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

谈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

谈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
谈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

谈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

摘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

关键词:住宅区;环境设计;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should be the economic benefit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combined,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o achieve enterprise target function, environment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requirement, build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liv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al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带来生态环境矛盾,且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大自然的生态渴望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石屎森林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

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居室,但这都

绿色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绿色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8-07T14:43:08.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作者:贲维军[导读] 摘要:当今社会绿色概念深入人心,建筑绿色化、生产绿色化、出行绿色化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及支持。 浙江绿城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当今社会绿色概念深入人心,建筑绿色化、生产绿色化、出行绿色化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及支持。建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影响较大,将绿色景观设计应用到人居环境中显得非常必要。在具体的应用中,设计人员应做到因地制宜,并抓住其设计的原则去展开,确保人居环境景观设计能够更好的迎合用户需求。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绿色景观设计及其原则,着重就绿色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展 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绿色景观设计;人居环境;应用;原则 一、绿色景观设计及其原则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者意识到了部分能源的不可再生性,逐步提出了较多更加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来取代人为施工建设,如早期的河流防洪都是通过堤坝的建造来治理,但是渐渐的人们发现合适的植物种植一样可以实现防洪、降低水土流失的功效,自然通风的节能性与健康性也远远超过暖通设计的应用,因此生态设计与绿色景观设计逐渐被人们提出和实践。市场经济环境下,让绿色景观出现在人们的身边需要通过科学的绿色景观设计来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赏心悦目的景色。绿色景观设计的主体是人,作为其设计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自己的构思来达到其想要实现的效果,景观设计和生态设计都需要尊重自然,站在发展的角度去科学选取设计方向与技术选择,其肩负的职责是帮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提高人人居环境的美观性、舒适度,起到节能、降噪、环境保护的作用。 绿色景观设计的原则包括:第一,生态性原则。在绿色景观设计中生态理念应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作为其设计的主要对象——植物花卉、水景、可再生能源都应围绕建筑设计来进行搭配,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气候水文特点应当有所体现,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是不可取的。其次,整体性。差异化的地质状况、人文风貌背景下,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在合理的布局与色彩搭配下,景观设计才能从更高层次上迎合当代用户的审美需求。第三,创新性。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同样在绿色景观设计中也应保持着较强的创新性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受,科学的布局与心思细腻的品种搭配都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景观布置中也应尽可能的考虑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材料的选用。 二、绿色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意义较大,我国近年来提出了较多环保、节能发展理念,这些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绿色景观设计关系到人们的切身感受,这也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新构思,在保障其原有设计标准下,绿色景观设计可以进行生态化的转变,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绿色生活环境的需求,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进行灵活的运用。 1、合理规划地下空间 居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是中水处理站和泵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造地下泵房和地下换热站的方式将这类设备转移至地下,达到控制居住区噪音、节约地上空间的效果。居住区规划中考虑设置地下室,同时在通风、消防、防渗等方面处理好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地上空间。 2、设置生态停车场 首先,对居住区外围环道外侧以及楼间位置加以利用,设置生态停车位,既缓解了住户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用地,而且还很好地实现了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其次,充分利用楼间消极空间设置半地下车库,并对上部加以绿化,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平衡土方的功效,还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绿化率,使居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美化。 