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管肿瘤的介入治疗及方案选择

气管肿瘤的介入治疗及方案选择

气管肿瘤的介入治疗及方案选择
气管肿瘤的介入治疗及方案选择

气管肿瘤的介入治疗及方案选择

*导读:原发性气管肿瘤主要以腺样囊性癌、鳞癌、腺癌、类癌和小细胞癌为主。……

气管肿瘤常见病理类型

原发性气管肿瘤主要以腺样囊性癌、鳞癌、腺癌、类癌和小细胞癌为主。

腺样囊性癌以局部浸润性、低度恶性肿瘤,占气管癌的20%~35%。约2/3的腺样囊性癌发生于气管下段,近隆突和左右支气管的起始水平。1/3发生于大支气管的起始点。肿瘤呈息肉状,质硬,灰白色、粉红色或浅褐色,最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并穿过软骨壁扩展到周围组织,表面黏膜一般不受损,有时可见溃疡。

鳞癌和小细胞癌以管壁浸润性生长为主,质脆,触之易出血,发生于支气管内的几率高于气管内。

黏液表皮样癌发生于主支气管内,较少见。癌肿呈侵蚀性生长,但大多数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乳头状瘤起源于黏膜上皮组织,为良性肿瘤,常发生于支气管近端,入支气管腔内,呈簇状或单个息肉状,有短蒂附着于支气管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层,表面呈白色颗粒状,质脆易碎。

类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

Kulchitsky细胞,与腺样囊性癌不同,好发于主支气管和远段支气管。

临床表现与诊断

本病病程隐匿, 约20%的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 一般的体检及X线胸片难以发现, 因此常诊断

为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等。若病灶较小,没有造成明显的管腔堵塞,患者可能仅有咳嗽等症状,偶有少量咯血。若病灶较大,堵塞管腔2/3以上,则会引起明显的喘息、呼吸困难等,且与体位有关,颈部听诊可闻及粗大的哮鸣音。有不少患者因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行紧急气管切开时, 才被发现肿瘤。类癌时可伴有类癌综合征,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哮喘和心动过速。

早期诊断主要根据气管镜检查或仿真气管镜检查,若发现气管黏膜有病变,应行黏膜活检或刷检。近年来荧光支气管镜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原位癌的诊断阳性率。因此,对慢性咳嗽、咯血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镜检查。

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处理流程

既往原发性气管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Regnard 等报道一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 原发性气管肿瘤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和 57%。气管腺样囊性癌可侵犯管壁全层, 但临床进展较慢, 常沿黏膜下和神经鞘膜生长, 手术难以彻底

切除, 在间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 有复发或转移的倾向,术后配合放疗,可明显延长生存率。但对超过3cm的肿瘤,手术切除后需行气管移植,由于供体及技术所限,临床尚难广泛开展。因此,气管癌的微创治疗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消融治疗

临床发现,80%以上的气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病情晚期,

不适合手术治疗。消融治疗可部分替代手术治疗,若与其他治疗结合应用,可达到与手术相似的效果。

冷冻治疗

{1}恶性肿瘤:冷冻治疗效果较慢,通常在第一次冷冻治疗

后8~10天,进行气管镜复查,并评估组织的破坏情况,取出坏

死组织。如果需要的话,再进行第二次冷冻治疗。若单次治疗即通畅气道,有引起气道管壁或动脉壁穿孔的危险。治疗的间歇时间分别为2周、4周和8周,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临床情况决定。经冷冻治疗后,患者的支气管阻塞症状可以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2}良性肿瘤、炎症或手术后的瘢痕狭窄、肉芽肿性病变,

经支气管镜冷冻疗法可达根治目的。良性病变,尤其是肉芽肿组织,应用冷冻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治疗后常数月甚至数年都没有复发。低度或中度恶性肿瘤较少见,但已有文献报道对这些肿瘤进行冷冻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患者均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

{3}冷冻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联合应用:已有研究显示,在冷

冻治疗后接着进行化学治疗是比较有效的,且在冷冻治疗后,抗癌药物可迅速集聚在肿瘤部位。

{4}冷冻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专家提示,冷冻治疗

和放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在局限性的支气管癌,当不能手术治

疗时,常选用放射治疗,但用此法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20个月。只有35%的患者其局部肿瘤经放疗后消失。在肿瘤阻塞引起肺不张患者,如果没有进行局部治疗而仅用放疗,只有21%的患者在放疗后肺可以复张。放射治疗在冷冻治疗后2周开始实施。

热疗

对肿瘤较大,呼吸困难较明显者,应首选热疗,先减轻管腔阻塞程度,然后配合放疗、光动力治疗和局部化疗等。必要时可配合气管内支架治疗。

{1}微波治疗:能有效地杀伤支气管腔内的肿瘤组织,减轻管壁癌浸润程度,减少瘤负荷,解除气道阻塞,使肺复张,促进炎症吸收,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中对腔内肿块型及肿块伴浸润型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管壁浸润型患者。可使部分气道良性肿瘤患者避免手术,而且几乎可达到甚至优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

{2}高频电刀治疗:即通过气管镜伸入针状或圈状电极对腔内肿瘤组织进行热凝切的一种方法,属接触式治疗。微小的探头如同一个激活的电极,热量通过微小的探头集中在接触组织表面上的一个点状区域,从而导致组织的凝固或汽化。目前,一种简单、相对安全、性价比更高的治疗设备——非接触式的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近年来已在气管镜介入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激光烧灼治疗:用于软式气管镜的激光主要是Nd·YAG 激光,它瞬间能产生200~1000℃的高温,将肿织烧灼破坏、炭化及气化。良性肿瘤的激光治疗可以替代手术治疗,局部病灶可很快去除,恢复通气功能。

