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泥塑大纲

泥塑大纲

泥塑大纲
泥塑大纲

泥塑大纲

课程名称:泥塑(1)、(2)、(3)、(4)、(5)、(6)、(7)、(8)、(9)

课程编号:020101A、020101B 、020101C、020101D 、020101E、020101F、020101G、020101H、020101I

课程学分:53学分

课程学时:1348学时

课程安排:一、二、三、四、五年级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泥塑课是雕塑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泥塑的基础理论知识与造型规律,熟悉人体解剖结构与形体运动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平的泥塑造型素养与独立的形象造型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力主贯彻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留有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空间,提倡教学在大纲的基本框架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探索精神,教师可以在不违背大纲框架的前提下作适当的调整以丰富教学内容,以利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促进教学法的探讨。

泥塑课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至第五学年第一学期间开设,共计75周。该教学大纲本着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组织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深入地探索泥塑艺术语言。泥塑课教学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一至三年级为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强调泥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比较严格的要求学生熟悉和理解各种传统泥塑知识和技法,学习解剖知识、形体结构知识以及准确地塑造对象的技巧。第二阶段:四至五年级上期为综合培养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提倡学生拓宽视野,广泛研习

古今中外多种风格流派,逐步发挥个人创造能力,形成个人表现之路,同时对已有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提高,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泥塑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第一学年

目的要求:本学年教学内容以石膏及真人头胸像临摹、写生为重点,适当安排人体速塑、人体短期作业,着重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明确的结构观念与体积观念,引导学生在空间中把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联系起来观察、认识对象的习惯,重点强调对泥塑整体的把握能力,初步掌握泥塑造型的基本法则和技能。

课程名称:泥塑(1)

课程编号:020101A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学时:108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初步了解泥塑工具、材料及其性能,人物头颈基本结构关系及联接关系,学习从整体上认识、观察形体的方法与正确的塑造方法。

作业设置:一、人头骨一件(1周)

二、壮年男子头像一件(1周)

讲授要点:

1、泥塑工具、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2、头、颈的解剖结构及其形体特征;

3、从空间形体与解剖结构出发观察、认识对象的方法;

4、塑造头像的步骤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

5、泥塑造型中表现头发、眉毛及瞳孔的各种方法。

第二单元

初步接触速塑人体,强调整体塑造表现对象,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关系及连接关系,初步了解人体比例、重心三大体块与运动规律。

作业设置:1、男子青年人体速塑三件(1周)

2、青年女子人体速塑三件(1周)

讲授要点:

1、人体的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

2、速塑人体的基本步骤、方法;

3、如何掌握人体比例、重心、动态与形体特征的基本方法;

4、人体的运动基本规律;

5、整体认识对象及表现对象的方法。

第三单元

进一步熟悉头、颈、胸的解剖,形体结构、运动规律及塑造方法步骤,要求整体观察对象、整体塑造对象。

作业设置:石膏胸像临摹一件(2周)(作为学期考试)

讲授要点:

1、头、颈、胸的运动规律及构成规律;

2、胸部的解剖与形体特征;

3、胸像的构图处理;

4、塑造胸像的方法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学期总结

课程名称:泥塑(2)

课程编号:020101B

课程学分:5学分

课程学时:126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通过人物头胸像写生,使学生了解人物头、颈、胸部的形体结构。(注意从整体到局部的形体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关系,注意研究对象的颜面特征,力求肖像似对象)

作业设置:

1、老年头像一件(1周)

2、青年女子头像一件(2周)

3、中青年男子胸像一件(2周)

讲授要点:

1、泥塑头像的构图处理;

2、塑造头像的方法步骤;

3、基座的不同处理及其艺术效果;

4、不同性别、年龄人物的面部外形特征;

5、神态与形的关系。

第二单元

初步了解人体手、脚及全身人体的比例关系,研究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及其特征,重点强调泥塑塑造的整体把握能力,学习塑造全身人体的步骤和方法。

作业设置:手、脚各一件等大(1周)

学年考试:石膏全身人体解剖临摹1件等大(2周)

讲授要点:

1、手脚的解剖、比例及形体特征;

2、手脚的运动规律;

3、如何做泥塑人体骨架;

4、人体的基本运动规律;

5、基本形的认识及正确观察对象的方法;

6、如何运用内外结合的分析方法,准确地掌握对象动态、体形特征与比例、重心关系。

学年总结

第二学年

目的要求:

本学年上期以人体、衣纹研究为主,要求学生在深入研究人体和塑造人体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衣纹与人体的关系,了解衣纹的结构规律及质地特征,学习衣纹的塑造表现方法。下期通过对人体的塑造、研究,进一步加深学生雕塑语言的理解,加强艺术感悟和表现能力。

课程名称:泥塑(3)

课程编号:020101C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90学时

课程安排: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通过躯干挂布、人体挂布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认识人体解剖结构与形体组合关系,认识人体与衣纹关系及衣纹结构特征,学习衣纹的塑造表现方法。力求比较准确地塑造形体,培养学生形体意识和空间意识。

作业设置:

1、石膏躯干挂布一件3周(先人体后挂布)等大

2、青年女子挂布一件3周(先人体后挂布)70公分

讲授要点:

1、人体躯干的结构规律及形体特征;

2、进一步认识人体三大体块及四肢之间的形体结构与组合关系;

3、基本性的认识、正确观察对象的方法;

4、人体整体与局部处理;

5、衣纹的塑造方法及概括处理。

学期总结

课程名称:泥塑(4)

课程编号:020101D

课程学分:7学分

课程学时:174学时

课程安排:二年级下学期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通过对西方古典人体雕塑临摹与中国古典雕塑临摹,初步认识中西雕塑在塑造成形上的特点、形体处理的基本表现形式。

作业设置:

学期考试:1、西方古典人体雕塑临摹60公分(2周)

2、中国古典胸像雕塑临摹等大(2周)

讲授要点:

1、中、西方古典雕塑艺术概述;