3、应用透水地面技术 对于居住区内主干道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对于人行步道、园路等道路可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水泥砖铺设,对地面停车场,全部以植草砖铺设,打造生态停车位。通过透水地面技术的应用,提高居住区地面的透水能力,增强居住区地面的生态调节能力。 4、人性化的道路系统 在布局道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生活及观景的需要。居住区道路系统由车行道和园路组成,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将两者合理搭配,组成环形路网结构,既确保了交通的快捷通畅,又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对于车行道,首先要符合消防设计的有关标准,确保主干道路和环形道路都达到一定宽度。对于园路,其内部游步道的宽度以1.5-2.5m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残疾人专用坡。在功能不同的道路区段设置不同的装饰铺设,路面铺设要尽可能使用本地常见的材质,如卵石、水泥砖等,此外还可使用炉渣、粉煤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免烧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材料造价,还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道路景观的绿色环保性。 5、节水设计 一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将所采集的雨水送入一体化水处理中心,然后统一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景观水池实施雨水调蓄,以控制多雨天气时的地面峰值径流,缓解排水负担。对于超出调蓄、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使其溢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三是将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系统加以整合,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冲厕、路面浇洒和绿化浇灌,在整合两种水回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中水和雨水要分开处理,两者不能共用一个清水池;②在利用非传统水源时,要制定严密的水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破坏周边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在绿化浇灌中,可采用喷灌与微灌,最好能够辅以园林压力补偿滴灌系统,滴头应采用双出口,避免发生倒吸。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如乔木和灌木的需水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涌泉式喷头,而对于草坪花卉等,应该使用旋转式微喷头,同时辅以地插,注意所采用的喷头应具备起始角记忆功能,确保喷灌时不会干扰道路的正常通行。 6、照明系统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居住区中心区域的庭院灯及草坪灯以太阳能灯具替代传统光源,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景观照明,中心区以外的庭院灯则使用节能灯。此外,居住区内的庭院灯可以通过多头分回路予以控制,既保证其使用功能,又不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扰,同时还起到了节能功效。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关键词: 建筑材料;生态环保;以人为本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设计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只有掌握新型建筑设计的特点,人们才能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 建筑业是一个贴近民生的行业,现代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各级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必须以强化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监管、落实节能环保标准为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现代建筑产品。建筑工程质量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要突出“三抓”,即抓基础管理、抓精品工程、抓重点企业,逐步将监管的重点向使用功能、质量通病治理等方面延伸。住宅作为重要的个人物产,其工程质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建管部门要着力抓好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把住宅质量的考核单位从小区、整栋楼分解细化到每个住户,维护广大住户的合法权益。公共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工程主管部门要制定专项质量监督方案,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公共安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建筑业注重人性化施工,尽力减轻现代建筑施工对周边造成的不利影响。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形象的提升,离不开群众支持和社会认同。施工现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展示现代建筑企业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工程的质量,更关系到行业的公众形象、地方的投资环境。我们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同时要针对目前建筑业容纳的农民工就业量,在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重超过五分之一的实际,要求现代建筑业企业切实关爱农民工,注重对农民工的教育和管理,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统筹做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依法查处拖欠工资等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实施绿色建筑战略,着力打造生态环保人居环境。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智能、绿色环保建筑,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从而推动现代建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近来日趋关心的焦点,尤其是自进入2005年以来,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是,“营造世界城市,呵护地球家园”,而有 关绿色的、和谐的人居节、人居环境的论坛也在今年扎堆儿召开。于10月3日世界人居日前夕、9月底在深圳举行的“2005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由于联合国安南秘书长特别顾问、联合国副秘书长、全球环境界的泰斗莫瑞斯·斯特朗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的出席而格外引人 关注,一些全新的观点、理念从论坛上频频传出。