恶性肿瘤亦可用激光消除,缓解气道梗阻症状,但术后3~6个月内易复发,可重复用激光治疗,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光动力治疗等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对那些化疗、放疗不敏感的低度恶性肿瘤,如支气管类癌、腺样囊性癌等,激光治疗也能取得较好效果。尤其是类癌甚至可获得与手术相同的效果。

放射治疗

作为原发性气管癌手术后补充治疗或根治性治疗具有一定

的地位,但单纯放射治疗疗效比手术治疗效果差。应用于软式气管镜腔内近距离放疗有两种方法:一种为腔内后装放疗,就是先将盛有同位素的施源器或导源管送到合适的病变部位,经X线核实位置,再经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及优化剂量分布,获得满意结果后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放射源可自动回到储源器内。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优点是患者可得到精确的治疗,且医务人员隔室遥控操作,非常安全。

还有一种为放射粒子植入,通常是将放射性粒子捆绑在内支架上,既对狭窄的气管起支撑作用,又对肿瘤进行近距离放疗,控制肿瘤的进一步生长。亦可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将125I粒子直接植入到无法手术切除的大气管肿瘤内,以解除大气管内肿瘤所

致的气道堵塞和阻塞性肺炎等临床症状,肿瘤局部控制率可达85%。

动脉介入化疗

经动脉灌注化疗术(TACI)是采用介入方法,将导管经血管送达肿瘤供血的支气管动脉,注入化疗药物,能明显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同等剂量静脉用药高数十倍),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而减少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

缓释化疗药

这是将抗癌药包埋于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赋形剂制备成药

物缓释系统,植入肿瘤组织后,可在较长时间内以一定的速率持续地释放,在植入部位形成高药物浓度,并在浓度梯度作用下向周围逐渐、缓慢地扩散,然后经血液和淋巴系统参与全身循环。这样局部的肿瘤细胞被高浓度的药物杀死,血液和淋巴系统中的肿瘤细胞也会被化疗药物所抑制,从而起到局部持久化疗的目的,降低了不良反应,起到了类似靶点给药的目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缓释化疗药有顺铂、丝裂霉素、5-FU、紫杉醇等。现已研制成特殊穿刺针,将缓释化疗药经气管镜植入到气管壁瘤体内。亦可将缓释化疗药绑附或粘附在气管内支架外壁上,使内支架起到支撑作用和化疗作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气管腔内局部药物注射:对明确为恶性气管内肿瘤者,可配合冷冻、热疗,瘤体内注射化疗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

光动力治疗(PDT)

PDT是先将光敏剂注入人体,光敏剂在进入机体后,会特异性地聚集于肿瘤部位并与肿瘤细胞结合,当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后,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称为光敏反应),由此产生的光毒性物质,会破坏肿瘤细胞和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PDT疗法对早期气管-支气管癌可达根治效果,对晚期肿瘤则发挥姑息治疗手段。对于气管腔内较大的肿瘤光动力治疗前,可采用高功率激光切除病灶,减少病灶厚度,再行PDT,常可提高疗效。对于经超声检查确认为浅层损害的癌灶,采用支气管镜下PDT可能达到完全治愈。对于无法实施外科切除的中晚期梗阻性病变,采用支气管内镜下PDT,必要时辅以放疗或内支架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梗阻、消除或减轻吞咽困难、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姑息疗法。

内支架置入

气管内支架置入适于气管、食管、纵隔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所致的气管狭窄;高位食管-气管瘘不能置入食管支架者,可置入气管支架。

内支架的放置很简单,可在X线透视下或气管镜引导下,将导丝送达预定部位,然后将内支架输送器沿导丝超过病变部位,再按一定的深度释放内支架,以确保内支架撑开整个病变部位。如患者条件许可,最好在内支架置入前先行氩气刀治疗或光动力治疗,以利于肿瘤的控制。

