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何新:经济表——揭破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秘密

何新:经济表——揭破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秘密

何新:经济表——揭破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秘密
何新:经济表——揭破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秘密

何新:经济表——揭破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秘密

【说明】

《经济表》是一种宏观经济结构的模拟循环模型。最早发明经济表的是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魁奈在1758年以《经济表》的方式,简明解析当时的法国经济结构和资本流通过程。魁奈的经济表建立了社会总资本的一种再生产和流通模型。本文也试以经济表的方式,解析貌似极其复杂的中国经济运动。仅简略说明目前中国经济体除金融当局直接投放的货币(银行信贷)以外的资金扩增来源、走向及后果。

【注:下表中以A到N的字母顺序为序。】

【对经济表的简略说明】

(1)中国经济奇迹的资金来源

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是资金。近10年来中国经济表象呈现超高速发展,GDP快速增长,但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那么投资发展的巨大资金从何而来?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一、是银行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增。

中国近年的货币投放量无论是与历史相比还是与世界各国相比,都是惊人

的!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8%,余额达94.37万亿元。尽管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中国GDP的近200%,约为美国M2数值的1.5倍。中国的货币总量已接近GDP的2倍,这与美国规定的“货币发行量不得超过GDP的70%”标准相比,超标130%。即使与美国2012年9月末的M2余额10.12万亿美元(约合63.86万亿人民币)相比,中国的M2也是美国的1.5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GDP仅约为美国的1/3。事实上,目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货币大国。中国的GDP约为美国的1/3,却支撑着美国1.5倍的M2,发行量远超美国,接近世界其他国家M2总和的货币额度。最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仅在中国内地流通,而美元则在全世界流通,这意味着同样货币数量下,中国老百姓承受的通货

膨胀(货币贬值)更为严重。去年以来,中国就没有发布过有关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告,但经济学家利用贸易数据以及公开的外汇储备数据和其他经济统计资料,来衡量资金流动状况。《华尔街日报》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显示,截至今年9月,就有2250亿美元资金流出中国,相当于中国去年GDP的3%左右。这其中既包括合法流出的资金,也包括非法流出的资金。隆巴德街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查尔斯〃杜马估计,今年以来中国资金净流出量为3000亿美元。

二、是金融当局以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两大金融政策,大力吸收国际资金(图中的A与B构成吸纳外来资金的两大政策支柱)。但是,这实际是一种国际化的“庞兹式”吸金模式。

自200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8.6元人民币,持续升值到目前接近1美元兑6.2元人民币,7年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接近30%,即平均每年升值5%。这意味着:如果高盛公司等金融巨头于2005年以1000亿美元投入中国市场,那么这7年间,这笔钱按照每年5%的速度增生美元,现已自动增值为近

1400亿美元,平均每年可以净赚取50亿或60亿美元即约35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计算忽略美元自身贬值对汇率的影响,实际利润应高于此。)中国这几年来表面上有巨大的外汇资本流入,实际同时有巨大的汇率溢价即外币投资利润流出——进来的都是债,而提走的都是利润。这每一元、每一分都是中国人的血汗钱啊!而其副产品,就是中国国内来自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超量发行,遂导致目前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三座大山:

(一)居高不下的高房价,

(二)股市暴跌一蹶不振,

(三)严重通货膨胀。

(2)中美之间形成奇特的资本互补金融关系

美国运用巧妙的金融和政治技术,利用中国金融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操作(银行独立化),也利用决策当局对国际金融问题的无知,诱导中国金融当局的A—B 两大金融政策(见图中所述),从而保证美国对中国投资流入的美元,大部分不进入国际流通市场,而通过购买美国国债以及投资回报等方式回流到美国。

[举例而言: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假定美国某A银行有了1000美元坏账,美国政府的操作手法是,印150%增长率的钞票,然后,拿1000美元给A银行,把坏账填平。等于美国把1000美元的坏账拿过来放在美联储。但是,在这之后,如果A银行把1000美元放贷出去的话,市场流通美元就会增多,就可能刺激通货膨胀。所以,美国政府指令财政部,同时发行价值1000美元的国债,然后,拿国债再交给A银行,把钞票换回来。最终,钞票又回到了美联储的手中,A银行仅仅持有价值1000美元的国债。市面上的美元没有增多,物价体系可以维持稳定。然后,美联储在央行设立一个有息存款账号。美联储对银行们说,你们放出去的贷款都亏了吧?央行帮你们一把,你们手里剩下的钱都存到中央银行来,给你们利息。这些银行马上把大量的美元存进美联储,以赚取利息。所以,美国政府又大量回收了美元。美国政府以上述方法改写了货币理论。]