人居环境三年大提升工作计划

高新区人居环境三年大提升工作计划 为提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精神,现将高新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下一步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根据2018年的工作任务,各条线与市主管部门衔接,迅速明确任务,组织推进,细化了责任,明确了条线负责制、周报制、例会制,结合高新区实际情况,实行项目化推进,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排 (一)确定区域“亮点”建设点 根据区相关部门会议协商决定将夏岔村、连港村、拥徐村、周吴村、青萍港村、钟涵村整体规划,打造成人居环境整治大提升建设点。 (二)继续加强宣传造势,营造社会参与的氛围。 一是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设置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广告牌、文化墙、宣传栏;二是在为民服务中心醒目位置公布村规民约。三是宣传媒体多方面宣传,扎实开展改善人居环境宣传活动,让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农民在人居环境大提升中的主体作用。 (三)改厕工作稳步推进 组织摸排辖区农村改厕现状,已经完成315座改厕新建任

务,改厕工作随污水管网的安装情况稳步跟上。 (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 一是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宣传手册,增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二是开展广泛宣传,利用广播、标语、会议、文艺演出等载体全方位开展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三是合理配备垃圾分类设施;四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试行),确定孙庄、光华、谭港安置小区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五)着力提升村庄环境。 结合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提升村容村貌,推进村庄绿化,打造绿色村庄。 (六)农村违建和破落建筑整治 排查出违章及破落建筑8处,抓紧时间清理整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人居环境整治大提升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机关条线、办事处、村居,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主体责任,各部门统筹协调。 (二)强化协调配合。人居环境整治大提升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强大合力。 (三)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民在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提升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民主决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 划设计规范 20XX年XX月 峯年的企业咨询咸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藩地执行的卓越萱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02年版) 1总则 1.0.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 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1.0.3a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一小区一组团、居住区一组团、小区一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0.5.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1.0.5.3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基纳入规划; 1.0.5.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1.0.5.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1.0.5.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1.0.5.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0.6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代号 2.0.1 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 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2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

谈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

谈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 摘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 关键词:住宅区;环境设计;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should be the economic benefit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combined,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o achieve enterprise target function, environment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requirement, build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liv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al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带来生态环境矛盾,且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大自然的生态渴望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石屎森林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 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居室,但这都

最新城市住宅区规划

城市住宅区规划

城市住宅区绿地规划 关键词:住宅区园林绿化规划 住宅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住宅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要方面。住宅建筑因其在城市各类型建筑中数量最多而成为整个城市的背景,住宅建筑的集聚地――住宅区也就成了影响整个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随市民们对自己居住生活环境的注重而乘风破浪、飞速向前。高度重视居住区绿色环境,全面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 1、现存的主要问题1.1绿化意识薄弱。由于对城区绿地系统和城区外围的绿化投入不够,对绿色植物存在的价值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水平有所下降,水土流失与沙化面积增加,耕地与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淡水短缺,城市大气、水体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1.2 绿化观念不够全面。城镇内人口稠密的地段缺少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供居民游憩的地方少。对城市绿色景观景点缺乏精心设计,急切增加绿地和公共绿地面积。 1.3 绿地景观规划没有凸显。住宅区的绿化景观在设计时,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对景观的不同需求,在植物的种类上也比较单一,配置不完善,没有起到绿化、美化、亮化的作用。2、规划设计原则 (1)绿化层次多样性原则。

(2)植物保健原则。 (3)树种规划合理原则。 (4)强调人性化原则。 (5)强调创新原则。 (6)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原则。 (7)努力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原则。 3、解决方案3.1 从生态园林城市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塑造城市景观特色。 分别创造以沿河为主的自然水体景观区及由环城林组成生态绿 色景观区。形成以城区外部绿色林带景观为背景,水体景观为依托,以城区景观轴线为网络骨架,突出城区的重点地段景观风貌,以城 区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广场为中心的景观结构。在做好平面绿化 的同时,相应设计垂直绿化和布景。如墙面绿化:在一些装饰性 不强,而又朝西的墙面,可以适当应用爬墙虎、常春藤等攀爬性 的植物来绿化美化;墙头绿化:在小区的围墙和其他用来分隔空 间的墙体,也可用攀爬植物绿化;阳台绿化:在建筑设计时最好 就考虑到,以便方便居民绿化和增加绿化装饰性;园林构筑物绿化:在绿地规划设计时应设计一些可以垂直绿化的园林建筑或建 筑小品,如花架、棚架、凉亭等。此外,还应尽可能规划设计一 些屋顶花园,既可尽量扩大绿化面积,还可借此创造立体景观。 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 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2020年(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5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一、总则 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人居环境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可以协调农村居住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字: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环境体系 一、概念: 吴良镛先生将其定义为:“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他认为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1。 农村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农村人口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农村人口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是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基地,是农村人口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农村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以满足“农村人口居住”需要为目的,是有充分的阳光、绿色、空气和水的健康安全居所;能有效避免噪音、大气和水质污染的居所;能在满足当前发展及将来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有利于农村人口身心健康的居所。而大多数人认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盖新房、建新楼,结果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并且,出于攀比的心态,农民们重视的往往只是自家所盖的住宅从外观上看与邻居相比是否更加气派,而不重视基础设施和农村整体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出现“关门现代化、出门脏乱差”。 农村人居环境是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的,农村的环境是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的,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城乡人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其规划对于指导农村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居住环境设计教学大纲(本科)