2、中、西方古典雕塑的造型特点。

第二单元

学习和了解动物的基本结构关系,通过作业对动物有一个初略的了解和认识。

作业设置:动物写生一件(可参考资料完成)(2周)

讲授要点:

1、动物的基本形体结构与基本特征;

2、从整体到局部塑造动物的方法步骤。

第三单元

使学生初步认识基础训练中的生活真实与艺术作品的区别,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业设置:

1、男子速塑二件(1周)

2、女子速塑一件(1周)

讲授要点:

1、雕塑语言处理;

2、雕塑中的人物动作、体态与情感因素的关系。

第四单元

在整体认识人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形体结构组合关系,同时对人体不同的特征和体态、重心等有更深入的认识、理解。

学年考试:青年女子人体一件80公分(3周)

讲授要点:

1、人物动态的独特性、表现性及作品的完整性;

2、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3、分析不同雕塑作品的艺术处理。

学年总结

第三学年

本学年上期通过两个较长时间的人体作业,重点培养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人体塑造中的一些中心问题,除了进一步巩固解剖知识、形体处理等手法以外,需要进一步培养构图能力,加强对雕塑体积造型语言的研究与表现,加强对雕塑综合语言及雕塑艺术的理解与感悟。对客观现实、艺术家、艺术作品三者间既联系又区别的关系有所理解。下期教学重点:了解浮雕的造型规律及特点,初步学会头像及全身浮雕的构图、层次压缩、体积表现等塑造法则。要求层次准确、透视合理、表现上有一定的风格和特点。

课程名称:泥塑(5)

课程编号:020101E

课程学分:5学分

课程学时:126学时

课程安排:三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造型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能力以及构图变化能力。

作业设置:

夸张或变形作业一件60公分(2周)

讲授要点:

1、从对实际对象的感受出发、进行立意与艺术处理;

2、选择参考作品进行艺术分析。

第二单元

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体塑造中的重心、结构等基本要素;深入观察人体的运动变化,加强对雕塑体积感、量感、节奏感、空间语言的研究,同时要求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寻找个人的表现特点。

作业设置:1、男人体默塑一件(1周)

2、学期考试:女人体一件1/2大(4周)

学期总结

课程名称:泥塑(6)

课程编号:020101F

课程学分:6学分

课程学时:144学时

课程安排:三年级下学期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学习浮雕头像及全身浮雕的构图法则及层次压缩及体积表现,要求结构、层次准确,透视合理无误、作业完整。

作业设置:一、青年女子头像浮雕1件等大(1周)

二、男子人体场景浮雕1件(3周)

讲授要点:

1、浮雕的历史与种类及应用;

2、浮雕与绘画的联系及区别;

3、浮雕的压缩方法;

4、浮雕的制作方法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单元

在泥塑塑造中正确表现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关系,加强整体造型,提高表现技巧。研究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与表现能力。

作业设置:一、男子人体速塑1件

学年考试:二、男子人体着衣1件

讲授要点:

1、通过艺术处理使雕塑造型更具完整性与生动性;

2、整体造型与艺术处理;

3、选择参考作品分析其艺术表现手法。

学年总结

第四学年

本学年至第五学年以雕塑综合训练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前三年学习进行一次深入的综合理解,要求学生全面提高艺术修养、造型素养和表现能力,全面掌握雕塑的基本法则及技能。同时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塑造能力、创作能力及个人风格。

课程名称:泥塑(7)

课程编号:020101G

课程学分:8学分

课程学时:200学时

课程安排:四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本作业是为下学期的女子等大人体做准备,重点强调整体关系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能概括、深入、洗练而丰富地表现人体,能根据主观感受强调作业形体处理及艺术表现,展现个性表达。

作业设置:1、女子人体一件1.1米——1.2米(4周)

2、本作业默塑一件50公分(1周)

讲授要点:1、人体的变化规律及如何从客观自然形态中感受提炼雕塑造型语言;

2、人体雕塑的艺术处理。

第二单元

本单元是在高年级重温肖像和胸像,进一步提高对人物外貌特征、性格及情绪特征的分析与表现,既要求作业要肖似对象,同时又要求有完整的构图、独到的处理和个人表现风格,为毕业后的肖像、胸像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置:

1、肖像一件等大(2周)

(可考虑参考照片塑造或自塑、同学间对塑)

2、学期考试:胸像一件1.5倍大(3周)

讲授要点:

1、了解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必须从研究人物独具的外貌生理特征入手,运用内外结合的分析反复地认识感受;

2、肖像雕塑的立意与艺术处理。

学期总结

课程名称:泥塑(8)

课程编号:020101H

课程学分:6学分

课程学时:160学时

课程安排:四年级下学期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该作业一方面培养学生对雕塑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强调雕塑中的情感表现,学生作业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模特儿按个人意图适当调整动态和构图,风格表现要求个人化和多样化。

作业设置:一、带手肖像等大(4周)

学年考试:二、变形女子人体一件80公分(4周)

讲授要点:

1、深入的表现基于深入地观察和分析;

2、自然形态与艺术形态的区别与联系。

学年总结

第五学年

继续四年级未完的全面训练内容,重点在人体长期作业训练,注意大的尺度、体量。要求学生掌握并全面提高造型能力,为日后作大雕塑的控制能力打好基础。

课程名称:泥塑(9)

课程编号:020101I

课程学分:9学分

课程学时:220学时

课程安排:五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该作业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训练学习向群雕创作过渡,使学生能够比较独立地带一定创作性的做这个作业。作品要求完整、风格突出、造型新颖,同时在速塑中培养学生迅速抓住对象动态特征表现的风格。

作业设置:双人体构图作业一件50公分(2周)

讲授要点:

1、组合人体作业的训练目的、要求与方法步骤;

2、组合人体在实际应用中的艺术处理。

第二单元

通过本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全面增进和提高学生掌握并运用雕塑语言与艺术表现的能力。

作业设置:

学年考试:人体一件1.2米至等大(9周)

讲授要点:

1、人体自然形态与雕塑艺术的关系;

2、选择多种艺术风格作品进行艺术分析。

学年总结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教研室主任组织3-5名教师组成课程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分。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自编讲义《泥塑课程教材》孙闯著写