电子支气管镜对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电子支气管镜对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6-07-18T12:08:35.877Z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作者:李明发黄云超赵光强赵芸李云莲杨硅艳张 [导读] 原发性气管肿瘤发病率较低,临床上较为少见,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早期X线检查不易发现。 李明发黄云超赵光强赵芸李云莲杨硅艳张祥武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对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方法,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95例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566例,女性189例,男女之比为3:1,发病年龄以41~70岁较多,每增加10岁发病率逐渐增多,年龄在71岁以上发病率明显下降。主要症状为咯血和声嘶。病变部位以气管下段最多。病理类型以恶性居多占92.1%(732/795),以鳞癌最常见占34.7%(276/795)。癌肿侵及范围以隆突和右肺支气管最为显著。结论原发性气管肿瘤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及早行气管断层及CT检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病理类型,为临床提供手术方式和用药依据。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气管肿瘤;诊断 原发性气管肿瘤发病率较低,临床上较为少见,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早期X线检查不易发现,常易造成误诊和漏诊[1, 2]。本文就我院1999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气管肿瘤的795例病人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795例气管肿瘤全部采用日本Olympus BF—200型和260型电子支气管镜病检确诊。男性566例,女性189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56.5±7岁。以年龄分组21~30岁13例,31~40岁56例,41~50岁173例,51~60岁272例,61~70岁195例,71~80岁43例,81岁以上3例。 2.症状与体征 咳嗽伴咯血234例(29.4%),声音嘶哑124例(15.6%),胸闷气喘158例(19.9%),咳嗽、咳痰伴胸痛183例(23%),刺激性干咳56例(7.1%),颜面浮肿32例(4%),咳出肉块8例(1%)。病程最长30余年,最短半月至1个月。 3.X线胸片或/和CT检查 疑为纵隔肿块影40例,气管内肿块影72例,左肺块影158例,右肺块影447例,双肺无异常59例,胸腔积液6例,双肺块影13例。 4.病变部位及阻塞程度 位于气管上段34例,气管中段74例,气管下段687例。肿瘤占据气管腔75%有68例,占据50%有98例,其余均小于50%以下,肿瘤最小(直径约为0.4x0.3cm)有12例为气管息肉。 结果 本组795例病人仅72例因气道明显狭窄只作刷检,其余病例均作活检及刷检。病理类型:恶性肿瘤732例,其中鳞癌309例 (42.2%),未定型癌149例(20.4%),小细胞癌135例(18.4%),腺癌99例(13.5%),低分化癌17例(2.3%),鳞腺混合癌11例(1.5%),腺样囊性癌8例(1.1%),粘液腺癌2例(0.2%),小涎腺癌1例(0.1%),乳头状腺癌1例(0.1%)。良性肿瘤63例增殖型结核33例(52.4%),息肉12例(19%),腺瘤6例(9.5%),软骨瘤4例(6.3%),鳞状上皮乳头状瘤3例(4.8%),小涎腺瘤3例(4.8%),霉菌丝1例(1.6%),错构瘤1例(1.6%)。 1.肿瘤累及范围 肿瘤侵及隆突和左右肺支气管开口182例,右主支气管开口377例,左主支气管128例。 讨论 原发性气管肿瘤是指位于环状软骨与隆突之间的肿瘤。多见于软骨环与膜部的交界处,发病率较低,临床较为少见,以恶性肿瘤居多[2, 3]。本组有732例(92.1%),在恶性肿瘤中尤以鳞癌最多,占34.7%(276/795)。因气管腔横径在1.5~2.0cm,有环状软骨支撑,当肿瘤较小时,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规X线检查不易发现,易误诊为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4]。当肿瘤增大,出现胸闷、气喘、咯血、声嘶症状时才急于求医[5]。再摄胸片、CT检查发现纵隔影增宽易误诊为纵隔肿瘤[6]。本组有40例临床诊断为纵隔肿瘤。有文献报道当肿瘤堵塞管腔75%或管腔直径小于1cm时才出现症状[2, 7]。本组有68例病人肿瘤占据气道75%,98例占据50%,与之相符。12例肿瘤直径小于0.4x0.3cm被确诊为气管息肉。病程长达20年和30余年,7例被摘除。33例经取材病检及刷片被确诊为增殖型结核。病程最短为半月至1个月,腺瘤6例,软骨瘤4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3例,小涎腺瘤3例,霉菌丝病1例,错构瘤1例。135例病人自出现症状受检被确诊为小细胞癌。本病的早期症状主要以咳嗽、气促,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出现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可伴有咯血、声音嘶哑,极少数病人可咳出瘤组织[8]。 本组资料显示发病率以41~70岁较高,并随年龄每增大10岁发病率有所上升,当年龄大于71岁发病率明显下降,这与出现症状的早期即得到明确诊断有关,病变部位依次为气管下段>气管中段>气管上段,说明气管癌以下段为最常见。病理类型以恶性居多,鳞癌最多,小细胞癌次之,腺癌居三,癌肿侵及范围以右肺最多,隆突及左右肺支气管次之,左肺较少,肿瘤侵及右肺支气管最多的原因可能与其生理解剖关系密切。有文献报告认为气管很少发生转移[3]。本组有25例,1例为左乳腺癌术后1年,9例为左肺癌术后1年半,5例为右肺癌术后2年,6例为食道癌术后2月,2例为甲状腺癌术后3月,1例前列腺癌术后3年,1例喉癌术后半年转移。 对气管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X线气管断层片,CT和纤支镜检查,纤支镜检查为首选,它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病理类型,为手术或手术方式和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9]。 通过对上述795例病人的检查经验,我们有以下体会:当气管腔阻塞严重,病人有呼吸困难症状,应在给氧下进行检查,活检也应小心谨慎,可在活检前用0.005%肾上腺素滴入,应除外高血压病人可用4℃冰盐水,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活检后应严密观察呼吸及咯血量,如肿瘤占据气道75%时,纤支镜检查应特别慎重,应以刷检为宜,不宜取材,若要取材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我们认为:凡年龄在20岁以上,无明显诱因晚发的哮喘病人,既往无过敏及哮喘史,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药物治疗无效,即使胸片检查正常者;不明原因的痰血、咯血、声音嘶哑者;刺激性干咳伴气管内擦痒者;胸骨下隐痛,久治不愈,胸部X线阴性者;憋喘明显,与体位关系密