居住环境设计教学大纲(本科) (一)说明部分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4年制专业设计课。 2、课程的教学目的 居住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本设计学科,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住宅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基本常识,基本方法,居住环境与人类行为,物质构成与精神构成,功能划分与布置,空间类型与空间特征,空间的组合与构成以及居住环境设计的诸要素与设计手法等。 3、课程的教学任务 本课通过人对居住环境的行为需要、使用需要、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和掌握如何满足当代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的高质量、高层次、高品味的要求。明确设计本领、设计目的和设计内容,强调环保意识与绿色设计,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 4、课程的教学内容 居住环境与人类行为: 人类的居住行为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决定因素,是人类居住环境存在的全部目的和意义,了解二者即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搞好居住环境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意识。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环境设计: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关系,其重点是研究生活在人工环境

中人们的心理倾向。 居住环境的功能划分与布置: ①公共活动区 ②私人生活区 ③混合区 室内空间的创造: ①室内空间的概念 ②室内空间的特性 ③室内空间的功能 ④室内空间的组合 ⑤室内空间的构成 ⑥室内空间的类型 ⑦室内空间的分隔与调节 5、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本课的教学原则是让学生在掌握住宅环境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层面上,通过设计语言营造出高质量、高层次、高品位的居住文化。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 ①基础理论部分 主要分为居住环境与人类行为,环境心理学分居住环境、居住环境的功能划分、居住环境的空间创造四部分。 ②设计案例赏析与留校作业讲评 通过幻灯片和录像带、光盘以及图片投影,着重分析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的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居住区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全方面出发考虑居住区具体的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城市规划法》提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其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如日照标准、房屋间距、密度、建筑布局、道路、绿化和空间环境设计及其组成有机整体等,均与所在城市的特点、所处建筑气候分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为整体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创造条件。

四、城市居民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因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要求,综合考虑居民对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确保居民安全的防灾、避灾措施等,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五、为残疾人就近提供工作条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活动的场所,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方便、安全的居住生活条件,使老人,残疾人能一样享受国家、社会给予的生活保障,应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尤为重要重要问题。 六、住宅建筑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也易因此而造成住宅形体整齐划一、平淡单调。因而,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标准化与施工机械化的要求,同时也要结合规划用地特点,对建筑单体的选型、体量、色调等提出要求,并通过不同的布局手法、群体空间设计等,为建筑群体多样化创造条件。 七、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综合效益的高低,应是衡量和评价居住区规划设计优劣的综

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

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 ——敬重里、学湖里小区调研 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住宅设计的学习,我们发现一个好的房型或是小区,都与人体的感受密切相关。如何在住宅以及小区的设计中加入与人体有关的尺度,重视视觉感觉在整个居住环境中的地位,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于是我们将选题定位在“人居环境中的空间尺度”,意图通过对于两个小区的调研,找到人们对于居住现状的意见或建议,并加以统计,希望得到最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要求。 通过调查相关资料发现前人对于尺度的定义有很多种。沈福煦在《美学》一书中,认为尺度是“在建筑设计中以人高为衡量建筑物或构筑物大小规模的标准,亦指建筑物或构筑物本身各构件间大小相比的合理性。清华大学的《建筑初步》教材中,“尺度主要是指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 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而小组经过讨论之后,更倾向于将 空间尺度的概念定位在——在人居环境 的不同空间范围内,人们在其中生存活 动,并用身心来体验建筑整体环境空间 所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对该空间大小的 综合感觉。 对于调研的对象需从以下几方面来 认识:(见右图) 组团尺度:偏向对于公共空间的考 虑,是供小区居民共同使用的空间。通常位于主要道路交通或者入口处,方便小区居民到达,这一空间结合公共绿地、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商业服务于一体,是小区居民聚会、休憩以及和外界交流的理想场所。 楼间尺度:属于半公共空间,是小区部分居民所共有的空间。一般由住宅建筑组团围合半封闭的空间使组团内部居民对之产生了比较明确的领域感,这里集合了儿童娱乐设施、健身设施,是组团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 楼内尺度:邻里尺度,属于半私密空间,是建筑内居民共同拥有的空间,包括楼梯,平台,楼门等,是最能促进邻里交往的场所。 屋内尺度:是住户的私人空间,包括庭院、住宅阳台等。空间的领域性最强,不容他人侵犯,与自身关系最密切,直接感受最具体。