参考书:《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春风文艺出版社

《艺术哲学》丹那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光明日报出版社《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艺术的真谛》赫伯特·里德著王柯平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世界雕塑全集》潘绍棠编河南美术出版社

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泥塑教室及相关设备、教具用石膏头像及人体模特儿

泥塑玩具简介

泥塑玩具简介 1 简介泥塑玩具 泥塑玩具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的一种手工艺术形式,它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和乡土气息。 2 历史来源泥彩塑。产于河南浚县。据说,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曾率领瓦岗军在浚县与隋军大战,夺取了设在这里的朝廷粮仓,并在此屯兵屯粮。当时,众多将士战死在沙场。其余将士和当地老百姓掩埋将士的遗体,并捏些泥人泥马作为培陪葬物。后来,每当想起这次大战,想起了战斗中的牺牲的将士们,人们不由自主地用泥捏一些骑马打仗的兵将,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哀悼与思念。 时间一久,捏泥人成了xx 的传统。 3 河南泥塑文化河南省有一种被称为“泥泥狗”的泥玩具,乌黑底色,能作哨子吹。泥泥狗有许多品种,其中泥猴最多,有“人祖猴”、“人面猴”、“抱膝猴”、“抱桃猴”、“搬脚猴”、“猫拉猴”、“扛锄猴”、“打火猴”、“兜肚猴”、“猴抱猴” 等。 河南淮阳地区较多双头形象的禽兽类泥玩具,它的成型方法以手捏为主,全部工艺过程分为“打泥”、“搓坯”、“成形”、“染色”、“画花”五个步骤。涂染底色的方法不是逐个完成,而是成批的“浸染”。泥胎晾干后“画花”,画花时不用毛笔,而是用一根削尖的高粱秸蘸上颜色勾画,线条挺括饱满,没有毛笔涂染的大面积的色块。在乌黑的底色上,用大红、绿、白、中黄彩绘,色彩鲜艳饱和而又沉着。 河南省浚县泥塑的发展和流传与当地民俗有关,泥玩具在当地通称“泥咕咕”、“唧唧咕咕”、“咕咕鸡儿”。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十五鬼节,浚县庙会上有大量的泥哨、咕咕鸡儿出售,多为婚后无子或祈求多子多孙的农村妇女购买。 浚县泥玩主要以捏塑为主,用筷子刻划,晾干后施彩。一般以烟锅黑、深棕色或大红做底色,再以玫瑰红、中黄、粉绿、白色等描绘纹饰,色彩古朴,造型古奥,题材多样。 浚县的泥玩具大都是声响玩具,以珍禽瑞兽、人物的造型为主。最多的是动物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骏马,有大红马、大黑马、双头马、小马等,造型夸张,威武神

泥塑泥人制作工艺

泥塑泥人制作工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纯粹泥土的艺术,手工制作泥塑、泥人从线描到上色,从制模到成品,整个泥塑过程皆为手工制作,每个泥塑皆独一无二,一线一面展现着憨厚、活泼、质朴的的风情,同时也体现着民间艺术家们的坚韧和智慧。 和泥 泥取回后,整整齐齐地堆在院墙角上,随用随取。和泥不需用手,一般都备有石磨盘和木棰。首先,将泥块捶碎成粉末,掺水拌和,直到纸屑与泥完全融为一体,将泥巴掰开后,其断面出现纤维状便可以了。 取泥 坚固的泥塑离不开一块好泥,泥塑以陕西万泉沟的泥为基本原材料。万泉沟沟壁的泥一层一层能让人瞧得清清楚楚,做泥塑的泥最好取第三、四层,这种土表面光洁、坚硬、掺水拌和后还比较柔软,手感好,又便于捏制,加上它的膠性好,不易干裂。 擀泥饼 做泥塑用泥不能太稀,须有一定的稠度,做虎头挂片,要将泥团擀成饼状,大小比挂片的模子略大一点,厚度约1.5厘米。 擀泥饼 切泥块

泥饼擀成 泥饼擀成后,即可入模,只需将泥饼对准模子,重合放上就行。然后按模,并除掉模子以外的多余泥饼部分;再次按模,检查各个部位都以妥当为止。 入模 除掉多余部分 按模

再按模 插铁钳 虎头挂片基本成型,趁泥未完全干时,在挂片上方和两侧插上细细的铁钎,以便在铁钎上加放小花模。铁钎是自制的,绕成弹簧状。 自制的铁丝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插钎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插钎 晾晒 将半干的挂片摆在空坪中晾晒,直到挂片干透后,便可竖立起来,摆在一侧备用。 在空坪中晾晒 上白粉

在彩绘前,要在泥挂片表面上涂白粉,以便上彩色后色泽鲜艳。白粉是本地产的一种白膠而成的,将泥块辗成粉末,置入锅内放水调和,加入少量骨膠,稀稠适度,加热调匀为止。上浆是将挂片置于锅旁,用勺子舀出白泥浆淋于泥片上,反复三四次,上完后置于阴处晾干。 线描 上彩 上大红。大红是主色,为达到热烈喜庆效果起到决定作用。上品绿。也是主色,与大红互为相辅,民间说:红配绿,看不足。上玫瑰红。副色,为加强热烈喜庆效果,补充大红的不足,又让红色有了冷暖变化。上品黄。为陪衬色,起到增加画面亮度的作用。但不宜太多,太多就烦了。 上大红 上品绿