有趣的是,在中美的金融关系上,自加入WTO后通过形成所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美实行不设防的金融门户大开放,因之在中美的货币之间形成了有趣的游戏方式:中国通过人民币汇率不断抬升吸引美国资金。美资进入中国后,通过汇率、房地产及金融市场套取高额利润;获得人民币后,再通过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和自由贸易区内的货币自由汇兑换政策,将获利人民

币换为美元回流美国。同时,中国金融当局定期将美元储备转换为购买美国国债,使得巨额美元回流到美国。因此,美国实行多年超印美元的QE政策,美元币值仍能保持稳定,甚至不降反升。美国国内市场物价一直十分稳定。

可以说,美国通过QE政策发放的相当大部分美元,均被中国资金市场所吸纳,其后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债等方式使美元回流到美国。这是美国得以长期维持QE政策,而仍能维持美元相对坚挺以及国内保持低通胀率的重要原因。美国利用中国当局对国际金融游戏的无知,巧妙利用了中美之间形成的金融互补结构,把货币超量发行和通货膨胀的危机全部转嫁给了中国。

[注:所谓QE即“量化宽松”政策,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但在美国,QE政策已经实施多年,美国没有发生美元严重贬值以及通货膨胀问题。中国GDP总量在2011年突破47万亿人民币,仅次于美国,人均GDP也突破了5000美元,位居世界第87位,中国财政收入更是一举突破10万亿人民币大关,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4万亿美元以上。2011年中国9.3%的GDP增幅中,至少有5个百分点来自于政府投资,这意味着未来政府只有继续依靠货币增发,才能保证政府投资的巨大需求,2009年初政府匆忙推出4的万亿投资盛宴,整个银行体系向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政府融资平台提供了20多万亿的信贷支持和融资担保。资金泛滥保证了GDP的增长,但随之出现的物价快速上升、通货膨胀,让没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的大多数老百姓负担沉重!]

(3)中国经济被国际金融势力“深度套牢”。

在中国现有的外汇收入及储备中,对外贸易所得收入的比例并不高如果不维持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一饮鸩止渴的吸资政策,则金融机构帐外发行的外汇兑换人民币数量就将锐减,中国金融体系就会入不敷出,可能发生崩盘。结果,人民币汇率被套进去了(只能不断升值),中国的GDP统计方式被套进去了——必须高于7%(否则可能导致外来投资逆转),国民经济也被套进去了。

[金融投机大师查诺斯(Jim Chanos)曾经这样嘲讽中国的GDP经济,他说:“经济活动并非都能创造财富。你如果盖一座桥,然后这座桥每隔5年就要塌一次或拆一次,于是你每过五年就要盖同一座桥,这能转化成为很多很多GDP增长数字——但显然不会增加国民的福祉。”]

中国过去十年实施的汇率及增长政策,导致外汇储备名义上急剧扩张,而以外汇储备兑换的数十万亿人民币集中进入国内市场,因此表面上到处“不差钱”。然而近10年来,其对通货膨胀的推动,实际远甚于2009年4万亿人民币

的政府直接投资的扩张。

[中国2002年末外汇储备仅为不到3,000亿(2864亿)美元。2012年末则已经超过33,000亿美元,10年间快速增长11倍(其中相当部分非贸易所得)。此意味着外储兑换人民币数额也已经增长10多倍,总量可能达到20万亿人民币以上。这是近十年来中国国内“不差钱”以及通货膨胀严重的秘密所在。]

(4)四大政策组成一套完美巧妙的吸金及回流设计

目前,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断累积升值,隐性帐外货币投放继续增加,通货膨胀包括劳动力价格上升,已经导致出口业及国内制造业(实体产业)的投资经营环境日益恶化。然而政府控制汇率的能力有限,人民币汇率只能长不能跌,因为一跌则庞氏吸金游戏就要破灭。实际上,表中的A—B—N—G四大政策组成一套完美巧妙的吸金及回流的“顶层”政策设计,应当是出自国际上(?)的高人之手。由于这四大政策设计,向国际吸金及美元的回流游戏应还可以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直到表中E情况的发生以及所列“总后果”的爆发。目前,相对独立的中国金融当局仍一直把汇率当成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却全然无视汇率问题以及所关联的通货膨胀问题之后的严重政治及社会意义。而这是最为危险的!

