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四五粮食行业规划

十四五粮食行业规划

十四五粮食行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巩固小康社会时期,是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我省粮食流通发展新常态,抓住国家实施“粮安工程”和实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夯实发展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努力开创我省粮食流通行业发展新局面,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全省粮食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省内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加快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美好生活需求为着眼点,抢抓机遇,不断创新,加快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粮食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促农增收大幅增加,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三五”发展任务。

——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加快。全省建成30个储备粮库,新增有效仓容50万吨,使总有效仓容达到184万吨;以“西南粮食城”和市州粮食物流中心为骨干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增强。健全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累计从省外调入粮食1992万吨,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03.4 %,

有效弥补了省内产销缺口;搞好低保粮、救灾粮、平价粮供应,保障了市场供给,维护了市场稳定。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部分市、县建立了2.2万吨成品粮储备、明确了200个应急加工企业和2200个应急供应网点,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特色粮食产业加快发展。2020年粮食加工产值160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2倍。有机米、红米、香禾糯、薏仁米、荞麦、芸豆、酿酒高粱、茶油、菜油、特色食品等特色粮油产业初具规模,截止2020年,全省产值超亿元的粮油加工企业达50家,成为全国粮食集散地。

——粮油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建成全省粮油质量检测体系,为粮油质量安全奠定技术支撑;建成2000个“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及经营店,严把进货、配送质量关,促进百姓餐桌粮油消费安全。

——促农增收能力增强。优质粮油订单从2015年的300万亩发展到600万亩,累计促进农民种粮增收25亿元以上;实施农户科学储粮55.7万户,年减少储粮损失4万吨、助农增收1.2亿元。

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强,粮食市场建设滞后,粮食信息化建设刚起步,粮食企业“小、散、弱”仍较突出,粮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基石。“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部门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促

进农民增收,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1、面临的机遇。一是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安全法》,把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列为国家安全重要任务之一,为确保省内粮食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及《省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为搞好粮食流通工作奠定了政策支撑。三是国家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为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四是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要求,实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着力打造“五个100”工程和“五大新兴产业”,为发展特色粮油产业创造了条件。五是“十四五”期间将与周边省会城市通高速铁路,为省外粮食购入和省内特色粮食产品外销提供了便利。六是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我省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步伐加快,对于促进社会资本向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集聚,推动粮油产业加快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主要的挑战。一是粮食产消缺口逐年扩大,保障粮食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任务繁重。一方面受粮经种植比例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以及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工程性缺水等影响,省内粮食大幅度增产难度大。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粮食消费水平提高,口粮消费将逐年增加;大力发展畜牧业、酿酒业,转化用粮将不断增加。受这些因素影响,我省粮食消费将呈刚性增长,产消缺口将逐年扩大,预计到“十四五”末粮食产消缺口将达500万吨以上。二是随着小

康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营养、健康转变已成为粮食消费新常态,对粮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对放心粮油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粮油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对粮食品质及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粮食产销的不平衡性和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对粮食流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供应和粮价基本稳定为目标,以确保质量安全和农民增收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为支撑,以依法管粮和科学管理为保障,着力构建和完善粮食调控、仓储物流、特色产业、质量安全、粮食保障、智慧粮食、人才队伍、政策支撑八大体系,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和智慧粮食工作,把握新形势、适应新趋势、发挥新优势,切实形成安全粮食、智慧粮食、品牌粮食、法制粮食,全面提升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三)基本原则

1、坚守底线、安全发展。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粮食调控和产业发展两手抓,守住总量安全、质量安全、市场稳定和农民增收四条底线,既为我省巩固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粮源保障和提供稳定的粮食市场环境,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粮食消费新常态下的新需求。

2、突出特色、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省原生态特色粮油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的“五大新兴产业”,加快优质粮油、特色杂粮和主

食化产业发展,加快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发展绿色、循环高效粮食经济,提高粮食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3、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粮食行业,用信息化引领粮食流通现代化。实施科技兴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粮食储藏、加工、质量检测等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提高粮食行业的科技含量。

4、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特色粮油产业发展、智慧粮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和服务,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粮食物流园区和粮食产业园区等建设,推进要素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