中国泥塑资料

从考古资料看,华夏先民用泥土塑造各种形象的历史由来已久。泥塑起源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风俗通义》)女娲抟土造人,这大概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有影响的泥塑创造活动。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泥塑在民间已经演变为与普通生活相关的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各地蓬勃发展,具有浓郁的中国地方特色。其中,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的“大吴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被称为中国三大泥塑。今特介绍七大泥塑。 一、潮州大吴泥塑 具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雅称的古郡潮州,僻处南国一隅,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山川灵秀、风物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贴塑(别称潮州泥偶、潮州泥塑、潮州大吴彩塑、大吴…安仔?)便诞生在这文化底蕴深厚的潮汕平原,它始于南宋末年,盛于清末和民国初年,距今已有750多年历史。清乾隆至宣统年间是大吴泥塑鼎盛时期,能工巧匠有400多人。岁末年初,村头巷尾到处走动着各地采购“大吴安仔(玩具)”的商贩。在这个时期,大吴村涌现出大批才华横溢的泥塑艺人,最具代表性的吴潘强,他开创了大吴泥塑制作的新纪元:“贴塑”艺术。捏制泥人时,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包括衣服冠履,都是“贴”上去的,这就是“贴塑”艺术。做“安仔头”、“纱灯头”虽然都是大吴泥塑的传统,但大吴泥塑最大的特色就是“贴塑”,出名也是靠“贴塑”。大吴村也是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

大吴泥塑种类齐全,制作工艺形成固定模式。它的工艺程序大致包括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等五大环节。从捏塑成形到煅烧直至上彩,一个泥人起码要五天才能完成,数量有限。加上制作的时候只能用原始焙烤方式,成品率也低。或许这也是传统工艺的无奈。潮州贴塑主要以脸谱、贺丁喜童、戏剧典故为题材,艺术手法有雕、塑、捏、贴、刻、划、彩等,尤其以手工贴塑技艺为主(这也是潮州贴塑别于其它泥塑的最大特点)。其作品写实者细腻、逼真、呼之欲出,形象生动逼真;夸张者神情毕肖、体态回旋,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体现民众的心态和审美观,是优秀的艺术品、观赏品、收藏品。

泥塑创作教程

泥塑创作教程 一、泥塑创作的总概述 雕塑是一种占有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形式,是以形体的构建垒积为语言来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以泥为主要材料的泥塑作品因泥材特有的较强的可塑性、适当的黏度和材料的普遍性为人们所广泛运用。在东、西方雕塑史中都有很多用泥塑的手法创作的优秀作品从古延续到今,而且现今涌现出的许多融入了现代观念和技术的泥塑作品,更是为泥塑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同时,泥塑较易被初学者掌握一直以来作为传统雕塑造型训练的基础课程在各大美术院校中开设。综上几种原因,泥塑创作因有了泥塑造型训练这个深厚而广泛的基础,成为许多艺术家进行雕塑创作时所广为采用、最为便捷可行的创作方法之一。课程的内容涉及到:1、创作构思方法基本原理的教授2、雕塑构图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的讲解。该过程将以一些经典雕塑名作和历届学生练习作业为范例进行分析和解说,帮助学生在相对比较抽象的构思构图创作阶段中找到具体的范本和例子,帮助学生更迅速的找到构思创作的途径。3、泥塑立体小稿的制作。该过程不是完全单一的小稿制作,而是构思在实际的立体三维空间中的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其中,需要掌握一些艺术语言的基本规律和塑造对象感受上的强化以加强作品自身的表现力。4、放大小稿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小稿在放大成为正稿的过程当中,常常会碰到与小稿产生造型差距或空洞缺乏内容的问题。该课程将提出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塑造能力解决这些问题。5、制作泥塑创作的最终效果。泥塑创作的最后效果的制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在展出或其他与观众接触的机会中作品给予人们的感受。把握好这个过程,可以强化作品的造型感染力,增加作品的表现力,更完整的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并能与观众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此外,泥塑创作这一创作过程涉及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比较抽象,我们将在讲解的过程中插入些相关图片配合理解,并在本章节的结束为大家挑选出一些作品综合点评。 二、泥塑创作训练的目的 泥塑创作训练这个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能有效的掌握一门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泥塑创作,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进行造型的设计创作,及创作过程中的不断完善以达到传达自身情感和述说内心感受的最终目的。因此,学生自身想要表达和述说的内容与雕塑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和怎样将两者相有效的结合以及这个过程中伴随而来的种种问题,是我们这个课程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解决的。在这个课程中,学生所掌握的泥塑创作方法是今后能够独立的运用雕塑创作的基本手法,将之融入到对木、石、陶、金属等其他传统材料甚至是声、光、色、电、水、影像等新材料的创作中,为学生能够找到个人一定的艺术风格,能够进行室内的架上雕塑创作或户外城市公共环境雕塑创作等专业领域进行开拓和研究打好基本功,为从事本专业教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泥塑》课堂实录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泥塑》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与种类,着重认识湛江本地民间美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图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发表看法等互动式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获得艺术的陶冶和情感的交流,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热爱艺术的高尚情操。 课堂嘉宾:班里的吴川籍学生(要求其课前准备好吴川泥塑的有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与完成,师生互动的形成。 2、教学难点:成功引发学生深入讨论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引导、启迪、欣赏、讨论、交流、发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民间美术实物样品若干。 3.报道“吴川杯”泥塑邀请赛的《湛江日报》、《湛江晚报》各一份。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实录】: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掐指一算,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过去将近两个月了,但是特别令人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 学生1回答:可以收到红包。 学生2回答:平时在各个地方工作的亲人都聚在了一起,很热闹。

学生3回答:有表演看,比如舞狮舞龙。 教师看法: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本人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利用民间美术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比如,春节粘春联,贴年画,挂灯笼。(拿出报道“吴川杯”泥塑邀请赛的报纸)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经常看报纸。今年元宵节,被称为“中国泥塑之乡”的吴川市,举办的“吴川杯”泥塑邀请赛营造了浓烈的节日气氛,吸引了八方来客,热闹非凡。客人探亲访友的同时,又能够欣赏多姿多彩的泥塑,其乐无穷,对于主人客人都是难忘的记忆。 在本节课,我要跟大家一起来领略中国民间美术光芒四射的魅力(屏幕出示、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在第一时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三、讲授新课 (一)民间美术的概念与种类 教师设疑: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什么是民间美术? 学生1回答:剪纸,年画。 学生2回答:农民在传统节日使用的一些美术作品。 教师明确:作为民间美术,应包括两点(屏幕出示文字):第一,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的;第二,在广大农村劳动人民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因此,民间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在古代,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 下面,请大家来欣赏图片,注意判断哪些属于民间美术,哪些不属于民间美术。 (屏幕出示民间美术图片与非民间美术图片) 教师设疑:我国地大物博,民间美术品种繁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 教师明确:刚刚很多同学提到了,(屏幕出示文字)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是我国民间美术当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有:大红双喜字,门神,绣花鞋,风筝。