环境艺术设计开题报告(居住空间设计——别墅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止日期 年 月至 年 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 系 专 姓 名 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含课题的意义、目的;主要设计内容;设计方案;预期成果;进度安排及主要参 考文献(设计作品)等,字数不少于 1000字。 开 题 报 告 ?题 目:居住空间设计一一别墅设计 二?课题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与世界接轨,人们生活水平也 在不 断提高。别墅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群生活品味的一种体现。更 多的人在选择居住空间时,会选择别墅,更加的注重居住空间的 内在和文化。本次课题选择别墅,重点突出生活的空间性,利用 空间的交错和变化,体现新时代别墅的多元化。 三?课题目的:通过本次课题,从多个方面了解别墅,从中获得其优点,从建筑 外观 到室内设计再到家具运用,更加深入别墅的多元化和空间性 设计,结合目前社会人群需求特点,设计更加舒适高档具有设计 感的生活环境。 四?设计内容:本次课题从别墅的建筑外观,室内装潢,功能展示,家具设计与 运 用,园林设计,生活习性与特点等多个方面来对别墅进行分析 和设计。 五?进度安排:第一阶段一一围绕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和素材整理,以及户型选择 第二阶段一一开始以草图形式简单设计 1. 以手绘草图形式确定别墅外观,室内局部特征,大致功能 2. 户型图设计 3. 确定其功能性,空间性,绘制别墅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阶段一一方案的制作与说明 1. 完成所有规定的平面,立面,剖面的规整图 1. 2. 3.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a.建筑的历史和人文 b. 别墅的外形特征 c. 别墅的室内空间布局特点 d. 别墅的园林特色 e. 别墅家具运用的特点 选择户型以及地理位置,方位朝向: a. 选择指定户型 b. 确定地理位置分布朝向 c. 确定建筑外围环境因素 考虑建筑 使用人群以及相关调查: a. 规定建筑使用人群,以及对该人 群的生活特性进行分析

(完整版)中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安徽科技学院 摘要: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居住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起初对住房建设数量的追求逐渐地过渡到对居住质量的追求。因此,创造一种合适的居住区环境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生态智能化 一、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现状 1、居住区规划缺乏人性化 人的一生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上下学,上下班,购物,游憩等日常的行为活动都与居住区的环境密不可分,好的住区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提高工作的学习效率,增进居住区内邻里关系的融洽,因而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居民对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这就要求设计者从居民行为需要出发按照其行为轨迹掌握居民的日常生活规律来设计居住区内的空间环境。然而当今居住区设计普遍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美学上,只重视空间的形式和规模,没有给人们提供充足的闲暇时所需求的交往、展示、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轻视景观品质,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缺少人情味。 2、规划设计只注重局部生态表象,而忽视生态系统合理性 现在许多开发商为了适应市场的短期需求,一味追求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以景观代生态,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建设方面下了一番苦心,在没有对居住区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不考虑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实际,便在居住区内建绿地,造水景,以此赢得购房者青睐,并以生态居住区的铭牌进入房地产市场,这样不仅会增加投入,误导消费,而且会给今后的物业管理、居住者的长期消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居住区智能化混乱 智能化居住区是指配备有智能化系统的居住区,达到建筑结构与智能化有机结合,并能通过高效的管理与服务,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与便利的居住环境。智能化系统是由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监控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组成。我国从2000年一些楼盘开始运用智能化系统,然后等到居住区建成后,智能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以及所需的运行费用则很少考虑,存在着盲目建设。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也很不熟悉,所设计的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形面指挥不灵、协调不力,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由于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电业等行业管理,目前管理混乱,加强对小区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我国居住区发展的趋势 1、居住区空间布局将会“以人为本”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居住小区环境设计