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术的护理

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陈 洁 关键词:体外循环;肿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0.03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0C-2837-02 气管肿瘤的发病率不高,但病程却极其凶险,最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依靠外科手术。部分气管肿瘤的位置位于气管下段且瘤体较大不能行常规气管插管,亦无法直接气管切开通气,因此体外循环成为唯一确保病人术中氧合的方法。我院近10年来在体外循环下成功切除6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人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4岁~66岁;术后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2例,鳞癌2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良性肿瘤1例。临床表现为严重胸闷、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明显,部分伴有发绀。气管最狭窄处直径<0.5cm,肿瘤阻塞气管腔3/4以上。 1.2 手术方法 局部麻醉下右侧股动脉、股静脉插管,连接体外循环机,行股-股转流。待转流顺利、氧合良好后麻醉医生开始静脉诱导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至肿瘤上方。右后外侧切口进胸、切断病变远端气管,将事先制作好的ID6.0无菌气管导管插入左侧主支气管并接无菌螺纹管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适当减少体外循环流量。切除肿瘤后用5-0Prolene线由后壁向前壁连续吻合气管,待气管后壁吻合完成,术者将台上气管插管拔除,继续吻合前壁,吻合完毕试漏后,将经口的气管导管插入吻合口下方正常通气,待循环及氧合稳定停体外循环,鱼精蛋白拮抗残余肝素、止血关胸、平卧位后常规吊颈。 2 结果 6例手术进展均顺利,无各种手术、麻醉意外发生。术毕均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因术后引流多行2次开胸止血,后恢复良好。各例均于术后48h内拔除气管导管。6例均临床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4d。 3 护理 3.1 手术前准备 术前1d巡回护士需参与术前讨论,熟悉手术过程、手术方案及所需特殊器械。床边访视病人,认真查看病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及术前准备,向病人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及手术室环境等,减轻其术前焦虑心理,提高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同时详细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并进行围术期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制订相应的手术护理计划,为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手术安排在百级层流手术间,入室前调节室温24℃,湿度50%,准备变温毯、暖风机、血液加温器等保温设备,并确认其性能良好。除常规开胸手术器械外,还需备好股转流体外循环的特殊器械、套线器、束带、小皮撑、小阻断钳、无损伤镊、无损伤血管吻合线等。另按无菌要求准备一经特殊处理后缩小套囊的气管导管供台上插管使用,备一套无菌螺纹管。 3.2 器械护士术中配合 此类手术紧张复杂、手术器械种类较多,器械护士术前要充分了解手术步骤和术者习惯,全面掌握各种特殊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根据步骤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备好术中所需物品。病人入室后器械护士提前洗手上台,手术器械按过程次序摆放,依次为切皮-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开胸-游离气管-气管肿瘤切除-行气管成形术-关胸-缝皮顺序。4×12无损伤缝线,5-0或6-0porolene线按顺序夹于手术巾中间,便于及时取用。器械护士在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观察手术进程,并能预见手术中的突发情况。与巡回护士密切配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不因器械护士不熟练而延误手术。 3.3 巡回护士术中配合 病人入室后置于带有变温毯的手 术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61页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 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 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 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 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 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 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 和溃疡型。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消化道出血得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况 消化道出血就是消化系统病变常见得临床症状之一,而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出血得诊断与治疗非常有效。消化道以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对消化道出血得诊断,通过临床病史分析、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与器械检查,大多能明确诊断。但仍有一部分病人虽经各种检查,却不能发现出血得原因与出血部位,无法进行有效得治疗。对这部分病人,作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则十分必要,选择性血管造影不但可显示造影剂外渗得直接征象,同时也显示出病灶,包括血管丰富得隐匿性病灶,经综合分析最终选择外科、内科或介入治疗得最佳方案,控制病情。经导管内灌注血管收缩药物或栓塞治疗方法安全简便,疗效迅速可靠,往往达到立竿见影得作用。 第二节消化道出血得诊断 一、病因 消化道出血常见得病因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性胃炎或其它炎症性疾病,肿瘤 性病变,憩室、息肉,胃肠道手术后,吻合口溃疡与肿瘤,门脉高压所致静脉曲张出血,凝血机制不良,血管发育异常如动静脉血管畸形、结肠血管扩张症等;医源性出血主要包括内窥镜行息肉切除活检术与内窥镜胆总管括约肌切开术、肝脏或胆道手术、活检与肝脏得介入操作后得胆道出血等。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与单位时间内得出血量有关。可以表现为隐匿性便血,慢性出血或急性大出血。出血量大时,除了呕血与黑便,病人可有头晕、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速等表现。 三、影像学诊断 (一)消化道钡剂检查 这就是常规得检查方法,主要显示消化道管腔形态及粘膜皱襞表面情况,但对于粘膜下病变与肠道壁内得血管性病变,钡剂造影检查常常就是阴性得。通常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作消化道钡剂检查。上消化道内窥镜及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一部分出血得原因与明确出血部位,并且常可行相应得治疗。 (二)同位素静脉扫描 同位素静脉扫描可检出0、1ml/min得消化道出血,其敏感性为45%~90%,可大致了解出血得部位,准确定位仍较困难。经导管在靶动脉内注入同位素可明显提高本方法得敏感性与准确性。 (三)选择性动脉造影