泥塑的上釉和烧制

泥塑的上 项目背景 给泥塑作品着色,也叫上釉。所谓的釉,是经过高温烧制后,在作品表面形成的一种带有颜色的玻璃质层,既能增加瓷器的审判价值,又能够使日用瓷器更便于清洁。 而上釉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喷釉、浸釉、浇釉、刷釉及汤釉。上釉时一定要掌握釉的悬浮性和附着性,以及釉的厚度。 一、上釉方法 喷釉法:一般用于喷面釉,会用到空气压缩机、釉壶及转盘。喷釉时要注意厚薄均匀。 浸釉法:一般小物件会用到此方法,快速得放入釉中浸泡一下,提起晾干即可。浇釉法:浇釉的方法多用于大物件或者缸类物件,或者是特殊效果需要。 刷釉法:用毛笔或者排笔直接蘸釉浆,涂刷在器物表面,形成特殊的机理。 汤釉法:也可以叫做荡釉法。此方法一般用于上器物的里釉 喷釉法喷釉瓶 2.浸釉法3.浇釉法 4.刷釉法5.汤釉法 学生作品上釉 学生上釉多使用毛笔涂色 二.烧制: (一)烧制陶器 烧制陶器是一项中国的传统制陶工艺,关键因素是:泥、釉、火。有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烧四道工序。 烧制陶器的关键因素是:泥、釉、火。为什么有些陶器会莫名其妙的出现裂纹呢?为什么有时甚至会掉皮(釉)呢?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有时人们亦会对这种缺陷特意加以利

用,传统的开片釉(碧裂)及现代陶艺的一些肌理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缩系数不相一致的原理配制出来的。 (三)制作顺序 从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烧四方面加以介绍。 配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清除杂质,另一方面是把产地来源不同,成型和煅烧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制作者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熟土。有时为了加强泥质在高温煅烧情况下的支承力,使坯体不致下塌而适当渗些砂子。有时为了追求陶土烧成后的色泽而加入一些着色原料成为”色胎”。陶土和瓷土的化学成分基本是相同的,由于风化和再风化的原因,改变了它们的物理性能,使之出现了陶土具有较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瓷土具有脆性及高温状态下玻化程度较大的区别。 成型拉坯的准备工作是揉泥: 就是把泥团放在车面的圆心部位,辘轳转动后,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使其进一步排除里面的气泡,使泥更”熟”。 (二)窑炉 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人类上万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造窑样式和经验。从原始社会的地上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窑、半倒焰马蹄形窑、半坡龙窑、鸭蛋形窑,再到现今的室内气窑、电窑,窑炉科技在不断改良发展中。 形态结构 窑炉通常由窑室、燃烧设备、通风设备,输送设备等四部分组成。电窑多半以电炉丝、硅碳棒或二硅化钼作为发热元件。其结构较为简单,还有多种气氛窑、电瓷窑炉等。窑炉结构是否合理,选型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能量消耗的高低等,是陶瓷生产中的关键设备。 分类介绍 按煅烧物料品种可分为陶瓷用窑炉、水泥窑、玻璃窑、搪瓷窑等。前者按操作方法可分为连续窑(隧道窑)、半连续窑和间歇窑。 1、按热原可分为火焰窑和电热窑。 2、按热源面向坯体状况可分为明焰窑、隔焰窑和半隔焰窑。

泥塑教学设计

泥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泥塑课的设置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土陶泥等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赏古、今泥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关注民族的文化遗产,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分析 1、学生喜欢动手制作这一形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玩泥巴的游戏伴随他们长大,对泥巴情有独钟,用泥制作作品更会让他们感到愉快,身心得到了解放。 2、学生对泥塑的理解还很肤浅,通过欣赏更多的作品来丰富涵养,累积创作所需的文化底蕴。 3、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优秀作品,在同学面前得到展示,会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结合对泥塑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重点学习与泥塑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泥塑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3.运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多种泥塑创作方式表现自己的创作。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泥塑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泥塑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教学准备 泥塑创作的工具,用水簸法加工得到的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泥塑发展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我国泥塑的发展史,涵养传统文化精神。 2、理解“古为今用”的道理,理解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再开拓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鼓励学生巧妙构思,创作出富有情趣的作品。 3、表现三维空间的泥塑制作技法有很多种,以泥条造型来表现三维空间的讲解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技法。 4、由于学生在小时侯有玩泥巴和在学工时亲身体验泥巴特性的经验,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泥塑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教师提问: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泥塑与陶艺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回答略。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现自己以前玩泥的情景,产生创作愿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 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河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今天,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人类最古老的元艺术品种之一——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捏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记载了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而且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本文试图从泥塑的审美性、写意性去解读泥塑的魅力。 关键词:泥塑艺术写意审美魅力 一、泥塑的审美性 泥塑艺术是生活的文化,它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现实功能,但又超越现实成为审美艺术。也就是说泥塑始终不脱离生活,只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泥塑艺人对泥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源于他们驾驭泥土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直接需求,精神的审美需求。例如,为了求子而到娘娘庙请回“白泥娃娃”寓意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了护佑外孙健康成长,外婆在其孙子周岁时送“坐虎”,寓意孩子像老虎生龙活虎。这些泥塑品,融入了艺人的生活理念,包含了艺人的生活元素和生命思考。 泥塑艺人往往采用或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和幸福的向往,均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泥塑造性来实现。泥塑的直观性决定了泥塑艺术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在写实。在泥塑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造型都浓缩或沉淀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宗