居住小区环境设计 发表时间:2019-05-07T16:34:42.04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作者:丁关森季欣格[导读] 居住小区是居民主要的生活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长期生活于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然、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摘要:居住小区是居民主要的生活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长期生活于钢筋 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然、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环境设计,而且还要纳入人文文化领域,形成全新的能够满足于居民多元化需求的新型居住小区。本文从居住小区设计基本特征出发,进而力求探讨小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关键词:居住小区;环境设计 一、居住小区设计特征(一)整体化。居住小区作为一个规划设计的整体而存在。居住小区无论是大还是小,都是一个协同一体的园林,因此其建筑风格、绿化、小品、装饰色彩等因素都要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整体美学效果。居住小区设计不同于过去的传统园林设计,无论传统园林多大,在同一时期一般都只有一户主人,因此传统园林的特征较为鲜明,容易形成统一的整体化风格。而居住小区业主繁多,审美观点不同,虽然设计建造一般由施工单位完成,但也要综合多方面意见,而且居住小区建筑物要远远多于传统园林,因此更难以形成整体化风格。但是如果一个居住小区居住环境失去了整体性的效果控制,那无论设计得再美,各建筑、各元素之间也都只能是一些美学碎片,难以形成整体小区概念。(二)多功能性。如前所述,居住小区业主众多,需求也多种多样。作为业主生活居住时间最长的重要场所,居住小区势必要满足业主的多种需求,因此,居住小区环境设计需要具有多功能性。首先,作为居住型小区,居住功能是首要条件。其次,作为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娱乐和休闲功能必不可少。再次,作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自然美化功能也是必备条件。另外,满足居民的文化、交际、隐私等需求的功能分区都必不可少。一个多功能居住小区能够包含更深层次的居住内涵,使得城市形态更为丰富多彩。(三)人文化。居住小区是满足业主居住要求的空间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小区的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要素是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要素。在居住小区内业主众多,文化层次、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因此,居住小区应设计较为丰富的人文要素,尽量满足业主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空间居住环境。 二、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的作用(一)改善情绪。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筑起的城市中,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绪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之中,面对这种状况,急需一个能够缓解情绪、放松精神的场所。作为人的生活空间,居住小区自然就要承担起这一重要作用。精致的景观、舒适的环境能够起到放松精神、改善情绪的作用,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能够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因此,居住小区进行环境设计有利于业主改善情绪,营造出舒适的居家环境。(二)改善人的交际行为。景观布局能够影响到人的交际行为。在传统的四合院时代,邻里之间的交往是较为密切的,“远亲不如近邻”即说明了邻里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到了高楼大厦时代,居住品质得到了提升的同时反而疏离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以至于造成为对门之间互不认识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居住环境中缺少交际空间,以及过度的安全防范意识造成为人际关系冷漠的局面。营造良好的社区自然以及人文环境,将业主从“安全门”里“请”出来,使业主之间能够在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公共活动区等场所活动交流,使人际关系更为紧密,从而改善人的交际行为。 三、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原则(一)以人为本,建筑为主体。居住小区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前提而存在的,因此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的首要原则即是以人为本原则。无论是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是小品的布局,无论是绿色植物的种植还是人文环境的营造,都要以满足居民需求、营造舒适环境为设计前提,这是居民对小区环境的基本需求。建筑是居住小区的核心,是居民居住的主要空间,因此小区环境设计要围绕主体建筑来进行设计,从颜色、比例、方向等方面都要和建筑风格相统一,并以人的舒适度为前提。任何不符合人的舒适感觉的建筑作品都是失败的建筑作品。比如令人感觉愉悦的房屋空间是方正的空间,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节省空间,将房屋设计成多边形,并留出大量的锐角空间,既不美观,又会造成人的压抑心理,并不是成功的建筑作品。(二)用植物优化居住环境。植物对于居住小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区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绿植的布置。首先要用绿植构建出舒适的户外休闲生活空间;其次要用绿植营造出优美的室外环境;再次,利用乔木的遮阴功能打造出夏日的避暑空间,降低小区内的日照温度,打造小区小气候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污染,并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四、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的方法(一)突破单一模式,多元化规划。因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居住小区规划千篇一律,以队列式布局的方式进行设计,而且秉持粗线条设计原则,较少设计景观环境,甚至于活动空间也较少,使得居住小区功能分化极不合理。在现代化小区规划设计中,要突破这种粗线条的单一模式,充分考虑人的需求,细化环境设计内容,形成格局特色的多元化规划模式,增添居住小区环境魅力。(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各校区的实际环境并不相同,秉持因地制宜原则,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并且创新。通过对旧有的洼地、坡地的改进完善,结合小区建筑风格,构建出具有小区特色风格的自然环境。注重点线面的融合,使各空间能够有效连接,使绿地能够围绕整个小区,打造出四处有绿色,处处有绿地的环境状态。用绿地的分隔、连接功能划分不同功能区,打造出富有层次的环境空间。(三)功能齐全,协调统一。居住小区需要满足业主休闲、娱乐、锻炼、交友等不同需求,因此各种功能空间要相对齐全。充分考虑老人、儿童、中年人等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做到分区合理,互不干扰。尤其是老年人的广场舞空间要和居住空间以及其他休闲空间有所分隔,防止因干扰到他人正常休息而引起矛盾纠纷。各功能空间根据不同层次可分为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两个较大的层次,在注重私密空间的隐私保密基础上也要考虑安全性问题,避免出现安全死角。各功能分区要与主体建筑物保持风格统一,相互协调。并且居住小区风格特色也要与所在城市的风格相互协调,与大众审美相统一,避免太过于突兀另类,引起居住者心理不适。 五、结语