[有数据称以1978年作为基数,中国财富增长了300倍,但中国货币投放已增长9000倍,也即是说当年的1块钱等于现在的30块钱。35年来通胀率至少高达30倍!(参看《南方都市报》10月17日报道)1990年中国货币总量只有1.5万亿,到2012年10月己接近100万亿。也就是说,从1990年到现在,中国的M2增长了60倍,同期美国只增长1.99倍。所谓通胀,其实涨的不是工资,不是房价,也不是什么菜价肉价,而涨的不过是货币量。不是东西少了贵了,而是通货膨胀钱多了钱也不值钱了。]

【附录】查尔斯〃庞兹及庞兹吸金术简介

查尔斯·庞兹(Carlo Pietro Giovanni Guglielmo Tebaldo Ponzi,Charles Ponzi,1882年3月3日-1949年1月18日),是美国一名金融投机家。以“庞兹骗局”而著称。庞兹骗局(Ponzi scheme),俗称叫作“老鼠会”,是一种层叠金字塔式吸金方式。查尔斯·庞兹承诺客户在45天之内获得50%的利润,或在90天之内获得100%的利润,之后他利用后来的投资者所支付的资金,作为先一批投资人所得的回报。以此模式持续不断扩大吸金,通过不断吸引新的投资加入,以支付上线投资者,建立金字塔式的债务链条,直到债务底座不能继续扩充,导致资金链条断裂,吸金局乃告破产。

参考读物:何新著作《汇率风暴》(2010)

国民经济统计学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生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资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根据这个定义,金融资产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土地、矿藏、森林、水资源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 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包括同一机 构部门内部的交易。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 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2、估价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资产和负债的记录价格,遵循以下规定,凡发生货 币支付的交易,都按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 支付的交易,如同一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制设备、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 上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一般来说,货物和服 务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大多数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中间消耗、固定资产形成 和最终消费)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固定资产存量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现价估价,而不是按原购置价格估价。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作用及影响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二、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

《当代中国经济》试题

《当代中国经济》 简答题 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答: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与体制类型,市场经济就就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类型,有其自己的规定性,这主要包括:(1)从市场经济的决策结构瞧,它就是以分散决策为基础的。(2)从市场经济的信息结构来瞧,具有横向传递为主的信息结构。它通过价格体系传递信息,指导决策,引导资源流动。(3)从市场经济的动力结构瞧,市场经济具有双重动力结构。(4)从利益结构瞧,市场经济存在多元化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尽管存在利益上的差异与目标函数上的差异,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相互制衡。(5)从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瞧,市场经济中收入或产品的分配就是同生产要素的分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区别何在? 答: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就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必然强调连续性、稳定性与渐进性。而苏东激进式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根本否定,就是在彻底推倒原有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引人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因而,它的方式必然就是激进的、全面的、整体性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的私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必然会出现制度的断层,从而也就无法避免经济与政治秩序的混乱与生产的停滞与下降。这就是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 3简述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答: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第二,出现了不同产权交融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第三,各种所有制内部经营模式多样化。第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4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第一,现代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第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第三,有限责任制度。第四,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5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 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6、简述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革对我国储蓄结构的影响。 答:一国的储蓄结构就是在一定国民收入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国民收入生产出来之后,要经过分配再分配最终形成企业、个人与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储蓄主体储蓄倾向一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与个人或家庭之间分配的比例不同,储蓄结构也就不同,就就是说储蓄倾向既定条件下,国民收入按何种比例在三者之间进行分配,直接决定储蓄的部门结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储蓄结构由原来的政府储蓄为主转变为家庭与企业储蓄为主。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与储蓄形式结构(即不同储蓄形式的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实际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就是决定储蓄形式结构的一个基础性因素。随着国民收入分配向微观方面倾斜,从而引致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与储蓄形式的多样化。 7、简述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储蓄结构与投资结构的调整,我国金融机构趋于多元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应运而生,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拓宽,融资结构不断改善,直接融资获得了较快发展,特别就是近几年来,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规模越来越大,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尽管我国直接融资得到了一定发展,融资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无论与发达国家比,还就是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都偏低。不仅如此,而且我国的企业融资过分依赖外源融资,企业内源融资