(五)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建成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运转顺畅、市场活跃的粮食流通体系,结构优化、品牌突出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和技术领先、设施先进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使全省粮食流通发展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储备粮库全面建成。新建60多个县级储备粮库,建成西南粮食城等10大粮食物流中心,粮食流通设施实现先进配套,基本解决我省仓储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地方粮油储备能力明显增强。全面落实地方新增储备90万吨规模,使全省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总量达到160万吨、食用油达到5.5万吨,粮食储备基础进一步夯实。

——特色粮食产业快速发展。粮油工业产值实现500亿元,力争达到700亿元,使我省粮食产业步入快速发展快车道。

——智慧粮食加快推进。基本建成粮食信息“大数据”,实现全省粮库、粮食企业、粮食行业主管部门及主要粮食电商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

——粮食流通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辖区内粮食优势资源集聚融合发展,大力扶持组建一批集粮油仓储、加工、物流、贸易、配送于一体的区域性粮食集团。

三、粮食调控体系建设

(六)建立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按照“布局合理、覆盖全面、措施到位、调控有力”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地方粮油储备、粮食市场监管及监测预警、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完善“产销衔接”和“引粮入黔”政策支撑体系,有效利用政策优势和市场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调节功能,不断增强我省粮油总量平衡和供应保障能力,切实维护省内粮食安全。

(七)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

全面落实地方新增储备任务,按规模储足管好。为确保应急供应,“十四五”期间所有的市、县按规定建立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加强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和轮换管理,搞好储备轮换的吞吐调节和市场供应,确保储粮安全。探索建立政企分开、权责明晰、规范运行的储备粮轮换机制,确保储备粮管理高效、轮换顺畅、质量安全。落实储备费用,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在应急需要时能够调得动、用得上。

(八)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调整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和《粮食应急实施方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应急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十四五”期间,按照“覆盖全面,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抓好粮油应急加工、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和粮油应急配送中心建设,每个县(市、区、特区)要确定不少于2个粮食加工企业承担应急加工任务;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应急加工能力。按照“每个乡镇、街道(社区)至少有1个应急供应点,市(州、区)政府所在地人口集中的社区每3万人至少有1个应急供应点”的要求,以现有应急供应点为基础,认定一批社会经营店,按应急标准建设改造一批应急供应网点,原则上不新建。以现有放心粮油配送中心为基础,吸纳一批社会企业,建设覆盖全省、满足需要的市县粮油应急配送中心。

(九)加强产销衔接

鼓励本省粮食企业到主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参与主产区粮食生产和收购;鼓励和吸引主产区粮食企业到我省开设窗口开展经营;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争取财政对省外调入粮食给予资金扶持;培育粮食流通龙头企业,加大对“引粮入省”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在建立和稳定与粮食主产省之间长期合作关系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省外粮食资源弥补本地粮食缺口,确保区域内粮食安全。

四、粮食仓储物流建设

(十)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进一步扩大仓容总量,完善提升仓储设施功能,到“十四五”末全省有效仓容达到300万吨,其中新建仓容100万吨、维修改造仓容100万吨、保留现有仓容100万吨。9个市、州及新区所在地建设一个与成品粮储备

规模相适应的成品粮低温储备库,满足应急保供需要。进一步优化全省粮油仓储设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和提升仓储设施功能,推广应用仓储“四合一”技术和信息化管理,实现仓房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扶持和引导100万农户配备标准化储粮仓或配套建设相应的储粮设施。

(十一)加快粮食物流中心建设

加快“粮食城”等十大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使用。支持粮油批发市场的异地搬迁扩建或改造升级,提升市场现代化水平;加快批发市场与粮油仓储、成品粮及主食加工中心、电子交易为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市县粮食物流中心建设。

五、特色粮油产业发展

(十二)做优特色产业

在加快传统粮油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优质稻米、特色杂粮和主食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做强四大类粮油产业。加快从注重产品数量向注重数量、质量和特色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向注重生产、营销和效益并重转变,把产量做成产值、把产值做成收入、把产值做成效益,提高粮油加工业对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共赢。

优质稻米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产业,推动传统知名大米县和稻米主产县,通过建设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引进龙头企业、整

合品牌资源等措施,加快优质稻米产业现代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尽快形成产业带、实现规模化发展。

主食化产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发挥资金、品牌、技术、市场等优势,加大对主食产业化的投入,加强与众多米粉、面条、豆腐(芽)、黄粑、饵块粑等加工经营小作坊的整合合作、搞好小作坊加工和门店置换、改善加工经营环境,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和统一经营,加快放心米制品、放心面制品、放心豆制品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根据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在9个市州及新区所在地,以及有条件的县实施主食厨房工程,发展多样化、熟食化、便捷化主食品。到“十四五”末,全省面制主食品工业化的比例提高到30%左右,米制主食品工业化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优化和改进传统主食生产工艺,加工装备自主化率达到60%以上。