教或一种信仰最基本的意义。泥塑艺术透露着生活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两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顺应自然,用泥土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泥塑艺术,而泥土是最具地方的文化传统,表现一方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也看出一方的泥土情况。凤翔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色彩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天津泥人张作品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秀丽。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据说,人是女娲用泥土捏造出来了的,淮阳人就用祖传下来的泥土做成各种神狗的形状,给人家看家护凌,所以,“泥泥狗”常

综合实践泥塑

综合实践活动——泥塑课程纲要 一、主体生成 泥塑是我国民间传统雕塑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点小巧玲珑可爱,适于儿童学习操作。针对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有初步的造型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特点,开展一个以民间工艺——泥塑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三维世界的学习和释放空间;帮助学生,通过“玩泥巴”来了解泥土特性,体验自然世界中存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身边各种艺术的探索和发现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二、课程简介 教学形式以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创作实践及各种活动相结合。教学内容的设置:第一,按照不同的阶段,从简单的搓泥条、揉泥球开始,逐步深入,每个阶段的教学都是上一阶段的延伸和发展。第二,作品内容从学生身边出发,从兴趣出发,让学生认识身边的事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正确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第三,泥塑课程作为其他学科的外延,泥塑课堂不仅仅有技法的传授,还有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其他知识,与其他学科共同提高。 三、开设泥塑课程的意义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做为学校我们有义务大力发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泥塑制作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制作时,可以培养他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感、美感等,这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四、课程目标 1.掌握运用多种泥塑手法综合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表现等能力。 2.通过主题合作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 3.学会从身边发现美、感受美。

4.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对泥塑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认识、认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并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殷巷镇帽杨小学

泥塑的制作方法

泥塑的制作方法 1、泥塑用泥的准备。 第一步,将泥土放置于木盆或其他容器中,加水和成泥浆,用丝网将泥土中的沙石和杂物去掉,然后把泥浆置于太阳下,将多余水份蒸发掉,使塑泥的软硬程度适中。第二步,将塑泥切成块状,用塑料布包好备用。 2、制作泥塑用的塑刀。取长度和宽度不同的竹签若干,将竹签的一头削尖,并打磨光滑,用这种方法制作大、中、小号塑刀数把。 3、制作泥塑的骨架。根据泥塑的造型,制作木制或铁制的骨架,骨架可增加泥塑的坚固程度和造型的复杂程度。 4、开始实质性的泥塑制作 泥塑俗称“彩塑”。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做源人殉葬,做佛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是中国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至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作出贡献。惠山泥人又可分两类:一类“泥要货”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其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曲人物。这类泥人很注意种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实有江南地方特色。现代著名艺人有胡新明、王忠富、于庆成等人。此外,陕西凤翔、河北白沟河、苏州虎丘等地亦为著名的民间泥塑重要产区。制作方法:泥塑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有一些技巧,否则制作出来的泥塑作品容易干裂,没有色泽,不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1、选择合适的泥土。在选择泥土上一定要用上好的泥土,黏性好的为佳。然后将其捣碎并且加入适当的水进行揉捏直至柔软。 2、捏制胚胎。根据草稿或自己的创作构思,捏制胚胎。在捏制的过程中要仔细,注意所要创造物体本身的特征把一些细节都要捏制出来,便于后面的操作。 3、阴干。将捏制好的胚胎放在阴凉处阴干,不能晒在阳光下。 4、上底粉。在晒干的胚胎上涂上底粉(白色颜料)。 5、施彩绘。根据所捏物体的本质特征上色,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与和谐。也可以在颜料干了之后上一层清漆,起到保护作品的作用另外也能使作品光新亮丽。 1.备泥加工 把直接自地下的泥去掉杂质,用木槌,木棒敲砸进行人工捣炼,有条件的可用捣泥机加工.太湿的泥,要先放在室内通风处,让泥土吹干达到合适的湿度;太干的泥则要泥土砸碎,放在容器内,浇上适量的水浸泡,然后再进行捣炼.最后要使泥土达到软硬适度又不粘手为佳.加工好的泥块要放在缸内或其他盛具内,用湿布或塑料布盖好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备用. 2.搭内骨架 搭制骨架常用木,木版,铁丝,钢筋,铁钉等.泥塑的骨架像人的骨骼一样,起着支撑和连接的作用,它是泥塑的基础条件,不可忽视. 搭骨架要注意: <1> 骨架要牢固,以保证泥塑的稳定,上泥后不倾斜,不倒塌. <2> 堆泥后要使其既不掉泥,又不露架. <3> 要体现雕塑的大体形状. <4> 所搭骨架要简单,便于变动和制模时拆架. 3.上大泥堆大形

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作者:————————————————————————————————日期: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河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今天,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人类最古老的元艺术品种之一——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捏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记载了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而且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本文试图从泥塑的审美性、写意性去解读泥塑的魅力。 关键词:泥塑艺术写意审美魅力 一、泥塑的审美性 泥塑艺术是生活的文化,它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现实功能,但又超越现实成为审美艺术。也就是说泥塑始终不脱离生活,只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泥塑艺人对泥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源于他们驾驭泥土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直接需求,精神的审美需求。例如,为了求子而到娘娘庙请回“白泥娃娃”寓意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了护佑外孙健康成长,外婆在其孙子周岁时送“坐虎”,寓意孩子像老虎生龙活虎。这些泥塑品,融入了艺人的生活理念,包含了艺人的生活元素和生命思考。 泥塑艺人往往采用或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和幸福的向往,均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泥塑造性来实现。泥塑的直观性决定了泥

塑艺术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在写实。在泥塑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造型都浓缩或沉淀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宗教或一种信仰最基本的意义。泥塑艺术透露着生活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两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顺应自然,用泥土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泥塑艺术,而泥土是最具地方的文化传统,表现一方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也看出一方的泥土情况。凤翔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色彩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天津泥人张作品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秀丽。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泥塑教案 文档

