—10 B.10—15 C.15—20 8.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A.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B.因人设职,视能授权 C.任人唯贤 9.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 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 A.管理方格理论 B.权变理论 C.管理系统理论 10.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 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 A.60—70% B.70—80% C 80—90% 11.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 ( 中的观点。 A.劳克林在189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B.塞缪尔·纽曼在193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C.弗雷德·马歇尔在1892年出版的《工业经济原理》 12.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A.对人的合理使用 B.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 C.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篇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篇 1、我们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协调. 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 矛盾;协调的主要手段是:生产、战争、道德、管理; 2、管理的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3、不当管理者的人也需要学习管理 *不学管理就不明白社会的真假美丑善恶; *人不是从事管理就是被人管理,有利于了解相互行为,增强生存能力;、*相对资源的有限性需要借助管理来实现更多的欲望; 4、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就是用相同的资源实现更大的效益.效率与效益相比,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效的管理,即要讲求效益、也要讲求效率; 5、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表现为确定目标和过到目标的步骤; *组织:目标变成现实需要的人力、资源、分工合作合理配置的过程; *领导:运用职权和威信,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控制:保证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检查和纠偏工作; 6、管理学的特点 1、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没有固定法则演算,没有精确定律; 2、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哲学、经ZYB渣油泵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法学、数学等; 3、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文盲也能当好管理者;

4、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学的起源及发展,ISO的发展;熟读经书、结交高人、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是学好管理的不二法门 7、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着特征就是拥有直接下属 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区别就是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8组织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1、个人之所以要加入组织就ZYB-B可调压渣油泵是因为自己无法独自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 9、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充当着三方面共十种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 2、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3、决策方面;企业家、资源KCG高温齿轮泵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 10、常见的管理者错位现象 1、高层管理者事必躬亲。抓权、不清楚自己定位、不信任别人、职 业习惯; 2、中层管理者上传下达。不承担责任不得罪人 3、基层管理者只贯彻落实不管结果。要么死执行要么不执行; 11、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ZYB可调压渣油泵职权一般包括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支配权是命令,必须服从;强制权是威胁,迫使服从;奖赏权是奖励, 诱使服从; 12、管理者的职权并不总是有效的

管理学基础概念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2)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 3、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7、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 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 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行 创新: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管理的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也是生产力。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的预期目标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设计 法约尔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还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需要层次理论: 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需要产生新行为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激励过程。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这一理论没有注意到工作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论述题(10分) 试论述企业文化理论,并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答:20世纪70、80年代,管理学者在研究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差异及其根源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认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体实力的根本方法.(2分) 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1分)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1分) (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1分) (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不得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1分)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2分) 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视答题的情况给分,如果在解答中涉及了以下内容时,建议阅卷教师适当增加分数。(3分) “中国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身体力行企业文化”;“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的一般路径为:为企业设计(构思)企业文化,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通过各种制度和外围层巩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变革依靠领导者的主持和努力”等等。 五、简述题25.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2)整体协调的原则。(3)突出重点的原则。4)因事设职的原则5)权责结合的原则。6)规范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原则。六、论述题29.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人际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30..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1.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分析讨论,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1)情境领导理论认为:正确的领导风格必须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来确定;下属成熟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指示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针对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2)根据该局的实际情况,应该针对不同的两部分职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第一部分职工的成熟度高,应该采用授权型方式,即低任务、低关系;第二部分职工的成熟度低,应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即高任务、低关系。 论述题(10分) 试论述企业文化理论,并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答:20世纪70、80年代,管理学者在研究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差异及其根源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认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体实力的根本方法.(2分) 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1分)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1分) (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1分) (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不得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1分)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2分) 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视答题的情况给分,如果在解答中涉及了以下内容时,建议阅卷教师适当增加分数。(3分) “中国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身体力行企业文化”;“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的一般路径为:为企业设计(构思)企业文化,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通过各种制度和外围层巩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变革依靠领导者的主持和努力”等等。 五、简述题25.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2)整体协调的原则。(3)突出重点的原则。4)因事设职的原则5)权责结合的原则。6)规范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原则。六、论述题29.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人际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30..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1.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分析讨论,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1)情境领导理论认为:正确的领导风格必须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来确定;下属成熟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指示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针对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2)根据该局的实际情况,应该针对不同的两部分职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第一部分职工的成熟度高,应该采用授权型方式,即低任务、低关系;第二部分职工的成熟度低,应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即高任务、低关系。 