中国在不同时期经济外交特点

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 内容摘要:中国的经济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外交道路上虽然崎岖,虽然有坎坷,但依旧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最后屹立于世界前列。 关键词:经济外交,改革开放,中苏外交,乒乓外交 从我国成立以来,国家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在各种严峻的考验下,我们的祖国依然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的经济外交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同世界的友好合作也全面发展。 一、建国初期,“一边倒”的经济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这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13位。人口5亿多,农民占总人口的90%,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国固定资产总值200亿美圆。GDP大概是也是200亿美圆。人均年产值仅40美圆。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从1840年到各解放区解放前夕,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黑暗剥削,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就更别说是外交了,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解决5亿多人民的土地问题,吃饭问题。 在这段时期,中国一直处于劣势,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我国寸步难行,举步维艰。 二、20世纪70年代,扩大外交 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国就受到外部的封锁。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于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在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所占的地位就突出出来了。我国也就呈现出了“突出的经济外交战略”,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16.01

2016年1月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真题试卷 单选题(每题一分,共二十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分配制度的主题是() A按劳分配B按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想结合C多种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并存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公有制 3商品流通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A商品交换过程B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C货币交换过程D以商品为媒介的货币交换过程 4市场结构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商品市场要素市场B竞争市场垄断市场 C期货市场现货市场D地方市场和全国市场 5供求机制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一种() A调和机制B斗争机制C平衡机制D交互机制 6参与全球性的国际竞争应该是() A全面铺开B四面出击C有所为有所不为D搞好合作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突出表现为() A .GDP的增长B.GNP的增长C.投资的增长D.消费的增长 8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 A基础B前提C表现D核心内容 9属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是() A海南B湖南C云南D河南

10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大体表现为两种类型()、 A数量型和质量型B分散型和集中型 C粗放型和集约型C速度型和效益型 11国际上初次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了重要说明的文件是() A《世界自然保护大纲》B《我们共同的未来》 C《21世纪议程》C“里约热内卢宣言” 12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抓住的中心环节是() A人口B资源C环境D生存 13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经济的国际化进程是从() A19世纪开始B17世纪开始C15世纪开始D13世纪开始 14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范围是() A全社会B 公有制经济C国有经济D 物质资料生产领域 15属于消费基金的是() A扩大再生产基金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C社会后备基金D社会保障基金 16生产的最终实现是() A分配B交换C消费D出口 1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A以财政为中介 B 以货币为中介 C以计划为中介D以市场为中介 18扩大内需是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 A主要立足点B主要内容C基础D 前提 19行政手段的应用一般属于() A横向管理 B 纵向管理 C既是横向管理又是纵向管理D有时横向有时纵向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 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账户体系是按国民经济整个运行过程——生产过程、收入分配、消费、投资过程编制的,个个环节 都用账户来体现,每个账户都有平衡项,平衡项是本账户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账户的起始点;通过平衡 项把上下两个账户联系起来。 1.生产账户:生产核算账户包括两个账户的内容,一个是反映货物和服务的账户。它是以一个国家 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放映。总产出来自国内本年度的生产总量,进口来自本年度从国外进口的全部货物和服务量。根据2003年北京地区相关数据: 货物和服务账户单位:亿元 来源使用 总产出546764.71 中间消耗359198.91 进口59398.46 最终使用246964.26 最终消费97822.69 总资本形成80646.3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77304.80 固定资本形成净额 固定资本消耗 存货增加3341.50 贵重物品净增加 出口68495.27总供给606163.17 总需求606163.17 生产核算账户的另一个是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生产账户,它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 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核算目的。 生产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59198.91 总产出546764.71 国内生产总值187565.8 固定资本消耗 国内生产净值 生产支出总额546764.71 生产总额546764.71 2.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形成账户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分配账户,记录当前生产的增加值分配给参 与生产的各机构部门流量。收入形成账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中各个生产要素收入 的形成,潜在说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的要素构成,是整个收入分配过程的起点。 收入形成账户的来源方记录作为分配初始流量的部门增加值,使用方记录该部门对劳动者报酬和 生产税净额的支付流量,总营业盈余是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支付后的剩余额,也记录在使用方,在账户中起平衡项的作用。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教案)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 近年来,中国外交本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战略,依据“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联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出极为有利的区域环境。这其中,经济外交功不可没。 一、中国经济外交的演变 (一)何谓经济外交 经济外交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由主权国家或国家间经济组织及其代表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二是指一国政府或代表以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经济上的联系和交往,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之间最主要的交往和联系,因此经济外交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 经济外交是经济与外交的辩证统一,既可“以经济促外交”,也可“以外交促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经济外交已成为各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时期,随着国际时局的变化,经济外交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在世界经济萧条时期,为促进经济复苏,各国政府会侧重“以外交促经济”。 从国际上经济外交上的实践来看,日本和美国比较典型。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以外交为手段,而把经济增长和重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作为战略目标,美国则是以经济为手段,而把外交政策的实现作为目标。 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实践表明,随着国家实力增长,经济外交从注重经济结果渐渐转向由外交政策目标主导。但也需注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两种传统也能并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有些类似17、18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即权力和财富都可以作为手段和目的,尽管短期内有所矛盾,但长期而言都是一个大国所需要的。 (二)中国经济外交的演进 作为当代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部分,经济外交体现在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中,成为促进中国国家利益的手段,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基础。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的国际环境,提升本国国际经济地位,扩大影响力,提升话语权,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显著效果。经济外交内容已涵盖对外经济关系的所有方面,成为促进中国国家利益的手段,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与西方大国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维护关系总体稳定,推动经济外交,加强经济联系,是中国经济外交的主要方面。