一例体外循环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一例体外循环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1例体外循环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针对气管插管拔除后短期内难以有效 咳嗽情况,指导做深呼吸,有效排痰;做好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工作。结果通 过开展针对性护理处理后,手术12d后出院;经随访,呼吸正常,症状消失。结 论针对该例行体外循环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通过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 可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体外循环;气管内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非心脏手术治疗中应用体外循环,能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且还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因而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大部分器官肿瘤者均能在非体外循环下开展并完成手术,而由气管肿瘤所引起的严重呼吸道梗阻者,在麻醉时,可能会造成气道完全梗阻,而通过体 外循环技术的应用,可在较短时间解决气体交换,保障手术顺利实施,但却增加了术后护理 难度[1]。本文针对1例体外循环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深入剖析其围手术期护理举措,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37岁,入院原因为呼吸困难、哮喘、无法平卧2年。入院后,经纤维支气管镜 检查,证实存在主气管肿物,大小3cm×2cm×2cm,位于气管隆凸上约4cm处,质中,活动,表面光滑,其在气管腔中占比84%,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气管类癌。经系统化术前检查, 无手术禁忌症。 1.2手术方法 因肿瘤将该患者气道阻塞,无法平卧,呼吸困难,因而局部麻醉后,首先肝素化,实施 右侧股动静脉插管,低流量转流后,将气管插入并麻醉。于胸骨上窝颈部,作一领状切口, 距离气管隆凸约5cm位置处,将气管切开,得知肿瘤位于气管左侧,瘤体大小: 3cm×2cm×2cm,基底部大小1cm×2cm,表面比较光滑,没有出血。距离肿瘤基底部上、下各 个1cm位置处,将气管切断,将肿瘤切去,切除气管长度为4cm,端与端间吻合气管,体外 循环时间为25min。完成手术后,带气管插管送至病房。 2.结果 完成手术后,管插管辅助,持续6h,然后将气管插管拔除,同时开展抗炎、强心等处理,术后12d时,出院。经随访,患者呼吸正常,症状消失,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复查,吻合 口有良好愈合。 3.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 完成手术切送回监护室后,因没有家属陪伴,在陌生环境中,受伤口疼痛、器官插管等 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此外,因手术方式比较特殊,患者头颈活动受 到相应限制,增加了体位限制的痛苦,会比较惊恐,情绪低落、忧愁、伤感,丧失治疗信心,不配合医护工作开展[2]。对此,护理人员需时刻观察患者异常,给予心理指导与安慰,引导 患者自我表达,最大程度满足其合理需要,针对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也能够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放松其身心。强化护患沟通,将被动体位的重要性、必要性告知患者,对患者 四肢、腰背进行局部按摩,并用热情、亲切的话语,给予关怀与帮助。 3.2观察生命体征 体外循环会影响到机体的多个脏器,特别是心肺功能,受缺氧、疼痛及手术刺激等因素 影响,术后循环功能还没有稳定,呼吸功能尚未恢复,因此,此时监护生命体征尤为必要[3]。将患者送至监护室后,用心电监护仪进行实时检测,并对其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 严密检测,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当将气管插管拔除后,需继续面罩吸氧,控制氧流量,即4~5/min,当其血氧饱和度>95%,缺氧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呼吸恢复平稳后,则可根 据实际需要降低氧流量。本患者完成手术后,早期血压有明显增高,最高时可以达到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汇总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史采集】 1.注意询问与肺癌发生有关的病史,如长期吸烟、职业环境、家族史等。 2.症状:包括肺内症状、肺外症状、全身症状。注意有无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声嘶、胸闷、气急、发热、消瘦、关节胀痛、皮肤改变、血栓性静脉炎等。 【物理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视诊:有无Horner氏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征、杵状指(趾)、紫绀、 皮肤损害等。 (2)触诊:有无锁上、腋下淋巴结肿大,有无肝脏肿大、皮下结节,骨骼有无压痛及叩痛。 (3)听诊:有无声音嘶哑、肺部罗音、哮鸣音、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征。 【诊断】 1.胸部X线检查:包括胸透、胸部正侧位及体层片。 2.胸部CT检查:包括CT平扫、增强、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3.胸部MRI检查。 4.痰细胞学检查:无咳嗽咳痰者,可采用雾化引痰法。 5.胸水细胞学检查。 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肿瘤的部位和范围、活检或刷检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7.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组织学诊断,包括转移淋巴结的活检、B超或CT 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经纤支镜的活检、皮下转移结节的活检、胸膜活 检及开胸探查、术中冰冻切片活检等。 8.B超检查:有助于远隔转移的了解(肾上腺、肝、脾、腹腔淋巴结及锁上 淋巴结等),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9.有骨痛的病人应做骨ECT检查。 【分型】 1.以肿瘤发生部位分型: (1)中央型:发生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或发源自段支气管,但已侵犯叶支气管的癌。 (2)周围型:发生于段和段以下支气管的癌。 2.组织学分型: 临床一般可将肺癌简略地分为五类: (1)鳞状细胞癌; (2)小细胞肺癌; (3)大细胞肺癌; (4)腺癌; (5)细支气管肺泡癌。 【临床分期】 1.肺癌的TNM分期可以较准确地估计病情,对选择治疗有很大帮助。1997 年UICC公布的分期方法如下: (1)T:原发肿瘤 (2)Tx:隐性癌在支气管分泌物中找到癌细胞,但在X线或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癌肿。 (3)T0:无原发性癌的征象。 (4)Tis:原位癌。 (5)T1:癌肿最大直径在3cm或以内,周围为肺组织或脏层胸膜。在支气管镜下未见有向叶支气管近端侵犯。 (6)T2:癌肿最大直径在3cm以上或任何侵犯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以上;侵犯脏层胸膜;或任何大小的癌肿向肺门区扩展伴有关联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其范围不超过全肺。 (7)T3:癌肿任何大小并伴有向邻近器官直接侵犯如胸壁,包括肺上沟肿瘤,