食用植物油产业:鼓励支持用好国家油菜籽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发展菜籽油产业。支持发展茶籽油产业,支持支持茶产业大县加快发展茶叶籽油产业,促进我省茶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十三)推进特色粮油订单工程

利用农业部门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和高效优质粮食品种推广力度契机,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进一步加大对优质品种的繁育推广力度,提升我省原粮优质率。树立互利共赢意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强化行政推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挥订单农户增收的示范带动效应,引导企业发展绿色健康、质量优良、综合效益较好的粮食种植基地,在现有600万亩粮油优质订单的基础上不断上台

阶、增规模。到2025年,优质粮油订单达到1000万亩,为打造品牌奠定基础。

(十四)推进产业和品种结构调整

以提高粮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粮油工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将种植、贸易、物流、加工、配送各环节打通,实现无缝对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快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壮大,到2025年亿元以上产值企业达100家以上。

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开发系列化、多元化和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提高名、特、优、新产品的比重;抓住我省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和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契机,加快开发薏仁米、荞麦、芸豆等特色杂粮精深加工产品,以及具有保健养生功能的荞麦面(粉)、薏仁面(粉)、山药面(粉)、茯苓面(粉)等产品;大力发展放心米粉、放心馒头、放心豆腐(芽)等主食品,开发多种规格和风味的速冻、即食米面及杂粮主食制品,开发营养配餐、老年配餐、学生午餐、旅游快餐、家庭早餐、冷冻套餐等主食经营品种。

(十五)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鼓励支持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重点,整合当地知名品牌资源,通过自主创新和名牌创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国家和省内知名商标、名牌产品,到2025年全省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粮油类产品10个,新增省粮油名牌产品30个。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训,组织企业到先进地区学习,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积极组织名特优产品参加省外粮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宣传省粮油产品,叫响省粮油品牌。增

强品牌保护意识,依法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品牌、商标保护力度,做好知识产权、产品标识、名誉商标的维权工作。

(十六)加强科技攻关

以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爽口、营养、健康和方便为发展方向,以工艺创新、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粮食加工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与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进程,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大扶持力度,到2025年实施粮油产业技术改造项目50个以上,推进粮油加工产业扩能技改,促进粮油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强粮食资源深度开发和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整合利用米糠资源,开发米糠油产品、发展稻壳发电。坚持适度加工,合理控制精度、提高出品率,提高成品粮及米糠、稻壳、碎米、玉米胚、麦胚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拓宽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最大程度保持粮油原料中的固有营养成份,促进节粮减损。

(十七)加强市场拓展

积极推行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服务区、加油站、经停站、“万村千乡”农家店建立特色粮油销售窗口,延长销售链。加快发展粮油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特色粮油”和“放心粮油”电商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开办网店,利用网络营销平台,开展直供直销业务,拓宽营销渠道。办好省省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搭建厂店直销平台。稳步发展粮食期货交易,鼓励粮食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

六、粮食质量检测和监管

(十八)加强监测检验能力建设

按照“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的原则,以完善检测手段为重点,全面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十四五”期间,建立起由省粮油质检站为中心、市(州、区)粮油质检站为骨干、收储加工骨干企业为补充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优化粮食检验监测机构布局和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全省粮食综合检验监测能力。加强对收获、储存、供应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粮食出入库检验及政策性粮食质量安全抽查检验,促进原粮质量安全。

(十九)加强“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和管理

坚持定期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加强对放心粮店的监督检查,确保放心粮店实现“五统一”管理、粮油质量达到《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达不到标准的放心粮店要限期整改、及时摘牌,并及时吸纳社会上符合条件的门店进行补充,确保放心粮店总量平衡、满足人民群众购粮需要。以开展创建“放心粮油示范店”为抓手,“十四五”期间打造“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店”175家、总数达200家,不断提升放心粮油工程的惠民服务水平。结合主食产业化的发展,加快培育和认定一批放心米粉、放心面条、放心主食配送中心,进一步完善“放心粮油”配送网络体系。