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_考试必备(27332)

我自己考过了 84分就看此片 单选,双选,填空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2.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普遍承认,宏观经济不稳定,微观经济无效率和个人收入不公平,是 发达国家存在的所谓三大“市场失灵”现象。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也是中国实施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 4.认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与基本经济制度的现状,是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两 个基本方面。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度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 6.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市场运行,其实是市场主体交换行为和过程构成的运动总状态。 8.把市场从交易对象的角度,分为商品(包括服务)市场和要素市场;从市场竞争程度的 角度,分为竞争性市场和垄断性市场;从市场交易的时序角度,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从市场区域的角度,分为地方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 9.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10.从借贷期限来划分金融市场,即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1.信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 12.建设和完善开放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 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重要保证。 13.价值规律的作用过程,在经济现象上,表现为市场机制,作用的一般结果是实现经济资 源的社会配置。 14.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15.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结果 16.价格机制是商品市场中的基本机制。 17.供求机制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一种平衡机制。 18.信用制度是建立市场利率机制的制度保证。 19.竞争机制是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利率机制等市场各种机制的人格化表现 20.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和展开的标志是优胜劣汰 21.市场竞争的前提是市场主体经济地位的平等性。 22.市场机制的这种调节作用,引起市场主体利益关系的变动。 23.从市场主体相互利益关系的角度来看,市场竞争机制是整个市场机制的集中表现。 24.法律手段是市场管理的核心手段。 25.到19世纪下半叶,第一次真正形成了世界市场。 26.垂直分工型就是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之间的纵向分工。 27.“水平分工型“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贸易品种会呈现低收入弹性产品减少,高收入 弹性产品增加的结构变化趋势。 28.商业存在是四种服务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 29.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较多的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制约。 30.价廉物美、以质取胜的原则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 31.参与全球性的国际竞争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第一部分综述 (一)基本框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 (二)基本关系 1.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之间的关系 在本体系中,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都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两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每张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所有的基本核算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 国民经济账户则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各个账户按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平衡项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2.基本核算表之间及与附属表的关系 (三)基本概念 1.常住单位 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即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

浅谈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

————————————————————————————————作者:————————————————————————————————日期: 2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论文名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及政治主张年级 2012级 学院农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周嘉 完成时间 2014-3-15 成绩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及政治主张 内容摘要:海洋不仅是经济大动脉,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军事交通线和最广阔的战略机动空间。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掌握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是人类未来的出路。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近几年以来,中国在沿海地区承受了来自境外的外交和军事上的压力,包括黄海东海、台海和南海四个方向,有专家概括为“四海”危机。 关键词:海洋争端,海洋权益,解决机制,策略。 海洋是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大量食物、矿物、能源都取之于海。”赵国钧说,海上运输是对外贸易的主渠道,而外贸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也是我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此过程中,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亟待我们解决。而我国的法律制度缺陷,海洋局势力量薄弱等缺陷严重阻碍了我国海洋权益的实现,同时我国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21世纪海洋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但是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本世纪初,海上争端不断地上升。尤其是在南海,我们和菲律宾、越南摩擦不断,总是成为头号新闻。去年,在东海也发生了中日撞船事件,中日关系一度出现严重倒退。此外,一些国际舆论大肆炒作,还有很多大国企图插手介入。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产生原因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条。第一,世界经济危机,能源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海洋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相