气管肿瘤

气管肿瘤 原发性气管肿瘤较为罕见。 自然病程 1、鳞状细胞癌倾向于发生在气管的远端1/3,超过60%的肿瘤源侧壁或后壁。 2、接近1/3的患者初次发现时既有纵膈或肺内转移。 3、肿瘤玄仙累及邻近淋巴结,或直接侵犯纵膈组织。远处转移至肺、肝和骨也较常见。 4、囊腺瘤和腺癌倾向于发生在气管的上1/3;在仅有气管内肿瘤的患者,它们灶气管壁上扩散的距离更远。手术和放疗都需要较大范围的清除。中子放疗对囊腺瘤的治疗效果较为肯定。 5、囊腺瘤的气管外扩散(58%)比鳞状细胞癌多3倍。 临床表现 全军肿瘤放疗中心的系列研究表明,咯血(60%)、呼吸困难(56%)、声嘶(40%)及咳嗽(36%)是最常见的症状。 其它潜在征象和症状包括复发性肺炎和声带麻痹。 辅助检查 1、无特异症状的患者可行胸部X线片检查。 2、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决定是否手术及解决未及生命的梗阻情况。一般会用到支气管镜,但激光切除术更常用。 3、胸部CT用于勾画肿瘤的侵润范围。 病理分型 1、世界卫生组织在1993年修订了喉癌、下咽癌和气管癌的分型。这一组织学分型包括上皮肿瘤和癌前病变、软组织肿瘤、骨和软骨肿瘤、淋巴瘤和肿瘤样组织。 2、恶性病灶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神经内分泌瘤,1—3级。 3、最常见的原发气管肿瘤为鳞状细胞癌和囊腺癌,其它恶性实体瘤较少见。 预后因素 1、最主要的预后因素包括组织学类型、位置(上叶或下叶)及可否切除。 2、淋巴结累及和术后切缘阳性同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3、在既往的报道中,特别是在全军肿瘤放疗中心的一些专家文章中,都提到过囊肿瘤通常生存率较高,疾病进展相对缓慢。 治疗

1、一般治疗气管肿瘤的治疗主要是原发肿瘤切除术(常行肺袖式切除)及气管重建。 推荐常规术后放疗,尽管并没有进行正式的前瞻性研究。 在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可采用外照射或气管内照射。 通常不采用单独化疗,但推荐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 2、放疗技术因为纵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对于上、中气管肿瘤,初次放疗计划一般包括几乎整个纵膈和双锁骨上淋巴结,至少45Gy;对隆突或较低位的未知气管肿瘤,可行选择性锁骨上淋巴结放疗。然而,一些肿瘤中心取消了常规的大面积选择性淋巴结照射。 ①由于倾向纵向(周围)传播,囊腺瘤的治疗范围应包括广泛的前—上气管。 ②局部加量,肿瘤总剂量达60—70Gy,大体病灶的剂量更高,可采用带楔形模块的前、侧向野。 ③气管肿瘤科采用前后对穿野治疗,但需考虑脊髓受量。 ④三维适形治疗可用于计划制定,适形调强放疗尤其对位于重要位置且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的肿瘤更为有益。 ⑤如果气管壁有广泛的肿瘤侵润而不能进行手术,同样不能进行根治性放疗,因气管瘘的发生率较高。这种情况下,患者不能接受任何高剂量的治疗,可延长保守的放疗疗程至45Gy/5周。 通过以上几点,不难发现,气管肿瘤的放疗需要高剂量、高精准、高精细和适形的放疗条件,而过去的放疗技术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放疗这一技术很少被患者所闻知。而且就算是选择了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疗效也不是很好,只能是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的唯一选择。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的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放疗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随着TOMO(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设备)的引进,填补了我国高端放疗技术的空白,使国内的患者也得到了国际上最先进技术的医疗条件。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的不规范。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髓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骨相关事件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约一半到2/3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骨髓瘤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通信作者:马军,Email:mjun@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16813445.html,;邱录贵,Email:drqiu99@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16813445.html,

支气管肺癌的诊断要点

支气管肺癌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症状 肺癌的症状主要取决于其发生部位、大小及发展程度。早期可无症,仅在X线健康检查时偶然发现。中心型肺癌出现症状较早,周围型较晚,最常见的症状有:1)咳嗽: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约有3/4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其特点是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主,无痰或少量泡沫白痰。肿瘤增大引起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多为持续性,呈高音调金属音。支气管狭窄远端有肺部继发感染时,痰量增加,呈粘液脓性痰。 2)咯血:也是肺癌常见的的首发症状之一,癌肿组织血管丰富,常持续性或间断性的反复少量痰中带血,不易控制,癌肿腐蚀大血管时可引起大口咯血,色鲜。 3)胸痛:肿瘤累及胸膜或纵隔,可产生不规律的胸部钝痛或隐痛,肿瘤侵蚀胸壁肋骨或压迫肋间神经,则胸痛尖锐剧烈,且有定点或局部压痛,并随呼吸、咳嗽、变换体位而加重。 4)发热:肺癌中期由于阻塞性肺炎引起发热,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后期则因癌组织变性坏死引起癌性发热,发热往往持续不退,抗生素治疗无效。大部分病人伴盗汗,口干,心烦,手足心热等症状。 5)气急:支气管狭窄,阻塞引起气急,较多见于中心型肺癌。肿大淋巴结压迫大支气管或隆凸,或细支气管一肺泡癌广泛播散时,气急进行性加重,并伴有紫绀。大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均可出现严重气急现象。 6)消瘦:晚期患者,由于感染,疼痛等所致的食欲减退,肿瘤毒素引起的消耗等皆可引起消瘦,面色苍自,神疲乏力等逐渐发展为恶病质。 2.体征 1)局限性喘鸣音:为单侧性局限性喘鸣声,特别在吸气阶段的喘鸣音,咳嗽后并不消失,是肺癌早期体征之一,但为时短暂,容易被忽视。 2)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左侧多见)时出现声音嘶哑。喉镜纵隔检查有患侧声带麻痹。 3)癌肿压追上腔静脉时,常见于右上叶小细胞癌,头部和上肢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和上半身瘀血水肿及静脉怒张(即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4)肺尖部的肺癌又称肺上沟瘤,常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眼裂狭小、额部少汗等霍纳综合征。 5)压迫臂丛神经引起同侧肩臂酸痛,不能抬举,肩部及手指有放射性疼痛和感觉异常,肌肉萎缩。 6)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甚至发生支气管一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压迫气道严重