学习目标: 1.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或和小木棍结合的方式塑造立体形象。 2.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体验玩泥的乐趣,提高学习劳技的兴趣。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萌生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塑造出成功的作品。 教学难点: 泥塑过程中各部分的插接、组合与形体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欣赏作品。 二、激发兴趣、初步尝试 你们以前做过泥塑么?请大家拿出一块橡皮泥,玩一玩? (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团、搓、捏、压等技能,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同学们交流展示。师提升总结,引领示范。 (同学们跟老师做一遍,教师指导技术要领) 过渡:学完了这些技术,你想不想尝试制作一件作品? 三、自学尝试、熟悉技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鸭子的主要步骤,学生看书边自学、边尝试。(师巡视指导) 展示作品,交流(此环节重点解决1、颜色的搭配,2、抓住特征,3、支架固定) 小结:看来我们的作品要想栩栩如生、不但要注意颜色的合理搭配、更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学要用支架固定。 过渡:同学们还想玩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四、模仿创作、提升技巧 学生模仿创作 学生将作品以第一次比较,进行自评。 师小结:大家这一次的创作有很大的进步,我们的泥塑技术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大家能够自己制作出一件自己创作的作品,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个创意大比拼吧?比一比哪组的泥塑最形象、最有趣。 五、充分想象、综合实践 1、学生创意制作,教师参与点评 2、生展示作品 师:哪一组最漂亮?学生互评! 小结: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创作的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过渡:其实泥塑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各种风格。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 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于2011年11月1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国家邮政发行《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分别为“扁方壶”、“阿福”和“渔庄秋霁图”。扁方壶和阿福都是泥塑工艺品,其中“阿福”是无锡惠山泥人的著名作品,在无锡举行集邮展览,发行无锡特征的惠山泥人,使邮票更具有原产地的现实意义。 泥塑,也称“彩塑”、“泥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塑雕工艺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代泥塑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供观赏玩耍的小型泥塑,如案台塑像和儿童玩具,以人物、走兽、飞禽、花果等为主;另一种是庙宇场所的大、中型泥塑,常为寺院宗教佛界造像。 中国泥塑历史悠久,据我国出土文物证实,新石器时期就普遍存在,表现为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有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均约在六、七千年之前。两汉墓葬中发现的众多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等陪葬品,则可以确切地认定是当时年代的产物。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寺院还保存有许多历代的泥塑造像,并且成为当代的游旅观光朝拜圣地。 探索与研究泥塑的由来,首先可以认为:新石器时期出土的泥猪、泥羊,陶马、车船,在特定的古代环境里,是一种图腾文化现象。“图腾”是“原始社会……最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作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图腾往往为全族之忌物,动植物图腾则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图腾的蕃衍。”(《辞海》1979年版,第777页)出土的泥猪、泥羊有着超生忌杀的寓意,长期湮没和沉睡于华夏大地也就理所当然。 其次是古代社会认为:亡灵犹如人生在世,有同样的物质需求,在丧葬习俗中使用大量与现实生活相似的陪葬品。泥塑在殡葬方面,起着适应、替代、变异和改革的积极作用,“以土塑人”、“以泥代物”,以陶俑替代活人陪葬,既满足殡葬的传统需求,也保存了各类生物的生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再次是用于祭祀、朝拜的寺院彩塑,也是中国泥塑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缘由。寺院泥塑属大型泥塑,有直接用粘土塑雕的,也有内置架构、外敷粘土的,多为佛教、道教、神话及民间崇拜名家造像,沿用发展至今,并且还在起着一定的观赏、传承和教化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策·齐策三》有记述《苏秦谏阻孟尝君》的故事云: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埏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其中桃梗与土偶对话,揭示了土偶之奉献精神,也就成为泥塑得以存在和繁荣的思想基础。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河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今天,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人类最古老的元艺术品种之一——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捏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记载了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而且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本文试图从泥塑的审美性、写意性去解读泥塑的魅力。 关键词:泥塑艺术写意审美魅力 一、泥塑的审美性 泥塑艺术是生活的文化,它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现实功能,但又超越现实成为审美艺术。也就是说泥塑始终不脱离生活,只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泥塑艺人对泥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源于他们驾驭泥土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直接需求,精神的审美需求。例如,为了求子而到娘娘庙请回“白泥娃娃”寓意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了护佑外孙健康成长,外婆在其孙子周岁时送“坐虎”,寓意孩子像老虎生龙活虎。这些泥塑品,融入了艺人的生活理念,包含了艺人的生活元素和生命思考。 泥塑艺人往往采用或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和幸福的向往,均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泥塑造性来实现。泥塑的直观性决定了泥

塑艺术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在写实。在泥塑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造型都浓缩或沉淀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宗教或一种信仰最基本的意义。泥塑艺术透露着生活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两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顺应自然,用泥土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泥塑艺术,而泥土是最具地方的文化传统,表现一方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也看出一方的泥土情况。凤翔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色彩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天津泥人张作品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秀丽。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泥塑创作教程