当代中国经济答案

1 当前因不正当手段形成的人际关系,导致经济规则不公平的原因是、?A、 滥用职权 ? ?B、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 ?C、 不讲规则 ? ?D、 稳定第一 ? ? A ? B ? C ? D 2 关于平均消费范围的说法正确的 ?A、 由家庭偏好决定 ?

?B、 随着收入变化随时改变 ? ?C、 有社会的规范性 ? ?D、 独立于其他社会成员的行为 ? ? A ? B ? C ? D 3 引进外资的强制性,竞争性,替代性效应会使得国内的储蓄如何变化??A、 增大 ? ?B、 减小 ? ?C、 不变

? ?D、 无法确定 ? ? A ? B ? C ? D 4 微观收入分配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A、 银行 ? ?B、 政府 ? ?C、 市场机制 ? ?D、 税收 ? ? A

? B ? C ? D 5 资本主义公平观不包括 ?A、 收入均等 ? ?B、 消除特权 ?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 机会均等 ? ? A ? B ? C ? D 6 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的是

?A、 允许了非公有制发展 ? ?B、 焕发了农村经济活力 ? ?C、 与农村经济实际情况相适应 ? ?D、 改变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 ? A ? B ? C ? D 7 强制性制度变迁不具备的优势?A、 掌控总体目标 ? ?B、 避免改革失控

? ?C、 避免利益摩擦 ? ?D、 掌握微观的经济运行的具体信息 ? ? A ? B ? C ? D 8 市场经济的平等自由人权观念与什么发生冲突。?A、 平等制度 ? ?B、 等级制度 ? ?C、 竞争制度 ? ?D、

中国经济运行图

中国经济运行图:一图看明白“狼来了,我们怎么办?”2015-03-02

说实话,宏观经济,因为太大,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太好分析、不容易把握,这篇文篇可以看做是一篇研判中国经济、房地产形势、股市机会、企业经营形势等商业课题的基础分析,希望对大家会有好的启发。 我们的期望是,胸中有了这张图(见题图),以后看到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经济事件,就不至于迷惑,而能知道其位置在哪里。至于文章的结论和观点是否正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参考。 一、先来谈谈思维模式 中国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要解读中国经济,而且是“简析”,那么必须有清晰的思维模式帮助我们拨开云雾、探知问题的本根,不然就很容易在纷繁复杂的乱象中迷失。 我们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抓核心、做减法”。从纷繁复杂的万物万象中,发现重心是哪里、枢纽在何处,抓住这个核心,就能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 对于经济问题,我认为最核心的是两个问题:货币和产业,用周其仁教授的话说,就是“水和面”,水就是货币,面就是装下这些水的产业。抓住了这两个主要矛盾,其它的问题将变得容易理解。 二、货币之水 问题的起始就是货币,货币是水、是源泉。我们国家的水是很多的,多到多少呢?截至2012年底,我国广义货币量M2余额为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还多出20多万亿元。 2013年3月末,中国M2为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M2规模达到110.65万亿,较2000年增长超7倍。2000-2013年间,中国M2数量以平均17.8%的增长率在增加,最高速度为4万亿刺激下的2009年M2增速几乎接近30%(29.4%),但美国在2011年前的过去20年期间,M2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9%,远低于中国的17.8%。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水是很多的,世界第一,说“水灾”一点都不过分。2013年,我国新增M2是13.23万亿元,每年如此巨大的新增货币供应量从哪里来呢?很多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报告及相关大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水利部门的投资占7.6%,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占19.2%,银行贸易部门的投资占3%,文化教育部门的投资为7.2%。在五年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投资总额达到588.4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一五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8%,农业增长4.5%;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25.4%。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的56.7%。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1958至1960年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力图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开辟一个新的局面。然而,实践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如钢从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如粮从5000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从此后,第二个五年计划转入了“大跃进”的轨道。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以后两年经济的发展。1958-1962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下降0.4%,农业净产值年平均下降5.9%,轻工业年均下降2%,国民收入