生态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

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文章来源:华汉旅 (一)生态社区的新理念 社区(Community)这一名词源于拉丁语,它是由德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唐尼斯(F.Tonnies)于1887提出来的。他首先将它作为一个社会学的范畴来研究,并认为“富有人情味,有共同价值观点、关系亲密的聚居于某一区域的社会共同体”就是社区。狭义的社区概念是社会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单位。R.D麦肯齐在《人类社区研究的生态学方法》中将社区分四类:(1)基本服务社区:如农业村镇捕鱼、采矿、林业社区等;(2)商业社区:在生活资料分配过程中历行次要功能的社区;(3)工业城镇:是商业制造中心工业制造占据着支配其它功能的地位;(4)那些缺乏自身明确的经济基础的社区,在经济上依赖外界其它地区求其生存,并且在商品的生产及分配过程中不负担任何功能。 1. 开发权转换(TDR)和灵活分区(FZ)国外一些好的社区规划范例带给业界一些新的规划理念,如“开发权转换(TDR)和灵活分区(FZ)”。关于TDR,J.D西蒙兹认为:由于生态、风景或别的价值,一些土地和水体区域加以保护。认识到这一事实,TDR规则允许并鼓励发展商从那些最初区划时允许的土地开发区,以及生态或景观的敏感区域中转移出来。良好的规划必须首先对资源(景观、人群、社区)及其一天内的各种人类活动进行考察。好的规划不会始于强加社区的抽象和独断的策划,而是始于对现存条件及机遇等的认知。L.Mumford 则强调:经济体系最终的检验标准不是它产生了几吨钢、几桶油或几英里布匹,而在于它的最终产品——培养出来的人的好坏及社区整齐、优雅健全的程度。关于灵活分区,主要针对较大地带,只要建成区域可重新达到平衡态,不超过规定与社区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允许在区域内自由安排或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和交通图。 2. 深层生态学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与浅层生态学(shallow ecology)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态思想。例如在解决污染问题上,浅层生态学通常利用技术来净化空气和水,缓和污染程度;或用法律把污染限制在许可范围,或干脆把污染工业完全输入到发展中国家。与此相反,深层生态学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评价污染,它关注是每个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条件,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方面。它的口号是:输出污染不仅是对人类的犯罪,也是对所有生命的犯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