卫生部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胰腺癌

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胰腺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癌症发生于胰腺组织者,称为胰腺癌 2.2胰头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右侧的胰腺癌,为胰头癌。钩突是胰头的一部分。2.3 胰体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胰腺癌,为胰体癌。 2.4 胰尾癌:发生于腹主动脉与脾门之间的胰腺癌,为胰尾癌。 2.5 全胰癌:肿瘤部位超过2个区域的胰腺癌,为全胰癌。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大肠癌组织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CEA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3.2 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是一种粘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因由鼠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而命名。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 3.3 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的粘蛋白型糖类抗原,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很少,甚至没有。发生恶性肿瘤时,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其含量可升高,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时尤为明显。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242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特异性较高,即在恶性肿瘤时升高明显,而良性疾病时一般不升高,且具有独立预示价值,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有报道其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4 诊治流程

畸胎瘤诊疗指南

畸胎瘤诊疗指南 【儿童畸胎瘤常见部位】 骶尾部、卵巢、睾丸、前纵隔、腹腔及腹膜后。睾丸畸胎瘤泌尿科治疗,前纵隔畸胎瘤胸外科治疗。骶尾部、卵巢、腹腔及腹膜后畸胎瘤我科治疗。 【适应症】: 1、<18岁,未进行手术,仅影像学检查提示骶尾部、卵巢、腹腔及腹膜后畸胎瘤病人; 2、<18岁,院外已经手术切除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畸胎瘤,需继续综合治疗病人。 【治疗前检查】 1、彩超、CTA和/或MRI增强 2、正侧位胸片和/或胸部CT 3、心电图 4、必要时全身骨扫描 5、血AFP 6、血常规、大、小便常规 7、血生化术前全套(包括肝肾功和电解质等) 8、血凝五项 9、免疫术前全套(肝炎标志物+HIV+梅毒+结核抗体) 、必要时性激素10.

11、必要时HCG 12、必要时交叉配血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a.良性肿瘤及肿瘤局限、无周围器官组织受侵犯者行肿瘤切除术。 b.考虑恶性肿瘤不能一期切除者行肿瘤活检术。 c.良性肿瘤复发、残留窦道者,应再次手术,彻底切除肿瘤。d.恶性肿瘤经过充分化疗后,二次探查切除肿瘤。 e.肿瘤扭转、破裂或出血,有危及生命可能者,需急诊手术切除病灶。 2. 化疗 a.良性肿瘤不需要化疗。未成熟畸胎瘤(Ⅱ、Ⅲ级)、恶性畸胎瘤术后需行辅助化疗。 b.肿瘤较大、切除手术有可能残留或损伤重要器官者且AFP明显升高,诊断为恶性肿瘤者,行3-6个疗程术前新辅助化疗。c.骶尾部恶性肿瘤有尿潴留者、肿瘤侵犯骶骨和侵入骶孔或骶管、下肢肌力下降或瘫痪者,行3-6个疗程术前新辅助化疗。d.良性肿瘤术后复发恶变、AFP出现异常升高者,应化疗。以骶尾部畸胎瘤为例的手术规范: 、术前放置导尿管,直肠内放置油纱条或扩管器1. 2、体位及切口:

临床诊疗指南(肿瘤科分册)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以及肺癌家族史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 (1)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体格检查。 1.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为规范我院肿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53号)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与流程。 一、严格遵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二、八个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 1.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3.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4.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5.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6.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7.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8.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三、相关科室成立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组,组长为科主任。在科室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针对本科实际情况,对照指南制订易操作的本科诊疗规范。 四、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 五、药剂科对相关科室提供必要的相关化疗药物信息,为此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

六、在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医务科,医务科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医务科按整改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相关科室。 七、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诊治流程: 1.肺癌规范化

2.肝癌诊断流程 发现肝脏占位 <1CM 1-2CM >2CM AFP ≥ 200ng/ml a AFP <200ng/ml 间隔3月复查超声及AFP b 肿物保持稳定18-24个月 恢复每6个月监测 肿物增大 根据大小进入相应流程 2种动态显像检查c 均为肿瘤典型表现 1种为肿瘤典型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任何1种动态显像检查 典型肿瘤表现 活检d 阳性 阴性 重复活检或影像学随诊 诊断原发性肝癌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况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病变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而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效。消化道以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通过临床病史分析、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器械检查,大多能明确诊断。但仍有一部分病人虽经各种检查,却不能发现出血的原因和出血部位,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对这部分病人,作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则十分必要,选择性血管造影不但可显示造影剂外渗的直接征象,同时也显示出病灶,包括血管丰富的隐匿性病灶,经综合分析最终选择外科、内科或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案,控制病情。经导管内灌注血管收缩药物或栓塞治疗方法安全简便,疗效迅速可靠,往往达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第二节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一、病因 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性胃炎或其它炎症性疾病,肿瘤 性病变,憩室、息肉,胃肠道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和肿瘤,门脉高压所致静脉曲张出血,凝血机制不良,血管发育异常如动静脉血管畸形、结肠血管扩张症等;医源性出血主要包括内窥镜行息肉切除活检术和内窥镜胆总管括约肌切开术、肝脏或胆道手术、活检和肝脏的介入操作后的胆道出血等。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和单位时间内的出血量有关。可以表现为隐匿性便血,慢性出血或急性大出血。出血量大时,除了呕血和黑便,病人可有头晕、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速等表现。 三、影像学诊断 (一)消化道钡剂检查 这是常规的检查方法,主要显示消化道管腔形态及粘膜皱襞表面情况,但对于粘膜下病变和肠道壁内的血管性病变,钡剂造影检查常常是阴性的。通常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作消化道钡剂检查。上消化道内窥镜及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一部分出血的原因和明确出血部位,并且常可行相应的治疗。 (二)同位素静脉扫描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 AFP: (a-fetoprotein)甲胎蛋白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 ICG15:(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 HBV:(hepatitisB virus)乙肝病毒 HCV:(hepatitisC virus)丙肝病毒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 四、诊断依据 (一)高危因素。 有乙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饮水污染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 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喀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2.肿瘤标志物检查 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AFP>400ng/mL一个月;或AFP>200ng/mL 持续二个月,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者,高度警惕肝癌,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肿瘤放疗科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肿瘤放疗分册