泥塑创作教程 石向东著 一、泥塑创作的总概述 雕塑是一种占有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形式,是以形体的构建垒积为语言来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以泥为主要材料的泥塑作品因泥材特有的较强的可塑性、适当的黏度和材料的普遍性为人们所广泛运用。在东、西方雕塑史中都有很多用泥塑的手法创作的优秀作品从古延续到今,而且现今涌现出的许多融入了现代观念和技术的泥塑作品,更是为泥塑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同时,泥塑较易被初学者掌握一直以来作为传统雕塑造型训练的基础课程在各大美术院校中开设。综上几种原因,泥塑创作因有了泥塑造型训练这个深厚而广泛的基础,成为许多艺术家进行雕塑创作时所广为采用、最为便捷可行的创作方法之一。课程的内容涉及到:1、创作构思方法基本原理的教授2、雕塑构图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的讲解。该过程将以一些经典雕塑名作和历届学生练习作业为范例进行分析和解说,帮助学生在相对比较抽象的构思构图创作阶段中找到具体的范本和例子,帮助学生更迅速的找到构思创作的途径。3、泥塑立体小稿的制作。该过程不是完全单一的小稿制作,而是构思在实际的立体三维空间中的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其中,需要掌握一些艺术语言的基本规律和塑造对象感受上的强化以加强作品自身的表现力。4、放大小稿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小稿在放大成为正稿的过程当中,常常会碰到与小稿产生造型差距或空洞缺乏内容的问题。该课程将提出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塑造能力解决这些问题。5、制作泥塑创作的最终效果。泥塑创作的最后效果的制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在展出或其他与观众接触的机会中作品给予人们的感受。把握好这个过程,可以强化作品的造型感染力,增加作品的表现力,更完整的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并能与观众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此外,泥塑创作这一创作过程涉及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比较抽象,我们将在讲解的过程中插入些相关图片配合理解,并在本章节的结束为大家挑选出一些作品综合点评。 二、泥塑创作训练的目的 泥塑创作训练这个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能有效的掌握一门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泥塑创作,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进行造型的设计创作,及创作过程中的不断完善以达到传达自身情感和述说内心感受的最终目的。因此,学生自身想要表达和述说的内容与雕塑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和怎样将两者相有效的结合以及这个过程中伴随而来的种种问题,是我们这个课程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解决的。在这个课程中,学生所掌握的泥塑创作方法是今后能够独立的运用雕塑创作的基本手法,将之融入到对木、石、陶、金属等其他传统材料甚至是声、光、色、电、水、影像等新材料的创作中,为学生能够找到个人一定的艺术风格,能够进行室内的架上雕塑创作或户外城市公共环境雕塑创作等专业领域进行开拓和研究打好基本功,为从事本专业教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泥塑校本课程

走进缤纷奇妙的泥塑世界 ——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东杜家小学泥塑社团课程研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讲述的内容是《走进缤纷奇妙的泥塑世界》。 泥塑课程,为什么要开发泥塑课程?我们知道,泥塑课程不是基础课程,它是特色课程。所以,研发这样的课程,必须是符合儿童的天性,适合儿童需求,对儿童全面发展有益的一门课程。 儿童泥塑,这门散发着芳香的课程,可塑性强,亲近可爱。泥塑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泥塑制作,人人左右手动手操作,个个左右脑积极思考,能够培养儿童左右手协调操作能力,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泥塑制作,座位自由组合,彼此个性接近。由于泥塑的柔软,可“随形”、“随时”、“随地”,自由发挥,能丰富想象,张扬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培养积极的情感,促进意志力的坚强和人格的健全。我校开设泥塑社团四年多。成立了“我型我塑”泥塑社团。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社团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课程目标——让目标明起来 泥塑课程的开发,必须要有一个目标指向。泥塑仅仅是一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泥塑特色究竟要达到怎样的鲜明度,学生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目光究竟是只盯着脚尖走路,还是投向数年之后。因为这个课程的实施,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有足够多的学时,应该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在时间跨度上最少一年的,比较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要让泥塑不但成为学校的特色,还要让泥塑社团成为海门市的特色社团。要让喜欢泥塑、乐意学习泥塑的学生从5%达到90%。不但要有普通型的泥塑作品,更要有精品型的泥塑作品。要让泥塑活动教学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 围绕“三维”目标,我们制订了以下更加详实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泥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了解、认知,学习分辨其色彩,造型,质感等美术语言,制作多件泥塑作品。有兴趣的同学要能出精品。

泥塑 百度百科

泥塑 【词语解释】 泥塑nísù [clay sculpture] 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泥塑俗称“彩塑”、“泥玩”。 【词语解释】 (1).用黏土塑造。《水浒传》第二一回:“你两个又不是泥塑的,做甚么都不做声?”清洪升《长生殿·哭像》:“泥塑的宫娥两两,帛装的阿监双双。”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一对泥塑的菩萨,还端端正正,站在那里。” (2).指用黏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明李贽《因记往事》:“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於泥塑。” (3).特指用黏土塑像这种美术工艺。 彩塑 [编辑本段] 起源与发展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泥塑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 汉代红陶猪 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

泥塑作品

泥塑 说到玩泥——捏泥人、做泥狗……同学们一定挺来劲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泥塑的一些知识。 读一读 一、泥塑的材料 泥塑材料当然是泥。用泥也讲究,最好是粘土,粘土细腻,有粘性,湿润时柔软易塑造,干透后结实好保存,粘土分布广,多数地方都能找到,此外不少美术用品商店有“陶泥”出售,其性能与粘土相似,使用方便。 二、泥塑工具 泥塑主要靠人的一双灵巧的小手,但合适的工具会使你更加行心应手,从而提高你的制作速度,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泥塑常用工具有以下几种: 1、大小塑刀 大塑刀用于塑、削、切、抹和压整形体;小塑刀用于刻、划线条和细部处理。 2、拍泥板 拍泥板可以拍打泥块,使泥巴更结实,形状更圆滑。 三、泥塑技法 (一)泥塑和绘画一样,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首先要认真构思,做到胸有成竹,再从大处着眼,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抓住物体的形体特征,仔细分析高、宽、厚的相互比例,生动而准确地塑造好大体形,然后才

能由粗到细,反复调整、修正。 在反复调整细致刻画时要运用一些泥塑技法。通常在塑形时主要靠手掌、手指恰当配合,灵活地运用揉、搓、捏、粘、压、划、刻、削、抹等技法。 (二)艺术处理方法 为了增加作品的稳定性、牢固性、趣味性,塑造时必须对所塑形体结构、动态进行艺术处理,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概括。如塑人物时,指头并为一块,两臂不离躯体,两腿并为一体,避免某一部分过长过细。 2、变形。如塑猪、鹿、鸡、羊等,可把腿塑成短而粗的形状。(结构处可插接竹签)避免肥重的身躯压在几条细腿上。 3、夸张。如夸大人物头部比例,形象特征夸张后更显得生动有趣。 4、巧妙的动态设计。如下图中小毛驴的形象,即生动又含蓄,富有动感。 此外,还可以在泥塑作品上插入其他材料制作小道具,如《面具》作品中的头发可以用草或芦苇制作。 已经完成的泥塑作品须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如果在已塑作品上涂些清漆会使作品既增加牢度,又增加光泽。如果在已干的泥塑作品上涂上鲜艳的色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