当代中国经济复习题

中国经济专题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所谓经济区划,是指具有一定()特征的区域(A ) A.经济特征 B.地貌特征 C.人口特征 D.气候特征 2、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B ) A.效率 B.公平 C.公平和效率兼顾 D.不明确 3、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的时间是(C ) A.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 4、中国现在的人口变化趋势是(C )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C.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D.高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5、从全球范围来看,财政支出都在不断增长。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人均收入增加,政府活动扩张,财政支出比率也逐渐上升。这属于( C ) A.内外因素论 B.发展阶段论 C.政府扩张活动论 D.官僚行为增长论 6、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相比,对经济运行影响更大的是(B ) A.财政支出规模 B.财政支出结构 C.两者一样 D.不一定 7、从全球范围来看,财政支出都在不断增长。有学者认为,从内因来说,人均收入提高可增加税收,所以财政收入提高,为财政支出扩张提供了基础;外因是社会动荡要求财政支出增长的压力。这属于( A ) A.内外因素论 B.发展阶段论 C.政府扩张活动论 D.官僚行为增长论 8、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职能主要强调(B ) A.安全职能 B.经济建设职能 C.社会管理职能 D.不确定 9、改革开放后,我国投资大量转向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是(A ) A.非平衡发展战略 B.平衡发展战略 C.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兼顾 D.不确定 10、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相比,人均收入翻番用的时间(A ) A.少 B.多 C.一样多 D.不确定 11、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快,波动幅度(B ) A.小 B.大 C.没有波动 D.不确定 12、改革以前劳动力资源配置表现为一种(B ) A.一元结构 B.二元结构 C.三元结构 D.城乡统一结构

形势政策:从经济外交看中国发展

从经济外交看中国发展 【摘要】经济外交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中国从“以经济促外交”到“以外交促经济”的发展表明,政治对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格局起绝对作用。“弱国无外交”,唯有自身实力的强大才有平等的话语权。中国想要有效地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深层思考经济外交的重要性和发展经济外交的基础,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性。 【关键词】经济外交实力维护主权当代大学生的选择 一、经济外交的含义 经济外交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经济外交是主权国家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开展的访问、谈判、签订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和双边的活动。它有两种含义:一、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所使用的特殊手段; 二、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特别强调的侧重面。同样,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以经济为手段,为国家谋求对外关系上的利益。如: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以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其二是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上的利益。如:通过加入国际组织和对外交往,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国技术与资金,或限制来自外国的进口、消除外国对本国商品的歧视。 二、以经济促外交,以外交促经济 中国的经济外交是从援助亚非拉国家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展开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中国进行了一系列以经济为杠杆撬动外交关系的动作,如:对非洲进行援助,为他们修建了包括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在内的一大批基础设施。中国因这些援助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广泛支持。可以说,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完全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外交。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外交的侧重点是“以经济促外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1972年中共领导人同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取消了对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而中美关系的好转,也带动了周边外交发展和中国外交格局的转向。1978年10月20日,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中日友好条约》。不久,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了日本并参观了神奈川县的日产汽车公司、千叶县的君津钢铁厂、大阪的松下电器公司。从这时候起,中国经济外交里外交为经济服务的特点已经开始显现。从1953—1971年中美交易为零到尼克松访华后,中国连续几年对外贸易出现了50%以上年增长率。这事实表明:政治对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格局起绝对性作用。 经济外交是随着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以及外交政策调整而逐步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国内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随后在内政与外交的关系上改变了原来的内政为外交服务的思路,经济外交的重要性愈发突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已经同亚洲经济体中的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先进者建立了密切联系。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在反霸以及配合美国外交战略的大前提下,非常愿意同中国发展关系,同时这也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2001年,中国加入WTO,实现了从“以经济促外交”到“以外交促经济”的转变。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73224

1. 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 一) 市场原则, 从市场出发, 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 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 二) 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 三) 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 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 四) 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 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 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 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 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

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它账户相衔接的账户, 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 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 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 它记录的内容: 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 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 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经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 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 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经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 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 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 以储蓄为平衡项, 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 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 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 若为负数, 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