目录 第一章头颈部肿瘤 (1) 第一节鼻咽癌 (1) 第二节上颌窦癌 (7) 第三节筛窦癌 (8) 第四节口咽癌 (9) 第五节口腔癌 (11) 第六节喉癌 (12) 第七节甲状腺癌 (17) 第二章胸部肿瘤 (20) 第一节肺癌 (20) 第二节乳腺癌 (26) 第三节纵隔肿瘤 (31) 第三章消化道肿瘤 (35) 第一节食管癌 (35) 第二节大肠癌 (38) 第四章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44) 第一节肾癌 (44) 第二节膀胱癌 (47) 第三节前列腺癌 (50) 第四节睾丸肿瘤 (57) 第五节阴茎癌 (60) 第五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62) 第一节外阴癌 (62) 第二节阴道癌 (63) 第三节子宫颈癌 (63) 第四节子宫内膜癌 (68) 第五节卵巢癌 (72) 第六章淋巴系统肿瘤 (75) 第一节何杰金淋巴瘤 (75) 第二节非何杰金淋巴瘤 (78) 第七章骨及软组织肿瘤 (86) 第一节骨肿瘤 (86) 第二节软组织肿瘤 (86) 第八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88) 第一节颅内肿瘤 (88)

第一章头颈部肿瘤 第一节鼻咽癌 一、定义 鼻咽癌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鼻咽癌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8位,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81%,在头颈部的恶性肿瘤中鼻咽癌的发病率则居首位。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⒈颈部淋巴结肿大 2. 鼻部表现包括鼻堵,回缩性血涕及涕中带血。 3. 耳部表现常见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 4. 头痛确诊时约有70%患者有头痛,多表现为一侧为重的偏头痛,少数为颅顶枕后或颈项部痛。 5. 面部麻木约15%-27%患者有面部麻木症状,这是三叉神经受侵或受压所致的浅感觉异常,包括额面部蚁爬感、触觉过敏或麻木,是鼻咽癌前组颈神经受损发生率最高的症状。 6. 眼部症状表现为复视、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可因肿瘤侵至眶内或侵及颅底,眶尖眼外肌支配神经受侵引起。 7. 颅底受侵引发的颅神经麻痹综合征 ⑴眶上裂综合征:Ⅲ、Ⅳ、V1、V2颅神经麻痹,多伴头痛。 ⑵眶尖综合征:Ⅲ、Ⅳ、Ⅵ、V1颅神经麻痹及头痛。 ⑶垂体蝶窦综合征:Ⅲ、Ⅳ、Ⅵ颅神经先受累,继而Ⅵ和Ⅱ颅神经损伤致失明。 ⑷岩蝶综合征:又名海绵窦综合征或破裂口综合征,首先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继而顺次出现V3、2、1、Ⅲ、Ⅳ、Ⅱ颅神经麻痹。 ⑸颈静脉孔综合征:出现Ⅸ、Ⅹ、Ⅺ颅神经麻痹症状。 ⑹舌下神经孔症状:致舌下神经损伤,伸舌偏向患侧,患侧舌肌萎缩。 8. 远地转移临床表现以骨转移最多见,肺及肝转移次之。 (二)分期 目前,国内惯用的是1992年福州分期,国际上常用的是UICC分期,分别如下: 1. 1992年福州分期 1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的预见性护理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的预见性 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选自2009年9月~2010年5月间我院对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中进行预见性的入院宣教及心理调适,术前、术后症状及可能发生症状的告知。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及饮食指导。关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了沟通、交谈、文字、实例讲解的方式。结果50例患者及家属了解肿瘤介入治疗整个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对策略,提高了护士的预见能力,患者以最佳的心态及体力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结论预见性护理的落实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负性情绪,患者家属对疾病得到充分了解,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照顾,同时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是指对患者未发生的症状、体征、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超前的告知、讲解、分析,以便消除患者在治疗中的恐惧心理情绪。通过对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的预见性分析、讲解、

告知,90%的患者及家属对消化道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消除了患者恐惧的心理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了介入治疗每个阶段可能发生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同病种在院患者的现身说法,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治疗制定远期目标,使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最佳照顾,改善了患者的孤独,恐惧心理情绪。现将具体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共50例,男42例,女8例,年龄33~80岁。诊断前有症状或无症状的患者均为体格检查时发现,有症状的患者表现为乏力、消瘦、疼痛、厌食、吞咽困难等。进一步检查为CT、核磁,均无误诊病例。家属或患者心理压力大、经济负担重。因此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的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护理对策 2.1加强入院宣教,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护理 2.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护士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经济状况及疾病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交谈、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性格特征,以决定病情的公开问题。 2.1.2保护性制度的执行护士是第一个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患者的心理问题存在差异因个体而异。对首次住院患者不告知诊断,仅了解患者现存的症状、心理和精神状态。在住院期间,对性格开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