论述题(10分) 试论述企业文化理论,并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答:20世纪70、80年代,管理学者在研究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差异及其根源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认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体实力的根本方法.(2分) 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1分)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1分) (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1分) (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不得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1分)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2分) 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视答题的情况给分,如果在解答中涉及了以下内容时,建议阅卷教师适当增加分数。(3分) “中国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身体力行企业文化”;“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的一般路径为:为企业设计(构思)企业文化,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通过各种制度和外围层巩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变革依靠领导者的主持和努力”等等。 五、简述题25.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2)整体协调的原则。(3)突出重点的原则。4)因事设职的原则5)权责结合的原则。6)规范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原则。六、论述题29.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人际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30..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1.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分析讨论,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1)情境领导理论认为:正确的领导风格必须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来确定;下属成熟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指示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针对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2)根据该局的实际情况,应该针对不同的两部分职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第一部分职工的成熟度高,应该采用授权型方式,即低任务、低关系;第二部分职工的成熟度低,应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即高任务、低关系。 论述题(10分) 试论述企业文化理论,并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答:20世纪70、80年代,管理学者在研究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差异及其根源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认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体实力的根本方法.(2分) 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1分)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1分) (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1分) (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不得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1分)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2分) 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视答题的情况给分,如果在解答中涉及了以下内容时,建议阅卷教师适当增加分数。(3分) “中国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身体力行企业文化”;“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的一般路径为:为企业设计(构思)企业文化,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通过各种制度和外围层巩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变革依靠领导者的主持和努力”等等。 五、简述题25.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2)整体协调的原则。(3)突出重点的原则。4)因事设职的原则5)权责结合的原则。6)规范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原则。六、论述题29.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人际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30..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1.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分析讨论,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1)情境领导理论认为:正确的领导风格必须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来确定;下属成熟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指示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针对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2)根据该局的实际情况,应该针对不同的两部分职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第一部分职工的成熟度高,应该采用授权型方式,即低任务、低关系;第二部分职工的成熟度低,应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即高任务、低关系。 论述题(10分) 试论述企业文化理论,并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答:20世纪70、80年代,管理学者在研究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差异及其根源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认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体实力的根本方法.(2分) 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1分)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1分) (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1分) (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不得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1分)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2分) 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视答题的情况给分,如果在解答中涉及了以下内容时,建议阅卷教师适当增加分数。(3分) “中国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身体力行企业文化”;“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的一般路径为:为企业设计(构思)企业文化,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通过各种制度和外围层巩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变革依靠领导者的主持和努力”等等。 五、简述题25.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2)整体协调的原则。(3)突出重点的原则。4)因事设职的原则5)权责结合的原则。6)规范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原则。六、论述题29.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人际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30..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1.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分析讨论,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1)情境领导理论认为:正确的领导风格必须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来确定;下属成熟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指示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针对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2)根据该局的实际情况,应该针对不同的两部分职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第一部分职工的成熟度高,应该采用授权型方式,即低任务、低关系;第二部分职工的成熟度低,应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即高任务、低关系。 论述题(10分) 试论述企业文化理论,并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答:20世纪70、80年代,管理学者在研究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差异及其根源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认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体实力的根本方法.(2分) 该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1分)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1分) (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1分) (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不得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1分)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2分) 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视答题的情况给分,如果在解答中涉及了以下内容时,建议阅卷教师适当增加分数。(3分) “中国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应身体力行企业文化”;“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的一般路径为:为企业设计(构思)企业文化,以身作则践行企业文化、通过各种制度和外围层巩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变革依靠领导者的主持和努力”等等。 五、简述题25.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2)整体协调的原则。(3)突出重点的原则。4)因事设职的原则5)权责结合的原则。6)规范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原则。六、论述题29.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的最基本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人际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30..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1.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分析讨论,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1)情境领导理论认为:正确的领导风格必须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来确定;下属成熟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指示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针对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领导风格。2)根据该局的实际情况,应该针对不同的两部分职工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第一部分职工的成熟度高,应该采用授权型方式,即低任务、低关系;第二部分职工的成熟度低,应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即高任务、低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