何新:经济表——揭破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秘密

何新:经济表——揭破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秘密 【说明】 《经济表》是一种宏观经济结构的模拟循环模型。最早发明经济表的是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魁奈在1758年以《经济表》的方式,简明解析当时的法国经济结构和资本流通过程。魁奈的经济表建立了社会总资本的一种再生产和流通模型。本文也试以经济表的方式,解析貌似极其复杂的中国经济运动。仅简略说明目前中国经济体除金融当局直接投放的货币(银行信贷)以外的资金扩增来源、走向及后果。 【注:下表中以A到N的字母顺序为序。】 【对经济表的简略说明】 (1)中国经济奇迹的资金来源 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是资金。近10年来中国经济表象呈现超高速发展,GDP快速增长,但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那么投资发展的巨大资金从何而来?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一、是银行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增。 中国近年的货币投放量无论是与历史相比还是与世界各国相比,都是惊人

的!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8%,余额达94.37万亿元。尽管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中国GDP的近200%,约为美国M2数值的1.5倍。中国的货币总量已接近GDP的2倍,这与美国规定的“货币发行量不得超过GDP的70%”标准相比,超标130%。即使与美国2012年9月末的M2余额10.12万亿美元(约合63.86万亿人民币)相比,中国的M2也是美国的1.5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GDP仅约为美国的1/3。事实上,目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货币大国。中国的GDP约为美国的1/3,却支撑着美国1.5倍的M2,发行量远超美国,接近世界其他国家M2总和的货币额度。最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仅在中国内地流通,而美元则在全世界流通,这意味着同样货币数量下,中国老百姓承受的通货 膨胀(货币贬值)更为严重。去年以来,中国就没有发布过有关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告,但经济学家利用贸易数据以及公开的外汇储备数据和其他经济统计资料,来衡量资金流动状况。《华尔街日报》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显示,截至今年9月,就有2250亿美元资金流出中国,相当于中国去年GDP的3%左右。这其中既包括合法流出的资金,也包括非法流出的资金。隆巴德街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查尔斯〃杜马估计,今年以来中国资金净流出量为3000亿美元。 二、是金融当局以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两大金融政策,大力吸收国际资金(图中的A与B构成吸纳外来资金的两大政策支柱)。但是,这实际是一种国际化的“庞兹式”吸金模式。 自200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8.6元人民币,持续升值到目前接近1美元兑6.2元人民币,7年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接近30%,即平均每年升值5%。这意味着:如果高盛公司等金融巨头于2005年以1000亿美元投入中国市场,那么这7年间,这笔钱按照每年5%的速度增生美元,现已自动增值为近

中国经济运行预测分析报告

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与三季度预测分析报告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国民经济在高位景气水平上出现加快增长的态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但国际贸易顺差继续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货币供应和贷款增长偏快,工业生产高位加速,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偏热的势头,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早察觉到这些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些措施已经显现出积极效果。因此,当前工作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政策,加大贯彻实施的力度,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情况下,适时微调,化解经济运行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保持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增长。预计三季度外贸顺差增幅和投资增长可能出现小幅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小幅回调,但比上年同期仍将明显提高。 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与分析 (一)社会总需求快速扩张,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强的拉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速都不同程度的加快,呈现出全面加速增长的势头。 1.消费品市场更加活跃 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分地域来看,上半

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0%,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的商品性消费增长也在提速。上半年消费品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逐月加快,在二季度没有出现下降,反而出现继续提高的情况,这是近年来较为少见的现象,说明消费品市场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 2.投资增长高位加快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368亿元,增长31.3%,加快4.2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695亿元,增长24.2%,加快0.7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高位加快,一方面起因于在建规模较大,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截止到6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17.08万个,同比增加3.16万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6.64万亿元,增长26.6%;新开工项目9.89万个,增加1.83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5万亿元,增长22.2%。另一方面起因于投资资金较为充裕,上半年城镇投资到位资金44127亿元,同比增长32.4%,高出投资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29.8%,利用外资增长26.6%,自筹资金增长37.6%。上半年自筹资金增长明显快于其它资金来源增长,自筹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重明显提高,说明企业自有资金较为充裕。 3.贸易顺差继续加大 上半年,我国出口额4285.93亿美元,同比增长25.2%;进口额3671.46亿美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