七、智慧粮食建设

(二十)建立粮情监测智能预警平台

建立以粮食供求形势和市场价格为重点内容的监测预警系统。在省粮食局建立全省粮食流通数据云,在市(州)、县粮食主管部门、粮食批发市场(交易市场)、部分粮库、信息采集点等建立信息采集工作端,实现

省、市(州)、县的信息采集点互联互通。建立以数据挖掘技术为支撑的粮食流通形势、粮食供需和粮食价格预警模型和以主要粮油品种为核心的粮食市场信息监测预测体系。到2025年,全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实现全覆盖。加强省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分析,科学分析粮油生产、消费、库存变化及价格走势,为准确判断粮油供求状况提供决策依据。

(二十一)建立智慧粮库管理平台

逐步建立和完善粮油仓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在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社会服务和企业管理等层面拓宽信息化应用范围,提升管理水平。立足现实需求,在仓储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储备粮库中大力推进业务管理信息化,提升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采用先进、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建设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的粮油仓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仓储、经营、质量、办公、人财物、安防监控等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以及业务模块之间的协同。指导中小型粮食购销企业推广使用功能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操作的粮食购销存管理软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提升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水平。通过电子标签或条码技术,实现对来库办理业务的车、船、火车等出入库作业过程的自动跟踪和控制,实现对装粮、卸粮的车辆身份识别、自动扦样、称重、业务和粮油出入库信息自动记录。研究开发用于控制筒仓进出仓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远程访问控制和数据通信。运用远程监控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仓储信息远程可视化实施调阅和监控。

(二十二)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建设一批面向重点粮食物流区域、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我省主要粮食通道的粮食流量、流向和流速的动态监测,提升粮食物流信息监管和共享水平,提高粮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引导、支持粮食物流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粮食物流业务环节管理信息化。积极鼓励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实行信息化改造,推进贵阳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与国家现有政策性粮食交易平台系统和全国粮食动态信息系统以及大型企业现有物流网络系统对接,实现粮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建成系统化的粮食物流配送、交易和管理信息平台及统一协调的粮食信息管理。

(二十三)建立粮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搭建粮食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粮食行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手段,探索建立信息服务长效机制,提高粮食行业社会化、专业化信息服务水平。根据各地粮食生产、经营情况,依托粮食经纪人、粮食企业等建立农村粮食信息员队伍,扩大粮食行业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应用范围,结合粮食行业信息化管理及服务网络,通过短信、彩信、手机报、手机终端等方式,为粮食行业从业人员、企业提供全面的粮食信息服务。加强与各级粮食交易市场、国内主要粮食电子商务企业、大型粮食加工、仓储企业的合作,密切关注各地粮食价格行情,并建立粮食价格的实时反应机制,完善粮食行情信息的汇聚与发布渠道,以各种直观的方式快速将各类粮食行情信息传达至粮食种植农户、加工、收储、贸易运输企业,为搞好种植和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二十四)加快粮食电子商务发展

大力发展粮食电子商务,促进粮食和油脂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搞活粮食流通。推进粮食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规范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形成与实体交易互动发展的服务形式,促进行业服务方式的转变。深化现代粮食生产组织与连锁超市挂钩的电子商务,支持大型商场、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放心粮店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粮油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等完善平台建设。加快全省特色粮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贵阳大数据智慧粮食中转平台建设,推进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八、粮食保障体系建设

(二十五)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抢抓国家实施“粮安工程”的机遇,加大供站点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具有一定规模、设施先进齐备、保障能力强的现代粮食供应网络设施体系。加快建设“省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推进粮食供站区域性应急保障平台建设,搞好供站网点升级改造,支持代供点搞好经营门店改造升级。

(二十六)建立和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建设以省粮食保障中心为龙头,市(州)粮食供应站为支柱,县(区)粮食供应站、代供点和粮食应急网点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供应网络设施体系,确保应对自然灾害、紧急突发事件粮食应急供应。推进各粮食供应站挂牌成立粮食供应集约化保障中心。“十四五”期间,全省建立100个左右粮食供应网点,形成全省覆盖到县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建立完善省、市(州、区)、县三级应急保障预案,加强应急行动演练,提升粮食队伍

应急行动能力。加强多品种应急筹措、应急配送投放和应急行动能力建设,构建多品种、大网络的日常安全供给、应急综合保障新体系。

(二十七)推进粮食供应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市场化运作,利用社会和部门优势资源,发挥粮食部门优势,推进粮食供应与应急供应、成品粮储备、放心粮油、主食产业化“五位一体”融合发展。实行品牌化经营,“十四五”期间,全省发展30个左右的粮食品牌,初步形成省粮食品牌效应。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要求、有利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调动单位和职工积极性。

九、粮食人才队伍建设

(二十八)优化行业人才队伍结构

努力吸引并充实完善各类人才到粮食行业,推进粮食行业人才学历升级,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发展。搞好重点人才引进,鼓励和促进粮食企业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实施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拓宽渠道引进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咨询顾问”等特殊岗位。采取咨询、兼职、项目聘用、管理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为粮食行业所用。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努力吸收有专业素养或技能特长的年轻人进入粮食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建立人才信息交流机制,加强省级粮食网站粮食行业人才专栏的建设,建立与粮食企业、相关职业院校的人才交流与共享。

(二十九)提高行业人才队伍素质

加快人才的培养开发,推进粮食行业人才能力升级,向实干型、实用型、创新型转变。建设行业实训体系,挖掘和整合我省粮食职业教育资源,

建立实训基地。完成省食品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组建。依托省贸经学校、粮油质检站和省储粮管理总公司,整合优势,多方投入,改善条件,建立省级粮食行业主要专业实训基地;利用省贸易经济学校平台,开设粮食专业干训班。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长期合作,推行专题化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突出干部的分类分层次培训;倡导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十)强化专业人员技能

搞好粮油保管员、质检员等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严格落实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增加高级技能人才比例。推进粮食行业职称评审工作。加强与人社部门的沟通,争取支持,组建我省粮食行业中级职称评审机构和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家委员会,修改完善《省工程系列粮食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并以此为抓手,做好职称评审工作。将人才放到岗位上锻炼,带领广大青年,加强技术专研和业务操作,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尖子。

十、主要措施

(三十一)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强化各级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建立政府总负责、部门抓落实的粮食安全责任体系。细化各部门的粮食安全保障职责职能和工作任务,形成职责落实、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监督考核办法,建立完善任务倒逼、目标倒逼、问责倒逼机制,加强工作考

核,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粮食安全工作任务、目标、责任落到实处,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三十二)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在实施“十四五”规划中,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体、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要围绕国家和省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及其支持方向,加强各类粮食项目的谋划和调研论证,搞好项目申报,争取纳入国家“粮安工程”规划和省行业发展规划的支持范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用好省粮食流通专项资金,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实施退城进郊战略,推进闲置土地、仓房、厂房的开发利用。

(三十三)全力助力脱贫攻坚

深入贯彻落实省大扶贫战略行动,全力助力全省打好脱贫攻坚战。围绕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扶贫政策,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及救灾救济粮发放,积极实施“以粮济贫”。加大对贫困县粮库建设、市场调控、加工技改、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等的资金扶持。加快贫困县特色粮油产业发展,加大对龙头企业及其发展订单的扶持,推动贫困县加快脱贫步伐。

(三十四)进一步深化改革

坚持改革的连续性、针对性,突出战略、问题和民生导向,推动粮食行业深化改革发展。按照《关于深化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继续深化粮食流通领域各环节的改革。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改革取向,以推进粮食流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战略重点,以人民群

众普遍得益受惠为基本标尺,着力补齐短板,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健全管理制度,着力激活市场活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入驻涉粮高效园区,推进要素整合、资金集中,逐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循环利用率。推动西南粮食城各建设主体整合优势资源,组建省粮食集团;支持以省粮食保障中心为依托,组建省粮食集团;支持各地组建区域性粮食集团。鼓励支持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创新,调动企业和职工经营积极性。

(三十五)培育民营龙头企业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强招商引资,引入大龙头、大粮商,推动粮食行业加快发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粮食流通政策性领域投资开发、合作经营、“双创”发展;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新建粮库、扩能技改、品牌打造等的扶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放心粮油”、“应急保障”和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加快社会粮食管理职能转变,全面建立各级龙头企业联系制度,切实搞好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协调、服务。以优势民营企业为依托,推进辖区内粮食资源整合融合,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产购销和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

(三十六)强化依法管粮

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等法规,进一步修改完善各种规章和办法,提高法规规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大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协作力度,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职能,严格粮食批发准入制度,引导和支持粮食经营企业和用粮单位进入市场交易,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打击私商粮贩的非法收购行为,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

加快转变职能,推动由管理国有粮食企业向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行业转变,依法依规对全社会多元市场主体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粮食流通法治化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